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

新課程背景下的班主任角色

發布時間: 2021-02-17 02:40:03

㈠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性。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具體目標是: ①改變過於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 ②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③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知識技能。 ④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死記硬背,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合作的能力。 ⑤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的現狀,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教學的功能。 ⑥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現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

㈡ 如何定位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感悟,充實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那麼,呢?概括起來為:1、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第一,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那麼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 (1)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5)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2、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質在於引導.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過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鍾,都是有效的. 教師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領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教學相長」,學生也可能是教師成長的一面明鏡. (3)鼓勵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 (4)以情緒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視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部應付考試的工具. (5)以個別創造性代替團體一致性.重視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創造才能,激發個人多元智能的真實展現.3、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為學生進步的協助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 (1)建立起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並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純化師生關系. (2)創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 要建立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首先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4、教師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為教材的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教師一旦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麼;離開了教參,就不知道怎麼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就不知道怎麼出考卷. 而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由於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並且確立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政策,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要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基於這種現狀教師要成為教材的開發者需要怎樣去做呢? (1)教師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層次的課程知識,以及這些層次之間的關系.只有對教材爛熟於心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具備教材開發能力. (2)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不同層次的課程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採取有效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使我們的學生得到最快的發展. (3)教師要鍛煉並形成課程開發能力.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哪一個學科,如果僅僅是教那麼幾本教材,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讓學生有更快發展的,那些優秀教師都要自己去開發一部分教材,以此來彌補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我們鍛煉和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 (4)教師要培養課程評價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領. 教材的開發,是需要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作基礎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師將由墨守成規的執行者變為教學創新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無法擺脫一些固定教學模式的束縛,結果是教師成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陳腐觀念和制度的忠實執行者,所以有的時候盡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結果還是教師教得痛苦,學生學得痛苦,難以出現師生都很愉悅的教學情境.而課程改革以後,不管是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我們的教學模式如果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桎梏中,不能根據學生的變化與教學觀念的變化而創新我們的教學,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所以教師要富有創新精神就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了.教師的創新要從哪幾方面著手呢? (1)體現在教材的處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體現在編制和優化教法上——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會學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3)體現在教師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上——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創新.6、教師將由知識的保管者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作為一名想開創出教育教學新領域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要想成為科研型教師,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以研究者的思維方式,努力去探討教育教學的規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學生盡快成長的規律,尋找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的規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而尋找到解決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經常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澳大利亞有一個曾經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學教師說過:「在我教學生涯的第一個10年,我認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個10年,我認識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學生如何進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個10年,我認識到我不是在教學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對自己進行探索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這位物理教師的話是他實踐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就是他不斷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各種問題的智慧結晶. (3)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按教學進程進程可以把反思劃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仔細斟酌一個問題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老師的意思,這種對提問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學前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地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從教育的角度講,反思性教學能夠改進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反思性教學可以全面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的教育者;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才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教師.樹立反思意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一種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永不滿足的意識,不斷喚醒自己的內驅力,這樣才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進步. (4)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出現問題後努力去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把問題作為自己不斷進步的前進動力,這樣問題就會成為你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會促使你在教育教學領域內擁有更多的研究碩果. (5)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僅僅做到以上幾方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做一名善於總結經驗的「有心人」.其實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你的教學生涯中都會積累下若干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關鍵是你會是否把它們整理了出來,你是否把它作為自己資源庫里的寶貴資源了,如果還沒有,請你馬上行動.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求我們必須有新的教學行為方式:做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做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做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做與學生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知心朋友. 總之,新課程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定位有助於我們盡快適應新的課程標准,同時有助於我們努力地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事業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㈢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如何定位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感悟,充實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那麼,呢?概括起來為:1、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第一,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那麼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 (1)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5)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2、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質在於引導。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過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鍾,都是有效的。 教師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領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教學相長」,學生也可能是教師成長的一面明鏡。 (3)鼓勵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 (4)以情緒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視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部應付考試的工具。 (5)以個別創造性代替團體一致性。重視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創造才能,激發個人多元智能的真實展現。3、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為學生進步的協助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 (1)建立起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並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純化師生關系。 (2)創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 要建立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首先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4、教師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為教材的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教師一旦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麼;離開了教參,就不知道怎麼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就不知道怎麼出考卷。 而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由於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並且確立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政策,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要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基於這種現狀教師要成為教材的開發者需要怎樣去做呢? (1)教師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層次的課程知識,以及這些層次之間的關系。只有對教材爛熟於心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具備教材開發能力。 (2)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不同層次的課程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採取有效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使我們的學生得到最快的發展。 (3)教師要鍛煉並形成課程開發能力。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哪一個學科,如果僅僅是教那麼幾本教材,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讓學生有更快發展的,那些優秀教師都要自己去開發一部分教材,以此來彌補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我們鍛煉和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 (4)教師要培養課程評價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領。 教材的開發,是需要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作基礎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師將由墨守成規的執行者變為教學創新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無法擺脫一些固定教學模式的束縛,結果是教師成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陳腐觀念和制度的忠實執行者,所以有的時候盡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結果還是教師教得痛苦,學生學得痛苦,難以出現師生都很愉悅的教學情境。而課程改革以後,不管是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我們的教學模式如果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桎梏中,不能根據學生的變化與教學觀念的變化而創新我們的教學,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所以教師要富有創新精神就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了。教師的創新要從哪幾方面著手呢? (1)體現在教材的處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體現在編制和優化教法上——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會學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3)體現在教師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上——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創新。6、教師將由知識的保管者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作為一名想開創出教育教學新領域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要想成為科研型教師,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以研究者的思維方式,努力去探討教育教學的規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學生盡快成長的規律,尋找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的規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而尋找到解決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經常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澳大利亞有一個曾經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學教師說過:「在我教學生涯的第一個10年,我認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個10年,我認識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學生如何進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個10年,我認識到我不是在教學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對自己進行探索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這位物理教師的話是他實踐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就是他不斷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各種問題的智慧結晶。 (3)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按教學進程進程可以把反思劃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仔細斟酌一個問題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老師的意思,這種對提問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學前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地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從教育的角度講,反思性教學能夠改進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反思性教學可以全面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的教育者;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才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教師。樹立反思意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一種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永不滿足的意識,不斷喚醒自己的內驅力,這樣才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進步。 (4)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出現問題後努力去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把問題作為自己不斷進步的前進動力,這樣問題就會成為你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會促使你在教育教學領域內擁有更多的研究碩果。 (5)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僅僅做到以上幾方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做一名善於總結經驗的「有心人」。其實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你的教學生涯中都會積累下若干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關鍵是你會是否把它們整理了出來,你是否把它作為自己資源庫里的寶貴資源了,如果還沒有,請你馬上行動。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求我們必須有新的教學行為方式:做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做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做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做與學生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知心朋友。 總之,新課程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定位有助於我們盡快適應新的課程標准,同時有助於我們努力地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事業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㈣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與學生行為發生了哪些變化

新課程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重和價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種學生:

①尊重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

②尊重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

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

④尊重有過錯的學生;

⑤尊重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

⑥尊重和自己意見一致的學生。
尊重學生同時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①不體罰學生;②不辱罵學生;③不大聲訓斥學生;④不冷落學生;⑤不羞辱、嘲笑學生;⑥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
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①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②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③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出來的善意;④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科書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2.在對待教學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教怎樣促進學呢?教的職責在於幫助:①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②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③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④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⑤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⑥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⑦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傾向。
教的本質在於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啟迪: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辨明方向;引導可以表現為一種激勵: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量高效地進行;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教學反思會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

㈤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版發展轉變;
(2)由權「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㈥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扮演哪些角色

新課程對教師的六種角色定位是: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第二,教內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容者;第三,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者;第四,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第五,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第六,老師是把課堂引向社會的開放者。

㈦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師角色有何變化

1. 教師角色的轉變
由「課堂的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傳統教師在信息上具有壟斷性、權威性的特點,師生關系似乎從學校產生開始就是一種權威和服從的關系,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始終抱著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學生,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服從地位,「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觀念根深蒂固。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持師生之間的和諧,切不可認為我怎麼教你就怎麼學,我塑造你什麼你就是什麼,這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在課堂上,我們應充分發揚民主,允許提出不同的見解。只有教師關心和信任學生,學生因而具有一種良好的心境而提高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教師與學生彼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從而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在現代的師生關系,基礎是法律關系,紐帶是情感關系,核心是人格關系,信息傳播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唯一的或者核心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學生既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的人,又作為學習者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也能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與價值體驗,並感受到自主和尊嚴,也才能真正表現出自身的主體行為特徵。
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
新課程要求注重學生素質全面地發展,教師的角色職責應該從單純的知識灌輸者轉向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發展。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善於了解學生的興趣、發現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育學生健全的性格、養成學生良好的品德。
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
基礎教學的教學方式主要教師的講授為主,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依靠學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很少,教師經常布置作業多數為書面習題與閱讀教科書,很少布置觀察、實驗、製作、讀課外書、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在課程標准中,教師的主要職能已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的師生關系,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夥伴關系、朋友關系。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利用學生求知的本能,給學生充分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發生了變化。課改以來,教師不再是單向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知識,而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一定的活動,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分組合作,大膽交流、研討、提問和動手操作,在現實的參與、體驗和實踐中學習;同時,師生互動,共同討論、研究一些問題,並根據實際情境和學生的特徵即興發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實驗中學的張進新老師上「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她先是以一張動物的「全家福」的圖片用多媒體展示,導出「你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呢?」通過話題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再導出「什麼是遺傳?什麼是變異?」提問學生後,最後歸納出其含義。又以生活中的俗語說明遺傳與變異的現象,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等。塑造課堂的文學氣氛,陶冶情操。最後,通過讓學生小組進行相互觀察人的性狀,如有無耳錘、美人尖、單雙眼皮等,讓學生討論。聽了這堂課,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不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本的知識,還必須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討論能力的教學方法。
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
2學生行為的改變
學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單純地聽、記憶,而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學習,通過思考以及合作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邏輯思維提高。也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桂林中學的一位老師講《生物與環境》這一節書中,可以說她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她是這樣設計的,只用幾分鍾的時間導入:為什麼設立《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節?以前知道什麼?學這章節有什麼作用?接著讓學生回答,像這種問題屬於開放性的一種,有利於學生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看法。老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後,引出生態學這個概念,最後由課前安排好的3個小老師上講台講課。當一位小老師講完後,老師在學生間走動,問學生聽了小老師講課提到的哪些實例,老師又找學生上黑板去板書,也恰當地補充一些內容。接著,小老師繼續上去講課。我覺得這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講台不再是老師一個人主宰的了,學生也可以在上面有所表現,教師走到學生之間對話式交流,進一步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加彼此的情感,面帶微笑同時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同時讓學生上講台講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搜集整理資料能力,也為學生塑造一個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的創新的課堂。
3.學生學習的形式改變
學生的學習純粹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扼殺學生的創造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討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例如:張進新老師講《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時,當她講完這節課的內容時,就問:同學們,對蛙的發育過程有沒有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能提出什麼問題與同學交流嗎?接著也是分小組讓學生討論3分鍾,再由小組代表說出本小組所提出的問題,於是張老師聽後,又逐個地點評,方案是否可行和科學。於是她有把自己預先准備的一些課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如:1.小蝌蚪的尾巴後來怎麼沒有了;2.小蝌蚪靠吃什麼長大的;3.小蝌蚪很像魚,這說明什麼?當老師把這些問題展示出來時就讓學生意識到提出的問題並不像自己提出的范圍太廣或者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這也是給學生一個典範,讓他們以後提出問題時有一定的啟發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個有機整體,只有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將所學的知識能夠運用、更新、改造,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生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㈧ 班主任的角色地位是怎樣的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角色應有怎樣的轉變

班主任作為學校管理的「神經末梢」,是與學生接觸最頻繁、關系最密切的人。班主任的性格、心態、管理思維會對學生群體產生最直接而又具有無可替代作用的影響。現代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內涵應該是豐富多元的:他不再僅僅是「管理專家」,而且還是「學生的好夥伴」、「團隊的領頭雁」、「組織的大法官」等。
班主任作為學校管理的「神經末梢」,是與學生接觸最頻繁、關系最密切的人。班主任的性格、心態、管理思維會對學生群體產生最直接而又具有無可替代作用的影響。但長期以來,在實踐層面,班主任這一崗位似乎被單一地理解為班級的管理者,忽視了其管理對象作為「成長中的人」的特性,使得班主任工作往往陷於低效、淺層甚至粗暴的境地。
現代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內涵應該是豐富多元的:他不再僅僅是「管理專家」,而且還是「學生的好夥伴」、「團隊的領頭雁」、「組織的大法官」等。理清角色,找准支點,是班主任營造班級和諧育人氛圍的必然要求。
學生的好夥伴。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有不少班主任過於強調作為班主任的權威,而忽視了與學生的平等對話和友善交流,使得學生對班主任敬而遠之,並且這種現象的弊端隨著學段的提升而逐步凸顯。教育是一項與人打交道的事業,一個學生在班級中,對班主任來說可能只是四十分之一或五十分之一,但在一個家庭中,對父母來說就是百分之百。每一個人都渴望能夠得到他人的關注、信任和賞識,學生亦如此。我們只有拿出真心才能換取別人的真心,一個班主任只有放低身段,成為學生的好夥伴,才有可能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尊敬。
其實,要做學生的好夥伴並不難。只要我們能夠有一顆愛心,能夠有學生思維和孩子立場,換位思考,用心接納,他們自然能夠感受到班主任的親和力和真誠,也自然願意走近班主任。學生都願意向你敞開心扉了,還有什麼是他們不能與你分享、聽你教誨的呢?
團隊的領頭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光有愛,也不會產生有效的教育。一個班級的學生就組成一個團隊。管理學家斯蒂芬·P·羅賓斯認為:團隊就是由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為了特定目標而按照一定規則結合在一起的組織。在班級團隊中,班主任就是這個團隊的「領頭雁」。班主任需要為這個團隊的成員樹立明確的、共同的目標,需要引領這個團隊的所有成員圍繞這個目標前進。因此,班主任需要拿出一點時間和精力,從常規的工作中和煩瑣的事務里跳出來,思考班級團隊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引領團隊的發展。根據斯蒂芬·P·羅賓斯對「團隊」所作的闡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個體」指的就是學生。作為人生中重要的成長階段,學生時期的孩子需要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需要友誼,而「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可以理解為學生之間的一種和諧的同學關系,大家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安慰、相互尊重、相互學習。而定義中的「特定目標」則是指能讓孩子們在班級這個團隊中快樂成長,提高修養。
因此,我每次在起始年級接班擔任班主任之初,就會根據學生的成長環境和性格特點,擬定出班級的文化建設規劃,提出班級目標、班級口號、班級氣質等,通過精神、品格等塑造學生的行為,增強學生的團隊榮譽感,營造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南京師大班主任研究中心齊學紅老師說:去除田間雜草的方法就是播撒作物的種子,解除學生心中的迷茫,就是在學生心中點燃希望之燈。而我們就是要播撒文化、願景這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種子,讓它們在學生的內心深處長成一片生機勃勃、奼紫嫣紅的苗圃。
組織的大法官。班級歸根結底還是一個組織。是組織,就會有組織的原則、組織的規定和組織的章程,就需要組織內的成員遵守組織的一切紀律。在用文化規范人的思想基礎上,還應用制度規范人的行為。無規矩不成方圓,所謂國有國法、校有校紀、班有班規,只有一切行動聽指揮,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但由於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他們在遵章守紀方面會有不同的表現,也會遇到學生違紀犯錯誤的情況。這時候,班主任就應擔當班級這個組織的「大法官」,對學生的言行進行公正評判,提出明確的改正要求。這時候的班主任就應具有絕對的權威,但沒有哪一個學生一到學校來就是要成心跟老師過不去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做一個好學生的願望,基於此,擔任「大法官」角色的班主任一定要就事論事,採取最有效的方式教育出現問題的學生,使用班規校紀給予其必要的「懲處」。但是,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們正在努力的用自己稚嫩的心靈去體會和衡量這個世界,他們有著各自判斷是非的標准。在他們的眼中,班主任則是成人社會的代表,更是社會公正的代表、社會公平的化身。這就要求我們種種教育行為都要體現社會的正義和良知。這也是擔任「大法官」角色的班主任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通過對出現問題學生的教育,遏制不良傾向,引導學生在組織內養成服從紀律、敢於反思的行為習慣,促使他們成長為「微觀上問心無愧,宏觀上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
有人曾生動地闡釋教育,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搖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此詩意的語言讓班主任們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和行為的參照。願我們都能夠跟著學生的節拍調整自己心跳的頻率,用心去和學生進行心的交流,最後形成共鳴。感悟學生的感悟、快樂學生的快樂、幸福學生的幸福,和學生一同感受他們成長的喜悅,成為他們幸福的源泉。

㈨ 新課程實施中班主任應扮演的角色具備哪些條件

首先,當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有愛心
愛是久汗乾渴的甘露,是一個人心中翹首期盼的那份情感。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愛,有了愛,我們的生活才會陽光燦爛,工作才會舒心順暢。對於中學生來說,愛就是使他們活力四射、勤奮學習的興奮劑;是他們攻克難題、保持學習的原動力;是他們張揚個性、發揮特長的保護傘。只有對學生施以愛心,學生才會無所顧及的去追求、奮斗、提高。
對學生施以愛心,我們要對如何愛、什麼是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理解。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真正的去愛學生。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有不少老師覺得自己很愛學生,在各個方面照顧學生,最後形成溺愛,結果學生並不領情。這不是愛,而是抱著一顆愛心去傷害學生。現在搞素質教育,社會又提倡張揚個性,所以我們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真正的施以因材施教的措施。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不同的學生施以不一樣的愛。具體說來,主要包括:父親般的嚴厲(嚴也是愛)、母親般慈祥的愛、危難中的疼愛、逆境中的鼓勵和平時的關愛等等。
我們要鼓勵學生的優點,決不能忽視他們的缺點。尤其是優秀學生的缺點,我們更要嚴厲的指出並教育,且不可包容庇護,這樣他們才能百盡竿頭更進一步。對於大多數中間學生,我們要增加對他們平時的關愛,關心他們的家庭、生活、學習等各方面,這樣推他們一把,他們在你的愛心的感召下,有可能向前一步擠身於優等生的行列,否則,有可能滑落於後進生的行列。對於後進生,特別是雙差生,我們更要各種愛心輪翻上陣,挖掘他們自身的特長,鼓勵他們個性化發展。
總之,在對學生施以愛心的時候,我們不能一概而論,要對症下葯。只有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還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
勿庸置疑,事業心、責任感是干好一樣工作的前提條件。一個人沒有事業心和責任感,很難想像他能幹好一項工作。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應該把對班級和學生的管理當作是自己的一項事業,而不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項任務。如果當做一項任務,那工作熱情和動力就會明顯的大打折扣;而當做一項事業,就會去認真的鑽研、思考,從而想方設法的去做好。
我們當班主任,如果認不全自己班裡的學生,那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呀。我身邊就有這樣的老師,教一個班已經半年多了,還認不全自己班裡的學生。在這方面,我的做法是:每接一個班,必自己強迫自己,工作再忙,也要在三天內能叫上每一位學生的姓名。這樣,學生對你也會另眼相看,對你欽佩有加的。學生服你了,以後的班級的管理也就會容易一點。
事業心、責任感還表現為要在班裡多說多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多往教室、學生中間走一走,一方面了解班級和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還可以和學生多接觸,融洽師生關系。「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和學生的關系比較疏遠,乃至緊張,那麼你的金玉良言在學生耳中,永遠也只能是耳旁風,班級的管理會增加難度。所以當一個班主任要與同學處好關系,我覺得這是作為教師事業心和責任感的核心內容。
再次,當一名合格的班主任還應有一身過硬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否過硬是衡量一個教師的重要標尺。班主任首先是一個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鍛煉自己,擁有過硬的基本功。在課堂上讓學生知道你是一位業務純熟的教學能手,學生會更加信服你。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同樣一節課,不同的老師講,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一個優秀的教師講,最搗亂的學生也會聽的津津有味,而由一個基本功較差的教師來講,最優秀的學生聽了也會感到枯燥無味。所以,當了班主任,別忘了要再加一把勁去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基本功除了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之外,還應包括各方面的組織、領導能力和處理能力。一個好的班主任,會很好的組織班級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使學生得以鍛煉提高。要善於領導班級,學生在你的帶動指導下,圓滿地完成班級的各項工作。要善於利用、發揮班級小助手的作用,班委會成員在班長和學習委員的帶領下,能幫你解決不少實際問題。同時,我們還得有處理日常問題的能力和處理突發事件問題的能力。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客觀的去處理一切問題。
最後,一個好的班主任還應博學多才,一專多能
在教好自己所任學科的同時,能在其他方面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感化學生,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畢竟班主任是接觸學生最多的一位老師,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幾點,那麼我們和學生的關系一定會處好。學生如果能把你當作學習上的良師、生活上的益友,那麼可以說,你的工作已經成功了一半。各位老師,各位同仁,加油啊!優秀班主任的桂冠正在等著你。

㈩ 淺談新課程教學中教師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許多音樂教師在課堂上極力地表現自己非常專業的演唱或演奏水平,炫耀自己豐富的音樂知識,從來沒有考慮過學生有沒有真正學到新的知識。例如:經常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能積極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與討論,但總是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鋪設的軌道。這就好比演員在導演事先安排的場景中進入預先設定的角色,這樣必然會束縛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從表面上看,學生參與較多,但流於形式;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但內心體驗不足。最後結果是:激發不起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學生的想像力和思維受到束縛,這與音樂全面培養人才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的宗旨是不相符的。 一、領會新課標理念,轉變音樂教學觀 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制約著人們的教育行為,影響著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任何教育行為的實施,都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基礎上。 一般來講,音樂課堂教學由於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而不會給學生增加負擔,如此按照常理來說,學生應該是很享受音樂課的。然而「100%的學生喜歡音樂,卻有80%的學生不喜歡音樂課」。由此可見,學生在音樂課上並未領略到音樂帶給他們的歡樂,而且學習音樂的熱情受阻,導致厭學。長期以來,我們的音樂課內容單一,滯後於時代發展;教法死板,與音樂藝術的本質背道而馳。我們更多地注重音樂技能、技法的傳授與訓練,而忽視了音樂藝術的審美特性;更多地關注教師個人的情感體驗,而忽略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及音樂情感……使得我們的音樂課文不文、理不理,在某種意義上等於抹殺了學生的個體感受和創造慾望。 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音樂教育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首先是一種基本素質的教育。它通過教授音樂這門聽覺藝術,來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以及社會生活,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具有對音樂美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初步的鑒賞、創造能力,教會學生認識生活、感受生活並在一定意義上創造生活,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的發展,以達到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一)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新課程的基本理念體現了一種「人本思想」。教師必須在觀念上把學生當作有思想、有靈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識的機器。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關注知識的傳授效果,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等,把教學時間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上來,在活動中了解、影響、激勵、鼓舞學生,營造一種接納、支持和寬容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情感體驗和成功喜悅。 (二)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觀。即是轉變傳統教育中「師道尊嚴」、「唯師是從」的師生觀,構建教學雙方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平等、和諧與合作的新型師生觀。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懂得尊重學生,真正做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啟發、相互激勵,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古已有之的「教學相長」的一個優良傳統。 (三)要樹立理性的教師權威觀。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教育,一直強調教師的絕對權威,「天地君親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把教師神化為精神領袖,具有絕對的權威。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隨著師生之間的交流頻繁和民主平等師生觀的建立,教師的權威地位勢必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與挑戰,教師應學會樹立理性的教師權威觀,這種權威來自於教師謙虛進取的精神特質、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創新的人格魅力。 二、教學實踐中明確教師角色的定位 結合我國的實際,新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習慣,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學過程中師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不是純粹地師講生聽,也不是簡單地師導生演,更不是舊式的師尊生卑,而是互學、互動、合作、平等的關系。 (一) 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變「指揮棒」為「引路石」 在課堂上,我藉助了各種道具,如錄音機、電子琴、多媒體等,不僅讓學生更為直觀、清晰地了解所欣賞的音樂知識,還及時領會了和這些音樂有關的人文知識,如所學民族人民的性格特徵、地理環境等,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所欣賞音樂作品的理解,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它。在這個環節中,我始終以引導為主,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主動地學習。教師不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者,學生不再是教師思想、情感的復製品;課程也不再是單一的教材內容。相反,教師能夠從學生出發、從學生學習音樂的角度出發,研究解決學生要學什麼、怎樣學等一系列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能積極地參與進來,愉快地學習。這樣,教師和學生就都成了課程的創造者與開發者,使聽、賞、析、唱得以有效運用,使得教師引導者這一角色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 (二) 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變「居高臨下」為「平等相交」 音樂教育的本質是美育,音樂教育的魅力在於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它的最大特點是通過藝術活動來激發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而把教師自身的思想情感強加給學生。結果呢,學生們在那種久而久之的固定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演練下,漸漸喪失了人類與生俱來的那種源於心靈深處的音樂感受本能,不論你在課堂上給他欣賞歡快的,還是深沉的音樂,都會有不少同學無動於衷。 真摯的情感是不應有什麼貴賤之分的,學生與老師一樣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鑒於這種平等,鑒於音樂藝術情感表達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對音樂藝術的感受與理解就不應該是絕對的。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樂於走下講台,關注學生的情感,傾聽他們的心靈,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指責;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探討,少一些灌輸。唯有這樣,學生才會變被動為主動,變接受為參與,我們的音樂課堂也才會成為一個充滿情趣的、平等和諧的課堂。 (三) 培養學生美的感受力,變「技巧性傳授」為「藝術性指導」 「技術」教學是短暫的,是容易生疏甚至遺忘的;而「藝術」教學給予學生的則是永恆的,是能讓學生受益終生的。音樂教育並不完全是為了培養音樂家,而首先是為了培養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盡量避免那種生硬的、繁難的技巧技能訓練,而應從學生出發,多為他們營造一些發現美、創造美的自由空間,以激發他們熱愛美、傳播美的熱情,從而使美能在學生的心靈中生根、發芽、成長、壯大。因此,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予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徵的學習方式。作為音樂教師,應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成功的機會,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 三、音樂教師知識素養的不斷提升和完善 教師的知識素質是教師通過個體努力所獲得的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直接影響的知識。新課程標准要求音樂教師既要注意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的拓寬加深,又要考慮不斷地汲取新的知識,並在實際工作中積累實踐知識。具體地說,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一) 提升專業知識 專業知識是指音樂教師所任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它包括教學能力和音樂能力。這兩部分相互交融,共同構成了音樂教師的教學技能。其中音樂教學技能包括歌唱教學技能、鋼琴彈奏技能、簡單樂器教學技能、合唱指揮技能等;教育教學技能包括分析組織教材的能力、准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等。教育家馬卡連柯曾告誡教師,學生們對教師的許多缺點可以原諒,然而,他們不能原諒的缺點之一,就是教師的不學無術。所以音樂教師應在職前學歷教育和職後的工作實踐中練就自己規范的教學技能。如果教學技能不過硬,就會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時代的發展,對教師的教學基本技能要求不斷提高,同時增添了新的內容,如現代化教育技術、外語知識等。因此,音樂教師要苦練教學基本技能,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整合文化知識 文化知識是指教師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識。在西方,早有人提出「要求尖端高,底座必須大」。在中國,也有「觸類旁通」、「厚積薄發」之說。新課標提倡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課程內容的綜合,結合其他學科來擴大學生視野、發散學生思維、增加教學信息。各門學科之間除了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外,在實踐操作層面更凸現出彼此的交互性、相融性。這既能拓展音樂教育的外延,又增加了它的內涵,實現了綜合審美的目的。 以文學與音樂的關系為例,音樂與文學有著不解之緣。在欣賞音樂時用語言描繪,讓學生在言語刺激下喚起表象或產生聯想和想像,從而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如欣賞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第二樂章《沃爾塔瓦河》描寫水仙女舞蹈的一段音樂時,教師這樣描繪:「波爾卡的樂聲漸漸遠去,夜幕降臨了,大地一片寂靜,唯有那沃爾塔瓦河依然緩緩流淌。這時銀色的月光照射著河面,傳說中的水仙女,身披輕紗,腳踏銀波,在晶瑩的月光下婆娑起舞……」既像解說音樂,又像朗誦詩歌,這無疑對學生理解和體會音樂作品提供了很大幫助。又如欣賞藝術歌曲時,歌詞本身就是精美的文學作品;有些作品的譜寫者或者譜寫過程就是個故事,怎樣把這些故事組織得感人至深又與所欣賞樂曲相聯系,都必須藉助文學之力。所以,文學、歷史、地理、數學、美術等各科知識,對音樂理解力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只有不斷更新、充實多學科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從而進行更為深刻的審美活動。 (三) 體驗實踐知識 實踐知識是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音樂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的審美實踐活動必須以社會生活為基礎。現代社會生活中,伴隨著大量音樂現象,諸如禮儀音樂、實用音樂、背景音樂,同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了解音樂與生活的關系,理解音樂對人生的意義,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進而讓音樂伴隨終生,提高生活質量,這也是新課程的主旨之一。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自身具備深厚的文化知識底蘊,用貼近學生思維的教學魅力強烈吸引和感染學生。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所面臨的挑戰,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預測性和復雜性,而且越來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變方法。孫悟空終究是孫悟空,教師終究還是教師。教師這一角色所從事的工作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所以任何的行為和方法都是要以人為本的。只要我們新時代的音樂教師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教學方法,還善於抓住和挖掘新事物,樹立終身學習的學習意識,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加工、整合,這樣才能不斷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總之,唯有音樂教師角色的全方位更新,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健全人格的養成,才能成為新課程標準的有效執行者和積極建設者,展示教師風采,促進音樂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才能夠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肩負起培養人、塑造人的神聖使命。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