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材料分析題之新課程改革
㈠ 教師招聘考試論述題怎麼復習
(一)論述題題型特點理論性強,是論述題最突出的特點。理論要有深度,是論述題主要的質量要求。理論聯系實際,是論述題最顯著的特色。(二)論述題解題技巧論述題要求對所學過的理論(要把握住基本要點)展開論述。要求理論聯系實際,一定要結合本人或學校、學區工作實踐、經驗,把它們做為闡述觀點的材料。觀點和材料要統一,語言要精煉。1、論述題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論,其中一些問題,需要全方位論述,因此,開闊視野,多角度看問題,這是解答論述題的首要策略,當然這就要求能對基本的教育學理論有扎實的基本功,能較好的理解必須要多讀,多看,多學,掌握基礎理論知識,以不變應萬變。一般教育理論中出論述概率較高的知識塊在於教育與人的發展(如請用教育學原理論述「有志者事竟成」),教師職業道德與教師素養,師生關系,教學,德育,班主任工作等,新課程改革,當然地區不同側重不一樣。2、能用教育學理論指導實踐,是論述題考察學生知識程度的又一個方面。這一點對於在職教師是一個優勢,但對於新畢業的學生,難度就較大。但畢業生不要灰心,任何事情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新畢業的同學有個很大優勢就是記憶能力較好,識記與掌握理論知識速度快。而且,我們有十幾年的學校生活,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與老師的接觸,這可為解答這類論述題提供一些素材。必要時,還可以把閱讀得來的實例(甚至是虛構的,有說服力的)寫出來,增強自己在論述中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去打動閱卷老師的心。當然,所有這些必須符合現實,符合理論要求。具體來說,論述題可以採取以下步驟:1、首看題目,迅速搜索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所以理論的識記很有必要,大家一定不要怕為難,尤其前文講到的那幾塊知識,一定要記,否則就是理到用時方恨少)。對核心概念解釋。把題目中主要涉及的知識點(尤其是含有材料的論述),把題目中核心概念進行解釋,這一點類似於名詞解釋,這一點有時非常必要和重要,而又是不少同學容易忽視的地方,所以復習的時候對於重要的名詞要記住裡面的關鍵詞,即使你記不得原話,也可以達到點子上。2、對號入座,具體分析,理論+例子。論點要分開寫(如1、2、3等)。一般,每個論點的開頭第一句話寫理論上關於問題的解釋或者思想,然後簡單闡述,後面加入簡明例子:可以是題中原話,可以是自己概括總結,可以是自己積累的實際事例。3、總結,能簡明的回顧這個題目。例:《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螞蟻唱歌」:幾個學生正趴在樹下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你們在干什麼?」 「聽螞蟻唱歌呢。」學生頭也不抬,隨口而答。 「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嚴厲的斥責讓學生猛地從「槐安國」里清醒過來。於是一個個小腦袋耷拉下來,等候老師發落。只有一個倔強的小傢伙還不服氣,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怎麼知道螞蟻不會唱歌?」 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行為作分析論述。一、帶著題目要求「現代教育理論」去讀題干,搜索出理論范圍:新課改下教育觀,學生觀,師生觀,核心概念解釋:(1)教育觀:新課改要求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在教育取向上,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還要重視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要重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培養以及學生個性的發展。(2)學生觀: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立的,獨特的,發展的人。是能動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一切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促進其發展。要尊重、信任、引導、幫助或服務於每一個學生。(3)師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對話,實行等距離教學)要堅持教學民主,要廢除教學中的權威主義、命令主義。二、對號入座,具體分析,理論加實際:(1)「聽螞蟻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與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像力,教師要善於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關注知識和技能,還要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與體驗。「聽螞蟻唱歌」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教師要尊重並保護孩子的興趣與想像。)(2)一個教師看到他們滿身是灰的樣子,生氣地走過去問;(學生在興致勃勃地觀察著什麼,處於其自身的活動過程,學生是能動的、發展的人,教師要善於保護,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該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3)「胡說,螞蟻怎會唱歌?」老師的聲音提高了八度。嚴厲的斥責。(師生要平等相待,教師不能以權威壓制學生。)(4) 小聲嘟囔說:「您又不蹲下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要和學生實行等距離教學,「請你蹲下來和學生說話」「請你走下高高的講壇」)三、總結回顧:教師只有樹立起符合素質教育、新課改的學生觀,教學觀和師生觀,才能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㈡ 教師招聘面試提問中有關新課程改革的問題及答案
上次在閩試教育的官網上看到類似的資料,你可以看看
㈢ 2021教師招聘考試案例分析題如何提高正確率
2021教師招聘考試案例分析題提高正確率的方法:
1、加強識記。
需要指出的是,識記不是死記硬背也不是記憶單一的知識點。而是將知識成體系地去記憶和理解,在復習過程中要能夠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夠從不同維度去理解同一知識。
2、克服定勢。
案例分析大多數都是實際的教學案例,在作答過程中許多考生都會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去進行作答,這無疑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但是,有些情況下,我們生活的實際與相關的教育理論大相徑庭,甚至是相悖的。因此,考生在作答案例分析題目的時候,一定要克服思維定勢,回歸教材,用教育理論去進行分析。
3、巧用選項。
有些時候,案例分析題的材料冗長,而且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讓人理不清頭緒。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逆向反推法來進行。從選項入手,帶著選項去閱讀材料,到材料中去找選項成立的依據。
(3)教師招聘材料分析題之新課程改革擴展閱讀:
2021教師招聘考試案例分析題案例一:
小飛是小學二年級學生,因為某種原因未能按時完成作業,所以在早讀課時抄同學的作業,被張老師叫到了辦公室。
1、張老師該怎麼做更具教育意義?( )
A、給小飛的父母打電話,批評家長不監督孩子做作業
B、首先嚴厲的批評小飛抄作業的行為
C、先向小飛了解情況,詢問他未完成作業的原因
D、要求小飛中午放學後把作業完成再吃飯
E、去小飛家家訪,同其父母進行交流
2、針對材料,以下正確的是( )
A、學生犯了錯,家長也有責任,應該批評家長
B、學生犯了錯,教師批評時要講究方式方法,因人而異
C、學校雙方應該溝通、合作,才能更好的對學生進行教育
D、教師教育學生應該嚴慈相濟
E、教師應該了解學生,才有教育的針對性
首先各位考生要明確作答案例分析題需要注意的兩點:
1、密切聯系案例,不主觀臆造、不過度引申。
2、兩道不定項選擇題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學會發現它們之間有內在聯系幫助自己解題。
好,讀完案例之後我們先看題。選項當中可以明顯看出,A、B兩個選項不能選,小飛抄作業這個事情已經發生,不問緣由的批評家長和小飛本人對小飛的教育沒有任何好處。所以說,出現問題之後我們要了解緣由之後對症下葯,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C項要選。D項的做法實際是對小飛的懲罰,教師更不該這樣做。E項到底選不選?這是很多考生的疑惑所在。有的考生說,案例中沒有提到家長啊,這個選項不能選。但是,各位考生要注意出題人的意圖是什麼,作為教師,一個人教育學生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小飛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自製力比較差,一般來說是需要家長監督才能完成作業。那麼未完成作業,教師需不需要去跟家長交流呢?答案是顯然的,因此E項也選。本題答案為CE。
再看第二題。我們看到選項之後是不是感覺很熟悉?是的,、第二兩題的選項中有重合之處,我們分析了題,第二題的A項顯然不能選,而B、C兩項都要選。D項的表述很宏觀,告訴我們教育學生時的原則。這個原則是正確的,那麼同樣適用於我們案例中教育小飛。E項實際上就告訴我們,教育學生要懂得因材施教,同樣也是正確選項。本題答案為BCDE。
總體來說,在考試作答案例分析題時,不能憑自己的「想當然」去解題,要明確分析每一個選項有沒有理論依據,如果有理論依據再確定跟此題是不是對應,最終才能確定自己的答案。
㈣ 教師招聘考試中案例分析題有技巧嗎
有技巧的,下面通過一個實例說明案例分析題答題技巧。
案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上初中時,接受理解數學知識比較慢,以致數學考試常常不及格。老師認為他已經無可救葯,一次在班上公然宣稱,假如你們當中將來會有一個同學沒出息,那麼這個人必定是華羅庚。結果華羅庚通過自己的勤奮自學,刻苦鑽研,奮力拚搏,最終成為享譽世界的數學大師。結合上述案例,談談教師應樹立什麼樣的學生觀。
案例分析題的答題方式是有規律可尋的,通常被我們叫做四部曲。第一步「審題」,因為如果材料過長的話,先看材料後看題會導致對材料的遺忘,耽誤寶貴的考試時間。需要強調的是此處的審題包括審問題和審知識點。針對上述材料的問題,無論是任何形式的問題我們默認為「評析」,即「先評,後析」,「先加以價值觀的判斷,再輔以理論分析」,那麼針對上述材料,首先價值觀判斷該老師的作法是不妥當的。問題給的知識點是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審題已經結束,進入下一步驟。
第二步「回顧知識點」,需要強調的是此處回顧的是相關的所有知識點,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考生因為落掉知識點而失分,中公專家建議在此環節考生可以把知識點寫在草稿紙上,以防因為考試情緒緊張臨時忘記相關知識點。針對上述材料,我們回顧到的知識點有「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包括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是獨特的人、學生是獨立意義的人」。回顧知識點已經結束,進入下一步驟。
第三步,「書寫」,此步驟進入到了得分關鍵步驟,書寫決定成敗。首先要求字跡工整,卷面整潔,給判卷人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試想判卷人看了無數張卷子已經判卷疲勞,若考生字跡潦草卷面不整,即使知識點再正確也難入判卷人的法眼。關於書寫知識點的規則是「判斷該案例體現了哪些知識點後,書寫方式為一個理論點加相對應的材料」,大家切記要把理論點放在前面,材料放在後面,目的是給判卷人一個直觀的感知,讓判卷人在第一時間找到知識點,而不是透過考生寫的大段材料去找知識點。針對上述材料,可以判斷出該材料體現了「學生是發展的人」的知識點,理論點部分可以寫成「新課程改革認為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有發展潛能的,並且是發展過程中的人」材料部分可以不必抄材料,用自己語言即可「因為華羅庚數學常不及格,老師就認為他無可救葯了,並判定他日後必然沒有出息,沒有把華羅庚當做一個發展的人來看待,是不合理的作法」,書寫部分已經結束,進入下一步驟。
第四部「總結」,案例分析題是個考查考生能力的主觀試題,我們講究帶帽還的穿靴,在作答即將結束時,希望考生把試題回答完整,做到萬無一失。針對上述材料,我們可以看出該老師的做法是不妥當的,所以在總結的步驟,建議考生加上自己的觀點即如果我是這位老師,我會怎麼做,把正確的做法寫出來,讓判卷人看到你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做絕對可以拿到更高的分數。我們可以總結歸納為「綜上所述,教師不妥當的做法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乃至一生的成長,如果我是這位老師的話,我會認真踐行新課程改革下的學生觀,把學生當做發展的人、獨特的人、獨立意義的人看待,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㈤ 急求教師招聘新課程標准的試題。
新課程理念選擇題(附參考答案)
1、教師講課語言生動、形象、簡潔、准確、富有吸引力,聲音抑揚頓挫,並伴有適當的表情,使學生產生興趣,易引起學生 ( B )
A、有意注意 B、無意注意 C、興趣 D、共鳴
2、在下列教師行為中,屬於心理健康表現的有 ( B )
A、交往中,將關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
B、冷靜地處理課堂環境中的偶發事件
C、將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緒帶入課堂,遷怒於學生
D、偏愛甚至袒護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3、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性評價的核心是 ( C )
A、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 B、關注學生在群體中的位置
C、關注和促進學生的發展 D、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4、為了保證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國家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這三級課程是 ( D )
A、必修課、選修課和活動課 B、理論課、實驗課和活動課
C、顯形課、隱形課與實踐課 D、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8、現代學生觀的基本觀點是 ( D )
①學生是發展的人 ②學生是獨特的人
③學生是自由的人 ④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個別教師不允許班上學習差的學生參加考試、隨意佔用學生的上課時間、指派學生參加一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商業慶典活動等。這些行為主要侵害的是學生的 ( C )
A、健康權 B、名譽權 C、受教育權 D、隱私權
10、下列哪種情況下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承擔責任( D )
A、在學生自行上學、放學、返校、離校途中發生的
B、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學校的
C、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戒、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D、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11.課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學生發展為本 ②培養環境意識
③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 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12。 指出哪一組是符合體驗性目標陳述方式的: ( C
A.說出、表演、展示 B.設計、製作、創作 C.感受、參加、養成 D.解釋、完成、背誦
13、課程變革可以在課程內涵的豐富、課程理念的演進和( D )等三個層面上展開。
A.教材的更新 B.教師的發展 C.學生的選擇 D.課程制度的變遷
14.新課程提倡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指 ( D )
A.知識、技能和方法 B.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C.知識、技能和情感 D.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5.首倡「教師作為研究者」的學者是 ( A )
A.斯騰豪斯 B.斯騰伯格 C.杜威 D.赫爾巴特
16.多元智力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其提出者為 ( A )
A.加德納 B.推孟 C.韋克斯勒 D.加涅
17.以培養學生技能為目的,一般程序為:定向——示範——參與性練習——自主性練習——遷移的教學模式為 ( B )
A.講解——接受式 B.示範——模仿式
C.探究發現式 D.情境——陶冶式
18.在「對話?互動」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 ( C )
A.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 B.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客體C.都是主體 D.都是客體
19.探究學習實施的過程是 ( B )
A.計劃階段——問題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B.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解釋階段——反思階段
C.問題階段——計劃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解釋階段
D.計劃階段——問題階段——解釋階段——研究階段——反思階段
20.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的課程是 ( B )
A.地方課程 B.校本課程 C.國家課程 D.學科課程
21.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B )
A.備課 B.上課 C.批改作業 D.考試
22.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著名的卡內基金會提交了一份名為《准備學習:國家的指令》的報告有七個方面的內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 A )
A.學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學校需要社會的支持 C.學校需要專家的支持 D.學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23.教育的中心和靈魂在 ( B )
A.學生 B.學校 C.教師 D.校長
24.校本教研的主體是 ( C )
A.學生 B.教材 C.教師 D.校長
25..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必須包括 ( C )
A.學科學習目標 B.一般性發展目標
C.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 D.情感目標
26、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 C )的整體提高。
A、語文知識 B、語文能力 C、語文素養
27、( A )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
A、學生 B、教師 C、學生和教師
28、閱讀是學生的( A )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 的閱讀實踐。
A、個性化 B、整體化 C、綜合化
29、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 B )、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A、學習態度 B、學習方式 C、學習目的
30、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會即學校 (3)教學做合一
31、陶行知創造教育的目標是(①)
(1)培養創造性人才與真善美的人(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與創造性人才
32、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條件中(③)是最利於創造力發揮的首要條件。
(1) 因材施教;(2)實踐與思考;(3)民主化;(4)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
33、(②)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點,也是我們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1) 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 自主意識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34、蘇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構主義理論;
(2)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的論;
(3) 多元智能理論;
35、所謂「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之間的交往、互助與合作;
(2)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
(3)是指教師把自己日常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思考和研究對象;
36、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2)教育敘事、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7、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創造了(①)等教學方法。
(1)記憶法、思維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2)觀察法、思維法和探險性學習方法;
(3)復習法、檢測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38、(①)是多元智能理論確立的直接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並學以致用;(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 (3)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39、建構主義理論中闡述學習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記憶、協作、交流; (2)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 (3)自主、合作、探究、記憶;
40、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 A )
① 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
② 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④ 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41、課程改革要改變原有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A\B\C )
A. 均衡性
B. 綜合性
C. 選擇性
42、新課程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倡導(A\B\C )
A. 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能力
B. 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C. 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3、新課程在課程管理方面為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實行( B )
A. 國家統一管理課程
B. 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C. 學校自主管理課程
44、下列屬於課程改革提出的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的校內外課程資源有( A\B\C )
A. 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
B. 各種社會資源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C. 信息化課程資源
45、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 A\B )
A. 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 B.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C. 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
46、新課程體系下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 A\B\C )
A. 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基礎上的教師自評為主
B. 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C. 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
47、學校在課程開發中的任務有( A\ B\C )
A. 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
B. 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C. 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在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48. 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銜接,改革的目標是建立( A\B\C ) 考試、選拔方式。
A. 學生自由選擇
B. 提供多次機會、雙向選擇
C. 綜合評價的
49..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實現( A\B\C)
A.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的變革
B.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變革
C.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50、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的(A)選擇。
A必然 B必要 C必需
51、課程改革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廣泛深入的教育(B)。
A改革B創新 C變革
52、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A)。
A發揮 B發展 C發揚
53、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C)。
A變革 B改變 C變化
54、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B)條件。
A重要 B基本 C必要
55、改變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學科本位課程體系,建構與時代精神相適應的旨在培養和提高人的素質的課程體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C)環節。
A重要 B必要 C首要
6、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我們首先確立起(B)。
A、先進的教學觀念
B、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觀念
C、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
D、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教學觀念
57、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B、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C、促進人的成長與全面發展 D、為了一切學生
58、在新課程改革中,對「課程」含義的理解應該是(D)。
A、教學計劃、課程標准、教科書等文件
B、課程標准規定的各學科課程
C、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的課程
D、包括學科課程、綜合化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和潛隱形課程四大類課程
59、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是(A)。
A、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B、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 C、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過程 D、是知識傳授與學生能力發展的過程
60、教學關系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B)。
A、師生對話 B、師生交往 C、共同討論 D、課堂活動
61、學科教學要以(C)為本。
A、教科書 B、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C、人的全面發展 D、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62、課程不是教學的(A)。
A、權威 B、方向 C、目標 D、計劃
63、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要用(C)去實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64、對待師生關繫上不應當強調(A)。
A、服從 B、尊重 C、贊賞 D、引導
65、教師是學習的(D)。
A、組織者 B、引導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66、新課程主張課堂讓學生至少有(B)時間的活動。
A、1/3 B、2/3 C、1/2 D、1/4
67、開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確立教育目的 B、設計課程體系 C、加強德育工作 D、選擇教學方法
68、教師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種途徑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閱讀、合作、行動研究
C、學習、討論、創新
D、興趣、發現、研討
69、所謂在教學時要「用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指教師要有( A )
A、針對性 B、邏輯性 C、知識性 D、創造性
70、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 ( A )
A時代的要求 B教學要求 C家長的要求 D學校的要求
7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
A教材改革 B課堂教學改革 C課程改革 D教師素質提高
72、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的依據是 ( C )
A教學大綱 B學生發展特點 C國家課程標准 D課程改革綱要
73、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科學性 )
A積極性、主動性、有效性 B針對性、時效性、積極性 C針對性、科學性、主動性 D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74、為了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本次課改實行 ( D )
A國家、自治區、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B省、縣、鄉三級課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務處三級課程管理 D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
7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 ( C )
A保持距離,建立威嚴 B加強了解,打成一片 C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㈥ 教招解題技巧:教師招聘材料分析題有哪些解題技巧
審題
審題是做題的關鍵,當然也就成了得分的關鍵。審題事實上考查的是教師招聘考試大綱所要求的「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的集中體現。考生需要通過審題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材料中心、材料結構和關鍵詞語等內容提取出來。這一環節是重中之重,要格外重視。審題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兩個部分。
(1)審材料。材料審材料時注意兩點:一是劃分材料層次並分別概括出段落大意,並且要注意各個層次之間的內在聯系。二是要注意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教材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煉出材料所體現出的原理。
(2)審設問。首先要分析出角度,是教學原則還是教學規律亦或是德育原則,或是德育過程中的規律,確立好具體的知識范圍;其次要弄清設問要求我們解決什麼問題。明確考查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是什麼」就是要對材料所反映的現象作判斷型的說明。「為什麼」包括原因和影響兩個方面,原因也就是產生材料中這種現象的原因,影響則要從性質上判斷是積極的影響還是消極的影響。「怎麼辦」是指措施的角度,而且要視情況而定,是從宏觀上講措施還是從微觀上講措施。
解答
組織答案是對學生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力的考察。針對不同形式的問法,所作的答案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不論做哪一種答案,都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注意語言的准確性和規范性。不論是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還是法律法規部分,都要語言表述准確規范,盡量用教材上的主幹知識語句或材料中的相關語句。
二是要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詳略得當。總的原則是相關理論+材料分析,千萬不要一大段理論知識的羅列堆積。
三是理論表述和材料分析要相匹配,理論和材料的結合要分析得體,避免一張臉配上兩張皮。
㈦ 教師招聘中的新課改理念是指哪些啊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環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適當進行數學開放題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新教材的使用,讓我們感受到數學教學改革正邁著堅實的步伐前進著。新教材體現了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向學生提供了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現了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新教材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然而,我們作為教師是否能夠充分利用好教材,改變過去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課堂以教師為主,對學生要求太多,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接受,在學習上依賴性強,厭學情緒明顯,學習效率低下等等。下面談談本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幾點做法。
一、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必須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永不枯竭的動源泉。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兩千多年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從自己豐富的教學實際經驗出發,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赫爾巴特學派甚至將興趣視為教育過程必須藉助的「保險絲」。他們都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可見,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生的運行機制,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2).要使學生有興趣,必須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自由活動是人發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並不只受教於老師,而且自己也獨立學習。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許多教育事實也反映出,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本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找到並發現、糾正自己的***。如果我們把每種事情都教給學生或者規定他們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會妨礙他們的主動參與和自主發現,妨礙他們的發展。比如,《打折銷售》這一節,如果課堂上就單純地出示例題,然後分析題意,給出解答過程,接著再模仿練習。最後幫學生總結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和技巧。那麼這類問題雖然與實際生活相關,但學生卻未必有多大興趣。假若我們設計一個課堂活動,讓學生模擬商店的從進貨、定價、促銷到賣出的全過程,學生一定會非常積極踴躍,樂於去對打折銷售的過程進行分析、計算。而且在此過程中,學生也自然會聯想到各個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比如標價與銷量的關系,進價、標價、售價與打折和利潤之間的關系,這樣需要學生鞏固、提高的知識可能自然就解決了。
(3).要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教師往往只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最容易忽視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實際情況。教師憑想像充分准備一堂課,並依此設計如何去講授,雖然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其結果往往也只是學生被動地接受。如果我們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課堂上交給學生恰當的主動權,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比如線段的比較,我們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線段,然後按教材介紹用圓規怎樣比較,用刻度尺怎樣比較,這時學生也許就會提出:用得著這么麻煩嗎?不是一看就知道長短了嗎?的確,在生活中,觀察法也許是用的最多的,我們應當尊重學生的切合實際的觀點,甚至就可以完
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討論如何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這時學生一定會提出很多不同於教材而又很實用的方法,學生的方法都應該得到老師的充分肯定。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由於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數學活動的開放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巧創激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情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
(2).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
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
(3).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熱情。
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徵,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其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㈧ 09年臨沂市直教師招聘:問答題----新課程改革的特點(9分)
三、新課程改革的特點
我國新課程改革是在世紀之交、素質教育開展已取得一定經驗,國際課程改革浪潮此起彼伏的背景下展開的,它在借鑒以往歷次課程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有著自己的鮮明特點:①
(一)國際視野與中國特色相結合
20世紀以來,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非常關注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各國的課程改革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值得借鑒的內容與方式。如各國普遍強調的價值觀教育與道德教育,注重基礎學力的提高、信息素養的養成、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義務教育階段試行綜合課程,重建新的課程結構,建立國家課程標准;尊重學生經驗,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探索發展性的課程評價,強調評價的教育功能;構建共享的課程管理機制,促進學校課程的適應性,等等。在以國際課程改革為背景,充分借鑒其積極經驗的基礎上,新課程又特別重視本土化問題。如在培養目標上,提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等。在課程結構上,表現為九年一貫設置課程,小學設置綜合課程,初中擁有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兩套計劃,並充分考慮學科研究的基礎,在課程標準的敘述上,保留一定的差異。在課程管理上,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三級課程管理體制,等等。
(二)課程的繼承與創新
新課程確切地說是改善課程的一次嘗試,是課程改革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每次課程改革都有一種承前啟後的作用。50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後,我國開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課程改革,並由此形成基礎教育課程的現行體系。綜觀義務教育制度確立以後的課程建設,有四方面比較突出的進展:一是在課程管理政策上改變了國家過於集中管理的方式,實行國家和地方兩級課程管理的方式;二是初步改變了多年來 「學科課程」加「必修」的模式,增加了「活動課」、「選修課」等;三是推行了在統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樣化的方針,初步推動了教材的多樣化;四是在教學實踐中涌現出一批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重視學生成功與發展的經驗,倡導了新的教育觀念,激活了實踐領域的教育改革。這些成就為構建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提供了必要基礎。
新課程根據社會發展、知識發展與學生發展對課程提出新要求的綜合思考,試圖在我國基礎教育取得已有成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主要表現在,從兩級管理走向三級管理,使得真正發生教育的地方——學校,有了一定的課程權利,並承擔相應的職責;根據綜合性、均衡性與選擇性的原則,正確處理好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的關系,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課程標准」代替「教學大綱」,進一步推動了教材多樣化策略,使得真正實現「一標多本」成為可能。同時,完善教材的審定製度,嘗試建立教材的選用制度;提升學校和地方已經形成的素質教育經驗,作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
(三)注重營造一種新的課程文化
新課程超越了以教材改編作為課程改革標志的局限性,超越了單純以時間作為劃分依據的階段性,它把課程改革作為一種持續不斷的系統工程,注重時間上的全程性與空間上的無限性,並通過新課程,營造一種合作、對話與探究的課程文化。
所謂合作文化,就是強調課程的開放性。課程的現代涵義已不僅是顯性課程,還包括隱性課程;不僅包括學科知識,還包括個人體驗、社區文化資源促其形成的經驗性知識,所以每一位兒童發展所需要的課程必須多人合作才能實現。新課程中設置的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建立課程合作文化的平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打破學科分化傳統,使教師行為具有「個人專業主義」傾向,在分工基礎上實現多方面、多主體和有意義的合作,以實現兒童課程豐富性的需要。新課程特別強調一種共建共享的課程文化。專家、教師、學生及其家長、社會人士都是合作共同體的一分子,應盡可能保證他們之間有合作的機會,並建立合作的機制。
所謂對話文化,就是強調課程的民主性。課程本身就是一種對話,是所有與課程利益有關的人員或部門之間的對話。兒童所需要的課程,不能讓某個專家或某一群體的人來決定,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對話與協商,特別是在國家課程標準的制定上。同時,也要建立起課程的實施者——每個老師與課程制定者之間的對話與交流,改變教師不知道為什麼教,不了解或不理解教材中的革新要素,被動教學,只是單一的課程執行者的局面。新課程強調對話與協商。在國家課程標准制定時,就盡可能創造各種機會,讓課程專家與學科專家、專家與教師,專家與社會人士代表分別參與對話,或讓他們共同參與對話。同時,把「課程標准」作為文本,要求專家、教師、學生及其他相關人士不斷地解讀,並與之「對話」。
所謂探究文化,就是強調課程的科學性。就課程的歷史來看,應為兒童開設哪些課程,這是教育研究者一個需要不斷探究的永恆話題;就一門課程來說,從課程目標的確定、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到課程評價,也需要不斷的探究,才能做出科學的決策;就課程實施的一個環節來說,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充滿靈氣的個體,教師的教學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如何進行完滿的教學,需要不斷的探究。因此可以說,課程的完善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新課程倡導探究文化,強調應在不同層面進行課程創新。在國家層面,嘗試課程管理體制的創新,制定國家課程計劃與課程標准;在地方與學校層面,確保國家課程計劃與課程標準的嚴肅性,同時,鼓勵因地制宜地進行不同程度的課程創新,制定相應的計劃或方案;在課堂或實施層面,要求教師依據課程標准,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反對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確保課程對學生、學校、地方的適應性。
㈨ 教師招聘考試中的材料分析怎麼做
對於廣大參加教師考試的考生來說,材料分析題無疑是最頭痛的題型(沒有之一)。不同類型的材料分析題,考查知識點和特點都不盡相同——開放式的、半開放式的、封閉式的;教育理論類、法律道德類、心理學類……但萬變不離其宗,考查的核心無外乎是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在回答的過程中,強調理支撐材料,材料聯系理論。
下面從這幾個方面,教你如何做好材料分析題。
1、了解一下如何理解材料分析題。
所謂理解,就是理解題乾的設問和材料。作材料分析題,第一步就是看題干——認真分析設問中所包含的信息。題干信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回答方式,第二部分內容。
回答方式,通常有「分析、評析、啟示」等。分析,即「為什麼」的回答,要通過理論結合材料,論證分析材料中的觀點或做法。通常這類題目的觀點比較明顯,但由於評價材料中的行為,需要更加緊密的理解材料。啟示,即「怎麼做」的回答,要根據材料中出現的問題,通過理論分析解決方案。這類題目通常有較為明顯的「問題」供我們解決,也不需要過多的聯系材料,但同樣要根據材料中所提煉出來的問題進行有針對行的解決。評析,類似於分析類題目,但在分析之前需要先評價一下,然後在進行分析。
這三類題目都有較為固定的格式或回答方式,我們後面會詳細介紹;但還有一部分題目是這三種提問方式的集合,或更加有針對性的提問。
2、遇到這樣的提問同樣不必驚慌,如果是綜合式的提問,大可將提問拆分成著三種形式,加以分別回答。
比如「作為教師,談談你的看法……」,回答先「問什麼」,再回答「怎麼辦」即可;如果是非常非常細致有針對性的問題,比如「材料中運用了哪些理論?如何看待老師的做法,為什麼?……」就更好作答了,只需要根據題干信息分別回答即可。
3、回答內容,通常有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這幾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有一些經常考查的內容。
教育學類題目,通常考查微觀教育學的內容,即教學、德育、班主任工作;個別考試也會考查班級突發事件處理、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以及其他有地區特色的教學及相關內容。這類題目通常需要我們對教學、德育、班主任工作等與教育教學具體方法和策略息息相關的知識——相關的原則、規律、方法、途徑等知識加以系統復習,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和掌握。
心理學類題目,通常考查的比較微觀,常考查認知過程——感知覺、記憶、思維、想像、注意,以及個性心理特徵——能力和人格——方面的知識。這部分知識的核心內容是如何從這些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和人格道德發展,因此如何認知能力,如何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是考查重點,但涉及的理論很多很廣,較難把握。
教育心理學是介於教育學和心理學之間的知識,有很多重要的認知發展理論、道德發展理論、動機發展理論及學習理論,理論點較多,個別理論會出現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其中,動機理論在考試中出現的頻率最高。考查方式主要是讓考生通過理論分析材料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解決對策。
法律法規類,也是比較簡單的一類題目,因為分析的難度通常不是很大,而且理論較簡單,僅僅是與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考查的材料多為學生的侵權問題和傷害為題;考查的內容多為「侵害學生那些權利,誰來負責,入什麼責任」等,理論和觀點都較為清晰,但需要考生對相關法條有非常清晰的記憶和理解。
職業道德類題目,和法律法規類似,所需要的理論較簡單——六條教師職業道德,考查材料多為教師行為是否符合相關道德,屬於分析難度最低的材料分析題。
上述每一種類型題目,都有一些與之相匹配的分析方法和作答方法。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㈩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是什麼 這是關於教師招聘的問題
一、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二、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三、密切課程內容與生活和時代的聯系;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五、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六、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