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課程的實施者是誰
❶ 幼兒園項目課程的含義是什麼
一、教育的途徑
課程的實施是一個多層面面的運作過程,包括顯著性課程、理想課程、潛在課程和隱性課程,顯著性課程是指幼兒園在實際中實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飲食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或策略,教材內容、物資環境、管理、規章制度等因素,這些因素也可以隱性在課程標准、大綱之中;理想課程是顯著課程的理論應該努力的方向。隱性課程所蘊涵的教育觀、兒童觀、知識觀、學習與發展觀等在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取向,並制約著整個課程的運作。潛在課程是指學習者從學校的組織形式,學校環境及教師教學方法中得到的經驗,包括一系列的態度、感覺、傾向和價值。隱性課程是指有意識地迴避那些不符合教育目標、不能教給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或過程。這四個層面的課程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沒有理想課程則教育過程無統整和方向,」流於雜亂縣城支離破碎;沒有顯著性課程則原則和計劃變得好高騖遠,不能實現;沒有潛在課程則課程變成一個愚人天堂,只有學習活動,而沒有人在接受教育。
因此教育的途徑應該是多種形式的,並縣城有機地整合在教育過程之中。從我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教育的基本途徑有: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這些活動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起著特定的作用,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戲反映生活,反映學習,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是招待教育方案、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方案中體現的觀念、教育要實現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主要是通過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1、教學活動
我們強調教育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但並不能削弱教師對幼兒的積極影響,幼兒由於其身心發展的不成熟,使得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和教育兒童,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幼兒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水平出發,根據幼兒園教育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按照《綱要》提出的教育內容和基本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幼兒雙主體作用,主張教與學、活動與指導的有機統一。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不敢提教學,忽視必要的知識學習;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完全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既不考慮哪些知識是幼兒必須掌握的,也不考慮如何幫助幼兒整理、擴充、提供其自然、零散的日常經驗,使之概括化、系統化。雖然幼兒園課程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不強調系統知識的學習,但一些生活必需的知識還是需要掌握的,幫助幼兒將其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更加系統化。
2、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入園、進餐、睡眠、盥洗、間歇活動、自由活動、離園等與幼兒的生活直接相聯的活動。對於幼兒來講,身體的發展、基本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為重要的目標,因此生活活動在幼兒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活動中飲食了多領域的豐富的教育內容。生活活動是幼兒獲得經驗、體驗生活、學習社會技能的重要五一節。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有很多是通過日常生活完成的。尤其是各種生活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等。幼兒在園的生活必須使幼兒感到安全、快樂。
3、游戲活動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游戲就是課程,課程就是游戲」,這是幼兒教育區別於學校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對於幼兒來說游戲不僅是玩,也是一種學習、工作和生活。幼兒通過各類游戲,不僅可以發展動作技能、語言能力、解決總是的能力以及想像和創造力,而且游戲時是幼兒感到最快樂的時候,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了解個人與環境的關系,緩釋情緒,促進情感與社會性的發展,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對兒童的發展有利,這就需要教師在游戲中幫助幼兒,成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幫助他們做出恰當的選擇,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我們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和游戲空間,為幼兒良好的游戲條件,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自我的發展。
4、學習環境
環境的教育作用是潛在的,兒童的發展是在其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的。對於兒童,環境是會說話的,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引發相應的行為模式,「環境是我們的第三位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環境對於幼兒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誘發幼兒積極的行為。
5、家庭與社區
早在1927年,陳鶴琴先生就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物,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發揮優勢互補,充分調動家庭的因素以補充教育資源。使家長和教師在合作的過程中,共同接受教育。
二、活動形式
1、集中性的活動
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活動,依靠教師通過教學把內容傳授給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解釋、演示、表演等形式,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展現給幼兒。
2、分散性的活動
分散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也應該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分散性的活動,而根據《綱要》精神要把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要發揮各領域之間的事例作用,還有幼兒的養成教育、習慣的培養,對幼兒好奇心的滿足,能力的培養等,單靠集中性的活動是秀難做到的。要對兒童進行個性的培養,我們更應該發揮分散活動的作用。分散性的活動更能體現幼兒的個性,更能發揮教師對幼兒的個別指導作用。
3、獨自活動
當幼兒自己在一個他認為安全的狹小空間里,他會發揮自己自言自語及想像的能力,做著自己最高興的事情。滿足幼兒的這種需要也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
4、區角活動
為了幼兒的充分活動,在區角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在幼兒自願的情況下自主選擇,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權,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學習、去發展。在活動區里,幼兒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容易形成對未知事物積極的探索態度,有利於幼兒形成自信心,讓幼兒的個性品質得到發展。
5、自由活動
為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滿足孩子自由交往的需要,對於成長中的幼兒也是一種教育活動。
三、教學方法
「教育正在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而且正逐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擴展到它的真正領域--人的各個方面。在這樣一種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越來越重視學生,改變過去教育「無人」,而重視人在教育過程中地位,人的感受,人的收獲,怎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培養學生把學習當成對知識的征服,而不是記憶那些符號。過去我們研究教學方法更多的是研究教師如何教,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的要領應該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應該站在兩個角度去研究教學過程。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組織的程序
找到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方法與幼兒的發展切合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師要在幼兒的生活、幼兒的需要、幼兒的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幼兒的教育內容以實現幼兒教育的發展目標。我們的教育要通過幼兒真正參與社會生活來進行,在生活中發展幼兒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習慣,鍛煉思想,並激發他的情感和情緒,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使幼兒逐漸積累經驗並獲得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跳出過去對教育的狹隘理解,好像只有孩子正襟危坐,老師將一知識內容在課堂中向幼兒講清楚才是教育。
首先,教師要把幼兒的發展目標融化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中,有自己對教育的獨特理解,有自己對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對教育持久的追求,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其次,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將幼兒的興趣與我們的教育建立連接。引導幼兒主動地去探究、去發展,當幼兒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時,不要因為計劃里沒有,而漠然視之。應該把幼兒隨時表現出來的興趣作為教育的契機,進行有利的引導,並根據幼兒的需要設置情境,發揮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作用。
再次,教師要根據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尋找有效的組織形式,使教育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最後,教師要幫助幼兒形成和總結他所獲得的經驗,教師的畫龍點睛往往會幫助幼兒提升他的收獲,並將零散的知識納入他的認知結構之中,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的實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不論怎樣去劃分幼兒在園的活動,最終是要作用於幼兒身上,幼兒在園的每一個五一節都會為幼兒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我們應當有效地發揮各個環節的作用,合理而科學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並將我們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
❷ 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考慮哪些方面
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考慮方面 課程結構與設置。課程結構清晰、課程理念和辦園特色,體現發展需求一份完整的課程方案應該包含幼兒園發展現狀,課程方案的實施與發展也需要教師全力以赴,提升課程品質課程實施方案的研發與制定需要教師共同傾注熱情。理想的課程實施方案既應契合課程改革的主流價值觀 既...要契合主流,又應充分展現幼兒園自身的特點;同樣、課程目標,奉獻智慧、課程內容。研發與實踐互動、課程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評價建議等內容,又要富於個性幼兒園課程方案是對幼兒園課程的預設性規劃、同舟共濟。
❸ 我國幼兒園課程學科說的提出者是誰
幼兒園課程的四要素:
幼兒園課程目標
2. 幼兒園課程內容
3. 幼兒園課程組織實施
4. 幼兒園課程評價
幼兒園課程(curriculum of kindergarten)
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
這個定義有如下幾個要點:
①幼兒園課程是「活動」。有關課程本質的觀點當中,「學科教材說」、「目標說」以及「計劃說」,要麼是其教育價值取向不適合幼兒園,要麼是過於注重課程的外在部分或局部,已經淡出了課程研究者的視線。而「經驗說」則隨著人本主義的教育思潮的興起,逐漸在世界范圍內占據支配地位。但是將課程理解為學習經驗,由於學習經驗的主觀性,造成教師不容易把握,教師比較容易駕馭的是學科教材。為了解決這一困境,可以跳出傳統非此即彼的二元論,在學習經驗和學科教材的結合點――活動上來思考課程。
用活動來解釋幼兒園課程,有其優越之處:一方面,活動具有主體性和對象性,作為活動的兩大要素――對象和主體並存在活動當中。活動是連接主客體的橋梁,將課程理解為「活動」,有利於研究者和教師同時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學習的對象和學習的主體。此外,活動自身有一定的存在的形式,教師比較容易把握和控制。同時由於課程具有雙重轉換性,外在的學習材料和活動方式可以通過學習者的活動內化為主觀的學習經驗,而學習者的學習經驗也可以外化為態度、技能、動作方式等,在活動中表現出來,並在活動中得到完善、重組和改造。因此課程工作者可以通過活動來了解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經驗水平,也可以通過創設活動情境、提供活動材料來干預兒童的活動,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經驗。另一方面,活動一詞更能夠反映幼兒學習的本質和特點,因而更適合用來解釋幼兒園課程。
②幼兒園課程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學習經驗前邊加上「有益的」是為了突出幼兒園課程的目的性,以克活動來定義幼兒園課程可能帶來的偏頗――過於注重活動的外在形式和過程,而忽視甚至忘卻活動的目的,視活動本身為目的,為了活動而活動。
當然,活動過程必然伴隨著某種結果。幼兒在活動中會自覺不自覺地對活動對象的性質和特點形成一定印象,留下一些關於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的記憶,但這些內容並不一定與教育期望相一致,也就是說,有些活動的結果並不是教育者想要的。因此,把幼兒園課程定義為「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以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的活動」,可以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的目的,使過程與結果、內容與形式和諧地統一起來。
③幼兒園課程是「各種活動的總和」。幼兒園課程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決不是「上課」或者所上各門課的疊加。凡是作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被運用,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的活動,無論是上課、游戲還是生活活動,都是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為課程的下位概念,幼兒園課程也有其屬概念所具有的一般形態,也遵循屬概念的一般分類標准。但是在現實當中,幼兒園課程分類方法和課程類型有其特殊性。比如一些國際知名的幼兒園課程方案,是按照其創立者的名字或者所依據的兒童發展理論創始人的名字來命名的,如「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和「皮亞傑早期教育方案」等。也有一些幼兒園課程是根據某種價值追求或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的某種特色來命名的,如「學會學習課程」、「生存 課程」、「素質教育課程」、「游戲課程」等。這些幼兒園課程從教育理念到實施方法各有特色,但同屬於課程形態,只是在課程結構上有所不同。
❹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①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方法:觀察;實驗;游戲操作;參觀;談話、討論;講解、講述。 ②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手段:實物;圖書;掛圖、圖片、照片;幻燈片、錄像帶;自製教。 ③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途徑:專門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日常活動與生活;學習環境;家園合作。 ④適當地選擇教育教學的形式、方法、手段及途徑。
❺ 影響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因素
一、教師因素:學前教育課程實施的主要執行者
學前教育課程實施效果的衡量標準是課程活動是否能夠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教師作為學前教育課程的主要執行者,在幼兒課程實施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幼兒園課程設計與課程目標實現等多個環節的重要聯結者。幼兒教育的理念必須通過幼兒教師進行實踐,幼兒教育的目標也必須通過教師的努力得以實現。一般而言,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更容易實現園本課程的開發。所以,幼兒教師的敬業精神、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等都是影響課程開發成功和實施的重要因素。
然而,幼兒教師的素質高低是決定課程實施有效與否的重要因素。由於目前國家對幼兒園課程沒有頒發統一的標准,更沒有組織編寫統一的教材,幼兒園在確立了本院所開設的課程後,主要是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設計、目標劃定、選擇課程內容與方法等。因此,幼兒教師在課程上的時間安排、課程計劃、教學方法上的選擇都有著相當大的自由度。
當前,我國幼兒教師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偏低。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理論水平不足日漸顯露出來。因此,要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切實提高幼兒教師入職前的教學質量,二是強化教師入職後的職業培訓,幫助他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成長。
二、幼兒因素:課程實施的重要參與者
幼兒是幼兒園課程的主要實施對象,所以幼兒對課程實施的參與度直接影響了課程實施的效果。一個真正符合幼兒發展規律、滿足幼兒需求的課程,必然能夠吸引幼兒參與其中。幼兒是一切課程設置和實施的基礎與目標,也是最佳的課程設計者,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生成性與多變性是課程發展的重要源泉。
傳統教育強調家長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十分低下表現為教學圍繞教師展開,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而幼兒在教學過程中則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常常被當做是知識傳輸的客體,其主體地位和主體性常常被忽略。在現代幼兒教育中,我們應鼓勵從「教師中心」到「兒童中心」。所謂「兒童中心」就是要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境遇出發,引導兒童熱愛和參與生活,激發兒童潛能的全面發展,啟發兒童的智慧,培養兒童的生活實踐能力以應對外部環境的種種機遇、挑戰、挫折等。
三、園長:課程實施的關鍵指導者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幼兒園園長作為課程領導的第一負責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園長對課程質量的把關,是決定課程活動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也對幼兒、教師和幼兒園都起著長遠發展的影響。
首先,幼兒園的領導者要有獨特的教育理念。目前,國家對各級各類幼兒園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都有統一的規定,但這些規定只是最基本的原則性要求,千篇一律的培養目標已經不能滿足如今各地、各類、各級學校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幼兒園的關鍵領導者要有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要根據自己幼兒園具體的師生特點、教育資源與環境,確立獨特的幼兒園發展方向。例如,有的幼兒園是以突出身體鍛煉為辦園宗旨;有的幼兒園則強調文藝,發展兒童的個性與特長為主;有的注重興趣培養等等。我國有些地方的幼兒園在辦園特色方面已經走出了關鍵的一步,但還不成熟。但在教育理念方面,我國的幼兒園還是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窘境,「灑向孩子的都是愛」「一切為了孩子」等,都顯得十分空洞,讓人產生空中樓閣之感。這樣延伸到幼兒園的課程開發,就會顯得沒有特色。
另外,園長作為幼兒園的主要領導者,不僅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還要把握科學的課程觀,成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決策者和引領者。課程的實施必須是根據國家和地方的規定,並結合學校的本身特點,由眾多的參與者共同完成的,而非決策者的個人行為。這就要求幼兒園的管理者有民主、開放的組織結構,而不是「一個人說了算」或「閉門造車」,它需要幼兒園園長從縱向和橫向兩方面來協調,不僅需要幼兒教師廣泛積極地參與,同時力邀家長們的配合和社會的有力支持。
在面對幼兒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時,園長應該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通過組織教研活動,與教師們共同探討實施課程的有效途徑,真正參與到學前教育課程的實施中。
四、家長因素:課程實施的重要支持者
家長在幼兒園教育的中一直扮演支持者、配合者的角色,而今,教師們需要轉變這個觀念,真正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課程實施中來。為了讓家長了解現代幼兒園的管理制度與家園合作的相關信息,我園通過結合實際來達成共識,使教師與家長之間能夠分享新的理念。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廣泛徵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家園合作的效應。同時,讓家長參與到課程教材的選取,認真聽取他們對幼兒園課程的意見,讓家長代表參與幼兒園課程的決策,這都能為幼兒園課程實施營造良好的氛圍。
幼兒園課程實施是復雜、動態的過程,幼兒園應該配有相應的制度和人員對其進行管理,監督課程實施的各個環節。目前常見的情形是,雖然園長會定期查看各班課程實施的情況,但更多的是只流於形式,沒有真正地從教師、園長、幼兒、家長的層面深入分析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❻ 簡述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取向有哪些
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取向主要有
(1)行為目標
行為目標是以兒童具體的、可被觀察的行為表述的課程目標,它指向的是實施課程以後在兒童身上所發生的行為變化。行為目標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
(2)生成性目標
生成性是在教育過程中生成的課程目標。生成性目標關注的則是過程。生成性目標取向追求的是「實踐理性」,強調在兒童、教師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過程中產生課程的目標。
(3)表現性目標
表現性是指每一個兒童在具體教育情境的各種相互作用中所產生的個性化表現。它強調的是個性化,目標指向的是培養兒童學生的創造性。
(6)幼兒園課程的實施者是誰擴展閱讀:
課程實施的三種價值取向
一、忠實取向
認為課程實施過程即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衡量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是課程實施過程實現預定的課程計劃的程度。實現程度高,則課程實施成功;
實現程度低,則課程實施失敗。取向的基本特徵集中體現在其對課程、課程知識、課程變革、教師角色的性質以及研究方法論的認識方面。
二、相互適應取向
該取向認為,課程實施過程是課程計劃與班級或學校實踐情境在課程目標、內容、方法、組織模式諸方面相互調整、改變與適應的過程。
三、課程創生取向
認為,真正的課程是教師與學生聯合創造的教育經驗,課程實施本質上是在具體教育情境中創生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既有的課程計劃只是供這個經驗創生過程選擇的工具而已。
❼ 第一個提出遊戲作為幼兒園課程的人是誰
淺談游戲活動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作用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們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動的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幼兒園的課程與游戲是密不可分的,作為課程實施重要活動之一的游戲,應該充分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幼兒參與多種游戲,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生活,為幼兒在游戲中運用的知識及能力提供機會和條件。從而實現讓幼兒在愉快、自主中全面健康發展。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教學活動一樣,在幼兒園課程中是缺一不可的,游戲活動和另兩類活動互相補充,在幼兒一日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總結近幾年來我園的實踐經驗,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游戲在幼兒園整合課程實施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游戲和教學的概念常被混淆,在許多場合,游戲成了各級教學目標、按教師的意志和計劃進行的活動,而教學原本承擔的任務卻悄悄的被游戲替代了。事實上,游戲和教學既不可替代又相得益彰,二者可以以各種方式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相互補充。例如,在音樂游戲《小貓捉老鼠》中,既能培養幼兒對音樂本身的節奏、旋律的感受美、表現美,又能培養幼兒的勇敢、機智的良好品質,通過彎腰、跑跳的表演,還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發展。通過幼兒園課程與游戲整合,讓游戲活動成為孩子主動活動的情況下獲得各領域學習和發展的一種途徑。既促進了幼兒在各領域的發展,又能讓幼兒在想像和游戲世界中自主創造、自由表達。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實現游戲活動和教學活動的整合,使幼兒園課程變的更為完善、更為生動,從而從根本上改變「放羊式」的或者「灌輸式」的教育,只有充分認識游戲和教學這兩類活動各自的性質和價值,這樣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價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游戲和教學這兩者各自的價值。 二、游戲活動可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是孩子們特有的一種學習形式。自主性、趣味性、虛構性、社會性、實踐性等是游戲特有的屬性,處在幼兒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發展,對周圍一切事物好奇、好動、好模仿,渴望參加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可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為幼兒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使幼兒在參加游戲活動時身體各器官處於積極活動狀態,這樣既可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又可讓幼兒在游戲中反映現實生活、探索事物性質,運用已有知識、操作各種材料來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能力。請看一例:在繪畫活動「小鴨」教學過程中,某教師一改以往先講解示範繪畫步驟,然後讓孩子依葫蘆畫瓢,而是為每個孩子提供了一個可以活動的小鴨紙板玩具,把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過來,激發了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為下一步教學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結果,孩子們一接過它就玩了起來,轉轉「小鴨」的頭,動動「小鴨」的翅膀,擺擺「小鴨」的腿,每個孩子都玩的非常開心,發出歡快的笑聲。孩子們一邊玩,一邊用桌上的各種圖片粘貼小鴨,這位老師看了情不自禁的問:「小鴨在干什麼?」,孩子們爭著回答:「我的小鴨在看天上的雲」、「我的小鴨在低著頭找小魚吃」、「我的小鴨和你們的都不一樣,它和好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老師趁熱打鐵:「小鴨怎樣才能做出各種動作?」「轉小鴨的頭,嘴巴朝哪兒,小鴨就能看到哪兒了」。孩子們經過了一個試驗過程後,輕松的在紙上畫出各種動態的小鴨了。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學的輕松又自然,整個過程孩子們是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玩玩中進行的。他們的作品充分表現了各自的創造和想像,同時使他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得到發展,獲得了知識技能。 三、游戲可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為了讓孩子的區域活動充滿陽光與樂趣,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們給孩子們粘貼了各種棋盤,孩子們可以自由的下棋,整個游戲過程可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潛移默化的鍛煉了孩子們的良性競爭、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添設了迷宮、沙包、跳繩、滾球等玩具,在自由活動時間,一簇一簇的孩子在盡情地玩著各式各樣的益智游戲,使幼兒體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這種活動充滿了自然與和諧,充滿了創造與快樂,讓孩子受益無窮。 四、游戲能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愛護環境的良好品格 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是形成對大自然熱愛之情的基礎,而且認識越深刻,情感就越深切。通過游戲進行情感教育的效果較好。如「我是環保小衛士」游戲,讓幼兒先在戶外活動,再帶幼兒觀察周圍環境中是否有垃圾,隨後讓他們把發現的進行分類,哪些垃圾是孩子扔的,哪些垃圾是大人扔的,引導幼兒討論處理垃圾和重新利用的方法,從而使幼兒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和廢物利用的道理。在一系列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游戲中,懂得人和自然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關系,引發幼兒熱
❽ 幼兒園的一教師在幼兒園課程建設中是決策者嗎
幼兒園的教師不是課程建設中的決策者。
而是引導走因為課程的建設,
我認為還是要以孩子為重。
老師不是決策,而是因材施教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