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與教師心理素質
A. 談談怎樣才能具備一個新時期教師的優秀素質
淺談現代教師應具備的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
王俊
當前,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洶涌澎湃,一個新時代的教師怎樣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個人認為,崇高的師德、現代教育觀念、優秀的教學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質、終身學習觀念、創新精神應當是當代師表必備的基本素質。現將各項素質分述如下。
一、崇高的師德
「熱愛學生,平等待生」的老師最值得學生尊敬和熱愛。只有師德崇高的教師,才能真正做到熱愛學生,愛護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是決定教育力量的關鍵,是提高教師各項素質的動力,是教師形象的突出體現,也是辦好一所學校、取得社會良好評價的重要原因。《中國教育報》2004年9月5日刊登的「今天,學校的師生關系怎麼樣」的調查中提到,有41.6%的人認為教師是一種「職業」,3.2%的人認為教師是一種專業,55.2%的人認為教師是一種「事業」。這說明,有近一半教師僅僅將自己從事的教師工作作為養家糊口的手段,即作為一種職業。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僅僅當作一種職業,而不傾注全部情感和心智,那麼這樣的教師只能是一個「教書匠」,絕對成不了教育專家。
愛生,是師德之靈魂。只有具有崇高責任感、事業心,具有高尚人格魅力,把教師當作畢生的「事業」、「專業」的教師,才能窮盡畢生精力,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育專家。
二、現代教育觀念
事實證明: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嚴重影響和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影響著對人才的培養。傳統的質量觀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現代教育觀關注的是學生潛能的發揮,是人的個性的塑造,是在學生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差異性和個別性即個人特長的發揮,是學生的和諧發展。因此,確立現代教育觀念是新時代教師必備的素質。沒有現代教育觀念,教師就會「穿新鞋,走老路」,以舊觀念教新課程,把新課程的方向搞偏了。但當前大多數教師仍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技能」,而對「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能成才」、「要發揮學生個性特長」等現代教育觀念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樹立現代教育觀念,任重道遠。
只有主導中國教育的深層價值觀念真正體現時代精神,課程改革才能在高起點上實施,而這一點是不少教師所沒有充分認識到的。一些教師認為,課程改革僅局限於教材改革,只要按新教材教學就行了。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錯誤的。課程改革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教材改革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教育觀念的變革,教育管理體制的變革,教育評價體制的改革,教師進修制度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都是課程改革的基本構成因素。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不可等閑視之。
三、過硬的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教學目標而表現出來的設計能力、組織能力、控制能力的總和,這些能力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個優秀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教法、語言、專業知識、課堂組織管理能力是教師基本功的主要方面。但老師們比較忽略的是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的影響作用。試想,在學生興趣不高,主動性不強,師生關系緊張的課堂上,教師如何取得教學的成功?只有教師把強烈的感情帶入課堂,真正進入角色,以情動人,既生動活潑,又循循善誘,師生間感情水乳交融,才能引起學生強烈共鳴。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敢與教師開展討論甚至爭論,進行思維碰撞,閃現出創造的火花,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體現,學生的潛能才能充分發揮。因此,努力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教師過硬的基本功。
四、心理素質
目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捷。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發展的前提,學生很多心理問題的形成與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但中學教師隊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又如何?科學研究表明,能做到克制自己,意志堅強,樂觀大度,心理健康的教師不足1/5!教師具有健康的心理何等重要與迫切。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師內部心理狀態的平衡及內部心理活動與外部世界的協調。教師的心理健康應善於自我維護。要經常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自我調適的方法,保持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具有正確的認識觀念和自我意識,熱愛教育事業和教育對象,對教育有執著的追求,樂於奉獻,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始終保持心境愉快,要善於自我調節,做自我情緒的主人。窘境中以幽默方式排解,遇到麻煩時多想高興的事,學會自娛自樂,保持心理平衡。
其次運用合理有效方法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工作有創造性,善於接受新事物,新知識,並能迅速轉化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適應教育改革中不斷深化的形勢。工作上始終有成就感,生活中覺得順心如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隨時調整思維認識的偏差,善於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要勤於內省,檢查自己的認識是否有偏差,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保持健康的心理還要學會適應,樂於合群,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際交往積極和諧。多參加集體活動,與人交往要以誠相待,多稱贊別人的優點,能夠悅納他人並能自尊自信。面對新環境、新領導、新班級,要很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中,樂觀大度豁達寬容。
教師保持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五、終身學習觀念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僅有一桶水就夠用了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今天,教師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新課程改革以後,教學內容新,教學方法新,教學觀念新,教師還是那一桶「死水」,是絕對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的!
但廣大中學教師對終身學習的看法如何?
據統計大多數教師認為需要不斷進修學習,以吸收新的營養,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但對「應終身學習」「向學生學習」「要學習非本系統專業知識」等新時代教師必備的要求上認識並不明確,尤其是初中教師,不少人認為教個初中,大學畢業,知識夠用了。因此,牢固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博採眾長,拓寬「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腦不斷吐故納新,接收活化新知,厚積而薄發,對實施課程改革是至關重要的。
六、創新精神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課程改革為教師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但由於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不少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質疑、爭論還不能採取悅納的態度。
素質教育是一個多層面、多角度的立體工程,在學生的各項素質中,創新素質應當是最基本的素質。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學生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潛能,才能盡快盡好地成長成才。教師的創新素質,不僅體現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諸方面,更應體現對學生創新精神的愛護和培養;要保護並支持學生的奇思妙想、異想天開;鼓勵學生敢於對教師質疑,敢幹同權威爭論,敢於同教師展開思維對話。讓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成為學生前進的助推器,而不僅僅是學生學習上的領跑人。
現代教師所具備的崇高的師德、現代教育觀念、優秀的教學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質、終身學習觀念、創新精神並不是相互孤立的。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的人格特徵、教學觀念、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教學基本功的集中體現,它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核心作用,教師的教育觀念、師德、基本功都是通過教學能力體現出來的,教學能力(含教育科研能力)是各因素的物化,是各種素質的綜合反映。德是師之本,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動力。教育觀念是靈魂決定教學質量,教學基本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和條件,身心素質在教學能力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創新精神又是培養學生成為創新人才所不可缺的重要素質。以上六個方面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相互影響,互相滲透,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課程改革大潮奔騰而來,它呼喚高素質的教師的參與。一個新時代的教師只有具備以上六種基本素質,才能傲立潮頭,成為教育專家,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一代英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B. 如何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教師應主積極地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數學專業素質和教育科學素質」。作為一名教師,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一、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 教師應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平庸的教師,無視教育的偉大和自身的使命,只會照本宣科,不思進取,不信學生有創新潛能,不會發現學生創新的火花,只會用冷眼,教鞭摧殘創造幼芽;新型教師有較強的創造意識,用創造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潛能,以人為本,培養學生主體精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維,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教師應樹立新的學生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特徵,使傳統形態的「說教」變為學習者思維形態的感悟,教師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學生的發展具有不完備性。教師應不求人人語數優秀,必求每生各科合格,做到讓每生有所長,使學生全面發展,培養特長。做到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處理好「減負」與全面負責的關系。幫助學生立志、樂學、慎思、立志是學習的動力;樂學可以使學生持之心恆,堅持不懈,慎思能使學生把「學」與「思」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能力。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夯實基礎,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處理好師生、教學的辨證關系。做到轉化有決心,提高有信心,思想要關心,輔導要耐心,對學生有愛心,以朋友的真誠去撥動學生的心弦。 自古以來,中國教育的核心是文化知識。今天全球化的網路知識已使人目不暇接,而知識進入書本就陳舊了。因此,提出了「聯系生活,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雖然知識的傳統 是有限的,有了方法,知識的獲取就更無限了。變「教書匠」為「研究型」教師這是時代的要求。教師作為素質教育的直接實施者,要全面提高適應素質教育的業務能力,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要具備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和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的自覺性,教師應掌握幻燈投影、錄音廣播、電視錄像、語言實驗、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遵循教育規律,增強創新意識,積極參與「素質教育科研」,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對「素質教育觀念」、「素質教育內容」、「素質教育在新時期教育地位和作用」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討。研究系統的學科方法論。這是每一個教師的工作需要。如,學科教育中的理論問題,學科知識的學與教,學科技能的訓練和掌握,學科改革的方向,如何迎接知識的挑戰。大膽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推廣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成果。二、 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 (一) 為人正直、正派,要樹立正氣。講正氣,就是講一個人要樹立正氣,有正義感。在新世紀之初,作為一名思想上進的教師,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就必須自已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自己的浩然正氣去影響學生。面對喧囂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誘惑,守住心靈的一片寧靜,不被世俗塵埃所染,不為金錢物慾所動,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輩子獻身教育,雖清貧,終不悔,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表現出最佳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狀態,要目標高遠、信念堅定、精神富有、思想充實、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二)教師要客觀、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要塑造學生的靈魂,必須首先凈化自己的靈魂,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風尚。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為人正直、心底無私、真誠待人、公正處事。看問題一是一、二是二、善惡清楚、是非分明,誰的問題就是誰的問題,不姑息、不株連、不感情用事,不因個人好惡而偏袒學生、嫌棄學生。對學生不分貧富,不論成績好壞,要平等對待,傾注一樣的心,付出同樣的愛,一視同仁、公正無私。三、樹立學習意識,提高自身素質 當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學生學習的范圍不斷擴大至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學習成了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必要手段。因此,學生的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識,而應著力於培養能力。同樣教師不僅也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而且要合理定位自身角色,在新形式下,「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責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考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終身學習社會中的教師在學生未來成長的過程中,將只起參謀和顧問的作用,他們必須與學生一道,共同譜寫美好的未來。四、不斷進行反思,提高自身素質。 面對新課改,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教學情景知識、信息技術知識,而且要做到繼續學習,終身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上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這種「行動研究」能把教學與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它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是創造性實施新課程的保證。五、注重教科研和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提高自身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們帶來一些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泛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我們要充分認識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注重應用研究與基礎理論研究相結合,堅持強化、滲透的工作思路,在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中進行教育科研滲透,提升教育改革中的科研含量,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為促進學校教育內涵發展的動力,提高教師素質的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載體。
C. 談談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哪些挑戰和要求
1、結合自身體會,? 當前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三個挑戰。一是教育觀念的轉變,要求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二是教學行為的改變,要求教師學會理解,學會寬容,注重幫助和引導,學會反思,學會合作;三是角色的轉換,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成為研究者和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素質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師要有實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發展個性的能力。教師具備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塑造學生的靈魂;就能將自身的優秀素質內化為學生的素質,變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教師善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調動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愛學習、會學習、會思考、會創造、會關心、會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2)教師應該具備一種反思的能力。過去教師工作往往被當作一種簡單操作的技術工作來看待,先觀摩別人的課,然後自己模仿。這種技能的訓練是由外到內的過程,沒有關注教師自身的經驗與技能。因此,必須有一個肯定教師個性化發展的評價觀:教師的成長是個性越來越鮮明的過程,要在發展中體現出每一個教師的個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設計和開發的能力。教師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整合到課程中去。一個好的課件製作還得靠教師,因為他最熟悉學生,他創造出來的內容最適合學生,因而是最有價值的。(4)教師應具有健全的專業情意。對待職業的態度、情感、需要、創新精神、自主意識等都將影響教師的職業行為。專業情意健全的教師,往往善於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幫助學生;能夠民主管理、公正處事、平等待人、尊重學生人格,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做到胸懷坦盪、寬容守信,善於遵循教育規律,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學生,對每個學生負責。2、請結合實際分析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點。探究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體現了自身的諸多特徵:(1) 綜合性與開放性——探究學習的一個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師分科教學,分科學習的弊端。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探究學習提供了綜合學習的機會,通過圍繞某個問題組織多方面跨學科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且,探究學習的許多內容是學校無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當廣泛,既使在同一主題下,研究的視角或切入口也有相當大的靈活度,因而教師和學生須要更多地發揮創造性。(2) 主動性與自主性——探究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學生主動地發現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研究課題,從選題、組織課題組,到實施研究、撰寫課題報告都是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只是承擔指導者的角色。(3) 探究性與創造性——探究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最基本方式。廣大中小學生正處於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發展時期,探究學習也正適合他們的個性發展,通過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對未知的結論層層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結果主要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學生創造性的發揮。(4) 實踐性與過程性——探究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整個探究學習的始終。學生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更多的是獲得直接經驗,並在探究的實踐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相對於接受學習,探究學習更注重學習過程,強調盡可能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從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 互動性與靈活性——探究學習是一個多向互動的學習過程,一方面是學習主體和學習客體之間的交互作用——通過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師生間的交流、生生間的交互學習來進行探究學習。同時,其學習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交流和合作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靈活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6) 層次性與超越性——學生參與探究學習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別的,在專題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有的專題與實際生活聯系得較為緊密,有的專題更偏向學術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在強調層次性的同時,也強調要發揮超越性的一面,要讓學生大膽地懷疑,大膽地猜測,從而創造性學習,不斷地向自我挑戰和超越自己。3、舉例說明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對策一,需要進一步弄清校本課程開發的范圍;對策二,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位置;對策三,熟悉校本課程開發的流程;對策四,選用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策略;4、結合實際闡述現代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答:(1)依據教學目標:每個單元、課題、項目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即具體的教學要求,比如要使學生知道某個概念、明白某種原理,或掌握某項技能等等。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去傳輸教學信息。
(2)依據教學內容:各門學科的性質不同,適用的教學媒體也有所區別;同一學科內務章節內容不同,對教學媒體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語文學科中講讀那些帶有文藝性的記敘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應該通過提供某些情景的媒體,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受,喚起他們對課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節的想像,為學生的體驗性學習提供條件,使之加深理解和體會。又如數學、物理等學科的概念、法則和公式都比較抽象,要經過分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理解,應該提供生動、形象、富於變化的媒體教材,才能幫助學生理解。
(3)根據學生變數,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選用教學媒體必須顧及他們的年齡特徵。比如,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直觀形象的思維和記憶要比邏輯抽象的思維和記憶發達,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對他們可以較多地使用電影、錄像和多媒體教學軟體。多媒體教學軟體要生動形象,重點突出,色彩鮮艷,最好多配以動畫,每節課使用的次數不宜過多,解釋要細致一些;使用錄像和電影也宜選用短片,動畫鏡頭可以多一些。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發展起來,感知的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注意力持續集中的時間延長,為他們選用的教學媒體就可以廣泛一些,傳遞的內容則增多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認識的分量,重點應該放在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性上,同一種媒體連續使用的時間也可以長一些。另外,在兩種效果接近的媒體中進行選擇時也可以適當考慮學生的習慣和愛好。
1.進取心理與挫折心理的碰撞 進取心強是青年教師心理狀態的主流。但是,對於多數青年教師來說,由於他們主觀上獻身於教育事業的心理准備不足,對教師工作的困難和復雜程度認識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素養,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實踐經驗,教學業務能力較弱,一時難以適應教師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緒波動和情感變化較大。再加上教師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誘惑,更增強了他們進取心理與挫折心理的碰撞強度,進而阻礙了他們迅速進入教師角色。
2.師表要求與青年心理的矛盾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廣大青年教師追求的心理目標。他們處於青年時期,情感豐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氣,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師表,熱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但是,由於他們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內涵認識不深,對為人師表要求的艱巨性復雜性的心理准備也不足,往往呈現出心順了大幹一場,心不順就對付一陣的心理狀態,缺乏對學生動之以情深於父母,曉之以理細如雨絲的循循善誘精神。這種師表要求與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們在初涉教師角色中,表現出情緒不穩,情感起伏較大的特徵。
3.競爭心理與壓抑心理的沖突 勇於競爭是當代青年教師顯著的心理特徵。他們渴望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裡,參與平等競爭,施展才華學識。但是,由於他們一方面初涉社會,人生閱歷淺,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能力較弱,往往過高估計了自己;另一方面,他們在初級階段既想盡快勝任教育工作,參加講師評聘,又考慮必須認真處好上下級和同事間的關系,加之客觀上職稱評聘、獎金分配、分房等「論資排輩」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響,使他們既渴望參與平等競爭,脫穎而出,又苦於成家立業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擾,時常發生競爭心理與壓抑心理的激烈沖突,往往出現過度緊張、焦慮、煩惱、憂郁的心理失衡狀態,個別的導致神經官能症或心理變態的發生。
(二)成熟階段的心理沖突及其形成因素
青年教師在走向成熟階段中,集中表現為完善教師人格的心理沖突。據調查分析,此階段青年教師大體有三類設計方案,其心理沖突具體表現及其形成因素為:
1.加緊完善教師人格型 他們大多是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基於種種主客觀因素,他們較早地確立了獻身教育事業的志向,人際關系和家庭生活較為融洽,進而在教學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較突出的貢獻。因此,他們下定決心,再接再厲,加緊完善教師人格,力爭再上一層樓。他們的心理狀態,集中表現為進取心理與焦慮心理的矛盾,有時因某種挫折或困惑,表現出過度緊張和急躁不安的情緒。
2.先緊後松完善教師人格型 他們晉升為講師,表明自己在初級階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餘何不鬆弛一下!可見他們的心理特徵,集中為甘居中游與不甘落後的心理沖突,突出表現在自以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師做出了突出貢獻或教學生活發生重大變故時,會產生一些情感振盪和情緒起伏。
3.放慢完善教師人格型 在初級階段中,有少數教師較長時間陷入不切實際的旋渦之中,他們遲遲進入不了教師角色。後幾經掙脫,方減輕些心理沖突,終於評上了講師,自以為大功告成,可以轉移興趣中心,熱衷於家庭生活,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至於完善教師人格就慢慢來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麼苦自己為宗旨,進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們的心理特徵是追求安逸與害怕落伍的沖突。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適當的心理調節對於緩解青年教師的心理沖突,解決青年教師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師人格,進而提高青年教師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二、進行心理調節,提高青年教師素質
(一)構築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提高青年教師素質
青年教師的心理調節分為外部心理調節與自身心理調節兩方面,構築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屬於外部心理調節范疇。可以這樣講,各級學校黨政領導歷來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工作,在構築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從當前世界經濟競爭和科技進步,從我國加快經濟建設與改革開放面臨著希望與挑戰並存的形勢來看,還有些工作亟待改善。
1.切實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 首先針對青年教師的心理特徵,要把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滲透於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中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諧、催人奮進的工作氛圍,從情感上感化人,讓青年教師處處體會到領導的愛心,體會到組織的關心。其次,組織他們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如座談會、討論會、報告會、演講會以及體育娛樂活動,培養他們集體主義觀念、事業心和責任心,幫助他們建樹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此外,建立定期與青年教師談話制度,各級領導要做到經常與青年教師談話,及時排除他們的消極心理,幫助他們緩解過度的緊張、焦慮、困惑情緒。這些措施對青年教師的心理調節尤為重要。深入細致地做好他們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創建良好的心理環境,對於他們早日進入教師角色,完善教師人格,獻身教育事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 一要加強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特別要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教育心理學的培訓,這是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進入角色,少走彎路,早日成為合格教師的必經之路。二要完善導師制。要聘請治學嚴謹、師德高尚、教學科研功底扎實的老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三要開展教學、科研方面的各類競賽活動,讓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的實踐中,在相互競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四要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層次。學校要有計劃地選派優秀青年教師進修,攻讀各類學位,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
3.主動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生活條件 改善教工食堂、住房條件、幼兒園工作,加強後勤優質服務,緩解他們的後顧之憂,幫助他們正確對待自己,正確處理上下級、同行以及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等問題,滿足他們多種心理需要。
4.要重視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 大力表彰出類拔萃的青年教師,宣傳他們的教學、科研成果與思想進步的表現,在晉升職稱、選拔幹部、評選先進、改善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傾斜政策,對有貢獻的青年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敢於獎勵,敢於破格提升,創造機會和條件提高他們的知名度,激發他們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D.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具備哪些素養
一、語言具有魅力
1、具有較好的語言素養
言為心聲,語言是心靈的外殼。不同的語言表達不同的態度情感,教師應該善於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態度情感。如請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用鼓勵性、期望性的語言;學生回答正確時,應該用肯定性、贊揚性的語言;學生回答不對時,應該用諒解性、引導性的語言。這樣的語言就比較容易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2、具有煽情的素質。
像優秀班主任李艷敏老師講的:「新時代下的老師必須具備煽情的素質」,是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鉤起孩子學習的慾望,這是老師組織好課堂、上好課的前提。一位名師必須具有煽情的能力。在數學課上能夠聽到諸如「情真真意切切、凄凄慘慘、紅花與綠葉」等悲涼的聲音,也能聽到「耶、耶、耶」的歡呼聲,可想而知,這是怎樣的課堂。這樣的課怎不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3、具有一顆等待的寬容心。
只要給孩子回答問題的機會,就不要掠奪他回答問題的機會。在課堂上一定要學會等待。所以,教師必須具有一顆寬容的心。有的學生語言跟不上思維走的快。腦子里想到的不一定能及時表達出來,這時老師最需要耐心的等待,精心的引導,直到學生能夠回答出問題。寬容精神是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修養,這樣的人不會喋喋不休地抱怨;賞識意識是對他人表達真誠的認可和尊重;激情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
二,具有良好的肢體動作語言
「情動於中而形於外」。一個人的態度情感往往有意無意地通過外部的表情動作而流露出來。同樣的道理,教師應有意識地通過表情動作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態度,達到學生心靈交流的目的。如贊許的點頭,會心的微笑,親切的撫摸,贊美的手勢等都可表達教師對學生的愛心和善意,使學生有被重視感和被關懷感。這里要特別強調微笑的價值。微笑是最能表情達意的面部表情動作。微笑能表達友好態度,微笑能使學生的心裡感到輕松。藉助微笑可以表達出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態度,發自內心的微笑意味著:「我喜歡你們」,「對你們的回答我很感興趣」,「和你們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及「我相信你們也會喜歡我」。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懂得微笑,那麼學生可能會認為這個教師對他們並無好感,或者認為這個教師冷漠無情,不好接近。
三、要想成為一名好老師,還必須在課堂上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E. 誰知道談談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哪些挑戰和要求
1、結合自身體會,? 當前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三個挑戰。一是教育觀念的轉變,要求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二是教學行為的改變,要求教師學會理解,學會寬容,注重幫助和引導,學會反思,學會合作;三是角色的轉換,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成為研究者和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素質提出了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教師要有實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開發心理潛能、發展個性的能力。教師具備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塑造學生的靈魂;就能將自身的優秀素質內化為學生的素質,變為學生的精神財富。教師善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調動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學生愛學習、會學習、會思考、會創造、會關心、會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志、良好的個性。(2)教師應該具備一種反思的能力。過去教師工作往往被當作一種簡單操作的技術工作來看待,先觀摩別人的課,然後自己模仿。這種技能的訓練是由外到內的過程,沒有關注教師自身的經驗與技能。因此,必須有一個肯定教師個性化發展的評價觀:教師的成長是個性越來越鮮明的過程,要在發展中體現出每一個教師的個性,不能千篇一律。(3)教師要具備一定的課程整合、設計和開發的能力。教師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將現代教育信息技術整合到課程中去。一個好的課件製作還得靠教師,因為他最熟悉學生,他創造出來的內容最適合學生,因而是最有價值的。(4)教師應具有健全的專業情意。對待職業的態度、情感、需要、創新精神、自主意識等都將影響教師的職業行為。專業情意健全的教師,往往善於理解學生、關愛學生、幫助學生;能夠民主管理、公正處事、平等待人、尊重學生人格,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做到胸懷坦盪、寬容守信,善於遵循教育規律,用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學生,對每個學生負責。2、請結合實際分析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點。探究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體現了自身的諸多特徵:(1) 綜合性與開放性——探究學習的一個初衷是要消除以往教師分科教學,分科學習的弊端。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需要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探究學習提供了綜合學習的機會,通過圍繞某個問題組織多方面跨學科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多層次、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並且,探究學習的許多內容是學校無法提供的,其涉及的面相當廣泛,既使在同一主題下,研究的視角或切入口也有相當大的靈活度,因而教師和學生須要更多地發揮創造性。(2) 主動性與自主性——探究學習強調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學生主動地發現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主選擇研究課題,從選題、組織課題組,到實施研究、撰寫課題報告都是學生自己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只是承擔指導者的角色。(3) 探究性與創造性——探究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最基本方式。廣大中小學生正處於充滿好奇心和探究欲的身心發展時期,探究學習也正適合他們的個性發展,通過類似科學研究的過程,對未知的結論層層探索。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結果主要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學生創造性的發揮。(4) 實踐性與過程性——探究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實踐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生的實踐活動貫穿整個探究學習的始終。學生在學習間接經驗的同時,更多的是獲得直接經驗,並在探究的實踐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相對於接受學習,探究學習更注重學習過程,強調盡可能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知識的發現、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從中感受到探究的魅力所在。(5) 互動性與靈活性——探究學習是一個多向互動的學習過程,一方面是學習主體和學習客體之間的交互作用——通過活動來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師生間的交流、生生間的交互學習來進行探究學習。同時,其學習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交流和合作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靈活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6) 層次性與超越性——學生參與探究學習是有層次差異和類型區別的,在專題目標定位上可以各有側重,有的專題與實際生活聯系得較為緊密,有的專題更偏向學術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合理安排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在強調層次性的同時,也強調要發揮超越性的一面,要讓學生大膽地懷疑,大膽地猜測,從而創造性學習,不斷地向自我挑戰和超越自己。3、舉例說明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支持策略。答:對策一,需要進一步弄清校本課程開發的范圍;對策二,把握校本課程開發的位置;對策三,熟悉校本課程開發的流程;對策四,選用校本課程開發的有效策略;4、結合實際闡述現代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答:(1)依據教學目標:每個單元、課題、項目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即具體的教學要求,比如要使學生知道某個概念、明白某種原理,或掌握某項技能等等。為達到不同的教學目標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體去傳輸教學信息。
(2)依據教學內容:各門學科的性質不同,適用的教學媒體也有所區別;同一學科內務章節內容不同,對教學媒體也有不同要求。如在語文學科中講讀那些帶有文藝性的記敘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應該通過提供某些情景的媒體,使學生有親臨其境的感受,喚起他們對課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節的想像,為學生的體驗性學習提供條件,使之加深理解和體會。又如數學、物理等學科的概念、法則和公式都比較抽象,要經過分析、比較、綜合等一系列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理解,應該提供生動、形象、富於變化的媒體教材,才能幫助學生理解。
(3)根據學生變數,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樣,選用教學媒體必須顧及他們的年齡特徵。比如,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直觀形象的思維和記憶要比邏輯抽象的思維和記憶發達,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對他們可以較多地使用電影、錄像和多媒體教學軟體。多媒體教學軟體要生動形象,重點突出,色彩鮮艷,最好多配以動畫,每節課使用的次數不宜過多,解釋要細致一些;使用錄像和電影也宜選用短片,動畫鏡頭可以多一些。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概括和抽象的能力發展起來,感知的經驗也逐漸豐富起來,注意力持續集中的時間延長,為他們選用的教學媒體就可以廣泛一些,傳遞的內容則增多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增加了理性認識的分量,重點應該放在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性上,同一種媒體連續使用的時間也可以長一些。另外,在兩種效果接近的媒體中進行選擇時也可以適當考慮學生的習慣和愛好。
1.進取心理與挫折心理的碰撞 進取心強是青年教師心理狀態的主流。但是,對於多數青年教師來說,由於他們主觀上獻身於教育事業的心理准備不足,對教師工作的困難和復雜程度認識不深,加之缺乏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素養,又初涉教育工作,缺乏實踐經驗,教學業務能力較弱,一時難以適應教師角色,因而存有挫折心理,情緒波動和情感變化較大。再加上教師待遇偏低,校外高收入的誘惑,更增強了他們進取心理與挫折心理的碰撞強度,進而阻礙了他們迅速進入教師角色。
2.師表要求與青年心理的矛盾 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廣大青年教師追求的心理目標。他們處於青年時期,情感豐富,才思敏捷,富有朝氣,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師表,熱心投入教書育人工作。但是,由於他們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內涵認識不深,對為人師表要求的艱巨性復雜性的心理准備也不足,往往呈現出心順了大幹一場,心不順就對付一陣的心理狀態,缺乏對學生動之以情深於父母,曉之以理細如雨絲的循循善誘精神。這種師表要求與青年心理的矛盾,使他們在初涉教師角色中,表現出情緒不穩,情感起伏較大的特徵。
3.競爭心理與壓抑心理的沖突 勇於競爭是當代青年教師顯著的心理特徵。他們渴望在改革開放的年代裡,參與平等競爭,施展才華學識。但是,由於他們一方面初涉社會,人生閱歷淺,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能力較弱,往往過高估計了自己;另一方面,他們在初級階段既想盡快勝任教育工作,參加講師評聘,又考慮必須認真處好上下級和同事間的關系,加之客觀上職稱評聘、獎金分配、分房等「論資排輩」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影響,使他們既渴望參與平等競爭,脫穎而出,又苦於成家立業的奔波和部分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的困擾,時常發生競爭心理與壓抑心理的激烈沖突,往往出現過度緊張、焦慮、煩惱、憂郁的心理失衡狀態,個別的導致神經官能症或心理變態的發生。
(二)成熟階段的心理沖突及其形成因素
青年教師在走向成熟階段中,集中表現為完善教師人格的心理沖突。據調查分析,此階段青年教師大體有三類設計方案,其心理沖突具體表現及其形成因素為:
1.加緊完善教師人格型 他們大多是青年教師中的佼佼者,基於種種主客觀因素,他們較早地確立了獻身教育事業的志向,人際關系和家庭生活較為融洽,進而在教學或科研工作中做出了較突出的貢獻。因此,他們下定決心,再接再厲,加緊完善教師人格,力爭再上一層樓。他們的心理狀態,集中表現為進取心理與焦慮心理的矛盾,有時因某種挫折或困惑,表現出過度緊張和急躁不安的情緒。
2.先緊後松完善教師人格型 他們晉升為講師,表明自己在初級階段努力的成功,成功之餘何不鬆弛一下!可見他們的心理特徵,集中為甘居中游與不甘落後的心理沖突,突出表現在自以為不如自己的某青年教師做出了突出貢獻或教學生活發生重大變故時,會產生一些情感振盪和情緒起伏。
3.放慢完善教師人格型 在初級階段中,有少數教師較長時間陷入不切實際的旋渦之中,他們遲遲進入不了教師角色。後幾經掙脫,方減輕些心理沖突,終於評上了講師,自以為大功告成,可以轉移興趣中心,熱衷於家庭生活,寄希望於自己的孩子,至於完善教師人格就慢慢來吧。以人生一回何必那麼苦自己為宗旨,進取意志重又消退。因此,他們的心理特徵是追求安逸與害怕落伍的沖突。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適當的心理調節對於緩解青年教師的心理沖突,解決青年教師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師人格,進而提高青年教師素質是至關重要的。
二、進行心理調節,提高青年教師素質
(一)構築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提高青年教師素質
青年教師的心理調節分為外部心理調節與自身心理調節兩方面,構築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屬於外部心理調節范疇。可以這樣講,各級學校黨政領導歷來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工作,在構築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從當前世界經濟競爭和科技進步,從我國加快經濟建設與改革開放面臨著希望與挑戰並存的形勢來看,還有些工作亟待改善。
1.切實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 首先針對青年教師的心理特徵,要把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滲透於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中去,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諧、催人奮進的工作氛圍,從情感上感化人,讓青年教師處處體會到領導的愛心,體會到組織的關心。其次,組織他們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如座談會、討論會、報告會、演講會以及體育娛樂活動,培養他們集體主義觀念、事業心和責任心,幫助他們建樹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此外,建立定期與青年教師談話制度,各級領導要做到經常與青年教師談話,及時排除他們的消極心理,幫助他們緩解過度的緊張、焦慮、困惑情緒。這些措施對青年教師的心理調節尤為重要。深入細致地做好他們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導工作,創建良好的心理環境,對於他們早日進入教師角色,完善教師人格,獻身教育事業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 一要加強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特別要加強對青年教師進行教育心理學的培訓,這是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進入角色,少走彎路,早日成為合格教師的必經之路。二要完善導師制。要聘請治學嚴謹、師德高尚、教學科研功底扎實的老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三要開展教學、科研方面的各類競賽活動,讓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的實踐中,在相互競爭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四要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層次。學校要有計劃地選派優秀青年教師進修,攻讀各類學位,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素質。
3.主動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生活條件 改善教工食堂、住房條件、幼兒園工作,加強後勤優質服務,緩解他們的後顧之憂,幫助他們正確對待自己,正確處理上下級、同行以及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等問題,滿足他們多種心理需要。
4.要重視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 大力表彰出類拔萃的青年教師,宣傳他們的教學、科研成果與思想進步的表現,在晉升職稱、選拔幹部、評選先進、改善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傾斜政策,對有貢獻的青年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敢於獎勵,敢於破格提升,創造機會和條件提高他們的知名度,激發他們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二)青年教師要掌握自我心理調節方法,提高自身素質
青年教師通過自我心理調節塑造健康心理,是承擔教師角色、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途徑。
1.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心理調節、提高自身素質的前提 心理學家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對環境及相互關系具有高效而愉悅的適應。心理健康的教師,總是熱愛自己的教育崗位,對周圍環境和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心理適應,並自覺地提高自身素質。因此,作為青年教師能否有效地進行自我調適,很好地生活、學習和工作,極為重要的一點取決於他是否熱愛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
2.磨礪意志,塑造性格是教師心理調節的基本方法 教師的勞動特點是周期長,見效慢,極其復雜而艱巨。教師若沒有堅韌的意志和優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師的意志品質和性格還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的形成。因此,要求青年教師應該自覺地磨礪意志,矯正不良性格,達到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標准。
3.善於控制情緒是教師心理調節的有效措施 教師的職業特點需要教師具有穩定的情緒和自控能力。具體方法有:一是意識調節法。即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定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時刻想到為人師表應具有的心理修養,自覺駕御自己的情緒情感。二是「宣洩法」這是一種通過適當渠道把胸中的郁悶釋放出來的方法。當你為一件事所困擾時,不要悶在心中,而要把它講給你所信任的人聽。這既可以使情緒得到緩解,又可以從對方那裡得到忠告,從而更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通過寫日記的方法,把自己認為不愉快的事或痛苦的感受敘述出來。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經的緊張。當你自感情緒欠佳或精神緊張時,可以找來親朋好友娛樂一番,講幾句話,笑上一陣,大腦皮質里出現一個興奮灶;也可以閉上雙眼,面帶微笑,在心理給自己以積極的暗示:不要皺眉頭,煩惱就會過去……四是體育鍛煉法。此法既可以促進機體功能,又可使精神放鬆,使緊張心理得以緩解,達到增進身體健康的目的。五是變換環境法。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自覺地運用變換生活和工作環境的辦法來調節情緒,擺脫心理壓力。當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下班後心情仍很煩躁時,不要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裡。可幹些家務,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或者串串門,聊聊天。這樣有意識地變換生活環境,就可以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一些自我開導性啟發,情緒就會穩定下來。六是避免心理錯覺法。這里有三條原則:第一,你所有的心境都是由於你的思想或者說「認識」而產生的。你之所以會有現在這樣的感覺,正是由於你此刻的想法造成的。第二,當你感到心情郁悶時,是由於你的頭腦正被一種無孔不入的消極情緒所佔領。這個時候整個世界看起來就像你想像的那樣一無是處。第三,消極思想幾乎總是包含著嚴重的失真,扭曲的思想差不多是使你感受到痛苦的惟一原因。當你排除了這些失真的思想而勇敢地面對真正的問題時,你就會不那麼痛苦了。這三條原則向人們揭示了這樣的道理:很多痛苦是人們的心理錯覺造成的,也可以說是自己虛構的。因此人們要在惡劣情緒產生之前就識別和制止它。七是升華轉化法。這是調節情感的最高形式。
F. 面對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應具備怎樣的師德
一、崇高的師德
「熱愛學生,平等待生」的老師最值得學生尊敬和熱愛。只有師德崇高的教師,才能真正做到熱愛學生,愛護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是決定教育力量的關鍵,是提高教師各項素質的動力,是教師形象的突出體現,也是辦好一所學校、取得社會良好評價的重要原因。《中國教育報》2004年9月5日刊登的「今天,學校的師生關系怎麼樣」的調查中提到,有41.6%的人認為教師是一種「職業」,3.2%的人認為教師是一種專業,55.2%的人認為教師是一種「事業」。這說明,有近一半教師僅僅將自己從事的教師工作作為養家糊口的手段,即作為一種職業。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從事的工作僅僅當作一種職業,而不傾注全部情感和心智,那麼這樣的教師只能是一個「教書匠」,絕對成不了教育專家。
愛生,是師德之靈魂。只有具有崇高責任感、事業心,具有高尚人格魅力,把教師當作畢生的「事業」、「專業」的教師,才能窮盡畢生精力,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教育專家。
二、現代教育觀念
事實證明: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嚴重影響和制約著教育教學質量,影響著對人才的培養。傳統的質量觀只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現代教育觀關注的是學生潛能的發揮,是人的個性的塑造,是在學生全面發展基礎上的差異性和個別性即個人特長的發揮,是學生的和諧發展。因此,確立現代教育觀念是新時代教師必備的素質。沒有現代教育觀念,教師就會「穿新鞋,走老路」,以舊觀念教新課程,把新課程的方向搞偏了。但當前大多數教師仍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技能」,而對「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每個學生都能成才」、「要發揮學生個性特長」等現代教育觀念的認識還比較模糊。樹立現代教育觀念,任重道遠。
只有主導中國教育的深層價值觀念真正體現時代精神,課程改革才能在高起點上實施,而這一點是不少教師所沒有充分認識到的。一些教師認為,課程改革僅局限於教材改革,只要按新教材教學就行了。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錯誤的。課程改革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教材改革只是其中一個環節。教育觀念的變革,教育管理體制的變革,教育評價體制的改革,教師進修制度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都是課程改革的基本構成因素。課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不可等閑視之。
三、過硬的教學能力
教學能力是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教學目標而表現出來的設計能力、組織能力、控制能力的總和,這些能力是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個優秀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教法、語言、專業知識、課堂組織管理能力是教師基本功的主要方面。但老師們比較忽略的是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的影響作用。試想,在學生興趣不高,主動性不強,師生關系緊張的課堂上,教師如何取得教學的成功?只有教師把強烈的感情帶入課堂,真正進入角色,以情動人,既生動活潑,又循循善誘,師生間感情水乳交融,才能引起學生強烈共鳴。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敢與教師開展討論甚至爭論,進行思維碰撞,閃現出創造的火花,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體現,學生的潛能才能充分發揮。因此,努力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也是教師過硬的基本功。
四、心理素質
目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捷。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發展的前提,學生很多心理問題的形成與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但中學教師隊伍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又如何?科學研究表明,能做到克制自己,意志堅強,樂觀大度,心理健康的教師不足1/5!教師具有健康的心理何等重要與迫切。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師內部心理狀態的平衡及內部心理活動與外部世界的協調。教師的心理健康應善於自我維護。要經常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自我調適的方法,保持健康的心理。首先要具有正確的認識觀念和自我意識,熱愛教育事業和教育對象,對教育有執著的追求,樂於奉獻,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始終保持心境愉快,要善於自我調節,做自我情緒的主人。窘境中以幽默方式排解,遇到麻煩時多想高興的事,學會自娛自樂,保持心理平衡。
其次運用合理有效方法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工作有創造性,善於接受新事物,新知識,並能迅速轉化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適應教育改革中不斷深化的形勢。工作上始終有成就感,生活中覺得順心如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隨時調整思維認識的偏差,善於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要勤於內省,檢查自己的認識是否有偏差,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保持健康的心理還要學會適應,樂於合群,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活動能力,有健全的人格,人際交往積極和諧。多參加集體活動,與人交往要以誠相待,多稱贊別人的優點,能夠悅納他人並能自尊自信。面對新環境、新領導、新班級,要很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中,樂觀大度豁達寬容。
教師保持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以自己健康的心理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五、終身學習觀念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教師僅有一桶水就夠用了嗎?「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今天,教師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更何況新課程改革以後,教學內容新,教學方法新,教學觀念新,教師還是那一桶「死水」,是絕對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的!
但廣大中學教師對終身學習的看法如何?
據統計大多數教師認為需要不斷進修學習,以吸收新的營養,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但對「應終身學習」「向學生學習」「要學習非本系統專業知識」等新時代教師必備的要求上認識並不明確,尤其是初中教師,不少人認為教個初中,大學畢業,知識夠用了。因此,牢固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博採眾長,拓寬「活水」渠道,使自己的大腦不斷吐故納新,接收活化新知,厚積而薄發,對實施課程改革是至關重要的。
六、創新精神
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課程改革為教師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但由於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不少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出的質疑、爭論還不能採取悅納的態度。
素質教育是一個多層面、多角度的立體工程,在學生的各項素質中,創新素質應當是最基本的素質。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學生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潛能,才能盡快盡好地成長成才。教師的創新素質,不僅體現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等諸方面,更應體現對學生創新精神的愛護和培養;要保護並支持學生的奇思妙想、異想天開;鼓勵學生敢於對教師質疑,敢幹同權威爭論,敢於同教師展開思維對話。讓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成為學生前進的助推器,而不僅僅是學生學習上的領跑人。
現代教師所具備的崇高的師德、現代教育觀念、優秀的教學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質、終身學習觀念、創新精神並不是相互孤立的。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的人格特徵、教學觀念、心理素質、創新精神和教學基本功的集中體現,它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核心作用,教師的教育觀念、師德、基本功都是通過教學能力體現出來的,教學能力(含教育科研能力)是各因素的物化,是各種素質的綜合反映。德是師之本,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動力。教育觀念是靈魂決定教學質量,教學基本功是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和條件,身心素質在教學能力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創新精神又是培養學生成為創新人才所不可缺的重要素質。以上六個方面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相互影響,互相滲透,構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課程改革大潮奔騰而來,它呼喚高素質的教師的參與。一個新時代的教師只有具備以上六種基本素質,才能傲立潮頭,成為教育專家,為祖國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一代英才,作出應有的貢獻。
G. 請簡要回答教師應具備哪些心理素質
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具備教師職業活動的各種心理素質,以自己優秀的心理素質去塑造新一代回的心答靈,出色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 首先,教師要有教師的職業意識素質,面對自身從事教育實踐的認識、情感、意志、態度等心理活動有所覺知。這主要指教師要具備明確的教育指導思想,創新意識和奉獻意識。 其次,教師要有教師的職業情感素質。教師崇高的職業情感是推動積極工作的強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師的職業情感,主要包括熱愛教育事業和熱愛學生兩個方面。
H. 新課程對教師素質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1.教師要有明確的教育理念。
2.教師要有正確的角色行為。
3.教師要有明確的課程意識和一定的課程開發能力。
4.教師要有科學的評價觀。
5.教師要有持續的自我發展能力。
6.教師要有一定的組織、協調、咨詢和輔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