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園本課程中期報告
❶ 如何開展大班音樂活動的教學教研活動中期報告
一、培養音樂情趣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關鍵。
1.遵循年齡特點,培養參與積極性。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選取適合幼兒的音樂教材,帶孩子在音樂的伴奏下,動手、動腳、動口做一些活潑有趣的活動,如《小手爬》、《捏攏放開》、《拍手點頭》、《拍拍跺跺》等這些律動深受孩子的喜愛。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小班可採用活潑愉快的音樂游戲活動,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記憶音樂的旋律,使他們真正隨著音樂的內容,情緒變化做游戲,如《找小貓》。幼兒在聽聽、動動、說說中,培養和發展了音樂聽覺能力,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另外,在選取音樂教材時,必須注意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幼兒。
2.通過節奏訓練,培養音樂興趣。
幼兒活潑好動,總是蹦蹦跳跳閑不住。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拍手、拍腿、拍腳等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如《大鼓和小鈴》、《剪羊毛》、《加油干》,進行這類活動一定要建立一套常規,不然伴有樂器的課堂會顯得太過熱鬧。
3.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和表現力。還有,如《表情歌》、《親親》、《寶貝在哪裡》、《碰一碰》等這些歌曲還可以讓孩子給其進行創編,把自己編的唱出來是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啊,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
二、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於音樂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後,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講講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可以用這樣的提問語:「你聽到了什麼?」。這樣,既增加了幼兒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達的願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游戲,讓幼兒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教師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後飄到了哪裡?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裡,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這個游戲是為學唱歌曲服務的,因此玩的次數要恰到好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不應局限在音樂課中,應滲透在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學習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
❷ 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與實施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課程與教材不搭配 常常因為備課心煩
二、同一主題開很多周課 對於收集材料 上課都不利 有些內容重復 孩子也會失去興趣
❸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注意力集中中期報告課題進展情況
一、激發幼兒對所學內容的興趣。
幼兒由於身心各方面的發展,開始產生新的需求,對什麼都感興趣,這種對事物的濃厚興趣是使以後進一步求知的精神源泉。幼兒對所學內容有興趣,注意力就會集中,思維才會活躍,幼兒的興趣和熱情等是引發幼兒學習的內驅力。興趣,是一種對智力活動有著重要影響的非智力因素。當一個人對某一種活動產生了興趣就能提高這種活動的效果,濃厚的興趣會推動孩子興致勃勃地進行學習,並且排除各種干擾,還能產生濃厚的熱情,這是勤奮自強,努力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是推動幼兒探索和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良好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在一種輕松和娛樂的心境中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我們在選擇教學內容方面,要選擇一些幼兒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方式方法上,也要選擇一些能激發幼兒興趣的方法。如在認識一樣事物之前,用猜謎的方法導入課題,這樣幼兒的興趣就會很大。在出示圖片之前,用一塊布蒙住,然後出一些題目考考孩子,賣一下關子,等幼兒答出來後再掀開布,這樣幼兒的興趣就會非常濃烈,情緒會很高漲,注意力當然會集中。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俗語話就的也好:「積千累萬,不如養成好習慣」。由此可見培養習慣的重要必。首先我們老師要以身作則,當在做一件事時要持之以恆,有始有終。其次,在幼兒活動時,不要輕易地打斷、打擾孩子的活動。當孩子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地時候,不要在旁邊大聲說話,不要隨意指派他去做別的事。因為,這是在保護幼兒「集中注意力」品質。
二、在游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注意力。
幼兒的活動力主要以游戲為主,幼兒期的活動力要在游戲中培養,在游戲中逐步訓練才能形成,如果一個孩子在游戲時也不能集中注意力,那麼將來到了小學怎麼會專心讀書學習呢?那麼,在游戲中如何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呢?
首先,我們要保證足夠的游戲時間,在孩子們游戲過程中,不要隨意中斷孩子的游戲活動。
其次,供給幼兒的玩具不要太多,如果一下子供給太多的玩具,孩子的興趣會不斷地轉移,我們每次游戲活動只要提供幾件玩具給孩子玩,將大部分玩具收起來,過一段時間,再予以調換,孩子的興趣在同一方向保持一段時間,再給以新的刺激,以使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
游戲在音樂活動中的作用是最大的,運用游戲的方式進行音樂教育,使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自覺自願地、不知疲倦地、不知不覺地投身到活動中去,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過程中感知音樂,在一個個有趣的以游戲為主的音樂活動中,各種情操、良好的個性情感等能得到滿足,幼兒在這種非常有趣的活動中,興致是高漲、熱情是洋溢的。幼兒是好動的,讓孩子在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中學習,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而且這些活動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有意注意、有意記憶和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孩子養成勤於學習的好習慣。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對自製樂器都非常著迷,他們在灌有紅紅綠綠,不同水平的高高低低的瓶子前面不停地敲打,瓶子在敲擊中發出叮叮咚咚高低不等的聲音,能激發幼兒非常濃厚的舉趣,他們一玩就可以很長時間,樂而忘返。
三、鍛煉意志,培養自製力,形成良好的有意注意習慣。
人的注意有「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之分,人在幼年時期以無意注意為主,隨著年齡的增長,有意注意開始逐漸發展,如果在幼年時期長期受到無意注意的刺激,有意注意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孩子入小學以後,要學習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有意注意需要佔很大比例,如果有意注意發展受到限制,對孩子的學習肯定不利,所以我們在充分利用孩子的無意注意的同時,更要有意識地發展孩子的有意注意,兒童的意志、肌肉以及能力,如果不加以練習和給予正常的負擔,就會得不到充分的發展,有意注意是兒童入學後順利學習的基本條件,他們要負擔起緊張的學習任務,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學習,因而對幼兒園意志非常重要。幼兒自己能做的事要盡量讓他們獨立去做,如分發學具,做值日生,處理能力,有適度困難,要鼓勵幼兒堅持自己克制服困難去完成任務,當發現幼兒有畏難,半途而廢,東張西望的表現時要採用正面教育及時給予幫助。
四、增加挑戰,激發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一些經過努力能夠勝任的挑戰,更能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遵循這種規律作適度地控制,小幅度地由低到高,讓幼兒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
❹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實踐與探究中期報告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鋪,獨立進餐和洗盥,自己洗臉、洗腳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員的溺愛包辦。
在幼兒園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師都注意培養孩子自己學做,從小養成孩子做各種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習慣。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爺爺奶奶常溺愛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飯太慢或弄臟衣服而急於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攬,養成孩子事事依賴成人的壞習慣。
2、孩子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齡小,在自理時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實際困難,爸爸媽媽不是教會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導致孩子不會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復練習的機會。
孩子剛學會穿衣服時興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勵表揚。但學會後孩子便失去興趣而不願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練習的機會。
那麼怎樣訓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從小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獨立能力呢?
1、根據孩子生理發展特點,逐步提出要求,從易到難,從簡到繁。2-3歲的孩子可訓練自我服務的各項本領,如吃飯、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廁所.
2、為孩子生活自理創設必要的、合理的條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櫥里,便於孩子取放;洗臉盆要小而輕便,洗臉巾要短且薄等。
3、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臉順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臉部、鼻子萬嬰育兒跟蹤、前額,然後擦耳朵、耳背,最後擦頸部等。
4、品嘗成功,進一步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獲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動幼兒生活自理的動力。當幼兒取得點滴進步時,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幹」……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成為激勵幼兒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幼兒限於自身能力,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耐心細致地引導,還可輔以鼓勵性語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會干好的」等),必要時我們還需協助幼兒實現成功,以免挫傷幼兒積極進取的精神。
5、要持之以恆,反復訓練。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從而養成自覺愛勞動的習慣。成人對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時給予表揚,同時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作用。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後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於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所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相當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內容存在於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再干也不遲、什麼事都包辦代替,以至吃飯、大小便都有大人幫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兒園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裡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久而久之,使孩子養成了「依賴」心理。這就需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過程中,家園同心,對幼兒進行一致性教育。所以每名幼兒在自理能力方面那些地方是薄弱環節,老師都會和家長溝通,除了在幼兒園加強鍛煉以外,在家也要多請家長監督、督促,這樣老師與家長共同努力,將孩子培養的更優秀!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還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造鍛煉的機會,在此基礎上,施以言傳身教,輔以耐心細致,結合家園同心,只有這樣,培養幼兒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為現實。
❺ 如何開展幼兒的戶外活動 中期報告
「幼兒在園自由活動研究」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一、課題的提出
研究的背景
1.今天的幼兒,是二十一世紀的主人,他們面臨的未來是知識瞬息萬變、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新世界,面對新世界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從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出發,面向未來,我們更要注重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態度和主動探索的精神,為孩子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動機會,讓他們在獨立活動中得到鍛煉和健康發展。
2.幼兒自由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環節,在現實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存在著認識和行為上的不和諧,如很多教師知道創設幼兒自由活動空間的重要,但究竟該如何實施卻心中無數,很難把握一個「度」;又如在把握「自由」和「常規」這一辯證關系時缺乏應對的教育策略。因此在對待幼兒自由活動問題上,存在著很多值得研究的問題。
3.我園幼兒在園自由活動一直不太受老師的重視,活動內容缺乏系統性,存在隨意性;教師的觀察和指導不到位,缺乏目的性。在活動中,幼兒表現散漫,規則意識不強,因此此課題研究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在查找文獻資料中我們發現,近幾年國內幼兒園在自由活動領域中對分區活動、戶外體育活動以及民間游戲的研究較多,且成果顯著,但缺乏「幼兒在園自由活動」方面的專題研究。
國外:美國著名女導演克萊爾?西蒙在1992年拍攝了最著名的紀錄影片「課間休息」,在這部影片里表現了幼兒園的生活片段:隨著下課的鈴聲,孩子們像鳥兒一樣沖出教室,寂靜的院子里頓時喧鬧無比……在西蒙的鏡頭里,生機昂然的孩童世界,絕對不是玫瑰色的童話世界,課堂上老師教給孩子們的是秩序和理智,課間休息時孩子們表現出來的卻是混亂、暴力甚至瘋狂。從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那時的美國教育已經關注到了幼兒在園的自由活動。同時也充分反映了在幼兒的自由活動中存在著很多值得研究的問題。
課題的價值
實踐意義:在研究中進一步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能,科學合理地組織好幼兒的自由活動,給幼兒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更好地促進幼兒自律、自控和自主能力的提高,使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發展。
理論價值:形成有一定指導意義的幼兒自由活動的理論觀點。
二、課題的涵義和理論支撐
課題的涵義
自由活動又可稱自主和自選活動,是指在一日活動中除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以外的活動,幼兒在園自由活動包括幼兒每天從進園開始的晨間來園活動、課間自由活動、餐後活動、午間戶外活動、離園活動等,是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些活動中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玩具、材料和對象,自由地結伴、自由地交談、自由地娛樂和游戲。由於這些活動不受教師的指令和約束,是幼兒自己選擇、自己決定玩什麼、怎麼玩的活動,因而具有自由性、豐富性和真實性的特點,也是幼兒感到玩得最開心、最痛快、最滿足的活動。
理論支撐
1.《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一日活動的組織應動靜交替,注重幼兒的實踐活動,保證幼兒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動;組織活動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周圍環境的有利條件,積極發揮幼兒感官作用,靈活地運用集體或個別活動的形式,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注重活動的過程,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2.早在1927年,著名兒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建我國第一個農村幼兒園時提出的「六個解放」的思想,即:解放眼睛、解放雙手、解放頭腦、解放嘴、解放空間、解放時間。強調要打破傳統教育對幼兒的束縛,干一點他們高興乾的事情。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對於目前幼兒教育改革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3.《綱要》中指出: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地選擇、計劃活動,鼓勵他們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和靈活性,既有利於形成秩序,又能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照顧到個體差異;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1.幼兒發展目標
(1)在自由活動中建立科學合理的常規,增強規則意識,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范,懂得自律和尊重他人。
(2)在自由活動中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能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方法,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3)在自由活動中促進幼兒大膽、主動與同伴交往,體驗交往的樂趣,養成對同伴、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會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2.教師發展目標
(1)提高教師一日活動的組織能力和教育技能,正確把握「自由」和「規則」的辯證關系,促進幼兒個性得到健康和諧發展。
(2)能充分挖掘各種有效教育資源,為幼兒開展自由活動提供豐富、恰當的材料,為幼兒創設一種寬松、愉快的自由活動的空間。
(3)在研究中不斷學習、反思、總結,探索出科學的幼兒自由活動指導策略。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探索幼兒在園自由活動環境、材料的創設。
幼兒的活動和認識是在自身與周圍環境、材料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得到調整、擴展和深化的,如何有效發揮現有活動空間的作用?如何科學合理地投放材料?讓環境和材料在幼兒自由活動中發揮應有的效應和價值。
2.探索幼兒在園自由活動中各種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幼兒自由活動中,如何合理開發、利用家長、社區中的有利資源,取得他們的支持與配合,需要教師的挖掘、探索與有機整合。
3.探索幼兒在園自由活動中的活動原則。
給幼兒自由,是允許幼兒在活動中自由參與、自主選擇,但這種自由不等於放任,而是在一定規則基礎上的自主,也只有在一定規則的規范下,幼兒才能有序地、有效地進行自由的學習和活動。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這「規矩」該如何建立,則是一門學問。因此幼兒在園自由活動中的活動原則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4.探索各年齡段幼兒在園自由活動的活動內容。
不同年齡段幼兒具有不同的認知特點,各年齡段幼兒的動作發展水平也不一,只有適合幼兒的才是最好的。在研究中,教師要在了解、掌握各年齡段幼兒自由活動特點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出適合他們的活動內容。
5.探索幼兒自由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幼兒需要寬松的環境、自主的活動、自由的表達。但如果離開了老師的引導,這種「自由」就有可能變成一種無序的、盲目的活動,因此,教師在幼兒自由活動中的指導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在課題研究的准備及實施階段,藉助有關幼兒一日活動、幼兒自由活動的相關理論和經驗總結指導本課題開展研究。
2.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的具體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和反思。
3.個案研究法:課題組成員對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及教師的組織指導策略進行個案跟蹤、記錄、分析,從而得出科學合理的組織指導策略。
4.經驗總結法:在廣泛積累的基礎上,運用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科學研究方法,按階段進行課題研究回顧、整理分析,總結出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的課題成果。
5.行動研究法:在本課題研究目標的指引下,通過現狀分析、提出問題、收集與討論信息、擬訂具體計劃、行動、評價總結,解決幼兒在園自由活動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