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人本主義理論對幼兒園課程的意義

人本主義理論對幼兒園課程的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18 07:29:49

㈠ 人本主義課程與教學理論的基本主張有哪些

1.強調人的因素和「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教學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激發自己高層次的學習動機,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和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價值觀和態度體系,從而使學習者能夠自己教育自己,最終把他們培養成為人格充分發揮作用的人。
2.主張意義學習及自發的經驗學習。羅傑斯在描述他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的特徵時,經常使用「意義學習」這個術語。他認為,意義學習提倡對知識的靈活理解,而不是消極地接受。在這種學習中,要求學生能在相當大的范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行安排適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問題,確定自己的學習進程;關心自己的選擇結果。此外,羅傑斯還用「自發的經驗學習」描述他所提倡的這種學習類型。其特徵為:(1)它使整個人沉浸於學習中——軀體的、情緒的和心智的。(2)教學的方向來自學生。(3)它產生學生不同的行為和態度。(4)根據學習者而不是教師的學習活動作出評價。
3.促進學生學會學習並增強適應性。羅傑斯認為,教學過程的重心是「學會學習」。在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信息和個人成長,這些將使他們更加建設性地對付「現實世界」。而這根本不是憑借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就能實現的。
羅傑斯主張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變化、改革和學習。變化是確立教育目標的根據,而對這種變化的適應取決於學習過程,而非靜態的知識。所以,應該把學生培養成「學會如何學習的人」,「學會如何適應變化的人」,從而成為能順應社會要求「充分發揮作用」的人。
4.倡導學生的自我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羅傑斯對外部評價模式持反對態度,倡導學生的自我評價。他認為學生是處於學習過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發現哪些方面失敗了,哪些方面意義深遠和成果累累。自我評價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的本質就是使學生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因而能使學生更加主動,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義學習就自然而然出現了。

㈡ 為什麼說心理學理論不能作為幼兒園課程唯一的基礎

1,學校課程最重要的學習知識,領會,理解教材,不是心理的調試,心理調試不可過度,否則會成為影響
2,心理學就目前來說,其作用非常並沒有那麼巨大,第一個是心理學本身並不是萬能的,它的各種理論知識不能夠解決形形色色的實際問題,而且心理學學說形形色色,佛洛伊德性學說,人本主義說,社會本位,個人本位,自由主義學說等其本身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缺陷,馬克思的萬能學說又不具有可操作性。
3,中國心理學人才其實是非常少的,尤其是專業的,很多所謂的專家都非常業余,連真正尊重上層的理解都費勁
4,應當非常慎重應用一些心理學說在幼兒以及青少年上,因為這個階段對他們非常重要,更不可盲目嘗試自己的想法

㈢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於教學的影響有哪些

人本主義強調教育對人的潛能發展的作用,將教育過程規定為人「自我實現」的過程,注重師生關系的建立及學生情感的發展,對於克服行為主義及信息加工教學論的機械性,對於改變教育環境、促進人健康全面地發展,無疑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學觀
1.強調人的因素和「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教學的基本目的是促使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激發自己高層次的學習動機,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和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價值觀和態度體系,從而使學習者能夠自己教育自己,最終把他們培養成為人格充分發揮作用的人.
2.主張意義學習及自發的經驗學習.羅傑斯在描述他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的特徵時,經常使用「意義學習」這個術語.他認為,意義學習提倡對知識的靈活理解,而不是消極地接受.在這種學習中,要求學生能在相當大的范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行安排適合自己的情境;提出自己的問題,確定自己的學習進程;關心自己的選擇結果.此外,羅傑斯還用「自發的經驗學習」描述他所提倡的這種學習類型.其特徵為:(1)它使整個人沉浸於學習中——軀體的、情緒的和心智的.(2)教學的方向來自學生.(3)它產生學生不同的行為和態度.(4)根據學習者而不是教師的學習活動作出評價.
3.促進學生學會學習並增強適應性.羅傑斯認為,教學過程的重心是「學會學習」.在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信息和個人成長,這些將使他們更加建設性地對付「現實世界」.而這根本不是憑借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就能實現的.
羅傑斯主張教育的目標應該是促進變化、改革和學習.變化是確立教育目標的根據,而對這種變化的適應取決於學習過程,而非靜態的知識.所以,應該把學生培養成「學會如何學習的人」,「學會如何適應變化的人」,從而成為能順應社會要求「充分發揮作用」的人.
4.倡導學生的自我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羅傑斯對外部評價模式持反對態度,倡導學生的自我評價.他認為學生是處於學習過程中心的人,只有他自己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已作出了最大努力,才能發現哪些方面失敗了,哪些方面意義深遠和成果累累.自我評價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的本質就是使學生為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因而能使學生更加主動,更加有效和更加持久,意義學習就自然而然出現了.
二、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在教學實踐中怎樣運用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呢?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體現人本主義思想,首先要求教師找准一個角度、圍繞一個中心、扮演好兩種角色.
1.一個角度.首先要對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有關原理作深入的了解,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好教學環節,在課堂教學中高揚「人本主義」旗幟,促使個體和諧發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特別重視人的情感、勇氣、自信等方面.它的主要觀點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應該是「健康人」;成長與發展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傾向,其中,自我的充分發揮和實現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並不是被動的受到環境的制約,人具有創造性、主動性以及對自己的未來作出能動的選擇;人的本性由經驗、無意識和情感所滋育,但不為這些因素所決定.這些基本理論,是我們實現「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的出發點.
2.一個中心.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的「學習者中心」教育思想指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要求教師具有這樣的品質:(1)最基本的重要態度——真誠、坦誠;(2)成功地促進學習的態度是重視學習者,認為他們是有價值的;建立以共情式理解的學習氛圍.
3.兩種角色.人本主義教育思想認為:人的自我實現則是人的潛能不斷得到發揮的一種動態的、形成過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創造最好的條件促使每個人達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狀態,幫助個體發現與他的真正的自我更相協調的學習內容和方法,提供一種良好的促進學習和成長的氣氛.因此,必須制定出適應的課程,培養作為促進者而不是權威者的優秀教師,來作為實現這一教育目的最可靠的載體.基於以上認識,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扮演好「兩種角色」,一是促進者,人本主義教育家坎姆勃斯認為:「教師的任務不僅是規定、傳統、模板、發號施令,它也是管理存在的過程.這個角色要求教師是促進者、鼓勵者、幫助者.」當好課堂教學的促進者,是教師的重要角色.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問題的學生不是學習的自然結果,沒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材料中的教師不是教師.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善於提出問題,扮演好提問者的角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實現「自我」,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問題的形式,盡可能切合學生的興奮點,以引起強烈的共鳴,實現教與學和諧統一;要注意問題的梯度,體現教學對象的個性差異;要以民主的態度組織好學生進行討論,對於問題的解答,不追求千人一面,肯定有偏頗的答案,允許有不同的答案,鼓勵有創意的答案.

㈣ 如何理解人本主義關於學習與教育目的的思想

一、人本主義的教育觀
1.人本主義的教育目標指向學生個人的創造性、目的和意義,是培養積極愉快、適應時代變化的心理健康的人.人本主義教育家在論述教育目的時,無不重視人性的培養,普遍關心教育對培養兒童獨立人格所起的作用.強調以自我為核心,強調人的自我實現和理論.
2.人本主義的教學論思想.人本主義教育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這是其自我實現的教育目的的必然產物.在教學方法上,人本主義者主張意義學習.第一,人天生有好奇心、求知、發現和探索的慾望,甚至不惜痛苦或危險(如探險者).第二,當學習內容和學習目的之間的聯系被學習者發現時,學習效果最好;第三,對學習者自我結構改變較大的學習,會對學習者構成一種精神威脅,如高考前的復習.第四,學習者認真參與學習過程可以促進學習.第五,學習者整個身心灌注其中的自發學習(即認知和情感均捲入其中的學習).學習效果最為持久和深入.
3.人本主義的師生關系.人本主義者非常重視教師的態度和師生相互作用的心理氣氛.在教學中,師生關系應該是主體與主體的關系,而不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人本主義教育中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其表現為:(1)真誠,(2)認可,(3)移情.教師應充分信任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潛能;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自身表現應表裡如一;尊重學生的個人經驗,重視他們的感情和意見;深入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教師只有以這些品質處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才可能免除學生種種精神上的威脅和挫折,才可能使學生的自我實現的學習動機得以自然地表幀?
二、對人本主義教育觀的評價
1.人本主義哲學對教育的貢獻.人本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以斯洛和羅傑斯也是教育改革家.他們在教育上所做的努力極大地沖擊了傳統教育.人本主義者認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和為達到目的而進行創造的能力才是他們行為的決定因素,個人所處的物質、社會和文化環境只能促進或阻礙學生的潛能的實現.人本主義重視教育者對學生內心世界的了解,以順應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以及個別差異等,達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起其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視創造能力、認知、動機、情感等心理方面對行為的制約作用,這對於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促進教育事業的進步是有積極意義的.
2.人本主義教育觀的消極作用.第一,過分強調人的本質的自然性,忽視人的本質的社會性.第二,過度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影響了教育與教學的效能.第三,不恰當地拘泥於滿足學生個人自發的興趣與愛好,低估社會與教育的力量.

㈤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的影響有哪些

一、主要觀點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知識意義,強調協作學習。與建構主義不同,它更強調以人的發展為本,即強調學生的自我發展,強調發掘人的創造潛能,強調情感教育。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要可以分為五大觀點:即潛能觀、自我實現觀、創造觀、情感因素觀與師生觀。
1、潛能觀人本主義理論認為:在學習與工作上人人都有潛在能力。可惜的是這種潛能沒有充分釋放出來。教育本身就要努力去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所以人本主義理論研究的重點是在於怎樣通過教育來發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從這個觀點出發,人本主義一方面強調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但也重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而這個主導作用在於怎樣去發掘學生的潛能。
2、自我實現觀(也叫自我發展觀)
人本主義理論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人價值觀;強調學生自我實現(發展),把學生的自我實現作為教學的目標。但由於人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興趣愛好,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不同,所以存在個性差異,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每個不同的學生的個性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為不同學生創設不同的學習條件,使得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自由發揮,滿足不同的個性需求,讓學生認識自身價值,促進他們自身的發展
3、創造觀
人本主義與建構主義一樣在知識與能力之間,崇尚學生能力的培養,並把創造力作為教學的核心問題。羅傑斯指出:人人有創造力,至少有創造力的潛能,人應該主動地發展這些潛能。並認為:不應該把創造力看成某些專家的特權。而布魯姆也認為應該研究大多數人的潛能和創造力。4、情感因素觀
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包括發掘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創造力都有密切關系。對這一點,人本主義給予特別重視,認為學習是學生個人主動發起的(不是被動地等待刺激)。個人對學習的整體投入,不但涉及認知能力,而且涉及情感、行為等等方面。學生對學習興趣很濃,目標明確,是十分重要的情感因素,教師必須充分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把學生充分吸引到學習的情境中來,並長時期堅持下去。這種情感因素的創造,一要教師積極引導,二要積極進行鼓勵,三要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5、師生觀
人本主義更重視師生定位觀;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是以情感為紐帶,維持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與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感到壓抑或負擔,讓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做到學得主動積極和生動活潑。教師由主宰者、權威變成學生的指導者和朋友,由教變成導,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變成真正的自主參與。
二、人本主義學習觀的內涵與啟示
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的內涵體現在教學理論上,就是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首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從而達到自我實現。
其次,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保持和產生好奇心,以自己的興趣為導向去探究任何未知領域,意識到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的、發展的。
再次,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作為促進者的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教而是促,允許學生自由學習和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間信息交流的融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以從單一化逐漸走向了多元化,即在注重知識技能掌握的同時更加關注人的創造才能和創新才能的發揮。在這樣的形勢下,重新認識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基本思想價值,相信對我國人才模式的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鑒作用。對於當前時期人才培養的啟示主要有:1、尊重人格需要,發展自身潛能最終實現自我
2、重視意義學習、提倡自由探索
羅傑斯把學習分為兩類:無意義學習和意義學習。無意義學習,相當於無意義音節的學習,學習者要記住這些無意義音節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因為它是沒有生氣、枯燥無味、無關緊要、很快就會忘記的東西。另一類是有意義學習是指一種使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未來選擇行動方針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
就目前我國的人才培養過程來看,大多是停留在無意義學習這個水平。學生在學校期間,主要從書本上獲取知識,然而這些知識已經是些陳舊過時的知識,根本無法使學生滿足社會需要。教師一味的灌輸,很少給學生實踐、交流的機會,這勢必造成沒有辦法讓用人單位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同時,傳統的培養模式強制學生適應學校,重視智育,不重視個人個性的差異和情感的培養,造成了不少學生的心理扭曲,進而引發了悲劇。因而,在人才培養過程上,要注重意義學習的培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積極愉快、適應時代變化的心理健康的人。
3、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而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生沒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即不管知識適不適合學生學習,都要被動的接受。這種師生關系必定會嚴重阻礙學生的意義學習和壓抑個性發展。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學習者作為學習活動全過程的中心,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認可每個學生都是具有他自身價值的一個獨立個體。教師必須同學生建立起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創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氣氛,經常組織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話。在人才的培養方法上,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關鍵。4、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
傳統的人才評價模式主要是以學業知識的考查、評分、篩選和評優為主的模式。總所周知,學生是一個動態的人,因而不能向無生命的物質那樣給予統一的標准評價。羅傑斯主張學習者的自我評價。由學生自己負責起考核自己的責任,自己確定評分的標准,並實際執行評定,看自己是否達到了原定的目標,使學習更加主動、有效。
另一方面,自我評價是一種自我競賽,無需和別人去比較,這樣就避免了因分數競爭而造成的心理壓力,更利於個體進步。因而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我們應當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即要包括外部的評價也要包括學習者自身的評價,使人才培養評價手段既體現多樣化又注重個別化。教師不僅要和學生一起制定學習計劃,還要經常與學生討論和決定評價學習的標准,使學生掌握自我評價的方法。5、人本主義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如重視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這是正確的,但進而把這一因素的作用擴大化,顯得有點片面,另外過分強調了學生的自我選擇,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利於學生學習系統的知識,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紀律性,易走極端個人主義。
然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重視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力,主張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的自我評價,使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以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要求。

㈥ 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及其對幼兒學習與教育的啟示

馬斯洛,羅傑斯的人本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人又自由的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參考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只要環境適當,人就會力爭達到某些積極地社會目標。 幼兒首先是有生理的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㈦ 談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如何在學前教育中的

學前教抄育學考研的話相比較其襲他學碩專業來說 是屬於比較熱門的專業 如果本科是學前專業的話 自己也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的話可以選擇報考 推薦311參考書如下: 311的參考書 《教育學》,王道竣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㈧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幼兒園教育的作用

人本主義心理學情緒理論對當前幼兒教育的啟示 幼兒的情緒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其良好的情緒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環境的熏陶來培養。幼兒的情緒體驗已相當豐富,一般成年人能體驗到的大部分情緒已為幼兒所體驗,在幼兒期,與情緒有關的神經系統正處於迅速發育的關鍵期。根據心理學的人本理論,在幼兒時期最適宜接受健康的情緒情感教育。因此,基於情緒理論研究當前幼兒教育問題是有意義的。一、人本主義心理學關於情緒的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於美國,六七十年代迅速發展起來。人本主義心理學既反對行為主義的機械決定論又反對精神分析的生物還原論,主張以人為本和以整體人為研究對象的視角,關心人的本性、價值和尊嚴,研究健康人格和自我實現,被稱為西方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馬斯洛提出人類需要的五個層次,後來他又提出七個層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歸屬和愛的需要,是個體對友伴、家庭的需要,對受到組織、團體認同的需要;四是自尊需要,是個體對自己尊嚴和價值的追求;五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在他的理論中,反映了人的需要是從低層次的生存的需要逐級發展到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最後達到最高層次的精神需要,即實現自我價.

㈨ 試述張宗麟有關幼兒園社會化課程對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有什麼意義

在幼兒園教育中,需要樹立「師幼共同生活」的理念。教師不是僅僅照護幼兒的生活,而是參與幼兒的生活,與幼兒共同生活,在此過程中理解兒童的生活需求和嚮往,把握幼兒的生活趣味,變審視兒童生活為體會和反思兒童與自己的生活。在與幼兒共同生活中,教師要充實幼兒的生活環境,擴展生活的范圍,創造活動的機會和條件,讓幼兒不斷獲得新的經驗。共同生活意味著教師要感受幼兒的心靈,向幼兒學習,讓幼兒成為課程的重要決策者之一。 其實,《指南》裡面也有許多生活的觀念:第 一,發現生活中的事物和資源。生活中有許多生活的事物和資源可以用於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要到生活中尋找和發現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第 二,要努力讓幼兒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這是重要的學習。許多學習只有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的過程當中,才真正是有效的。第 三,要利用生活中的機遇和條件。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機遇,如交往的機遇、操作的機遇等,需要我們去充分把握和有效利用。第 四,形成生活中的習慣和規則。幼兒園里的習慣和規則不是教師給予的,應該是跟幼兒共同商量決定的。 「我們提倡的幼稚園課程,首先應注意的是實際行為,凡掃地、抹桌、熬糖、炒米花以及養雞、養蠶、種玉蜀黍和各種小花,能夠實際行動的,都應讓他們實際去行動。在行動中所得的認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在行動中所發生的困難,才是真實的問題;在行動中所獲得的勝利,才是真實的制馭環境的能力。我鄭重地再說一句,幼童一定先有了直接經驗,然後才可以補充想像。」著名幼兒教育專家張雪門認為,「五六歲的孩子們在幼稚園生活的實踐,就是行為課程。這份課程也和一般的課程一樣,包括了工作、游戲、音樂、故事等材料,然而這完全根據於生活:它從生活而來,從生活而開展,也從生活而結束。不像一般的完全限於教材的活動。在今日以教材為中心的氣氛中,我們特別提倡行為課程。」 我曾經在一所幼兒園里看到一片竹林,離竹林很遠的地方看到了一棵竹筍。一位教師帶了一隊孩子正在參觀。我就問:「竹林在那邊,為什麼這個地方有一棵竹筍?」接下來,他們圍繞我的問題開展了探索活動,他們發現越是靠近竹林竹筍越多,越是遠離竹林竹筍越少。他們把地挖開,挖開以後在地里就看到了竹根,發現原來在地底下有竹根不斷地往前延伸,所以其他地方才會出現竹筍。這些發現是孩子們通過動手、觀察和推理去獲得的。這就是探究式的學習,等他們再去看竹筍的時候,感受就不一樣了。 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把握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和條件。鍛煉身體、學習語言、社會性的發展都要通過生活的機會。現在許多幼兒園都有科學發現室,但內容過於規制化,設備過於高檔化,基本上是中學的實驗器材,這些科學發現室是不可能讓孩子獲得真正的科學經驗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科學發現室和器材,而是生活中的科學我們怎麼去把握,生活中的科學問題我們如何去解決。在生活中,還有許多美的東西,要感受生活中的美。生活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來源。成人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直接經驗對幼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去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獲得經驗。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