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怎樣轉變角色
㈠ 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行為轉變提出了要求,你認為教師應該充當怎樣的角色
教師觀念的轉變是新課程要求的首要條件,教師的行為角色是由教師對世界的看版法所決定的,權由此,什麼樣的教師會帶著什麼樣的教師觀近入課堂。「轉變」對任何生物生命體都是一個復雜的心裡過程,(提出一種政治要求或紅頭文件來改變現狀是表面的)也就像我們提出十幾年的素質教育一樣,實際情況怎樣?人所共知。「這樣是對的,那樣是錯的」說教已經阻礙了中國的教育。教師的角色就是傳播信息、文化,從信息、文化里獲得知識。什麼這個主體那個主體的所謂教學方法,只是做給聽課人看的。真正的好教師就是「滿堂灌」,把學生可能體驗過的經驗,歸納在游戲、故事興趣當中一氣呵成,你想不記都難。這就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是根本,因為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每天都試圖改變著自己。怎樣做,各有各得模式,統一復制所謂先進的方法,只是死路一條。要求因人而異,以學生喜歡為標准。
㈡ 新課程下教師如何轉變角色
在教育改革中,課程的改革是核心。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專要轉變。屬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 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 。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性的角色特徵,是教師角色特徵中的核心特徵。
㈢ 如何定位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角色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感悟,充實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那麼,呢?概括起來為:1、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第一,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那麼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 (1)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5)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2、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質在於引導.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過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鍾,都是有效的. 教師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領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教學相長」,學生也可能是教師成長的一面明鏡. (3)鼓勵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 (4)以情緒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視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部應付考試的工具. (5)以個別創造性代替團體一致性.重視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創造才能,激發個人多元智能的真實展現.3、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為學生進步的協助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 (1)建立起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並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純化師生關系. (2)創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 要建立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首先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4、教師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為教材的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教師一旦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麼;離開了教參,就不知道怎麼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就不知道怎麼出考卷. 而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由於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並且確立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政策,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要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基於這種現狀教師要成為教材的開發者需要怎樣去做呢? (1)教師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層次的課程知識,以及這些層次之間的關系.只有對教材爛熟於心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具備教材開發能力. (2)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不同層次的課程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採取有效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使我們的學生得到最快的發展. (3)教師要鍛煉並形成課程開發能力.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哪一個學科,如果僅僅是教那麼幾本教材,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讓學生有更快發展的,那些優秀教師都要自己去開發一部分教材,以此來彌補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我們鍛煉和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 (4)教師要培養課程評價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領. 教材的開發,是需要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作基礎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師將由墨守成規的執行者變為教學創新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無法擺脫一些固定教學模式的束縛,結果是教師成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陳腐觀念和制度的忠實執行者,所以有的時候盡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結果還是教師教得痛苦,學生學得痛苦,難以出現師生都很愉悅的教學情境.而課程改革以後,不管是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我們的教學模式如果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桎梏中,不能根據學生的變化與教學觀念的變化而創新我們的教學,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所以教師要富有創新精神就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了.教師的創新要從哪幾方面著手呢? (1)體現在教材的處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體現在編制和優化教法上——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會學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3)體現在教師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上——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創新.6、教師將由知識的保管者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作為一名想開創出教育教學新領域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要想成為科研型教師,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以研究者的思維方式,努力去探討教育教學的規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學生盡快成長的規律,尋找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的規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而尋找到解決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經常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澳大利亞有一個曾經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學教師說過:「在我教學生涯的第一個10年,我認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個10年,我認識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學生如何進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個10年,我認識到我不是在教學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對自己進行探索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這位物理教師的話是他實踐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就是他不斷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各種問題的智慧結晶. (3)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按教學進程進程可以把反思劃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仔細斟酌一個問題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老師的意思,這種對提問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學前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地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從教育的角度講,反思性教學能夠改進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反思性教學可以全面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的教育者;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才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教師.樹立反思意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一種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永不滿足的意識,不斷喚醒自己的內驅力,這樣才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進步. (4)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出現問題後努力去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把問題作為自己不斷進步的前進動力,這樣問題就會成為你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會促使你在教育教學領域內擁有更多的研究碩果. (5)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僅僅做到以上幾方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做一名善於總結經驗的「有心人」.其實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你的教學生涯中都會積累下若干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關鍵是你會是否把它們整理了出來,你是否把它作為自己資源庫里的寶貴資源了,如果還沒有,請你馬上行動.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求我們必須有新的教學行為方式:做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做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做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做與學生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知心朋友. 總之,新課程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定位有助於我們盡快適應新的課程標准,同時有助於我們努力地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事業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㈣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變化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發展轉變;
(2)由「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㈤ 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
萊陽市實驗中學 李妍麗 新課程改革下教師地位和角色的轉變,並不意味著教師的角色不重要了,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降低了,而是意味著教師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於傳統教學中的教師。相反,在新課程改革下,為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課下所做的工作更多,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那麼,作為中學數學教師又應當如何實現角色的轉變?採取哪些措施加以應對?本文就教學實踐談談個人的體會。 一、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的角色轉變 1.轉變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提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因此教師要變「指揮者」為「引導者」。比如,在講「信用卡」內容時,問學生都使用過哪些信用卡?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哪些便利?利用學生的答案,結合教材知識共同探討、學習,總結出信用卡的特點。 2.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設適宜的環境 教師要為學生的合作學習創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在師生關繫上摒棄權力與服從、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培養自信心。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合作學習,同伴之間如何合作、師生之間如何合作,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成功的範例。比如,在講「民主決策」這一內容時,可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模擬關於教育收費的聽證會。各小組派出代表上講台發言,並接受同學與老師的提問,共同探討,共同總結。 3.充分利用數學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自我探究 數學學科與社會實際、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應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廣泛進行社會調查,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仲裁者、課堂的控制者,而是學生探究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和學生平等相處的夥伴。 二、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應做好角色的轉變 1.要更新教育觀念 首先,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擺脫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其次,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第三,教師要時刻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但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持久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和社會生產實際中所起的作用和價值。為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2.要更新知識結構 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新知識層出不窮。教師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有的早已老化,有些觀點早已過時。因此,為了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們數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以利於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其次,通過報紙、雜志、信息技術等來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活動。選修課的開設,校本課程的開發,要求我們數學教師不僅要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 3.要調整好心理狀態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權威,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源泉。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學生獲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豐富多彩的。有時學生獲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師還快,比教師要多。所以這時的教師在學生面前可能會在心理上造成某種落差。 三、面對新課程,教師要提高施教能力 1.提高把握新課程的能力 作為中學數學教師首先應了解新課程減少了哪些內容,增加了哪些內容,增加的新內容是以何種形式呈現的。其次對新的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知識點」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把握好尺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做一次性處理或任意拔高。對增加的新內容,應分析為什麼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樣組織教學才能體現新教材的意圖,防止范圍、難度失控;對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知識內容,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切不可因「應試」是否需要來決定取捨。對刪去的內容也要做認真分析,有些知識點雖然是內容刪去了,但其思想可能還會有所體現,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給予充分的考慮。 2.提高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具有強大的信息傳播功能,為數學課程改革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有能力在網路上獲取教學中所需的信息資料,能評價課件的好壞,有能力選擇好的課件,等等。 3.努力將新課程改革轉化為實際教學行為 教師必須將新課程改革轉化為課堂教學行為,大膽嘗試,勇於探索,具有面對失敗的勇氣。例如,在最初採取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不知如何進行合作學習,課堂秩序混亂,學生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等情況。對於這些情況,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要具有面對失敗的勇氣,要及時總結失敗的經驗教訓,調整自己的設計方案(如,開展合作學習之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再次實踐,直到達到預期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中學數學教師要及早認清現代教育中,社會對教師角色的期望,做好角色轉變的准備,這將有利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有利於確保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2200
㈥ 新課改中要求教師角色應當如何轉變
課程標准來指出「學生是學源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㈦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版發展轉變;
(2)由權「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㈧ 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變化,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最大變化是角色變化,
答: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1、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教師由管理者轉為引導者。
3、教師由學生成績的評定者轉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學生發展方向的指引者。
4、教師由「教書匠」轉為自覺學習者和研究者。
㈨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性。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具體目標是: ①改變過於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 ②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③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知識技能。 ④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死記硬背,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合作的能力。 ⑤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的現狀,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教學的功能。 ⑥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現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