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評價強調
① 如何理解新課程標准提出的評價理念
1.評價目標多元化。
新課程提出多元化的評價目標,評價的對象既包括學生也包括教師。以往的評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成就,關注學生的表現,忽視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利於教師發展的。通過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狀況的考查,不只是看學生的表現,還促使教師認識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式,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的評價其目標也應是多元的,而不是單一的。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幾個方面的功能:
反映學生數學學習的成就和進步,激勵學生的數學學習;
診斷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及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歷程,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在解題策略、思維方法或學習習慣上的長處和不足;
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預期,形—成對數學積極的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
以往的評價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業成就,特別是以知識技能評價為主要內容、以書面評價為主要方式的評價。評價吏多地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忽視其他方面的功能。這種評價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也限制了教師在課程開發和促進學生發展上的能動性。數學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是對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數學課程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又具有導向作用,如果只是將評價的目標限定在學生對概念、運算和解題技巧的考核上,就會使教師和學生只關注這些目標,忽視其他方面的目標,特別是那些不能簡單地用一張考卷和一個分數來確定的目標。比如學生情感和態度方面的目標,學生學習過程的目標,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在多數傳統的數學試卷中,考查的內容基本是計算技能和解決固定模式問題的能力,應用題也局限在一些標準的類型題中。像以下這樣的問題是司空見慣的。
② 小學新課程評價重點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新課程評價的改革重點是什麼?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在教育評價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嘗試。例如: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提出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出綜合學力考查、質量綜合評定等;並嘗試進行了小學考試取消百分數、實行等級制的探索,部分地區還試行分項、分類考試,加入口試、面試等超越於簡單的紙筆考試的改革措施;有些地區還嘗試開展了教師自評和學生評教師評價的探索等。這些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對於促進我國基礎教育評價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些探索大多是淺層的、微觀的和零散的嘗試,沒有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產生根本性的改變。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 (一)評價內容仍然過多倚重學科知識,特別是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的考查; (二)評價標准仍然過多強調共性和一般趨勢,忽略了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 (三)評價方法仍以傳統的紙筆考試為主,仍過多地倚重量化的結果,而很少採用體現新評價思想的、質性的評價手段與方法; (四)評價主體被評價者仍多處於消極的被評價地位,基本上沒有形成教師、家長、學生、管理者等多主體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模式; (五)評價重心仍過於關注結果,忽視被評價者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和努力程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形成性評價,不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這些問題與當前教育評價發展的特點不相符,也是對我國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極大阻礙。因此,有必要開展新課程指導下的教育評價改革,為推動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新課程提出教育評價的改革重點如下。 一、學生評價的改革重點1、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學生的學科學習目標和一般性發展目標,如學生在道德品質、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交流與合作、個性與情感以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諸多方面的發展。一般性發展目標是融合在學科學習目標中實現的。2、重視採用靈活多樣、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而不僅僅依靠紙筆考試作為收集學生發展證據的手段。即關注過程評價,及時發現學生發展中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其內在發展的動力,從而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實現個體價值。3、考試只是學生評價的一種方式,要將考試和其他評價的方法,如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描述學生發展的狀況。改變紙筆測驗是考試的惟一手段,應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對象等,選擇靈活多樣的考試方法,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查;改變過分注重分數、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的做法,應對考試結果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形成激勵性的改進意見或建議,促進學生發展,減輕學生壓力。 二、教師評價的改革重點1、打破惟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師的職業道德、對學生的了解和尊重、教學實施與設計以及交流與反思等。一方面,以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來評價教師工作業績,另一方面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與需要。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是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的基礎。2、強調以自評的方式促進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導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體現多渠道信息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一方面,通過評價主體的擴展,加強了對教師工作的管理和監控;另一方面,旨在發展教師的自我監控與反思能力,重視教師在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中的主體地位。此外,教師自評與獎懲脫鉤。3、打破關注教師的行為表現、忽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建立以學論教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模式。即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轉向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表現、情緒體驗、過程參與、知識獲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諸多方面,而不僅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使教師的教真正服務於學生的學。這一轉變對教師教學能力的重新界定、學校教學工作的管理無疑獎帶來巨大的沖擊。
③ 新課程的評價理念新在哪裡
關於新課程改革的評價理念,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有明確的表述:
「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的發展。」
「建立和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以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綜觀世界各國課程評價改革的發展趨勢,結合我現階段課程評價改革的實際,我們可對這一評價理念作以下闡釋和理解:
1、在評價功能上,由側重甄別和選拔轉向側重發展。
2、從評價對象上,從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轉向關注以過程的評價。
3、在評價主體上,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和評價信息的多源化,重視自評、互評的作用。
4、在評價結果上,不只是關注評價結果的准確、公正,而是更強調評價結果的反饋以及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和以原有狀態的改進。
5、在評價內容上,強調對評價對象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全面綜合考察。
6、在評價方法上,強調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尤其注重把質性評價和量化評價結合起來,以質性評價統整量化評價。
7、在在評價者與評價對象的關繫上,強調平等、理解、互動,體現以人為本的主體性評價的價值取向。
④ 對學生,新課程強調要建立怎樣的評價體系
強調多元評價,過程評價。或者說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過程性評價為主。
⑤ 論述課程標准對課程評價提出的具體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一、新課程評價改革的重點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 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 潛能,了解學生發展的需求,幫助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新課程的評價強調:評價功能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激勵、反饋與調整; 評價內容從過分注重學業成績轉向注重多方面發展的潛能;評價技術從過分強 調量化轉向更加重視質的分析;評價主體從單一轉向多元;評價的角度從終結 性轉向過程性、發展性,更加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評價方式更多地採用諸如 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項目活動報告等開放、多樣的方式,而不僅僅 依靠筆試的結果;更加關注學生的現狀、潛力和發展趨勢;新的評價方式強調 可操作性,力求評價指標簡明、方法易行,使第一線教師容易使用。 (一)重視發展,淡化甄別與選拔,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 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原有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 基礎教育課程受到了極大的挑戰,轉而注重培養學生包括積極的學習態度、創 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品質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 展奠定基礎。配合課程功能的轉變,評價的功能也發生著根本性轉變,不只關 注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為關注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以及與 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評價不再只是為了選拔和甄別,「選拔適 合教育的兒童」,而是如何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反饋作用,關注學生成長與進步的 狀況,並通過分析指導,提出改進計劃來促進學生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評價是幫助「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換言之,評價是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而不 是學生的發展為評價的需要服務。評價功能的這一轉變同時影響著教師評價工 作的發展。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承擔著促進學生發展的任務,教師的素質及 其發展同樣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話題。以往的教師評價主要是關注教師已有的 工作業績是否達標,同樣體現出重檢查、甄別、選拔、評優的功能,而在如何 2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作用卻有限。因此,時代的發展向課程評價的功能提 出挑戰,評價不只是進行甄別、選拔,更重要的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 (二)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 即從過分關注學生學業成就逐步轉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查。學生學業成 就曾經是考查學生發展、教師業績和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但隨著社會的 發展,知識爆炸、競爭加劇、信息時代的來臨,僅僅掌握知識與技能已遠遠不 能適應社會對人發展的要求,於是全球都在進行關於「教育與人」的大討論, 學業成就作為單一的評價指標的局限性也突顯出來。在關注學業成就的同時, 人們開始關注個體發展的其他方面,如積極的學習態度、創新精神、分析與解 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從考查學生學到了什麼,到對學 生是否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等進行考查和綜合評價。多 元智力理論使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在評價中尊重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和獨特性的價 值,於是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提出評價指標的多元化,以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 化的需求。 (三)強調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即從過分強調量化逐步轉向關注質的分析與把握。長期以來,人們盲目地 認為量化就是客觀、科學、嚴謹的代名詞,於是追求客觀化、量化曾經是各國 課程評價的發展趨勢。然而,隨著評價內容的綜合化,以量化的方式描述、評 定一個人的發展狀況則表現出簡單化和表面化的特點,學生發展的生動活潑和 豐富性、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的努力和進步都被泯滅在一組組抽象的數據中。 而且,對於教育而言,量化的評價要麼是把復雜的教育現象簡單化了,要麼是 只評價了簡單的教育現象,而丟失了教育中最有意義、最根本的內容。 質性評價的方法則以其全面、深入、真實地再現評價對象的特點和發展趨 勢這一優點受到歡迎,成為近30 年來世界各國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方法。例如, 在《美國國家科學課程標准》中提供的評價方法除了紙筆測試以外,還包括平 時的課堂行為記錄、項目調查、書面報告、作業等開放性的方法。英國則強調 3 以激勵性的評語促進學生的發展,並在教師評價中注意運用面談、行為觀察和 行為記錄的方法。需要強調的是,質性評價從本質上並不排斥量化的評價,它 常常與量化的評價結果整合應用。因此,將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應用多種 評價方法,將有利於更清晰、更准確地描述學生、教師的發展狀況。 (四)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即被評價者從被動接受評價逐步轉向主動參與評價。一改以往以管理者為 主的單一評價主體的現象,評價主體逐步成為由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 甚至包括專業研究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這也是教育過程逐步民主化、人 性化發展進程的體現。這樣,傳統的被評價者成為了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在評 價主體擴展的同時,重視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在平等、民主的互動 中關注被評價者發展的需要,共同承擔促進其發展的職責。在以往被動地接受 評價中,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扮演的基本上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角色,被評價 者對於評價結果大多處於不得不接受的被動狀態,對於評價本身更是拒絕大於 歡迎,或者處於「例行公事」的被動狀態。與此相比,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 中的一員,並加強評價者和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既提高了被評價者的主體地 位,將評價變成了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過程,也在相 互溝通協商中,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理解,易於形成積極、友好、平等和民主 的評價關系,這將有助於評價者在評價進程中有效地對被評價者的發展過程進 行監控和指導,幫助被評價者接納和認同評價結果,促進其不斷改進,獲得發 展。 (五)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即從過分關注結果逐步轉向對過程的關注。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是面 向「過去」的評價;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則是面向「未來」、重在發展的評 價。傳統的評價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而對於學生如何獲得這些答 案卻漠不關心。這樣學生獲得答案的思考與推理、假設的形成以及如何應用證 據等,都被摒棄在評價的視野之外。缺少對思維過程的評價,就會導致學生只 4 重結論,忽視過程,就不可能促使學生注重科學探究的過程,養成科學探究的 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與精神,反而易於形成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和習慣,不 利於其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限制其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因此近年來,評價重心逐漸轉向更多地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 和努力的過程,關注學生、教師和學校在各個時期的進步狀況。只有關注過程, 評價才可能深入學生發展的進程,及時了解學生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所做出 的努力以及獲得的進步,這樣才有可能對學生的持續發展和提高進行有效地指 導,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與此同時,也只有在關注過程中, 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科學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學生在 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價值觀的形成,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 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質性評價方法的發展為這種過程式的 形成性評價提供了可能和條件,注重過程,將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 二、新課程評價改革面臨的問題 新課程評價的核心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教師的不斷提高,促進課 程的不斷發展,這就對評價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可行的指標評價學 生、教師與課程是此次評價改革推行必將面臨的核心問題。下面將對此進行一 些討論。 (一)如何注重對學生學習和發展過程的評價 在學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給予評價和反饋能有效地改變評價過分偏向終結 性的現象,也有助於實現評價的個體化,是實現評價發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徑。 如果能夠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評價,將有助於改變以往只重視學生學習結果 的不利局面。 第一,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日常學習和發展的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 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反饋。如青島市北區推行的口頭評 價,根據「短、小、勤、快」的原則,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利用口頭評價 5 對學生的發展狀況進行評價和反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有效地促使學 生朝向既定的學習目標。此外,還可以充分發揮評語的及時性優勢和激勵性作 用,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從而改進 自己的學習。 第二,利用成長記錄的方法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為學生建立成長記錄袋, 收集學生多方面的資料,包括父母的期望,教師、同學和自我的評價、作業和 競賽成績,自己滿意的作品等等。學生通過成長記錄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發 現自己的不足,並通過成長記錄培養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能力。 第三,將日常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讓期末成績中 日常表現和作業、單元測驗以及期末考試各佔一定的比例。這樣做的導向作用 是使學生和家長不再只關注期末考試,體現了形成性評價的精神並將評價融入 日常教學中,做到教、評相長。如在學科期末成績評定中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分 別報告,並根據內容的不同對平時和期末成績設定不同的權重。 第四,許多學校重視學科學習和評價的特點,採取分項考試、分散考試的 方法。如將語文的評價、考試分為語言表達、詞彙掌握、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等方面,採用寫字卡、朗讀卡、積累卡、閱讀卡、表達卡等考察方式,與期末 考試相結合;數學、英語等學科的考試採取多元化的綜合評價方式。 (二)學生、家長如何共同參與教師評價 建立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是新課程教師評價的 重要內容,旨在幫助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學生、家 長是學校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兩大群體,他們參與教師評價,也增強了對教師教 育教學活動的監控,有助於促進教師反思習慣的形成、反思能力的提高。 在推行學生和家長參與教師評價時,建議注意以下一些原則:學習信任學 生和家長;學習分析看待評價結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機會;校方應綜合分析多 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結論;學生、家長參與教師評價時需要引導。 下面是一則學校通過調查問卷引導家長如何參與「家長開放日」評課活動 6 的實例。 親愛的家長,歡迎您參加我校「家長開放日」的評課活動,相信這將是 一次我們彼此之間加強溝通、增強了解的機會。希望藉此機會,對我們的教 育教學提出您寶貴的意見,同時架起我們協同教育的橋梁,共同為孩子創造 出健康成長的家校環境。
⑥ 新課程評價的改革的重點在哪些方面
1、學生評價改革重點:
①建立全面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
②評價方式靈活多樣版
2、教師評價改革重點:權
①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指標體系
②強調自評
③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管理者共同參與的多渠道信息反饋的教師評價制度
④打破教師行為表現,建立以學論教的發展性課堂評價模式
3、課程評價改革重點:
①建立促進課堂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
②以學校評價為基礎,促進新課程的實施和發展
4、考試改革重點:
①考試內容方面,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體驗的聯系,重視考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考試方法多樣化
③針對考試結果,要做出具體分析指導,不得公布學生成績
④升學考試中,逐漸改變分數簡單相加的錄取標准
打的好累啊。。。。。。給懸賞啊!
⑦ 新課程改革倡導什麼樣的評價
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反思性自我評價
新的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但教師對教學的引導、駕馭,對教學的實際意義也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大家一致肯定要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老師自身的素養和水平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中,對教師的培訓也勢在必行,成為了教學管理中首要的任務和目標。但僅靠培訓是不夠的,要在根本上促進教師的成長,更關鍵的在於教師自身在教學中的反思和評價。眾多的研究表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促進其進行有效教學。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通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對後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
傳統課堂教學評價往往以他人評價教師為主,教師大多處於被動受檢查、被評判的地位,很少有自己能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單方面的評定不能很好的引發教學思想的溝通和碰撞,評價意見也較難被理解、接受、內化。只有通過自評,才能很好地促使教師不斷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並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重建,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可以說反思與重建的過程既是評價發展和改進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理解、自我超越的過程,更是教師個體成長的過程。我校在課堂教學評價實施中,除了重視聽課者對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評價外,也十分關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性自我評價,要求教師從評價的不同角度切入,打開反思之閘門。
一、從教師自身在課堂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來作出評價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體驗、內在價值往往是受忽略的。即使是現在進行的一些教育教學改革,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發揮、學生個體體驗時,同樣忽略了「教師情感體驗」這個極其關鍵、起著中介作用的因素。試想一下:如果教師本身沒有積極的態度,沒有成功、愉悅的情感體驗,他們在實際教學中又如何能夠讓學生養成積極、良好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如果說學生需要在教師創設的和諧氛圍中、在豐富多樣的活動情境中獲得生動活潑地發展;那麼教師情感、態度同樣需要關注,他們也同樣需要一個寬松的環境來激發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需要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唯其如此,才能保證學生的發展。教師和學生一樣,首先是一個生命個體,因此,「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教學結束,教師要對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體驗做出提問、反思:「我和學生在整個課堂上感覺快樂嗎?這堂課對於師生雙方來說上得有價值嗎?這堂課的活動效果和我原來想像的一樣嗎?有沒有讓我覺得特別滿意或不滿意甚至遺憾的地方?」通過這樣的自我評價,有效地促進教師對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和學生表現進行回顧,從師生、生生交流對話的每一個細節感悟課堂,從師生、生生共同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審視課堂,有效地幫助教師感受、體驗課堂的生命活力和價值取向,使課堂真正成為人本化的課堂。這種發自教師自我情感體驗的反思,更能自覺地帶動教師對自己教學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機智、教學語言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教學中出現的這個亮點環節,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給我以什麼啟示呢?」「為什麼在課堂上會出現這樣的不盡人意的現象呢?問題出在哪裡呢?」這種自覺的反思,發自教師內在的體驗能強化正確認識,鞏固已有的經驗,進而揭示教學基本規律,並在今後的教學中再實踐,最後升華為一種教學理念。同時也能及時發現問題,自主地決定改進教學的策略,最終解決問題,達到「學會教學」。
二、從教師、同行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反饋來作出評價
藉助教師、同行對自身教學的評價來進行反思作出自我評價,是教師迅速成長的一條非常有效的途徑。通過教師、同行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反饋,教師可客觀冷靜地分析、審視自己的課堂教學,而且可以聽取和吸收他人的寶貴經驗,取長補短,以求得課堂教學的完美。記得我校有一位青年教師上了古代寓言兩則中的《矛與盾》後,聽課教師在對其評價指標的「案例與評析」一欄上重點提出了兩個方面:一是本堂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效果非常好,從開始的小組成員共同逐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到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匯報,最後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入探究故事的寓意,並結合生活經歷舉例,小組成員均能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合適的學習策略;在組織交流時,能大膽表述個人意見,發表不同的看法,明顯反映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極強。二是在學生舉例時,有學生認為那個賣矛與盾的人應該說:「我的盾很堅固,什麼都穿不透;我的矛很鋒利,除了不能穿破我的盾,其他都能穿破。」還有人說:「那人不該同時賣矛和盾。」很明顯學生的思想意識存在問題,他沒有意識到賣矛盾者根本的問題實質,而只是從邏輯上加以理解和分析。教師應抓住這兩位同學的發言,引導其理解那人誇耀自己的矛與盾的真正目的,從而悟出寓意。
教者在聽取了聽課教師的評價反饋後,對自己的教學作出了反思,並寫了一篇教後手記。他在手記中寫道:教學是人本化的,是以人的發展為目標的,是一項育人工程。學生在課堂中不單單是學會認知,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這樣的有違做人准則的問題,我怎麼會沒有引起重視呢?而且從這里我也深深地明白了,課堂中學生的問題就是我們探究的主題,教師在課堂上不是教書匠,而是學生學習探究的引導者。我當時要是能抓住這兩個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不是更能有效地讓學生悟出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言過其實自相矛盾的寓意嗎?
通過評者的點撥,加上教者的自我反思,用教學後記的形式、手段來表達,能為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真正發展教師專業水平提供服務和保證。
三、從學生參與課堂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的反映來作出評價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主人,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情感體驗,對自我的課堂學習情況的評價更能准確地反映出教學的有效度,反映出作為共同學習體的師生雙方的參與態勢和互動效果。所以教師可通過對學生課堂參與評價表的反映情況來作出分析、評價、反思。通過學生對自我的評價,對評價中呈現的一些具體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教師可間接地了解學生參與學習的情況和感受,可間接地來審視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從而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你覺得這節課有趣嗎?」從學生對課堂興趣的調查中,可以從「十分有趣」「有趣」「不太有趣」「沒趣」這四類不同答案的具體數據中掌握學生對這堂課的情感體驗,這種通過學生的評價來透視課堂教學的成效是十分可靠和可信的。同樣,「這節課上你起來回答了幾次問題?」「你在這節課中發現、提出了幾個問題?解決了幾個?分別是怎麼解決的?」通過這樣的自我評價,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參與討論的廣度和深度有了比較具體的了解,對學生在課堂中所呈現的問題意識的培養和訓練狀況也能了如指掌,對學生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也能做到心中有數,有助於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採取相應的措施和對策。
除了參考學生自我評價,也可觀察同學之間的互評,如「這節課上你最佩服誰?為什麼?」「哪一位同學的表現給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這節課上,誰給了你很大的幫助或啟發?」還有和學生的座談中獲得的信息都可作為教師評價反思課堂教學的一個依據和標准。
四、從同類課的課堂教學情況的比較來作出評價
虛心向同行學習,通過與同一題材的課堂教學情況的比較來對自我課堂教學作出評價,是教師自我提高的一條捷徑,值得我們提倡和發揚。在上完課後,我們可以找一些同課題的錄像課資料來觀看、剖析,然後與自己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作比較、找差距,通過不斷地切磋、琢磨,最後完成總結經驗、獲取教訓、不斷完善的反思性過程,達成教師在教學中主動反思、在反思中迅速成長的理想境界。
上完課後,也可以主動去聽教研組中其他教師上這同一課題的課,然後進行參照對比,對自己比較成功的做法要及時加以總結和優化,對雙方不同的做法要客觀地加以分析,要實事求是地提出來和老師開展討論、交流、溝通,切忌固執,要虛心、耐心、誠心。特別是針對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要談得深刻、徹底,決不能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應作為自我反思的一個重點、一個切入點來看待,要死抓不放,要一抓到底。只有這樣的教學反思才是深刻的、有效的,才能促進教師的迅速成長。
⑧ 新課程評價強調,應建立促進學生()的評價體繫上! 謝謝各位了!
全面發展,健康發展
⑨ 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評價基本理念是什麼
2、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評價基本理念是什麼?
(一)促進學生發展。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不僅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的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地研究並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學生發現、探究與質疑,高效實現目標。在教學效果評價上,要以評學為重點,「以學論教」,並以此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二)促進教師成長。評價方向是面向未來的。重點是診斷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此來制定教師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個人發展需求。
(三)以學論教。「以學論教」即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強調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的情緒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目標達成狀態為參考,來評價教師教學質量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