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一小一年級課程表
Ⅰ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案例
小學四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案例
設計思路:小學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對其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就相應有所提高。不僅能通順流利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會分段,有中心。還應學會運用一定的寫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結合本班學生在習作中存在的語言平淡,缺乏說服力的問題。設計本課,讓學生學會怎樣利用排比句准確而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怎樣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點。
教學步驟:
片段1:
師:(大屏幕展示一個排比句和一個根據此排比句修改過的陳述句,學生比較。並說一說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句子1:母愛是什麼?母愛是早上出門前一句叮囑「好好學習」;母愛是回家之後一頓香噴噴的飯菜;母愛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帶有陽光味道的衣服;母愛是……
句子2:母親每天早上都要對我們不厭其煩地說「好好學習」,除了上班,還要做家務。媽媽真累啊,我愛我的媽媽!
生1:排比句更順口,更流利。
生2:我讀排比句似乎更能表達我對母親的愛。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強烈。
生3:後面用了一個省略號似乎還沒有說完。而陳述句是平鋪直敘,感情一般。
師:很好,你們能比較出排比句有這么多好處,那為什麼不把它用在我們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課題)
(評論:導入直接入題,既節省時間,讓學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課要學習的內容,而且對一般的陳述句和排比句進行了比較,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妙處。)
片段2:
師:仿照下面這個句子,你還能說出更多的句子嗎?(大屏幕展示句子)
希望是春天剛探出頭的小草;希望是春天歸來的燕子;希望是
;希望是 ;希望是 ……
生1:希望是春天剛展開笑臉的桃花
生2:希望是春天剛紮好辮子的柳樹
生3:希望是春雪覆蓋下努力生長的麥苗
……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趕快把這個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寫在你的作文本上,並向你的同桌讀一讀吧!
(評論:用學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擬人的修辭手法。學生想像的翅膀被打開了,相應的精妙的句子應運而生。無不另人為他們質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學生把自己所說的排比句寫在作文本上,讀著這和兒歌一樣朗朗上口的句子,特別有興趣)
片段3:出示多個課文中的排比句,讓學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點。學生歸納出:
1、 幾個句子句式相同;
2、 必須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構成。
片段4:
師:請補充下列句子,並說說這個排比句還有什麼獨特之處?
句子:難道友誼不是你哭泣時一句輕聲地安慰嗎?難道友誼
?難道友誼 ?
難道友誼 ……
生1:難道友誼不是你心靈的一張創可貼嗎?
生2:難道友誼不是你勞累時的一杯清茶嗎?
生3:難道友誼不是你摔倒時伸出的一隻溫暖的手嗎?
生4:難道友誼不是雨天為你撐起的一把傘嗎?
……
生:這個排比句他的每個句子都是一個反問句。
師:觀察得真仔細啊!我們都知道,反問是一種修辭手法,那誰還能說一說,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問句之外還能用什麼修辭手法呢?
生:比喻,擬人,設問等等。
師:那你能上面這個「排比句+反問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設問句」的句子呢?
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之後回答:
生:友誼是什麼?友誼是你心靈的一張創可貼;是你勞累時的一杯清茶……
(評論:此過程通過對排比句中另外的修辭手法的觀察,讓學生明白了排比句只是一個架子,在這個框架內可以填充各種各樣的內容。學生在補充句子的同時,通過同學及老師贊許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覺,找到積極發言的快樂。同時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樂趣。)
片段5:
師:有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一個旅遊觀光區,一家三口正高高興興地坐在纜車上觀賞周圍群山的風景。突然纜車繩索斷裂,三個人隨即掉入水潭,說時遲,那時快,爸爸用雙手將女兒舉過頭頂,努力舉出水面。女兒才沒被水淹沒,而她最愛的爸爸媽媽卻永遠地離開了她……(播放音樂FLASH韓紅演唱的《天亮了》)
學生欣賞
師(深情地):事後,小女孩時時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這痛苦中有思念,有愧疚,有傷心。如果,此刻你就在小女孩的身邊,你會怎樣安慰這個小女孩呢?請用上排比句。
學生思考並書寫。
生1:爸爸離開你了嗎?沒有。你就是他生命的延續;媽媽離開你了嗎?沒有。她在天堂看著你要好好活下去;老師離開你了嗎?沒有。他(她)希望你振作起來,好好學習;同學離開你了嗎?沒有。他們都在盼著你回家。
生2:別再難過了!昨天已經過去,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別再難過!
噩夢已經消失,世界依然美好;別再難過!爸媽沒有離開,他們只是去遠行……
(評論:寫作本就是為生活的感悟而寫。它不應該被命令所挾持,被煩悶所壓迫,被平淡所充斥。弄清這個目的,再經由老師精心安排的場景再現,先帶動學生情感。此時,我看到了學生眼中有閃亮的淚花。再鼓勵學生用排比句安慰別人,情已至,話已滿。在此情形下寫出的排比句就會少了干澀,多了感情。少了幼稚,多了成熟。水到渠成!另外也讓學生明白「人情練達即文章」的道理。)
教學反思:
一、 課程資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為課堂所用,在選擇材料時可以遵循以下原則:需要性原則、教育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優先性原則。這樣,我們就可以靈活地在生活中選取語文課所需要的材料,而不僅僅停留在語文教科書上。一段音樂,一個故事,甚至一道數學題,一副畫,都是課程資源。
二、 小學階段不一定只遵循寫整篇作文的模式。適當地給學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練習。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於記敘文,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寫詩歌,填宋詞。形式多樣化的同時,學生的興趣也日漸濃厚。
三、 現代教育更充滿人性美。重視了學生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育中如果沒有了「人」,就是毀滅的教育。本課中學生精彩而質朴的靈氣是這堂課上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四、 因時間關系,本課只能讓學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語言魅力。還要靠老師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利用課程資源,增加練習機會,以加深學生對排比句的印象。鞏固學生運用排比句的能力。
Ⅱ 百度文庫中華書局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課程綱要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
第 1.課中英鴉片戰爭一、林則徐虎門銷煙:1.背景:①清朝後期已經走向衰敗,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②英國為了開辟市場,向中國走私鴉片,賺取中國白銀毒害中國人民;③鴉片的輸入帶來巨大危害;2.鴉片帶來的危害: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吏治更加腐敗,軍隊的戰鬥力削弱。3.意義:虎門銷煙的壯舉,打擊了外國侵略著的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鬥志,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意志。二、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①直接原因: 的禁煙運動;②根本原因:__________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4.《南京條約》的內容:①割地------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②賠款-----賠款2100萬元;③五口通商------開放廣州、 、 、 、 為通商口岸;④議稅----英國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必須同英國商定;5.《南京條約》的危害:①割地—不但破壞了中國領土的完整,而且使香港人民淪為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②賠款---開創了列強對中國勒索賠款的惡例;③五口通商---使我國的門戶洞開,便利了資本主義勢力的侵入④協定關稅—使中國開始喪失了海關自主權;6.鴉片戰爭的影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 的開端;7.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英國是當時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是落後的封建國家,長期的閉關鎖國造成積貧積弱的局面;清政府的腐敗、經濟、軍事的全面落後也是重要原因;三、中國社會的巨變:1.國家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由封建社會變為 ;2.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鴉片戰爭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和 的矛盾,戰後,變為外國資本主義與 的矛盾、封建主義和 的矛盾;
第 2.課第二次鴉片戰爭 1. 爆發的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擴大侵略權益;2. 時間: ;3. 主凶: 和 ;而戰爭的幫凶是:
4.英法聯軍的罪行: 年英法聯軍闖入 洗劫並放火焚燒了它;5. 清政府被迫與英、法、俄簽訂了 6.中國人民的反抗:(1).太平天國農民起義:①時間: 至
年;②人物:洪秀全;③事件:1853年在 建立起與清政府相對峙的農民革命政府;(2).. 太平軍痛擊洋槍隊:①1860年七八月間,在松江、青浦大敗洋槍隊②1862年初,在浙江慈溪的戰斗中,擊斃洋槍隊頭目 ;7. 沙俄侵佔我國北方大片領土: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佔中國北方領土表:
時間 不平等條約名稱 割佔領土范圍 割佔領土面積
1858年 中俄《璦琿條約》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多萬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40萬平方千米
1864年 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44萬多平方千米
19世紀80年代 《伊犁條約》以及其後5個勘界議定書 中國西北部 7萬多平方千米
共計 150多萬平方千米
第3課左宗棠收復新疆:一、外國勢力侵入新疆:1. 年,阿古柏入侵新疆,並建立偽政權;2. 年,沙俄出兵侵佔伊犁。二、左宗棠收復新疆:1.「海防」「塞防」之爭: 強調海防重要,主張放棄西北塞防; 是「海防」「塞防」並重論者,力主收復新疆;二、進軍新疆:1.戰略:「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戰略;2. 年左宗棠率軍進入新疆;1878年,收復了除 外的新疆地區;三、收復伊犁:經過艱難的外交和軍事斗爭 年清政府收回伊犁;四、對新疆的管理: 年清政府建立新疆行省。
先發一部分,好的話你給我郵箱
Ⅲ 漳州二年級暑假班語文
許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落花生(古時「華」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 運動先驅者之一。許地山籍貫廣東揭陽,生於台灣一個愛國志士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畢業並留校任教。期間與瞿秋白、鄭振鐸等人聯合主辦《新社會》旬刊,積極宣傳革命。「五·四」前後他從事文學活動,後轉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學、印度哲學、梵文等。1935年,許地山應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遂舉家遷往香港,在港期間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許地山一生著作頗多,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筒》等。
中文名許地山
國 籍中國
出生地台灣台南
逝世日期1941年8月4日
畢業院校燕京大學
代表作品《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筒》《道學史》《印度文學》
故居徐聞縣
別 名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
民 族漢
出生日期1894年2月3日
職 業作家、文學家、教授
信 仰基督教
故 居徐聞縣
職業作家、文學家、教授
展開內容目
錄
1人物經歷
2主要作品
作品介紹
問題小說
名作解讀
代表作選
著作書目
3人物軼事
4人物故居
1人物經歷
許地山(1893~1941年)名贊堃,號地山,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碩果。
許地山,其父許南英是個富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祖籍廣東揭陽,出生於台灣台南。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許南英臨危受命,擔任台灣籌防局統領。他激於民族大義,率眾奮起反抗日軍的入侵,日寇佔領台灣後,遂將全家遷回大陸。當時因清政府不準內渡官員保持台灣籍貫,許南英便在福建龍溪落籍。
1913年受聘到緬甸仰光華僑創辦的中華學校任職。兩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響,後來,他創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於此。1915年12月,許地山回國,住在漳州大岸頂(今蒼園街一帶),後在漳州華英中學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師,並兼任附小主事(校長)。
1917年暑假,許地山以優異成績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學會多種外文和方言。並經常和瞿秋白、鄭振鐸、耿濟之等人在一起談論時政,尋求真理,探索改造社會、振興中華的道路。他們在北京青年會圖書館編輯《新社會旬刊》,宣傳革命思想,發表新文學作品。當「五四」運動爆發時,許地山作為學生代表經常上街演講,在天安門前參加遊行集會,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斗爭。1921年1月,許地山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周作人等12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成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新文學刊物。許地山以落華生為筆名在刊物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命命鳥》,寫了一對緬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禮教桎梏束縛下的愛情悲劇,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共鳴。他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涯。
1922年2月10日,許地山在《小說月報》上發表的短篇小說《綴網勞蛛》,為其早期的代表作。小說反映了作者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憤懣並給予深刻批判,充分顯示「五四」時期新文學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精神。
1922年8月,許地山與梁實秋、謝婉瑩等到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學習,1924年獲文學碩士學位,並以「研究生」資格進入美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學、梵文、人類學及民俗學,兩年後又獲牛津大學研究院文學學士學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許地山創作的第一次高潮時期。這期間,他的12篇短篇小說結集為《綴網勞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務印書館以《空山靈雨》為書名出版。膾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為背景,明確主張做人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
1927年許地山學成回國後,在燕京大學文學院任教。與此同時,許地山還寫了不少宗教書。如《大藏經索引》、《道教思想與道教》、《中國道教史》(上卷)、《雲笈七簽校異》、《摩尼之二宗三際論》等,並著手編纂《道教辭典》。其學術成就,學界有口皆碑。
抗戰期間,許地山作為一名熱愛祖國的左翼作家,奔走呼號,聲討日寇罪行。然而,卻受當時燕大任教務長司徒雷登的排擠而被解聘。後避居香港,被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
許地山在港大任教期間,在改革教育、教學的同時,積極從事社會教育和文化活動。他先後發起和組織了「香港新文學學會」、「中國文化協會」,並兼「廣東叢書編印委員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他積極提倡改良中小學課程,建議教育當局創辦香港中小學教師討論會,並擔任「香港中小學教員暑期討論班」主任以及多所中小學校董。對香港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不少貢獻,受到各界人士好評,曾被選為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許地山更是義無反顧地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走出書齋,奔波於香港、九龍等地,在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講,幫助流亡青年補習文化課,還在報刊上發表了《七七感言》、《造成偉大民族底條件》等雜文,宣傳抗戰,反對投降。在上海淪入日寇鐵蹄之下時,著名作家鄭振鐸冒險收藏了3300多本明、清時代的刊本、抄本,打算轉移到香港。許地山得知後,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不被敵人掠走,毅然答應幫助寄存1938年3月,在漢口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許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當選為理事。當時大批文化人與青年學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會員通訊處」,許地山任常務理事兼總務。他寫了長篇論文《國粹與國學》,在當時影響很大。他還寫了抗日小說《鐵魚的鰓》,作品通過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達了人民堅持抗戰的意志和堅強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文藝界的極大好評,被認為是「中國小說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許地山積勞成疾,導致心臟病逐漸嚴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時,他心臟病再次復發,英年早逝,年僅49歲。
噩耗傳出,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梅蘭芳、葉恭綽、郁達夫、徐悲鴻等許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輓聯。當天,香港所有的機構和學校下半旗,港九鍾樓鳴鍾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個團體近千名代表舉行「許地山先生追悼大會」。國內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會,痛悼這位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愛國者!!!
2主要作品作品介紹
許地山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多以閩、台、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墜簡》、《空山靈雨》、《道教史》、《達衷集》、《印度文學》;譯著有《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與印度文學有關的文章,書籍。許地山,現代作家、學者。出生於台灣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畢業留校任教。。「五·四」前後從事文學活動,後轉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學、印度哲學、梵文等。1935年應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遂舉家遷往香港。在港期間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一生著作頗多,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等。現在徐聞縣有他的故居。許地山,名贊堃,字地山,小時候父親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給許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就寫了一篇文章《落花生》,並被登在了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15課,以教育孩子。。祖籍廣東揭陽。回大陸後落籍福建龍溪。1910年中學畢業後曾任師范、中學教員。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等12人,在北平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1922年往美國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較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後曾研究人類學、民俗學等。1927年回國在燕京大學文學院和宗教學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時致力於文學創作。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發表文章、演講,宣傳抗日,反對投降。"皖南事變"發生,即與張一廛聯合致電蔣介石,呼籲團結、和平、息戰。同時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1941年8月4日終因勞累過度而病逝。
問題小說
許地山是上世紀20年代問題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創作一開始就匯入了問題小說的熱潮之中,出手不凡,顯出了與其他問題小說名家如葉紹鈞、冰心、王統照、廬隱等人不同的奇彩異趣。
名作解讀
《命命鳥》寫一對緬甸青年加陵和敏明的愛情故事。敏明與加陵相愛,但父親要敏明專心作戲子,不讓上學,加陵進了仰光高等學校,他們的愛情遭到家人反對。敏明在夢幻中見到極樂世界中美麗的命命鳥,為追求自由愛情,敏明和加陵攜手投水自盡,去做了極樂世界的命命鳥。小說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惡,宣揚人生是苦,涅槃最樂的宗教精神。
《綴網勞蛛》主人公尚潔原是童養媳,後與幫助她逃離婆家的長孫可望結婚,但他們的婚姻沒有愛情。尚潔恪守婦道,順從命運,坦然的面對生活。一天,尚潔救了一名竊賊,被可望誤會以為他們間有曖昧關系,刺傷了尚潔。可望提出離婚,教會也剝奪了尚潔赴聖宴的權利,尚潔沒有辯解,仍以自己的信仰堅持自己人生的信念,到一個島上生活,養育子女。可望在牧師的教誨下覺悟到了自己的過錯,把尚潔接回家,尚潔回家後生活坦然,對誰也沒有怪罪,相信人的命運如蜘蛛補網一樣,不得不如此。小說表現了宗教的慈愛、博愛與道德、人性的沖突,表現了順其自然,與世無爭的觀點。對人生和命運的隱喻:人生如網,任其而過,與世無爭,順應天命。
「我像蜘蛛,命運就是我的網。蜘蛛把一切有毒無毒的昆蟲吃入肚裡,回頭把網組織起來。它第一次放出遊絲,不曉得要被風吹到多遠;可是等到粘著別的東西的時候,它的網便成了。
它不曉得那網什麼時候會破,和怎樣的破發。一旦破了,它還暫時安安然然地藏起來;等有機會再結一個好的。
……
人和他的命運,又何嘗不是這樣?所有的網都是自己組織得來,或完或缺,只能聽任自然罷了」。
——許地山《綴網勞蛛》
後期小說現實主義傾向加重,社會不平和階級對立成為許地山小說的基本背景。如《在費總理的客廳》、《春桃》、《鐵魚的鰓》等。
《春桃》寫春桃、向高、李茂之間的情感糾葛。春桃與李茂成親那天,由於亂兵的沖擊,兩人在逃跑中離散。後李茂參軍,雙腿傷殘後流落街頭成了乞丐。春桃流浪到北平以撿破爛為生,與伙計日久生情。李茂巧遇春桃後,被春桃背回去。後春桃成了李茂和向高的媳婦,組成了一個和諧的家庭。在小說中,春桃尤若一個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規戒律。春桃心中,已無男女,眾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媳婦已非媳婦,一切皆空。慈愛與寬容,超越世俗的觀念,已經成為了宗教的「空」的觀念。
代表作選
落花生
許地山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我們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咐附就在後園的茅亭里過這個收獲節。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嗎?」
我們爭著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有很多,但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下,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結出果實,也必須要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著作書目
語體文法大綱1921,生活
《綴網勞蛛》((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
《商人婦》(短篇小說集)呵住,1925,商務
《空山靈雨》(散文集)1925,商務
《換巢鸞鳳》
《無法投遞之郵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學社
《印度文學》(論著)1930,商務
《解放者》(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道教史》(上冊,論著)1934,商務
《春桃》(短篇小說集)1935,生活
《落華生創作選》(短篇小說、散文)1936,上海仿古書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1941,商務
《螢燈》(童話故事)1941,香港進步教育出版社
《許地山語文論集》1941,香港新文學學會
《國粹與國學》(論著)1946,商務
《雜感集》1946,商務
《危巢墜簡》(短篇小說集)1947,商務
《許地山選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51,開明
《許地山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冊)匯編,1923,燕大圖書館編纂處
《落花生達衷集》編纂,1931,商務
[翻譯書目]孟加拉民間故事印度戴博訶利著,1929,商務
二十夜間英國貝恩編,1955,作家
大陽底下降英國貝恩編,1956,作家
《落花生》(被選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5課)
3人物軼事
翻譯軼事
許地山對於印度的"詩聖"泰戈爾是十分崇敬。他喜歡泰戈爾的作品,因此曾翻譯過《吉檀迦利》、《在加爾各答途中》、《小說月報》、《主人,把我的琵琶拿去吧》等泰戈爾的詩歌、小說、散文。許地山由於喜愛泰戈爾,又引起他對印度文學的濃厚興趣。1928年他翻譯了《孟加拉民間故事》,1930年,出版了專著《印度文學》,1934年,又譯出印度故事《太陽底下降》、《二十夜問》......從而成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學專家。經過數年的刻苦努力,許地山為中印文化的交流所做的努力結出了累累碩果。據統計,許地山從英國留學歸來後的幾年間(自1927年起,至1935年離開燕京大學止),寫有學術論文8篇,學術論著5部。其中1930年出版的《印度文學》,是中國人自己撰寫的第一部印度文學史專著。這本著作與他深厚的文學、翻譯功底是分不開的。
20世紀30年代初,北平中華樂社柯政和主編過《世界名歌一百曲集》,共分十冊,每冊十曲,其中第一冊的十曲歌詞都是許地山翻譯的,書前有許地山寫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書後有許地山寫的歌詞解釋。許地山在他的《前言》中寫到的他演奏、研習、教授音樂和譜曲的事都鮮為人知。他在廣州文廟當佾生之前就開始研究音樂。他擅長琵琶,能譜曲編詞,雖然他所從事的工作似乎與音樂不搭界,但他非常看重音樂和音樂教育,同時許地山精通音律,熟捻西洋樂曲和西洋民歌,對英、德、法、俄羅斯、蘇格蘭、奧地利、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音樂傾注的熱情尤其多,他譯的這十曲名歌就是一個證明。這十曲名歌,除《小船像搖籃般底擺》之外,都是情歌。有寫熱戀時真摯而灼熱的情感:"炙熱的手互相執持。嘴唇顫動不息。微音優美直像歌樂,從我這里發出,世界一切你都不要,惟有我是你的所要。"(《再一次吧!》);有寫戀人別後的相思:"野鳥在清唱,野花正在開放,日光所照底水平靜如睡,雖然想見底歡樂可以消滅愁苦。但失意的心情不望春歸"(《羅魯孟》);有寫生活中的戀舊情結:"你能忘記舊時的朋友,不放在心裡么?你能忘記舊時的朋友,和舊的時日么?舊的時日,我愛,舊的時日,我們要為它喝一杯。"(《你能忘記舊時朋友么?》)。從他譯的這十曲歌詞和《前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對生活的摯愛和他那份特有的人間情懷。如果沒有對藝術的虔誠,沒有豐富人生經歷作基礎,是很難想像他能譯出如此雅緻多情的世界名歌。對許地山而言,翻譯也就是藝術的創作。所以許地山與他所敬佩的音樂家柯政和相會面後,談起音樂教育,有著相同的見解,柯政和約他翻譯西洋樂曲,他便一口答應了。他在《世界名歌一百曲集》第一冊的《前言》中說:"民國十五年,我從歐洲回國,過擯榔嶼,到華僑辦底學校去找幾位舊同事,我們已經別離十幾年了。可是那學校所授底唱歌不但與十幾年前一樣,並且和我在小學時代所學底不差隻字,我問他們為什麼不教新的,他們反都問我那裡來底新的。這個越使我覺得非趕辦音樂學校不可。可是我底音樂興趣雖然有,我底音樂底知識卻夠不上提倡,這事非專門家去做不可。"這里,我們不難體會到許地山對普及音樂教育的用心良苦,我們看到許地山確實用他的筆為我們翻譯,介紹了好的西洋音樂作品。
談及許地山的翻譯風格,我想引許地山《孟加拉民間故事》譯敘中的一段話加以探討:"這譯本是依1912年麥美倫公司底本子譯底。我並沒有逐字逐句直譯,只把各故事底意思率直地寫出來。至於原文底辭句,在譯文中時有增減,因為編譯民間故事只求其內容明了就可以,不必如其餘文章要逐字斟酌。我譯述這22段故事底動機,一來是因為我對"民俗學"(Folk-Lore)底研究很有興趣,每覺得中國有許多民間故事是從印度輾轉入底,多譯些印度底故事。對於研究中國民俗學必定很有幫助,二來是因為今年春間芝子問我要小說看,我自己許久沒有動筆了,一時也寫不了許多,不如就用兩三個月底工夫譯述一二十段故事來給她看,更能使她滿足。"看了這段文字我們不難體會許地山翻譯的風格--樸素而真實,正如他的人一樣。當然,翻譯的風格是與翻譯文本的文體息息相關,許地山對此是駕輕就熟的,《孟加拉民間故事》一書的翻譯便是朴實的。這里另附一首許地山譯的德國民歌,以此我們可領略他熟捻的翻譯技巧以及扎實的文字功底:
夜曲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頂;遠處顫音低微,是夜鶯底幽鳴。唱罷,快樂的夜鶯!在銀光里唱罷,這如夢的夏夜,我們不能聽見別的聲。西天一片雲影,黑暗像要下臨。停住罷!別走近來遮片刻底愛光陰,停住罷!
夏夜底月初升,在沉寂的山頂;遠處顫音低微,是夜鶯底幽嗚,是夜鶯底幽嗚,唱罷,快樂的夜鶯!在銀光里唱罷,這如夢的夏夜,我們不能聽見別的聲。快樂的鳥,唱給我們聽!快樂的鳥,唱給我們聽!
同時,我們可以發現許地山翻譯的主要目的是介紹、傳播異域文化,促進中國文化的發展,其譯作《孟加拉民間故事》和《二十夜問》對於研究中國民俗學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西洋名歌的翻譯也對中國普及音樂教育起了一定的作用。
"落華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畢生從教,誨人不倦。他的早逝,確是文學界、學術界一個無可彌補的損失。他所熱情倡導的"落花生精神"是難能可貴、深入人心的。他的譯著也將永遠烙渭生輝。
4人物故居
當時丘逢甲齊名,清光緒五年(1879年)中秀才,十一年(1885年)中舉人,十六年(1890年)中恩科進士,分簽兵部主事。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許南英在台灣抗日失敗後,舉家遷回大陸,落籍福建龍溪,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委署家許敦谷先生也都在這里居住和上學。故居的兩邊為守備署,東邊為三元堂,遺址面臨署前街。清末的三元堂已廢,現移往賓朴路西側,距考棚址約200米。當時,許地山父親許南英把貴生書院改為官立高等小學堂,並親自掌教,可見許地山也曾在貴生書院留下屐痕。
許地山在追憶父親的《窺園先生詩傳》中記:
徐聞在雷州半島南端,民風淳樸。先生到任後,全縣政事,只用一位刑名師爺助理,其餘會計錢糧諸事都是自已經理。每旬放告,輕的是偷雞剪鈕,重的也不過是爭田賴債。殺人越貨,實在罕有所聞。「訟庭春草蔭層層,官長真如退陀僧」,實在是當時光景,貴生書院山長楊先生退任,先生改貴生書院為徐聞小學堂,選縣中生員入學。邑紳見先生熱心辦學,乃公聘先生為掌教,每旬三六九日到堂講經史二時。有清以來,縣官兼書院掌教實在罕見。先生時常到小學堂,與學生多有接觸,因此對於縣中人情風俗很能了解。先生每以「生於憂患,於晏安」警策學生。又說:「人當奮勉,寸晷不懈,如耽逸樂,則放邪侈,無所不為。到時候,身心不但沒用,並且遺害後世。」他又以為人生無論做大小事,當有此建樹,才對得起社會,「生無建樹嫌遲」也是他常說的底話。案頭除案卷外,時常放一冊白紙本子,如於書中見有可以警發深思德行底文句便抄錄在上頭,名為補過錄,每年完二三百頁。可惜三十年來浮家處處,此錄失幾盡,我身邊只存一冊而已。縣衙已破毀,前任縣官假借考棚為公館,先生又租東鄰三官祠為兒輩書房。公餘有暇,常到書房和好友徐展雲先生談話,有時也為兒輩講國史。先生在徐聞約一年半,全縣紳民都很擁護和愛戴他。
這段是許地山留下的最精彩的原汁原味的記述。許地山在徐聞生活了一年多,父親許南英的公館設在考棚。
許南英是位政簡刑清,廉明公正的地方官,而且也是一位非常重視教育熱心辦學的文化名人,他改貴生書院為徐聞縣小學堂,並被聘為書院掌教。他常用「生於憂患,於晏安」來警策學生和兒子許地山,無形中也弘揚了湯顯祖的貴生思想。許南英別徐後,曾遺有詩集《窺園留草》和詞集《窺園詞》。
其中有《徐聞雜詠》:
訟庭春草萌層層,官長真如退陀僧。
十吏三班都肅靜,清時便是一條冰。
還作有《留別徐聞諸父老鄉親》詩四首:
代皰一例有瓜期,祿米經年愧濫靡。
地處炎荒客我絀,時逢旱虐累民飢。
敢雲訟獄心如鏡,謾聽謳歌口是碑。
寄語四鄉諸父志,能攻吾短是吾師。
水土誰雲近瘴鄉,微身幸到此康強。
不勝繁任還無過,稍賦閑居卻未妨。
細雨忽添新柳色,好風仍煦舊甘棠。
吟詩且寄他時念,將貯城東古綿囊。
踏雪征鴻作勢飛,諸君攜手尚依依。
官如傳舍隨來去,人似從軍聽指揮。
別後還期書附鶴,尊前不覺淚沾衣。
南門塘水平如掌,挹取清光兩袖歸。
貴生講座許登臨,學准條條貴苦心。
廣座衣冠參俗吏,政紘琴瑟發新聲。
三月春風獨惆悵,滿城桃李未成蔭。
其間文辭皆為清末徐聞社會的生動寫照,並抒發了他眷戀徐聞的幽幽之情。
位於現徐聞縣署前街的許地山故居建於清代,為磚木結構住房,門前有小院。掩映在眾多民居中的許地山故居雖然不是十分醒目,而且帶有庭院的清式古屋有些破舊,但還完整地保留著原有的風貌。由於許地山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這里必將成為文人墨客懷古之地。.
Ⅳ 作文:我身邊的小榜樣
1、
我們班有個同學叫葉凱倩,她樂於助人,心地善良,活潑開朗。
葉凱倩,一個愛笑的女孩,每當她一笑,使她原本就小的眼睛眯成一條縫。她的臉頰上還嵌著一對可愛的小酒窩,只要她微微一笑,就露出兩排整齊、潔白的牙齒,那一個個可愛的小白牙好像在爭先恐後的展示自己,葉凱倩她不僅可愛,而且樂於助人。一天,那是星期四的中午,我照常去大隊部值日,可是作業還沒來得及抄,就向同學求助。我先找同桌,請她幫忙,可她卻轉身就走;再找其他同學,他只搖手說:「我正在玩,別煩我!」正當我無助的時候,葉凱倩像一陣風似的向我「飛」來,說:「小劉,我幫你抄!」這時我激動地拉著她的手連聲說:「老兄,謝謝你!拜託你了!」說完我就連蹦帶跳的向大隊部跑去……
班級里正因為有了像葉凱倩這樣樂於助人的同學,才讓我們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團結和友愛!葉凱倩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2、
在我的身邊有一個好榜樣,她使我學習進步,不灰心,不驕傲。這個人就是在外面畫畫班裡的一個女孩子,叫高夢真。我學畫畫還不到半年的時間,她已經在那學習了很長時間了,那裡有很多的學生都是和她同一天進入畫室的,而她卻學習那麼好,上課的時候老師經常誇她,她一定是非常高興。每當老師誇她的時候,我心裡就暗暗的想著:我一定要向她學習,把畫畫好讓老師也誇一回我。當我畫得好時老師誇了我,讓我又想到了她,是她使我學習進步的。她就是我身邊的榜樣。別人也和她在同一個教室里學習,可她為什麼學習那麼好呢!可能是她,回到家裡總是練的原因吧。每次上課的時候我都想向她學習,一坐就是一個小時,可是我怎麼也坐不住,一會兒看看那一會兒看看這,總想站起來。再看看高夢真,她就在那認認真真的畫著,非常安靜,除非她畫完後跟別人聊會兒天聊完了又接著畫,她就是我身邊的榜樣,以後我要向她學習,跟他一樣把畫畫得好一些,讓老師也誇誇我。
3、
在我身邊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榜樣,他們平凡的舉動常常在我腦海里留下令人感動的一幕。高羽岑同學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
高羽岑同學長著一張圓圓的臉,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頭上梳著一根馬尾辮,顯得非常活潑可愛。她是我們年級的大隊委員,是我們班級的表率人物。她不僅學習認真,成績優異,工作負責,而且還關心同學,樂於助人。
記得去年,自然課蔣老師布置我們養蠶寶寶,當時老師給了我2條蠶寶寶帶回家養。由於我家附近找不到桑葉,老師給的桑葉蠶寶寶很快就吃完了,眼看我的蠶寶寶就要忍飢挨餓,面臨死亡的風險。我不得不打電話向高羽岑求助,她了解情況後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第二天到學校,我收到了高羽岑帶給我的一大包桑葉,這些桑葉得來可真不容易,是她和奶奶大清早到她家附近的公園的桑樹上摘來的。在這之後的幾個星期里,她一直堅持給我帶桑葉,直到我的蠶寶寶化為蠶繭為止。這件事至今令我記憶猶新、感動萬分。
高羽岑同學為我帶桑葉,雖然不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但她卻幫我解決了燃眉之急,使我能順利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從這樣一件小事,就可以體現高羽岑同學身上所具有的優秀品質——關心同學,助人為樂。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應該以高羽岑同學為榜樣,在學習生活中,要多為他人著想,主動關心同學,幫助同學解決困難,學習和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我想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希望可以幫到你!
Ⅳ 五年級上冊第十五課落花生的作者資料作者
五年級上冊第十五課《落花生》的作者是老舍,老舍的資料是: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
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是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5)盧溝橋一小一年級課程表擴展閱讀: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
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
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
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畫家。
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
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Ⅵ 盧溝橋戰役在哪個課本上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Ⅶ 三年級下冊26課盧溝橋的小練筆怎麼寫
春天: 當春間二三月,輕隨微微的吹拂著,如毛的細雨無因的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齊舒了它們的黃綠的眼,紅的白的黃的花,綠的草,綠的樹葉,皆如趕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時,那些小燕子,那麼伶俐可愛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飛來,加人了這個雋妙無比的春景的圖畫中,為春光平添了許多的生趣。 夏天: 這里固然有絕崖、陡壁、噴泉、草地,但更為離奇的卻是那波光流思的冰湖。那湖水碧藍見底,湖面映浮著遠山的倒影。在霞光盡染的傍晚,你在湖邊草地支起帳篷,升起黃火,看明澈的冰湖裡的繁星,和那被黃火染得一片通紅的雪山,簡直忘掉盛夏的酷暑,如置身神話世界了。 秋天: 秋天帶著落葉的聲音來了,早晨像露珠一樣新鮮。天空發出柔和的光輝,澄清又縹緲,使人想聽見一陣高飛的雲雀的歌唱,正如望著碧海想著見一片白帆。夕陽是時間的翅膀,當它飛遁時有一剎那極其絢爛的展開。一堆堆深灰色的迷雲,低低地壓著大地。已經是深秋了,森林裡那一望無際的林木都已光禿,老樹陰郁地站著,讓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皺紋。無情的秋天剝下了它們美麗的衣裳,它們只好枯禿地站在那裡。 冬天: 溫暖的陽光在湖面上閃動,山林里最後一批紅葉還傲然挺立在枝頭,鮮紅和碧綠,這並不調和的色調,組成了別具一格的冬景。有時,一陣風吹來,沒有了葉子的枝條,發出了一陣沙沙的聲音,也會使人產生一種蕭索悲涼的感覺。可是你再看看那些枝條,新生的嫩芽早已孕育起來了,這毛茸茸的不起眼的嫩芽,使你立刻又想到未來的春天,想到那生機勃勃繁花似錦的日子。
Ⅷ 盧溝橋第一小學校怎麼樣,盧溝橋第一小學校好不好
盧溝橋第一小學校的教學口碑較好。盧溝橋第一小學校的相關優勢介紹具體如下:
1、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第一小學校的教學特色:
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第一小學校通過採取使學生從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多方面接觸、學習、使用英語,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展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實踐、大膽交流的性格特徵,切實使英語能力的培養成為學校特色。
2、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第一小學校的培養模式:
北京市豐台區盧溝橋第一小學校通過信息技術課,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課堂教學研究,通過各學科課堂教學的拓展性學習,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逐步掌握計算機技術並能熟練運用於學習和生活,培養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8)盧溝橋一小一年級課程表擴展閱讀:
盧溝橋第一小學校的有關介紹:
盧溝橋第一小學校的英語課外活動包括每周一次的英語電台展示、英語活動日、雙語合唱團、英語聖誕晚會等。借鑒瘋狂英語教學法,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設計瘋狂英語每日一句,每天利用早鍛煉後5分鍾時間;
盧溝橋第一小學校由英語老師帶領,全校學生、教師大膽地、瘋狂地學講一句英語,中午午睡後復習鞏固瘋狂英語,由值日的英語老師進行評比,納入文明班評比范疇。
Ⅸ 盧溝橋小資料
盧溝橋(Lugou Bridge) 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內存最古老的石造容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http://bk..com/view/14985.htm
Ⅹ 北京盧溝橋一小和二小哪個好
盧 溝橋二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