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園長指導課程游戲化材料
⑴ 幼兒園關於什麼是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心得的文章
區域活動:指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考慮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劃分一些區域,如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則,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活動材料、同伴等的積極互動,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
區域活動的特點:自由性、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個性化。
⑵ 課程游戲化下如何豐富科學區材料
課程游戲化的桌椅擺放設計幼兒桌椅擺放式應根據教綱要求形式進行同組合音樂課幼背向版窗戶環半圓形或凹字形權教師則面向光線,幼兒都清楚看見教師歌唱口形變化需要組讓幼兒自選游戲桌布於室並書架或玩具櫃等進行空間隔:幼兒需要進行美工則雙桌進行排列並使光線能左邊射入凡種種室靈桌椅擺放式體現幼園教與校教完全同目與形式。
⑶ 在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怎樣指導幼兒的區域游戲專題研討記錄
區域活動:指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考慮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正在進行回的其他教育活動答等因素,劃分一些區域,如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則,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活動材料、同伴等的積極互動,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
區域活動的特點:自由性、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個性化。
⑷ 課程游戲化區域游戲材料怎樣投放
2015年6月10日上午,徐志國老師、薛麗婭老師以及小班組的老師們,齊聚香檳湖小三班,開展了區域游戲調研活動。中午,老師們圍繞「區域材料的投放和幼兒游戲水平」展開了討論。
主持人王輝老師改變以往思路,從老師們看到的現場著手,直入主題,你看到了哪些材料投放和游戲水平相關的現象。鄭李娜老師從她觀察的拼插區入手,講述了自己發現的幾個問題:一是材料很多,但是空間不足,二是背景牆上呈現的與主題不符,容易給幼兒干擾,三是材料中使用了釘子,存在安全隱患。張南南老師觀察的美工區中,材料很豐富,幼兒自主選擇材料的情況也很多。但是對吹畫的材料產生了疑問,老師們也針對此展開了討論。高麗澤老師提出,在投放材料時,對孩子的行為是否有預設呢?老師的核心目標是什麼?是否有示意圖呢?她覺得現階段幼兒不應該是停留於玩材料的階段,而應該是發展美術核心能力,比如吹畫,能不能吹出一些造型呢?薛老師從美工區著手,她覺得美術活動應該是對美的事物的表達和表現,是幼兒內在的表達,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因此,美工區的材料投放,應該要做到:材料開放,給予主題,自由表達。吳海燕老師從她觀察到的水貼畫游戲入手,談了自己發現的幾點問題:1、水源方面,孩子有在水龍頭一直洗海綿紙的情況,2、材料分類,材料全部在一起,幼兒找尋困難,3、材料缺失,部分示意圖給出的圖形,幼兒沒有找到,4、情境性缺失。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們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在投放初期,是幼兒的感知圖形階段,可以不提供示意圖,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圖形間的關系。
接著,王輝老師拋出了第二個問題,從三位老師的現場介紹中,你發現了什麼?老師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比如材料是實用性以及量的滿足,現在的材料是幼兒真正想要的嗎等等。針對這些問題,薛老師給了我們一些指導:材料投放一定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
會議中,徐志國老師就教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1、任何研究和改革,先保底線,然後再玩出更高水平。所謂底線則是孩子有東西可玩。在調研現場的觀察不是為了評判幼兒的學習情況,而是更加深入的傾聽和了解孩子的聲音,促進每個幼兒更好的學習。2、游戲調研,關注的應該是幼兒能做到的,是幼兒的能和興趣,教師需要通過環境、材料來鞏固和支持幼兒的興趣。3、分享交流的焦點在於幼兒的優勢和興趣,而不是需要。4、小班幼兒不只是在單純的游戲,他們會帶著自己的角色來游戲。總之,在後期的游戲中,老師的焦點一定在於傾聽孩子的心聲。薛老師也對此進行了補充,她覺得老師游戲中「看什麼」,一定是基於老師充分了解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幼兒心理發展的。但這些正是目前我們所欠缺的。老師目前要做的是積淀理論,不斷實踐。
⑸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有什麼好的建議
區域活動:指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考慮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正在進行的其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劃分一些區域,如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則,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活動材料、同伴等的積極互動,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 區域活動的特點:自由性、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個性化。
⑹ 如何在五大領域中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 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 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 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 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 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 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 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於集體教學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都是有效的活動組織形式。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幼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參與學習過程。基於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從生活、游戲中延伸教學,從生活、教學中產生游戲,讓生活經驗、教學內容為游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並真正通過游戲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學的內容。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了實踐探索。 (一)對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區域活動是按五大領域劃分、供幼JL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則指角色游戲或創造性游戲活動。因此,很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時間表上有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分,但我們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因為區域活動是從活動空間上所作的劃分,而游戲活動則是按活動的性質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並作適當分隔,如娃娃家、製作區、運動區、探索區、表演區、建構區等。此外,為了便於幼兒在活動中隨時取用材料並創造性地綜合利用材料,我們還在活動室、走廊上設置了木料區、紙布區、塑料區、金屬區、瓷石區、工具區等材料區,這樣,幼兒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區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 實踐表明,幼兒從來不會考慮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是何種性質的活動,他們總是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中。如在一次讓中班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報紙、水彩筆,建議孩子躺在報紙上,讓同伴描畫他的身體輪廓。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輪廓圖後說:「我怎麼沒有眼睛呢?」於是,馬上有孩子想到給輪廓圖添上五官。當發現有的五官位置不對時,一個孩子立即提議:「做個記號再畫就不會錯了。」五官畫好了,有個孩子突然想到還需要畫「小雞雞」,於是就添畫了一個「小雞雞」和一串尿珠,幾個孩子樂成一團。看著有趣的活動過程,我不僅感嘆:孩子的活動怎麼能區分出是生活、學習還是游戲呢? (二)對主題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緣於對生活、游戲、綜合的思考,我們設想使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成為游戲活動展開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愛的傘」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及其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傘和傘的圖片、畫冊,把各種傘掛在活動室,把傘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儼然一個傘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觀察、討論。利用這些小傘,我們還組織幼兒設想各種游戲,於是,各種游戲活動生成了:跳小傘、躲描描、轉傘花,等等。根據傘面鮮艷的色彩、美麗的花紋、有規律的圖案,我們設計了「漂亮小傘排排隊」的游戲,引導幼兒按規律序,通過操作尋找傘面花紋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投放三種傘面設計材料,即平面的、平面變立體的、供幾個幼兒合作設計的立體大傘面,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我們還建議幼兒撐著自己設計的漂亮傘面跳小傘舞,讓幼兒按數量給「小動物」送小傘,等等,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不斷展開主題探究活動,及時調整、更換活動材料,使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密切結合並相互影響,在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中,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有機整合在了一起。 生活、游戲和教學本來並無明顯界限,是我們人為地加以區分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