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整合課程環境創設
A. 如何呈現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教育性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表現的機會和條件。」新頒布的《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也特別強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明確強調了環境的教育作用。在這方面,國內外幼教專家都作過重要而深刻的論述,同時幼兒園環境也能展示出一個幼兒園的辦園宗旨和辦園理念,良好的育人環境對幼兒園的發展會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環境創設也是課程實施及教育目標落實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園教育環境包括室外教育環境及室內教育環境。室外教育環境包括整個教育氛圍、大型設施等;室內環境,包括室內牆壁布置、班級中的常規要求、一日活動作息時間和發生在師幼間、幼兒同伴間、教師間、幼兒與家長、教師與家長間的行為活動等的布置。特別是感悟到「人」也是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認識到人在環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人、環境與幼兒發展三者間的密切關系。「教師、幼兒共同參與環境創設的活動,是幼兒獲得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明確了適宜的教育環境應是全方位的、是變化的、是幼兒自己的、是生態的。幼兒園教育環境應處處體現和突出教育目標,而且對幼兒的發展應具有應答性。要求拓寬教師對「參與」內涵的認識與理解。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要求幼兒園進行環境創設應從主題氛圍、教育價值、適宜性、 幼兒主體性、對話互動、材料投放、美感布局、經濟實用、特色創新等方面進行: 1、環境創設要突出主題,有針對性。 環境創設要與教育目標相一致,創設與學期主題或單元主題相關的環境。真正從幼兒的興趣、需要出發,環境的設置和材料的投放要有針對性,充分體現環境的教育價值。 2.環境創設要具有適宜性。 環境創設必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適合本園本班的特色,充滿著童真童趣,使環境中的點點滴滴點綴都洋溢著幼兒教育獨特的文化內涵,不斷滿足每個幼兒的需要。 3、環境創設要體現主體性。環境的設計、布置、利用,都應從幼兒實際出發,要生動、直觀、真實,都應有幼兒參與,體現高度的開放性。 讓幼兒成為環境中的主人,體現師幼之間對話,讓環境成為幼兒寄託心願,宣洩情感,體驗成功、展示自我的平台。 4、環境創設要體現豐富性和啟發性。環境創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把平面和立體布置結合起來。要充分利用活動區域為幼兒提供能引起幼兒探究慾望的豐富的物質材料,並能誘發幼兒利用環境中的信息和材料進行積極探索和思考。 5、環境創設要體現動態性。要隨幼兒的興趣、能力的變化而變化,隨課程內容、季節、節日的變化而變化,讓環境始終對幼兒保持新鮮感和吸引力,使孩子經常能從環境中獲得新知識、新經驗、新發展。 6、環境創設要體現美觀性。應力求結構的合理、色彩協調、風格獨特、情趣高雅,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體驗。 7.環境創設應體現經濟性。環境創設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把平面和立體布置結合起來。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廢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費資源,不盲目攀比。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1、在環境的創設上缺乏幼兒的參與。 環境創設多數是教師的作品及以教師的主觀意識為主。教師設想計劃多、幼兒設想計劃少。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動手動腦少,缺乏幼兒自主性活動內容。這種環境創設是從教師的設想和願望出發的,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的發展水平,因而環境失去了影響和促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 在這方面,教師應准備和運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學的原則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環境。讓幼兒參與創設或把部分環境交給孩子布置。將環境與課程相匹配、聯系,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 2、環境創設缺乏層次性。 室內環境創設沒有做到讓每一面牆能和幼兒對話。幼兒的作品過高或不在幼兒的視線內,空間利用不夠充分。 3、環境創設缺乏目的性。 牆飾的內容不能體現教育目標、主題教育內容、季節、節日的變化等。畫面長時間不變,或者固定的多、變化的少。 4、活動區安排不夠合理。 活動區材料投放不充足。材料品種單 一,材料單調且數量不足,造成幼兒之間出現為爭奪玩具、材料而發生沖突的現象。 安靜的活動區與活動的區域安排不合理。如圖書區與音樂區相隔太近,互相影響干擾太大。 投放材料的成品太多,而半成品和幼兒用以活動的原材料、廢舊物品太缺乏,不能發揮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 三、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方法借鑒主題教育活動網路形式,在大主題的引領下,確立牆飾、活動區、樓道、過道等具體的小專題創設。 (1)對活動室牆壁的創設。 「創設與幼兒不斷相互作用的牆壁布置,讓牆壁成為幼兒經驗、想法表達表現的空間,呈現主題活動中幼兒發展的過程」。以主題活動為抓手,從確立主題內容開始進行研究,理清思路,形成一條主線。具體做法是:第一步:關注幼兒興趣,確立主題內容,制定活動網路框架,初步擬定牆壁網路圖。第二步:根據幼兒發展現狀,挖掘各領域目標,制定主題活動總目標。第三步:准確把握主題進程,詳細制定各階段教育目標。第四步: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已有經驗,分階段的組織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充分利用園內外教育資源,引導幼兒用不同形式表達出來,並隨著階段活動的進展進行牆壁創設。第五步:隨著主題活動的結束,牆壁創設完成,並呈現出主題活動的進程。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有意識捕捉生活中有價值的信息,有機的把預設內容和生成內容進行整合,幼兒在真正屬於他們的環境中,愉快的參與牆壁的布置。如中班進行 「美麗的春天」主題,教師與幼兒設計了「春天的花草樹木」—「春天裡的動物」—「春天裡人們的活動」—「我找到的春天」等系列主題情境。中班在進行「汽車」的主題活動中,將班上布置成汽車製造廠,把活動室劃分為「汽車設計室」、「汽車展示室」、「汽車製造室」、「汽車圖書借閱室」、「汽車美容院」、「汽車駕駛」等,活動區成了主題活動實施的主要場所幼兒園牆飾創設體現以下特點:第 一,有機地把五大領域的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融為一體,並能加以遷移、整合,體現《綱要》中的整合理念。第 二,牆飾主題和內容與幼兒活動相一致,是一個總結、強化、總結、概括與提煉幼兒學習與經驗的過程。第 三,主題牆創設的過程體現師幼互動、生生互動、家園互動的過程,體現教育目標層層推進和物化的過程。第 四,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在幼兒感知事物和與富有動態環境的互動中,提升審美能力,體驗審美情趣,享受成功的快樂。
B.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幼兒發展有什麼聯系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課程價值取向比較 1.三種環境創設反映三種不同的課程理念 試看我國傳統的幼兒園環境:戶外是開闊的場地,場地上縱橫清晰地點綴著小圓點,便於幼兒在此整齊地列隊操練。室內是開放的空間,其設計思想是根據班級的人數安排桌椅,因為全班三十幾名幼兒將同時排坐,便於集體教學;牆面上的布置有提示老師教的,有示意幼兒練的;而玩具和材料在靠邊的玩具櫃里,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則在教案上,這一切都將在一個規定的時候呈現。在這樣的環境中,集體活動時井然,自由活動時喧囂。顯然,這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以集體授課為組織形式的課程模式,它更多地強調了整齊、劃一和規范,更多地強調了個體對集體(權威)的應答和服從。 再看今天改革中的我國幼兒園環境:戶外場地增加了現代化的氣息,大型組合性運動器械和塑膠場地使操場更加氣派。室內用矮櫃區隔了若干個活動區角,各個活動區都固定地陳列著豐富的材料,便於幼兒個人或小組選擇性的操作。區角若在四周則騰出中間的空地,區角若佔用一半室內則騰出另一半空間,以便保留集體教學的位置。在此,我們欣喜地看到,教育的意圖正在盡可能地客體化,教育目標隱蔽在環境和材料中,並且在個體操作和集體教學的互補中得到實現。 在德國看到的幾所幼兒園環境:戶外基本上是土坪和草坪,帳篷、木屋、石階、木樁以及大型的沙池和可移動的廢舊物、自然物,實為原始古樸。而活動室基本上都是用櫃子、木架、屏風和布簾將室內區隔成大小不等的區域,區域沒有固定的學習功能,材料可以任孩子們搬來搬去。除了區域性的空間,很少再有專門辟出可以容納全班正規集體教學的空間,所謂集體活動也只是隨地就坐圍攏在一起討論問題,時間很短,也要不了多少空間。很明顯,這是一種以個別和小組自由活動為主的形式,課程主張的是讓兒童自主、自由地發展,老師對環境的創設是刻意的,而孩子與環境的互動卻是自然的。 2.幼兒園環境與課程特色的體現 改革中的我國幼兒教育,出現了不少具有個性化的幼兒園課程,標以游戲的特色、情感的特色、體育的特色、藝術的特色、數學的特色、科技的特色等等。這些幼兒園都在本園課程的特色上下了很大工夫,從而都能拿出一套非常成熟的課程方案和研究成果——活動設計或教材。然而在欽佩之餘卻總不免有那麼點遺憾,因為與課程特色相應的理念和新的教育觀念,大都落實在活動的設計和教材的編選上,課程的思想僅僅在教師自己的把握中。走進這些幼兒園,如果沒有園長對課程方案的介紹,如果沒有老師對現場活動的解釋,僅憑幼兒園的環境就很難區分出各種不同的課程特色。一個新進該園的教師,如果不經過一定的培訓,就很難使她的教育工作立即得到該課程思想的體現。 在德國參觀了九所託幼機構,原以為幼兒園看多了會由於其大同小異而失去興趣,然而每新到一個幼兒園,就會迎來一個新的面貌,園本化的特點不斷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感悟。有一個幼兒園完全是家庭式的環境創設,每個班級(他們稱為小組)好似是一個大家庭,有高的大桌子,有矮的小桌子,有閣樓、有半邊隔開的板鋪,可睡覺可活動,還有各種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另一個幼兒園充斥著具有挑戰性的活動設施,專門的體育室里各種在我們看來需要高難度運動技巧的設施,孩子們靈巧地在上面玩耍。走廊里也是可用於鑽爬壘高的設施,室內部分用架子和布簾做的開放式區隔,使室內空間變大,便於孩子們的大肌肉活動,戶外則是大片沙石,木板、石墩之類。一看就是一所以體育為特色的幼兒園。還有一所則明顯是年齡跨度很大的混齡教育機構,因為每個活動室都有適合最小年齡(如學步兒)、適合中等年齡(如幼兒)、適合較大年齡(如小學生)的不同設備和用品,牆上的格言是「小的進來,大的出去」,意即每個孩子進來時是班上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出去時已經成長為班上的大哥哥或大姐姐了。另有一所很有特色的幼兒園,是集中游戲,即一年中有兩個月的集中游戲,平時是以主題活動為主線來實施課程的,環境的創設要配合主題。而有兩個月則完全是孩子們的自由活動,在這期間,老師不加任何干預,孩子們的自由程度就好象是在兒童樂園里玩耍。這時候孩子們可以自由結伴、自由選擇活動室、自由搬動可以搬動的材料,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環境是隨孩子的意變化的,老師只是在不同的地方觀察和監護,給孩子一些建議和支持。 同樣是課程特色的反映,我感覺一個很大的區別是,聽我們的幼兒園介紹課程,新的理念新的觀點新的做法很令人鼓舞,但聽完介紹看環境看活動卻大同小異,特色如何體現,只能帶著一套研究成果回去嚼味,很多則味同一般,有的還不堪細嚼。而在德國參觀,感覺他們並沒有在理論依據上大做文章,也沒有在教材的編寫和活動的設計上費盡心計,特色就在環境的創設中體現了,要問他們依據什麼,有個園長說得很朴實,「是孩子喜歡的,也是我們認為值得的。」 由此我們認為,環境應當能吸引人的注意誘導人的行為,應當能使身處其境的人受到潛移默化和感染,至於吸引人注意什麼?誘導人去怎樣行為?潛移默化人的哪些品質?那就是課程思想在環境中的暗示了。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一般原則 幼兒園環境是最能體現幼兒園教師教育理念和創造性勞動的地方,無論哪一種課程方案,無論哪一種園本特色,根據現代教育思想,幼兒園環境創設必須遵循一個共同的理念:尊重—滿足孩子所需;信任—放開孩子的手;發展—給孩子以挑戰。 所謂滿足孩子所需,是指環境的規劃和布置是從孩子的視角,考慮孩子的年齡,考慮孩子的興趣,考慮孩子的發展需要;放開孩子的手,是指對環境的利用應給孩子更多選擇的自由,減少不必要的限制,減少過分的保護性措施;給孩子以挑戰,是指環境必須能使幼兒經常產生各種問題,不斷誘發著孩子的好奇心,驅使孩子永無止境的探索。在此前提下,我們從許多幼兒園的經驗中概括出四條環境創設的基本原則。 1. 有利於發展的規范化布置 有一個教育督導員,在巡視了兩所幼兒園以後,對這兩所幼兒園的教室環境創設做了如下評價: 甲幼兒園的教室玩具材料充足、牆面欄目豐富、布置適合童趣、各發展領域的內容都能在環境中得到體現,但是各班教室整齊劃一,每個教室的環境布置都基本相同,沒有個性。園長說:「我規定了各班環境布置應該具備的基本要求,某些材料由園方統一購置,並有意識讓各班老師相互學習,鼓勵創新,也鼓勵模仿。」 乙幼兒園的各班教室完全是個性化的,有的教室是區隔的,有的教室是開放的,有的教室廢舊物的利用很有特色,有的教室結構材料極其豐富,有的教室的語言表演區非常醒目,總能從不同的教室發現新的環境創意。園長說:「我提倡教師不斷創新,鼓勵每個教室具有不同於其他教室的獨特之處。」 在此,我十分贊賞甲幼兒園的那種規范化的做法。我們知道,環境具有誘導行為的意義,教育意圖的客體化,意味著我們的課程目標、內容和對全園幼兒的基本要求將隱含在規范的環境布置中,通過幼兒與環境的互動,潛移默化幼兒的行為和品質。這樣做的好處,一是減少教師教育行為的主觀性,滿足了幼兒按自己的需要主動學習。二是各班環境的規范布置具有公正的意義,當我們創設了有利於幼兒發展的豐富環境,就能讓幼兒更多地受益於環境的恩惠,較少地接受教師的說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師之間由於知識和能力的差異,帶給幼兒接受教育的不公平性。 規范的布置包括與本園課程相應的激勵性格言和教育家的名言,這
C. 如何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
(一)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的原則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版設幼兒園環境時權,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過去有的幼兒班級,雖然也重視環境創設,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觀,為的是布置環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對環境的教育性考慮很少。要注重環境為教育目標服務,應該考慮兩點:
1.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那麼,在環境創設時對幼兒體、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輕彼。若教師僅僅注重幼兒的認知活動,設置讀寫算等區域,而缺少幼兒健康、社會、審美教育等環境,在創設發展幼兒社會性的環境時,只提供幼兒社會認知的環境,而對幼兒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發展的環境考慮很少,等等,這都不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
2.依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對環境設置作系統規劃
D. 如何將幼兒園課程融合到幼兒園環境創設中
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因此必須有預設,而環境的創設同樣要有預設。課程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中,需要某種特定的環境支持,環境創設得是否合理將影響到課程的進行。 1、 環境的創設要依據課程的目標。 將創設環境與課程的目標結合起來,依據目標增加或減少材料,預測對幼兒建構性學習可能產生的影響。 2、環境的創設要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 瑞吉歐教育理念提出:教師要成為成功的觀察者,具有敏銳的眼光,善於洞察兒童在活動中表現出的需要和興趣。如在開展主題活動《美麗校園我的家》時,當時正好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剛剛搬新家,孩子們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我的家」,同樣家也是孩子們最熟悉、最感興趣的事情,於是我們將「我愛我家」的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切入點。為了讓孩子體驗「家」的溫暖,了解自己和社區的關系,我們和孩子一起創設了「中五班小區」,整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區,有自己的家、幼兒園、超市、售樓部、銀行等,每個孩子都扮演一種身份,在「小區」中快樂的生活、學習。
E. 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的介紹
《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是一本書籍,該書主要圍繞目前幼兒園普遍採用的內五大領域課程容、主題整合課程以及活動區教學模式等內容闡述環境設計,把環境創設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與手段;更將其作為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