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感恩教育課程

小學感恩教育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2-20 19:16:27

A. 怎樣對小學生進行感恩的教育

一、明確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認知是對外部規則的構建,從認知層面上講,感恩意識前提是要讓學生了解「恩」,體會「恩」,要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所獲得的一切並非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賜予,社會的氛圍,祖國的培養;小而言之,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導,大眾朋友的幫助和付出,點點滴滴都是毫無功利的給予。教育學生應從珍惜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美好的「善根」。教師可以通過品德與社會 、語文等教材,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思想,利用傳統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通過情景再現、故事講述,踏訪遺跡、查閱資料、喚醒記憶、換位思考等途徑,引導學生知恩,並捕捉日常生活中自已受到的恩惠,從而使他們懷感恩之心,行報恩之舉。
二、培養感恩教育的意識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兒童時期,您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將來他(她)就會長成什麼樣的「苗」。因此,趁孩子尚未成型之前要為他(她)的將來塑造一個良性的「自我」。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我們要從情感層面培養學生感恩意識。實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我們可以通過開展感恩教育的故事會,觀看感恩教育的錄象影片,如:《背著父親上學》、《洪戰輝的故事》……還可以收集相關的公益廣告,寫感恩徵文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從個人而言,使其心胸恬淡,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從社會而言,促進整個社會的文明和諧。
三、參與感恩教育的實踐活動
道德行為是在一定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出來的具有道德意義並能進行道德評價的利他行為。從實踐層面上講,實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知恩於心,感恩於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師者要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報恩,不能越過社會道德和法律許可的范圍。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教育者要注意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積極引導,教育學生將感恩意識化為行動,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樹的養料,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譬如,開展「感恩活動進家庭、進學校、進社區,具體可設計「為父母或長輩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為弱勢群體讓座」、「扮靚自然」等活動,使學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樂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為學生的自然之舉。
四、體驗感恩教育的真實情感
結合節日開展活動,如國際「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教師節.......這些節日都是對學生進行傳統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慶祝「三、八婦女節」時,我班開展了「感謝媽媽」的活動。在活動中孩子給媽媽的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無不演繹著人間親情的溫暖。學做父母,體驗父母的辛勞。通過親身體驗活動,學生們從真實的感知中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之心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感與慾望!在重陽節到來時可引導學生到社區福利院為老人們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讓學生們從心底里感受到為弱勢群體施恩的愉悅。
五、實現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學生的品德往往是通過言行加以體現,光說不做是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因而必須做到知行合一,讓學生在具體的真實生活中去活動、去體驗、去逐漸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良好的行為模式,讓他們在「親近自然、融入社會和認識自我」的實踐活動中獲取道德的發展。
愛就像口袋,往裡裝就有滿足感,往外掏就有成就感。教育學生要知恩圖報,又要施恩不圖報,

B. 感恩教育屬於小學地方課程嗎

嗯,感恩教育的話,有的時候確實是是我們屬於小學的一個校課程,一般來說的話都是在三,四年級的時候就會發生。

C. 小學生 感恩教育

學會感恩就等於架起了做人的支點。我們的思想教育,包括學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講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還要幫助教育人們懂得做人的道理,特別是小學生,要使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讓他們懂得,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感念祖國之恩,要報效祖國;感念自然之恩,要學會和大自然生靈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不同階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這是一種更加豐滿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刻骨銘心」的。「教育的歸宿在於養成,生命的真諦在於感恩」。因為活著,所以我們應該感恩,如果沒有感恩,活著等於死去。要在感恩中活著,感恩於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感恩於給我們知識的老師,感恩於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企業,感恩於幫助、關心和愛護我們的那些人,感恩於我們的祖國,感恩於大自然……感恩地活著,才會發覺世界是如此美好。
那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首先感恩教育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1、改革教育成績的評價體系
一是要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不但重視學生的學習,更要重視對他們的思想教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採取「寬進嚴出」等辦法,努力弱化智育對德育的沖擊;二是改革對教師的評價體系,把教師的品德和推行德育的業績納入考核體系,作為重要指標進行評價;三是通過大力開展學生對自已的家長、教師、社區等進行感恩活動,並作為學生升學、當兵、就業的重要考核標准。
2、德育工作的目標中應明確感恩教育的核心價值
德育內容的確定:一個是德育課程的設置,必須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另一個是擴展德育的學科範圍,不只一個科目、一個教師講德育,所有科任老師都要圍繞德育這個中心開展教學。
(二)感恩教育需要我們教師有意識地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做。如果我們只知道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呈現給孩子從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無從感受到社會和人們對他的恩愛。也許很多家長與老師已習慣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報與感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這樣做可能會誤導孩子,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處。因為知道別人的恩情並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獲更多的人生幸福。
其次,感恩教育應以活動為載體,讓小學生從活動中體驗感恩,並回歸現實生活,從點滴做起,在生活中實踐感恩。它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實現自我完善,最終回報生活。如為了培養小學生對父母的感恩意識,我設計了如下活動:
A、舉行主題隊會:"算算親情賬,感知父母恩"
(a)將自己的學費、書雜費、生活費、交通費、零花錢等支出加起來,算出家長為自己的投資。
(b)計算學習投資的成本。
(c)假定自己畢業後的收入,計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報父母。
B、體驗教育活動:
綁沙袋(開展綁沙袋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一天的上學時間里都綁著一個沙袋必須全天隨身攜帶,放學前交流綁沙袋的體驗,通過這一有趣的游戲體會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
C、二十四孝"故事會
D、開展徵文活動:題目自擬,但必須能反映出父母對我們的愛。
E、布置愛心家庭作業。
(a)送父母一句溫馨的祝福;
(b)給外出的父母打一次電話或送去一聲問候;
(c)給父母捶捶背、搓搓手;
(d)在家主動做家務。並記錄下來。
為了培養小學生對老師的感恩意識,我設計了如下活動:
A、舉行《人生路上的領路人——老師》演講比賽。
B、舉行題目為「師恩難忘,師情永存」的作文競賽。
C、開展學生向老師獻真情活動,自選「六個一」(寫一封信,談一次心,做一張賀卡,獻一束鮮花,提一個建議,表一個決心等)來表達對老師的感激之情。
通過這些感恩的活動,許多學生都能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好,並在生活中能主動幫助別人,家長們都反映自己家的孩子表現比以前好多了。
(三)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去感恩
學生往往在學校說得好聽,而在實際行動中做不到,容易從自我出發,往往忽視了他人。作為教師和學生的家長不僅僅教育孩子持守經律條文,最重要的是讓他(她)們學會實踐,學以致用。
1、通過親身體驗感恩自己的父母
為了讓學生能體會到做父母的艱辛,我讓學生回家當一天父母。鼓勵學生親自去體驗一下自己父母生活的甜、酸、苦、辣,結果我從和學生的談話以及他們的作文中發現他們已從內心深處碰撞出「感恩」的火花,激發出「感恩」的真實情感。
①冬天洗衣、洗菜等洗理活動。「寒風呼呼地刮著,當我的手浸入0℃以下冰冷的水中時,猶如刀絞一般,凍得直痛心頭,實在難熬。」偉康說,「難怪媽媽一到冬天,滿手都是凍瘡。有時口子裂開還流血…」
②夏天幫父母干農活。「今天好熱,大概有三四十攝氏度吧,這樣的天氣,作為農民出生的爸爸、爺爺還要下田插秧、除草、施肥、防蟲治病。午餐後,我也赤著腳跟著他們一起去插秧。一踏進滾燙的水田時,我的腳馬上縮了回來,差點被燙傷了,連活也不幹了!我看到爸爸和爺爺額頭的汗珠像黃豆似的不停地落下來……直到今天我才真正體會到了父母干農活的辛苦。」
這些親身體驗的活動,學生們從真實的感知,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與慾望!
2、「感恩」遷移到尊師愛生上。
開展一幫一活動:在班級里我讓學習較好的學生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不但學習成績提高了,而且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更和睦了。師生為貧困學生捐款:我先在班裡開展捐款活動,同學們為家境貧寒的學生買學慣用品,還為他們排憂解難,使他們能在校安心讀書。又開展了野外「感恩」活動,學生自帶餐具、自購菜餚,自己搭灶,親手燒飯做菜,為教師獻上一頓豐盛的野外午餐,教師們吃在嘴裡,美在心裡。
3、「感恩」遷移到愛班愛校上。
在班裡我讓學生組織了「護綠」小隊,「清潔」小隊,「維護秩序」支援隊,助學「解困」救急隊……每天都有學生活躍在校園各個執勤崗位上,禮貌示範,文明督查,衛生保潔。一段時間下來,學生集體榮譽感增強了,學習也更自覺了。
4、「感恩」遷移到愛社會上。
開展「爭當優秀隊員」的文明新風活動,少先隊員的身影活躍在社區里、敬老院、幼兒園等地,他們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為小朋友帶去快樂;課余時間往返於街道,掃地、清除非法廣告紙,扶老攜動,禮貌示範。開展「爭做環保的小衛士」、「綠色購物」等環境保護的活動……通過開展這些活動,望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社會、為社會盡義務的情懷。
三、加強感恩教育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對少不更事的小學生來說,「感恩」意識的形成,不可能僅僅從書本上學到,而須從成人社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這就是說,必須是用成人社會的「感恩」行為,不斷地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學生守則要求學生「學會感恩」,首先就須解決可供學生「學」的對象問題,即:成人必須做好「感恩」榜樣。
孩子們不知感恩,責任首先在家長身上。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極大。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有的家長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樣;有的家長只求付出不計回報,很小的孩子就學會了索取,不知道回報。家長是孩子學會感恩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孩子們不知感恩,責任首先在家長身上。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極大。有的家長溺愛孩子;有的家長為孩子做了很不好的榜樣;有的家長只求付出不計回報,很小的孩子就學會了索取,不知道回報。家長是孩子學會感恩的第一責任人。因此,加強對小學生的感恩教育,不能僅僅局限於教師、學校,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如今,中學生守則里寫入「學會感恩」條款,值得叫好但又很不夠;小學生、大學生守則里,同樣需要寫入「學會感恩」條款;每個成年人心裡,也應當深深地刻下「學會感恩」4個大字。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在我們的這個社會中,無論是感恩教育的引導者和接受者,這類人群擴大化,提倡我們每個人都要做感恩教育的引導者同是也是感恩教育的接受者。我們的社會就會像鬱郁蔥蔥的森林,充滿生機和活力。

D. 淺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技巧:
一、播愛育恩,喚醒識恩知恩意識
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要讓學生感受到恩惠,打開「意識結」,喚醒感恩意識,激發報恩的慾望。在平時我很注意用愛心拉近和學生的距離,給他們講「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的古訓,講「黃香溫席」的美談和「結草銜環」的佳話;堅持做到「心靜氣順、嘴甜手軟」,少批評,多鼓勵,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帶給學生關愛和快樂。學生非常願意聽我的話,而且願意模仿我的行動,關心集體團結友愛。
我們學校的新教學樓集中供熱,既干凈又暖和。可是在我上課的時候,發現嗓子發癢,很多學生也咳嗽,原來教室地面是水磨石的,灰塵在乾燥的室內很容易漂浮嗆到嗓子。我就找干凈的濕毛巾蓋在暖氣片上,濕潤空氣,灰塵下沉,學生不再咳嗽。為了防止流感,我又買了瓶白醋,每天都灑在毛巾上,既消毒,又能保護學生的嗓子。這些細微的關愛感化了學生,後來這些事情都被學生搶著做了。有一天,班上一名最內向、最不熱心的女同學,從家裡帶來用開水燙好洗干凈了的四條毛巾,在學校使用。這些正驗證了魏書生的話:「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就是吸引學生為集體出力、流汗,貢獻個人的東西,為集體傾注心血,傾注得多,感情自然就深。」數九寒天,別的班級感冒的有十多個人,我班一個沒有,這得益於老師愛心的付出和學生心靈的感恩。其實對學生來講,感恩不是驚天動地的英雄創舉,而是滲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滲透在你來我往的言行之中。
二、尋恩覓情,激發學生感恩情懷
感恩,英文為thanksgiving,意為感謝、給與,是情懷,是一種美德和境界。學會感恩,是學會做人的一條最基本的標准。
感手足之恩,是為悌。班級如家庭,同學如手足,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體驗快樂,我在班裡開展了「快樂尋恩,以恩促行」活動,鼓勵學生識恩尋恩、感恩施恩,體驗過程中的快樂。在班級的板報開設了感恩專欄,讓學生每天找出恩情點,看到的、聽到的、老師的、同學的、班內的、校內的……只要是積極向善的閃光點,都要鼓勵、學習、珍惜。開始每天只有一兩條,學生把課本中學到的、理解的感恩表達了出來,比如《給予樹》、《七顆鑽石》、《可貴的沉默》等。慢慢的感受越來越廣,有關於非值日生主動做班務的,有關於主動幫同學進步的……尤其是兩個單親家庭的學生,平時性格孤僻自閉,同學們就有意識地找他倆的優點,鼓勵他們,無意識中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很快他倆走出了家庭的陰影,也有了快樂的笑容。

在幫助與感恩的循環中,同學們都變得主動熱情,用快樂和感恩的心真誠相待。家長會上,許多家長都高興地反映孩子的變化,懂事了,孝順了,勤快了,有禮貌了……感謝我解決了他們最頭疼的問題。
感父母之恩,是為孝。學生的識恩尋恩行動還和諧了家庭,讓他們更加得到家長的疼愛,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班上有一名同學從外地轉來,經常不寫作業,即使寫了錯誤也很多。開展感恩教育活動他唱反調,原因是爸爸忙生意,媽媽特好麻將,他心裡生氣。針對這種心態,我首先讓他想從小到大父母對他的付出,在紙上寫下來。一會兒他嫌太多不寫了。我讓他學著用感恩的心去付出,去做感動父母的事情。一個周以後,他告訴我媽媽天天在家陪他,還把方法講給同學聽:第一天傍晚回家,媽媽告訴自己弄飯吃,他就在鍋里煮了十多個雞蛋,還撈出四個給媽媽放在碗里,留言讓媽媽保重身體吃雞蛋。第二天晚上媽媽又去玩到11點多,他說害怕不敢睡,又給媽媽端了一盆洗腳水,告訴媽媽燙一燙腳舒服,讓媽媽很激動。第三天在爸爸回來時替媽媽「撒謊」……從那以後,只要他在家,媽媽就在家。那段時間,這個學生各方面狀態很好。大約一個半月後,他媽又犯病了,以前的方法不好用,我找來家長,把這位同學的前段表現和現在的狀態說了說,表揚家長挺上心的,不像有的家長喝酒、唱歌、打牌而不顧孩子,孩子肯定有出息。家長高興地走了,問題解決了。去年春節他給我打電話:「老師我真的很感激您,如果我不會感恩,就治不好我媽的毛病,可能早出校門成小混混了。」 知恩必圖報,圖報必圖強,圖強必有為,現在他在初中,成績一直在全級部名列前茅。
三、報恩獻恩,培養學生做有恩必報、與人為善之人
「人之初,性本善」,愛心和關懷能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美好的、向善的感恩意識,體驗恩情能平和心態並付諸感恩施恩,達到《弟子規》中「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的境界,實現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型。恩情哪裡都有,教育無處不在。我們抓住一切機會開展了「五心」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忠孝仁愛、誠信自強,讓學生超越自我,感恩內化品質,施恩由習慣到自然。
我在班級中開展了每天對家長「問一聲好、倒一杯水、夾一筷子菜、捶一次背、逗一次樂」的「五個一」活動,並在孝心卡留下記載。我們還開展了主題為「整潔環境,健康大家」的綜合整治活動,學生走上街頭,向行人宣傳,清除野廣告,清理各類

E. 如何在小學思品課中滲透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准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18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盧梭曾說過:「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教育家陶志瓊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感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認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通過有效的方法與手段引導受教育者培養感恩意識,在個人和社會許可的范圍內報恩於行的感知過程。
然而,當代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只懂得享受,不懂得付出,對別人的關愛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不懂得感激。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對父母的愛不領情,不道謝;對教師的付出,也認為是天經地義,情感淡漠;對同學的幫助,往往是理所應當,習以為常,從而形成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私、懶惰、不懂得關心別人、社會責任感差等性格弱點。針對這些,我認為對小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小學思想品德課內涵極其豐厚,教材中所表現的「恩」是豐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國之恩、社會之恩等。在平時教學中只要我們認真挖掘課本內涵,積極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從身邊的事、身邊的人、身邊的活動等方面學會感恩,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他們優良的心理品質;培養他們的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我在思品教學中非常注重感恩教育,其具體做法:
(一)以保護自我 培養感恩意識
珍惜自己的生命,對大自然、對父母,對祖國、對社會,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每個人來到人世間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對大自然的最好的回報;父母茹苦含辛養育我們,就是希望我們長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回報;祖國,社會,為我們提供健康成長的陽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對祖國對社會最好的回報。像小學四年級思想品德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呵護我們的身體》的確是一本活教材,教學時我先設計了三個問題上學生自學交流:1、同學們你們平時有哪些好的生活習慣?2、自己的好習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的?3、培養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自己是怎樣堅持下來的,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後,自己感覺到的好處是什麼?
再設計了分組合作討論提綱:你與同齡人的交往中,觀察到的或聽別人說的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是什麼?你認為這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有什麼影響?
然後就因勢利導,讓孩子們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一個人想健康地生活、一個少年兒童想健康地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整節課學生動起來了,各抒已見,暢所欲言,有說自己的良好習慣的,有指出別人不良行為的,有說自己以後如何改正等,使學生明白了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堅持鍛煉身體、保持良好心態,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明白了身體是生命的載體,愛惜生命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只有保護好自己身體,才能回報父母、回報社會。
(二)以故事為先導,內化「感恩教育」
感恩並非生而知之、與生俱來的,需要教育的引導和環境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品質和責任,進而外顯為感恩的行為。教學時我注意用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感知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聽父母的話,不讓父母為自己的成長過分憂心;感知祖國之恩,就要報效祖國,為建設祖國、保衛祖國作貢獻,在祖國和人民的的生命財產安全遭受威脅時,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獻出寶貴的生命。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輔相成。如我在教五年級思想品德《偉大的先人》一課時,先讓學生讀課文,閱讀至聖先師孔子的簡介後,再讓學生說說有關孔子感恩的故事。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有一位同學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更讓我驚喜是學生還說了好多好多名人感恩的故事,學生的知識面非常廣,學生也是一本活教材,老師平時低估了你們……
通過學生說、聽、評、議,使他們明白了孔子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先人,他的思想及其人格對後人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三)以和諧相處,激發「感恩教育」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要學會和大自然生靈的和諧相處;感念社會之恩,要學會和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和不同階層的人相處,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做到人際關系的和諧。這一點我在教學時經常給學生強調。因為大自然不僅保證了我們生存的物質條件,還以壯麗秀美的山川哺育了我們。如六年級思品下冊《只有一個地球》告訴我們生我養我的是地球母親;在教學時,我緊扣這一主線,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閑娛樂生活,說說地球給我們提供了什麼?來激發學生產生對地球的感恩之情,幫助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圓明園的毀滅》,通過體會圓明園毀滅的意義,從而體會到一個強大的祖國對人民的意義,激發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情感。《嚮往奧運》,理解舉辦奧運會的意義,能更加激發民族自豪感。
(四)以活動為載體,參與「感恩教育 」
實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感恩的道德意識,讓學生知恩於心,感恩於行,能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回報師長,報效祖國,回饋社會。教學時我積極引導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報恩,教育學生從小事做起,將感恩之行落實在日常行為之中。譬如開展感恩活動進家庭、進學校活動,先讓學生人人動手設計「為父母洗一次腳」、「為老師敬一杯茶」、「為長者讓座等活動。接著趁熱打鐵,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表演自己的做法,使學生在體驗中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樂生活之源。
(五)以真實情感,體驗「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實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
教學時我結合傳統節日,開展活動。如在國際「三八」節來臨之際,我在六五班開展了「感謝媽媽」的主題活動。活動中,孩子給媽媽的一句關心體貼的問候,一杯飽含真情的熱茶,一張感人至深的賀卡,無不演繹著人間親情的溫暖。學做父母,體驗辛勞。通過親身體驗的活動,學生們從真實的感知,深深體會到父母的偉大與艱辛,從而將「感恩」內化為心靈深處的情感,並且從內心深處迸發出孝敬父母的情懷與慾望!
總而言之,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里蘊涵的感恩思想,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知恩、報恩、施恩,增強感恩意識,強化感恩行為,對父母、對老師、對親朋好友、對社會,永懷感恩之心,長做感恩之事,學會正確地做人和處世,養成良好的個性品德,做一個情操高尚的人、關愛他人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