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一日幾個課程
1. 國家規定幼師一周備幾課|
我國先後頒布過三個幼兒園課程標准: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第一個幼兒園課程標准《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以下簡稱「《暫行綱要》」)頒布。《暫行綱要》以前蘇聯幼兒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為模板,初步確立了新中國幼兒園課程的框架和內容體系。改革開放初期的1981年,我國頒布了《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
(以下簡稱「《教育綱要》」)。《教育綱要》以各種先進的兒童發展理論、教育理論為指導,力圖建立科學化、規范化的幼兒園課程體系。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受西方先進的教育理論、課程理論影響,2001年我國頒布了新的幼兒園課程標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新《綱要》」)。本文擬分析建國60年來幼兒園課程標準的文本變化及其意義,藉此梳理建國60年來我國幼兒園課程的發展變化,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一、不同時期我國幼兒園課程標准文本內容的比較
1課程目標
有學者指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目標內涵不斷豐富,其中一條明顯的軌跡是從最初的偏重「雙基」,即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到強調智力和能力的培養,再到重視非智力因素,直到提倡素質教育。我國幼兒園課程目標的演變基本遵循這一規律。
《暫行綱要》明確了幼兒園教育使幼兒獲得健全發展、減輕家庭特別是母親就業負擔的雙重任務以及教養並重的特點,強調了幼兒園教育的目的性、計劃性以及各科教學的系統性。《暫行綱要》初步確立了幼兒園教學的目標系統,它既包括幼兒園教學的最終目標,也包括小、中、大各年齡班和各科教學所要達到的中期、短期目標。還包括每一次活動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教育綱要》明確了幼兒園教育的性質與教育任務。指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初步的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成長,為人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教育綱要》明確了小、中、大各年齡班在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八個方面的具體教育內容與要求,並且規定後一年齡班的教育必須繼續鞏固前一、兩個年齡班的教育成果,體現了目標的層次性和銜接性,使得課程目標更為全面和系統。
新《綱要》沒有細分小、中、大各年齡班的不同目標,而是針對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提出了總括性的課程目標,既講情感、態度、能力。又講知識技能。
以語言方面的課程目標為例。《暫行綱要》中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使用新詞句的習慣,豐富語匯,發展想像力、思考力以及表達能力」。《教育綱要》對中班的語言教育要求之一是「繼續豐富詞彙,能掌握運用更多的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代詞,學會使用常用副詞(如現在、還、非常等)和連接詞(如和、跟、同等),能理解詞義」。新《綱要》關於語言教育的目標是:(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5)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從中不難看出,《暫行綱要》和《教育綱要》規定了具體詳細的目標,著眼於「雙基」,重視顯性的知識技能層面目標的達成,忽視幼兒情感態度的培養。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更看重非智力因素,重在培養幼兒健康的體魄、積極樂觀的性格、良好的社會性品質等。
2課程內容
《暫行綱要》將幼兒園教學內容分為六個學科,包括語言、計算、音樂、美工、常識、體育。它詳細規定了六科教學的綱要,每科綱要均由目標、教學大綱、教學要點和設備四方面內容構成。這一時期沒有課程內容一說,只有教學內容。《暫行綱要》統一而詳細地規定了各年齡段幼兒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強調知識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可見,教學內容帶有濃厚的唯智主義色彩。
《教育綱要》把20世紀50年代的幼兒園教學改為幼兒園教育,將教育內容由六科拓展為生活衛生習慣、體育活動、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算、音樂、美術八個方面,並且按小、中、大三個年齡班詳細提出了具體的教育內容與要求。
新《綱要》沒有對課程內容做統一、具體的規定,也沒有羅列出課程內容的清單,而是通過對教師提出要求——做什麼、怎樣做和追求什麼。將課程內容融入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各種活動之中。其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四類經驗:關於周圍世界(包括自己)的淺顯而基本的知識經驗,關於基本活動方式(包括認識活動)的行動經驗(「做」的經驗),關於發展智力、提高各種基本能力的經驗,關於對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動的態度,即情意方面的經驗。
一方面,新《綱要》把課程內容重心放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以及各種經驗的獲得上。完全拋棄了過去「學科說」把課程內容看作具體的知識或學科的做法。新《綱要》根據新知識觀來理解課程內容,突出內容的過程性、活動性、經驗性及情境性。例如,新《綱要》「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當然,這種課程內容取向沒有否定知識的價值。沒有忽視必要的知識學習,只是強調知識來源於活動和經驗,知識反過來又成為幼兒進行活動和獲取經驗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新《綱要》也改變了過去統一規定課程內容的做法。因為全國統一的、單一的課程內容不適合我國地域廣闊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國情。新《綱要》在課程內容的編排和選擇上賦予了幼兒園、教師、家長以及幼兒更多的權利,為他們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間。這一時期園本課程的大量出現就是課程權力下放的具體表現。
3課程組織與課程實施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一直採用從前蘇聯引進的「幼兒知識系統化教學」的課程理論與實踐。該模式強調兒童發展的階段性和教育任務的連續性。突出系統化知識在幼兒學習和發展中的作用,強調讓幼兒掌握系統化知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教學——上課。《暫行綱
要》規定採用作業教學形式,並規定每周必修作業項目和時間,輔之以選修作業。必修作業佔用的時間遠多於選修作業,而必修作業的實質就是開展集體教學。《教育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內容與要求是通過游戲、體育活動、上課、觀察、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等各種活動完成的,不可偏廢」。然而,在實踐中由於受種種條件的限制,尤其受教師整體素質的影響,端坐靜聽式的上課形式依然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新《綱要》則明確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這些規定不僅大大擴展了課程實施的路徑,而且體現了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充分尊重。
4課程評價
20世紀50年代的《暫行綱要》和20世紀80年代的《教育綱要》雖然都沒有明確指出幼兒園課程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指標,但是毫無疑問,其評價標准就是看目標是否達成,考察大到幼兒園全年的工作計劃。小到每個班每一天、每一個活動的目標是否達成。這種單純分等鑒定的課程評價方式具有濃厚的功利主義色彩,相應地也造成了一種自上而下的單向評價模式,即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園進行評價。園長對教師進行評價,教師對幼兒進行評價。總之,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片面,評價重結果而非過程。以對幼兒的評價為例。直接對幼兒評價的主體是教師,評價的指標是顯性課程目標,評價的內容是幼兒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評價的功能是甄選優秀幼兒。
2. 誰有幼兒園一日游戲課程安排表
小班一日流程如下復:
7:30-8:00
孩子入制園、解便、洗手
8:00-8:30
早餐
8:30-
9;10晨間活動
9;10-9;30早操
9;30-9;40早點
9;40-10;00
英語游戲活動
10;00到10;30戶外活動
10;30-10;40解便洗手喝水
10;40-11;20區角游戲活動
11;20-11;30餐前活動(如:手指游戲、講故事、聽安靜的音樂等)
11;30-12;00進餐
12;00-12;10餐後散步
12;10-14;30午睡
14;30-14;40起床解便
14;40-15;00午點
15;00-15;30戶外活動
15;30-16;00語言活動
16:00-16;15解便洗手喝水
16;15-16;50自選活動
16;50-17;00餐前活動
17;00-17;30進餐
17;30-18;00離園
3. 怎樣理解"一日生活皆課程"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課程。」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只把集體活動看作是幼兒的學習活動,而應該把幼兒的一日生活各個環節都賦予教育意義,要做到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
拓展資料
一、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習慣
所謂習慣是一種行為的模式,是在反復「操作」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條件反射。就是說在刺激和反應之間,由於不斷地重復而建立了穩固的神經聯系,習慣隨著不斷的重復而日益鞏固,越來越不容易改變。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可見,習慣對於人格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習慣體現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還說過:」凡人生所需要的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六歲以前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培養的好,那麼習慣成了,不易改,傾向定了,不易移,態度絕了,不易變。「美國許多著名的傳記作家分析名人的傳記後得出結論:幾乎沒有一位名人在兒童早期未曾獲得良好的教養。總之,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嬰幼兒時期最該培養的,這才是根的教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五大領域的培養目標,特別強調幼兒興趣的激發和習慣的養成。由此我們可以認為:幼兒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知識教育,而是養成教育;幼兒教育的主要目標不是傳授知識,而是養成習慣。 其中,健康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明確指出:幼兒園要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衛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衛生。因此,在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時,以」三餐一點加午休「為實踐載體來落實《綱要》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例如:進餐活動我們會這樣做:充分的准備工作是進行好進餐活動的基礎。首先教師一般情況下會從這七個方面做准備:
1、准備輕音樂。(如:班得瑞音樂)進餐時放輕音樂,營造高雅、輕松的氣氛。
2、准備適宜的餐具。餐具要使用科學、利於孩子吃得文明,進餐時盤子碗能夠同時使用,鍛煉孩子用盤子吃菜的能力。幫助孩子學會科學進餐。(如:學會了乾的食物和流質食物同時吃或根據需要吃)
3、積極向上的教師狀態(語言、表情、心理、行為)。教師動作輕、語言柔和,語言起到積極的作用,行為起到榜樣的示範,要給孩子營造輕松的心理環境。
4、物品要定置擺放。桌椅是否寬敞利於孩子進餐,進餐中的所需物品是否准備到位,固定位置擺放。
5、設定有價值的教育內容。(飲食、安全、禮儀、主題等)
6、合理的人員分工。主班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一日生活活動,使教育內容更充實、有效、全面,其他教師做好盛飯添飯和環境衛生的維護。
7、教師和幼兒要成為環境的維護者。教師及時擦桌面、掃地面,引導孩子不撒飯,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衛生環境。
二、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增強了教師的保育意識
在過去,一提到幼兒園的保育工作,大家就會認為是打掃衛生,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服務的機械勞動。通過園級培訓,現場提問,年級每天的督促檢查,每周的班會交流。經過」一日生活皆課程「的落實,大家才醒悟到,在管理幼兒吃喝拉撒睡的同時,是觀察孩子和了解孩子的過程,是與孩子有更多交流時機的過程,是給予孩子母親般愛的過程,更是給予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過程。因此,教師保育孩子由被動的機械式勞動,轉化為真誠的充滿愛的表達。
三、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教師關注到了幼兒的身心健康
幼兒期,是幼兒身體增長速度最快的時期,更是孩子人格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因此,作為教師不光要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幼兒的心理發展。首先在」三餐一點加午休「上,重視幼兒的身心健康。過去,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快快快,人家都吃完了,就你還沒吃完。「」老師要打掃衛生了,你到那邊吃去。「」快躺下,看誰還沒睡著。「等類似於這樣的催促孩子,讓孩子心裡常產生一種不夠穩定和愉悅的心情。現在,教師通過學習」幼兒的身心特點「,把三餐一點加午休當課程來實施,是教師進一步認識到吃飯睡覺對幼兒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兒的三餐一點加午休期間,營造安靜、輕松、愉悅的環境是每位教師責無旁貸的事情。
其次,在一日活動的其他教育環節,教師首先做到,讓孩子在遵守規則的情況下,獲得自由。教師的語言要能起到榜樣的作用,做到不在群體幼兒面前批評某一幼兒。當幼兒發生不良行為時,單獨查明原因,正面引導。對特殊幼兒做典型案例,做到關注幼兒個體差異。
四、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增強了層級的管理職能
在我園落實」一日生活皆課程「的過程中,實現了三級雙向互動管理模式。過去的教育教研,主要是一個單線走的過程,而且教育和保育不能夠有效的結合,在」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引領下,用主題課程統領全部的教育內容,在日核心經驗的落實下,達到人人對教學的有效參與,使教育教學是全班教師共同實施的過程。班主任從過去的主要管理班務,轉變到班主任具有培訓指導本班教師的能力,具有全盤把握和協調本班保教工作的能力,具有調動和促使本班教師有團隊精神的能力,具有帶動本班教師落實教育理念的能力。年級主任從過去的主要是傳達會議精神和被動管理,轉變到具有大局意識的管理者,能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能形成橫向互動,三個年級主任之間又形成了縱向互動。
五、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找到了教研的突破口
幼兒園的課程應在三教或兩教一保共同協作下開展,其中,班主任是課程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同時,班級在形成周、日活動計劃時,是平行班共同研討的過程,日核心經驗又是三教共同研討的過程,班主任能做到實施過程中的指導。達到了,周周有教研,日日有教研,時時有教研。這樣的過程,是集體智慧的體現,是所有課程能相互滲透補充達到教育內容渾然一體的探討空間,是達到人人對課程了解的時機,是教師共同提高的過程,是課程不因人員問題正常進行的途徑。
六、實施一日生活皆課程,實現了大型活動進課程
六一活動幾乎是每所幼兒園上半年的中心工作,過去更多的是老師指定好活動形式及內容,幼兒是被動的實施。我園將」六一「活動以主題的形式,按年齡段做出符合幼兒年齡的主題活動實施計劃,每天的活動賦予教育意義,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並將活動滲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如:六一是誰的節日?你想怎樣慶祝節日等活動。讓六一真正屬於孩子,讓孩子因六一而快樂,成為了這次主題的真實寫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以上,是我們在實踐」一日生活皆課程「過程中的幾點收益和感悟,我們堅信」生活即教育「這一理念的科學性,我們也將在今後的工作中更進一步的挖掘其內涵與價值,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創造屬於他們的樂園,還孩子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4. 幼兒園中班一周學幾科五大領域課
如果沒有外出安排,可以五大領域包括(科學、藝術、社會、語言、健康)各上一個。
一、科學::
1、對周圍環境好奇,在成人引導下,願意發現事物的變化;
2、願意用多種形式表現事物的特徵和差異,願意與同伴分享交流各自的發現;
3、學習按物體的數量分類,激發幼兒對數的興趣;
4、區別物體的高矮、粗細,能按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粗細等規律排序,學習區分上下前後,發展空間方位知覺。
5、認識各種圖形,會用圖形拼搭物體,發展形體知覺能力和創造性;
6、喜歡觀察四季的特徵,風、雲、雨等自然現象,初步體驗人與自然的關系,愛護周圍的自然環境;
7、喜歡種植和飼養動物,在活動中觀察、了解動、植物的特徵、習性和生活變化;
二、 藝術:
1、初步學習感受和發現周圍幼兒網http://www.youerw.com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美,具有對美的敏感性;
2、自然、愉快地唱歌,能隨音樂做游戲、表演、自由舞蹈等,體驗音樂活動中交流合作的快樂;
3、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各種樂器進行演奏活動,正確分辨各種樂器的音樂特點;
4、嘗試用多種形式的繪畫工具和材料表現生活中美的事物,學畫正面人物等簡單形象,能初步運用色彩、線條、構圖、造型,創造性地進行美術表現活動,豐富幼兒色彩知識和色彩感受。
5、初步學習在畫面上安排物體的上下、左右關系,主題與背景的關系,從單個物體的逐步過度到表現簡單的情節;
6、學習使用多種手工材料和工具,鍛煉手的控制能力,學慣用剪刀剪出簡單的物體,學習對邊、對角折的方法,培養幼兒對泥工的興趣,學會用輔助材料添加細節部分。
三、 社會:
1、初步學會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願意接納他人,會分享、輪流、謙讓;
3、學習關愛並尊敬父母、長輩和老師,願意關愛弱小者,有愛心和同情心;
4、學習自覺遵守生活常規和游戲規則,初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5、願意承擔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和集體服務勞動,初步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6、關心社區生活,主動與人交往,願意了解社區生活;
7、喜愛民間節日,體驗節日的快樂,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四、語言:
1、能主動、有禮貌的與老師、同伴交談,情緒愉快,能大方的在集體面前說話、講故事,聲音洪亮;
2、願意傾聽別人講話,理解他人講話內容;
3、正確掌握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語言和禮貌用語;
4、喜歡看書講故事,並獨立看懂圖書的主要情節,初步了解圖書的基本構成,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5、正確使用普通話與人交往,能基本上清楚、正確的發出在交往和講述過程中所用到的語音;
五、健康:
1、在成人的指導和幫助下,逐步培養幼兒的生活能力,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手指動作靈活,可以自己熟練的穿脫衣服、扣紐扣、拉拉鏈、系鞋帶,也可完成拼插塑料玩具等精細動作,動作質量明顯提高,也能堅持較長時間。
3、幫助幼兒學會用餐方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初步了解不同食物有不同的營養, 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4、逐步形成正確的坐姿、卧姿、閱讀及書寫姿勢;
5、知道自己的幼兒園、父母的姓名,家中電話,住址,與家人失散時懂得找警察幫助;
6、學習徒手操,動作規范,有精神,能協調的聽信號變向、變速走和跑,並做跳躍、投擲、側面鑽、爬及攀登等動作;
7、掌握有關體育活動的基本知識,能比較自覺地遵守規則,形成一定的集體意識
5. 幼兒園一日活動環節有哪些主要內容
1、戶外活動的抄時間,主要進行戶外運動;
2、晨間談話和幼兒吃點心時間,主要進行交流;
3、集中教學活動的時間,用來傳授知識;
4、午間活動時間,這個時間一般讓寄午小朋友自由活動。
幼兒園課程結構是由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組織和課程評價四個要素組成。
(5)幼兒園一日幾個課程擴展閱讀: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
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參考資料:幼兒園-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