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角色
⑴ 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的角色
新課程實施,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改變。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以及學生心靈的影響者、激勵者和鼓舞者。角色的轉變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
1.樹立新型育人觀念----人人發展,個個成功
新課程在育人思想上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師職業道德素質,也必須建立在此基礎上。為此,校黨總支十分注重教師的新課程理念的培訓,印發了大量的學習材料,組織專題講座、討論會等,旨在讓廣大教師樹立四個觀念,即「育人為本」的教育觀、「人才多樣、人人成才」的人才觀、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和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的教育價值觀。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適應新課程改革,我校於2000年底即時提出了「人人發展,個個成功」的辦學理念。
2.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平等、民主、和諧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習新知識已成為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雙方都是課程的探索者、開發者和主體。新課程最顯著的特點是通過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和相互補充,達到共識、共享和共同發展、共同提高的目的,顯示了師生平等的民主性。作為教師必須樹立起人本意識,教學上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和道德情感,要對學生高度信任,適度寬容,建立起新型師生關系,真正實現教育的「人人發展,個個成功」。學校提出了「創設情境、自主學習、激勵創新」的課改總課題,其核心是使每位學生都能樂學、會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3.開展新型教學活動----自主、合作、探究
傳統課程與新課程在實踐中,有明顯的區別:在師生關繫上,原來是以教師為中心,現在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自主學習;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過去是學生個人孤獨學習,而今提倡合作學習;在學生的學習狀態上,過去是學生接受學習,而現在是探究式學習。面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明顯改變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形成自己新的教學行為。這需要教師積極探索、主動適應變化的情況,創造出新經驗,取得新成績。經過兩年多的課改實驗實踐,我校基本形成了「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了「先學後導、當堂訓練」——新的課堂結構模式,形成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
⑵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新課程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轉變?
一、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其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強調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是因為:首先,現代科學知識量多且發展快,教師要在短短的幾年學校教育時間里把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傳授給學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沒有這個必要,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傳統地位被動搖了。其次,教師作為學生惟—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
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二、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三、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四、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⑶ 簡述新課改提倡的教師角色
1、「教」的角色: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不僅要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而且要精通本學科的思想理念和各種體系的脈絡.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師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路人。從這一方面講,教師扮演著「教」的角色。
2、「學」的角色: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會教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教學相長。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年齡特徵和生活實踐,站在學生的立場,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所要學習的知識。在新課改下,教師更應該與學生互相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學生一起成為學習的探索者和知識的追求者。從這個方面而言,教師扮演著「學」的角色。
(3)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角色擴展閱讀: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於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於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
⑷ 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如何定位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感悟,充實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那麼,呢?概括起來為:1、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第一,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第二,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那麼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該怎樣去做呢? (1)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 (2)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3)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5)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於如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這樣的課堂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爾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要使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教師就必須變課堂上的傳授者為學習上的引路人。2、教師將由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總是認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主要是教師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就會有很多教師為學生成績提高不上去而苦惱。 在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就不再單單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著名教育家奧尼舒說:「教師要把完成活動的方法教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把知識運用於實踐,獨立去獲取知識,並補充和擴大自己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教的本質在於引導。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參與所教內容的探索過程,教師要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多樣性和創造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教學變單一主體為雙主體,在當好導演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 引導的價值是無窮的,因為「給」只是給死的知識,而「導」卻能激活活的源泉。很可能,經過教師的努力引導,學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經過引導和沒有經過引導,在學生的腦子里留下的痕跡是很不一樣,因為學生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鍾,都是有效的。 教師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作為引導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領導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以學習者代替無所不能者。「教學相長」,學生也可能是教師成長的一面明鏡。 (3)鼓勵學生培養自我思考與自我決定的能力。 (4)以情緒教育代替惟智教育。重視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不能把學生訓練成一部應付考試的工具。 (5)以個別創造性代替團體一致性。重視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創造才能,激發個人多元智能的真實展現。3、教師將由學生的管理者變為學生進步的協助者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學生是被動的、學習的奴隸。課程改革中,就要實現師生情感上的共鳴,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的教師: (1)建立起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師生倫理關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發展的師生倫理關系,教師首先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學生人格,讓學生自由充分發展自己,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尊嚴感和幸福感。並且還要不斷地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更要努力加強本身的師德修養,純化師生關系。 (2)創造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 要建立和諧真誠和溫馨的師生情感關系,首先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還需要教師不斷地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4、教師將由教材的忠實遵從者變為教材的開發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被排斥在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教師一旦離開了教科書,就不知道教什麼;離開了教參,就不知道怎麼上課;離開了練習冊,就不知道怎麼出考卷。 而在這次課程改革中,由於倡導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並且確立了國家、地方、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政策,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必須要在課程改革中發揮主體性作用,要形成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基於這種現狀教師要成為教材的開發者需要怎樣去做呢? (1)教師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層次的課程知識,以及這些層次之間的關系。只有對教材爛熟於心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具備教材開發能力。 (2)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不同層次的課程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採取有效的方式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使我們的學生得到最快的發展。 (3)教師要鍛煉並形成課程開發能力。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哪一個學科,如果僅僅是教那麼幾本教材,無論如何也是無法讓學生有更快發展的,那些優秀教師都要自己去開發一部分教材,以此來彌補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我們鍛煉和提高課程開發的能力。 (4)教師要培養課程評價能力,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引領。 教材的開發,是需要教師的知識、能力、水平作基礎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5、教師將由墨守成規的執行者變為教學創新者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往往無法擺脫一些固定教學模式的束縛,結果是教師成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陳腐觀念和制度的忠實執行者,所以有的時候盡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結果還是教師教得痛苦,學生學得痛苦,難以出現師生都很愉悅的教學情境。而課程改革以後,不管是在教學方式上還是教學理念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如果我們的教學模式如果還是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桎梏中,不能根據學生的變化與教學觀念的變化而創新我們的教學,勢必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影響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所以教師要富有創新精神就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了。教師的創新要從哪幾方面著手呢? (1)體現在教材的處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體現在編制和優化教法上——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會學習,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3)體現在教師富有個性的教學風格上——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創新。6、教師將由知識的保管者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作為一名想開創出教育教學新領域的教師,應該不斷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要想成為科研型教師,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地以研究者的思維方式,努力去探討教育教學的規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學生盡快成長的規律,尋找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的規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而尋找到解決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經常不斷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澳大利亞有一個曾經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學教師說過:「在我教學生涯的第一個10年,我認為自己是在教物理。在第二個10年,我認識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學生如何進行物理方面的探索。在第三個10年,我認識到我不是在教學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對自己進行探索的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這位物理教師的話是他實踐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就是他不斷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各種問題的智慧結晶。 (3)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按教學進程進程可以把反思劃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仔細斟酌一個問題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達老師的意思,這種對提問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學前反思。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地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教學後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從教育的角度講,反思性教學能夠改進教育實踐,提高教育質量;從教師的角度來講,反思性教學可以全面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的教育者;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教師的反思性教學有利於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一個善於反思的教師,才是最有發展潛力的教師。樹立反思意識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一種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永不滿足的意識,不斷喚醒自己的內驅力,這樣才會不斷地反思、不斷地進步。 (4)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出現問題後努力去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把問題作為自己不斷進步的前進動力,這樣問題就會成為你一筆寶貴的財富,就會促使你在教育教學領域內擁有更多的研究碩果。 (5)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作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僅僅做到以上幾方面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做一名善於總結經驗的「有心人」。其實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你的教學生涯中都會積累下若干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關鍵是你會是否把它們整理了出來,你是否把它作為自己資源庫里的寶貴資源了,如果還沒有,請你馬上行動。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求我們必須有新的教學行為方式:做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做善於發現和開發學生潛能的伯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做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引導者,做與學生平等相處、和諧發展的知心朋友。 總之,新課程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定位有助於我們盡快適應新的課程標准,同時有助於我們努力地把教育工作當作一種事業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⑸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版發展轉變;
(2)由權「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⑹ 教育公共基礎中,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應該怎樣定位自己的角色
在新課程改革中規定了教師的新角色:
1、學習者
2、研究者
3、組織者(學習)
4、引導者(學習)
5、催化者(學生)
6、促進者(學生)
7、實踐者(反思性)
8、開發者(課程)
(6)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角色擴展閱讀:
1、新課程條件下老師角色的變化: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的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2、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即促進者,是指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的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
3、老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及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
4、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置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攀登;另一方面教師要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進者,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5、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⑺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哪些變化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發版展轉權變;
(2)由「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⑻ 新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什麼
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是什麼? 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要求教師講得清楚,或者教師一環套一環的提問,乒乓球單打式的你來我往,牽著學生一步一步走,最後說出教師要求的結論。這樣培養的學生,必然是循規蹈矩,死記硬背。《標准》中指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怎樣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呢?我們要精心地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加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營造一個新的課堂文化。 精心地組織課堂教學:教師要計劃好每節課組織哪些教學活動,精心組織每一個活動,提供問題情境,安排活動形式,提出活動要求,明確步驟任務,進行合理分工。 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學活動: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干什麼?不是等待,不是觀望,不是干其它事情。而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學生在干什麼,是不是都在認真思考,還是神遊在外,是在主動探索還是被動接受,了解合作的效果。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需要老師哪些幫助,給予適當點撥,發現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閃光點,及時評價,或有的放矢地進行全班交流。
⑼ 新課程改革中教師角色將發生哪些變化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發展轉變;
(2)由「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