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應對新課程改革的措施
⑴ 在新課程背景下 農村的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哪些問題與對策
我國新一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開始是在2010年,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專要(2010—屬2020)》的頒布實施為標志。新課改的實施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音樂教育,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也面臨著進一步的改革。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和智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迎接新課改下農村音樂教育的挑戰,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新課改背景下農村音樂教育的問題1.教學觀念十分落後,忽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的素質教育工作已經進行了很多年,但是大部分的農村小學並沒有完全接納素質教育的理念,教育側重點在於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完全不適應新課改對於素質教育的要求。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實踐中,存在著非音樂專業教師代教音樂課的現象,可見農村小學對音樂課根本不重視。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質低廣大農村小學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對於一直被視為「副科」的音樂課師資就更沒有任何
⑵ 教師應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的順利推進,要求中學數學教師應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合格人才,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 一、作好角色轉變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為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正確關系,樹立"為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發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作為課堂學習的指導者、組織者以及學生在探究性課題上的合作者,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讓其獲得情感體驗、知識積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內在需求,重視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在實踐中既拓寬了數學教師自身的知識面,更能使教學貼近實際。 二、優化知識結構 縱觀數學新教材,重點增加了學生對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以及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數學意識培養,其中的觀點闡述、體例論證、內容銜接均比以前有了顯著改進。值得注意的是,與新教材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中所提供的"唯一"或"標准"答案少了,可照搬照抄的東西少了,標准新了,要求高了,與實際結合更加密切了。如此一來,數學教師難以再靠吃老本來維持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強了,課堂呈現出開放的動態型。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為自學行為,時刻保持研究的態度,力求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信息素質的教育工作者。為了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體系,教師應加強知識量的積累,並逐步實現質的飛躍。作為高中數學教材的實施者,在吃透大綱,精研教材的前提下,要重新考慮新舊知識的縱向延伸與橫向聯系,瞄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不同點與新知識的生長點;要努力學習數學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數學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有意識地拓寬相關學科的知識,實現多學科的溝通與融合。此外,在備課上多下功夫,創設問題情景,重視學生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尊重個性差異,對學生的可能問題或突發情況有備而來,避免在教學中出現隨意性、片面性和主觀性。最終實現由單一數學專業知識結構向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等在內的高度統一復合型知識結構轉化;由封閉型結構向開放型結構轉化;由對知識的被動接納型結構向主動創造型結構轉化。通過對新知識的主動選擇與吸收,改造和更新自身的知識體系。 三、改進教學模式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長期以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個性化因素及心理發展規律,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獨立人格喪失、思維收斂、想像力及創造潛力受壓抑等不良後果,高分低能現象屢見不鮮。新課程重視以人為本,關注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突出對思想品德的培養,強調學生應具有健全、良好心理素質,注重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這一切只有通過恰當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才能實現。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著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改進高中數學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吸收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充分把握數學教學的特點與藝術性,進一步發揮非智力因素的潛在影響。在授課中重視數學思想和數學背景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和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數學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識沖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通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學啟於思,思啟於問"。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求知慾,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由"愛學"到"學會",再到"會學",最終掌握數學學習的科學方法 四、豐富教學手段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基礎學科,教學內容形象化是實現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新課程改革是應時代之需而提出來的,重視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積極開發和製作相應的教學輔助軟體和直觀性教具,有利於其有效實施。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為教學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硬體條件,它改變了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抽象知識的轉達化為形象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記憶。過去認為生澀難懂的數學知識通過計算機的模擬演示,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熟悉知識的形成過程。 新課改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探索理論和實踐知識,掌握精髓,使新課改理念得到充分理解和應用。(
⑶ 如何進行小學音樂教學改革
在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改革中明確提出,在實踐教學中應當將態度和情感進行有機地結合,並且很好地通過小學音樂教學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觀,重點強調對學生的情感體驗,這一點將是今後教學工作的主導方向。總的來講,針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應當以思想上的共鳴為基礎,使學生可以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滿足。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相當關鍵,對於學生今後的發展意義重大,所以應當加以重視。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沒有給予小學音樂教學足夠的重視,認為小學音樂教學既然不用參加考試,就可以不去理會,從而導致小學音樂教學效率嚴重低下。再者,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中多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重視知識技能,而忽視學生對音樂的欣賞,難以體現小學音樂課程豐富有趣的特點,使學生難以對課程產生興趣。小學教師應該從現代教學理念出發,將知識、技能、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統一起來,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全面發展。
二、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措施
1.教學理念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理念為「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學也多採用「灌輸式」,難以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因此,小學音樂的教學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應充分了解和貫徹新課程標准的精神,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的束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針對學生的特點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使學生在了解音樂知識的同時,對音樂產生興趣,繼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高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相當關鍵。良好的興趣是成功的開始,在小學音樂教學之中應當創造出一種和諧、自然並且輕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可以在愉快的環境之中學習,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充分了解所學的目標,最終使小學音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之中,教師應當實現對教學資源的全面拓展,使小學音樂教學與生活經驗進行緊密地結合,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學習和探索,通過主動的思考,同時對今後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基本思想等進行分析,不斷地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的好奇心。如,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暑假作業的方式,讓廣大學生進行文藝活動以及社團文化的調查,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採取課前准備以及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3.拓展教學內容
傳統教學中課堂內容僅為課本內容,學生了解的音樂知識受到局限,且教師多採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導致課堂枯燥乏味。而音樂本身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課程,教師應當在備課前充分地熟悉教材的內容,並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教學大綱,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案,並進行一個音樂教學內容的拓展。例如,在進行音符、五線譜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樂器,如二胡、吉他、鋼琴等,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可以了解更多音樂的相關知識,並且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進行實踐教學
實踐感受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在導入學習的階段。如,欣賞鋼琴曲《牧童短笛》時,讓學生在優美的樂曲聲中進行體驗,回憶原有認知圖:「這是一幅描寫牧童放牛的美景圖,樂曲把我們帶到鄉村,你一定對牧童放牛的鄉村美景充滿遐想,腦海中會呈現出怎樣的情景呢?」學生在樂曲中張開想像的翅膀,為「牧童」這個輪廓填充進了農村生活的色彩,進行了充分的實踐感受。
⑷ 淺談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
由於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歷史重任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反思,因此,我國掀起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高潮。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如何面對這新課程改革呢?我覺得,關鍵在於更新觀念。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斗爭的結果。教育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無從談起,教學只有更新了觀念,才有可能有全新的教學行為。 更新教師觀 1、「權威性」向「民主性」轉變 面對新的形式,教師必須確立這樣一種觀念: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要載體」,不是一錘定音的絕對權威,而是幫助學生處理各種信息、幫助學生學習、與學生共同學習的夥伴。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更重要的是解惑、啟疑,教育肩負的任務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激勵思考。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應當是一位參謀、一位顧問、一位幫助發現問題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差教師向學生奉獻真理,好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真理」,教師要實現由「權威性」向「民主型」轉變。 2、「經驗型」向「反思型」轉變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要進行反思,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面對日益深入的新課程改革,努力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新時期教師專業化發展與成長的迫切需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新問題,而這些問題都是過去的經驗和理論難以解釋和應付的。教師不能被動的等待著別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門來,再不假思索地把這些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教師要以一個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這樣,教師才易於面對各種紛繁的教育教學現象、問題,才能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提高教學水平。 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強調,不寫教研文章的老師只不過是經驗型的,而常寫者極有可能是創造型。寫得多、寫得好的未必是名師、大師,但不寫者則一定不是名師、大師。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是從寫教學日記開始,成為著名教育家的。他贊成不斷反思總結、勤奮寫作,教學日記積累了無數本。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為此,他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這個公式反映了反思對教師順利成長的重要作用。試想,一個教師教了幾十年書,教育教學實績平平,歸究原因恐怕與他因循守舊、不善反思是有密切關系的。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們只有由「經驗型」轉向「反思型」,才能更好的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 更新學習觀 傳統的被動、單一、封閉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主體性喪失,導致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它已經成為影響素質教育在課程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試想,如果一個在學校中度過九年或十二年學習生活的孩子,整天處於被動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之中,對於所學的內容總是生吞活剝、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麼,我們怎麼能夠想像和指望他會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基於此,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它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倡導適合時代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理應成為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人。但傳統教學過分強調「教」,以「教」為中心、以「教」為基礎,淡化忽視了學生。學生的自主性喪失了、萎縮了。為此,在新課程改革中,強調自主學習,教師可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形式、學習夥伴,並給學生創造優良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擁有充分自主的學習時間。這樣,學生擁有充分展示的平台,他們的潛能會得到充分挖掘。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一旦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就能離開僵化走向靈活,離開依賴走向自主,離開戒備走向自我接受,離開束縛走向創造。 2、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會共同生活,學會與他人一起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合作學習成為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那麼,教師如何倡導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方式呢? a、合作學習的問題要有價值。在合作學習時,要選取課文中沒有直接告知,而要通過推想才能得出結論的問題或概括性強又提到節骨眼上的有意義的問題。這樣,學生才樂於合作,也需要合作。 b、合作學習的分工要明確。為了確保合作學習順利進行,小組內必須合理分工,明確責任。如匯報員、記錄員、檢查員、整理員等,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這樣,能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 c、合作學習的時間要充分。合作學習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小組中每個成員積極主動的閱讀、探索、分析、補充、歸納的過程。要完成這一過程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 d、合作學習的組內要競爭。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教學效果明顯高於單純競爭的教學效果。作為學生個體,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同時也要與其他組員密切合作,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學生好勝心強,哪一組也不甘落後,為了比其他組學得更好,每一位組員都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之中。組內既有分工,更有合作與鼓勵,思維的伙花會不斷閃現。 3、強調學習的探究性。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經歷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都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替代「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綜上所述,面對新課程改革,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學習方式「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⑸ 小學音樂新課改課的基本標準是什麼
新課改是為了適應社會進步和教育的發展而實施的新課程改革,是課程本身及教材理念的根本性變革。新課程的根本指向是人的發展,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的主要內容是:
1、轉變課程功能。改變過去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革課程結構。改變過去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3、改革課程內容。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善學生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
6、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面對新課改,廣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逐步適應不斷變革的教育形勢,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師」。
⑹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准》的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藝術,是情感藝術,是時間藝術。新課標指出:「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我認為,在音樂課堂上,應該培養學生認真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學會演唱一首歌曲,不是唱會的,而是聽會的。在音樂課堂上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反復聆聽音樂,並用自己的歌聲、琴聲、語言和動作將音樂的美傳達給學生,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真正實現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理念。
新課標指出的要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系中提到:強調教學過程的學生參與,也應有必要的教師傳授;提倡探究式學習方法,也應當有適當的接受性學習;倡導合作學習,也要注重發揮個體學習的特點與優勢。我認為這幾點在舊課標的基礎上有所補充和完善,更加具體的指導了基層教師的教學。以前,大家都是過分的往「提倡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教學理念上靠,而忽視了必要的教師傳授,總認為教師傳授是灌輸式教育不予贊同。其實不然,音樂課是專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音樂課堂上學生不僅要學會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掌握很多專業技能。如學習認識樂譜、節拍、節奏、速度等是音樂理論知識,但要把這些理論用於實踐,真正的能夠准確的視唱樂譜或是通過看譜演奏某種樂器則是專業技能的學習。音樂課堂上我們教唱歌曲,應該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和發聲方法;教授樂器的演奏,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方法;而像這種專業技能的學習,我認為教師的教授可以節省學生掌握這門技能的時間,可以少走彎路,接受性學習會比學生自主探究的效果更好。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主動性,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可是課堂紀律總會不容樂觀。對此,我有自己的一點看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也要當好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首先,在上音樂課之前,要給學生立「音樂課堂常規」,要遵守課堂紀律,轉變音樂課就是『好玩的課』的思想觀念,並且有跟蹤評價機制,根據平時表現加分扣分。其次,要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明確一節課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也要讓學生明白一節課自己要學什麼。教師設計的每個教學環節都要讓學生知道他們要做什麼,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相交流,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2011版音樂課標更加體現了學科的本體性,需要教師更好地去解讀文本,挖掘音樂教材內涵,實實在在、扎扎實實地上好每節課。我們將朝著這個方向,結合我校學生特點,努力探索、鑽研音樂學科的教學課堂改革。
⑺ 音樂課程改革既是音樂教育觀念的改革,又是一場音樂教育什麼樣的改革
1.重新審視音樂課程的價值。國際音樂教育學會(ISME)認為:音樂教育能有效開發個體潛能,激發創造沖動,升華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質量;世界音樂的豐富多樣性給國際理解、合作與和平帶來機遇。美國《國家藝術教育標准》認為: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完整的人,在發展個體直覺、推理、想像以及表達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音樂藝術是人類文化的濃縮與人類文明的結晶,音樂藝術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注入激情,沒有音樂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樂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經濟力量,未來社會有賴於對生機勃勃的藝術社會的建設。前蘇聯音樂教育工作者更是對音樂教育的價值作了精闢的概括: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首先是培養人。
2.制訂音樂課程標准。為實現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確保音樂課程的地位,許多國家都意識到了制訂或重新制訂音樂課程標準的重要性與緊迫性。1994年美國制訂了該國有史以來第一套由聯邦政府直接干預下產生的《藝術教育國家標准》。日本從昭和33年(1958年)以來,已進行了四次《中小學音樂學習指導要領》的修訂。此外,英國、俄羅斯等許多國家,我國的香港和台灣地區也相繼制訂了各具特色的《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或《中小學音樂課程綱要》。
3.確立新的音樂課程目標。對於音樂課程目標的確立,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摒棄了以往把音樂知識技能做為音樂課程首要目標的做法,而是強調音樂興趣愛好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強調通過音樂教育開發創造潛能,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如美國強調「開發人的潛能,提供創造和自我表現並享受成功的機會」;德國強調「音樂面向每個學生,人的所有能力都必須得到發展」;日本強調「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和豐富的感受音樂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英國強調「發展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俄羅斯強調「培養個性,促進智力發展」;香港強調「培養喜愛音樂及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並提高兒童自律、表達、專注和協調的能力」。
4.注重多元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結合。目前各發達國家音樂教育大都放棄了對西方音樂的盲目推崇或對本民族音樂的固步自封,一致認為音樂教育必須融合多元文化與本土文化。像日本音樂教育就較好地融合了東、西文化。美國《國家標准》所規定的九項音樂學習領域中也特別包括了「理解世界各類音樂」。澳大利亞音樂教育中,英國文化的主導地位已被多元文化所取代。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如南非認為,其音樂課程必須擺脫以歐洲為核心的傳統模式,韓國音樂教育也意識到音樂教育迫切需要逐步引導學生將正宗的韓國音樂與西方音樂及其他文化的音樂融會貫通。
5.不同音樂教學體系走向融合。半個多世紀以來,多種著名的音樂教學法體系相繼創立並得到推廣普及:包括奧爾夫教學法(德國)、柯達伊教學法(匈牙利)、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瑞士)、卡巴列夫斯基教學法(俄羅斯)、鈴木教學法(日)以及DBME教學法(美國)等。這些教學法體系對世界音樂教育的發展均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由於它們往往是強調音樂教學的某一方面,解決的只是一些局部問題,因此,在普及推廣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諸多的局限性。為此,上述各種教學法體系都在努力完善自身,正是這種自我完善導致了不同教學法之間尋求互補、走向融合的趨勢。它們都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親身參與音樂活動來加強音樂體驗,強調通過創造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音樂潛能,強調教學必須以激發音樂興趣與培養良好態度為基點並視之為學生在音樂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等等。這些教學思想無疑將是今後音樂教學發展的基本方向。
⑻ 體現音樂新課程改革的小論文
新課改以來,「欣賞」被列入「音樂感受與鑒賞」的領域,其外延擴大了。音樂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音樂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可見,欣賞教學依然是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一提到音樂,有些人就會想到唱歌,並且認為音樂課就是唱歌課,稱音樂老師為唱歌老師,這是行外之人的理解。然而,有的音樂老師對音樂欣賞的重要性及本質性認識也不夠。且看以下幾組鏡頭。
鏡頭一 一位音樂教師在上課伊始就向學生宣布,今天的音樂課是欣賞課,接著便開始放音樂,一首接著一首,一曲連著一曲,師生間沒有互動更沒有參與。另一位音樂教師在學生學會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以後,因為還沒有到下課時間,就隨意地讓學生反復聽樂曲《草原放牧》。課堂上學生的態度逐漸從熱情轉向冷漠,對欣賞音樂不情願、不積極的神情溢於言表。
鏡頭二 在一堂音樂課上,老師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嗎?」學生對此作出熱烈的反應,然後老師請了一位學生來講述這個故事,完了老師再用生動流暢的語言繪聲繪色地描述一遍故事,這時時間過了近乎一半。此時老師把話題轉到音樂《龜兔賽跑》上來,又花時間介紹了作品的創作背景等,至此所剩時間不多,當老師播放音樂時,已經接近下課。學生失望的神情寫在臉上。
以上這些情景現象,集中體現了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輕視欣賞教學的重要性,缺乏主題,放任自流。有的老師會把整堂課當做欣賞課來上,但又不好好選擇欣賞內容,只是一些音響資料的累加,也沒有欣賞質量上的要求。有的老師在快要下課的時候讓學生反復地「欣賞」音樂,也不好好設計教學過程,放任學生自己聽音樂,還美其名曰:這是把自主還給學生。所有這些體現了老師對欣賞教學重要性認識不夠、隨意性大的問題。音樂欣賞教學並非讓學生單純地聆聽,而應與其他音樂實踐活動形式(歌唱、演奏、律動、對音樂的討論、評價以及創造性活動)相結合,通過創造性地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的內涵,不斷地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2)背離欣賞教學的審美規律,遠離主線,弱化聽賞。在欣賞中用講故事的方法或過多的語言來解釋音樂,老師的本意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殊不知這種以語言替代音樂的行為使欣賞教學遠離了音樂的主線,背離了欣賞教學的審美規律。
音樂是音響的藝術,也是時間的藝術,這兩個特徵決定了欣賞教學應以聽賞為主,教學中必須把一定的時間留給學生聽音樂,同時也要留有學生想像的空間。同時音樂的不確定性,決定了音樂也絕不能是用確定性很強的文字語言可以表述的。因此,在欣賞教學中,需要的是用適當的引導或提示,而不是以長篇大論口頭語言來替代音樂。
3)脫離欣賞教學的音樂性,肢解音樂,缺乏完整。在欣賞教學中隨意地卡斷音樂,把整體的音樂變得支離破碎,用「肢解的碎片」來代替完整音樂的做法相當的不理想,它不僅破壞了音樂的美感,打破了音樂的完整性,而且還阻斷了學生的音樂想像和音樂的體驗。
在實際教學中,對於學科綜合,筆者加強音樂學科內部的綜合來創新。音樂學科內部的綜合是在欣賞教學中,把音樂欣賞與音樂教學的其他方面內容充分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並加以創新,更好地為欣賞教學服務。許多音樂欣賞內容可以通過演唱、演奏、律動表演等來豐富和加深對作品內容及其內涵的體驗與理解。
1)唱一唱旋律。有些樂曲,最好的欣賞方式就是讓學生在聆聽過程中發現多次出現的主題曲調,然後配合音樂哼唱主題,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不僅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能更好地專注於音樂本身,而且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樂。
2)拍一拍節奏。可以是身勢律動,再進一層的話也可以選用打擊樂器和著音樂擊拍參與音樂表現。藉此手段來欣賞音樂,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在音樂上,有效地參與了「聽」這個環節,做到了真正地聆聽音樂。
在以音樂欣賞為主的音樂課中,多方面的、多視角的、多緯度的綜合是很有必要的,是欣賞教學達到勝利彼岸的有效途徑。在綜合的過程中,要把握好3個原則:不要為了綜合而喪失了音樂課的音樂性;不要為了綜合而單純地傳授其他學科知識;不要把綜合看做知識的「拼接」。做到了這些,綜合創新就會賦予音樂課堂鮮活的個性,就會使音樂欣賞課更具魅力,更有感染力。
總之,在欣賞教學中,最根本的是教師要精心設計,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和途徑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內涵、意境。
⑼ 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在新課程改革教學中的運用
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實踐,加強聽覺和節奏訓練
1.實踐。柯達伊教學法強調學生對音樂的體驗,實踐是獲得真切體驗的重要途徑。正如柯達伊所說:「只有實踐能夠讓人真正的理解和欣賞音樂。僅僅靠聽音樂是不夠的。」兒童只有積極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才能獲得音樂的體驗。
2.歌唱。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以歌唱為音樂教育手段。歌喉是每個人都有的樂器,唱歌是任何人都能參與的,所以說普及音樂教育是切實可行的;同時,歌唱能給人最直接、真實的音樂體驗;歌唱訓練具有豐富的學習內容,音準、節奏、速度、音樂表現形式、曲式分析、和聲功能等等,都能對學生音樂綜合能力的培養起到有效的作用。如果兒童在學習器樂前先學習了歌唱,這對他的器樂學習會有很大幫助。
柯達伊歌唱教學尤為重視合唱。在合唱中,學生學會彼此傾聽,形成與人合作的觀念,增強了團隊意識,進而培養了他們的個人責任感。合唱課還使他們習慣於注意指揮,這對培養兒童的注意力和紀律性也是十分有用的。
特別要提到的是,在柯達伊歌唱教學中,強調盡量少用器樂伴奏。歌唱時如果有器樂持續地做伴奏,學生會因為有器樂的引導,而依賴器樂,不再有意識地去關注自己的聲音,自己的音準,長此以往,學生在無伴奏歌唱時,音準就會出現問題,對音樂的感受力會逐漸減弱,而歌唱就變成了簡單的機械運動。
3.聽覺訓練。要讓兒童進入到音樂中去,就要培養他們的音樂讀寫能力,掌握音樂的基本知識。如果不對音樂的各要素進行學習,就不能夠理解音樂。而讀寫的教學,需要通過聽覺和歌唱訓練來進行。具有良好的聽覺是音樂記憶的基礎,它會促進對音樂的理解,因為所有的音樂的理解和表現都需要聽覺的引導。
4.相對關系唱名法,也稱首調唱名法。在首調唱名法中,Do是可以移動改變的,但調式音級卻有著固定不變的唱名,簡單地說就是移動的Do。
教學中使用首調唱名法有以下三點益處:首先,鍛煉了固定音程。比如在C大調中,1級和3級的Do、Mi兩音的音程關系是大3度,在G大調中,1級和3級的Sol、Ti因為固定了調式音級的關系,就要唱Do、Mi,那麼它們的音程關系也就是大3度。其次,鍛煉了固定功能。同樣是因為調式音級的固定關系,所以不論在那個調,看到1級就是主,看到4級就是下屬,看到5級就是屬,如此等等。第三,易於看譜(識譜),提高視唱的准確性。對於專業音樂學習者而言,首調唱名法可以讓調號多的樂譜變簡易,加快視唱速度,提高准確性。對於非專業者和兒童來說,它可以幫助他們快速地學會讀譜。
5.節奏訓練。節奏在音樂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旋律的骨架,其本身甚至就可以單獨形成句式和結構。通過節奏訓練可以發展聽覺、音樂能力。節奏名的使用,使節奏時值「符號化」,具有可讀性,訓練時通過口讀、手拍強化學生對節奏的印象。教學中配合單聲部、多聲部的訓練形式,使學生不會覺得節奏訓練枯燥乏味。
⑽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有效開展小學音樂教學
一、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有些學校對於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並沒有一個准確和明確的定位,就當前形勢來看,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並沒有對我國音樂教育自身的功能有效發掘出來,也沒有充分認識到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自身所具有的藝術性以及特殊性,反而將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和小學教育其他學科教育教學活動實施簡單結合,進而將小學音樂所具有的藝術特徵進行了淡化,甚至抹殺,這並不能夠符合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自身的根本宗旨,更加偏離了小學教師實施音樂教育教學的目標。
還有些小學校將音樂自身所具有的藝術性忽略,主要表現在有些學生將音樂教育教學作為一種手段,將音樂所具有的益智以及輔德的功能看成了實施音樂教學的目的。有些小學音樂教師對於音樂教材裡面的技能和知識所具有的系統性以及音樂興趣和音樂能力具有的內在聯系不能准確理解,通常情況下,音樂教師都將音樂課堂開展成了小學生的娛樂課程,這樣就忽視了對小學生自身全面音樂素養培養的目的,更加忽略了音樂性是音樂教育自身發揮其他作用以及其他功能的根源。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小學音樂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藝術教育價值以及藝術教育功能十分重要的體現就是創造,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同樣不例外,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保證演唱激情洋溢,保證音樂雅俗共賞,舞蹈生動活潑,這些活動能夠有效激活小學生自身的創作興趣以及表現慾望。所以,在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不斷鼓勵小學生不斷發展自身的創新思維,激勵小學生積極開展自身的創作才能以及藝術個性。與此同時,還要對小學生創新思想來進行及時表揚,最終保證小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創造力以及想像力,在音樂教師教授新歌曲之前,必須要細致和耐心地分析和鑽研音樂教材,找出重點以及難點,將那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找出來,在基礎訓練過程中將這些問題進行解決,並且在這一個教授過程中,採取比賽以及游戲等等形式來將音樂趣味性增加。
(二)小學音樂教學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想要鼓勵小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充分重視小學生參與音樂教育教學情境和活動,要求音樂教師必須要對活動形式進行精心的設計,引導小學生主動參與,培養小學生自身參與到歷史教育教學的能力。在音樂欣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還要根據學生可接受性、心理特徵、生理特徵以及音樂教學條件,設計出一個有趣以及生動的活動。除此之外,還要通過使小學生進行創作、實施表演、組織伴奏、思考意境、談感受和體會,以及實施課外研究性學習等等活動,來有效增加小學生參與到小學音樂活動中的積極性,開闊小學生四維空間以及學習思維,最終使得小學生能夠發展以及彰顯自身的個性。
(三)小學音樂教學要改善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一直都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載體,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對於提升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對小學學習環境進行改善,加強小學校軟體建設以及硬體建設,具有十分現實以及重要的意義。比如說,對於教師自身的環境實施完善,保持小學音樂教室整潔以及清潔,進而為音樂教師以及學生帶來一個好心情和好氛圍。再比如,通過音樂作品中醒目標語口號以及生動形象的標語口號,來為小學生實施潛在審美教育以及思想教育,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目標。教師可以並不知環境的時候加入藝術家的名人名言以及作品展示,這樣對於培養小學生自身藝術價值觀念起到促進的作用。
本文中,筆者首先分析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接著又從小學音樂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小學音樂教學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以及小學音樂教學要改善學習環境這三個方面對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進行了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