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試園活動課程
㈠ 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活動設計包含了哪些
為什麼必須要在主題活動前做好適當的設計和充分的准備工作呢?原因是,現行的主題活動既不是以前的單元主題教學,也不是正在被界內借鑒的項目教學或生成課程。「主題活動的特點一方面既要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特點,另一方面也要吸收項目教學的特點。」這一論斷涵蓋這樣的內容:在現行主題活動中一方面要學習項目教學追隨幼兒興趣需要而形成的動態設計特點,同時也要適當保留原有單元教學活動的計劃性。既然主題活動中存在著幼兒的動態設計,就意味著活動中更大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所以在做主題活動前作好更充分的准備,才能夠與幼兒的自然學習特點吻合。這一點對年輕教師尤其重要。對於具有多年工作經驗的教師來說,多年的工作經驗可以作為很有利的准備工作的補充,但年輕教師正缺少這一點,准備工作就是積累。
如何做好主題活動前的設計與准備呢?
一、主題活動前的宏觀設計
在開展主題活動前,教師首先要做好主題活動的宏觀設計,關於這一問題基本上要考慮到以下四點:
(一)這個主題怎樣開展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會引起幼兒的興趣。
例如,「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設計的內容偏重於實踐活動,這是因為該班幼兒的年齡層偏大,幼兒能夠從實踐中感受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活動中設計了做幼兒園保潔員、揀垃圾、植樹、社區宣傳的活動等,這些實踐活動提供給幼兒優質的學習內容。例如該班一幼兒吐吐本是個粗枝大葉、做什麼事都不在乎的孩子,在環保教育「做垃圾清潔員」活動後,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垃圾就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最後撿了一塊臟臟的冰棒紙,因為馬上就上公共汽車了,沒時間找垃圾箱,所以吐吐就一直用小手緊緊攝著這張冰棒紙,一直下了車到家裡認真地扔到了家裡的垃圾筒。吐吐就是「我做了,我理解了」的典型。
(二)活動所涵蓋的教育價值,有助於達成什麼樣的教育目標。
在「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中,有一個大型環保宣傳活動的設計,這一活動來源於該班幼兒家長對孩子所提出的期望日標。一直有家長和該班教師談:「為什麼孩子見了陌生人那麼不愛講話?」,「我的孩子遇到困難不善於向人求助。」「孩子一遭到拒絕他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鑒於家長的想法,這次活動確立了鍛煉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表達能力、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的活動目標,實踐證明了這一活動的教育價值。在環保宣傳活動中,班上有一最小的幼兒小小,他就是爸爸提出來的遇到問題不善於求助,不願意主動與人交往的那個孩子。當天,其他小朋友都在邀請叔叔阿姨簽名時,他就藏在別人後面。爸爸鼓勵他,他不肯去,但後來他從小夥伴那兒感受到了力量,與爸爸商量他也去當邀請員。爸爸提了要求,請到5個人就回家。小小經過努力,向同伴學習並完成了任務,高高興興回家了。
(三)合理的設計要考慮活動的可行性。
即有沒有相應的材料和機會實現活動設計。因為有時候教師的設想很好,但真正實施起來時卻經常因為某些原因實現不了,這樣一方面增加了年輕教師的挫折感,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活動的不連續性。該活動設計之初,原本包括一個參觀有用垃圾回收站的活動。教師和該中心聯系了兩次,但實施的可能性不大,就及時把這一活動刪掉,換成了「垃圾分類」活動作連接。否則到時活動斷檔,很容易造成脫節,因此說考慮到資源得失、可利用性是很重要的。
(四)合理的計劃也包括活動之間的關聯性。
教師要把握主題中每一個活動之間的聯系,這樣才不至於導致整個活動象「一日幾游」的旅遊團。在主題「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設計上,每一小主題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例如,水污染,空氣污染與幼兒所感興趣的垃圾,是有一定聯系的,並且都是為後面的大型環保社區宣傳做准備的。
二、主題活動前的微觀設計
在微觀活動設計中,教師要考慮到以下幾點:
(一)隨時抓住教育契機,不拘泥於原有計劃。
「給地球媽媽一點愛」的主題原來是從「保護母親河,從我做起」的一則新聞開始,但正巧當時一個下午趕上沙塵暴,教師及時地把幼兒帶到戶外,讓幼兒直接體驗了由沙塵暴帶來的不良感受。這樣,環境問題自然引出該環保主題。
這樣修改了原定計劃,更靈活適當地抓住了教育契機,教育效果更好。因此,不拘泥於原定計劃,教師善於抓住契機是在每一活動前的要求。
(二)盡量照顧到不同興趣需要的幼兒,尊重幼兒的個性特徵。
在「大型社區宣傳」活動中,教師在做活動細節設計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分配幼兒工作角色時,教師根據幼兒情況安排了簽名板前的工作人員、邀請員、宣傳畫講解員、剪報講解員等崗位,還有一個小朋友提出要做發筆的服務人員,這些角色由幼兒自由選擇,教師主要協助幼兒完成這一過程。這種由幼兒自主完成、教師參與的形式極大地照顧到了不同需要、不同興趣的幼兒,使活動開展得很順利。在宣傳時,一直有兩個大班年齡段孩子在旁觀,我們不反對,因為他們的旁觀可能是更好的學習體驗。
(三)對幼兒的表現給以及時反饋。
幼兒在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興趣,教師及時給以反饋,就能生成更豐富而生動的內容,這些內容又是最吸引孩子的。例如在環保活動進行到電池污染這一環節時,幼兒在清潔幼兒園的同時發現了很多被隨手扔掉的舊電池。午後的一個起床時間,教師聽到了這樣的一段對話:
「亂扔電池的人真環!」
「也許他們不知道電池危害有多大呢?」
「那我們去告訴他們吧。」
「我們怎麼去告訴他們呀?」
教師順勢作了思路調整,下午與幼兒繼續討論起電池一事,按照幼兒的思路想出了可以做的幾件事,即生成了以下的幾個活動:設計電池娃娃的家,回收廢舊電池等一系列與電池相關的活動。可見,對幼兒的所思所想作及時的反饋使主題進一步豐富、細致起來。
總之,無論是什麼內容的主題活動,有關活動設計所應考慮到的幾點都是很基本的。
三、主題活動前的充分准備
㈡ 幼兒園多元整合活動課程包括哪些
上學期我班作為開展《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的試點班,我們當時的心情跟大家現在一樣,充滿了困惑,畢竟自己對這個新課程了解不多,該如何開展工作?怎樣做資料的積累?……一連串的問題困擾著我們,不知該從何做起!後來,在園長的幫助下,我們查找了一些資料,並參考別人在這方面的經驗,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我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現談談我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熟悉教材,理解多元整合課程的理念。
《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是依據《綱要》和《規程》而建構的。本課程就體現了教育觀念、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教育資源、教育方法手段、幼兒發展系統的有機、有序、有效的整合。它通過圍繞幼兒生活的核心經驗選擇主題、設計活動,使各領域及領域間得以有機整合。因此,當我們拿到書本時,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教材的內容,了解課程的理念和所包含的主題有哪些。
二、根據幼兒園和本班幼兒的實際,結合季節、節日和幼兒的興趣選擇主題。
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我們開始選擇主題。我們在選擇主題時並不一定按書本安排的順序,而是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並結合季節或節日來確定主題的。例我們剛開展主題活動時正值金秋,於是我們選擇了書本中的第三個主題《綠色的植物》,書本中的第一個主題《長大的我》則安排在元旦前後開展。總之,主題的選擇是靈活的,必須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情況來確定。
三、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利用。
主題確定以後,就要制定主題網路和主題發生輪。然後再著手進行信息資料的收集、處理、利用。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採取了教師、幼兒、家庭多向互動方式。家庭資源是主題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資源。因此,在開展《綠色的植物》主題活動時,我們首先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開展的一些情況,並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請家長與幼兒一起積極通過多種途徑,去查找有關資料,調動幼兒用多種感觀去吸納信息。家長和幼兒收集的資料種類繁多,有圖書、圖片、卡片、各種模型、實物、電腦上下載的文字資料等。通過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既豐富了孩子們對綠色植物的知識,又提高了幼兒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熱情。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物質和精神的保證。
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
《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強調幼兒園一日活動都是課程的思想,突出區域活動、游戲活動、體育活動、生活活動、親子活動、社會活動、混齡活動、參觀活動等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尋找不同的活動切入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例在《綠色的植物》主題中有關蔬菜的內容,我們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如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蔬菜的資料,製作蔬菜小報等;參觀活動,帶幼兒參觀種植園,從中獲得對蔬菜的感性經驗;科學活動《好吃的蔬菜》;美術活動《蔬菜造型》;生活活動《切菜》等,讓幼兒從多方面去感受和認識各種蔬菜。活動的內容還可以進行有機的整合,組織綜合式的主題活動。(舉例說明)
五、做好資料的積累工作。
開展主題活動需要做好哪些資料的積累呢?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文
字資料(包括主題的生成或主題說明、主題目標、主題網路圖、主題發生輪、主題進程中的活動設計、主題評價等);另一種是圖片資料(包括照片、圖片等)。建議每個學期每班製作一本主題活動資料集。
六、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效果分析。
以《綠色的植物》主題活動為例,談談主題活動開展的效果。
《綠色的植物》主題活動進行了七周時間,在活動中,有充裕的時間給老師和幼兒去開展主題,改變了以往匆忙的、蜻蜓點水的做法。孩子們在主題活動中可以自主地發現問題、收集資料,自發地探究問題。在七周的活動中,可以說老師和小朋友在是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這次活動,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小朋友來說都具有深刻的體驗。
1、主題活動的開展,為幼兒提供了展示各種才能的機會,更好地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以製作《蔬菜小報》的活動為例,孩子們通過親手畫蔬菜或剪貼圖片,鍛煉了幼兒的繪畫能力;在製作過程中,孩子們需要和家長商量、合作;蔬菜小報完成後,孩子們還要拿回來與同伴分享、交流。這些不同形式的活動過程,給孩子們提供了表現自己不同才能的機會,也促進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2、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拉近了教師、家長、幼兒之間的距離。
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提供了更多親子活動的機會,如家長與孩子們一起收集資料、設計《蔬菜小報》、帶孩子參觀市場等等,不但增強了親子之間的交流與共同學習,還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啟發了家長的教育觀。
六、主題教育活動階段小結後的思考
1、在主題活動中,課程安排要靈活有彈性。
如在主題的開展中,本來認識「菊花」的環節我們安排的課程是比較少的,但在開展過程中,喜逢小欖十年一遇的「菊花藝術欣賞會」,於是我們適時增加了認識菊花食品、畫菊花、說菊花的內容,讓孩子們了解小欖的菊花文化,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2、教師必須與孩子們一起創設多元環境,為孩子提供多元材料,讓孩子更好的參與活動。
如在認識菊花的過程中,教師與幼兒一起收集了圖片、照片、剪報、實物等,在孩子們看看、說說的基礎上,引導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一步探索菊花的品種、外行、顏色、造型等知識。我們還讓孩子們製作菊花,布置我們的主題牆《金色的秋天》。在各種參與活動中,既鍛煉了幼兒的能力,又能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3、爭取家長的配合至關重要。
家長的支持是主題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在主題活動的開展
前,我們必須先做好家長的宣傳工作,讓家長了解主題的內容,爭取得到家長的配合。
㈢ 幼兒園教育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可以粗略分為生活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集體教育活動等 分科的話是五大領域:語言領域(包括談話,散文欣賞,詩歌學習,故事教學等)、健康領域(健康,生活,體育等)、科學領域(科學實驗探索,數學等)、社會領域、藝術領域(音樂、繪畫,泥工,手工等)
㈣ 幼兒園試組織一日 活動設計方案
幼兒園的課程必然通過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來落實。一日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以教學內容分,有自然常識類和社會認識類;以教學組織形式分,有集體教學活動、小組活動及個別活動;以活動的空間場合分,有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以獲取教育結果的方法分,有教師演示式、傳授式教育和幼兒動手操作式、游戲式直接得到經驗等。
正因為教育活動有不同的分法,教師在制訂一日活動計劃時必須樹立「一日生活即課程」的觀念。
一、一日活動內容的安排
幼兒園發展能力課程只給教師提供幼兒在園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和一周活動內容,具體每天的活動內容由教師自主選取,教師甚至可以自行增加或減少具體的教學活動,有主宰一天教育活動的權利。一日活動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自由交往活動(自選活動)、早鍛煉、生活活動(小便、洗手、喝水、點心等)、集體活動(內容及形式自定)、課間操、各類游戲活動、餐前准備及進餐、午睡、自由活動(戶外體育活動)等。
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第一,每項活動在各年齡段的時間長短由教師按幼兒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自行控制。但根據幼兒實際生理基礎,大腦興奮與抑制是有規律的,活動中不管幼兒怎樣有興趣,最多在原來的課時規定上延伸1 0分鍾左右為宜。第二,自選活動、早鍛煉、課間操、進餐、午睡時間三個年齡段大致統一,在統一中又有各年齡段及幼兒個體的差異。第三,上述集體活動的自主內容、自主形式,由年級組全體成員定時研討。研討每周一次,在幼兒午睡時間進行,在大致統一的基礎上讓教師自選,以保證活動成效和平行班間的教育交流和互補。
二、一日活動計劃的制訂
在發展幼兒能力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制訂的一日計劃從晨間開始,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目標與過程,允許教師針對活動制訂文本計劃或進行內在思考,但都要有目標意識。幼兒園一日活動計劃的制訂必須遵循以下要求:
◆突出目標性
一日活動安排合適與否,取決於是否有清晰的目標去合理編排各個活動。近年來,在安排一日活動中,我們最大的進步在於注重目標的主導性,一改多年來幼兒教育先選材再制訂目標的做法。我們先以課程目標,即幼兒應有哪些發展為依據去尋找相應的教學內容。然後按被選內容的自身特點挖掘教材的教育性,與幼兒發展目標因素結合,寫出具體的教學活動目的。由於教學內容是依據大目標中的某一點對應而選,所以內容的編排又要注重目標中的各年齡段要求,體現幼兒發展性和目標間的相關性。
◆注重操作性
幼兒的學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們強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多一些動手操作。通過操作幼兒可以多方位地認知物體,可以更真切地知道物體自身的特徵和物體間的相互聯系。把幼兒在物體操作中建立起來的感情作為其理解人和物之間關系的基礎,更符合幼兒自我建構學習的需要。如讓小班幼兒幫助食堂理菜來認識青菜:通過對紙盒的拆裝感受平面與立體等知識。在對物體的擺弄中了解、發現材料的特點、人與材料的關系,是幼兒感受性學習的最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操作不單指有工具輔助的操弄某種物體,還指幼兒到某一認知環境中去觀察感受,有更多的機會親身用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對某物或某認知環境進行感知。
◆體現游戲滲透性
根據皮亞傑的游戲理論,幼兒在2~7歲時處於象徵性游戲階段。隨著課程理念在實踐中的不斷深化,我們認為游戲應該有廣義的解釋,只要幼兒有自己的動作並藉助玩具、材料、空間、夥伴等游戲條件,快樂地以自己的理解和方式表達,就可謂游戲。這時的游戲可能沒有明顯的游戲框架或游戲規則,但都有玩的過程。我們認可幼兒的這些游戲,並把它們理解為幼兒期游戲在生活中的滲透性表示。為此,我們在一日活動中要求多次安排幼兒的自選活動(如晨間、區角活動時間、餐後等),配上幼兒自帶玩具的要求,提供游戲機會,誘發幼兒想要游戲的動機。游戲滲透性原則重在滲透,游戲內容、形式、過程都可以比較寬松,不必拘泥於嚴格意義上的規定。但教師應有意識地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對各種游戲各有側重。一般來說,小班應注重情節性,中班注重趣味性,大班注重規則性、合作性和競賽性。
◆注意動靜交替
首先,動靜交替原則表現在一日活動的安排中。一方面體現在早鍛煉和自選活動的剝離;另一方面是早操與早鍛煉剝離變為課間操。按照慣常的理解,早鍛煉和早操在運動量上有強弱之分,時間有長短之別。根據這些差別,結合幼兒體力、情緒、氣溫的綜合因素,我們把清晨留給「早鍛煉」,讓幼兒參與較強運動量的活動,把上午較熱的時間留給「課間操」。
其次,動靜交替原則也表現在某一個教育活動中。如為了使一些費時較多、操作性較強的教育活動順利進行,我們採取切段的方式,即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切段,讓幼兒休息片刻以調適情緒。這樣既能順利完成教學內容,又能使幼兒及時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並感受學習快樂。特別是在操作類活動中,以切段方式體現動靜交替的安排,還有利於照顧個別差異,速度慢者可利用段與段間的小憩完成任務,既能消除幼兒間最後的明顯差異,也能使每個幼兒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此外,制訂一日活動計劃還應考慮到多學科的有機組合(即圍繞一個內容,盡可能涉及多種學科開展主題活動)、採取內容補充的形式彌補下午教育時間較短的不足等。
總之,一日活動在對各項原則具體體現的過程中,目標是最主要的,明確幼兒發展的目標,以目標為依據,才能尋找和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然後再據內容的特點綜合考慮上述編排原則,組織促進幼兒能力發展的各種教學活動。
㈤ 幼兒園哪些活動屬於課程
幼兒園課程目標文化應是多元價值取向的, 應強調情感態度、生活經驗、個性與社會性、實際能力、知識技能等。正是課程目標價值取向的多元性, 才能表現出文化特質的差異, 形成幼兒園課程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和多層次性。
幼兒園課程內容文化應以 「友愛與情感、和諧、價值、信念」為核心價值取向, 並使之成為幼兒園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等教育領域的核心話語。應重視對傳統優質文化的選擇,體現諸多文化的交融或沖突, 注重文化觀念的矛盾統一, 關注教師與幼兒透過課程內容對課程文化的理解和建構。
幼兒園課程實施文化應以 「生活體驗、互動對話、考慮差異」為標志性話語, 體現出整體化( 全納化) 、園本化、生活化、游戲化、綜合化、隱性化、科學化、協作化等特點。基於 「在生活、游戲中促進幼兒發展」, 幼兒園課程實施應通過過程—理解, 讓幼兒通過平等民主的參與式交流獲得積極體驗; 通過協商- - 互動, 激發幼兒學習、探究的興趣, 從而提升課程文化的質量。
㈥ 幼兒園主題式課程
幼兒園課程是以主題作為教育活動組合的裁體每個教育活動都體現各學習領域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強調每個教育活動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兒歌,歌曲等作為教育活動的材料,准確地確定每個教育活動的目標,清晰得表述能達成活動的活動過程。幼兒園課程即要利益於促進幼兒發展,又要能傳成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活動過程要貫穿課...程的內涵,每個教育活動都充分體現各個學習領域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在教育活動中要體現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和藝術五個學習領域。 我在研究主題《多樣的服飾》時,首先讓幼兒了解我國56個民族各民族的服裝,各個少數民族服裝的特點,感受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飾美。在每個分主題上,我利用幼兒教育的理論過程中,建構理論,豐富理論,發展理論,讓理論發揮功能,讓理論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實踐指引方向。我注重幼兒的心理發展,而心理發展來於動作,讓主體與於客體的相互作用,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成為心理發展的動力,例如指導幼兒利用廢舊碎布,塑料,毛線,樹葉編制編織各種服飾和帽子,讓幼兒初步學習編織的技能。大膽的設計製作富有創意的服裝商標。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注重了教育策略,利用心理動作和操作性學習方式開展教育活動,使幼兒發揮了獨特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使幼兒從動作過程解決問題過程,促進了幼兒思維水平發展。 為了促進兒童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指導,我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如講故事,念兒歌,講解,做游戲示範動作,討論與交流,行為練習,模仿學習,具體幫助與指導,情景演示,角色扮演,游戲活動,實踐活動,觀看音像資料,圖片展示等。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通過選擇上述的幾種方法綜合的加以運用,達到了活動的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㈦ 新園開業中班試園活動應該給孩子們上什麼課
答--3-6周歲的孩子在幼兒園里主要是玩,中班的孩子4周歲在玩的時候幼兒園的阿姨教還畫畫唱歌跳舞。
㈧ 幼兒園項目課程的含義是什麼
一、教育的途徑
課程的實施是一個多層面面的運作過程,包括顯著性課程、理想課程、潛在課程和隱性課程,顯著性課程是指幼兒園在實際中實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飲食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學方法或策略,教材內容、物資環境、管理、規章制度等因素,這些因素也可以隱性在課程標准、大綱之中;理想課程是顯著課程的理論應該努力的方向。隱性課程所蘊涵的教育觀、兒童觀、知識觀、學習與發展觀等在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取向,並制約著整個課程的運作。潛在課程是指學習者從學校的組織形式,學校環境及教師教學方法中得到的經驗,包括一系列的態度、感覺、傾向和價值。隱性課程是指有意識地迴避那些不符合教育目標、不能教給學習者的知識、技能或過程。這四個層面的課程是相互聯系和影響的。「沒有理想課程則教育過程無統整和方向,」流於雜亂縣城支離破碎;沒有顯著性課程則原則和計劃變得好高騖遠,不能實現;沒有潛在課程則課程變成一個愚人天堂,只有學習活動,而沒有人在接受教育。
因此教育的途徑應該是多種形式的,並縣城有機地整合在教育過程之中。從我國的教育現狀來看教育的基本途徑有:學習活動,游戲活動,生活活動。這些活動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起著特定的作用,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關注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並注意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游戲反映生活,反映學習,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組織好幼兒一日生活是招待教育方案、實現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方案中體現的觀念、教育要實現的目的、任務、內容和要求,主要是通過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來實現的。
1、教學活動
我們強調教育過程中幼兒的主動性,但並不能削弱教師對幼兒的積極影響,幼兒由於其身心發展的不成熟,使得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和教育兒童,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幼兒教師從幼兒的興趣和實際水平出發,根據幼兒園教育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按照《綱要》提出的教育內容和基本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活動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向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教師、幼兒雙主體作用,主張教與學、活動與指導的有機統一。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不敢提教學,忽視必要的知識學習;在選擇課程內容時完全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既不考慮哪些知識是幼兒必須掌握的,也不考慮如何幫助幼兒整理、擴充、提供其自然、零散的日常經驗,使之概括化、系統化。雖然幼兒園課程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不強調系統知識的學習,但一些生活必需的知識還是需要掌握的,幫助幼兒將其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更加系統化。
2、生活活動
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入園、進餐、睡眠、盥洗、間歇活動、自由活動、離園等與幼兒的生活直接相聯的活動。對於幼兒來講,身體的發展、基本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形成是最為重要的目標,因此生活活動在幼兒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活動中飲食了多領域的豐富的教育內容。生活活動是幼兒獲得經驗、體驗生活、學習社會技能的重要五一節。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有很多是通過日常生活完成的。尤其是各種生活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等。幼兒在園的生活必須使幼兒感到安全、快樂。
3、游戲活動
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游戲就是課程,課程就是游戲」,這是幼兒教育區別於學校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對於幼兒來說游戲不僅是玩,也是一種學習、工作和生活。幼兒通過各類游戲,不僅可以發展動作技能、語言能力、解決總是的能力以及想像和創造力,而且游戲時是幼兒感到最快樂的時候,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了解個人與環境的關系,緩釋情緒,促進情感與社會性的發展,游戲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游戲都對兒童的發展有利,這就需要教師在游戲中幫助幼兒,成為幼兒的游戲夥伴,幫助他們做出恰當的選擇,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我們應該給予幼兒充分的游戲時間和游戲空間,為幼兒良好的游戲條件,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自我的發展。
4、學習環境
環境的教育作用是潛在的,兒童的發展是在其主動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獲得的。對於兒童,環境是會說話的,什麼樣的環境就會引發相應的行為模式,「環境是我們的第三位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環境對於幼兒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誘發幼兒積極的行為。
5、家庭與社區
早在1927年,陳鶴琴先生就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物,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發揮優勢互補,充分調動家庭的因素以補充教育資源。使家長和教師在合作的過程中,共同接受教育。
二、活動形式
1、集中性的活動
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活動,依靠教師通過教學把內容傳授給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介紹、解釋、演示、表演等形式,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展現給幼兒。
2、分散性的活動
分散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也應該是我們研究的重點。兒童大部分時間是分散性的活動,而根據《綱要》精神要把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之中,要發揮各領域之間的事例作用,還有幼兒的養成教育、習慣的培養,對幼兒好奇心的滿足,能力的培養等,單靠集中性的活動是秀難做到的。要對兒童進行個性的培養,我們更應該發揮分散活動的作用。分散性的活動更能體現幼兒的個性,更能發揮教師對幼兒的個別指導作用。
3、獨自活動
當幼兒自己在一個他認為安全的狹小空間里,他會發揮自己自言自語及想像的能力,做著自己最高興的事情。滿足幼兒的這種需要也體現出對幼兒的尊重。
4、區角活動
為了幼兒的充分活動,在區角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在幼兒自願的情況下自主選擇,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權,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學習、去發展。在活動區里,幼兒的個性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容易形成對未知事物積極的探索態度,有利於幼兒形成自信心,讓幼兒的個性品質得到發展。
5、自由活動
為幼兒自由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能根據自己的意願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滿足孩子自由交往的需要,對於成長中的幼兒也是一種教育活動。
三、教學方法
「教育正在日益向著包括整個社會和個人終身的方向發展」,而且正逐漸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擴展到它的真正領域--人的各個方面。在這樣一種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活動,越來越重視學生,改變過去教育「無人」,而重視人在教育過程中地位,人的感受,人的收獲,怎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要培養學生把學習當成對知識的征服,而不是記憶那些符號。過去我們研究教學方法更多的是研究教師如何教,而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的要領應該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應該站在兩個角度去研究教學過程。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組織的程序
找到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方法與幼兒的發展切合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教師要在幼兒的生活、幼兒的需要、幼兒的發展特點的基礎上設計符合幼兒的教育內容以實現幼兒教育的發展目標。我們的教育要通過幼兒真正參與社會生活來進行,在生活中發展幼兒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習慣,鍛煉思想,並激發他的情感和情緒,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使幼兒逐漸積累經驗並獲得發展。因此,教師必須跳出過去對教育的狹隘理解,好像只有孩子正襟危坐,老師將一知識內容在課堂中向幼兒講清楚才是教育。
首先,教師要把幼兒的發展目標融化在自己的教育思想中,有自己對教育的獨特理解,有自己對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對教育持久的追求,並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其次,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點,並將幼兒的興趣與我們的教育建立連接。引導幼兒主動地去探究、去發展,當幼兒對周圍的環境產生興趣時,不要因為計劃里沒有,而漠然視之。應該把幼兒隨時表現出來的興趣作為教育的契機,進行有利的引導,並根據幼兒的需要設置情境,發揮環境對幼兒的影響作用。
再次,教師要根據內容的特點和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尋找有效的組織形式,使教育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過程。
最後,教師要幫助幼兒形成和總結他所獲得的經驗,教師的畫龍點睛往往會幫助幼兒提升他的收獲,並將零散的知識納入他的認知結構之中,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的實施需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不論怎樣去劃分幼兒在園的活動,最終是要作用於幼兒身上,幼兒在園的每一個五一節都會為幼兒提供不同的學習經驗,我們應當有效地發揮各個環節的作用,合理而科學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並將我們的教育理念滲透到幼兒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