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課程資源整合方案

小學課程資源整合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2-22 13:05:17

『壹』 淺談如何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整合

當前,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教學手段的變化,同時它也帶來了教育內容、教學組織新式及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變化。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它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方面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開辟出一些培養其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勢必會帶來小學語文教學的一些新的變化。本文針對網路語文教學實驗中出現的若干問題從教學環境、課件設計、情感教育、教師職能轉變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並設計了相關的實行方案。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整合,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會學習」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世界性口號。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萎縮,缺乏活力。教出來的學生就好比算盤珠子,撥一撥,動一動,原本聰靈的個性必被扼殺。這樣的學生怎能適應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怎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為創新教學的嘗試,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參與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將語文知識從空間和時間上向課外延伸,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學生求得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小學語文《鯨》的教學時,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處理、補充,並以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提出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我的引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和自己上網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不僅輕輕鬆鬆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對鯨的一些其它知識了解了很多。眾多教育者提出: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學習環境必將會給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帶來很大的幫助。斯坦福大學校長卡斯帕爾教授在談到斯坦福和矽谷的成功時,認為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這一要求的提出奠定了信息技術的學科運用價值。
1、聆聽音樂,營造優美的學習環境。每堂課一上課,學生的思想都會由下課時地鬆弛變為上課時的緊張,這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創新意識的萌發。為此,我們在上課前播放一段韻律優美的輕音樂。優美的樂曲調節了課堂里的氣氛,改變了教室里緊張的學習環境。學生通過聽音樂放鬆了神情,活躍了思緒,創新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揮。
2、展示圖片,營造民主的學習環境。不同的圖片會給不同的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不同的情緒變化,而不同的情緒變化正是激發學生創新意識的基礎。我們可以在課堂中充分發揮教學投影片的視覺效果,通過展示與課文內容相聯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讓學生自由觀察,民主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營造一個民主的學習環境。
3、播放動畫,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動畫片是小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對動畫片中的內容進行討論,學生更是一個比一個發言積極。針對學生的這個特點,利用現行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所配備的動畫素材,引導學生觀察,各抒己見,必將會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得以最大程度的體現。我們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向信息技術和學科有效課程整合的網路信息領域,教師在設計和表現課堂時,要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精心安排、設置情景、充分考慮增強教學的吸引力,運用聲像媒體使文字型、抽象型的內容生動地、具體地、形象地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這種教學將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特點,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特徵。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整合,展示不同的學習內容,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的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向社會發展需要,洋溢著現實的生活氣息,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但人無完人,書亦無完書。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還出現一些離生活現實、離這個時代比較遠的信息,而利用網路教學就能彌補此中不足。例如蘇教版的小學語文第五冊中《石頭書》這一課,「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殼的運動,離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都比較遠,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學生上網查詢資料,藉助信息技術,解決無法跨越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千萬年的漫長時間變化縮短至幾分、幾秒展現在學生面前;把有趣、復雜的化石、煤炭形成過程、復雜的地殼運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知識。就小學語文而言,由於其涉及的內容涵蓋面廣、包容量大,因此這就要求學生在思維上能夠不固於原有的定勢,善於變換角度地靈活地去思考,能深刻的高水平地掌握知識,並把這些知識廣泛地遷移到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習活動順利完成。為了能夠幫助學生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採取以下一些方法:
1、錄音播放。《月光曲》這課內容源自於一首優美的鋼琴曲。為了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在上課前可以先藉助錄音機把鋼琴曲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從中聽出了什麼?聽後你有什麼想法?你對這首鋼琴曲的哪個地方感受最深?為什麼?由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還不甚了解,自己的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因而他們在回答時就不會受局限,自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從而促使自己的創新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2、錄像再現。如教《黃繼光》一課的重點段落,學生提問:「在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突然站起來?』」「怎樣的情況下,『黃繼光又站起來了?』」此時,學生心理發展出現了憤悱,我播放錄像《黃繼光》中部隊攻佔597·9高地的部分場面。那機槍聲、大炮聲、手榴彈的爆炸聲連成一片,學生彷彿置身在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黃繼光奮不顧身地靠近敵人的火力點,最後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等情景歷歷在目。在這一形象感知的基礎上,學生排除了思維障礙,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這時,教師再讓學生答題,他們一改過去照本宣科的現象,而是用自已的創造性語言回答得有聲有色。
3、網路下載。《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小品文。什麼是雷達,雷達的作用是什麼,它是怎樣工作的,小學生很難有個清晰的認識,因此學生的創新思維就很難得到發展。解決這些問題並不難,打開計算機,進入相關的網站,找到這些內容下載下來,一看便明。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內容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正是利用了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知識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空間的整合,改變不同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把「語文綜合性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結構之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為依託,注重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之間的整體聯系。其最終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認為,要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效率,必須把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利用網路環境來進行語文教學,可以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豐富性。如在二年級下期語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時老師按常規教學,學生總是難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後來調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通過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月食這一天文現象,學生通過看微縮的太陽系運動,便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又如在《特殊的葬禮》教學中,設計者就提供了三個可發散延伸的空間,一是為什麼這次葬禮是特殊的。通過鏈接相關網站,學生們了解了為什麼總統要為這條瀑布舉行葬禮。二是關於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特別是水源的污染,能夠引起學生對生態平衡的警醒與深思;三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為學生提供比較鑒別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和文學評價能力,加強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熏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識,而是迅速更新知識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識和利用新知識的過程中體現的創新意識,表現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培養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要能夠做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採取藉助現代教育技術改變課堂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方法,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1、實物演示。寫入小學語文課本內容中的許多物體,孩子們都沒有親眼見過。究竟這個物體是什麼樣子,是不是像書中所寫的,孩子們一概不知,如琥珀。這很不利於孩子們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但這個物體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還是能見到的,為此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准備幾塊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琥珀,上課時利用實物投影儀分別演示給學生看。由於是實物,他們看的興趣就會很濃,看的時候就會很認真很細心;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提出許多自己認為還不明白的問題,然後通過詢問查找討論,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創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加強。
2、摹擬試驗。許多事情,如果不通過自己的親身試驗,其中道理永遠都不會明白。例如《畫楊桃》,同是一個楊桃,它能被畫成不同的形狀。其原因是每個學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楊桃的形狀就不一樣。老師在上這一課時,單憑講學生是不會輕易理解的。我們不妨換一種方法,把一個楊桃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在屏幕上,讓學生試著自己也去畫一畫,然後再變換位置看。這樣一畫一換,雖然學生僅僅是動動手動動腿,但他們在動的過程中已經是鍛煉了自己的一種創新能力。
3、虛擬假設。在小學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的主人公結局都是極具有懸念性的。如果能對這些主人公後面的故事進行一番虛擬假設,勢必會對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幫助。如《凡卡》《窮人》《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他們後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我們可以把這些文章的圖片通過剪輯整理合並在一個地方,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的一個人物,把它後面的故事虛構成一段文字講給同學們聽。此舉一方面是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綜合考驗。
信息技術是教學手段,是學習工具。我國政府認為:「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並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各地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多媒體教學進入每一間教室,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是信息技術教育發展中應特別重視的問題。」這一論斷也證明了,當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目標,是建立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與學的改革基礎之上。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網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產、學習和工作方式。「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觀點,它要求教師能從自己的學科教學過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術幫助自己的教學,把信息技術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也就是指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能把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這種「整合」教學方式的研究和實施將會對小學生探究性學習、創造性的發揮、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創設良好的基礎,使小學語文教學朝著特色、個性的教學方向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去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需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工作者們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必將對教育的發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定會使我國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貳』 如何農村小學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益

加強學校常規管理,大幅度大面積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是鞏固「普九」成果,提高義務教育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所在,更是鎮中心學校的核心任務。長期以來,我們一直努力做到「聚焦課堂教學,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探索大幅度大面積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回顧過去,我校教學工作的基本做法

1、抓住一個中心:

長期以來,我們始終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中心環節不放鬆,堅持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上好課程」。盡管教師學科不配套,教學設施不健全,但始終本著「因地制宜、盡力而為」的原則以兼職代替專職,以演示實驗代替分組實驗,以校內活動代替社會實踐,確保低層次的課程標准不落空。堅持強化常規教學的過程管理。加強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檢查與督導,加強起始年級和畢業年級的全程管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真正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2、促進兩個轉變:

一是促進教學思想的轉變。絕大多數教師通過自身長期不懈的努力,基本做到:由過去的圍繞考試打轉轉轉變到今天的圍繞素質搞教學,由過去的一門心思講知識轉變到今天的千方百計促發展。

二是促進教學行為的轉變。通過課改,教師有了學生意識和服務意識,由過去的只重視少數轉變到今天的面向全體,由過去的拚命灌輸轉變到今天的啟發誘導,由過去的冷麵訓斥轉變到今天的民主平等和合作探究。

3、建設三支隊伍:

首先是管理隊伍的建設。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的選拔和培養,年輕的校長和主任正在不斷成長,較高的管理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我校中小學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

其次是教師隊伍的建設。多年以來,我們一直不遺餘力、堅持不懈地通過加強校本培訓、組織繼續教育、鼓勵在職進修和選派外出觀摩等多種形式,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業務素養,從而為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第三是教研隊伍的建設。以選拔和培養教研組長為切入點,以打造骨幹教師群體為著重點,以課題研究為落腳點,全力編織鎮、校兩級教研網,為教學質量的持續、穩定提升提供組織保障。

4、推進四項改革: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變粗放為集約,重在一個「實」字。注重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注重課堂教學常規管理的規范化要求與教學實情、實效的統一;變壓力為動力,堅持一個「恆」字。課堂教學改革最忌時冷時熱、虎頭蛇尾。滴水之所以能夠穿石,靠的不是別的,靠的是目標專一,靠的是目標專一後的持之以恆。有了這個「恆」,所有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都將變為教師在自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中的強大動力;變僵化為優化,追求一個「新」字。盡管我們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提出一套嚴格、統一的具體要求,但在管理和執行的具體過程當中還是盡可能做到因人而異,因情有別。變高耗為高效,落實一個「質」字。實實在在地向每一節課要質量。

○推進課程資源改革。積極主動地開發各種本土課程資源,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地方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例如利用自然條件,開發小種植、小養殖等校本課程。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學科實踐結合起來。把校本課程作為學科教學的一個拓展與延伸,緊密結合學科教學的特點和要求,不斷豐富校本課程的內容。努力把校本課程開發同學生的特長發展結合起來。如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手工等興趣類課程的開發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卓有成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推進師生評價改革。細化教師評價條款,變復雜為簡單,客觀、公正、簡單明了地對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期的所有工作進行定量描述,減少人為因素,提高評價的公正性、科學性、准確性和權威性。積極推行學生評價的等級制度,淡化分數壁壘,強化等級進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進取心。

○推進教師配備改革。從2005年開始,鎮中心學校每年從鎮初中本部和分部選派了3名青年教師到邊遠的村小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同時將新分配的教師一律安排到邊遠小學工作,這樣不僅有力地加強了邊遠小學的教學力量,更重要的是給邊遠小學帶去了全新的教學理念,無窮的青春活力,有力地推動了邊遠小學課堂教學的全方位改革。

二、思考當前,我校教學工作的主要症結

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雖然做了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並不顯著的成績,但絲毫掩蓋不了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確實存在的諸多不足和問題。其主要表現為:宏觀上的「牌子不亮,質量不高,旗子(特色)不艷」。微觀上的「路子不明,法子不靈,點子不新」。究其原因不外乎:課改經費短缺、管理套路落伍、師資隊伍老化、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後、三級課程滯後、大眾傳媒渲染和不良風氣影響等。

盡管影響教學工作的原因很多,但其主要症結還是在於我們的教師隊伍以及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1、職業倦怠,漠視問題的存在。在農村絕大多數教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工作、生活在一所偏遠的學校,幾乎從來沒有走出去觀摩過、學習過,外面的精彩世界對於他們而言似乎早已不復存在。長期偏安一隅,使得他們的思維逐漸遲鈍,激情逐漸冷卻,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變得熟視無睹。

2、功利之心,泯滅創新的激情。要檢查,就突擊備課、改作業。要統考,就加班加點、滿堂灌。要職評,就拼湊材料,忙突擊。甚至有人戲言:「堂堂課我都到,提到考績我不要,大事小事要知曉,吃吃喝喝不能少」。

3、自我封閉,扼殺碰撞的智慧。許多農村教師早已習慣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少就教學問題與同行展開交流。總覺得與比自己小的討論「沒面子」,與比自己老的討論「沒興趣」,與自己差不多大的討論「沒底氣」。

4、體制滯後,制約質量的提升。由於農村小學七八個教師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朝夕相處抹不開情面,誰也不願去和別人爭那30%的浮工資,校長也因為學校拿不出富裕的經費補充進去,而將浮動放在一邊,久而久之教師的進取心和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的調動,質量的提升也就無從談起。

三、著眼未來,我校教學工作的初步設想

沒有教學就沒有教育,沒有教學就沒有學校。切實做好教學工作是各級各類學校永恆的主題。在未來永無止境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心,始終如一地突出一個核心,千方百計地降低一個重心,努力探索出一條既符合實際又持續穩定且能大幅度大面積提高全體學生全面素質地有效途徑。

1、堅持「一個中心」——教學

不管教育怎樣發展,如何改革,教學始終都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今後,我們將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全面推行「321開放性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現3個允許:允許學生插嘴、允許學生爭論、允許學生標新立異;2個鼓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1個寬容:寬容學生的過錯。抓緊、抓細、抓實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努力做到「計劃制訂嚴實,領導示範落實,骨幹培養扎實,執行方案求實,督查指導務實」。徹底杜絕在督查指導過程中「認認真真搞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的虛假現象。堅信成功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真正做到「嚴格督導、真誠指導、熱情引導、耐心輔導」。使絕大多數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都能做到「六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以方法為中介,以能力為目標。實現「六突六不」——突出重難點,不面面俱到;突出精講精練,不以講代練;突出思維訓練,不滿堂灌、滿堂問;突出學法指導,不加重課業負擔;突出教學效益,不搞全面補課;突出因材施教,不搞千人一法。使課堂教學少一點「預設」的剛性,多一點「生成」的彈性。

2、突出「一個核心」——質量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是人民群眾對我們的工作滿意與否的「晴雨表」,事關教育的生死存亡。因此,我們將嘗試建立「生死存亡的風險機制」——加大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力度,逐步推行以崗定人,競爭上崗,以崗定責,以績定薪。適當拉大分配距離,以激勵教師竟崗敬業,自覺提高教學質量,以不負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託,不負人民群眾的殷切希望;「逼師成材的投資機制」——明確規定學校每年5%的預算經費必須足額用於安排教師繼續教育。45歲以下的中小學教師到2010年必須全部達到本、專科學歷,拿到畢業證後學校給予每人一定的的獎勵。所有在職教師每年必須自費訂閱1份教學刊物,每學期必須撰寫不少於1萬字的讀書筆記,向鎮中心校遞交1篇不少於3000字的教學行動研究報告。「客觀公正的激勵機制」——我們將積極創造條件爭取設立「金牛鎮中心學校教育教學獎勵基金」,分設「課程改革成果獎、教學評比新星獎、教學質量進步獎、關愛學困園丁獎、自學成才鼓勵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獎」,以表揚先進,激勵後進,激發教師的專業激情,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3、降低「一個重心」——教研

教學研究重在教學反思,重在教師群體,重在問題解決。過去我們的教研盲目攀大求洋、過於追求標新立異、只圖花哨好看,很少考慮問題的解決。往往勞命傷財,最終卻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得不償失。今後我們將切實降低教研重心,以校本教研為抓手,本著「哪壺不開提哪壺」的求真務實精神,在教研課題的選項上就著手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課題選項與教學實際相結合,把問題當課題。把校本教研與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賦予教學研究強大的生命力。二是階段性研究與成果及時轉化相結合,以細節決定成敗。踏踏實實地做好教學研究成果與教學工作嫁接、教學研究成果向教學實際移植的問題,以追求成果效益的最大化。三是課題選項與學校資源相結合,逐漸形成富有本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努力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的完整體系。在課例研究方面,本著「以課例展示理念,讓理念回歸課堂」的思想,推行「兩段六環」的教研活動方式,即第一階段:備課——說課——議課,第二階段:上課——聽課——評課。使校本教研既植根於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又服務於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從而引領教師專業水平得的提高。

『叄』 小學英語教學資源整合的方法與策略有哪些

情境是一堂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專教學內容屬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肆』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

如何開發與利用小學語文課程資源

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上好一堂高效的課,可以體現教師的語文素養和教學業務能力。而對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能體現一個語文教師的知識整合能力與智慧。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指教師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學內容來源, 合理構建課程資源的結構, 創設語文學習環境, 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 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滿足時代發展的多樣化需求, 實現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熱浪的沖擊, 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就成了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不僅是教材編寫者面臨的問題, 更是我們一線教師應該關注的重要課題。

一、 緊扣課本, 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 配套讀本、 教學掛圖、 工具書、教輔資料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 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教科書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 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 我們應與時俱進,變簡單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 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追答:
3.創設多彩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場地, 將校園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用來作為語文教學課程資源, 以熏陶學生, 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三、 加強滲透, 整合學科資源

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 關注書本, 忽視人本, 強調個體, 缺乏合作, 使學生的思路變得越來越狹窄。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 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 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 將音樂、美術、科學、數學都變成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四、 組織實踐, 開發地域資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 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1. 在鄉土文化中開發課程資源。鄉土文化朴實、生動、 富有人情味兒, 處處洋溢著 「真、善、美」 的氣息。 鄉土文化包括本土的歷史文化,比如文峰公園,荊門歷史;飲食文化如:盤龍菜、惠峰酒;曲藝文化,采蓮船、花鼓戲;社交禮儀文化、婚喪慶典文化等,這些都將成為豐富的課程資源。

2. 在地方自然環境中開發課程資源。地方自然資源包括各個地方的植物、 動物、山川、 河流等資源。我們在開發自然資源時, 既可以利用豐富的物產和秀美的山川來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又可以利用對林木的亂砍濫伐和對動物的亂捕濫殺以及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的污染等不良現象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

3. 在游覽名勝古跡中開發課程資源。重視本土文化資源的開發, 並將其融入到學習資源的范疇中。我們可以通過 「游名勝, 玩語文」 的實踐活動, 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多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體會到語文課程必須既植根於現實, 又面向世界, 面向未來。只有充分開發和利用好各種有用的語文課程資源, 才能拓寬學生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