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閱讀與寫作的課程目標

小學閱讀與寫作的課程目標

發布時間: 2021-02-22 14:06:38

① 如何確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一直以來,語文都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門課程,也是所受非議最多的一門課程。回望過去,肩負著傳承祖國母語教育任務的語文教學,雖歷經多次改革,卻始終難以擺脫高耗低效的困境,甚至落得個「誤盡蒼生是語文」的罵名。沉思現在,面對著轟轟烈烈、方興未艾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教學雖或多或少或濃或淡地抹上了新課程的色彩,可依然徘徊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展望未來,我們祈盼語文能成為學生的最愛,每一個生命會因語文而流光溢彩;語文課程開放而有活力,能應和時代的脈動、順應社會的需求、浸潤生活的芬芳……下面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確立的策略簡單地談談。
一、凸顯目標的學科性
閱讀教學目標的確立,應充分反映語文學科的性質、閱讀教學的任務及閱讀教學的特點。語文學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於一體的基礎學科,作為小學語文學科,首先要體現工具性。浙師大 王尚文教授在《語文是什麼》這一報告中呼籲廣大語文教師必須緊緊抓住語言文字這條韁繩。他提出構成語文的核心要素是語言文字,憑借字、詞、句、段、篇,培養聽、說、讀、寫、書(書寫)的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天職。葉聖陶先生在《國文教學的兩個基本觀點》一文中指出:國文教學自有它獨當其任的「任」,那就是閱讀與寫作的訓練。這充分說明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語文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有屬性,這也理所當然地應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標志性、根本性目標。確立閱讀教學目標,我們的著力點應該從閱讀教學承擔的任務上進行概括。吃透課標,深鑽教材,結合單元提示,課後練習以及語文園地,並聯系單元和整冊教材進行整體思考,既考慮通過閱讀教學目標的落實,實現教學目標在三個維度上的達成,又著重考慮在閱讀訓練上使每一課時的教與學活動,都能讓學生得到些什麼。當然,鑒於閱讀教學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在目標的文字表述上應該更加准確,更合乎語言規范,切勿模稜兩可。目標的表述不僅要反映出「語文閱讀課」的特點,而且也要力求反映出「小學」的特點。如人教版四(上)《頤和園》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個老師這樣設計了其中一項教學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我本人覺得這一目標的表述語言不夠准確。試問,「怎樣才算是『整體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課文的大致內容」不就意味著「整體感知」?我覺得不如用「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顯得貼切,明了。這樣既體現出語文學習的特點,又符合第二學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
二、體現目標的層次性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學科教學的總目標與各層次目標之間,既有統一性,又有相對的特殊性,教學目標的設計要充分體現這種層次性。通過閱讀教學各課時教學目標的實現與累積,最終達成語文學科教學的總目標。閱讀教學目標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是學習內容的層次性。在學習內容上,不同學科是有其內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數學清清楚楚一條線,語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為「文選型」的語文教材,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級,它就承載了不同的教學要求。同一知識點的教學或相應能力的培養,在不同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目標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課文在不同的課時教學中也有著循序漸進的教學要求,體現著層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為例,這篇課文可分兩課時完成。兩個課時的教學目標的設計就有著鮮明的課時特徵,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①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鬱郁蔥蔥、湛藍、甜潤、裸露、各式各樣」等詞語。②讀通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③摘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②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表達效果。③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二是學生的層次性。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是有差異的,教學目標應自然而然地體現出這種差異,作為教師則需要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教學目標,做到共同性目標和個性化目標的有機結合。而共同性目標是為所有學生預設的,是基本的教學標准,要求全體學生都要達到,個性化目標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而預設的。如一個老師設計的人教版四(上)《觀潮》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①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②理解「潮來前」的景色特點,積累描寫潮水的句子;學有餘力的學生仿寫片段「雷雨前」。其中的第二項教學目標:「理解『潮來前』的景色特點,積累描寫潮水的句子」是共同性的目標,是要求全班學生都要達到的。而讓學生仿寫片斷「雷雨前」,則是為學有餘力的學生預設的個性化的目標。
三、突出目標與教學的一致性
當閱讀教學目標確定以後,課堂教學就應該環環緊扣教學目標進行落實。由於一些教師獨立設計閱讀教學目標的能力較弱,加上文本蘊涵的多元性,教材知識體系較散,尤其是人教版的閱讀教材是以文化主題來構建單元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的「兩張皮」現象,既有目標定位的盲目性問題,也有教學活動過程的隨意性的問題。因此,制定閱讀教學目標,首先要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仔細斟酌目標的數量與難易度,防止目標脫離了學生實際;其次要研究學習內容。依據《語文課程標准》的要求,確定既適應學生學習又能與教學內容「合拍」的教學目標。然後,圍繞目標處理教材,整合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切不可僅有預設的目標而無具體落實教學目標的相應活動內容。最後,要研究教與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方式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途徑,一定的課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無疑需要採用相應的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手段的正確選擇與有效運用。當然,課堂教學「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要求。」隨著課堂情景的變化,教學目標也要隨時做必要的調整,教學活動內容也要做相應的變換處置,促使課堂教學活動的動態生成,始終保持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四、把握目標的發展性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弘揚學生個性,促進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是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課堂教學的關鍵是要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對所教的每一個學生的已有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特長等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實施目標的過程與採用的方法具有激勵性,能有促使學生獲得自主發展的更為廣闊的空間,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教師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所謂適合學生的教學,就是在學生原有基礎上提出新的可以預期達到的學習目標的教學,如果不針對學生基礎,教學目標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那麼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時,一定要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動作技能與情感態度為基礎,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去設計教學目標,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學生過重負擔,又能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不斷發展新能力,不斷豐富情感,不斷完善人格。確定了具有發展性的閱讀教學目標,再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媒體,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結構,那麼,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最終必將實現。
五、增強目標的可操作性
在實現目標的整個教學過程中,目標內容應是可操作的,在目標的達成與否,達成到何種程度上又是可檢測的,這樣的課時目標才是有意義的。首先,目標表述應該是具體明確的,目標指向清晰、主次分明、聯系緊密。如用詞過於抽象概括或中心目標不突出或目標條目過多等等,是不利於操作的。課堂教學時間是個常數,一篇課文或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不宜過多,一兩個就可以了。核心的目標完成了,其他目標也會在實現核心目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實。其次,目標表述的內容是集中精細的,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什麼、理解什麼、掌握什麼、識記什麼一目瞭然,甚至有必要直截了當點明什麼字、什麼詞、什麼句,怎樣的人、事、物等。如「引導學生認識潮汐的成因及其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等目標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而教師怎樣「引導」,怎樣「培養」,用什麼手段,那是不具體的,無可操作的。教學目標的表述越清晰明白,在課堂教學中也越容易把握,教學目標的達成率也就越高。
當然,在設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時候,除可以採用以上這些策略以外,還應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去及時調整與動態生成目標。總之,我認為,當前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的制定和研究,我們應投入更多的關注。作為語文教教師只有了解基礎、實用而又具體、明確的小學語文知識、語文能力發展的體系,才能提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只有使設定的教學目標更合理,更科學,更精細,更適應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才能使作為課堂教學坐標和靈魂的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應有功能,從而為徹底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長期存在的「高耗低效」現象提供現實的可能。

②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學生識字、寫字、詞語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閱讀和寫作更需要一點一點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所教學年段的總目標,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它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二、教師要制定好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不同的內容構建單元,每個學期課本有八個單元。前五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綜合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個部分。

教師要根據單元的這一設計安排好課堂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單元目標成為課時目標的指導。課時目標要權衡所教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制定。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要突出出來,課時之間的承上啟下要做好,教師還要注意知識的適當擴展。

(2)小學閱讀與寫作的課程目標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③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高效的語文教學有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寫作技巧的提升,更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綜合素養。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如何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是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的重要性、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研究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的途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與寫作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審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閱讀和寫作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閱讀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工具性、人文性統一的體現[1]。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寫作教學、閱讀與寫作關系逐漸成為廣泛討論的課題,與傳統的重閱讀輕寫作不同,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找到閱讀與寫作的契合點,以讀促寫,提高語文教學水平。
一、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被看作兩部分內容,這種將閱讀和寫作分離的教學模式,不僅不利於提高語文教學的完整性和效率,也不利於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促進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的有效契合,對於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2]。首先,有利於語文教學更加契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新課標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不僅僅包括學生的閱讀素養,也包括寫作素養,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能夠理順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關系,寫作教學不從屬與閱讀教學,二者相輔相成。其次,寫作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主要任務之一,寫作教學要為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服務,割裂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往往導致學生寫作缺乏素材,在閱讀學習中學習到的知識和技巧難以應用到寫作上,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就是要以閱讀促進寫作、以寫作促進閱讀,學生將閱讀學習中學習到的知識、技巧應用到作文寫作中,再將通過寫作發現的不足反饋到閱讀學習中,更加有目標的進行閱讀。此外,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的重要性還體現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迫切需要轉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亟待提高等方面。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也逐步推進,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通過考察部分地區、部分學校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可以發現,其閱讀和寫作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師教學理念及模式陳舊,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割裂,過度重視閱讀教學輕視寫作教學。其次,課程安排存在重視閱讀輕視寫作的現象,部分學校課程安排閱讀課程數量與寫作課程數量相差懸殊,每周寫作課程普遍在兩節左右,而閱讀課程多達八節[3]。第三,教學方法不科學,閱讀教學以課堂講解為主,學生主動閱讀、思考的時間少,寫作教學以寫作練習為主,尤其缺少「說」的內容。第四,學生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不平衡,由於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課程數量存在不平均的問題,導致學生閱讀能力普遍高於表達能力。
三、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在義務教育階段具有重要地位,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有效契合,有助於小學語文教學契合新課標教學理念,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提高,促進學生全面語文素養的提升。
第一,轉變教學理念,貫徹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在重視閱讀教學的同時加強寫作教學。教務部門應該根據新課改要求,在咨詢語文教學專家基礎上,制定語文課程計劃;教師要根據學校制定的教學計劃,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閱讀與寫作教學,不可偏廢;教師必須正視寫作教學的重要性,要認識到寫作教學有助於提高閱讀教學,將寫作教學作為與閱讀教學並重的教學任務。
第二,立足文本閱讀教學,促進學生寫作技巧的提高。小學閱讀教學所使用的文本是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水平所選取的,以文本為中心,從文本形式、內容兩個角度,開展閱讀教學,並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學習文本的篇章結構、段落布局、內容選材、行文技巧,在閱讀訓練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培養寫作能力。比如,人教版新課程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篇課文《山雨》的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文章結構及行文後,安排學生仿寫自己聽雨、看雨的一次經歷,或者為這篇課文增加段落,在文後補充內容。
第三,豐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語文全面素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閱讀和寫作教學都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思考、練習,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針對閱讀教學,可以採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將學習任務分配給各個小組,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提高學生閱讀和合作能力;針對寫作教學,不僅僅要重視書面寫作教學,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比如,設置課前演講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或者利用讀書會形式的教學方法開展口語表達教學,即在寫作課上先引導學生閱讀經典文本,讓學生轉述故事等;此外,還可以利用排演情景劇等形式,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片段,學生自主討論、改編名著,寫作情景劇劇本,並演出,可以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第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學習習慣。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有效契合不僅僅需要教師教學的努力,還需要學生的配合。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已經養成了重閱讀輕寫作的習慣,大部分學生閱讀能力較高而寫作水平比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必然會喜歡閱讀學習厭惡寫作練習,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提高對寫作的認識,循序漸進的培養寫作能力,提高對寫作練習的興趣,最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精度、通讀相結合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其次,要培養學生摘抄、做筆記的習慣,尤其是小學生普遍愛好閱讀故事性文本,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不僅僅關注故事內容,還要關注文本的結構、行文技巧、語言表達。再次,要引導學生對優秀文本進行摹寫、仿寫,不斷提高寫作能力。最後,要引導學生以寫作作為閱讀目的,不斷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學在小學教育乃至義務教育階段都有著奠基作用,重視小學語文教學,就是抓住了小學教學的關鍵。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要求,將閱讀和寫作的有效契合提高到至關重要的地位,促進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有效契合,是深化小學語文改革、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④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什麼

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小學閱讀與寫作的課程目標擴展閱讀

歷史變革

中國清朝末年興辦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級學堂章程中有《功課教法》章,列有課程門目表和課程分年表。這是課程標準的雛型。1912年 1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准》。此後,課程標准一詞沿用了約40年。

課程標準的結構,一般包括總綱和分科課程標准兩部分。總綱規定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學科的設置、各年級各學科每周教學時數表和教學通則等。分科課程標准規定各科教學目標和教材綱要、教學要點和教學時間的分配、應有最低限度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方法和其他應注意的事項。

要求

隨著新的基礎改革的開展,國家教委和各地教委開始重新著手組織編寫新的各科課程標准。其要求是: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幼兒園教育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教結合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區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應在堅持使學生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會,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語文課程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課程標准

⑤ 小學作文課程標准

[小學作文課程標准]小學作文課程標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學習體會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通過再次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小學作文課程標准。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作文指導《小學作文課程標准》。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准》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准》、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准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准達到《課程標准》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准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小學作文課程標准〕【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⑥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小學個階段習作教學的目標是什麼

第一學段習作教學的目標是: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語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第二學段習作教學的目標是: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第三學段(5--6年級)習作教學的目標是: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讀書筆記,學寫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⑦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⑧ 小學語文課程學段目標與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小學一到二年級只要學習字詞及朗讀,多背就好了
三到六年級開始要學會閱讀內與寫作,容多看名著,閱讀答題要套公式化語言,如賞析語句要寫「運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的情境,表達了作者……的心情。」。寫作要多用積累的好詞好句好段,因為是小學,很少會有說抄襲的,盡管引用就好。
拼音字詞等基礎一定要打好。
小學其實考得都是實的東西,穩扎穩打就好。而且小升初一般都比較簡單。
如果要考私立學校的話就要寫多點功夫在背上,一到六年級的詩詞都要背,基礎分就不會少。練好字,作文分就不會低。
這些到初中都很有用的,因為是基礎,我就是這樣背過來的,很受用。
希望這回答你能滿意。

⑨ 小學語文課程目標從哪三方面進行設計的

設計語文課程目標遵循哪些指導思想?
課程教材研究所 崔 巒
課程目標是語文課程標準的第二部分。它體現了語文課程在培養人方面達到的目的、提出的要求。包括「總目標」和「階段目標」。是語文課程標准化的核心部分。

設計課程目標的指導思想,一是九年一貫整體考慮,體現課程目標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

以往的教學大綱,小學和初中分段設計,彼此缺少聯系,在課程目標上難免出現重復要求、難易倒置、相互脫節等問題。這些問題必然導致在教材、教學上出現同樣的問題。此次,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上,九年一貫整體設計。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克服了小學和初中的割裂,使二者成為一體,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目標的整體性、階段性和連續性。

二是從三個維度提出課程目標,全面而富有新意。

無論是「總目標」還是「階段目標」,都是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能力」「過程、方法」這三個維度提出的,比較全面。拿「總目標」來說,一共有十項。1-4項是側重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兼有「過程、方法」的目標。第5項是側重於「過程、方法」的目標。6-9項分別從識字寫字、閱讀、作文、口語交際諸方面提出目標,側重點是「知識、能力」以及「過程、方法」。第10項從能力方面提出新要求——「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說課程目標有新意,除了目標從三個維度提出、體現新思路以外,還表現在:課程目標很好地體現了前面講到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特別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的理念,轉變學習方式、使學生學會學習的理念。課程目標從時代需要出發,提出一些新目標、新要求。如,「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

三是從五個方面提出「階段目標」,其中「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更應引起重視。

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等五個方面提出要求。特別值得重視的是,在各個年段的具體目標中,都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目標。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舉措,值得認真研究,並在實踐、探索中逐步積累經驗。

⑩ 落實新課標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哪些目標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 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 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