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程課題
⑴ 求小學科學課的課題,適合一、二年級。要求貼近生活,實用、好操作。謝謝!
一、證明金屬導熱的小實驗
將金屬棒的一端放在熱水中加熱 金屬棒的回另一端會感覺到熱
二、把答一隻小老鼠和一盆花同時放在一個玻璃罩里,空氣不流通,小老鼠會死嗎?
1.當玻璃罩處於光照條件下:
老鼠不會死亡 花在光照條件會進行光合作用,可以產生氧氣,供小老鼠呼吸,小老鼠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花用於產生氧氣。雖然花也會消耗一定的氧氣但產生的氧氣足夠消耗.
2.當玻璃罩處於黑暗條件下:
老鼠會死亡 花在黑暗條件下不能發生光和作用,不能產生氧氣,而花和老鼠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當氧氣消耗完後老鼠死亡.
⑵ 小學科學課題研究
窗檯植物的觀察與研究方案
-——植物生活條件的研究
一、 課題的提出:
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客觀事物是身邊的生物。上學期的科學課上同學們就提出了許多關於植物的問題。新學期開始,我們組織三年級各班學生學習了學校《窗檯綠化的觀察與研究方案》,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許多感興趣的問題。例如:植物為什麼長在土上?為什麼植物不吃飯也能長大?我認為利用窗檯這個同學身邊的「基地」,在三年級同學中開展窗檯植物的觀察與研究。
二、活動內容:
各班根據季節的不同自行選擇綠化窗檯的植物,觀察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種植技術。
1.寒假開學(春季)開展種花養花活動。讓學生選擇花的品種,知道花的名稱,了解種子的萌發過程、條件;植物的移栽技術、影響移栽成活的條件。詳細記錄種子萌發,花卉移栽、成活的過程等。
2. 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幾種對比實驗:光照對植物生活的影響,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沒有土植物能生長嗎?
3.對研究記錄整理、分析,提出各小組活動報告。
4.的冬季來臨之時,研究無土栽培技術,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食品,鼓勵學生走入社區,為社區服務。
三、活動的意義
1.讓學生自己動手種植、栽培植物,體驗植物、空氣與人的關系。進而使學生理解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保護環境的作用。從中受到環保教育。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種植、栽培植物的知識、技術與方法。使學生受到勞動教育和技術教育。
3. 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觀察、設計、想像、實驗探究、體驗一系列活動,發現和解決具體的現實問題。
4. 學生通過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食品,鼓勵學生去賣,去討價還價。
四、活動目的
使空曠的窗檯變得生機勃勃,凈化空氣,減少冬季感冒病的發生。同時,學生以小見大,由教室窗檯的綠化想到大自然的綠化。培養學生走入社區,服務社會的思想意識和品質。
五、活動目標
1.意識:培養學生關心環境的意識,教育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用新的思想和技術解決不同的問題.
2.知識: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種植栽培技術,適宜生活的土壤特點等。
3.態度:幫助學生獲得關心環境的感情,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領學生積極參加科學實踐活動。
4.技術:幫助學生學會觀察、描述植物的生長狀態,生活習性,記錄、分析觀察到的現象,整理、統計、分析調查資料。獲得判別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5.參與;幫助學生理解個人對社會的作用,樹立信心,相信小學生也能搞科學,能夠用他們的意識、知識態度和技術,為家鄉、為社會做出貢獻。
六、活動類型
1.觀察:觀察植物種植嫁接的形態、記錄生長變化情況;觀察記錄教室空氣的干濕度。
2.調查:那些野生植物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人工栽培繁殖情況。
3.種植,在不同的時間播種的植物,種子的發芽情況,驗證植物能不能在不同的季節播種,長勢如何等。
4.嫁接:學習植物嫁接原理、技術和方法。
七.活動安排:
計劃2009年3月——2011年1月實施窗檯綠化活動
時間 課程內容 活動形式
2009年3月 各班成立小組,選擇課題,確定方案。種植、移栽花卉等植物。准備對比實驗材料(相同的種子、植株等) 討論、搜集、觀察、記錄、
2009年4月——2009年11月 栽培花卉,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生長條件 實驗、操作觀察、記錄 總結。
2009年10月——2011年1月 進行無土栽培實驗,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植物 實驗、操作,觀察、記錄
各班參考選題:
1、 選擇一種(或幾種)植物,相同的小苗,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生長情況有什麼不同?認真記錄,分析原因,也許有新的發現。
2、 研究植物生長的條件。例如:植物生活需要陽光嗎?(燈光行嗎?);植物必須生活在土裡嗎?栽培植物為什麼要施肥?
3、 改變植物的生活習性,滿足人們的一種需要。例如:讓夜來香白天開花,室內充滿芬芳。
⑶ 怎樣制定小學科學課的課題
看你的心意了。
⑷ 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題
為什麼有白天黑夜交替出現?為什麼會有刮風下雨?小學生不知道的奧秘有千千萬萬。科學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獨特的認識對象。它以學生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為主要認識對象,涉及到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和宇宙等諸多科學知識領域。我們要充分發掘教材,通過常識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與周圍常見的事物有關的科學知識。如中高年級教材中既有探索自然界物質是相互聯系的內容:綠葉製造養料與水分、陽光的聯系,種子的萌發與空氣、溫度之間的關系等,也有探索自然界物體運動變化規律的內容:熱的傳導、月球的變化、生物的進化等等。我們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能使學生更好掌握了這些科學知識。
一、創設情境 引發興趣
小學生易興奮,但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怎樣在每節課開始的幾分鍾內,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師這邊來?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採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智力小實驗等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為他們創設樂學的情境。如《光和影子》這節活動課,一上課就出了一個謎語:「有個朋友伴你走,或前或後或左右,見光他就自動來,黑暗降臨便分手。」讓小朋友們去猜,接著演示一個影子游戲,用白布遮住模擬各種動物的動作,放出形象的動物叫聲,讓他們去猜出現了什麼動物,這是什麼原因呢?讓同學們思考,這樣,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又如:學習馬鈴薯在水中是浮還是沉時,運用身邊易找的材料--清水、鹽水來探究馬鈴薯在其中的沉浮狀況。出示一大一小的馬鈴薯和分別盛有鹽水、清水的玻璃水槽,提問:你們認為馬鈴薯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學生會充滿熱情的討論,學習的氣氛也就弄起來了。在教學《壓縮空氣》後,學生知道了壓縮空氣有彈性的性質。課後,我故意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乒乓球有彈性,它裡面有壓縮空氣嗎?如何證明?有好多同學想到拿乒乓球在水裡用針尖刺個小洞來觀察水面的變化,再拿這個有洞的球在地上拍的方法,進一步探究乒乓球里底有無壓縮空氣。另外,戶外的活動課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
二、通過實踐 掌握方法
科學課有大量的觀察實驗,我們要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觀察實驗,使學生不僅從中學習科學知識,獲取探索樂趣,還培養了科學的行為方式。在實驗方面,要指導學生認識和使用一些簡單的儀器,學習初步的設計實驗的方法,會做一些基本的分組實驗,包括驗證性實驗、探索性實驗和測定性實驗等;在觀察方面,要指導學生觀察各種事物現象的觀察方法,包括明確觀察目標,把握觀察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按順序觀察、多角度觀察,邊觀察邊思考、邊觀察邊研討、邊觀察邊記錄等,從而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我們還要教給學生記錄與整理、思維和邏輯等科學研究的方法,使學生逐步養成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的習慣,養成他們全面而不片面、聯系而不孤立、發展而不靜止地看問題的習慣,從而使學生學會良好的科學方法。在科技活動過程中,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利用從課堂上和其它渠道獲取的知識和技能,像科學家一樣去研究,去實踐,獲得創造知識,在活動課中,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提出問題,訂計劃、找資料、做實驗,直至撰寫科技論文和創造出有形的科技作品。每完成一個選題,便經受了一個完整的科學過程的訓練,這些都要經過學生自己的系列實踐從而使他們學會了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便實實在在地提高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和創造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發展。
三、運用現代技術來輔助教學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恰當運用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好的幫助。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即多媒體的綜合運用能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實驗教學是一個最主要的形式,而一些較為難見的自然現象、抽象的圖示分析等更需要直觀形象的聲音、圖像、主體動畫等來表現,這就需要教師把教學的知識進行分析整理,採用較適合的形式表現出來。如花卉的生長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教師可以將錄像資料快放,讓學生掌握其變化規律;在學習九大行星的時候,學生會覺得很難明白,通過多媒體的電腦演示他們就會一清二楚。課件可以清晰的為學生介紹行星分類,形象的演示各個行星的樣子,還有行星的差異,有關行星的相關資料,網上的相關連接,讓學生真實獲得關於行星的感性知識,而不是空口說白話,學生無從想像,這就是信息技術的力量。
四、鼓勵想像 引導創新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以「想像」引導學生,然後啟發學生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架設通向「想像」彼岸的橋梁。對事物的實驗結果大膽地想像是創新的起點。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對事物的實驗結果進行想像,並以此目標為導向,激勵引導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想像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培養創新能。如《空氣占據空間》一課,在「想辦法使漏斗里的水充入瓶中」的活動中,教師給學生准備了豐富的材料,一個塑料瓶、一個細頸漏斗、橡皮泥、細塑料管、紅水,讓學生想各種辦法讓水流入瓶中,如可以擠塑料瓶,可以把細塑料管插入漏斗中等。這個設計先讓學生能夠充分討論、想像,在想像的基礎上再主動探索,從而發展創新能力。在《植物怎樣喝水》這一課,讓學生把植物的莖橫切後,觀察截面上有什麼,由此猜想一下,莖裡面可能也有管子。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實驗來證實猜想。這一思維「想像」的過程,也就是創新的火花。在學習《運動與摩擦力》一課時,老師提出:滾著的籃球為什麼會慢慢停下來?汽車、自行車的輪胎,鞋子底部的表面為什麼要有凹凸不平的花紋?學生對這些現象已司空見慣,然而,要他們說出個所以然來卻並非易事。因此,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的思維機器迅速被開啟,從而使他們對學習本課的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果老師只是簡單地說理,告知答案,就可能失去一次次訓練學生思維的良好時機。同樣,在學習《水在自然界的循環》一課時,教師提出「天上的雨為什麼下不完?」的問題時,學生根據原有的經驗,你言我語,大膽地提出假設,不斷地尋找答案,對此表現出極大興趣,有的同學說:「這是一種自然現象,如果天上的雨下完了,那地上的動植物就不會生存、繁殖了。」有的同學卻追起根問起底來:「天上的雨到底是從哪裡來了?」學生們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展開了討論。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樂於學習,勤於探索,勇於創新。
總之,科學是一門涉入各個方面的學科,在小學教育中往往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和科學素質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們一定要多動腦筋多創新法,利用現代的科學教法,就一定上好科學課。
⑸ 小學科學方面可以做什麼課題
窗檯植物的觀察與研究方案
-——植物生活條件的研究
一、 課題的提出:
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客觀事物是身邊的生物。上學期的科學課上同學們就提出了許多關於植物的問題。新學期開始,我們組織三年級各班學生學習了學校《窗檯綠化的觀察與研究方案》,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許多感興趣的問題。例如:植物為什麼長在土上?為什麼植物不吃飯也能長大?我認為利用窗檯這個同學身邊的「基地」,在三年級同學中開展窗檯植物的觀察與研究。
二、活動內容:
各班根據季節的不同自行選擇綠化窗檯的植物,觀察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種植技術。
1.寒假開學(春季)開展種花養花活動。讓學生選擇花的品種,知道花的名稱,了解種子的萌發過程、條件;植物的移栽技術、影響移栽成活的條件。詳細記錄種子萌發,花卉移栽、成活的過程等。
2. 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幾種對比實驗:光照對植物生活的影響,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沒有土植物能生長嗎?
3.對研究記錄整理、分析,提出各小組活動報告。
4.的冬季來臨之時,研究無土栽培技術,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食品,鼓勵學生走入社區,為社區服務。
三、活動的意義
1.讓學生自己動手種植、栽培植物,體驗植物、空氣與人的關系。進而使學生理解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保護環境的作用。從中受到環保教育。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種植、栽培植物的知識、技術與方法。使學生受到勞動教育和技術教育。
3. 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觀察、設計、想像、實驗探究、體驗一系列活動,發現和解決具體的現實問題。
4. 學生通過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食品,鼓勵學生去賣,去討價還價。
四、活動目的
使空曠的窗檯變得生機勃勃,凈化空氣,減少冬季感冒病的發生。同時,學生以小見大,由教室窗檯的綠化想到大自然的綠化。培養學生走入社區,服務社會的思想意識和品質。
五、活動目標
1.意識:培養學生關心環境的意識,教育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用新的思想和技術解決不同的問題.
2.知識: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種植栽培技術,適宜生活的土壤特點等。
3.態度:幫助學生獲得關心環境的感情,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領學生積極參加科學實踐活動。
4.技術:幫助學生學會觀察、描述植物的生長狀態,生活習性,記錄、分析觀察到的現象,整理、統計、分析調查資料。獲得判別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5.參與;幫助學生理解個人對社會的作用,樹立信心,相信小學生也能搞科學,能夠用他們的意識、知識態度和技術,為家鄉、為社會做出貢獻。
六、活動類型
1.觀察:觀察植物種植嫁接的形態、記錄生長變化情況;觀察記錄教室空氣的干濕度。
2.調查:那些野生植物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人工栽培繁殖情況。
3.種植,在不同的時間播種的植物,種子的發芽情況,驗證植物能不能在不同的季節播種,長勢如何等。
4.嫁接:學習植物嫁接原理、技術和方法。
七.活動安排:
計劃2009年3月——2011年1月實施窗檯綠化活動
時間 課程內容 活動形式
2009年3月 各班成立小組,選擇課題,確定方案。種植、移栽花卉等植物。准備對比實驗材料(相同的種子、植株等) 討論、搜集、觀察、記錄、
2009年4月——2009年11月 栽培花卉,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生長條件 實驗、操作觀察、記錄 總結。
2009年10月——2011年1月 進行無土栽培實驗,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植物 實驗、操作,觀察、記錄
各班參考選題:
1、 選擇一種(或幾種)植物,相同的小苗,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生長情況有什麼不同?認真記錄,分析原因,也許有新的發現。
2、 研究植物生長的條件。例如:植物生活需要陽光嗎?(燈光行嗎?);植物必須生活在土裡嗎?栽培植物為什麼要施肥?
3、 改變植物的生活習性,滿足人們的一種需要。例如:讓夜來香白天開花,室內充滿芬芳。
⑹ 小學科學小課題題目有哪些
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研究
2、小學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3、學校教育向家庭教育輻射的實踐與研究
4、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藝體特長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研究
6、小學語文、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7、小學課堂練習設計的研究
8、在小學數學、科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研究
9、特殊學生過錯行為矯正研究
10、提高後進生計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11、小學德育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12、教輔資料有效利用研究
13、提高小學生英語聽力的策略的研究
14、班級精神文化構建策略研究
15、課堂教學效應的研究
16、課堂教學如何開展對話
17、通過學生自寫評語以提高寫作能力的研究
18、如何管理班級活躍分子
19、從讀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20、不同類群學生的心理分析
21、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錯別字的研究
22、運用試卷分析策略提高學困生學習實效的探索研究
23、小學低段數學如何有效運用學具的研究
24、如何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的研究
25、學生座位調換的研究
26、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板書的功效性研究
27、小學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
28、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研究
29、多給表現機會培養後進生自信心的實踐研究
30、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預習能力的方法
31、學生課堂發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
32、提高學生作文自改水平的策略研究
33、課堂中有效利用學生錯誤資源的研究
34、新課導入方法的研究
35、學生「數學日記」操作策略研究
36、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
37、小練筆在課堂上生成的效果研究
38、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39、學生錯題集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業的研究
40、流動書吧對學生發展作用的研究
41、提高小學生預習效率的途徑的研究
42、農村留守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43、課堂懸念設置的研究
44、提高教師課堂評價有效性之研究
45、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研究
⑺ 小學科學小課題都有哪些
你沒有那書么
⑻ 為什麼說小學科學課程是一門具有活動性和實踐性的課題
來 小學科學課程把探究作為源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學生要在探究過程中理解科學概念,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在活動中學習科學,既是課程內容本身的要求,也符合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小學科學課程的活動性表現在強調通過兒童親身經歷科學活動學習科學知識,促進科學態度的發展。
科學探究是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小學階段科學概念的建構強調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探究活動盡量與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相聯系。小學科學課程還包括設計與技術的內容,學生可以在理解科學概念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動手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進行解決實際問題的嘗試。
⑼ 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的課題有哪些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核心課程」。專「科學素養的形屬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經」。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