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可以合作課程
『壹』 幼兒園家園合作包括一些什麼內容
1、開來全園的家長會,同時自建立了完善的校級、年級、班級家委會,並藉助各種活動契機,讓家長有序參與幼兒園的教學和日常工作。
2、幼兒園通過家長沙龍、家長游戲日等途徑,把家長請到幼兒園來,讓家長學習育兒知識,了解孩子的一日在園生活。
3、通過懇談會、家長委員會等多種形式影響和傳遞給孩子的爸爸媽媽,為孩子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氛圍。
(1)幼兒園可以合作課程擴展閱讀:
實例:
「每天,迎著早晨的太陽,我來到了你們身邊。我的衣服很柔軟很乾凈,因為它要接受你們的依偎。我的指甲也被修剪得乾乾凈凈,因為我唯恐劃破你們稚嫩的臉龐。
和你們在一起的時候,我不想大呼小叫,只想輕聲講話……」最近,一則溫暖而有力量的《幼兒教師宣言》,感動了很多北京的幼兒家長。這則《幼兒教師宣言》是中華女子學院附屬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們一起討論製作的。
在宣言製作的討論中,每位老師把師德的思考還原到工作的真實場景中。老師們的表達真摯,打動人心。全園所有教師鄭重庄嚴地朗讀了這份宣言,朗讀音頻發給了幼兒園的每一位家長,並放到了幼兒園的微信公眾號上。很快,這份宣言刷遍了家長的朋友圈。
『貳』 跟幼兒園合作開辦興趣班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的原則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過去有的幼兒班級,雖然也重視環境創設,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觀,為的是布置環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對環境的教育性考慮很少。要注重環境為教育目標服務,應...該考慮兩點:1.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那麼,在環境創設時對幼兒體、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輕彼。若教師僅僅注重幼兒的認知活動,設置讀寫算等區域,而缺少幼兒健康、社會、審美教育等環境,在創設發展幼兒社會性的環境時,只提供幼兒社會認知的環境,而對幼兒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發展的環境考慮很少,等等,這都不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2.依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對環境設置作系統規劃在制訂學期、月、周、日及每一個活動計劃時,當教育目標確定後,應考慮: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需要有怎樣的環境與之配合?現有的環境因素中,哪些因素對教育目標的實現是有用的,可以利用,那些環境因素是要創設的?需要幼兒家庭、社區做哪些工作?等等,應將這些列入教育計劃並積極實施。 (二)適宜性原則幼兒正處在身體、智力迅速發展以及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發展需要相適宜。如:幼兒天性好奇,有強烈的探索願望,教師就應為幼兒創設問題情境,使幼兒能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思維水平和動手能力;幼兒知識經驗少,需要學習感性知識,如需要感知雨,就應給幼兒准備雨傘或雨衣、雨靴,下雨時,幼兒可以在雨中散步;需要感知春天,就應組織觀察活動,讓幼兒觀察春天的動物、植物、人們生活、生產方式的變化;幼兒需要閱讀,就應提供各種各樣的圖書,開闊他們的眼界。處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表現出不同的年齡特徵,即使同一年齡階段幼兒,佐興趣、能力、學習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環境創設應適應幼兒的這種差異。如:小班幼兒喜歡玩平行游戲,(即幼兒各玩各的,彼此玩的游戲相同),提供的玩具就應該同品種的數量多一點,中大班象徵性游戲水平較高,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是一物多用的;幼兒的小肌肉動作發展較差,可提供一些穿珠、拼插、剪貼等方面的材料,讓幼兒進行練習,有的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差,就司提供腳踏車、攀登架等,讓幼兒進行練習。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要還會隨著其年齡增長而發展變化,因此環境創設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設計→實施→修正→再實施→再修正的螺旋式發展過程。 (三)幼兒參與的原則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教育者要有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意識,認識到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於環境之中,而且蘊含於環境創設的過程中。以往,幼兒園環境創設常常較多地由教師包辦,即使有幼兒參與,也僅限於將幼兒的作品拿來作為環境的點綴;學期初,教師經常為了布置環境加班加點,而一旦環境布置好了,就認為大功告成,一學期難得更換一次。因而環境對於幼兒沒有持久的吸引力。教師應將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融入課程,以便對幼兒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如有一位教師組織幼兒談話活動,起初的主題是環保問題——亂扔垃圾的問題。後來,談話延伸到計劃外的新話題——「北京申奧」,孩子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教師意識到這個話題的教育價值,於是引導幼兒討論決定在牆壁上製作「奧運主題牆」並制訂了計劃。孩子們請爸爸媽媽找相關資料,製作奧運標志、田徑場、環形跑道、看台等,畫出了各種表情形態的觀眾和運動員,並進行了設計評比。這個活動通過幼兒集體構思、游戲、調查、製作和家長參與等過程,使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觀察者、傾聽者、合作者、決策者,幼兒由單純的傾聽者變成了計劃者、參與者,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識到了自己是環境的主人,人人出謀劃策,人人都來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真正展示和發展了任務意識、有目的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討論、決策的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開放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不僅要考慮幼兒園內環境要素,同時也要重視園外環境的各要素,兩者有機結合,協同一致地對幼兒施加影響。利用開放的教育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是教育者應該樹立的大教育觀。因為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信息量給幼
『叄』 幼兒園如何家校合作
美國幼兒園的一間教室就像一間包羅萬象的小商店,琳琅滿目的物品擁擠在一起,但這些看似凌亂的房間卻是有章可循的。它一般分為玩具部、繪畫剪紙部、積木部、字謎畫謎部、戲裝部、廚房部、圖書部。從這些部門的名字就可知道在這里幹些什麼。如在廚房部,孩子們就玩鍋碗瓢盆、玩具蔬菜,或進行做飯游戲等。 美國幼兒園教育很重視幼兒園的教室布置,這是同美國幼兒園的教育觀分不開的。美國幼兒教育的主要觀點包括: ?幼兒必須利用各種感官,通過與環境的直接作用進行學習; ?幼兒教師必須鼓勵幼兒積極地與環境中的物體、材料和人進行相互作用; ?幼兒教師必須為幼兒提供適合年齡發展和個體發展的課程。 由此,美國幼兒園將教室的布置視為一種策略,認為教室的布置能為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兒童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美國幼兒園的教室一般可以分成以下幾個不同的學習區域:積木角、家庭角、桌面玩具角、藝術角、科學角、圖書角。這些領域也可用來進行集體活動。如音樂和運動活動、講故事和班級會議等。最近,有的幼兒園還增加了計算機和烹調角。 ?各個領域用不同的傢具分隔開來。這樣便於兒童清楚地選擇活動區。與此同時,教師可縱觀全局,心中有數。 ?熱鬧的地方和安靜的地方被分隔開來,交通要道被用來減少注意力的分散。 在美國的幼兒園里,材料是擺在矮的架子上的,這樣兒童能夠輕易地拿到它們。架子上有標簽,干凈、不雜亂,這樣材料就很容易被看見、被選擇、被取放。 ?同樣的材料放在一起,可以教孩子分類,並把東西按序擺放。 ?每一個領域的材料都很多,以滿足不同兒童的不同需要。 ?不同的材料訓練不同的感官,提供不同經驗。 ?各活動區的玩具架擺放整齊,分類清楚,幼兒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物品,不會為找不到所需的物品感到不安。 ?幼兒的美術作品貼在藝術角,與他們的水平視線高度一致,這會使幼兒感到他們的作品受到重視。 ?教室的圖書角溫馨舒適,使他們能坐下來閱讀或休息。 ?各活動區的材料足夠,以減少幼兒之間的爭吵。 ?幼兒三三兩兩地在一個活動區活動,可以幫助他們學會如何相處,彼此信任。 美國幼兒園教室的布置對兒童發展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各個具體的活動區域可以促使幼兒學習特定的知識,發展特定的技能,培養社會性的個性。 積木角: 把積木放在卡車里,然後把它們打倒,讓幼兒了解大小、重量和數概念。(數學和科學) 討論在哪兒放下一個大積木,讓幼兒表達思想並學會和同伴合作。(語言和社會性技巧) 試著將一個大積木放在另一個的上面,讓幼兒學會控制和協調肌肉。(身體協調性) 家庭角: 學會穿衣服,讓幼兒使用他們的小肌肉技巧。(自我幫助,眼手協調) 假裝成人,讓幼兒了解角色在社會中的活動。(生活技巧) 把盤子和杯子分開,讓幼兒分類活動。(數學) 桌面玩具角: 盒子里有一些幾何體的模子,把一些不同的幾何體放進盒子里。(眼手協調,空間思維) 完成一個迷宮,讓幼兒完成一個任務。(學習習慣,自尊) 把相同的圖形放在一起,讓幼兒配對和分類。(數學) 藝術角: 玩橡皮泥,讓幼兒了解材料的變化。(科學) 為了完成一個任務,把紙、剪刀和膠水放在一起,讓幼兒計劃和實現一個任務。(學習習慣、獨立) 畫一個人,讓幼兒使用象徵。(眼手協調,抽象) 沙和水: 讓船沉下去,讓幼兒認識到原因和結果。(科學和邏輯思維) 和其他兒童一起活動,讓幼兒和其他兒童相處。(社會技巧) 灌水(不是灑水)讓幼兒使用他們的小手肌肉。(身體協調) 圖書角: 從頭到尾地翻書,讓幼兒從左到右讀書。(學習習慣) 聽一故事,讓幼兒熱愛書和發展閱讀的興趣。(閱讀技巧) 談論在書中發生的事情,讓幼兒記住細節並表達思想。(語言發展) 二、所有的活動區都能培養幼兒的信任感,發展幼的兒獨立性,培養他們的注意力,發展他們的技能技巧。 1.培養幼兒的信任感,布置合理的教室使兒童對教室產生信任感。 (1)各活動區的玩具架擺放整齊,分類清楚,幼兒很容易就能找到所需的物品,不會為找不到所需的物品感到不安。 (2)幼兒的美術作品貼在藝術角,與他們的水平視線的高度一致,這會使幼兒感到他們的作品受到重視。 (3)教室的圖書角溫馨舒適,使他們能坐下來閱讀或休息。 (4)各活動區的材料足夠,以減少幼兒之間的爭吵。 (5)幼兒三三兩兩地在一個活動區活動,可以幫助他們學會如何相處,彼此信任。 2.發展幼兒的獨立性:培養幼兒作出選擇的能力,發現他們自己的興趣,發展個性。 (1)布置合理、劃分清楚的活動區域能幫助幼兒作出選擇,即決定在哪個區域活動。 (2)玩具架上擺放的物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夠引發幼兒的興趣。 (3)高度合適,使他們能獨自取放玩具,獨立使用,不需要依賴成人的幫助。 (4)當活動結束後,幼兒需要獨立收拾自己玩過的玩具,他們會為自己能夠獨立收拾而感到自豪。 3.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專心使用各種物品和進行各種活動。 (1)劃分清楚的活動區不會使幼兒的注意力被其他區域的活動所分散,能使幼兒相對集中地專注於手頭的活動。 (2)傢具的使用(用來分隔各個活動區)能阻止幼兒東張西望,而集中於自己的活動。 (3)安靜的區域和吵鬧的區域被分隔得較遠,這使得安靜的區域不受吵鬧的區域所影響。 (4)足夠的、有趣的玩具材料能吸引幼兒的注意,不致被其它活動所干擾。 4.發展幼兒的技能、技巧:發展幼兒的數學技能、閱讀和寫作技能、社會技巧。 (1)通過使用不同的材料,幼兒可以學到分類和搭配。如擺出兩個同種物品會使幼兒學會把類似的物品搭配起來。 (2)圖書角的活動能培養幼兒安靜讀書的能力。 (3)家庭角和桌面玩具角的活動能幫助幼兒發展眼手協調的能力,發展他們的閱讀技巧。 (4)每個活動區幼兒交往活動能促進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發展他們的社會技巧。 在美國,幼兒在幼兒園基本上沒有什麼學習任務,但是他們每天有半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孩子在幼兒園里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畫畫、剪紙和拼貼東西。他們畫蠟筆畫、油畫、粘貼畫,有時候就是在亂畫。孩子們愛做的另一項工作是用剪刀剪紙。這里的小孩很小就被允許使用剪刀,他們很快就能熟練地剪各種圖形。這些活動極大地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很好地做到手腦並用,互相促進。 在幼兒園里,孩子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要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洗手、吃飯、倒剩飯、擺放玩具等都是自己去做。另外,如果一個孩子因和別的孩子爭吵而來找老師,老師問明原因後教師會對他說:「你去對他說出你的想法。」這個孩子就會很認真地過去對另一個說:「Thatisnotok.Idon』tlikeyoudothat(那樣不好,我不喜歡你那麼做)。」一般問題也就解決了。稍復雜的問題,老師會出來主持公道。 美國的幼兒園從來沒有給孩子戴小紅花、插小紅旗等等的評比活動。幼兒園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優秀的、平等的,沒有什麼優劣之分。老師也是時時在向孩子們灌輸這樣的觀念。一次,一個孩子用橡皮泥做了個玩具對老師說:「看,我做的比安妮做的好。」老師馬上糾正他:「不是比她的好,而是你做的和她做的有不同的地方。」孩子堅持說:「我認為我的就是比她的好。」老師也更加嚴肅地糾正道:「不對,我認為你們兩個做的東西有不同之處,各有各的特點。」老師不想讓孩子那麼小就背負著人為劃分出來的好壞高低的思想壓力,如果孩子因此而形成自高自大或自暴自棄的心理,那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是極為不好的。 幼兒園是孩子的樂園。在這里一切都是寬松自由的:愛玩什麼玩什麼,午覺睡多睡少沒人管,吃飯愛拿多少拿多少。但是這不意味著孩子們可以為所欲為。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他也將受到懲罰。比如一個孩子打人、說話不禮貌、在屋內大
『肆』 怎麼和幼兒園做 興趣班合作
額,這個要有熟人關系的,不然靠自己打路子很難
『伍』 幼兒園可以使用哪些去小學化的課程安排
可以使用簡單識字卡片,47個拼音字母,讓孩子們利用拼音認識漢字,平時常聽的專一些兒歌等,再給孩屬子們滲透一些故事書。總之從多方面開發孩子的智力,再者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園里也是非常重要的,請家長慎重考慮好這一環節。
『陸』 教育機構如何跟幼兒園合作,怎麼才能吸引幼兒園合作請具體解答一下 謝謝
機構如何跟幼
『柒』 什麼是幼兒園社會合作領域
社會教育領導的目標是能主動的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於與人交往,學習互助 合作 和分享,有同情人,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那麼每個年齡段,課程目標根據《綱要》總目標,歸為四大類:一是自信心的培養;二是人際交往;三是行為規則;四是民俗文化。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對《綱要》中社會教育 領域 目標進一步的解讀,《綱要》中將潛移默化作為社會教育的首要特點,進一步強化了社會教育與其他 領域 在教學方法和途徑上的區別,特別強調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教師還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知識的良好環境,同時把幼兒與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行為作為其社會性發展的重要資源。《綱要》充分認識到了,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要求實現幼兒園、家庭社區的協調與 合作 ,共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這充分體現了我國義務教育工作者,對社會 領域 課程認識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接下來我就談一談社會教育活動具體目標的確定。 一、要參照總目標,特別是年齡階段的目標,制定具體的活動目標。 二、每個活動應包含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等三個內容的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但對幼兒來說,重點是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一方面社會行為比較具體直觀,另一方面社會行為是指最終的目標和結果,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性格,發展和諧的個性。 三、避免空洞的說教,目標應具體到具體的行為。 四、生活經驗是課程內容的重要來源和依據。課程內容就是從幼兒出發,從幼兒的生活出發。 2.談談你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教育方法? 社會 領域 教學的指導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實踐練習法。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以形成和鞏固或改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實踐練習法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比如說小小值日生,自我服務,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園內公益勞動,待人接物,解決矛盾和沖突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實踐練習法來實現。第二種方法是調查法,調查法是教師引導和啟發幼兒針對社會環境,社會事務,以及社會現象的相關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收集相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現社會現象存在的狀態,或是社會問題的原因,或是社會現象之間的聯系。幼兒社會教育中的調查法,主要是解決是怎樣的,它為 什麼是 這樣的問題。因此,調查法是以問題為先導的,幼兒通過調查,對社會生活有了感性和較為具體的認識,因此調查法 是幼兒 社會教育的重要方法。再一種方法是參觀法,社會 領域 中的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社會現象的狀況,教師根據社會 領域 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組織幼兒在園內或園外的場所,讓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思考而獲得新的社會知識,與社會規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參觀法的運用,必須要服從於教育目的,根據教育的要求來進行。第四種方法是表演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通過形態動作、語言及表情去體驗,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目的。一般要有明確的主題,主題可以 是幼兒 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制定的。比如說大班社會活動,傳遞微笑中,幼兒通過角色表演,了解了節日習俗,聚會,傳遞微笑帶給別人的快樂。一般幼兒表演的主題,來自現實生活事件,或藝術作品,對幼兒現實生活的關注,有助於表演主題的豐富和生動,也有助於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第五種方法是講解法,講解法 是幼兒 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則及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准,即 什麼是 對的, 什麼是 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它為什麼要這樣做,講解法不 是幼兒 社會學習的唯一方法,但是是一種重要的方法,講解法的使用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難把握事實,道理或規則的本質,教師的講解,有助於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 幼兒園社會 教育中的講解,應該是感性的、生動的、具體的,關注幼兒興趣和已有經驗的。第六種方法是談話法,這是我們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方法,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話題,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語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現形式。談話法在幼兒社會 領域 教學中的使用,有助於幼兒表達對社會事物和現象的經驗,有助於幼兒形成一些正確的觀念,一般來說,話題與幼兒生活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這也就是說,來自於談話的話題,一定是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的。第七種方法是討論法,討論法是指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碰撞和思想發散, 幼兒園社會 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一種是價值沖突性的討論,如誰對誰錯等等。二就是多種求解可能行的,我們如何幫助班上有聽力障礙的小朋友,這兩種討論的相同之處,都有一個討論過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指導,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應該少問多說,即表達個人見解,以此引發幼兒表達個人見解,應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 另外,社會 領域 中,還有幾種特殊的方法,根據教師的需要進行合理的運用,他們是價值澄清法、移情訓練法、觀察學習法、角色扮演法。 3.談談你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活動模式? 我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活動模式有下面幾種: 第一是生活感知教學模式。那麼我們在運用這種模式的時候,如何來確定它的教學目標呢?首先得讓幼兒直接深入社會生活,擴大眼界,豐富感性經驗,幫助幼兒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幼兒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幼兒理解相關的社會行為規范,實踐有過的社會行為,這是生活感知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那麼它的程序和策略是怎樣的呢?那麼首先在第一環節,我們首先要激發興趣,組織幼兒參觀散步出發之前,就是要以簡短的談話啟發幼兒活動的願望,要告知幼兒參觀游覽散步的地點內容和注意事項,第二個環節就是要實地的去觀察,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到大街上或者小巷子里去散步,觀察馬路上人們的社會生活,有意識的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看各行各業人們的生活和勞動的場景,在參觀活動中,教師要帶幼兒,到達參觀地點後,要重新整隊,讓幼兒有一個整齊精神的面貌。再一個就是要提出有關的參觀要求,引導幼兒有禮貌的向接待者問好,向幼兒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參觀,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主要內容上,可以先參觀該單位的全貌,再有所側重的分別觀察,教師和接待人員可以做簡單的介紹,要組織好這一環節,老師還應該注意: (一)、參觀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包括確定參觀的內容和具體目標的要求。有參觀單位聯系,有必要時,應該指導接待人員寫一寫,講一講講話稿等等。 (二)、就是參觀過程中,要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去看看,去想想,還要引導幼兒,要用適當的語言表達所見到的人和事,允許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的給予解答,或者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與尋找問題的答案。(三)參觀時間不宜
『捌』 如何與承包幼兒園第三方課程合作
承包與合作在法律關繫上有接近或相近之處,但承包與合作的法律責任是不專同的。屬
承包的法律責任關系一般是單向法律責任,對於內部是承包人與發包人的單向關系,只有對外(第三方權利時)承擔責任時在承包人不能或法律責任能力不濟發包人才承擔連帶法律責任;合作是多邊法律責任關系,是一種利益共享有風險共擔的法律責任關系,不僅是內部承擔雙向法律責任,而且對外(第三方權利時)須承擔共同責任,是多邊法律責任關系。
承包,准確的說應是「承包經營管理」,是指與承包者間訂立承包經營,將的「經營管理權」全部或部分在一定期限內交給承包者,由承包者對進行經營管理,並承擔經營風險及獲取收益的行為。
承包者與被承包的間所存在的是一種關系。
合作是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為達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種聯合行動、方式。
合作(合資)是一種特殊性質的,通常涉及到雙方重大經濟利益,必須依法經主管部門批准才能生效。我國《中外合資經營法》、《中外合作經營法》均規定,合營的協議、和章程經審批批准後生效,可見審批的批準是合營生效的必經程序,只有經過批准,才算有效成立,未經批准無效。
『玖』 如何進行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說到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我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幼兒園課程整合。即將幼兒園課程的各個部分、要素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課程,它更能讓幼兒全面和諧地在自主的活動中發展,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幼兒成為主動積極有效的學習者。其次我們還要明確信息技術的內涵意義,明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為它們的整合打下堅實而牢固的基礎。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幼兒教育界逐步認識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對兒童學習的重要性,給兒童提供「整合」的課程成為了國際國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基於對幼兒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解,我簡單地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1 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角度的課程整合
1.1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內容上實現整合
課程改革中的幼兒園課程具有兩大特色:一是突出經驗性,強調幼兒更適宜於運用多種感官,以直接體驗和自主操作為主的活動性的學習方式;二是強調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幼兒園課程應指向幼兒園的一日活動。
我們的課程活動在內容的整合上也完全體現了這兩大特色。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多樣性的主題教學活動,這種活動不僅是指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從事一系列學習活動,更包括以幼兒的自身興趣、經驗和需要為出發點所創設的有教育潛力的多媒體情境,讓他們在這種情境下自主生成的各類活動。比如,在「我最喜歡的汽車」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現實生活中的馬路忙碌的場景,讓幼兒身臨其境地觀察畫面中來來往往的各種汽車;利用便捷的互聯網與幼兒一起收集整理各類汽車玩具和圖片資料。通過播放動畫影像資料給幼兒介紹有特殊用途的汽車,如消防車、救護車、警車等。由此可見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既幫助幼兒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又擴大了教師教學范圍,使之不局限於書本教材。
1.2 利用信息技術在課程形式與方法及手段上實現整合
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可以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教育活動展開的過程中進行,但較為重要的是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進行的整合。這種整合需要教育實踐的經驗,需要對幼兒活動水平的洞察能力,還需要教育活動組織的應變能力。而這些經驗能力恰恰是確保整個教育整合取得成績的關鍵。
幼兒的一日活動包括了多種多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大致分為專門的學習活動、游戲活動以及生活活動。他們在幼兒的發展中都具有特殊的價值,也是幼兒園課程實施不可缺少的環節。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應該聚焦於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類活動,此時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即時性、相關性等特點來加強各類活動之間的有機聯系,發揮這些活動的互補作用,做到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學習,學習聯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整體。
2 利用信息技術走進家庭社區,在課程資源上實現整合
幼兒園、家庭、社區都有豐富教育資源,應充分地加以利用,並進行有機地整合,使他們真正協調、一致地對幼兒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首先,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便捷性,開辟網上家長園地,我園在網站的顯眼位置集中向家長介紹了最新的教學動態,以及對課程改革的精神、具體內容作詳細地宣傳說明,以便家長能隨時隨地地了解到我園發展狀況,而這些說明有助於獲取家長對教學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其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即時性,密切家園聯系。通過QQ、家園聯系卡等與家長進行實時聯系、交流,更有利於家長獲取有關的信息,及時反饋幼兒在園學習生活情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力量。
再次,利用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廣泛性,了解社區,走進社區,融入社區。我們為了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設計了主題活動「我們的菜市場」。首先,老師在教師播放相關視頻讓幼兒了解市場買賣的簡單過程,其次帶小朋友去參觀幼兒園附近的菜市場,讓幼兒到菜市場去體驗一下生活,加深對菜市場的了解。對此小朋友感到非常有趣,他們親眼目睹了買主與攤主間的討價還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場面,覺得十分好奇。回到幼兒園後,老師組織幼兒交流,孩子們興奮起來,提議自己動手搭一個「娃娃菜市場」。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創建一個菜場情境,看著孩子們為買賣商品起名稱、搭建賣菜台,設立收銀台,准備商品標簽和模擬錢幣……在這個模擬社會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斷產生新的需要,並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構建起對社會更深層的認識。
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堅持的四個原則
3.1 整合課程內容要堅持系列性
首先,要從互聯網中眾多的日常生活經驗里,選擇出適用於孩子的日常生活經驗,然後進行合理地整合,才能引導孩子對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加以關注、概括和交流,以此激發孩子進行探究、發現。
其次,利用信息技術選擇孩子可以理解的社會信息。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已不再生活在一個狹隘和封閉的空間里,社會信息通過電視等各種現代信息手段和渠道,不斷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並影響著孩子。教育工作者不妨由此引導孩子開展積極地討論,這類整合活動不僅能使孩子的語言得到充分發展,而且也會使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培養。
再次,依靠網路資料庫的力量選擇孩子可接受的科技發展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使孩子有機會感受或了解到許多科技信息。他們不再拘泥於拼插積木、電動玩具,而更多地對新的科技現象產生極大的興趣,想去了解、去探究、去發現。這類內容整合無疑能大大幫助孩子積累有益的生活經驗,為孩子的將來打下扎實基礎,促進孩子和諧、全面的發展。 3.2 整合課程參與要堅持全員性
整合課程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探求知識的過程,教師不再作為知識權威的代言人全面控制課程的組織與開展,而更多的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幼兒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成為課程發展的積極參與者,他們的需要、興趣、經驗、探索和體驗將被受到高度重視。整合課程作為很重要的課程改革運動,也必須得到家長的了解、認同和支持,從而讓他們也能做個積極的參與者。在這個過程中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才能讓家校間得到即時的溝通,確保家長能夠在空閑時間帶著孩子一起去大自然中去探索延伸主題活動,從而觀察孩子在活動過程中不斷豐富的學習經驗及創造性表現,甚至為主題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收集准備各種資料,給予孩子有關知識方面的准備,以及發揮自己的特長參與某些教育活動等。這樣做的話,才能使整合課程的有效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3.3 整合課程實施要堅持多樣性
幼兒是在自身與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教者從主題選擇、內容規劃到活動設計,必須有機整合集體、小組、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發現並學習,在樂趣中得到發展。從而促使我們在實施整合課程時必須改變以上課為主的傳統觀念,而是要以活動為主,以游戲、參觀、製作等多樣性活動作為基本的組織形式。因而,在整合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信息化教學設備,將生活活動、戶外活動、參觀活動、野外活動等都有機結合到課程整合的范疇里。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設備創設一些以幼兒為主體的、優化了的活動情境,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自實踐,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體驗、探索、發現,全方位地獲取有關物質世界和人際社會的各種經驗,從而使知識在情境中生成構建,社會生活在情境中顯現意義。
3.4 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
現階段幼兒教育的突出問題表現在:面對激烈競爭的社會,成人把自己的競爭壓力,延伸給了孩子。因此,幼兒不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生活,而是在成人的控制下、以成人社會的需要取代了充滿童真和情趣的需要,「為未來生活做准備」,使得各種訓練顯得那麼名正言順。這時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讓幼兒愉快、健康地生活才是整合課程的目的所在。整合課程評價要堅持主體性,主要是指:一評價是要適應學生的認識和實踐能力;二是評價能滿足學生個人的主體需要。新《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的傾向」。凸顯幼兒「自主、自信」這樣一種主體精神,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的環境,從興趣和需要出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自主選擇,這是檢驗整合課程評價堅持主體性的重要標准。面對這種標准,充滿多樣性、趣味性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整個教學活動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4 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優化課程教學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引入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它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效果等方面也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總之,在當今的幼兒園課程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滲入幼兒園的課程編制與實施過程中。就我國的幼兒園課程改革而言,對其進行大規模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時間不過是在近二十年,信息技術真正進入幼兒園中參與到幼兒園整合課程也只是近幾年的事情,因而其理論與實踐研究都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完善。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自覺幼兒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教育任重而道遠,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不斷努力,能夠讓每一個孩子在幼兒階段為以後的長遠發展而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