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戶外環境改造方案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戶外環境改造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2-23 06:40:55

⑴ 幼兒園戶外環境怎麼設計

為了自然與孩子,用好天然資源,結合教育趨勢對戶外進行打造,無疑是提高幼兒園競爭力的一張王牌。孩子們通過仔細探索自己的戶外空間,他們開始形成一種與他們游樂空間以外的世界更廣泛的聯系感。

⑵ 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可以怎樣改造

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的質量直接關繫到幼兒戶外活動的質量,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和健康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但隨著國家、社會對幼兒教育的日益重視,幼兒園正不斷加強幼兒園戶外場地的建設,如軟化戶外場地,添置綜合類的體育游戲器械等。但不少幼兒園的戶外場地,存在許多亟待改進的問題。

⑶ 幼兒園戶外區域環境創設方案怎麼寫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定位應是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它是一種活生生的潛在課程,戶外活動環境創設應根據幼兒發展的需要,活動過程服務於幼兒身心的發展,其成效在促進幼兒發展的結果上,創設原理是應根據戶外活動的目標和園所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情況對園舍進行總體布局,全面規劃,對戶外場地和空間進行精心布局。 1、戶外大環境布局。 地理環境多樣化。戶外活動環境的多樣化是誘發幼兒戶外活動興趣的基本條件。我們在戶外活動環境創設中設計了沙地、水泥地、石地、水池、草地、等 活動場地;地理環境富於變化: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平面平地、有斜面、有階梯形、有豐富的綠化帶。 場地劃分區域化。我們把戶外場地大致劃分為器械區、游戲區、沙水面區、動植物區養殖區、綠化地等。 這樣,幼兒園整體環境就成為一個「三維空間」,得以充分利用。大型玩具成為我們練習各種基本動作的好地方;我們還利用沙地練習跳躍攀爬運動。 2、室內各種小環境的有效利用。 除了大環境的總體規劃和布局,一些小環境的條件的創設也是起著補充和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教室走廊活動區,在地面上畫些格子、小腳印、幾何圖形供幼兒進行一些動作練習(如跳、跨等),或在房頂上方懸掛一些自製玩具以及精美可愛的小飾物,高低不同、適合不同能力的幼兒跳起觸物;在一些活動區域放置一些小型的器械,如呼拉圈、拉力器、皮球、高蹺、沙包等,供幼兒休息或課間時隨時進行活動。 總之,總體規劃和創設一個合理、、多樣化、多功能性的環境是有效開展體育活動的前提和保證,是有效激發活動興趣的大物質空間。

⑷ 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原則及構成

第四章 環境創設

第一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和方法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

幼兒園物質環境會影響幼兒的行為表現,是多年來幼教工作者的共識。因此,根據美國著名的建築學家蘇和文所說的「形式依附功能」的原則,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應該體現我們的教育思想,即應該以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為出發點,並為實現教育目標而服務,使幼兒園成為既適應於兒童發展水平又促進兒童全面發展的兒童樂園。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一般原則

1.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原則

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原則是指環境的創設要體現環境的教育性,即環境設計的目標要符合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幼兒園環境必須強調目標意識,要有利於幼兒體、智、德、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因此,創設幼兒園環境時,目標是依據,應把教育目標落實到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以及每一項具體的活動中。

2.發展適宜性原則

發展適宜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環境創設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發展適宜性原則是美國幼兒教育協會針對美國幼教界普遍出現的幼兒教育

「小學化」等傾向而提出來的。從一般年齡特徵來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在身心發展特點上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其身心發展所需要的環境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徵為其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

3.幼兒參與性原則

幼兒參與性原則是指環境的創設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合作、共同參與的過程。環境的創設過程應該是一個積極的教育過程。環境創設過程的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培養幼兒的主體精神,發展幼兒的主體意識,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

4.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應把大、小環境有機結合。形成開放的幼兒教育系統。隨著社會科技與文化的發展,社會環境對教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不管教師、家長是否願意,社會環境都以它獨特的方式作用於幼兒。通過大小環境的配合,主要是與家庭、社區的合作,取長補短.在一個開放的系統中,培養適合新時代要求的幼兒。

(二)幼兒園建築設計原則

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幼兒尚未長大成人,故其活動環境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衡量,專門為兒童創設符合其身心發展水平和需要的環境,是充分發揮幼兒潛力,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

1.安全原則

由於幼兒缺乏安全常識,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安全就成了幼兒園園舍建築必須首先考慮的原則。首先,園舍建築必須牢固安全,使用的各種建材也必須經久耐用,以達到防風、防震、防火、防水的功能。其次,除都市內因用地面積缺乏而建築樓房外,應用建築平房為原則。再次,各種建築物的牆壁、地面、樓梯、台階、門窗及其他設備均應達到安全標准,防止對幼兒造成意外傷害。

2.適應需要的原則

幼兒園的建築設計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管理的需要。就符合幼兒發展的特點而言,幼兒園各種建築物尤其是幼兒生活用房、圍牆、大門造型應別致多樣,富於童話色彩和兒童情趣,很容易引起幼兒喜歡。此外,還要根據教育要求結合辦園條件設計布置各種房舍,做到朝向適宜,功能區分合理,方便管理。

3.經濟原則

經濟原則不僅體現在節省,即以最少量的建築材料,力求最高效的發揮.更在於建築設計切實符合教育和兒童的需要,使各種建築物得以充分利用並有發展可能。總之,經濟原則要體現在建築和運用兩方面。特別是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遵循經濟原則顯得尤為重要。

4.衛生原則

幼兒園的衛生條件,直接關繫到幼兒的身心健康。因此,園舍建築設計中,必須注意採光、通風、防暑、取暖、排水與各種清潔衛生條件,尤其是廚房、衛生間及水溝更需要符合衛生條件。

5.美觀原則

園舍建築的安全、衛生、實用固然重要,然而建築給人以親切、愉快、美的感覺也是不容忽視的,環境藝術化是教育的手段,美觀大方的園舍建築對幼兒美感的培養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幼兒園的建築設計中,總體布局要適當考慮對稱、協調的關系,同時每座建築物應依其用途而有不同的造型表現。幼兒用房造型應力求別致、多樣,辦公用房則表現朴實大方,做到整體與布局和諧,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園舍建築的色彩及室外的綠化也都應遵循美的原則。

6.舒適原則

幼兒園的建築應為成長中的幼兒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積極 的影響。因此。幼兒園的園舍建築應給予幼兒溫度的舒適,為此要考慮幼兒用房的朝向、通風設備、遮 陽設備、採暖及防暑設備,使室內溫度不致過高或過低;要給予幼兒視覺的舒適,為此要注意照明採光 適當和裝飾色彩的協調,光線不能過強或過暗,裝飾顏色不要過於鮮艷刺激,也不要單調、晦暗;要給 予幼兒聽覺的舒適,為此要注意隔音設備,以減少噪音;要給予幼兒空間的舒適,為此要注意幼兒用房 室內高度及室內外活動場所、休息場所的面積。

總之,幼兒園的建築設計要遵循安全、衛生、實用、經濟、美觀、舒適的原則。其中,安全、衛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幼兒園園舍建築以建築目標為出發點符合兒童發展的特點和教育的需要則是核心。同時也要盡量做到經濟、美觀和舒適,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三)室內布置原則

幼兒需要空間,但對空間的有效利用比空間本身的大小更為重要。人的行為常常受環境布置的影響,室內環境的布置對生活於其中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有重要影響。活動室是在園幼兒主要的活動、學習空間,其布置對可塑性強的幼兒有更大的影響。幼兒園活動室的布置要遵循下面的原則:

1.教育性原則

室內環境的創造不僅僅是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設備,更重要的是把室內環境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故室內環境的布置要富於教育性。首先,室內環境要圍繞目前的教育任務或配合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統籌安排合理布置並經常更新,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環境教育與課堂教育的一體化。充分實現環境的教育價值。其次,環境布置要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和知識經驗水平,並且富於啟發性。因為只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的環境布置才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實現其教育性。

2.主體性原則

幼兒是在主動的活動中得以發展的,故幼兒園的環境布置應有利於幼兒自主、自由地活動,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為此.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地參與環境布置,並讓幼兒在環境中主動操作,有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首先,在布置環境時,教師要充分相信幼兒的能力,放手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布置,使他們在創設環境的過程中,受到教育並得到發展,把布置環境的過程提高為幼兒感知和學習的過程。其次,幼兒園室內環境的布置應能滿足幼兒自主、自由活動的需要,提供給幼兒動手、動腦、自由交往和自我發現的機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自由地選擇活動。

3.創造性原則

每個幼兒園的條件都不相同,每班幼兒的情況也各異,因此,教師要指導幼兒根據本園的條件和本班幼兒特點.充分運用想像力,因地制宜,創造性地布置環境,而不應脫離幼兒發展水平、教育需求和自身條件盲目模仿。事實上,目前許多幼兒園中,教師們以創造精神對客觀環境加以改造,在環境布置中體現了很高的創造性。例如,用秋天的落葉、各種豆類,還有棉花進行創造性的設計,製成各種動物造型以布置牆壁,用塑料飲料筒製成花籃狀的容器種植植物等。

4.美觀、經濟的原則

整潔、優美的環境不僅有利於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且也是美感教育的重要途徑。但整潔、優美的環境布置並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錢,也並非一定要陳設高級的玩具和物品。關鍵是教師要善於動手動腦,本著勤儉辦園的原則,從客觀條件出發,注意一切布置要符合協調相稱、結構統一的要求,運

用藝術性的方法布置,可做到既美觀又經濟。例如,有的幼兒園發動教師、家長、幼兒收集廢舊物品,用易拉罐、軟包裝飲料瓶做成了許多形象不同的小動物,還有的用鉛筆屑、樹葉拼成造型別致的圖案,既美化了活動室,又培養了教師、幼兒的創造性,發展了他們動手動腦能力和勤儉節約的美德。

總之,環境作為實施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途徑,其布置要富有教育性、主體性和創造性,才能發揮其教育作用。現實中,環境布置注重整潔、美觀,但忽視環境布置的教育性、主體性和創造性的問題,說明環境的教育功能還未引起人們充分的重視,還應引起廣大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四)室外布置原則

1.安全性原則

為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除了保證設備質量好,加強檢修和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外,室外場地的布置應注意以下幾點:

(1)場地中各項設備間的距離不能太近,以防幼兒擁擠、穿梭,發生意外;

(2)設備只能供一二人使用者,應置在邊遠地區,避免發生搶奪爭執;

(3)設備位置應隨季節而轉變,做到冬暖夏涼,尤其是金屬製品,在夏季應置於陰涼地方,以防烈日烤曬:

(4)沙地、沙箱不要靠近攀爬具,防止幼兒手持玩沙用具攀爬,發生危險;

(5)車行水泥地不宜正對活動室出口,以免由室內奔出的幼兒與行車相撞;

(6)鞦韆、盪船附近空地應寬大,以免搖盪時傷人;

(7)場內若有偏僻角落,不易照顧,可放置無危險的設備,如小木馬等。

2.美化、綠化的原則

幼兒園應該成為對幼兒富有吸引力的兒童樂園,為此,幼兒園的室外場地應像座花園。即使幼兒享受到自然田野的生活。又受到美的熏陶。其中綠化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綠化不僅是美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凈化空氣、調節環境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室外綠化為幼兒開展戶外活動提供了有利條件。幼兒園的綠化包括鋪設草坪,設置由較為高大的常綠樹形成的綠牆和由較矮的常綠灌木叢形成的綠籬,既起到綠化、美化的作用,又可擋風、隔音及分隔空間,還可在空地的正中或道路的兩側設置花壇。由於目前幼兒園室外場地面積有限,還可利用走廊、窗檯、室外牆壁搞一些盆花、花箱、花槽或種植一些攀援植物或垂吊植物,進行垂直綠化,為幼兒園增添綠色和生機。

總之,在幼兒園室內外環境的布置中,要根據布置的基本原則,克服困難,充分發揮教師、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使幼兒園成為教師與幼兒共同創作、成長的樂園。

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基本方法

幼兒園環境創設常見的表現形式和手段主要有繪畫、手工及二者相結合的運用等。我國幼兒園戶外環境一般可以劃分為三大區域:集體活動區、器械設備醫、種植養殖區。集體活動區主要供幼兒集體做操、上體育課,進行各種體育游戲,要求場地寬闊平整,器械沒備區要能放置各種大、中型體育活動器械與設備,如滑梯、鞦韆、平衡木、爬網、蹺板、攀登架等,以供幼兒練習與發展基本動作,鍛煉身體活動能力。種植養殖區般供幼兒種植蔬菜、花草、喂養一些小動物。

(一)戶外環境的創設

1.地面

戶外環境是幼兒進行奔跑、跳躍、攀登等較劇烈運動的場所,因此,戶外環境的創設首先要注意地

面的安全適用。一般來說,地面以堅實平坦的土地、沙地、草地為宜。這種地面可以減少跑跳活動對腦部造成的震盪,同時比較安全。在北方地區,雨水較少,且土壤含沙量高,滲水性強,幼兒園戶外活動場地以堅實平坦的土地為宜,既經濟實用又安全。南方地區雨水多,土壤黏性大,滲水性差,因此,需要對自然的地面進行改造,如鋪塑膠場地。但費用較高。一般說來,水泥地面過於堅硬,不適合作為戶外活動場地地面。

2.器械設備

大肌肉活動的目的除了促進幼兒的肌肉機能發展外,還可鍛煉幼兒強健的體魄和矯健、靈活、遇事機敏的身手,因此,在選購大肌肉活動的設備時,必須注意設備的安全、堅固耐用和可變組合。同時,也應以刺激幼兒進行探索、發掘和體驗作為大前提。有些年輕父母對幼兒子女溺愛和過分保護,以致很少讓他們接觸一些天然的物料,如沙、水、落葉、石子、泥土等,甚至推、拉和上下梯級等活動機會也不多。因此,選用器材時,需兼顧幼兒在這些方面的感官訓練和肌肉機能發展。有關體育活動器械的配備請參考《幼兒園玩教具配備目錄》(1992)。

(二)室內環境的創設

1.活動室面積與空間利用

足夠的空間是幼兒在室內開展各種活動的必要條件。研究表明,過於擁擠的環境有可能增加幼兒的攻擊行為,減少幼兒的社會性交往活動,使觀望、不主動參與活動的幼兒人數提高。蒙台梭利指出:「以我們的經驗.要達到舒適的感受,必須使房間的地面有一半是空著的,不得放置任何東西。這就是使孩子們感到愉快的可以進行活動的空問」。原國家教育委員會和建設部l988年頒布的《城市幼兒園建築面積定額(試行)》中有明文規定,如果活動室與寢室分設,活動室的使用面積不小於54m2。如果寢室與活動室不分設,則活動室應為90m2。按每班30名幼兒計,每名幼兒應1~3m2(包括傢具、設備、佔地面積)。幼兒園室內環境應達到這一額定面積,按規定控制每個班級的幼兒人數。

在面積既定的情況下,要充分利用空間,盡量減少不必要傢具、設備,為幼兒空出活動空間如一些日托幼兒同把床改成壁床或睡墊,睡覺時放下,不睡覺時就收起,大大擴展了有效的活動空間。還有一些幼兒園走廊較寬敞,走廊就被利用作為幼兒進餐的地方一些幼兒園在天氣晴好的時候,讓幼兒把角色游戲區、表演游戲區等放在戶外,室內、室外環境打通使用。

2.室內環境的結構

環境的結構是環境各部分之間形成的相互關系與聯系,對空間的有計劃的合理的安排與利用可形成良好的環境結構,並對幼兒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一個結構良好的室內環境應符合以下標准。

(1)活動區數量、面積適宜

活動區也可以稱做活動角、游戲區或興趣中心、學習區,是指一個有規劃且多樣性的學習環境,幼兒能夠在這里依照自己的興趣、能力與發展階段,有效地且有系統地完成某種學習活動,或達到某一學習目標。

活動區的設置需考慮幼兒活動的實際需要與效果。在活動區,幼兒的活動往往採用鬆散的小組活動形式。一般來說,容納2~3個幼兒在一起活動的小活動區,可使幼兒安靜地活動交往。活動區所容納的幼兒人數以不超過5個為宜。5個以上幼兒在一起活動的活動區,經常使噪音增大,幼兒吵嚷行為增加,而且增加了幼兒社會性交往的復雜程度。應當根據活動室的面積,幼兒人數以及教學活動的客觀需要來設置活動區,決定活動區的數量。每一個活動區所佔據的空間,要使在其中活動的幼兒能夠自主地、不相互妨礙地開展活動,進行有效的探索和學習。

(2)各活動區的活動減少干擾

由於幼兒在各活動區進行的活動性質不同。有的安靜,有的吵鬧。因此在設置活動區時,動靜應盡量分開避免相互干擾。像角色游戲、音樂、表演、小木工等活動一般來說是比較吵鬧的,要使這種活動區遠離需要安靜的圖書區、教學區。

為了使活動區能被清楚地識別,它們之間應有明確的分隔物,以利用各種玩具櫃、書架、地毯等現有設備作區域屏障或分界線。劃定每一角落的范圍可以協助幼兒遵守規則。

但作為分隔物的櫥架的高度和間隔,應盡量以不阻礙成年人的視線為原則。這樣可以使教師視野廣闊,無論站在活動室內的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見幼兒在每一活動區的活動情況,以便有需要時能夠及時給予輔助。

活動室內的「交通路線」力求暢通無阻,以避免兒童在如廁、變換區域、取水時產生擁擠、碰撞等情況。為此.活動室中央和各個門口(盥洗室、大門、陽台門等)最好不要設活動區。活動室內區域的過道要清晰.過道的大小要適當。研究發現:給人以視覺清晰的過道是一種促使兒童投入適當活動,防止破壞性行為發生的環境手段。

(3)設備的擺放應方便幼兒取用和走動

室內每設備的安排或玩具的擺放,應盡量以方便幼兒取用和走動為原則。每組桌椅安放的位置應盡量靠近玩具或用品的櫥架,這樣可以盡量避免幼兒因長距離取用或放置玩具時,掉了玩具,而要俯身拎起,造成秩序混亂。每組桌椅的距離不可太近,桌椅櫥架之間須預留約0.6米寬的通道,以便幼兒走動或取用玩具。桌椅也不要「之」字形擺放,這樣會使幼兒難於走動和容易碰撞。

(4)幼兒有獨處的地方

在活動室內應為幼兒提供獨處的空間,因為獨處也是幼兒的一種心理需要。獨處空間的創設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可以利用樓梯下面的角落,小板等作為分隔物遮擋,當幼兒在獨處空間活動時,教師不要參與和干預幼兒的活動。

(5)各活動區應該遵守的活動規則要清楚明確

活動區是幼兒自由活動的場所,但自由不等於放任不管,為所欲為,而應該是充分理解和掌握規則之後的自律自在。創設活動區時就必須考慮規則問題。因為有些規則就蘊涵在環境之中,教師妥善利用環境來暗示規則。如,書架上排列有序、整齊清潔的書籍似乎在告訴兒童要愛護圖書,看完後,要放回原處。關於進區人數的規則,可以採用進門掛牌、掛項鏈或其他方法。例如,在積木區,可以在地板上貼上四對小腳印,表示每次這里只能進四個人。在娃娃區,門口掛上5朵紙花,當花拿完了,則表示這里不能再進入了。

使用材料的規則也可以通過環境來提示。例如,可以在玩具櫃貼上標志:把剪刀的圖形告訴兒童這是放剪刀之處,貼著紅紙條的筆筒表示這里是放紅顏色鉛筆的這樣做還能起到教幼兒學習對應、分類的作用。

當然,規則的建立不能只依靠環境暗示,有些規則還可以用圖畫的方式表不出來,貼在適當的位置,提醒大家遵守。只有在一個規則明確的環境中,幼兒才能更加自由而有序地活動、學習。

3.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室內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玩具與游戲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質支柱。活動區確定下來之後。教師便要去選擇、收集適當的活動材料。這是關鍵的一步。材料是教育意圖的物質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兒童可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當然,同一個材料可能具有多種玩法和用途,具有不同的教育價值,這種「多功能」的活動材料

更受歡迎。

但活動區材料的這種穩定性並不是不變的,工具類材料可能不必有多大的變化,但有些屬於活動內容的材料往往需要根據幼兒的能力適當加以改變,如同樣是穿珠,小班的應該大些,用來穿珠子的線也應粗些,隨著年齡的增長,應該逐漸變小變細。而當幼兒有特殊的興趣和需要、教師有特殊的教育意圖時,材料更應該做相應的調整。

玩具與游戲材料的投放.應滿足幼兒活動的需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支持每個幼兒有效的探索和學習活動。當然,還應考慮課題的需要,不能把准備的物品應有盡有地擺放出來,活動區變成了雜貨攤,幼兒置身其中會不知如何做出選擇。

壁報板是給幼兒學慣用的,必須要以幼兒為中心,讓他們能看得清楚,能隨意觸摸,以及有機會參與布置的工作。現把有關布置壁報板的原則分別說明如下。

(1)要看得清楚。要使幼兒看得清楚,就要注意壁報板的高度,幼兒的視線水平約離地76~100厘米.而成年人的視線水平約離地160厘米,幾乎是幼兒的兩倍。成年人跪著時,視線水平就和幼兒的視線水平差不多,可以以此為標准。

(2)能隨意觸摸。幼兒通過感官來學習,其中很大比例是通過觸覺來學習。如果幼兒常被告誡:「勿用手觸摸」。那麼幼兒的學習經驗就不完整了。因此,壁報板的布置,應該讓幼兒能隨意觸摸,使他們感覺到實物的質感。要使幼兒通過觸覺進行學習,布置壁報板時,除了擺放的東西不易損壞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放置不同質感的物件。例如粗糙的、光滑的、軟的、硬的、脆的、韌的等。

(3)讓幼兒參與布置幼兒能有機會參與布置壁報板,會使他們感到自己受到重視,增加自主的意識.視壁報板是他們自己的東西,學習時會更投入,並懂得珍惜和愛護它。另一方面,幼兒參與布置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

幼兒除了參與搜集材料和物品外,他們的美術作品同樣可以用來美化壁報板,或者依據題材繪圖。

總之,要把布置壁報板看做是幼兒學習的過程,一切以幼兒為中心,便能掌握正確的做法了。綜上所述,一個好的幼兒園物質環境應達到以下基本要求:①安全衛生;②空間安排合理有序;③材料豐富多樣,可以滿足不同幼兒的興趣與需要;④環境具有探索性;⑤美感與興趣的和諧統一。

⑸ 如何以戶外活動為切入點推進課程游戲化

在強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當下,我們不禁要問,游戲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早在多年前,陳鶴琴先生就給出了言簡意賅的答案:「游戲可以給小孩子快樂、經驗、學識、思想、健康。」游戲憑借無窮的想像,可以延伸出無數有趣的內容,供幼兒想像[1]。在美術領域,無數的經驗告訴我們,孩子們的美術活動是靠想像完成的,我們不難看到孩子們在畫畫時還會手舞足蹈的樣子。因此,在美術活動中適當融入游戲化的元素,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造多種感官的游戲方式,豐富美術活動
(一)以聽、說故事的游戲方式感知活動情境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展。」幼兒很容易隨著外界的因素而改變自己的想法,我們創設的情境要為活動做准備。在大班美術活動《動物狂歡節》的導入環節,以森林之王「獅子」過生日為切入點,邊講故事邊出示「動物」給獅子大王慶祝生日。這些「動物」就是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准備的,給予孩子認識動物的經驗,以至於在作畫的環節中能較好地完成。
美術活動的故事不像語言活動那麼復雜,也不用深究其中的語言。但是美術活動中的故事必須立刻抓住孩子的眼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在講述過程中,可以運用圖片擴大孩子的視野,在適當的時候加入一點聲效,激發幼兒的想像。把美術活動的背景擴充後,整個活動會顯得豐富許多,並且能夠貫穿整個活動。孩子們在輕松的故事導入後,很順利地進入活動。就在此時,孩子們就會以此為背景產生豐富的想像,這正是美術活動所需要的。這樣的游戲形式不僅可以運用在平面的繪畫活動中,在立體的美術活動中也以運用。如在進行折紙活動「鳥」時,以圍繞各種各樣的鳥的故事導入。「有些小鳥在飛呀飛,有些小鳥在找食吃呢,還有的小鳥在樹上休息」,藉此幫助幼兒想像,更好地塑造「鳥」的不同形態。在故事運用廣泛的今天,故事不僅僅是指圖畫書上的內容,還有的藉助新媒體而產生出的「新」故事。像有聲讀物、小動畫,都是幼兒喜歡的。孩子通過聽故事能夠引發情感,能激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再把這樣的感情帶入到活動中,用美術的方式讓他們發揮想像,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觸摸的游戲方式感受活動的主旨
在美術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主觀感受觸摸的內容都有很濃厚的興趣,一是因為幼兒通過觸摸,參與活動的地位被放大;二是因為對自己主動感受觸摸過的物體都會有很深刻的印象。幼兒的觀察能力是非常強的,但是我們有時會忽視,在美術活動中適時加入「觸摸」元素,既可以使活動有趣又可以實現一定的活動目標。
在諸如「畫人物」的美術活動中,目標是讓孩子通過繪畫初步認識五官。活動中如果一味地讓幼兒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五官或者觀察同伴的同伴,則顯得比較空洞。幼兒並不是專業的畫家,單單憑借「觀察」這一感官體驗,並不能讓幼兒很好地感知五官。假設在此活動中加入「觸摸」環節會怎樣呢?幼兒會摸到毛茸茸的眉毛,眼睛是稍稍凹進去的,鼻子彎彎的、挺挺的,嘴唇是軟軟的,等等。通過提問,幼兒會回應你許多意想不到的答案。在這樣的游戲中,進一步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徵,大膽表現。
除了「畫人物」外,有時候難以用語言來描述的事物,通過觸摸就可以簡單直觀的讓幼兒馬上了解物體。比如說起草地,都會聯想到時柔軟的,但僅通過和幼兒說「草地是柔軟的」,幼兒並不能體會到。這時候帶著幼兒來到戶外,請他們摸一摸、說一說小草是什麼樣子的,幼兒才會知道什麼是「柔軟」。通過觸摸小草觀察草的色彩及外形,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本領。之後回到班級室內創設情境,向幼兒提出一些必要的要求後,給予幼兒創作的空間,在情境中產生興趣。最後給孩子留出充分的作畫時間,把想像都給孩子自己發揮。
(三)以動作表現的游戲方式表達活動的內容。
動作表現是最能直觀向幼兒傳達各種形態的方式之一。在和幼兒玩「吹泡泡」的游戲後,以此延伸出許多想法。「泡泡」是圓形的,幼兒能通過眼睛觀察,但是有一個幼兒把兩手往上舉,用動作表現出了「圓」。孩子們在看看、說說、做做中感受圓、表現圓,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幼兒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畫「封閉的圓」,在游戲中快樂地獲得新的經驗。在畫「松樹」時,為了能讓孩子們主動感受松樹「挺拔」的特點,我請幼兒來當一棵「松樹」。在幼兒表現的時候,不知不覺就對「松樹」的特徵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教師都不需要過多的言語,孩子們就能發掘這些特點。在自身體驗到之後,和同伴交流,得到的經驗更加豐富。游戲化的內容加入後,活動不像以前刻板,而是變得生機勃勃。游戲和活動是相輔相成的,互相幫助彼此能夠更好地融入。活動是作為幼兒學習出現的,游戲卻是要時時刻刻滲透於活動的方方面面的。
二、游戲化美術活動的實施
在注重遊戲化的同時,也不能過多注重「游戲」而忽視美術活動的主體內容。在實施游戲化美術活動時,首先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在游戲推動下表現,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中不斷探索。教師選擇為孩子提供積極有趣的游戲,准備美術活動中所必需的物體,讓幼兒探索想像創造。孩子們眼中的「美術」其實非常簡單,沒有成人所賦予的復雜概念。孩子們眼中的畫作都是美麗的,因為他們能知道這幅畫里的所有內容。成人是想不到這些畫作背後的龐大想像空間的,有時我們不能進入孩子們自己的世界。在實施過程中,一切是為了幼兒自身,圍繞幼兒的各種各樣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游戲、不同的活動過程。
游戲是會滲透於一日活動的各方各面的,包含各種各樣的可能性,美術活動只是其中一個部分[3]。游戲化美術活動遵循了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通過有選擇地創設和優化游戲,激發幼兒想像力,從而進行美術創造。游戲能解決活動中不能完成的部分,活動的內容能以游戲的形式反饋給幼兒,游戲和活動是相互幫助的,兩者是不能分開的,只會越來越和諧,為幼兒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手段方式。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