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材料和課程
A. 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的游戲課程
1、如何更加有效地開展幼兒游戲課程,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和研究。教師應做一名有心人,細心觀察、了解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水平和內心世界,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願望,用幼兒的眼光來看世界,創造有利條件來滿足幼兒游戲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游戲的水平,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充分發揮教師的導航作用。 2、角色游戲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游戲之一,它能對幼兒的發展起到多方面的促進作用,這也正是游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所在。角色游戲教育作用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幼兒對社會生活的反映與模仿,有助於幼兒學習生 活及社會性行為,發展交往能力。角色游戲是幼兒反映社會、反映成人活動的一種游戲,這種游戲帶有很大的模仿性。幼兒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模仿來認識社會、了解社會,老師提供了一個游戲場景,創設了一個游戲的情節,讓幼兒從不同的側面了解生活和社會。在內容健康的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的角色,反映著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關系,模仿社會生活中人們的行為准則,學習勞動者的優良品質,待人接物的態度,體驗他們的情感。幼兒在角色游戲的情景中,由於扮演角色而忘卻了自我,逼真地表現所擔當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車游戲中,扮演售貨員的幼兒,要有禮貌地對待乘客,要認真售票、查票,還要提醒乘客要給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讓座等等。這樣幼兒便學習了關心他人、尊重長輩等好的思想行為。共同的游戲意願還可將多個幼兒聯系在一起,有助於發展幼兒相互交往的能力,消除隔閡,發展正常的交往關系;另一方面,鼓勵幼兒放開手腳,大膽游戲,對幼兒個性培養十分必要,並且有助於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由於角色游戲是由幼兒自定主題,自由充當角色,自行設計游戲情節,它可以充分表達幼兒的個人意願,滿足幼兒渴望參加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兒在這種游戲中有著極大的主動性。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為實現游戲的願望,需要按照游戲的主題、角色、情節去支配與控制自己的行動,按自己的意願作用於周圍的環境,這就要求幼兒積極地、獨立地去從事活動。幼兒要充分地發揮想像力,開動腦筋,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並為達到游戲的目的,不斷地、獨立地解決與克服遇到的種種障礙。這樣,有助於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B. 幼兒園游戲與學科教學
課程與游戲的關系可將之概括為四種:合一的、整合的、並列的、分離的。 合一即游戲就是課程,課程就是游戲,在實踐層面上,課程的基本形式就是幼兒的自發自主性游戲,教師只要創設環境投放材料,讓幼兒自由活動,教師適時介入指導,必要時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交流。 整合即以課程生成游戲,以游戲生成課程。前者是教師為進行某課程內容的教學而專門投放特定的材料,安排幼兒去進行這方面的游戲,比如教師要教幼兒沉與浮,而專門投放了各種玩水的的材料,讓幼兒獲取什麼東西沉下去、什麼動西浮起來的經驗。後者是教師從幼兒自發性游戲中觀察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然後設計成專門的教學活動。 並列即教學歸教學,游戲歸游戲,兩種活動都以一定的時間保證,教師預設的教學活動全都來自於教材或其他材料,同時在幼兒自發的游戲過程中加以關注與即時指導。 分離即游戲只是一種教學以外的休閑和娛樂,除了安全和糾紛以外,教師對游戲不加以課程式的關注,比如象小學的上課和課間游戲,各不相關。
C. 如何在五大領域中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生活、游戲、綜合」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的三個核心理念,我們應如何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游戲化呢? 一、對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認識 在一次有關郵局的半日活動中,教師帶全班30多個孩子到附近郵局參觀。郵局並不寬敞的大廳里堆放著不少紙盒,門外停著運送郵包的車子。門廳里有正在寄包裹和寄郵件的顧客,郵局工作人員正在用電子秤稱各種郵件。教師只帶著孩子看了一下門廳上方的郵局標志以及大廳里的一個郵箱,在郵局轉了一圈就匆匆結束了參觀活動。回到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展開了討論。教師問:「你在郵局看到了什麼?」在幾個幼兒簡單回應後,教師出示了事先准備好的郵局標志圖及用紙盒製作的小郵箱,說:「我們出來開個郵局吧。」於是,教師把「郵箱」粘貼到活動室的一個架子上。接著,教師請每個孩子把從家中帶來的一個信封、一張郵票放在桌上,並讓幼兒把事先畫好的一幅畫塞進信封,然後教師為每人提供一張列印好幼兒園所在地地址的紙條,讓幼兒粘貼在信封上,再貼上郵票。中午散步時,教師再帶幼兒到郵局把信投進郵箱中。 通過與帶班教師交談,我了解到,為了體現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教育理念,教師花了大量心血組織這次活動。 ①「充分」利用社區的郵局、家長的參與等周圍的資源; ②在參觀活動中生成了「郵局」游戲; ③讓每個孩子都有動手的機會; ④將教學、生活、游戲聯系在一起。然而,如果我們認真反思一下整個教育過程,就可以找出不少問題:參觀郵局時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為我們所利用?參觀內容還可以深入挖掘嗎?開展郵局游戲時,孩子還能做些什麼事,例如可以參與哪些籌備工作?如何拓展游戲內容?讓孩子體驗寄信過程有否更好的組織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寄一封類似的信,是否考慮過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是否無端地被增加了?組織這樣的活動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周圍資源? 也許我們不能這么簡單地理解生活、游戲、教學的綜合,《綱要》所倡導的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理念也並不是要教師把生活、游戲、教學簡單地聯系在一起。教師究竟應該如何去發現、選擇和利用生活中的課程內容,充分利用游戲手段實施幼兒園課程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從轉變觀念入手。 ①關於生活。幼兒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幼兒園的、家庭的、社區的生活等,我們可以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主題,並有選擇地將它滲透到幼兒園課程中。由於生活本身就具有綜合性,因此越是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就越能體現幼兒園課程有機綜合的特點。 ②關於游戲。我們必須充分尊重幼兒的經驗和能力,使游戲成為幼兒自己的游戲,成為幼兒成長過程中一種極具價值的生活活動、學習活動。 ③關於綜合。綜合就是要使不同學科內容產生有機聯系,使它們不再處於割裂、分離的狀態,從而形成一個產生教育影響的整體。並非有聯系就是綜合,綜合需要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實踐探索 幼兒園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於集體教學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區域活動等都是有效的活動組織形式。寬松的學習環境為幼兒自主學習、主動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使幼兒有可能通過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學習進程參與學習過程。基於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和教學融合起來,從生活、游戲中延伸教學,從生活、教學中產生游戲,讓生活經驗、教學內容為游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知識和經驗,並真正通過游戲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學的內容。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們開始了實踐探索。 (一)對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區域活動是按五大領域劃分、供幼JL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活動,游戲活動則指角色游戲或創造性游戲活動。因此,很多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時間表上有區域活動和游戲活動之分,但我們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樣的劃分是有問題的,因為區域活動是從活動空間上所作的劃分,而游戲活動則是按活動的性質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幼兒教育必須是整體性的。《綱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我們重視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幼兒活動為中心,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並作適當分隔,如娃娃家、製作區、運動區、探索區、表演區、建構區等。此外,為了便於幼兒在活動中隨時取用材料並創造性地綜合利用材料,我們還在活動室、走廊上設置了木料區、紙布區、塑料區、金屬區、瓷石區、工具區等材料區,這樣,幼兒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區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選擇的空間。 實踐表明,幼兒從來不會考慮自己所進行的活動是何種性質的活動,他們總是沉浸在一個完整的活動過程中。如在一次讓中班幼兒感受自己長大了的活動中,我們提供了報紙、水彩筆,建議孩子躺在報紙上,讓同伴描畫他的身體輪廓。一個孩子看到自己的身體輪廓圖後說:「我怎麼沒有眼睛呢?」於是,馬上有孩子想到給輪廓圖添上五官。當發現有的五官位置不對時,一個孩子立即提議:「做個記號再畫就不會錯了。」五官畫好了,有個孩子突然想到還需要畫「小雞雞」,於是就添畫了一個「小雞雞」和一串尿珠,幾個孩子樂成一團。看著有趣的活動過程,我不僅感嘆:孩子的活動怎麼能區分出是生活、學習還是游戲呢? (二)對主題活動和游戲活動關系的重新認識 緣於對生活、游戲、綜合的思考,我們設想使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成為游戲活動展開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愛的傘」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及其家長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傘和傘的圖片、畫冊,把各種傘掛在活動室,把傘的圖片布置在活動室四周,儼然一個傘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時觀察、討論。利用這些小傘,我們還組織幼兒設想各種游戲,於是,各種游戲活動生成了:跳小傘、躲描描、轉傘花,等等。根據傘面鮮艷的色彩、美麗的花紋、有規律的圖案,我們設計了「漂亮小傘排排隊」的游戲,引導幼兒按規律序,通過操作尋找傘面花紋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投放三種傘面設計材料,即平面的、平面變立體的、供幾個幼兒合作設計的立體大傘面,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學習。我們還建議幼兒撐著自己設計的漂亮傘面跳小傘舞,讓幼兒按數量給「小動物」送小傘,等等,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不斷展開主題探究活動,及時調整、更換活動材料,使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密切結合並相互影響,在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中,生活活動、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有機整合在了一起。 生活、游戲和教學本來並無明顯界限,是我們人為地加以區分的。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重新認識了生活、游戲和幼兒園課程的關系,更好地體現了「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思想,推進了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游戲化的進程。
D. 幼兒園上游戲課,有哪些可以玩
幼兒園體能游戲教案:穿越鱷魚潭
【活動目標】
1、能雙腳跳躍,能追逐跑,提高幼兒運動的速度和反應的靈敏度。
2、激發幼兒運動的興趣,並讓其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材料准備:彈跳鞋8個、彈力圈10個、體能條8根;鱷魚頭飾和青蛙頭飾若干。
經驗准備:了解青蛙的運動特點,有雙腳跳躍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准備部分:
1、師:"你們知道小青蛙是怎樣跳的嗎?我們一起來學青蛙挑一挑吧!"教師拿出彈力圈和彈跳鞋,讓幼兒自選一種材料,或穿上彈跳鞋,或用彈力圈將自己的雙腿綁好,在此練習青蛙跳。
2、教師帶領幼兒布置場地:用體能條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場地作"水潭",一次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二、游戲部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前方有一個水潭,我來扮演'鱷魚',你們扮演'青蛙',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像'青蛙'一樣快速的跳過鱷魚潭,不被'鱷魚'吃掉吧!
2、教師扮演"鱷魚",留在"水潭",做追逐者;幼兒扮演"青蛙",分散在水潭兩側。"青蛙"迅速地穿越"水潭",可單腳或雙腳跳到對岸;"鱷魚"在"水潭"內可以捉"青蛙",並與"青蛙"互換角色繼續游戲。當"水潭"兩側岸邊沒有青蛙時,"鱷魚"可以趁機上岸做"青蛙",最後一個跳過"水潭"的"青蛙"在下一輪游戲中扮演"鱷魚"。
三、結束部分:
1、做腿部放鬆運動,游戲自然結束。
2、稍事休息後,教師帶領或引導幼兒將材料歸放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幼兒的安全。(幼兒教育)
E.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實施的過程性材料有哪些
區域活動:指以幼兒的需要、興趣為主要依據,考慮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正在進行的其內他教育活動等因素,容劃分一些區域,如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在其中投放一些適合的活動材料,制定活動規則,讓幼兒自由選擇區域,在其中通過與活動材料、同伴等的積極互動,獲得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
區域活動的特點:自由性、指導的間接性、自主性、個性化。
F. 怎樣讓傳統游戲和幼兒園課程融合
一、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作用 游戲是課程的內容,是課程實施的背景,也是課程實施的途徑。民間游戲是游戲的一種形式,它淵源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大多數民間游戲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謠,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而且民間游戲的玩具材料簡單,玩法易學、易會、易傳,游...戲開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游戲中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競爭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勝、好滿足的心理,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是主動的、自由的、有序的、快樂的和創造的。因此,民間游戲作為農村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首先,民間游戲有利於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幼兒在游戲中能夠體驗到成功與失敗的不同體驗,鍛煉抗挫折能力,分清正確與錯誤,學會合理評價,形成樂觀、向上的情感態度。而且,民間游戲一般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幼兒合作進行,這就為幼兒協商、合作、交流創造了條件。同時,民間游戲一般具有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它們很看中夥伴是否遵守規則,因此,要想繼續參加游戲,幼兒必須相互協調,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並能夠理解他人,學會解決矛盾,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通過矛盾的解決與規則的改進,幼兒形成了集體意識和責任感,更好地融入集體,積極交往,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其次,民間游戲有助於擴展幼兒的經驗,發展智力。 民間游戲內容豐富,范圍廣泛,包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民間游戲的童謠和兒歌,貼近生活,廣泛流傳。幼兒邊游戲邊朗誦兒歌,增加了游戲的興趣,又了解了社會生活的知識,豐富了幼兒的詞彙,還發展了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幼兒在參與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對游戲需要認真觀察和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迅速作出判斷和反應,也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及注意力,培養幼兒專注做事情的習慣。而且,民間游戲的玩法具有很大的創造性,在無形中鍛煉了幼兒的想像、思維、創造能力。 再是,民間游戲能促進幼兒身體動作技能的發展。 民間游戲中包括很多體育游戲,有助於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並能促進幼兒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發展,以及平衡、協調等能力。如「彈杏核」「拾卜菇」可以鍛煉幼兒的小肌肉;「跳皮筋」「打沙包」能發展幼兒的大肌肉動作;「打瓦」、「抽陀螺」可以發展幼兒手臂的力量及手眼協調能力;「跳房子」「盲人摸瘸子」能夠促進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調能力等等。 二、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做法。 1、發動教師和家長,廣泛收集民間游戲素材。 民間游戲雖然內容豐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幼兒家長對民間游戲有些偏見,他們開始不喜歡幼兒玩民間游戲。同時,現在的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們望子成龍心切,善於對幼兒進行特長培養,帶領幼兒參加各種特長興趣班學習;家長或者從幼兒的安全考慮,將幼兒「圈」在家裡,自己玩家長為他們購置的各種高檔玩具,幼兒沒有玩伴,缺少與同伴的溝通與交流,導致民間游戲瀕臨消亡。為此,我們召開了幼兒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民間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重要性,引導家長對民間游戲形成正確的認識,支持幼兒玩民間游戲。然後,發動教師和家長,帶領幼兒一起玩大人們小時候玩的民間游戲,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調動了家長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渠道幫助班級收集民間游戲素材,並將搜集到的民間游戲內容記錄整理帶到幼兒園,我們對收集到的民間游戲重新進行了篩選整理,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民間游戲列印裝訂,印製了「民間游戲集錦」一書,對各班開展民間游戲進行具體的指導。 2、分類開展,與幼兒園課程互相融合。 為方便幼兒進行游戲,我們將收集到的民間游戲分為四大類:民間體育游戲、民間智力游戲、民間美術游戲和民間童謠說唱,密切與幼兒游戲活動結合,在幼兒區角活動時間,滲透開展民間游戲。如益智區投放了翻繩、各種民間游戲棋(考狀元、老虎吃小人、過大梁、憋死牛等),在科探區投放了「捻捻轉」、「繞饒轉」,在美工區增加了泥塑、剪紙,在音樂表演區,投放了綵綢、旱船、民間表演頭飾、綢扇等,在體育區投放了高蹺、沙包、皮筋、跳繩等,並結合共同生活的教育目標,將一些民間游戲設計到集體體育活動中,既豐富了幼兒游戲內容,又擴展了幼兒游戲空間,為幼兒創造了動手動腦、鍛煉身體的條件。 3、引導幼兒改編與創新,賦予民間游戲新的活力。 幼兒是民間游戲的主人,也是民間游戲的創造者。民間游戲的材料、玩法、規則等本身又具有很大的可變性。我們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進行創造改編。 一是創新游戲材料的用途,鼓勵幼兒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如一塊小石子,有的幼兒用它在「老虎吃小人」的游戲中當作棋子,有的用它在「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中當作小米,有的用它在「打瓦」游戲中當投擲器。又如「下棋」,幼兒可用杏核、貝殼、樹葉、小棒、花生皮、廢舊的彩筆帽、果凍盒等十幾種材料當棋子,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賦予材料多樣的角色,創造性地使用各種材料。 二是創新民間游戲的玩法。民間游戲是民間孩子們自己創編的游戲活動,從游戲的選擇、材料的利用,到角色的分配和情節的發展,都由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特點來完成。因此,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自由商定一些新的規則和玩法,使游戲滿足不同幼兒的水平,讓每個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快樂與發展。如「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原來的玩法是「小雞」被捉到後就被罰下場,有的幼兒由於在游戲中跑的慢或躲閃能力差,很快就被捉到罰下場,然後被關在「雞籠」里等待游戲結束,失去了游戲的機會。幼兒發現這種現象後,改變了游戲規則,就是場上的「小雞」在躲閃跑的過程中只要用手碰一下被罰下場的「小雞」,他就可以重新上場游戲,從而為夥伴創造了多次游戲的機會。 三是創編民間游戲的童謠或兒歌內容。由於民間游戲產生於民間,流傳於口頭,幼兒在吟唱兒歌童謠的過程中會感受到部分內容的局限性。我們注重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將反映現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的變化編入民間游戲的新童謠中,賦予新的含義,使民間游戲的名稱、內容、角色、情節、兒歌、童謠等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增加了民間游戲的魅力。如民間游戲「推小車」,原來兒歌內容是:「吱吱吱,小車叫,推上小車賣甜糕,誰要?誰要?(我要,我要)娃娃吃得咪咪笑。」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提出,推著小車太慢,不如開著汽車快,因此,他們把兒歌進行了改編:「笛笛笛,汽車叫,開上汽車送蛋糕(雪糕),送給你,送給他,大家樂得笑哈哈。」幼兒在改編民間游戲童謠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拉近了民間游戲與幼兒生活的距離,真正體驗到民間游戲的樂趣。 三、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體會 1、豐富了幼兒園一日活動內容。 民間游戲種類豐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時間、場地、人數等條件的限制,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我們可以有效選擇,優化一日活動質量,保證各環節過渡自然,減少幼兒等待。在來園、離園、飯後等零散的活動時間,可選擇一些發展幼兒小肌肉群或手眼協調能力的民間游戲,如「彈杏核」「轉陀螺」「挑小棍」「翻繩」「東西南北」等,幼兒自由選擇玩伴和游戲場地,在自由的氛圍中得到發展。在戶外活動時間,可以選擇一些運動量大、發展幼兒大肌肉動作的民間游戲,如《貓捉老鼠幾
G. 幼兒園游戲材料開發與製作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哪幾個方面
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內容,既包括了教師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專門的活動內容,也包括從幼兒入園的問候、晨間談話,到幼兒離園時的道別等各個環節之中。當然還有其他領域活動中的語言教育內容,可以說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是涵蓋最廣、涉及領域最多的內容,因此可以把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大體分為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和滲透性的語言教育活動兩類。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包括談話活動、講述活動、聽說游戲、文學活動和早期閱讀這五種基本的形式。滲透的語言教育活動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交往,自由游戲中的語言交往,其他領域活動的語言交往,還有隨機滲透的日常生活環節中的語言交往
H. 幼兒園自主性游戲材料投放注意什麼
讓我們把目光投放在當前幼兒園,不難發現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活動形式單一、材料投放過於隨意、教師控制過於頻繁、沒有有效利用戶外場地、劃分不夠科學,等等,使得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興趣不濃厚,效果可想而知。下面我們從科學規劃場地、投放適齡材料、教師有效指導三方面闡述有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策略。
一、科學規劃場地是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前提條件
科學規劃場地不僅影響戶外游戲活動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性和持久性。有研究指出,空間的分隔會影響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效果,還會影響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因此,科學規劃場地確實是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無論戶外場地的空間有多大、無論把場地分割成幾個區,都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具體規劃。
多樣性的戶外場地是開展游戲的重要資源,幼兒園的小山坡、沙池、小樹林、草地等,都能在統一規劃下物盡其用。我園戶外場地狹小,只有三個戶外可利用的空間:大操場、小曬台、樓頂大曬台,怎麼利用有限的資源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們專門組織老師分組討論:可以開設哪些活動區?在什麼地方設置?需要多大的空間?各區域之間如何更好互動?等等。對本園游戲區域的設置進行統一布局,充分挖掘現有空間與材料,合理規劃,巧妙利用,做到既讓環境充滿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幼兒各種游戲活動。如:大操場草地上設置成集平衡區、鑽爬區、攀爬區為一體的綜合游戲區,擺上長木凳、長梯凳、樓梯,供幼兒走平衡或在下面鑽爬;三棵大樹分別繫上麻繩編成的爬網、軟梯、竹竿,供幼兒攀爬;小曬台屋頂裝上鋼塑雨棚,設置成角游區,布置成「客家小劇院」、「客家小吃一條街」等;四樓大曬台設置成建構區,投放紙箱、可樂罐、木製、竹製等建構材料,引導幼兒開展主題建構。
戶外游戲區域的劃分和建置,極大地開發了幼兒園的環境資源,根據各區的特點,我們每天分時段、分年段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由於科學地劃分場地,讓幼兒能打破班級界限,互相交往,互相合作。以班級為單位,輪流交換活動場地,為幼兒到游戲區域進行自主游戲活動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投放適齡游戲材料是引發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游戲的心理基礎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需要的游戲材料有所不同,教師應熟練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為其投放適宜的適齡游戲材料,才能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游戲。
所謂適齡的材料,是指材料要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興趣愛好、發展水平相適宜,能引發幼兒高效的活動、積極的發展。我們在材料的投放上要考慮適齡、有趣、有挑戰性、成功感的材料,它們能激發幼兒參加的熱情,調動積極性,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如:我們為小班幼兒投放游戲性、情境性、趣味性較強的材料,把戶外活動場地和游戲設置得猶如游樂場,投放「打怪獸」、「給小動物餵食」、「荷葉下躲雨」等游戲材料,幼兒玩得愉快;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且喜歡探索、喜歡挑戰,於是我們為他們提供一些低結構的運動材料,如:玩玩板凳,投放一人一條板凳,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一個人玩的玩法:鑽、爬、抬、拖等,他們很快發現幾個人玩會更好玩,可以合作、競賽,如:疊疊高、挑擔子、過彎路、下斜坡等;中班幼兒合作、協調等方面不如大班幼兒,但他們也喜歡挑戰,於是我們投放「賽馬」、「闖關」等游戲材料,讓他們盡情其中,玩有所獲。
因此,我們一定要針對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科學選擇和投放游戲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引發幼兒的自主游戲興趣,強化幼兒的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教師有效指導是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的關鍵因素
如今的戶外自主游戲活動已成為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同樣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領幼兒游戲水平的提升。所以,盡管我們強調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但並不意味著戶外游戲活動就等於自由活動,教師只要以旁觀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維持秩序,或為幼兒添加一些游戲材料就可以了,教師仍然有責任對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進行有效指導,只是指導過程中應該更多的是隱性指導,更要注意指導的有效性、藝術性。
戶外游戲活動指導的核心是幫助幼兒提高游戲的計劃性、目的性、有效性,引導幼兒學會選擇,學會共處與分享,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材料,而不是僅僅管理紀律,控制紛爭與噪音。教師是環境的提供者,也是戶外游戲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合作者、指導者。如何讓教師的有效指導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1.探索挖掘教材,引發幼兒游戲發展。
教師以積極的態度挖掘和利用各種適宜幼兒的游戲內容和資源,綜合其他教育元素,多方位地引發幼兒游戲發展。
(1)「舉一反三」的創意空間。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舉一反三地運用游戲材料,使活動持續有效、創意無限。如:在認識竹子後,讓孩子自由探索其玩法,跨越、投擲、平衡,等等,孩子們是天生的發明家,他們在探索出各種玩法的過程中,提高了運動能力;認識紙後,了解了民間造紙,角游中開辟了一個民間「造紙」作坊,還引出另一個「紙漿造型工藝廠」的誕生。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使活動生動、持久。
(2)「有機整合」的組合運用。單一的玩法會讓人倦怠,而富有變化的組合則會創造精彩。幼兒園有寬闊的戶外場地,有多樣化的游戲區域,將它們進行有機整合,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游戲「炸碉堡」,先創設情境,然後提出要求,過小河(平衡區)―翻高山(攀爬區)―炸碉堡(投擲區),最後完成炸碉堡的任務。該游戲開展巧妙結合各游戲場,使活動體現綜合性、創造性、挑戰性。
2.善於有效觀察,提高幼兒游戲水平。
在戶外寬敞、自由的空間里,要求教師具備善於觀察、適時指導的能力。因為只有認真、完整觀察幼兒,關注幼兒的一言一行,對於其能力的發展,游戲中的表現我們才有較為客觀的認識,指導時做出適宜的調整策略。如:建構游戲「楊成武紀念碑」,用積木疊紀念碑快壘好又倒塌,急得幼兒滿頭大汗,求助老師,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紀念碑,下面的底座和上部的碑身有什麼不同?怎麼拼搭才不會倒塌?幼兒認真觀後說出答案,可找不到搭底座較大的木塊,看到周圍的鞋盒,想到辦法了:鞋盒裡面多放幾塊小木塊,蓋上鞋蓋就可當底座,幾個鞋盒疊成紀念碑底座,上半部分再用較小積木往上搭,就牢固了。由此可見,教師要善於觀察、敢於放手,引導幼兒挖掘材料更多的價值,在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的基礎上,對幼兒的行為做出回應,巧妙介入,有效指導,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3.解讀幼兒行為,滿足幼兒不同需要。
先賢有言「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必定存在差異。我們不能單純從字面上保持尊重幼兒差異性的認識,真正在活動中做到「尊重個性,區別對等差異性」。如何解決教育個體的不均衡性問題,就必須因人施教。首先,提供的材料具有層次性,可滿足不同個體、不同能力幼兒的選擇。如:跳躍區中為幼兒提供用自然物製作的跨欄架,如若干大小不一的紙盒、磚塊、沙袋,幼兒可以直接使用跨欄架,也可以根據自己跨欄的水平,疊放、組合進行跨欄、跨寬、跳高等。其次,創設戶外游戲具有遞進性,滿足幼兒的不同需求。如:過小橋,從較寬的到窄的小橋練習再到負重過小橋、花樣過小橋,難度逐漸遞增,能力弱的可就練習單純的過小橋,而能力強的幼兒則挑物過小橋、兩人對面過小橋,等等,既實現鍛煉目標,又充分滿足幼兒的需要,獲得成功的快樂。
教師要擴大自由的活動空間,使孩子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發揮戶外游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松愉快等優勢,根據環境特點、幼兒年齡和水平,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輔助材料,追隨孩子的腳步提供適宜的支撐力量,讓孩子大膽地、自由地去感受、去體悟、去探尋、去挖掘,讓他們在自己能夠支配掌握的世界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I. 如何才能把游戲和幼兒園課程融合起來
游戲是課程的內容,是課程實施的背景,也是課程實施的途徑。民間游戲是游戲的一種形式,它淵源流長,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玩法不一,鄉土氣息濃厚。大多數民間游戲配有琅琅上口的童謠,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而且民間游戲的玩具材料簡單,玩法易學、易會、易傳,游戲開展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游戲中具有很強的挑戰性、競爭性,符合幼兒好奇、好勝、好滿足的心理,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在民間游戲中是主動的、自由的、有序的、快樂的和創造的。因此,民間游戲作為農村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