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小學科學課程實驗資源
1. 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這句話既規定出小學科學課程的性質,又確定了科學課程的目標。作為農村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由於學生的學科素質弱,學校現有教學條件差,如何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真正地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們農村小學實驗教學的存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實驗教學;探究;開展;科學
正 文:
科學實驗是通過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來探索問題的過程,它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有其獨特的功能。學生實驗是讓學生在實驗中去完成探究,體驗科學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實驗一般是2至4名學生組成一組,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共同合作完成的實驗。這類實驗一般以測量性和驗證性實驗為主。學生實驗的作用是讓學生學習驗證、探究科學規律,通過對實驗儀器的規范性操做,提高觀察技能,並嘗試處理實驗數據,進行誤差分析,寫出實驗報告,使實驗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目前,在農村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實驗常常會出現一些偏差,它所起到的作用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實驗室的建設方面
科學教材中的學生實驗,是教學大綱要求的必須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實驗室里完成的。但是目前的農村學校實驗室建設不夠完善,由於資金短缺,許多儀器、葯品並不齊全,導致部分實驗在實驗室內無法完成,開出率較低。
2、教師自身方面
教材內容的更新,教學過程越來越科學化,實驗化,這就需要增加一批穩定的專業化科學教師隊伍。但大多是原來沒接觸過自然科學教學的老師來接任科學課,加上部分學校領導對科學課程不夠重視,認為科學課不是必考科目,不重要。安排一些教學能力較弱的教師擔任科學課程。這部分老師大部分沒有實踐經驗,有很多實驗連自己都不會做,更不用說教會學生做實驗,實驗教學成為一大難題。
3、學生方面
有的學生只是抱著「好玩」的態度來實驗,到實際操作時,就形成盲目混亂的局面。學生成績出現兩極分化,特別是農村學校班級中的後進生較多,這些學生不僅成績較差,而且動手能力較差,對實驗根本不感興趣,實驗過程也不能及時完成;成績較好的且熱愛科學實驗的學生,對於一般的儀器、儀表和基本操作比較熟悉,實驗時覺得太輕松,太浪費時間。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得不到進一步提高,阻礙了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科學課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設備材料,上好每一節科學實驗課。自我擔任科學教師,從事實驗教學幾年的工作中對農村小學實驗教學現狀有了一定認識。下面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談談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師和學生一起搜集實驗材料。
雖然我們有實驗儀器,但不是什麼都有,我們要根據教學所需,准備多種多樣的材料,才能更好地進行實驗教學。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資源和力量,在每上一個單元前,我就開出一張材料清單,讓學生提前去收集。學生無法准備的材料則由教師收集。如上《土壤里有什麼》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各自准備新鮮土壤,裡面還有活生生的動植物,非常便於觀察。再如上《電磁鐵》一課時,由於學校庫存的材料有限,我想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動手的機會,於是我先向學生講解製作電磁鐵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後讓學生找來有絕緣層的導線、鐵釘、電池和大頭針,讓學生按照課本介紹進行製作電磁鐵。由於有了可做實驗的材料,學生就能「真刀實槍」地做科學,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輕松。
二、、自製教具、學具促進實驗教學。
科學課教學質量的好壞,取決於是否做實驗或實驗能否成功。如果需要做的實驗不做或實驗做不成功,都不能觀察到實驗現象,也得不到實驗結果,農村小學大部分的實驗儀器和教具欠缺,有些花錢買都買不到。加上教材內容的不斷更改,有些儀器也用不上,使我們的大部分實驗無法開展。針對這一實際情況,為了確保實驗教學的開展率,我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實驗的基礎上,利用一些廢舊材料,經過精心設計,製作出簡便且有實用價值的教具、學具來彌補實驗教學儀器的不足。
三、充分發揮農村在小學科學教學方面的優勢。
農村學校更接近於真實的自然環境,具有城市學校所無法比擬的天然教學資源。 農村學校的周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學生科學學習提供很好的學習資源;農村學生的家庭周圍一般比較開闊,能為養殖動物、種植植物提供合適的場所;農村的空氣清新、天空晴朗,能為學生觀察天文和氣象學習提供很好的條件;農村學校的周圍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師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學生可隨時觀察到周圍環境中的各種地形地貌,採集到一些礦物和岩石標本。並且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同於城市學生,我們農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環境,在某些科學知識學習方面更勝於城市學生。如:《植物的身體》、《水流有力量》等教學內容對農村的孩子來說並不陌生,講解時就比較容易。
四、課前精心准備,課堂運用自如。
實驗課與其它課不一樣,有些課可以拿著教本、教案就去上,但上實驗課如果不經過精心准備上起來師生都將會很吃力。課前必須認真備課,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難點,掌握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節課所要用的各種儀器,對所做的實驗提前做一次,檢驗儀器的好壞。例如:在教學《點亮小燈泡》的實驗課時,我通過檢驗,發現有些器材已經老化,連成電路不通電。我就把壞了的器材更換,再把所需的好的實驗器材(燈泡、電池、導線)擺放在學生的實驗桌上,這樣不僅可以縮短學生做實驗的時間,而且提高了實驗成功率。整堂課顯得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五、改革舊的教學方法。
要充分地讓學生「玩」,不要怕「亂」。所謂「充分地玩」,是指讓學生有足夠的材料和充分的時間觀察、實驗。這樣,學生才能觀察得細致,實驗才有興趣,才能真正達到科學啟蒙的目的。如我在上《觀察洋蔥表皮細胞》那節課時,我為學生准備了足夠的材料,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去使用顯微鏡觀察。有些小組先調好顯微鏡先觀察到,覺得很驚奇,還沒觀察到的小組就很著急地去找我。我一個人也忙不過來,就叫已經觀察到的小組去幫助還沒觀察到的小組,還沒觀察到的小組先去已經觀察到的小組看看。但是,教師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讓學生玩瘋了。實驗時教師要隨時巡視,總結時最好是讓學生自己總結或師生共同總結。這樣課堂就不再是以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動腦進行實驗後,就能自己獲得知識,比教師講,學生聽的效果好。
實踐證明,以上做法改變了因缺乏教學材料,只能靠老師演示實驗,學生看的狀況。小學要上好科學課,必須結合實際,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育手段,加強實驗教學和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一定能實現科學教學目標。
2. 小學科學課程一般做些什麼實驗
小學科學課程實驗內容包括:
1.觀察常見的植物
2.認識本地典型的植物並說出它們的特徵3.拓印樹葉或樹皮4.為校園內的植物掛牌
常見的
動物
1.觀察小動物
√
2.給動物分類
√
常見的
其他
生物
1.觀察黴菌
√
√
2.做酸奶或泡菜
√
3.用酵母菌發面
√
生命的共同特徵
生物的
生命周期
1.栽培植物並觀察植物的一生
√
2.飼養小動物
√
生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1.觀察果實
√
2.觀察種子的結構
√
3.觀察並解剖花的結構
√
√
4.觀察根的形態
√
5.觀察莖的形態
√
6.觀察葉的形態
√
7.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
√
√
8.用顯微鏡觀察各種動植物的細胞永久裝片
√
√
生
物
的
基
本
需
求
1.探究根的作用
√
2.探究莖的作用
√
3.探究葉的作用
√
4.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
√
5.認識常見動物的食性
√
6.探究麵包(饅頭)發霉與哪些因素有關
3.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按照開發和利用途徑有哪四種
(一)改造校園物質環境,優化課程資源;(二)借科研為載體開發教師自身資源;(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延伸資源;(四)把學生資源轉化為課程資源;
4. 如何開發和利用小學科學教學資源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指出: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其一,是要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路和多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將學生的學習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其二,是課程必須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為了更好地貫徹和落實新課程這一基本理念,開發與利用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重要性便愈顯突出,在實施過程中,如果教師們對學校、家鄉的資源利用得當,會易於培養學生愛科學、愛學校、愛家鄉和愛祖國的情感,進而形成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價值觀。可見,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提高科學學科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中的作用就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
科學課程改革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以培養他們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逐步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去看問題、想問題。在科學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開發與利用好科學課程資源是一個關鍵環節。《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在闡述科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及提出課程實施的建議時便多次強調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為了使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共獲得智力背景,科學教育不能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教材,必須利用與開發多種多樣的課程資源。科學教育的課程資源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要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家長和其他社區成員的積極性,並根據農村和城市學校特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多種渠道開發與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共同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與發展。其實「課程資源」並不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生事物,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已經自覺、不自覺地利用了很多類型的課程資源,如教材、實驗室、圖書館、網路、軟體等。針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特點,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對小學科學課程的實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小學科學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其開發與利用的科學性首先應該體現在有一定的目標性,要為實現一定的目標服務,要有利於達到小學科學教學目標,有利於豐富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利於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質量。
根據小學科學課程目標和新課程理念,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應具有以下特性:(1)生活性,即課程資源內容的選擇應與小學生現實生活密切聯系,且能引起學生強烈興趣和需要、喚起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探究慾望。(2)探究性,即課程資源的開發要能夠支持學生的探究活動,有利於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並能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證據、進行實驗等探究,從而解決問題。(3)開放性,即課程資源的開發不僅體現在內容上,而且應能拓展學生的學習時空,學生探究學習可以在課內或課外,探究場所可以是學校、家庭或社區,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目前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教育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路技術進入學校,步入課堂。它的許多優點在很多學科早已得到了充分體現,諸如,模擬性強、可操作性強、能提供海量的網路資源、具有先進的智能性等等。這些優越性,也為科學學科搭建了寬廣的教學平台,每一位優秀的現代教育者,都不會輕易放棄這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所以,在《科學》日常教學中,我們可將常規媒體與電教媒體有機的結合起來,合理利用,以達到優化科學課堂的目的。
1.現有資源的有效使用。
新教材的每一冊科學教師用書都配了一張光碟,裡面有很多有價值的資源。以科學三年級上冊為例,這一冊的光碟里有水稻的生長過程及大米的生產過程,蝗蟲的身體構造及活動,天氣單元中的各種各樣的雲和各種各樣的天氣,古代的紙和書,古代的造紙過程,現代的造紙過程等等。在教學完《米飯的觀察》一課時,可讓學生觀看水稻的生長過程及大米的生產過程,不僅能使學生了解這些知識,重要的是學生通過觀看水稻的生長過程及大米的生產過程後,明白大米的來之不易,從而教育學生愛惜糧食。教學《我來造一張紙》時,讓學生觀看古代的造紙過程,現代的造紙過程,既可讓學生了解造紙技術,擴大他們的視野,體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巨大作用,同時又可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的思想教育。其它各冊都可根據具體內容有選擇性的使用。
2.通過課件或視頻資料變靜為動。
科學教學中的有些內容是無法讓學生觀察到的。如:種子發芽的過程、植物開花、結果的過程,雖然學生親自種植了,但實際上他們觀察到的仍是一個靜態的、不連續的過程。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本人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利用網上下載的資料製成錄象和視頻教材,讓學生觀看,使學生清晰地看到了他們無法觀察到的種子發芽生長、花蕾綻放的過程及情景。在教學《形形色色的動物》、《形形色色的植物》時,本人也採用這一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為教材上所謂的形形色色數量的確是非常有限。而且有些動物我們的學生很難見到。在教學《運動和力》時,我將滑動摩擦實驗通過特寫鏡頭攝制下來,把接觸面的高低凹凸不平呈現在學生面前,物體相對運動時的接觸面摩擦過程就看得一清二楚,從而達到了化抽象為具體的目的。再如:像《日食和月食》製成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科學教材上有很多這樣需要開發的教學資源,當然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既需要老師的文化素質,更需要老師的犧牲精神。
3.科學學習網站的開發、利用
專題學習網站是近些年來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而應運而生的一種教學資源。將科學教學中一些不便於直接觀察與研究的內容,或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內容等,分成一個一個專題,並以網站的形式提供給學生學習或作為教學媒體與資源用於課堂進行教學,是充分發揮網路優勢和作用,進一步拓展科學教學資源的又一新的重要途徑。
如在教學《我們知道的太陽》、《愛護珍惜動物和植物》、《保護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等內容時,我們可以將事先在網上收集的相關資料,按知識天地、學習方法導引、問題探究、學習效果評價、互動交流等類似模塊製作成學習網站,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可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協作交流等多種意識,從而達到更好地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應該積極開發與利用小學科學課程中的學生和教師資源。
多種多樣的資源為我們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進行科學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須的時間、場地、物質和設備等資源為條件性資源;作用於科學課程,並且能夠成為科學課程的素材或來源,如科學教師、學科專家、學生、家長、社會人士,以及各種各樣的教學材料等為素材性課程資源。條件性課程資源是科學課程實施的前提條件,沒有這些條件保證,就談不上科學課程實施的問題。與條件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相比,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創造空間。其中,兼具條件性與素材性課程資源兩種性質的學生和教師在整個課程資源,特別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起著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
1.努力開發與利用教師中的課程資源
教師是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科學教師的素質水平決定著科學課程實施的程度。
小學科學課程單從知識體繫上講,包括了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標准領域,並強調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反映科學技術最新發展,涉獵的知識面相當寬廣;小學科學課程對教師知識結構、思維方式、教學手段及教學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標准和要求。小學科學課程賦予了教師課程設計的權利和任務,加大了教師的創造空間。在知識結構上,要求教師要審視和了解各個學科和各個領域;在教學手段上,要能利用包括網路系統在內的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在教學功能上,要具有駕馭多種教學方式的能力等等。小學科學課程承擔著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重任,早期的科學教育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決定了科學課程資源的識別能力、開發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揮效益的水平,提高科學教師的素質與水平就顯得非常緊迫。所以實施小學科學課程,必須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教師隊伍。
對照這些標准和要求,許多科學教師的素質與之相差甚遠,特別是現階段小學科學教師隊伍並不理想,專職教師有限,兼職教師居多,不具備相應的學科背景,很難勝任科學教師的角色。因此,在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首位,通過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突破來帶動其他課程資源的優化發展。加強小學科學教師的職前與職後培訓,提升科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這是科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首要任務。
2.努力開發與利用學生中的課程資源
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資源。
建構理論認為:知識是靠建構而不是傳遞的。教學並不是簡單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幫助學習者從他們自己的經驗中去建構自己。因為知識建構是從活動中產生,所以知識是嵌入於活動中,我們無法將知識從經驗中予以分開,知識是在自己先前經驗的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學生的經驗實際上就是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認知結構和社會閱歷等,這是教學的起點,因為新知識的獲取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從而把學生的經驗與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統整起來。
興趣是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者愛好某種活動的一種強烈的傾向。他表現為個體對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人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活動中發生、發展起來的,需要的對象也就是興趣的對象。興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是集中注意,愉快地、主動地去探究它。可見,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前提,是學習的源動力,是發揮潛質的誘因,是創造的先導。要想教學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須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
學生的經驗和興趣構成課程資源的有機成分,且學生作為課程資源具有不同於其他資源的特點——內生性,即可以使各種課程資源能動地產生出比自身價值更大的教育價值。所以要充分研究和把握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學習特點、學習需要、已有的經驗、心理認知結構和興趣,發揮學生作為課程資源的最大優勢。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日趨進步,教育本身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新課程和新形勢對我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樹立新的課程思想和觀念,加強課程建設,在實施小學科學課程之際,加強對於課程資源問題的理論研究,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小學科學課程資源,是非常有意義的。科學教學資源是十分豐富的、隨手可得的,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勤於動手、勇於探索和創新,我們就一定能夠尋求到科學教學資源開發的更多、更好的途徑,同時也一定能更充分的利用好各種豐富的科學教學資源。
5. 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的課題有哪些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核心課程」。專「科學素養的形屬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經」。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
6. 如何開展小學科學實驗課
一、打好「預防針」。我在給學生上第一節科學課時就強調好,做一個守信用的人內。老師承諾:只要有實容驗,就帶學生進實驗室上實驗課,但是學生一定要做到守紀律,否則實驗課取消。學生為了能經常去上實驗課,就互相監督,遵守紀律。老師一定要注意,必須遵守承諾,否則學生不信任你了。
二、把上實驗課當做「家常便飯」。學生經常進實驗室,就不再新奇,就象平時上科學課一樣正常上課了。
三、實驗前做好准備。
1、實驗前老師要做好實驗,找到典型的材料,找到最合適的器材。以保證學生實驗順利進行。
2、實驗前把實驗方法、實驗目的、注意事項等交代清楚,可以用記錄表的形式寫出方法及目的,讓學生會做,帶著目的去觀察。
3、實驗前教會學生觀察、做記錄。學生不僅要會做實驗,還要會觀察,會記錄。這樣才能從記錄的數據或現象中歸納推理得出結論。
四、有適當的鼓勵措施。 小學生好動也好勝,所以我在上科學課時,有積分的制度,哪一個小組的積分最高,下次的實驗課我就是哪個小組的成員,聽從組長的分配。有我的參與,不僅會使實驗更順利地進行,更主要的是學生覺得他們這個小組很光榮,有成就感,這樣學生為了下一次能讓我參加到他們小組,就好好表現,得高分。
7. 小學科學課中如何有效的利用教學資源
製作幻燈片啊,
8. 小學科學課程資源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開發與利用87
一、 立足課本, 挖掘語文教材資源
教材資源包括教科書、 教學參考書、 配套讀本、 教學掛圖、 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案等豐富的內容資源。可以說, 教材資源本身豐富的內容為教學的成功實施和有序展開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平台。教科書一直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 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 我們也應與時俱進, 改變簡單「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 。 在發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 立足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挖掘教材資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應努力做到以下兩方面:l.科學把握教材, 利用課本資源。 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實施課堂教學的最基本依據, 對教材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課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課程學習中,學習者注重的僅僅是教材中的知識點, 忽視了教材作者或編者在教材中貫徹的教學思想。對於語文學習和教學來說, 由於教學思想的轉變, 教材的編寫思路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 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活動, 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學生的想像世界, 充實教材資源。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於語文學科知識, 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過程。小學生敢想、 敢說、 敢做, 他們富有個性化的奇異多彩的想法、 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師預先的設計。面對學生的「標新立異」 、 「異想天開」 , 教師應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課程資源與學生所提供的充滿個性化的課程資源共融, 努力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資源共享, 努力將學生所掌握的信息轉化為課堂教學的現實資源。
二、 聯系生活, 創建環境資源
美國教育家華特曾經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 的確, 課堂並非孤立於現實之外的學習空間, 教師應該將課堂融入真實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 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像生活一樣不斷掀開新的一頁, 才會充滿不朽的生命力。1.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傳統的課堂環境, 潔白的牆、 固定的黑板、 秧田形的桌椅、 嚴肅的老師、 恭敬的同學……這樣的環境過於強調學習的功能, 而缺乏溫馨的樂學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以及有利的認知環境。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 要求我們在強調學習氛圍的同時, 更應使環境溫馨、 舒適、 富有生活氣息, 讓學生在無拘無束、 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 表達感情。 我們可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主導活動, 找准小學生生活的熱點、 焦點, 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設計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課堂環境。2.追求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內容。現在使用的教科書貼近學生生活,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我們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必須注意挖掘課文中生活化的課程資源。(1)把課堂融入社會。 與大自然相比, 社會要更豐富、更復雜、 更生動。 社會生活是寫作的更重要的源泉。 我們雖然無法把社會搬進課堂, 40分鍾也很難再現豐富的生活畫卷, 但我們可以把課堂融入社會。有人說課堂是個小社會, 這個小社會雖然只有四五十個成員, 但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個太陽, 一個班級也可以折射出整個社會。問題是要尋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三條渠道。一是想像式。 想像式可由老師或學生提供一個情景或事情的開端, 由大家來設想發生了什麼事情, 以及事情的經過和結果。二是辯論式。 可以提出一個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或疑難問題展開辯論或討論。 如對 「上網的利與弊」 、 「自由與紀律」 等展開辯論, 會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見, 這正反映了社會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認識。三是實用式。豐富的社會生活對作文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提出的要求,也是課堂作文融入社會的一個渠道。(2)讓藝術再現生活。藝術來源於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動。 在語文課堂上用藝術來再現生活情景, 是課堂語文生活化的一條捷徑。在40分鍾的課堂上, 我們可以唱一支歌、看一幅畫、 演一場戲或欣賞一個電視片段, 啟發引導學生, 激起學習語文的慾望,創造新的作品。3.創設多彩的有利於語文學習的校園環境。校園是學生學習、 生活的主要場所, 合理地利用校園、 教室等場地, 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 將這些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 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 以熏陶學生的情感, 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
三、 加強滲透, 整合學科資源
過去的語文教學視教材為聖書, 關注書本, 忽視人本, 強調獨立, 缺乏合作, 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 使學生的作文思路變得越來越狹隘。 新課程淡化了學科的界限, 強調語文學習應開放, 處處留心皆語文, 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 強調學科的整合。如何把學生的課本世界融會貫通, 建立廣泛的知識聯系, 成了我們課程資源開發的又一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