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故事幼兒園
① 有關猴子的幼兒園課程,故事
1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親親爸爸 親親媽媽 高高興興離開家 做做游戲 聽聽故事 幼兒園也是我的家 2 上幼兒園 爸爸媽媽去上班 我上幼兒園 也不哭 也不鬧 叫聲老師好 3 小白兔 紅眼睛 白皮襖 兩只耳朵真靈巧 愛吃蘿卜愛吃草 走起路來跳呀跳 4 紅眼睛 小白兔,真愛哭 一不高興 嗚嗚嗚 它說自己的尾巴短 對著爸爸嗚嗚嗚 它嫌衣服沒有花, 對著媽媽嗚嗚嗚; 它說蘿卜不好吃, 打個滾兒 嗚嗚嗚 嗚嗚嗚 嗚嗚嗚 黑眼珠變成紅眼珠 5 找媽媽 小兔子 跳來跳去 找媽媽 媽媽你在哪兒 來了、來了 我來了 來了一隻兔媽媽 6 小兔子乖乖 小兔子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不開不開我不開 媽媽沒回來 誰來也不開 小兔子乖乖 把門兒開開 快點兒開開 我要進來 就開就開我就開 媽媽回來了 這就把門開 7 小手帕 小手帕 真美麗 天天放在口袋裡 吃完點心擦擦嘴 還好擦汗擦鼻涕 手帕手帕 我愛你 天天和我在一起 8 照鏡子 小鏡子 照一照 翻翻領子梳梳頭 穿鞋不忘系鞋帶 整整齊齊真正好 9 風爺爺 北風爺爺 呼呼亂跑 跑過天空 雪花飄飄 跑到樹林 樹兒彎腰 跑到幼兒園 小朋友說 風爺爺 您好 10 曬太陽 小朋友 曬太陽 曬曬頭 暖和了 曬曬手 暖和了 曬曬腳 暖和了 冬天曬太陽 全身暖和了 11 小手 小手小手拍拍 歡迎客人進來 小手小手拍拍 請你下次再來 12 打噴嚏 寶寶打噴嚏 轉身拿手帕 捂住小嘴巴 阿嚏 阿嚏 聲音輕輕的 13 布娃娃 布娃娃 大大的眼睛 金頭發 我來抱抱你 做你的好媽媽 一天我到公園玩, 丟了我的布娃娃 我哭我哭 我大聲地哭 布娃娃 布娃娃 我找我找 我到處地找 找到了我的布娃娃 我笑我笑 我大聲地笑 哈哈哈 哈哈哈 14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 一休哥 你拍二我拍二 二小姐 你拍三我拍三 三大白骨精 你拍四我拍四 四大金剛 你拍五我拍五 武松打老虎 你拍六我拍六 六小齡童 你拍七我拍七 七仙女 你拍八我拍八 豬八戒 (八仙過海) 你拍九我拍九 喝啤酒 你拍十我拍十 石頭剪子布 15 陽光抱抱我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頭上 一二一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肩膀 一二一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手背 一二一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小手 一二一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身體 一二一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屁股 一二一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膝蓋 一二一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腳背 一二一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小腳 一二一 太陽太陽真好 抱著小臉 一二一 16 小猴摘桃 小猴子 摘桃子 手裡提著個大籃子 一邊摘一邊吃 剩下一籃桃核子 17 大蘋果 我是一個大蘋果 小朋友們都愛我 (哪個孩子不愛我) 請你先去洗洗手 要是手臟 別碰我 18 冰鍋蓋 老猴哥 想燒菜 結塊冰 當鍋蓋 架火燒 壞事兒 鍋蓋飛上天 變成大雲塊 猴哥傻了眼 用手抓頭皮
② 幼兒園老師講公開課故事要講幾次
三四次,開始認識故事中的人物,動物,接著講一次,提問時候順道講一次,孩子和你一起講一次,最後可以孩子跟著錄音機講一次,完事
③ 適合小班講的故事有哪些
故事一:《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今天,幼兒園開學了。小白兔起得特別早,他的臉上笑眯眯的,高貴關系學地去上幼兒園。他走著走著,忽然聽見後面有人在叫:「呷呷呷,呷呷呷。」小白兔回頭一看,噢,原來是小鴨子。小鴨子笑眯眯的,身子一搖一擺地走過來。小白兔問:「你早!你上哪兒去?」小鴨子說:「我上幼兒園!」兩個好朋友,手拉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他們走呀走呀,忽然聽見後面誰在叫:「喵喵——喵喵——」他們回頭一看,噢,原來是小花貓。「你早!你上哪兒去?」他倆一齊問。小花貓說:「我上幼兒園!」三個好朋友手拉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3)課程故事幼兒園擴展閱讀:
〖the bottom class in a kindergarten〗幼兒園里按照年齡劃分的由較小的兒童所編成的班級(相對於中班和大班而言),一般為三周歲(或四周歲)至五周歲的兒童,每班20~25人。
④ 幼兒園上數學課的小故事
找童話書。
⑤ 幼兒園故事課的教學方法有哪些技巧有
幼兒園的故事教學往往存在著這樣一套模式:首先是教師有表情地講述一遍故事,要求幼兒認真傾聽。講完後,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裡有哪些人物或動物?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接著是邊出示圖片邊分段講故事,提問:這一段里有誰和誰?都說了些什麼?這中間還要讓幼兒學說新詞和短句。最後是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錄音,並要提一個總結性的問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剖析這樣的教學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它存在著以下幾個弊端: 第 一、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影響了故事內容的傳授,教師無論講什麼故事,都把它套進這個模式里,勢必會影響幼兒聽故事的新鮮感和敏銳感。 第 二、失去了故事教學的愉悅性和趣味性,這是故事本身所蘊含的魅力,一則好的故事,往往能以引人入勝的情節和春雨潤物般的情感來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她)產生情感上的呼應和共鳴。 第 三、幼兒是帶著回答問題的壓力來聽故事的,他們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從何談起?如果故事教學只滿足於使幼兒獲取知識、接受教育這樣一種表層功能,那麼故事教學的深層功能——開啟幼兒熱愛文學的心靈之門,引導幼兒踏進文學殿堂的啟蒙功能又體現在哪裡呢?因此,我認為要改善幼兒園故事教學的模式,不拘一格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故事教學的功能,尤其是深層功能,使幼兒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滿足他們各方面的精神需要。 不同的故事具有不同的內容、情節和結構,我覺得要激發幼兒聽講故事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主題、情節,使之產生心靈上的呼應和共鳴,關鍵在於教師的課前准備工作,教師必須反復鑽研作品,分析故事的主題,掌握故事的情節、結構,找准其中的重點、難點,設計出適合幼兒和作品的教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此, 我向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方法。 一、活動參與法 幼兒生性好動,年齡越小,這個特點就越明顯。因而故事教學不應僅僅是靜態的,還必須與幼兒的身體活動、操作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既可以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中有關詞彙和句子,也可以使他們進一步熟悉作品,體驗思想情感和鞏固記憶。 故事《小老鼠和落葉》里鼠媽媽和小老鼠打掃落葉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有趣,是全文的重點、難點所在,這里不僅有「頂、扛、掃、耙、扛」這些表示打掃的動詞,還用上了「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就准備了一些小老鼠的頭飾和簡單的道具,讓幼兒進行故事表演,他們興致極高,演得怡然自得,在表演過程中,他們會自然地運用作品中的對話、動作、表情來再現作品,活動參與法真不愧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難點前置法 學前期幼兒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還處於萌芽狀態,對於一些需要經過多層次分析推理的事情,他們還是力所不能及的。如果在故事教學前.僅僅是按常規設計教案,那麼有些故事內容對於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生活經驗還不太豐富的幼兒來說,是難以接受和理解的。這時,就不妨採取難點前置法,將難點放在教學之前,通過某些輔助手段引導幼兒主動去發現、去探索、去交流。 比如故事《包公審石頭》,我考慮到幼兒很難理解「包公為什麼會罰觀看熱鬧的人每人一枚銅錢,並讓他們把所罰的銅錢扔入水中,由此來判斷偷賣油條小孩錢的小偷是誰?」課前,我就准備幾盆清水和一些沾了油及沒有沾油的硬幣,在講述故事前,讓幼兒分組做個小實驗,將兩種硬幣分批投入清水中,通過觀察實驗操作中的現象,使幼兒明白故事中的道理,達到啟發幼兒思維,開發智力的目的,同時難點也迎刃而解了。 三、擴充講述法 有些故事短小精悍,非常適合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發揮想像力,進行擴充性的講述,在聽聽講講的過程中,一則師幼合編的新故事就誕生了。 象故事《小蝸牛》,篇幅不長,字里行間蘊含著四季的典型特徵和季節輪換的順序。課前我精選春、夏、秋、冬四幅圖片,並把它們布置在活動室的四周。上課時,我邊操縱指偶邊講述故事的第一段,提問: 「這是哪個季節發生的事?」幼兒異口同聲地說:「春天。」「春天就象蝸牛媽媽說的只是樹葉兒發芽了嗎?還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我們快幫小蝸牛找找吧!」幼兒很快地來到春意圖前,眼前的一切是那麼的熟悉,他們彷彿置身在萬物復甦的美好春光里,爭先恐後地說出了許多春天的景色,比如:小草變綠了,桃花紅了,迎春花吹起小喇叭,「嘀嘀噠!嘀嘀噠!」小蝌蚪在水裡快活地游來游去,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小朋友手拉著手去春遊……凡是在春天裡發生的事全讓他們說到了,同樣的,在以後的夏、秋、冬三季的擴充性講述中,幼兒表現得非常出色。通過這個活動,不但加深了幼兒對四季特徵和輪換順序的認識,而且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最值得欣慰的是誕生了一則師幼合編的新故事《小蝸牛》,實現了師幼互動。 四、情景激勵法 故事教學活動往往需要參與者有極大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努力創設一個充滿感情色彩、能引起幼兒情緒激動的情境和環境.使之親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想像、去大膽表述自己的意願,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分析故事《最奇妙的西瓜》,我認為最重要的要讓幼兒感受到參賽西瓜的奇妙之處,發展他們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精心製作一些新穎有趣的西瓜模型:手提包形的西瓜、外面是瓜瓤裡面是瓜皮的方形西瓜和狀如水塔、裝著水龍頭的大西瓜。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教師頭戴王冠,以瓜瓜國國王的身份,笑容可掬地迎接每一位小貴賓(由幼兒扮演),幼兒饒有興趣地參觀西瓜展示會,初步感受到這些西瓜的奇妙之處,愉快地和小夥伴交流自己的參觀所得,同時他們也非常想知道這些西瓜是誰發明的?這時候,「國王」就安排他們觀看情景表演,讓他們知道故事的內容,同時也解開了他們心中的疑團。接著,「國王」徵求小貴賓的意見,讓他們說說:「最喜歡誰發明的西瓜?奇妙在哪裡?」最後,「國王」讓小貴賓談談:「我想發明怎樣的西瓜來參加明年的西瓜節?」縱觀這個活動,幼兒始終置身在寬松、自由的游戲情景中,他們想說、愛說、敢說,在與老師、同伴的交流中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愉快的情緒得到了體驗,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所倡導的精神相一致的。 五、師幼對講法 有些故事,上下句或者是上下段之間有某種程度上的邏輯推理關系,這時,你大可不必把整則故事一古腦兒地全部講出來,而可巧妙地採取留下一半給孩子的方法,啟發、鼓勵幼兒積極思維,講述出故事的另一半,通過師幼對講的方式,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講述故事《小兔逃跑》前,我簡要地向幼兒介紹師幼對講的方法——要求幼兒聽清我的上句,編出下句。我示範講完第一組對句後,問了兩個問題:「小兔想變成什麼逃跑?兔媽媽變成什麼去追?」幼兒不假思索地說出:「小兔想變成小魚逃跑,兔媽媽就變成釣魚人把小兔釣上來。」我馬上予以肯定,接下來,我要求幼兒圍繞「如果你是小兔,你會變成什麼逃跑?」「如果你是兔媽媽,你會變成什麼去追?兩個問題,引導幼兒分別站在小兔和兔媽媽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並參照第一組對句的句式進行回答。由於這種「你逃我追」的游戲方式深受幼兒喜愛,幼兒也不乏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因此幼兒非常投人,他們完全沉浸在角色之中,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回答接連不斷,尤其是後面的仿編部分,幼兒表現得更為積極,有的說:「要是你變成荷塘
⑥ 幼兒園中班上期第一節課講個什麼故事
小荷花找朋友 ; ; ;一朵荷花孤零零地站在池塘里,她感到孤單,因為沒有朋友和她玩。一條小魚游過來,小荷花說:"小魚弟弟,咱們一起玩吧。"小魚說:"不行,我還要去參加游泳比賽呢。"說完,小魚就遊走了。一隻青蛙跳到荷葉上,小荷花說:"青蛙哥哥,青蛙哥哥,咱們做朋友吧。"小青蛙說:"不行,不行,我還要練...唱歌呢!"天漸漸黑了,小荷花很傷心。月亮看見了,問小荷花:"荷花妹妹,你為什麼不高興呢?"小荷花說:"因為我沒有朋友和我玩。"月亮說:"那我和你做朋友吧。"小荷花看了看月亮說:"可你在天上,我在地上,怎麼和我玩呢?"月亮說:"不要緊,我可以陪你說話呀!可以唱歌、講故事給你聽呀!"於是,月亮天天晚上陪小荷花說話,她們倆成了好朋友。 ; ;;幼兒討論: ; ; ;啟發幼兒說一說與好朋友在一起玩開心不開心,為什麼? ; ;小魚弟弟和青蛙哥哥為什麼不和荷花妹妹玩?它們怎麼說?;3.小荷花最後找到朋友了嗎?
⑦ 幼兒園主題課程故事講述分幾步走
幼兒園課程是以主題作為教育活動組合的裁體每個教育活動都體現各學習領域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強調每個教育活動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兒歌,歌曲等作為教育活動的材料,准確地確定每個教育活動的目標,清晰得表述能達成活動的活動過程。幼兒園課程即要利益於促進幼兒發展,又要能傳成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活動過程要貫穿課程的內涵,每個教育活動都充分體現各個學習領域內容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在教育活動中要體現健康,語言,科學,社會和藝術五個學習領域。 我在研究主題《多樣的服飾》時,首先讓幼兒了解我國56個民族各民族的服裝,各個少數民族服裝的特點,感受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飾美。在每個分主題上,我利用幼兒教育的理論過程中,建構理論,豐富理論,發展理論,讓理論發揮功能,讓理論解決實踐中的問題,為實踐指引方向。我注重幼兒的心理發展,而心理發展來於動作,讓主體與於客體的相互作用,內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成為心理發展的動力,例如指導幼兒利用廢舊碎布,塑料,毛線,樹葉編制編織各種服飾和帽子,讓幼兒初步學習編織的技能。大膽的設計製作富有創意的服裝商標。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注重了教育策略,利用心理動作和操作性學習方式開展教育活動,使幼兒發揮了獨特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使幼兒從動作過程解決問題過程,促進了幼兒思維水平發展。 為了促進兒童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而不是被動的接受指導,我採取多種多樣的方法進行,如講故事,念兒歌,講解,做游戲示範動作,討論與交流,行為練習,模仿學習,具體幫助與指導,情景演示,角色扮演,游戲活動,實踐活動,觀看音像資料,圖片展示等。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通過選擇上述的幾種方法綜合的加以運用,達到了活動的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⑧ 幼兒園故事課教案
小班語言:孤獨的小熊
目標:1.樂意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2.體驗小熊孤獨和快樂的情緒,知道微笑在交往中的重要。
重點: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根據內容回答問題。
難點:讓幼兒懂得微笑在朋友交往中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一、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有一隻長著圓圓鼻子,鼻子系著紅領巾的小熊來到我們班。大家跟他打個招呼吧(我很漂亮,可是沒人願意和我做朋友)你們覺得是為什麼呀?
二、孤零零的小熊
1.傾聽故事開頭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誰也不跟他玩」
2.小熊去找小豬,發生了什麼事情?(小豬跑掉了)
3.小熊去找小猴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小猴子躲起來了)
三、小熊笑了
1.小熊那麼漂亮為什麼沒有夥伴呢?(接下去我們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
2.講述故事從「小熊找到大河馬」至結尾。
3.提問:小熊找到大河馬問為什麼他這么漂亮卻沒有朋友,大河馬是怎麼回答他的?
(大河馬說你要對別人微笑,這樣大家才會願意和你交朋友)
4.小熊最後有沒有笑呀?小熊一笑,動物們發生了什麼事情?
5.大家喜歡的是怎樣的小熊?(小動物們喜歡的不是小熊的圓鼻子,也不是它脖子上的紅領結,而是好看的微笑)
四、笑一個
1.小熊臉上笑眯眯,動物都願意做他的朋友,你們願意做小熊的朋友嗎?
2.請幼兒微笑著和小熊握手,親一親。
五、課後延伸
小熊微笑著找到了自己的朋友,你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那麼等會請你找找你的好朋友(放音樂讓幼兒找自己的好朋友)
⑨ 幼兒園學習故事困惑如何解決
最近一段時間,「學習故事」似乎成了幼教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越來越多的幼兒園在探索學習故事的特點,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了撰寫學習故事的行列。早在2007年,我就開始研讀來自紐西蘭的「學習故事」。今年,我又有幸拜讀了北京市西城區幼兒教師撰寫的數篇學習故事。幾年來,我一直在品味「學習故事」的魅力。
「學習故事」引發的思考
2007年冬天,我的一位紐西蘭朋友珍妮·里奇博士訪問北京,給我帶來一套原版的學習故事——《早期兒童學習評價示例》 (Kei Tua ote Pae/AssessFllent for Learning:Early,Childhood Exernplars)。閱讀中,發生在遙遠國度的一個個鮮活事例深深觸動著我。透過「學習故事」了解到中、新兩國教育實踐的差異後,我一直在探尋其中的緣由。
差異1:對幼兒園活動的理解
我先仔細查找了兩個國家幼兒園的課程定義,結果如下。
紐西蘭:課程是在促進兒童學習和發展的專門機構中所發生的所有與兒童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事情。
中國:課程是在幼兒園有準備的環境中發生的,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並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個環節、各種活動的總和。
單從字面上看,並沒有太大差別。或許,差異就出在對「活動」的理解上。幼兒園的活動應該包括「幼兒發起」與「教師發起」兩部分,其中幼兒的自發活動本應佔大多數。而我們過於重視教師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如上課,卻忽視了大量存在的幼兒自發活動(包括自發游戲);並且沒有擺對教師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次序,常急於讓幼兒按教師的「期望」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