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研討記錄

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研討記錄

發布時間: 2021-02-25 20:20:25

⑴ 幼兒園中班班本課程實施方案

一、適宜性——班本化課程的追求 虞永平教授說:適宜性是幼兒園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追求適宜性也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重要價值指向。是的,只有適宜性的課程才能帶給幼兒有效的發展。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班本化課程適宜性呢? 1、關注孩子的需要和學習願望,使課程的內容具有教育價值。 「我們選擇教材的時候,不但要問這種材料小孩能不能學,與他們的經驗有沒有銜接,我們還要問這種教材同他現在或將來的生活發生什麼樣的影響。」正如陳老所說,我們選取課程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幼兒的興趣需要為落點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看,幼兒的這種生活經驗、興趣需要是否具有發展價值和教育價值。所以,幼兒園適宜的課程實施就是一個不斷滿足孩子需要的過程,課程的每一項內容、每一個環節都是指向孩子的需要的,為著孩子的需要而安排的。 2、關注孩子的現有水平和挑戰性,使課程的實施具有有效性。 主題活動內容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分課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已經完全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一個良好的課程實施者勢必較好地關注著孩子的興趣與需要,會選擇與生成一些有價值的活動內容,這些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發展目標,考慮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即要求關注孩子的現有水平。關注了孩子的現有水平,我們還要求課程對幼兒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課堂上就表現成真實富有個性的幼兒對教師精心組織的教學活動能夠予以敏感的回應,能認真投入,積極動腦,不斷想像判斷推理甚至質疑、創新,表現出無窮的學習興趣力。只有當課程內容對幼兒現有經驗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孩子們需要跳一跳才夠得著時,才會表現得異常專注與投入。所以觀察幼兒園教學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就是判斷課程內容適宜性與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 3、關注孩子的學習環境和資源,使課程的實施具有可行性。 在主題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一般選擇孩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具體物體或事件進行主題教育實施,而一些抽象的孩子難以觀察的內容很難吸收進主題,但當孩子生活的周圍有大量的信息資源,環境作為支撐時,我們適當可納入主題活動中來,隨之這些活動也相應變得適宜。例如在《人們怎樣傳遞消息》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衛星嫦娥一號的發射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有環境資源的支撐,主題活動進行得很是順利。聯想起十年前開展《太空》主題活動由於環境資源缺乏最終半途夭折。可見課程適宜性要求關注孩子學習的周圍環境與教育資源,使課程的實施具有可行性。

⑵ 幼兒園課題研討活動記錄做好家園共育的意義是什麼具體怎樣做好

摘要:實踐中我更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家長密切聯系和合作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孩子健康地成長,現在,隨著形勢的飛速變化,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使得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越來越高,主動參與其中與教師共同規劃和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綱要》的貫徹和落實,家園共育已引起廣大幼教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和重視,成為幼教改革和發展的一大趨勢。那麼,怎樣調動家長的積極性,使他們重視、關心和積極配合參與幼兒園教育呢?怎樣才能科學地用「家長」這個幼兒教育的「活的資源」呢? 幾年來我們在新《綱要》精神指導下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使幼兒園與家庭建立了一種合作、互補的關系,在雙向互動中,喚醒家長的主體意識,轉變其教育觀念,提升其教養水平,家園攜手,共育幼兒健康成長。實踐證明,我們在課程的建構過程中重視教育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對家庭教育資源的挖掘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在工作中我覺得如果觀念不徹底轉變,不僅會繼續制約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對幼兒園整體教育工作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而轉變家長工作的唯一途徑就是用《綱要》的新理念引領我們反思過去的工作,盡快完成角色轉換。 第 一,在工作中我園教師做到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抓好落實。建立健全班級的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學期末將家長工作列入總結、評價、考核工作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做到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 第 二,把家長和我們教師作為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的主體來看待。在共同教育幼兒的問題上,雙方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兒的使命。第 三,在家園溝通問題上,我們教師能切實樹立為家長服務的思想,把家長作為平等的合作夥伴,真心實意做家長的朋友,耐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切實幫助家長解決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換位思考,對家長產生的急躁情緒及沖動要冷靜思考,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就一定能贏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支持。 二、交流、溝通中,成為真誠的理解者 家園共育的本質特點就是一個「共」字,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庭與幼兒園同是培育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與教師都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合作夥伴的關系,應該攜手合作共同擔負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思想要得到家長的認同,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將家長工作的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園平等合作」。 如在期初的家長會上,我們以「怎樣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了座談,讓每一位家長都談談對環境創設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對於給孩子創設一個優美的物質環境相當重視,而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設卻是一無所知或處於無意識狀態;有些家長將環境片面的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良好環境的創設對幼兒發展有極大益處,卻不知從何入手,尤其是怎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也有個別家長,相當關注幼教方面的新動態,經常閱讀有關資料,咨詢有關專家,有了一些根據專家理論操作的實踐。在家長的暢所欲言和交流後,我們將家長有意識和無意識在生活和家庭中對幼兒所做的點滴實踐進行了理論上的提升和歸類,並且對個別言傳身教、值得推廣的做法進行了較詳細的分析,家長紛紛感嘆:「真沒想到,我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簡單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這樣一來既肯定了家長們各種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實踐,讓家長體驗到了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強了教育的信心,又讓家長對環境的創設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進一步認識了物質環境、心理環境甚至社會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 三、互動、參與中,成為積極的響應者 有了家園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們開始積極地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每個家庭與幼兒都積極參與主題環境的布置。家長們幫助孩子搜集信息。他們或去圖書館查閱,或上網查詢,或參觀訪問,或親身實踐。如在「海底總動員」主題活動中,由剛開始時介紹各自收集有關的書籍、玩具、光碟等到後來製作展示牆和海底動物面具,孩子們對海底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關於海洋動物話題越來越多,范圍也越來越廣。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種類、有的涉及它們保護自己的本領、有的涉及海底動物的繁殖方式、有的關注它們的形態、有的還初涉了海底動物的歷史,主題活動的高潮是我們舉辦的「親子活動」,孩子們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一種海底動物,在自己的努力及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完成了面具的製作,面具的背後是孩子們樂不可支的笑臉。 四、新課程實施中,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幼兒園所有的活動都與家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家園共育是我們的目標,我園在實施新課程中把家長作為課程的建構者之 一,在新課程剛開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把主題活動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通過家園聯系窗的方式呈現在家長面前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家長也不了解這些東西到底要來干什麼,只覺得老師好煩,每天不是要這就是要那,一開始還給你敷衍一下,時間略長,就索性不理你了,有的更是當你的面對你說:「你們怎麼什麼都要,不會自己准備……」面對此種情況,我們及時召開家長會,從新的教育觀、人才觀、新課程的特點及新課程的作用意義等方面,向他們作了詳細的介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這是體現家長在幼兒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家園溝通,達到同步教育的基本條件。為了讓家長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配合幼兒園教育,我們做到了"四公布":開學初公布學期幼兒培養目標;在家園橋園地里每月公布月工作目標和月計劃;每周公布一周活動安排,每日公布一日所學。在開展新的主題活動之前,首先把主題教學的計劃和網路圖醒目地展示在主題牆壁上,讓家長和孩子先有目的地進行關注,並在公布欄中增設了"請您配合"「溫馨提示」等欄目,請家長協助完成目標。 從此家長的觀念開始轉變,觀念一轉變,我們的工作就順利開展起來了。家長們與孩子一起收集廢舊物品;一起做實驗,觀察,記錄;一起查書找資料;還有的家長給我們送來了碟片、書籍等,在整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學習化社會」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的終身學習的希望。看到了我們的家長也從幼兒教育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變成了現在幼兒教育的合作者、支持者。 五、開展平等對話、交流,是增進家園了解、促進溝通的有效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家園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協調,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我園改進了家長會方式,由原來的教師一言堂模式變為百家爭鳴式的茶話會。其目的就是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從而消除隔膜,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在召開本學期家長會時,有家長把進入大班如何達到幼小銜接這一現實問題提了出來。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法是請家長們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每天安排時間與幼兒一起學習、游戲,培養孩子的樂學。這是我們長期工作總結出的經驗。 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園互動合作共育的新局面 家園溝通的根本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取向的一個重

⑶ 幼兒園研討怎樣備好課活動過程記錄

在這里,我想以欣賞散文詩《春天來了》(附後)活動為例和大家分享我們如何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園本教研,如何通過園本教研使?個主題中的素材點成為可操作的集體教學活動,如何在多次的實踐與反思中獲得成長。 第一次研討 執教者最初的活動設計 目標:通過欣賞散文詩《春天來了》,讓幼兒感受春天的特徵,引起幼兒關注自然環境變化的興趣。 活動安排: 山出示表現四季特徵的圖片,讓孩子們找出表現春天的圖片。 ②外山尋找春天並作記錄。 ③欣賞散文詩《春天來了》,配上相應的圖片。 ④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找到的春天。 執教者的說課 中班孩子對春天的特徵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在活動開始提供表現四季特徵的圖片引出活動的主題--春天,接著通過讓孩子在幼兒園里尋找、記錄春天,幫助孩子獲得直接經驗,在此基礎上讓孩子欣賞散文詩,孩子更容易理解散文詩所表達的含義。在活動中,我給孩子們創造了尋找、表達與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活動中更自主。 執教者說課後,教研組全體成員進行第一次質疑與反思,目的是完善活動設計。這是教研活動中的同伴互助行為,教師們彼此借鑒教學經驗和策略,使設計思路更加清晰。 教研組成員的質疑與反思 ●活動設計中先是以圖片引出春天,再到戶外尋找春天,接著欣賞散文詩,最後還要與同伴分享觀察到的春天特徵,這需要花去較多時間。活動時間太長,一次活動中的"點"太多,會有"大拼盤"的感覺。中班集體教學活動的時間以25分鍾為宜,否則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找表現春天特徵的圖片以及外出尋找春天並進行交流等環節可以不要。因為這是主題背景下的集體教學活動,圍繞"春天來了"這個主題有許多活動,有些內容可以在日常活動中滲透。 ●欣賞散文詩的目的是喚醒孩子關於春天的經驗,從中感受春天的美景。孩子只是欣賞圖片,似乎難以理解散文詩所表達的優美意境。有否更好的辦法,使孩子立刻被散文詩所吸引,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充滿學習慾望呢? ●對於如何讓孩子感受和理解散文詩優美的語言,教師在說課中沒有闡述清楚。建議製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孩子直觀地欣賞和理解散文詩。 教研組長的綜合分析 ●從執教者的說課來看,她在設計活動時考慮了如何整合,也考慮了要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 ●從活動安排來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孩子參與的機會也挺多,但活動內容與活動目標的關聯程度不高。活動目標是通過欣賞散文詩讓孩子感受春天的特徵,但從活動設計的全過程來看,孩子欣賞散文詩的機會並不多。有的教師認為整合就是"大拼盤",就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熱鬧就意味著孩子的參與程度高,其實並非如此。 ●從教研組群體反思來看,群體質疑有一定質量,教師們能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還提出了建議。但大家所發現的問題仍比較表面,如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就減少內容,其實時間長是現象,目標與內容是否相關才是本質。所以,群體質疑的質量還有待提高。 接下來的行動 ●教研組長與執教者一起梳理同伴提出的問題。如怎樣圍繞教學目標解決時間過長的問題;活動過程怎樣圍繞教學目標層層展開;怎樣在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不只是簡單的"動");哪些問題是本次集體教學活動的重點以及如何解決,等等。 ●執教者也進行了反思,活動設計中哪些環節是有價值的,哪些環節可以放在其他活動中進行,怎樣吸取同伴的合理建議以修改活動設計。並做好課堂實踐的各項准備工作。 第一次課堂實踐 課堂實踐能檢驗活動設計的實際效果,給我們提供相關信息,如活動目標是否符合本班孩子的實際,在活動過程中重點和難點是否得以注意和解決,師幼在活動中互動的情況如何,等等。在本次課堂實踐中,執教者對原先活動進行了如下調整。 目標:通過欣賞散文詩《春天來了》,讓孩子感受春天的特徵,引起孩子關注自然環境變化的興趣。 准備:多媒體課件,散文詩中提到的有關動植物的頭飾。 過程: 一、欣賞多媒體課件 師:我帶來了一部動畫片,你們想不想看? (欣賞課件一遍。) 師:你看到了什麼?這么美麗的畫面是什麼季節? 幼:我看到了春天。看到小鳥飛來了,樹上開了小花--- 師:你們看得很仔細。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燕子飛來了,小蘋發芽了,花兒也開了,美極了! 二、感受和欣賞 1.第一遍欣賞。 師:美麗的動畫片有一首很好聽的散文詩,你們想聽嗎?(教師朗讀散文詩。) 提問: ①剛才我們聽到的散文詩叫什麼名字? ②我們聽到了什麼? 幼:小草鑽出地面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幼:小浪花說:"春天在哪兒呀?" 2.第二遍欣賞(邊看課件邊聽教師朗讀散文詩)。 師:這次聽完後要告訴我散文詩什麼地方說到春天已經來了。 幼:小燕子飛來了...... 師:是呀,所以太陽公公說"春天就是你們""你們就代表著春天"。你們說得真好! 3.發散性思維。 師:如果你來做小花、小草、小燕子......還會說些什麼呢? 三、表達與表現 你們想不想給動畫片配音呢?現在請你們選擇一個自己願意扮演的角色的頭飾,我們一起來給小燕子、小草、浪花、小花和太陽配音,好嗎? 從以上活動安排中可以看出,執教者吸取了同伴的建議,刪除了一些與活動目標不相關的環節,如在表現四季變化圖片中找出春天圖片、外出尋找春天以及分享交流各自找到的春天。同時,教師還採納了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建議,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散文濤的意境。 第二次研討 教研組成員的質疑與反思 ●將活動重點放在欣賞散文詩上,並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孩子理解散文詩,感受春天的美好意境等有利於活動目標的達成。但"引起孩子關注自然環境變化的興趣"不宜作為本次活動的目標,因為這是整個主題的大目標。 ●對散文詩的分析還不夠透徹,對重點、難點的把握還有欠缺。太陽公公說的話是這首詩的中心,可以重點引導孩子討論:太陽公公為什麼這么說? ●多媒體課件要產生圖片不能達到的效果,充分表現散文詩的意境,讓孩子身臨其境。就本次活動來看,多媒體的作用還沒有凸顯出來。比如多媒體課件還沒有活靈活現地表現"鑽""沖""跳""張開"等動詞的含義,而且沒有背景音樂,在感官刺激效果上還有欠缺,建議修改課件。 ●教師在觀察、回應孩子方面還做得不夠。從客觀上說,教師既要操作多媒體課件,又要組織活動,還要回應孩子,有點顧不過來;從主觀上說,教師沒有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與孩子的互動。 教研組長的綜合分析 ●從說課到第一次課堂實踐,我們可以看出執教者根據集體質疑和個人反思並內化後,圍繞散文詩調整了活動過程。從目標與內容的匹配程度看,有了明顯提高。 ●從教研組群體的兩次質疑中,我們不難看出,大家的思路越來越清晰,質疑更有針對性。能夠從目標與內容的匹配上看內容安排是否合理,這恰好是本次活動比較關鍵的問題,可見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提高。 接下來的行動 ●教研組長與執教者一起與課件製作者溝通,說明設計意圖和希望達到的效果,使多媒體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執教者電再次進行反思,活動目標到底應該如何定位,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才能和幼兒更好地互動。然後再次調整活動設計,並熟練掌握多媒體的操作程序。 第二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