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義務教育新課程標准pdf
Ⅰ 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
教育部確實已經對課程標准進行修改和完善,與舊的課程標准相比而言,更加註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的能力的開發。並且對教學目標進行修正,更加細化和具體。
Ⅱ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01年和2011年的區別
主要學習的方面沒有什麼變化,相對比2001版的有以下幾點變化:
引言
2001:英語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英語教育尚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2011: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學習和使用英語對吸取人類文明成果、借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增進中國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英語課程有利於提高整體國民素養。英語課程對青少年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總目標:
2001: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2011: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
3.基本理念:
2001: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2011:
注重素質教育,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
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
4. 課程性質
2001: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主要語種之一。英語的學習既是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發展思維能力、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2011: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
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5.評價建議
2001:
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
注意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注意3一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特殊性;
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各級別的評價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
2011:
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
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依據課程目標要求確定評價內容與標准;
注意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樣性;
形成性評價要有利於監控和促進教與學的過程;
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小學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學習為主;
合理設計和實施初中畢業學業考試。
然後是在目標啊,語言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有了很多改動。
Ⅲ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內容介紹
為了方便廣大英語教師學習和掌握《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解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解讀(2011年版)》,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指導英語教師理解和運用《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解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解讀(2011年版)》,我們組織教研員和一線骨幹教師編寫了該讀本。讀本分別從新的語言教學觀、新的語言教學策略、新的語言測試及評價手段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四個部分來幫助教師理解《義務教育課程標准解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解讀(2011年版)》的目標要求,並給予一些教學實例供大家參考。
Ⅳ 《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准》內容
現在的規定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到小學畢業的時候達到英語課程標准二級的水平就可以了.
Ⅳ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 英語(新課程標准) 是什麼版
科學普及出版社,您不是寫了嗎?
Ⅵ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准(2011年版)》主要學習內容有哪些
主要學習的方面沒有什麼變化,相對比2001版的有以下幾點變化:
1.引言
2001:英語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教育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英語教育尚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2011:英語已經成為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學習和使用英語對吸取人類文明成果、借鑒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增進中國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英語課程有利於提高整體國民素養。英語課程對青少年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總目標:
2001: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
2011: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之上。
3.基本理念:
2001: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
2011:
注重素質教育,充分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
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優化評價方式,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的渠道。
4. 課程性質
2001:外語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英語是主要語種之一。英語的學習既是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發展思維能力、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
2011: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
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5.評價建議
2001:
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注重形成性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作用;
注意評價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注重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
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注意3一6年級英語教學評價的特殊性;
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各級別的評價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
2011:
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作用;
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依據課程目標要求確定評價內容與標准;
注意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樣性;
形成性評價要有利於監控和促進教與學的過程;
終結性評價要注重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注意處理教學與評價的關系;
小學的評價應以激勵學生學習為主;
合理設計和實施初中畢業學業考試。
然後是在目標啊,語言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有了很多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