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簡答新課程倡導的教師觀

簡答新課程倡導的教師觀

發布時間: 2021-02-26 09:36:52

㈠ 2.新課改倡導的教師觀是什麼(角色與行為有什麼樣的轉變)(教資高頻考點)

新課改倡導學生為主體,老師為輔導,老師不再是講授者,主要由學生來說,老師幫助並給於建議。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學生觀、教育評價

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觀與學生觀
1、教學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
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製走向教師開發,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本課程」(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等文件),而更是「體驗課程」(被教師與學生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思考到的課程)。這意味著,課程的內容和意義在本質上並不是對所有人都相同的,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給定的內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對給定內容的意義都有其自身的解讀,從而對給定的內容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以使給定的內容不斷轉化為「自己的課程」。因此,教師和學生不是外在於課程的,而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這樣教學就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觀。教學過程因此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這樣,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課程也由此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性的「生態系統」和完整文化,這意味著課程觀的重大變革。在這種背景下,教學改革才能真正進入教育的內核,成為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能動力量,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這正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呼喚的教學改革!這是從課程層面給教學帶來的一種「解放」,這種「解放」將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2、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當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的術語: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負責。」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是本次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3、教學不能只重結果忽視過程
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一切都是現成的:現成的結論、現成的論證、現成的說明、現成的講解,它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與智力的內在聯系。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教學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於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話問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重結論、輕過程,從學習的角度講,也即重學會、輕會學。學會,重在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適應性學習;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新信息以及提出新問題,是一種創新性學習。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在學校獲得的知識到社會上已遠遠不夠用。人們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發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正因為如此,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當然,強調探索過程,意味著學生要面臨問題和困惑、挫折和失敗,這同時也意味著學生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結果表面上卻一無所獲,但是,這卻是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的能力、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而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㈢ 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教師觀

包括兩個方面:

1· 新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

2· 新課程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

㈣ 新課程倡導什麼樣的教學觀

1、教學從「教育者為中心」轉向「學習者為中心」

(1)鼓勵學生參與教學。

(2)創設智力操作活動內。

(3)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容並加強訓練

2、教學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

(1)知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過程

(2)知道學生了解學科特徵,掌握學科研究方法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從「重結論輕過程」轉向「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

(1)結論和過程的關系:教學相長。

(2)提倡重結論的同時更重過程的意義。

4、教學從「關注學科」轉向「關注人」

(1)以學科為本位的教學理念的局限: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

(2)關注人的教學理念的表現: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4)簡答新課程倡導的教師觀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課堂上教師、學生的活動交替安排,形成有機的整體。

2、課堂練習要當堂完成,須背記的內容要當堂熟練背記。

3、課外作業量要適度。

4、教師要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推介不同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探求並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教師要督促學生充分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並檢查學習效果。

㈤ 新課程教師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版者轉變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㈥ 新課程倡導怎樣的教師觀

包括兩復個方面:

1· 新課程不僅要制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

2· 新課程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

㈦ 論述題: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具有怎樣的教師觀

不解決教師過重課程壓力,擺脫「當前升學制度"的枷鎖,無論是新課程下還是舊課程下,談教師觀,談素質教育,何其困難!

㈧ 小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教師觀怎麼答題

首先,教師觀作為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的考點,一道題就能有14分之多,可見其重要程度;其次,考生在備考時最需要做到的就是准確地在材料中找到教師觀的表現;最後就是在答題觀點羅列上,要注意技巧。否則即使答題內容相同,但回答順序顛倒,也會嚴重影響得分。因此,我們接下來就按照知識點——答題技巧來學習這部分內容。
(1)教師觀:
教師角色轉變:
1、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
2、建設者與開發者:
3、反思的研究者:
4、社區型開放教師:
教師行為轉變:
1、師生關系:尊重、贊賞
考察方式:賞識教育
2、教學:幫助、引導
考察方式:啟發誘導
3、自我:反思
考察方式:反思教育教學問題
4、其他合作者:合作
考察方式:相互合作、協調教育影響
(2)答題步驟:
第一步:先讀題干(回答什麼——分析、評述、建議;有幾問;運用什麼知識——職業理念、職業道德)
第二步:分析材料(關鍵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根據材料篩選知識點)
第三步:組織答案
(3)答題技巧
第一,分析材料過程中,將原理寫在旁邊,與材料逐一匹配。
第二,組織答案過程中,緊密聯系材料——你的每一句分析都源於材料本身。
第三,先寫好答題提綱,確認理論與材料嚴格匹配,再落筆作答
第四,分條列點,標志詞明顯,字跡工整。
第五,將最有把握的內容寫在最前面。
以上就是關於教師觀的答題技巧,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㈨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9)簡答新課程倡導的教師觀擴展閱讀: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

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