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探究型課程學習包
A. 如何在小學科學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也是新的課程標准對語文常規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基於探究性學習的內涵及特徵,結合本人教學實踐,以探究理論為指導,嘗試闡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及其評價標准,為有效實施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基本的策略。
18世紀以來,探究學習的思想至少在西方被大規模地倡導過三次,並且目前仍然是主流的學習方式。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探究性學習在近幾年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主流學習方式,我國的教育研究者卻對這種學習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教育研究者和教師將探究等同於科學探究,或者將探究性學習看成發現學習的同一詞,從而使探究性學習局限於科學學科;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只要學生思考並回答老師的問題,就是探究學習,從而將探究性學習不恰當地擴大,並將它與啟發式教學等同起來。北京師范大學李亦菲博士認為,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包括三個基本環節:(1)提出任務或問題;(2)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並獲得結果;(3)表達和交流。
二、小學語文為何要實施探究性學習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因而有人認為,小學語文學科不宜提倡探究性學習。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我們知道,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新課改提倡課程的整合功能,而語文學習中往往又蘊含著天文、地理、歷史、自然、數學等方面的知識。對一些人文性較強的教材,探究其意境,品味其內涵,對於陶冶兒童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有裨益;對科普類說明文,引導學生去探究相關的原理,假想和推測它的前因後果,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意識,也是大有幫助的。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雖然還比較稚嫩,但我們強調探究,並不是強調讓學生參與高深的研究,而是在提倡以科學的態度去觀察、思考、分析、檢測問題上,讓學生由此獲取知識的精髓而不是皮毛,由此形成一種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養成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習慣。
從語文教學來看,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研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掘語言文字蘊含的美、蘊含的情,從而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探究性學習不僅改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還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整體提高。所以說,探究性學習是教育全面改革的實踐方式之一,也是新課程標准對語文常規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那麼,呢?
(一)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精神中有一種特別強烈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這種需要能喚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不單純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是認知與情感協同活動的過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設誘人深入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給思維以強大的內驅力。
1、挖掘教材的探究性因素,以課文資源為憑借創設問題情境。例如一年級拼音字母b p m f的教學。拼音字母抽象難記,沒有規律可循。因此對於字母形的記憶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但是教師如果啟發說,b、p、m、f四個小傢伙很淘氣,他們分別藏在四幅圖中,你能分別找出它們藏在哪裡嗎?學生此時會興趣盎然地仔細觀察,對照四幅表音表形圖,將字母與圖一一對應起來,大體感知字形。教師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每一個字母與圖上哪一部分最像?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最後鼓勵學生用各種材料擺出四個字母。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字母連同圖畫深深嵌入學生的腦海,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所以,教師要善於發掘教材資源,隨時隨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逐漸學會學習。
2、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創設探究的最佳情境,如《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我在上課之前出示了一張塔頂上長著一棵大樹的圖,說:同學們,世界上有許多千奇百怪的事,你們看,覺得哪兒奇怪啊?學生紛紛舉手:大樹怎麼會長到塔頂上去了呢?我順勢引導:是啊,大樹怎麼會長到塔頂上去呢?答案就在我們的課文里,想不想快點去發現一下奧秘?於是,孩子們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展開了對課文的閱讀。又如《太陽》一課,有教師在上課伊始出示多媒體畫面:太陽金色的光輝灑向地球,地球上水清樹綠,花艷蝶舞,人歡馬叫……緊接著,太陽消失了,地球上暗淡無光,屏幕上隨之出現下列字樣: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學生齊讀這句話後,在腦中形成了若干問號,為什麼沒有太陽,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將消失呢?太陽與地球有什麼關系?地球上的萬物與太陽又有什麼關系?此時學生探究的慾望被激發起來了,急著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可以自然地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展開探究。
(二)提供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加強過程指導
在小學語文課堂實施探究性學習,學生必須佔有大部分自由支配的時間,因為學生自行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需要一個探究的過程,一個領悟的過程,一個思維加工的過程,一個自我消化的過程,一個親自經歷的過程。學生有了一定的時間,才有自主探究、領悟獲取和應用知識的可能。而且,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活動空間,即需要有利於學生探究、運用知識的活動場地。單一的課堂空間,固定的座位,單調的黑板是不利於學生自行探究知識和運用知識的。但如果是課堂上的即時性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學習形式,它是學生走向成功探究的橋梁。目前,一些人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注入式的,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則是給學生完全的自由,學生喜歡干什麼就干什麼,即使探究內容與主題毫無關系也無妨,不給學生絲毫的灌輸,不用組織學習。這實質上是對探究性學習的曲解,是一種放任自流的教學。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應該將傳統的單向被動的教學,發展為多向主動的創新教學模式。受心理、生理、認知水平的影響,小學生單純的自主學習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組織、幫助、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採用同伴合作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他們需要分析探究的問題或任務;需要利用多種方法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制定方案、獲得結果;需要通過表達和交流,驗證或修改自己的解釋,改進自己的作品。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組織和指導,使他們順利地完成探究任務,實現探究學習的目標。例如,我在《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中,指導學生進行了以下兩個探究學習活動。
1、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我先提供了四個具體的問題:蒲公英媽媽靠 —— 傳播種;蒼耳媽媽靠 —— 傳播種子;石榴媽媽靠 —— 傳播種子;豌豆媽媽靠 —— 傳播種子。接著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歸納和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獲得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這是一個基於閱讀和思考的發現型探究學習活動。在探究過程中,我幫助學生從具體事實中概括出一般的結論。2、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說說植物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這是一個表達型探究學習活動,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我在布置的兩道課外作業中又安排了兩個探究學習活動。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提出的是一個基於查閱資料的發現型探究學習活動;表演植物媽媽安排孩子去旅行時和孩子的對話是一個旨在培養學生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型探究學習活動。這所有的探究活動,因為得到老師的精心組織和指導,都完成得很不錯。
(三)探究性學習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小學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重在過程。因此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就不應以成敗論英雄,旨在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探究水平不斷發展和提高。應側重評價學生參與探究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價值取向,不宜太過於計較學習結果,應側重評價學生的態度、方法,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評價,不宜過於強調探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應側重學生自我、群體、家長的綜合評價,不能單以教師的評價為標准。現在提倡的檔案袋評價就是一種很適合你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如每上完一節課,讓學生寫下自己探究的問題、取得的成果、自己的體會以及今後的展望。自己認為好的就放進去保留下來,不好的就換掉。一個學期結束時,再回頭看看自己的進步。這種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一個簡單的分數更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
語文教學的改革已跨入新世紀的征程。新修訂的語文大綱、語文課程標准,都把探究性學習擺到了突出位置。以此為契機,我國的教育工作者以探究性學習為核心,開始了新一輪的對傳統教學的反思,啟動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實踐。可以說,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的研究正是方興未艾。但是,探究性學習要在語文課堂中得到真正的實施,還需要教師形成開放的教學觀(大語文教學觀),著眼於學生的素質培養,真正使學生自主發展、積極求索,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勇於實踐,敢於創新。
B. 滬教版《小學探究型課程》三年級第一學期,其中活動一是「管理圖書角」。有誰有這本書的教案或教參
隔行如隔山,不知道這些東西。
C.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
內容摘要:探究性學習是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也是新的課程標准對語文常規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基於探究性學習的內涵及特徵,結合本人教學實踐,以探究理論為指導,嘗試闡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及其評價標准,為有效實施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基本的策略。
18世紀以來,探究學習的思想至少在西方被大規模地倡導過三次,並且目前仍然是主流的學習方式。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探究性學習在近幾年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的主流學習方式,我國的教育研究者卻對這種學習存在一些模糊的認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教育研究者和教師將探究等同於科學探究,或者將探究性學習看成發現學習的同一詞,從而使探究性學習局限於科學學科;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只要學生思考並回答老師的問題,就是探究學習,從而將探究性學習不恰當地擴大,並將它與啟發式教學等同起來。北京師范大學李亦菲博士認為,探究性學習是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培養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包括三個基本環節:(1)提出任務或問題;(2)搜集信息和分析信息並獲得結果;(3)表達和交流。
二、小學語文為何要實施探究性學習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因而有人認為,小學語文學科不宜提倡探究性學習。這種觀點有失偏頗。我們知道,語文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新課改提倡課程的整合功能,而語文學習中往往又蘊含著天文、地理、歷史、自然、數學等方面的知識。對一些人文性較強的教材,探究其意境,品味其內涵,對於陶冶兒童情操,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有裨益;對科普類說明文,引導學生去探究相關的原理,假想和推測它的前因後果,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意識,也是大有幫助的。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雖然還比較稚嫩,但我們強調探究,並不是強調讓學生參與高深的研究,而是在提倡以科學的態度去觀察、思考、分析、檢測問題上,讓學生由此獲取知識的精髓而不是皮毛,由此形成一種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養成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習慣。
從語文教學來看,探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研讀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掘語言文字蘊含的美、蘊含的情,從而培養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探究性學習不僅改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還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言素養的整體提高。所以說,探究性學習是教育全面改革的實踐方式之一,也是新課程標准對語文常規教學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那麼,呢?
(一)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精神中有一種特別強烈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這種需要能喚起學生探究的慾望。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不單純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是認知與情感協同活動的過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設誘人深入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給思維以強大的內驅力。
1、挖掘教材的探究性因素,以課文資源為憑借創設問題情境。例如一年級拼音字母b p m f的教學。拼音字母抽象難記,沒有規律可循。因此對於字母形的記憶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但是教師如果啟發說,b、p、m、f四個小傢伙很淘氣,他們分別藏在四幅圖中,你能分別找出它們藏在哪裡嗎?學生此時會興趣盎然地仔細觀察,對照四幅表音表形圖,將字母與圖一一對應起來,大體感知字形。教師再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每一個字母與圖上哪一部分最像?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最後鼓勵學生用各種材料擺出四個字母。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字母連同圖畫深深嵌入學生的腦海,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快樂。所以,教師要善於發掘教材資源,隨時隨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使學生逐漸學會學習。
2、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創設探究的最佳情境,如《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我在上課之前出示了一張塔頂上長著一棵大樹的圖,說:同學們,世界上有許多千奇百怪的事,你們看,覺得哪兒奇怪啊?學生紛紛舉手:大樹怎麼會長到塔頂上去了呢?我順勢引導:是啊,大樹怎麼會長到塔頂上去呢?答案就在我們的課文里,想不想快點去發現一下奧秘?於是,孩子們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慾展開了對課文的閱讀。又如《太陽》一課,有教師在上課伊始出示多媒體畫面:太陽金色的光輝灑向地球,地球上水清樹綠,花艷蝶舞,人歡馬叫……緊接著,太陽消失了,地球上暗淡無光,屏幕上隨之出現下列字樣:如果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學生齊讀這句話後,在腦中形成了若干問號,為什麼沒有太陽,我們這個美麗的世界將消失呢?太陽與地球有什麼關系?地球上的萬物與太陽又有什麼關系?此時學生探究的慾望被激發起來了,急著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可以自然地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展開探究。
(二)提供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加強過程指導
在小學語文課堂實施探究性學習,學生必須佔有大部分自由支配的時間,因為學生自行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需要一個探究的過程,一個領悟的過程,一個思維加工的過程,一個自我消化的過程,一個親自經歷的過程。學生有了一定的時間,才有自主探究、領悟獲取和應用知識的可能。而且,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活動空間,即需要有利於學生探究、運用知識的活動場地。單一的課堂空間,固定的座位,單調的黑板是不利於學生自行探究知識和運用知識的。但如果是課堂上的即時性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好的學習形式,它是學生走向成功探究的橋梁。目前,一些人認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注入式的,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則是給學生完全的自由,學生喜歡干什麼就干什麼,即使探究內容與主題毫無關系也無妨,不給學生絲毫的灌輸,不用組織學習。這實質上是對探究性學習的曲解,是一種放任自流的教學。現代教學理論告訴我們,應該將傳統的單向被動的教學,發展為多向主動的創新教學模式。受心理、生理、認知水平的影響,小學生單純的自主學習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組織、幫助、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採用同伴合作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的。他們需要分析探究的問題或任務;需要利用多種方法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制定方案、獲得結果;需要通過表達和交流,驗證或修改自己的解釋,改進自己的作品。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組織和指導,使他們順利地完成探究任務,實現探究學習的目標。例如,我在《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中,指導學生進行了以下兩個探究學習活動。
1、通過閱讀課文了解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我先提供了四個具體的問題:蒲公英媽媽靠 —— 傳播種;蒼耳媽媽靠 —— 傳播種子;石榴媽媽靠 —— 傳播種子;豌豆媽媽靠 —— 傳播種子。接著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歸納和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獲得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這是一個基於閱讀和思考的發現型探究學習活動。在探究過程中,我幫助學生從具體事實中概括出一般的結論。2、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說說植物媽媽是怎樣傳播種子的。這是一個表達型探究學習活動,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四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我在布置的兩道課外作業中又安排了兩個探究學習活動。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提出的是一個基於查閱資料的發現型探究學習活動;表演植物媽媽安排孩子去旅行時和孩子的對話是一個旨在培養學生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型探究學習活動。這所有的探究活動,因為得到老師的精心組織和指導,都完成得很不錯。
(三)探究性學習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小學語文探究式課堂教學重在過程。因此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就不應以成敗論英雄,旨在通過評價促進學生探究水平不斷發展和提高。應側重評價學生參與探究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價值取向,不宜太過於計較學習結果,應側重評價學生的態度、方法,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評價,不宜過於強調探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應側重學生自我、群體、家長的綜合評價,不能單以教師的評價為標准。現在提倡的檔案袋評價就是一種很適合你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如每上完一節課,讓學生寫下自己探究的問題、取得的成果、自己的體會以及今後的展望。自己認為好的就放進去保留下來,不好的就換掉。一個學期結束時,再回頭看看自己的進步。這種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比一個簡單的分數更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
語文教學的改革已跨入新世紀的征程。新修訂的語文大綱、語文課程標准,都把探究性學習擺到了突出位置。以此為契機,我國的教育工作者以探究性學習為核心,開始了新一輪的對傳統教學的反思,啟動了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實踐。可以說,在語文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的研究正是方興未艾。但是,探究性學習要在語文課堂中得到真正的實施,還需要教師形成開放的教學觀(大語文教學觀),著眼於學生的素質培養,真正使學生自主發展、積極求索,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勇於實踐,敢於創新。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9號
D. 探究型課程如何進行有效教學設計
研究探究型課程的有效教學設計問題,是聚焦課堂、研究課堂、探索和解決探究型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是探索探究型課程有效教學的需要,是有效教學的五個環節之一,也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因為,備課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沒有有效的教學設計,就不可能開展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在這一點上應該說與基礎型課程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探究型課程中開展有效教學問題,也必須從研究教學設計做起,以下談幾個與教學設計有關的問題。 1、重視研究不同課程之間差異 探究型課程本身與基礎型差異是很大的,研究兩者之間的差異對探究型課程的教學設計,把握探究型課程的內涵有著重要的意義。 ①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不同。基礎型課程在教學設計時主要依據是教材、教參、考綱和練習冊等作為參考。而探究型課程本身是校本課程,是教師自己開發的課程。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的依據和參考資料是非常有限的,主要依據是,《探究型課程實施指南》和本校的《探究型課程實施方案》。所以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認真的學習和研究這兩個文件,根據本校的《探究型課程實施方案》的設計意圖,結合本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學期或學年的教學目標,當然,具體的設計每個課題或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與本校的階段教學目標、學習內容相吻合。如:我校是市生命教育實驗學校,學校重視把生命教育熔入到探究性學習之中去,並把這方面的要求明確的寫入到探究型課程之中,要求任課教師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關注生命教育為內容的小課題學習活動,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意與學生一起,來開發生命教育為內容的小課題,以實現本校的《探究型課程實施方案》的目標要求。當然,教師在沒有現成的備課資料做參考,依靠的是任課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及教研組或備課組教師間的相互合作來完成的,對於習慣了利用教材和教參備課的廣大教師來說,確實困難是很大的。 ②教學目標的要求是不同。從探究型課程和基礎型課程比較來看,探究型課程對學生顯性的知識目標和學習結果要求不高,這與基礎型課程的知識目標要求是有較大區別的。有時是很難做出具體的規定,應該說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要求是有一定彈性的,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認真的思考、研究和把握,具體情況要具體的分析和對待。如:在查找資料的一類課題,在教學過程中只要學生學習態度認真,積極參與對資料的查找,能掌握查找資料的基本方法,雖然資料查找的不是很多、內容也不是很深的,但在評價時也可以是優和良。探究型課程對學生隱性的學習目標要求,卻是比較高的,注重學生方法的掌握、關注學習過程參與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但對其評價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學生的情感變化,在一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是很難看出來的,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反而要比基礎型課程要求的高,應該說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設計,是要經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才能完成的,但由於探究型課程開發的時間比較晚,教師有關方面的經驗積累的都比較少,而且本學科任課教師流動性相對又比較大的,所以對於許多任課教師來說進行有效教學設計,並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 ③課堂教學方法和學法不同。探究型課程課堂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有一定的開放性,又是生成性很強的課程。而且,學生學習方式與基礎型課程也有很大不同,強調學生開展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和體驗學習的過程,這些動態的和開放的教學過程都給教學設計增加了難度。重要的是方法的使用要服從教學目標的需要,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選擇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因此,在探索探究型課程的教學設計的時候,要關注和研究不同課程之間的差異性,有利於把握符合探究型課程特點的教學設計。 2、關注選題對教學設計的影響 探究型課程是以課題為載體來開展教學的,學生圍繞著課題中的問題,通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應該說選題是探究型課程的第一步,也是關鍵性的一步,如果課題選擇的不好,對教學目標也會有直接影響的。 ①選題與實現教學目標有相關性 選擇什麼樣課題,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都是有直接影響的。所以,選擇什麼樣的課題,有利於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在學期初制定教學計劃的時候,對於選擇課題的方向及選擇課題的類型,應該有所思考和准備。在一般情況下分析課題本身的含義,就能反映出來課題所探究的方向、學習內容和使用的方法。如:「光照對綠豆發芽和生長影響」的課題,所要探究的內容是光照對綠豆發芽和生長影響,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實驗法,通過實驗設計、實驗觀察和數據收集分析的過程,來了解光照對綠豆發芽的生長是否有影響的問題。再如:「沙塵暴的形成、危害及預防的探究」課題,根據課題本身的含義,所要探究的內容和方法也是非常清楚的,這類課題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資料查找法和訪談法,通過上網和訪談收集有關資料來了解沙塵暴形成、危害及預防的措施,這類課題的方法相對是比較簡單,而且所需要的課程資源也相對比較少的,適合於預備年級的學生來開展這類課題的探究。 ②參照學校《探究型課程實施方案》進行選題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根據學校《探究型課程實施方案》總體的目標要求,教師要思考引導學生選擇什麼樣的課題,才能有利於實現教學目標中所要求的對學生在知識、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高問題。如:按照本校《探究型課程實施方案》的目標要求,初一年級學生需要重點掌握調查法和實驗法,在選題的時候,就要側重在與調查法和實驗法有關的課題范圍內去進行選擇。 ③在選題時重視循序漸進原則 課題本身能反映出探究內容的難易程度,所以,在選題的過程中就要重視貫徹好,探究型課程中的一條主線,就是引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是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進行的,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規律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認真思考和落實的一項教學策略和基本原則。 所以,通過選好課題,最終的目的是要落實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問題上。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特點,來指導學生選擇課題,同時也引導學生參與和學習對課題進行論證,掌握對課題論證的原則和方法等,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不同年級學生目標要求有所側重 在教學設計時也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學習原則,參照學校《探究型課程實施方案》,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時,應該有所側重的,也要重視貫徹這一基本原則。 ①不同年級學生的方法掌握要求應有所不同。如: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要求來看,預備年級學生主要應該掌握比較簡單的資料查找法和訪談法;而初一年級學生則應該選擇難度相對大一點的調查法和實驗法等;初二年級可以選擇綜合類比較強的策劃法和設計製作法。 ②多次重復使用的方法作為輔助方法來使用。如:資料查找法、訪談法和案例法作為一種主要的學習方法,可以作為輔助方法來使用,可能會貫穿在不同年級的各個階段,會出現多次重復使用的現象,這種方法是為該年級方法的掌握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上,對不同年級學生的方法掌握要求,也是應該有所不同的,要有所側重。 ③同一課題在不同年級使用目標要求應有所不同。如:「我校中學生近視眼情況的調查」課題,預備和初一年級都是可以開展這個課題的探究,但學習目標要求要有所不同的,使用的方法也是應該有所側重的。分析這個課題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資料查找法和調查法,如果是在預備年級開展這個課題進行探究,方法上主要側重在使用資料查找法上,對學生學習目標設置要求可以低一點,學生能夠查到一定數量的資料,並能對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分析,能圍繞著所要探究的問題,交流和寫出自己簡單看法和學習體會等。但如果是初一學生探究本課題的話,對學生的學習目標要求要相對高一些,使用的方法則應該側重在調查法的使用上,對學生使用的查找資料類方法是要求程度,應該比預備年級要深一些,如:除了能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以外,還要學會對資料進行歸納分析等。或者要求學生學會對資料進行加工,將資料編製成小故事、編製成小話劇等,或利用有關資料作為『角色扮演』活動的素材,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匯報等。 所以,指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目標要求及方法的使用上,應該有所側重或不同,這一點要明確的落實在教學目標之中,這樣在探究型課程的教學中就會有一個遞進關系,有利於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具體的把握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求,有利用實現探究型課程總的教學目標要求,也有利於落實好各個年級的分層教學目標。 解剖案例的課題是《我校中學生吸煙情況的調查》,具體分析的一節課是本課題中期階段的學習內容,組織課堂教學形式是召開的一次故事會,主要學習目標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掌握「資料查找法」,能查找到一定數量的有關資料,學生會將資料轉化為小故事,能在小組和班級中進行表達和交流。這節課的活動內容是為實現課題總目標服務的。本課題總的目標是,通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來設計出『勸阻中學生不要吸煙的宣傳方案』,學生掌握的主要學習方法是「方案設計法」,本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探究活動來了解中學生吸煙的危害和吸煙的原因,也是為設計「宣傳方案」和開展宣傳活動奠定出必要基礎的,本節課應該注意的細節問題主要有。 ①要對學生有學習任務要求。在上課過程中要重視「任務驅動」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節課提出的具體學習任務要求是,學生在掌握「資料查找法」的基礎上,圍繞本課題所要探究「中學生吸煙的原因和危害」的問題,能查找到一定數量的有關資料,會整理和分析資料,並能將資料轉化為小故事,能在小組和班級中進行表達和交流。當然,對學生的任務要求也要有時間限制,任務要求要與學習目標和學習評價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有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 ②預測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困難。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思考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這也就是教學的難點問題,指導教師應該在學生有困難的地方,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和有效的指導。本節的教學難點主要是「將資料轉化為小故事」的過程,如何轉化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的,所以本節在教學設計上,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將資料轉化為小故事」案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小組討論來解決,本節課上的困難問題。當然,在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表達的過程中,去發現對此問題處理比較好的學生或小組,可以進行時時的點評和鼓勵。這樣學生可以加深對教學難點問題的理解。 ③評價的指標與學習指標結合起來。探究型課程也重視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是發展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過程性評價一般是指對學生進行過程性的學習要求,作為評價指標,這種評價指標往往是與教學目標緊密的結合起來。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評價指標,可以確定為「重視小組合作學習、會將資料轉化為小故事、積極參與討論交流」,但一般評價指標不宜過多,評價注意多元性。(主體、方法和內容的多元性等)另外,在實施評價過程中可以利用《評價表》來開展學生的自評、互評和師評,這樣在評價過程中能快捷而方便。當然,在具體設計評價指標和評價表的設計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和學習評價,逐漸使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④對小組的合作要有具體要求。在教學設計時要思考如何發揮小組合作的功能,真正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是探究型課程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但往往在小組學習中會出現這樣或哪樣的問題。如:小組分工不明確,表現在合而不分或分而不合,存在著部分人做事,其他人看的現象。所以要指導各個小組學生間有明確的分工,要求小組的成員都有事做,小組內在組長負責下學生自主的定任務、定時間,學生由於受到時間和任務的約束,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另外,教師對小組出現的問題要適時的進行指導,要鼓勵學生進行混合編組,這樣讓小組的組員之間能取長補短,優勢互補的發揮每個學生特長等。 ⑤注意在教學設計時體現追求興趣的理念。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思考如何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探究性學習是追隨興趣的活動,在有興趣的學習過程中,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本課題:「我校中學生吸煙情況的調查」的教學設計時,要注意挖掘學習過程中學生喜歡的各種興趣因素,包括選擇課題、創設問題情境、學習方法的使用和學習過程的興趣性因素等方面,因為興趣是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結構特點的,這節探究課活動的主旋律是故事會,教學設計是緊緊圍繞著故事而展開的,從創設「吸煙危害中學生健康」的故事情境出發、到學生將資料編制的小故事、最後到講故事等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重視與專家對話嘗試有效教學模式 探究型課程的教學設計是由教師自己開發的校本課程,由於部分教師任課時間比較短,對具體把握對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是有困難的。在教學設計中表現的問題主要有,對教學設計的基本結構要求不是很清楚的;對教學目標把握的不準;在教學設計時出現了前後不能有效的銜接;使用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不相匹配等各種問題。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藍圖,由於不同課題及課題探究的不同階段,教學設計的目標、內容、實施過程和評價指標等都是有很大差異的,就更增加了教學設計的難度。解決這些問題主要有,一方面要重視教學反思和經驗積累。另外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也要注意與專家對話,重視專業的引領的作用,努力做到教學實踐與理論方面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真正的提高教學設計水平。總之有效教學設計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在探究型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把握好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要重視與專家對話來開展有效教學模式的嘗試,盡管探究型課程的課堂教學形態是靈活多樣的,而且是生成性很強的課程,但是,經過許多專家和先進教師的創造性研究,在探究型課程的教學中提出了課堂有效教學模式,很值得我們思考的,應該重視這方面的學習和實踐,使我們的研究起點高一些,更好的把握教學設計,以促進有效教學的開展。許多市、區教學展示課運用這些教學模式,受到了大家的普遍好評,這種模式就是「進入問題情境、發現和提出問題、探究和實踐、表達和交流、評價和反思」等。另外,也有些專家提到了有效教學模式是,學生的做-----想-----說----看-----聽,多種感覺器官有機結合的過程,表現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教師指導的有機結合。如:上面「我校中學生吸煙情況的調查」的教學設計,就有有效教學模式的影子在裡面。 其實,專家探索的有效教學模式只是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主要還是靠我們任課教師的創造性勞動,只有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教學設計水平,體現出有效教學設計。
E. 什麼樣的科學學習內容適合小學生去探究學習
1、人人都能學的科學
科學課程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科學教育.無論學生存在著怎樣的地區、民族、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的差異和性別、天資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科學課程均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科學潛能發展的基礎.
2.以生活中的科學為邏輯起點
科學課程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了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科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要創造學習科學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科學的魅力和樂趣;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3.以科學探究為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過程的本質特徵,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將有利於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主動性.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的學習結果.
4.科學課程具有開放性
科學課程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方面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和創造的空間.科學課程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
F. 小學科學課中如何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自己控索問題的學習方式。具體地說,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其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課堂探究性學習,就是以探究為主的學習。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中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課堂探究性學習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圖通過自我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我們教師作為探究性學習的導師,其任務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評價探究的成敗。學生作為探究性學習的主人,自然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條件,明確探究的目標,思考探究的問題,掌握探究的方法,敞開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內容,總結探究的結果。在實際語文教學中,許多語文老師沒有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沒有選擇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手段,沒有找准啟發探究的切入點,更可能所提的問題太難等等。受應試教育下填鴨式教學的影響,學生總是被動地坐等知識,重知識記憶而輕問題思考,習慣於聽老師講解,習慣於背誦書本知識,忽略了語文這門課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呢?一、創設情境,確定探究方向認知需要是學生學習中最穩定和最重要的動力。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的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的問題的需要。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積極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學生敢想、敢問、敢說,從而誘發探究的意識,激活探究的思維。如在教學《鯨》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鯨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這個問題,一位教師就設計了這樣的情境:「海洋里召開一次魚類運動會,小鯨魚興沖沖地跑動參加,誰知被守門的大鯊魚拒之門外,小鯨魚難過極了,為什麼大鯊魚不讓自己參加魚類運動會呢?我們在座的各位今天就當一次海洋動物學家,告訴小鯨魚究竟是怎麼回事,大家首先以海洋動物學家的身份在小組中探究、討論、交流一下。」這位教師的話還沒說完,孩子們就紛紛投入熱烈地探究、討論之中。小組交流過後,教師當小鯨魚,請各位「海洋動物學家」給小鯨魚解答,大家都非常熱心地告訴小鯨魚:「因為你是哺乳動物,不是魚,所以不能參加魚類運動會。」接著舉出了「用肺呼吸」「胎生」等證據,還細心地講了鯨的演化過程,他們說的頭頭是道,看來真正讀懂課文了。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到探究中去,時而討論,時而深思,時而疾筆如飛,使整個課堂呈現出一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二、自主選擇,激發探究興趣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的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的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它最終表現為學生裝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盡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1、學生自主選擇探究的內容一篇課文值得探究的內容很多,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內容進行探究。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每位同學的興趣著眼點均不同。有的同學喜歡朗讀,就去探究課文該怎麼讀,怎樣才能讀出情,讀出神;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就去探究一篇課文中哪些句子含義深刻,該怎麼理解;有的同學不明白課文某些情節,就會帶著疑問去找答案,等等。總之,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提高閱讀水平。如曾經有位教師在教學《景陽岡》一課時,當學生已概括出武松有:「豪爽、倔強、沉著機智、英勇無畏」的性格特點後,教師不失時機地問:「你們最欣賞武松的什麼性格特點?」這下教室里炸開了鍋,各執己見,於是教師就來了個順水推舟,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欣賞的性格特點去探究。由於這是學生感興趣的、自主選擇的內容,因而探究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2、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夥伴雖然現在教師們基本上都比較注重合作探究,但通常都是按前後座位編排的,這種合作內容的同學可以自由組成臨時探究小組,共同合作。三、給予支持,重視探究過程探究性學習不僅重視學習的結果,更重視學習的過程,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給
G. 小學探究性課程學習包教案五年級第一學期網上怎麼找不到
學習目標
1.通過探究學習包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和經驗。
2.養成學生安靜聽別人說話的習慣,能夠補充別的同學的發言。
3.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初步學會與同伴合作進行實驗操作,並學著做 好觀察記錄和實驗記錄。
4.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 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5.能夠感受探究的快樂、成功的快樂。
主題單元安排
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認識動物
教學前思:
小朋友對動物都有著濃厚的興趣,通過探究使學生能通過認真、細致、耐心的觀察,認識、了解身邊小動物的特徵和生活情況; 能在觀察中產生疑問,並主動探索; 培養自覺關心、愛護小動物的習慣;能運用口頭表達、動作表演、圖畫、聲音模擬等方式表達對小動物的認識。
活動一:問題超市
活動目標:1、認知與技能:探究、探究方法
2、情感、態度、價值觀: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讓學生
懂得愛護小動物。
3、思維能力:通過對動物的表面的探究學會探究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探究型課程這本書,在這本書里有很多有趣的活動, 我們可以任選一些去探究.. 揭示課題:《如何開展探究》
(二) 進入問題超市,對認識動物進行提問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 生:喜歡。 師:好!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我們喜歡的動物。現在同學們自己先把對動物的疑問放進我們的問題櫃台。 生:寫問題。 師:我們今天先來探究動物的身體表面有什麼這個問題。要解決動物的身體表面有什麼這個問題,同學們又有哪寫疑問呢?快放進問題櫃台,老師會給他加分,到課結束的時候凡積滿五分的同學,
老師都會給予獎勵哦! 生:填寫
(三)回憶印象中的動物,探究其表面 師:同學們大家現在先來回憶一下自己以前看到過的動物,想想它們的身體表面都有些什麼? 生:老虎和斑馬的身體表面都有漂亮的花紋。蛇的表面是鱗片…… 師:同學們都說的很對哦,看來大家的觀察力都很好哦!那麼還有哪些動物的身體表面是相同的?我們把它們找出來好不好?(觀察書P5 頁上的圖,寫出對應的動物) 生:填寫
(四)鞏固之前學習到內容,說出自己認識動物的方法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同學們是不是都掌握了我們剛才了解到的動物身體表面的樣子。每個同學每次能准確的說出一種動物身體表面的樣子就可以給自己塗上一顆小星星。 生:填寫。
H. 小學綜合實踐課關於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課題
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1、農用生物肥
2、新型建築材料的開發與利用
3、生命之源——版營養
4、家庭包裝
5、以氫權氣(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
6、正確提取熱量及飲食
7、對化妝品成分的研究
8、方便麵可食性內分裝
9、油煙革命
10、裝潢材料的應用及改進
11、金屬防銹的研究
12、關於低自由基、無毒香煙
13、有關飲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調查
14、化學與農村經濟
15、純凈水是否「純凈」
16、環保型防震材料的開發
17、維生素王國探秘
18、淺淡當今社會之健康飲食
19、修正液對人體的危害
20、洗滌用品的發展與前景
21、新型牆對材料的開發和利用
22、竹製品代替木製品的可行性研究
23、中學生營養與健康
24、研究特別環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25、淺談食鹽與人體健康
26、食用油中過氧化值的分析
27、研究高二學生早上的飲食
28、過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