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類特色課程
⑴ 如何培養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
1.用游戲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原動力
許多研究表明,興趣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它能讓學生自發地去追求知識,探索科學的奧妙。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寓教於樂」是教師激發其學習興趣的第一步。教師不僅要善於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進行教學,還要善於因勢利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引入「游戲教學」,來提升教學效率。在教學實踐中,我把游戲教學作為激發學生興趣,以及引導他們熟悉計算機基本操作的基礎手段。
例如,對很多小學生而言,指法訓練較為單調、枯燥,它需要學生一遍遍地反復練習。如果教師在教學伊始,就直接為學生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指法要點等知識難點,那會使他們一時間難以接受、消化這些知識,從而讓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在教授文字輸入時,我會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軟體中的打字游戲,讓學生之間比較誰的打字效率更高。在此舉初步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後,我開始引入「青蛙過河」等游戲。學生會逐漸發現,他們那不講究指法的打字方法,無法幫助其准確、高效、快速地進行文字輸入。由此,我便順理成章地引入了指法知識教學。此時,我發現絕大多數學生都學得非常認真。在之後的指法練習時,很多學生也會主動地進行反復操練。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我讓學生再玩一下游戲,學生紛紛發現剛才的指法練習已初見成效,因為他們在游戲中的打字成績更好了,這在無形中激發了他們對指法訓練的興趣。
又如,很多初學計算機的小學生對滑鼠的基本操作非常陌生,其中的滑鼠雙擊、滑鼠拖動等操作,難度更是不小。在教學中,我引入了「掃雷游戲」,以此讓學生來練習滑鼠的單擊、右擊、雙擊等操作。同時,我還引入「紙牌游戲」來幫助學生練習滑鼠拖動操作。通過這些游戲,初學計算機的學生不僅克服了對於學習新技術的畏難心理,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方法。這時,我真正體會到,「電腦游戲是通往電腦世界的捷徑」這句話的內涵。當然,教師對選擇什麼樣的電腦游戲,安排學生玩多久的游戲等問題,都要事先進行考量,如此才能保證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求知慾
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還有利於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他們能靈活地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設計情境時,教師應該依託教材,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
根據兒童心理學理論,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處於萌芽階段,他們主要運用形象思維來觀察、理解事物。因此,有部分小學生在對邏輯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的信息技術課上,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針對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用情節豐富的故事、色彩感強烈的圖片示例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在課堂導入環節,我有時會把教學內容改編成動畫故事,並配上優美的音樂,來創設教學情境。當學生沉浸在動畫故事中後,我便開始講解計算機的各項功能,並告訴他們,如果掌握了計算機技術,他們也能製作出那樣的動畫作品,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熱情瞬間高漲起來。在講解如何為PPT動畫設定自定義路徑時,我創設了「龜兔賽跑」情境,讓學生把不同的操作對象想像成正在賽跑的「龜、兔」,隨後要求他們根據情境,來自定義動畫的路徑。這種把學習內容內化於情境的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還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思維能力。
3.通過比賽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
電腦游戲具有較強的交互性、趣味性、競技性。在教學時,我會適時、適當地舉行一些比賽活躍學習氛圍,並讓學生通過競技方式練習剛學到的操作技術。
例如,在教學鍵盤操作技能時,我組織「鍵盤錄入大賽」,讓學生比較誰的輸入方法更高效;在教學畫圖軟體應用時,我組織「評選小畫家」活動,以此檢驗學生對畫圖軟體的掌握程度。在這些活動中,學生通過切磋技能,不僅找到了自己的不足,還發現了自己通過練習而取得的技術進步。此時,我再通過適當的鼓勵、引導,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4.正視學生的能力差異
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因此,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秉持新課改的理念,採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評價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這門學科時會表現出較大的能力差異。例如,有些學生只需教師稍加點撥,便能掌握較為復雜的操作技巧,有些學生基礎較為薄弱,要經過反復練習,才能克服學習難點,這些現實情況給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不確定性,也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如果教師安排的教學內容過於淺顯,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便提不起學習興趣;如果難度過高,那會打擊基礎較差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實踐中,我會先讓學生根據教材,或者我提供的材料,進行小組討論,隨後,再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操作練習。此時,我會仔細觀察學生的練習情況。當他們遭遇操作難題時,我會及時在大屏幕上提供操作示範。對於部分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我會請一些已掌握操作方法的學生充當他們的「小老師」,以此在班級中營造互幫互助、共同學習的良好氛圍。此舉,不僅讓「後進」學生在朋輩的幫助下獲得進步,也能讓「小老師」們對學到的知識、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繼而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此外,教師還應通過評價激勵機制,讓一部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長期地充當教師的教學助手。在教學實踐中,我會對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進行專門評價。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評價性問題:在小組討論中,你發表了哪些見解?小組中的其他組員發表了哪些見解?當小組成員遇到困難,發出求助時,組員們是如何響應的?你又作出了哪些響應?通過這一系列問題,我能對班級的學習情況、小組學習活動的開展情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並據此調整教學安排。同時,我會對被公認為樂於助人的學生予以獎勵,如物質獎勵(贈送橡皮、貼紙等)、精神獎勵(給予表揚等)。
5.讓學生產生成就感
對小學生來說,一點一滴的進步都應該得到教師的鼓勵、贊揚,從而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成就感。教師要善於把學生的成就感轉化為學習動力。例如,教師當學生在課堂上答題正確後,可以讓計算機發出提示音「你真棒」「你真聰明」,或者在屏幕上顯示出獻上鮮花、鼓掌等動畫效果;如果學生回答錯誤,可以讓計算機發出「再想想」「請開動腦筋」等提示音。在「用 Word 製作書簽」的教學中,我將學生製作的電子書簽列印出來,分發給他們作為獎勵。當學生把玩這些書簽時,無不為自己的學習成果感到自豪,繼而對學習信息技術充滿興趣。總之,信息技術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多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⑵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理念都有什麼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參考
(一)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說明:摘錄小學部分內容)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各地區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兩類模塊中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於68學時;
上機課時不應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⑶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四、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
(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
模塊五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模塊六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
⑷ 結合自身教學實際 談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該如何備課 其特點或特別之處有哪些 (國培作業)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就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所謂計算機學科性,它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實施過程中,應打破只能講計算機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成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在備課過程中要按新課程標准,備好教材。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條件。更是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的資源,也是師生溝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新課程的基本主張。同時也要敢於打破教材、大綱,根據學生狀況制定出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計劃;然後分成小的目標加以實施,將計劃落到實處;目標之間相互聯系,又有重復,這種重復不是單一的重復教學內容,而是通過新的主題強化學過的知識技能;定期總結提高認識,深化教與學的過程。 在備課過程中還要要備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了解一般情況,又了解個別差異。同時由於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使得學生在課上容易注意力發散。針對以上特點就需要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中有針對性的採取相應的措施。 在充分分析組織教材和研究學生之後要做的就是需要認真思考教學的方法,教學方法是為了有目的的教學,是採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活動,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的手段。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基礎性、應用性、整合性、趣味性等。
⑸ 小學信息技術的新課標有哪些內容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准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路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6.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初步了解計算機程序設計的一些簡單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基本模塊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塊是對學生的較高要求各區縣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模塊內容的基礎上,適當選取拓展模塊的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不少於68學時,建議102學時;
上機課時不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會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
四、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
模塊一 信息技術簡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採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如錄音機電話機傳真機電視機磁碟光碟照相機雷達計算機等
(2)從外觀上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作用
(3)比較熟練地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載信息的幾種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學習生活中的應用
(5)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培養使用計算機的良好習慣
模塊二 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方法
(2)學會一種漢字輸入方法
(3)學會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 用計算機畫畫
(1)學會使用基本的繪圖工具;
(2)學會繪制圖形
(3)學會給圖形著色
(4)學會編輯修飾圖形
模塊四 用計算機作文
(1)掌握一種文字處理軟體的基本操作
(2)學會文章編輯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學會插入圖片藝術字(美術字)和表格
模塊五 網路的簡單應用
(1)了解有關網路的基本常識
(2)學會使用瀏覽器瀏覽信息下載並保存有用信息
模塊六 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了解多媒體素材類型
(2)學會一種常用的多媒體製作工具製作編輯簡單的多媒體作品
(3)學會展示多媒體作品
*模塊七 LOGO繪圖
(1)學會用LOGO基本繪圖命令繪制基本圖形;添加顏色;並組成組合圖形
(2)學會用LOGO音樂命令演奏樂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機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簡單編程
⑹ 急求哪們大師知道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是什麼
僅供參考: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特點有如下幾方面:
1.發展性特點
由於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開辟了許多新的領域,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這就使得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
現實表明,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是當今任何一門學科都未曾有過的。「每18個月計算機晶元的性能價格比將提高一倍」普遍地被計算機工程師稱之為莫爾定律。計算機硬體技術打高速發展帶來的是軟體的不斷更新換代。這樣就能使《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將在一個很長的時間里處於高速度、高淘汰並存的發展狀態之中。那麼,如何在中小學階段為學生打好基礎,使學生學到信息技術和操作技能,盡可能地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起作用,是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
從實際調查中發現,現行中小學由於各地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平衡,計算機硬體和軟體配備及教師水平與學生的素質等條件差別較大,因此沒有使用統一的教材,教學內容僅是根據本地區甚至是本學校計算機的硬體和軟體配置及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等因素確定。但不管使用何種教材,我們都應該從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角度出發,選取《信息技術課程》學科中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作為中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因為越是基礎的東西越具有普適性和遷移性,也就越適應於中小學的素質教育。不能將現在的教學內容和若干年後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時的實際需要簡單地連接起來。
2.綜合性特點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中小學其它學科比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科學,比如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哲學、美學、文學、數學、物理、機械、電子、工程、光學、生物學……等等,這就是說,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本來就不具備嚴格意義上的所謂計算機學科性,它兼有基礎文化課程、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也兼有學科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的特點。就目前中小學的現實情況來看,信息技術與基礎教育結合通常分為三個方面:即《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和計算機輔助管理。「應試教育」的主要弊端之一是「學科本位」,在我們的實際調查中發現:由於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這三者的界限分得極為清楚,似乎《信息技術課程》只能講計算機的「學科」的內容,這種片面強調《信息技術課程》的所謂學科性,嚴重束縛了眾多《信息技術課程》教育工作者的思路,因此,現在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教材內容幾乎雷同,都是「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計算機語言……」等,只不過低年級少一兩項,或難度低一些而已。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出路之一是「淡化」學科界限,現代教育技術引入了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出了超文本方式組織教學信息,以任務驅動教學過程的思想,這為實施綜合課程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手段。
從這一特點出發,針對目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發展的狀況,我們應該淡化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懷」,強調它的綜合性,特別是小學階段,主要是用計算機,而不是學計算機,是以計算機為工具,與其它學科或活動整合在一起,其綜合性非常強。另外,在教學中,應適當淡化《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管理之間的界限。這樣,可以開拓思路,既有利於《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也有利於促進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同時可以提高計算機硬體的使用率,也能使學生在計算機文化綜合應用的熏陶中提高他們的信息素質。
3.應用性特點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體現這樣一種的教學氛圍: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既包括課內也包括課外)讓學生親自動手使用計算機,學生只有在不斷的使用過程中才能學好計算機。
理論和實踐業已表明,計算機在教學中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正因為計算機擁有圖畫、聲音、交互控制、動畫視頻等我種手段和正在日益發展的遠程通訊能力,在教學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大,在某種程度上將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方面的作用主要體現在: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使教學更貼近學生和學習實際;減少學生的理解障礙;同時能夠提高教學效率。比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和電化教育辦公室從1997年開始實施的「全國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項目中採用「計算機與語文識字教學整合」,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範例。
4.工具性特點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類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具有工具性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嚴格執行「加強基礎,淡化語言,注重應用,強化實踐」的指導思想。也就是說,通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要求我們的學生必須掌握和應用計算機這個現代化的工具,去處理現代社會的信息。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打破傳統《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兩個誤區:一是把《信息技術課程》上成中、英文打字課;二是把《信息技術課程》上成單純的計算機語言課。不可否認《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中、英文打字練習和計算機語言教學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內容,但是不能因此而只顧一點而不計其餘。在教學中要求教師注意以下問題:
(1)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養和訓練與計算機輔助教學並重,而不應該只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而忽視輔助教學功能,也不能只強調輔助教學作用而忽視了基本技能的訓練。首先是培養學生運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掌握從圖書資料的檢索到計算機信息處理軟體和網路游覽器、網路通訊工具的靈活使用;其次是培養學生主動獲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敏感的主動的信息意識,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目的去發現信息,收集整理必要的信息;再次是培養學生善於處理信息的能力,包括檢索、向下選、鑒別、使用、表達和輸出信息的能力,能夠從豐富的信息中選擇和鑒別自己所需的信息,能夠簡單通俗地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並將信息傳遞給他人,能夠充分利用信息工具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2)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應該由單純的語言教學轉變為以計算機操作教學為主,以語言教學為輔,讓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學會使用計算機,並使其成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和工作的工具,用計算機學習寫字,用計算機學習算數,用計算機學習繪畫,用計算機學習音樂,以及用計算機幫助他們學習數學、語文、自然、英語和其它科學文化知識,並利用計算機開發他們的智力和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3)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或選擇上,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游泳中學會游泳」,讓學生在具體的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實踐、鍛煉。這一「獲取信息、處理信息」過程中的「信息」,當然是與學生各科學習內容相關的有意義的知識。例如,《信息技術課程》的文字處理軟體教學,完全可以同作文教學緊密結合:教師指導學生使用文字處理軟體輸入、編輯、修改學生自己的作文,或統一修改教師精心准備的「病文」。比如有位教師把「多媒體計算機與小學作文教學整合」,採用由「創設情境――指導觀察――局產吩說――整體總說――計算機打字表達――評議批改」等六個教學五節所組成的新型教學模式來進行作文教學試驗。其中除第1、2、6三個環節主要由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以外,其餘環節(包括第6環節)均可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創設情境」環節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並利用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軟體,通過多媒體的真實情境引起學生觀察興趣,利用多媒體軟體提供的圖像、動畫、活動影像等圖文音像並茂的情境代替課本上的靜止畫面,讓學生「看情境講述」或「看情境寫話」(寫一段話或寫一篇短文)。由於多媒體計算機提供的情境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利用多媒體軟體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體的超文本結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採用不同的觀察方式,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積極啟發學生的想像力,在想像的基礎上採用先「局部分說」,然後「整體總說」的方式讓學生練習口頭講述。這樣既可貫徹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學生不會感到有壓力,又可為認知主體提供更多的練習「講述」或「寫話」的機會,即主動進行語言文字表達的練習機會。在「打字表達」環節中,讓學生在觀看活動情境的同時,把想寫的一段話或想寫的一篇短文,通過「想打」方式,用鍵盤在屏幕上打出來。這樣就可達到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思維、都主動參與的目的,所以,這里的「打字」是起促進思維、幫助認知的作用,而不是要在這個環節讓學生去練打字。在「評議批改」環節中,通常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參與評議和修改。如果是在計算機網路環境下則可以選擇學生中的優秀作文或有典型錯誤的作文發送到每個學生的終端機上,供全班同學共同賞析和評議。這種基於網路(特別是基於多媒體網路)的評議批改,由於全班學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就能使每個學生都來積極參與評議和修改,學生普遍表現出很高的參與熱情,因而能收到傳統作文教學無法比擬的效果。這樣做,學生感到十分親切,不僅有助於突破傳統作文教學模式,而且也可以愉快地完成《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任務,從而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達到一箭雙雕、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5.實驗性特點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離不開實驗的學科。它的創立和發展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操作。同時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也必須突出實驗性的特點。因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性質決定了它不能離開上機實驗,上機實驗操作直接關繫到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發展水平和教學水平。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我國發達地區的中小學,比如城鎮中小學,上機實驗操作的課時數與授課時數之比要求為1:1。在我國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中明確規定:「對於計算機較多的學校,學生的操作時間一般不低於總課時的二分之一」。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實驗性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課程》是實踐極強的學科,不實踐學不會,不實踐學了也沒有用。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建議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應該「面向應用」,以實踐為主,精講多練,「精講」是指教師要講出內容的基本知識點和精華;「多練」是指讓學生有足夠的上機時間,進行有目標、有實際效果的操作,並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意識和應用意識,不能搞「紙上談兵」和「無機教學」。
(2)對學生來說,在計算機面前,他所面對的不是一般的物理儀器,而是用來學習、動手操作和進行構思與創造的環境,能培養他們的學習技能、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3)上機操作是實現中小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基本手段,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徑,也是發展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環節。上機時,學生可以綜合應用自己所學到的各學科知識和方法指揮計算機工作,來實現自己的創意,完成自己的各項任務。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培養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抽象化的形式描述問題的能力、規劃能力、創造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別人合作的能力,以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得到提高。
6.趣味性特點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計算機的趣味性,無論在哪個年級,無論什麼樣的教學內容都應該重視挖掘和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趣味性,重視激發、培養和引導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
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特點,學生容易對《信息技術課程》產生興趣的萌芽,教師應抓住時機,加以引導、扶植、培養,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興趣。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願望,細心誘導學生的想像和思維,熱情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耐心點撥學生的每一個困惑,使學生在學會和會學中不斷取得進步。特別要挖掘計算機與其它課程教學整合中體現出來的優越性,用學生身邊實實在在的事實去激發其對《信息技術課程》的濃厚學習興趣。比如有位數學教師將「計算機與數學課教學整合」,採用多媒體計算機講授「軸對稱」概念:先利用幾何畫板製作了一隻會飛的花蝴蝶,這只蝴蝶剛一「飛」上屏幕,立刻吸引了全體同學的注意,一些平明不愛上數學課的學生這時也活躍起來。同學們根據蝴蝶的兩只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現象很快就理解了「軸對稱」的定義,並受此現象的啟發還能舉出成軸對稱的兩個三角形,並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動畫和隱藏功能,時而讓兩個對稱的三角形動起來,使之出現不同情況的對稱圖形(例如圖形在對稱軸兩側、兩圖形交叉或是對稱點在軸上等);時而隱去或顯示一些段線及延長線。在這種形象化的情境教學中,學生們一點不覺得枯燥,相反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他們始終興趣盎然地認真觀察、主動思考,並逐一找出對稱點與對稱軸、對稱線段與對稱軸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學生們很自然地就發現了軸對稱的三個基本性質,並理解了相應的定理,從而實現了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這樣既高效優質地完成了數學教學任務,又激發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的信息素質。
⑺ 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一、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應達到了解知識、掌握技能、靈活使用、重視德育四個方面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了解一些現代信息及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並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如今雖然電腦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可是許多家庭的電腦僅僅發揮了游戲和多媒體功能,學生對於電腦的認識只浮於表面,缺乏更深入地認識。特別是軟體方面,如今的軟體可以說是多如牛毛,良莠不齊,使學生了解電電腦基本的硬體知識,認識一些優秀的軟體,是非常有必要的。
2、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夠進行一些日常的電腦操作。比如windows視窗中的窗口操作、文件操作、個性化設置等;應用程序的使用,如畫圖、紙牌、wt、word、及多媒體文件的播放等。
3、讓學生了解網路方面的知識,能夠在網上下載有用的信息資源,通過網路與老師、家長、同學、朋友等交換信息。學的目的終究是為了用,在電腦網路時代,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在網路世界裡遨遊,使信息技術課更加貼近生活。
4、培養學生健康信息素養與情感。近幾年來,不少青少年通過電腦網路進行高科技犯罪,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信息技術課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不能給國家社會帶來安全隱患。
二、針對小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小學階段應該掌握下面幾方面的知識:
1、硬體知識:中央處理器的外形、重要性、性能指標等。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種,其中外存儲器有軟盤驅動器、硬碟驅動器和光碟驅動器等。外部設備包括輸入設備:鍵盤、滑鼠、麥克風、掃描儀、寫字板、軟盤驅動器、光碟驅動器等;輸出設備:顯示器、列印機、音箱等。各個硬體的外形、作用、工作方式等不要求學生全部理解,只要求學生了解大概的意思。其中滑鼠要求學生熟練進行滑鼠指向、單擊滑鼠、雙擊滑鼠、拖動對象、右擊滑鼠、滑鼠的持續操作等;鍵盤要求學生掌握主鍵盤區的使用、游標控制鍵區的使用、鍵盤的操作方法、字母鍵的熟練使用、數字鍵和符號鍵的熟練使用、小鍵盤的使用。
2、軟體知識:windows視窗的有關操作。窗口操作:打開、關閉、移動窗口,改變窗口大小,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橫向、縱向滾動條的操作。文件管理操作:文件的新建、打開、保存、關閉、刪除、重命名、屬性查看、復制、粘貼等。個性化設置:靈活設置滑鼠和鍵盤、設置任務欄和開始菜單、靈活使用快捷方式、應用漂亮的牆紙、桌面風格設置等。寫字板、畫圖、紙牌、掃雷等常用程序的操作。多媒體基礎知識及文件的播放。文字編輯:初識word、word基本操作、在word中輸入文章、美化文章、插入表格、列印輸出等。應用軟體的安裝與卸載;了解網際網路,並能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幫助自己學習,共享資源。
3、病毒和殺毒軟體:了解「電腦病毒」是什麼、它的危害性、小學生在使用電腦時要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操作時應該注意些什麼。認識一些優秀的殺毒軟體,金山毒霸、瑞星殺毒軟體等。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好、用好電腦至關重要。
1、 講解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學生易於理解的一些常識性的、一說就清楚的知識點。例如,在小學生初識電腦時,可採用講解法與直觀教學法相結合的形式,邊看邊講,幫助學生認識電腦的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列印機等一些外部設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是信息技術課程中一種較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根據課程設置和實際要求向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主動探索、發現信息技術的操作方法和在信息中獲取相關知識。 ①「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小目標,並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②「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任務」設計時要注意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③「任務」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教學策略。
3、 演示引導法。教師利用網路演示軟體操作(如多媒體教室),學生從教師的示範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用於操作性較強的過程。例如,進行word文檔編輯教學時,教師親自示範正確的操作方法,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步驟來操作。
4、 自我探究法。在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的操作,對軟體有了一定的認識的時候,可採用自我探究法進行教學。①、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是其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網路技術的發展是瞬息萬變的,各種類型網路技術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光靠教師去傳授的話,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積極主動地讓學生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②動手操作,從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識。③信息技術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方便,才是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真正目的
⒌ 形象教學法
小學生對物體的感官認知超過了理性認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是通過實物模型,形象性地直接感知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根據小學信息技術課的特殊性,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特有優勢,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如《計算機的組成》一課教學開始時,教師應有意識地不說電腦術語,而是讓學生自己接觸電腦。首先告訴學生計算機各部分的名字,然後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將名稱與電腦實物配件相結合,接著引導學生看看每個部件的線通到哪裡,看看那裡有什麼。通過這樣的教學,小學生不僅可以很快地了解計算機的各個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間是如何連線的,更可以消除對計算機的神秘感,提高學習興趣。
⒍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即採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獲得知識。這種方法經常還用於在小學課堂中,而計算機課程的特殊性,更加促進了游戲法在小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游戲的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高效率的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意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分量,有主人公的意識,敢於參與,勇於表現,慢慢地把「學計算機」變成「玩計算機」。如學習「滑鼠、鍵盤」一課時,教師可先教會學生使用滑鼠,再講一些基本的鍵盤知識,讓他們慢慢地學會控制計算機,同時藉助一些益智游戲幫助學生熟悉計算機,如:「金頭腦」、「拼圖」、「成語挑戰屋」等,讓學生進一步熟練控制滑鼠、鍵盤,熟練掌握電腦的開啟和關閉。如此一來,既可為學生奠定堅實的電腦基礎知識,又容易讓學生接受,實現「寓教於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地、快樂地學好這門課程。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⑻ 如何評小學信息技術課
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本,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勞動,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而「高效課堂」的根本目標正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價值正是通過教師的教讓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真正的發展。如何積極探索優質教學的策略,打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呢?那麼下面是筆者的一些淺顯探索和認識。
一、「任務驅動」與「情境創設」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所學內容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主題,展示任務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知識基礎。
為此,充分運用豐富的學科教學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每堂課從計算機上有新發現、有新收貨,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所蘊含的知識、技巧之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
例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這樣導入主題任務:首先,教師播放MTV「小海龜運動」讓學生欣賞,並引出課題。然後,引導學生「怎樣製作相同的小海龜運動途徑呢?這就是這堂課我們要完成的學習任務」。
這樣設計不但使學生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而且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創設,深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的慾望。
二、「集中演示」與「個體嘗試」相結合
小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形象建模階段,畢竟在他們腦海里很多知識都是空白的,他們要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而正好信息技術是一門可以接觸許多實體或者建立模型,好讓學生們直觀的感知,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所以,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採用「電子教室」教學軟體集中演示操作步驟。這種「集中演示法」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學生接觸新知或答疑解惑時,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簡潔有效的。加上學生可以跟著屏幕同步模擬練習,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操作要領。
讓學生從跟著老師模擬練習到自主實踐、嘗試操作,這是一個知識和技能逐步內化,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實踐過程。學生只有通過自己親自操作才能體會到小海龜運動的要領。
三、「組間競賽」與「組內互助」相結合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強的學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體現出非常明顯的差異。有些學生一點就通,甚至有的可以通過自學可以舉一反三,而也有學習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教的太淺怕影響了基礎好的學生的發展,而教的深一點又有些學生聽不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們進行「組內互助」。這樣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發揮其長項,而基礎差點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進行學習。此外,還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到基礎較差的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競賽評比」是信息技術課堂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教學形式,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過程中。但「競賽評比」也有缺陷,會導致一些落後學生的失落感。因此,可以採取小組間的「競賽評比」與小組內的「互助合作」相結合的形式,來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成就感與集體榮譽感。
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各異,導致了完成學習任務的進度不同。這時,採取組內互助、組間競爭的形式,不僅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而且提供了取長補短、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機會,增強了學生合作、競爭的意識。
四、「自主學習」與「同桌交流」相結合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說:「一個好教師不僅奉送真理,而且教人怎樣發現真理。」操作練習是信息技術教學的核心,很多時候學生對於教師的講解往往不能很投入地聽,他們的注意力絕大部分時間指向自己剛剛遇到的問題或剛受到的新異刺激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只教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而是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認知過程,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並能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將自己探索到的知識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分享。
讓學生研讀書本,學習操作步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讓學生形成有疑難先找書本幫忙、先自己想辦法解決的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將自己探索到的知識、自己的疑難困惑主動地與他人交流分享,培養了學生資源共享、信息共享的意識,使學生懂得與他人交流溝通、相互學習的重要意義。
五、「總結提升」與「反饋評價」相結合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環節的及時總結必不可少。精確的總結不僅可以理清知識點,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而且可以為下一個環節的學習做好鋪墊。為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給學生積極、及時的評價也是組織教學的有效手段。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可以使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力,增強勤奮工作的熱情和信心,鼓勵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風。
但總結不應該只是教師來進行,而是應該讓學生也主動參與進來。讓學生自主總結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態度和效果、學習的感受和體驗等。並讓同學之間進行互評,小結注意點。最後,老師總結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總結自己的收獲和感想,並對學生提出希望。總結提升與反饋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
課堂總結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習進行過程性評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並幫助學生反思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教師的總結性評價是對學生自評互評的有效補充,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反饋,給學生提供了借鑒與反思的機會、激勵與提升的平台。教師的收獲和感想,拓展了學生的認知空間,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形成了合作交流、共享共贏的意識。
六、「鞏固練習」與「拓展延伸」相結合
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需要給學生安排一定量的鞏固練習,來加強知識技能的掌握。如果鞏固練習能與課外的拓展練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更有利於提升的學生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為此,我這樣設計最後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美化自己的小海龜運動途徑,並把自己所繪畫的與同桌和老師交流分享。並希望同學們課後多練習、多觀察,掌握更多的電腦繪畫技巧。
學生通過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自主完成草原圖的設計,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和創作的成就感,培養了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展示了自己的個性和特色。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為發展性教育,是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主陣地,我們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運用一定的教學藝術和方法,加強教學研究,探索各種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依據,堅持課程改革和創新精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更高。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方式多種多樣,如何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是一個長遠常新話題,等待我們不斷尋覓,上下求索。
⑼ 小學信息技術主要內容是什麼
小學信息技術主要內容是:
1、了解電腦的基本操作,認識計算機;
2、對電腦操作系統簡單可以簡單運用;
3、會利用電腦對簡單的文字,進行排版和操作,最後保存;
4、會簡單的使用辦公軟體,ppt,word,excel。
(9)小學信息技術類特色課程擴展閱讀:
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
1、採用多種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仍舊是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聽課的主體。教師通過宣講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傳授給學生。由於小學生思維發展不成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存在困難,同時也不能有效地將抽象知識轉化為便於理解的具象思維。
2、加大學生的實踐學習力度、增強學生手動能力
信息技術的學習需要以計算機作為學習的平台及媒介,而計算機作為一種高科技的電子產品,在其中有一定的程序設計,對於尚處於智力發展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學習起來存在很多的困難。
由於信息技術不易理解記憶,再加上教師在教學時多以嚴密的教學教程和技術要領為教學重點,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理解困難很大。實踐是加深學生理解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練習,學生可以將教師所教的知識和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在琢磨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對教師所教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故而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機會,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小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找到自己的知識漏洞,了解記憶信息技術的操作,輕松掌握信息技術學習的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