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新課程對作業設計的要求

新課程對作業設計的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2-26 20:56:53

新課程對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有哪些

引 新課改100問之 96、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新的較高的要求。首先,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出由過去「教師對教材的忠實取向」向「教師與教材的互適」轉變,即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法,不關心為什麼教、教什麼的問題,教師對教材的運用只是全部的接受、執行,不存在教師對教材的取捨增添的權力。因此,僅僅是教材的就極大的束縛著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而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予了教師一定的教材運用靈活性,強調了教材只是材料或範例、只是師生展開活動的中介與話題,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刪減、增補教材,從而達到教師與教材到互相適應。這種教師與教材的關系轉變自然涉及到教師專業知識的延伸問題,即教育再也不能象過去那樣局限於教材的知識視野、滿足於教學參考材料的知識范圍來完成教學,相應地必須根據教育對象的文化背景和認知水平、教育環境的許可與限制等因素,恰當的選用教材、靈活地增刪教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拓展知識視野。因此,新教材對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方向性的專業知識要求。主要包括通過繼承、批判,宏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世界一切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提高科學與人文素養,形成當代教育所需要的「科學人文主義」觀念;確立環境意識,以天人合一的博大胸懷來尋求人類與環境的和諧,保持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具體性的專業知識的要求。主要是新的課程理論,諸如課改中涉及的課程種類(如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或活動課程與隱性課程)和課程層次(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知識都需要教師重新學習;課改中涉及的新教法(如體驗式教學、探究性教學、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綜合實踐、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也是在過去教師作中提及較少的,需要教師重新學習,並結合教材與學生實際,引入教學。

97、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哪些新的教學思想和策略?

新教材「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新教材從以往單純規定和建議教學方法,發展到引導教師形成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方式,為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想,那就是主體性教學思想和反思性教學思想。以此為指導,教師應該運用新的教學策略,具有代表性的教學策略有以下四種:

⑴主動參與教學策略

主動參與教學策略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引導下,主動積極地置身於教學活動中以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策略。教師激勵、引導的含義應該是: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動機、指導學生參與教學的方法,保證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面性、為學生提供在參與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必要的參考意見等。

⑵「探究--發現」教學策略

這種教學策略是關於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事物現象的探素研究,獲得該事物現象的本質及關於現象間規律性聯系的知識,發展智力能力,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教學策略。這時特別注意探究教學也必須一定的程序。學生的探究活動始於問題,而問題產生於學生對教師創設的問題的仔細觀察。這就要求創設的問題情境對學生具有符合教學活動要求的認知意義,即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具有與問題相適應的觀念,而且學生的已有觀念又不能對問題情境作出完全理性的解釋。

⑶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是以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內成員分工協作去達成小組共同目標,並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合作學習與傳統的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區別是: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活動的基本單位;小組合作目標是組內成員合作的動力和方向;組內成員之間分工協作是合作學習的基本活動形式;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是合作學習活動的主要評價指標。

⑷聯系生活教學策略

聯系生活教學策略是通過教學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反映生活或通過對生活的模擬以實現學生知識技能的有效掌握、智力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發展的策略。

98、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表現在哪些方面?

⑴對教材的靈活運用。

主要指的是教師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特別是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處理,及時調整教學活動。比如,更換教學內容、重組教學單元、整合教學內容等。

⑵對課程資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表現為教師對教輔、教具的自主開發。當教師的教學成為極富創造性和個性化的活動時,教材出版單位及市場所提供的教輔、教具必然不能滿足真實的課堂需求。適合自己課堂教學法的教輔、教具的開發就成為教師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因此,創造性使用教材的一個重要表現還在於要求教師依據新課程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學需要,因地制宜地開發,製作簡單的教輔、教具,尤其是利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輔和適宜學生交流感受、動手操作及在小組合作中使用的教具。

其次,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資源共享,是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保障。對教師來說,教師之間及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善於了解、發現學生及家長的情況、變化,即時挖掘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育教學資源,還可以請他們一起參與教學活動,使教學活動過程成為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由師生甚至是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創造、建構的過程。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一個終極表現就是開創適合自己學校(班級)的、有特色的教學。因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教師,一定有其獨特的教學風格。有效地利用自身及學校、班級的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班級的、有特色的教學是優秀教師的共同追求。

Ⅱ 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業設計

作業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課外進行的練習。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是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但此前不少老師一直都認為作業就是為學生的最終考試服務的,因此,總是不厭其煩的布置、批改。其中不乏重復性的作業,也不乏有填充時間的作業,以至於學生對作業產生了厭煩情緒,認為作業是無可奈何的負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作業負擔很重,有的學生為了不做作業選擇了逃學曠課方式,有的學生為了完成作業選擇了抄襲答案或不看問題隨便亂寫答案的方式等等,結果學生做出的作業質量很差,嚴重違背了安排學生作業的初衷。
我認為有效作業設計的基本要求是:有效的作業應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知識,形成綜合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穿,在實施新課程標准的大背景下,作為教師要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確立以學生為本、學以致用的學科作業觀,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人格得以尊重,使每位學生得到真正的發展。
一、層次性
「面向全體,因材施教」是素質教育對我們提出的要求。成績中下學生認真聽課但如果作業太難,中下生仍不會做,布置作業太易,優生輕而易舉就能完成,會使其有"吃不飽"的感覺。因此,需要分層次布置作業,使後進生通過做一些相對較易的作業,獲取成功的體驗和自信,從而使他們更認真地投入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將成績逐步提高;高層次學生的作業要有獨立思考、發散思維的空間,能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作業一般應分三個層次,即基礎作業、提高作業和拔尖作業。後進生做基礎作業,可選做提高作業;中等生做基礎作業和提高作業,可選做拔尖作業;優生三類作業都要做。作業要有不同層次的要求,教師不顧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統一作業內容,統一作業量的做法是不科學的。我們應當承認差異,並在布置作業時充分考慮到這一點。這樣,可使A類學生「吃得飽」,B類學生「跳一跳,夠得著」,C類學生「低起點,小坡度」消化得了。
二、針對性
但要注意層次性的作業設計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需要教師持之以恆,要求教師關心並認真調查學生,找到每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廣泛收集題目並有針對性的出題。此種設計可以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避免作業的單調、枯燥,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要求。通過這一系列作業的練習有效地鞏固知識,優等生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中等生有了奮斗的目標;落後生也可以體驗成功。從而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布置作業要「精」,要有針對性。要針對教材重點,通過練習使學生學習達到大綱的要求。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提倡布置彈性作業,使上中下學生各有所得。
三、適度性
作業是教學流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這一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把在講授階段已經理解和記憶的新知識,通過獨立作業轉化為技能技巧。因此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抓好作業這一環。學生的作業不在於多,而在於精,這對於當前泡在作業堆中的學生來說更有現實意義。單純強調多練是不行的,只有練得准,練得巧,練得及時,練在刀口上,才會有效果。內容精當、適度、適量。作業內容精當,就是說通過做作業,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並且培養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因為大部分作業要在家庭完成,學生要克服做作業與吃、喝、休息、玩等業余活動和愛好的矛盾,難度太大量太多就會使學生有畏難情緒,影響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有的學生會養成應付的習慣,自己不願動腦,問別人怎麼做,或抄作業,以完成作業為目的草草了事。相反,作業太容易,量太少,不會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適度、適量,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是很大的。內容搭配、形式多樣、力求新意。這就是說布置作業,不僅要考慮到對課上知識的鞏固和延伸,還要考慮到對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避免簡單的重復。 重復,雖能達到使學生鞏固知識的目的,但長期的簡單重復,也易使學生產生膩煩心理,以至應付、湊數,不肯動腦,這種習慣對以後的學習很不利。為此,布置作業不妨使之形式多樣,有新意,盡量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語數英等自然科學科目內容更易和生活相結合,布置作業不妨適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不僅鞏固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興趣,增長了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以後深入學習。
適當安排固定作業或自選作業。很多老師的成功經驗是給學生留固定的作業。固定作業是每天必做的,時間長了就養成了習慣。自選作業的內容一般是自主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行設計,選擇作業的內容,這樣既有固定性,又有自主權,有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卻自學能力。
學生在作業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正反映了教師傳授知識和學生在接受知識及能力發展方面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認真對待,需及時地分析總結,並採取有效的措施來糾正和彌補。
四、實踐性
實踐題要麼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要麼是社會熱點。它在潛意識里給學生一種滲透,將來他們也會逐漸關注這些問題。此種設計旨在讓學生體驗政治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心理學表明,合適的學習情景能使學生全心地投入,從而挖掘其學習潛力和創造力。而且實踐是知識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學習的本領還要到實踐中去檢驗。因此教師要注意溝通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系,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增加實踐的機會。教師可設計一些小調查、小研究等實踐性的作業,讓他們將動手動腦的過程有序的記錄下來,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豐富學生的經歷,還培養了學生敏銳的洞察力、歸納和整理能力。這種作業不一定要求當天完成,可以給他一周或兩周的時間。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將很多知識運用其中,在完成調查報告的時候還能綜合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此種作業要注意讓學生力所能及。
五、開放性
開放式作業的實施,變教師的統一布置為學生自主選擇,變機械重復為靈活多變,變單一的知識復習為知、能、創的綜合訓練,變個體學習為集體合作,變完成任務的苦澀為在探索與創新中品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學生自主精神的培養。開放性的問題是大受學生歡迎的,尤其是平常教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在教學中穿插一些開放性問題會給教學帶來生機,有利於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它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當然在問題的難度上要適當控制,以求得廣大學生的參與。在作業設置上要選擇有用、有趣,熟悉的問題情境,使不同學生都能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最佳發展,有自己特有的收獲。在新教材的實施中,我們可以經常布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作為學生的課外作業。
六、創造性
創造是人類生活的源泉,在布置給學生基礎知識鞏固練習以外,設計一些能讓學生有自我發揮餘地的、具有創造性答案的作業。為學生提供充裕的自由想像空間,讓學生在樂學中獲取知識,提高技能,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面,從而在作業上全面、深入地落實了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七、綜合性
課程整合的特點,一是試圖打破學科界限,保留帶有結構性的基本內容,注意不同學科領域知識、技能之間的融通與連接;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將知識與技能,態度、情感與價值觀,過程、方法與能力進行結合與滲透。綜合題是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體現。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多學科知識,多種方法與能力的,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情景作業。
總之,在作業設計時務必少而精,形式多樣,高質、高效,富有啟發性,這樣的作業設計才符合新課程素質教育的精神,才能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進行創造活動,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並生動活潑的發展。作業設計的變革創新與教師的水平的提高有著直接緊密的關系。教師要提高對教材的駕御、把握能力,才能設計出更有利於學生發展的作業,才能真正讓減負增效的目的落到實處。
有學者做過有關對照實驗,對作業的兩種環境進行比較,一種是學生在家做作業,另一種是把作業安排到學校集體學習活動環境中。結果顯示,第二種方法對學生成績的作用不亞於第一種方法。有關數學成績的差異研究表明,授課前做了探索性家庭練習後又做了復習性練習的學生,學生的成績更好。
因此,提高作業的有效性,需要將課內作業與課外作業有機結合。教師可將綜合性、探索性作業安排在課外,將教科書的太多數常規習題或復習性習題安排在課內的口頭解答或當堂作業。江蘇洋思學校的每節課都有15-20分鍾甚至更長時間讓學生練習,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方法。增加課內作業既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為教師有效指導學生提供了時機,老師當堂指導作業與批改課外作業是及時反饋的重要來源,是動態生存作業及時矯正學生學習的依據。教師在課內指導學生作業和批改學生的課外作業時,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對作業的優點(包括書寫工整,視角獨特,解法獨具一格)等及時加以總結,表揚和推廣,同時也要深入分析作業中的錯誤背後的深層原因,對學生提出個別化、建設性、鼓勵性的建議,並根據反饋信息及時動態生成具有針對性的矯正作業,幫助學生拾遺補缺。
因此,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教師精心選擇、編制習題,在指導、批改作業的過程中生成新作業,是其專業知識增長,專業技能磨礪的過程,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同時有效作業與實施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

Ⅲ 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布置作業

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作業內容拘泥於課堂知識,拘泥於教材,往往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作業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復的較多,作業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不能自拔。那些限於室內,拘於書本的靜態作業使學生埋頭於繁瑣重復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調查發現,由於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往往只從本身意志出發,忽略學生的心理需求,因此作業形式單調,書面作業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談不上趣味性,致使眾多小學生逐漸形成不良的作業習慣。數學教育活動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應試教育傾向還是比較嚴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創新意識和的創新精神的培養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上述這些問題與新課程的理念是不相適應的,而且深深的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是因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學論還是被不同程度的異化為只有教而無學的教論,作業演變為教師教的補充、教的強化。作業目的與內容注重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注重重復與模仿,卻忽視了一個重要問題:作業過程是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最理想的生成過程和體現過程,也就是說學生的問題、困惑、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興趣、需要等應是作業的主要生長點。這樣,數學作業自然也就成了學生的沉重負擔,失去了作業應有的意義。作業的改革如果仍是僅站在傳統的教學理論視野,將很難找到有意義的突破口和生長點。因此,新課程作業的價值觀需要進行明顯的轉變.
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作業的趣味性。
趣味性布置作業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作業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造性。題型要多樣,方式要多變形式要多種。可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數學游戲、開火車、競賽等形式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趣味性作業能使學習變得輕松愉快,能促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教材在編排處理上給教師提供了創新的作業訓練空間,教師應領會教材編排的意圖,找到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設計有趣的作業,讓學生在玩中建構認知結構。
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把數學知識蘊藏在生活常見的游戲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在學習9的組成時,自編了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在拍手游戲中鞏固了9的組成把學習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二、尊重差異,體現作業的層次性。
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是一刀切,全班乃至全年級做內容完全相同的題目,優秀的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習吃力的學生又消化不掉,整天泡在作業堆里暈頭轉向,作業質量得不到保證,還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意識的培養。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別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對於後進生,要減少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做,對優生是一個促進,又能幫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業的自卑和消極心理。
三、拓寬學生的視野,釋放作業的思維性。
心理學家說,如今孩子不願動腦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一些機械的、重復的作業,使他們不感興趣,也就不願動腦。思維是智力的核心,作業也應開啟學生的智慧,使其樂於完成。觀察某一現象,編個數學故事、製作學具等,這些毫無思想制約的作業,學生做得既有興趣,又培養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接觸社會,使他們看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
四、作業布置應追求索性與開放性
教師必須把學生從不利於他們發展的題海中解放出來,精心設計能體現數學學習的探索性和開放性的練習題,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自己走進生活,向社會收集、整理各種所需的數據,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得到數據,然後才能完成作業。當然,教師的作業設計應不拘泥於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可以是口頭的、操作的,也可以是展示創作成果的。但不論什麼形式,設計豐富的作業,一定有合適各個學生的作業內容,學生也一定會選擇符合自己專長和個性的題目去完成,相信學生的解答也是豐富多彩而富有創造精神的。

Ⅳ 新課程標准下的練習和作業設計與傳統的有哪些不同

一、體現人文性。

應試教育下的數學練習嚴肅有餘,而活躍不足,練習缺乏人文性,是孩子們一看就產生沉重感、緊張感,這樣必然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不利於學生的發展。《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數學是一種文化,在平時的教學和練習設計中就應該體現現代文明。練習中呆板枯燥的題目名稱可改為體現人文關懷的導語,如:選擇題可改為「反 復比較,慎重選擇」;應用題可改為「活用知識,解決問題」等,增加問題要求表述的親和力,使學生感到輕松有趣,讓學生在這些導語中充滿自信。

二、體現生活性。

數學源於生活,又必須回歸於生活。學生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大都是以系統化、標准化的純數學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聯系生活實際進行練習設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如學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習題:假如我們班36人去清水岩游覽,門票每人15元,40人開始可以享受八折優惠,你認為怎樣買票花錢最少,最少是多少錢?由於學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經驗不同,所以設計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第一種方案:全班36人不夠40人,不能享受八折優惠,所以買36張共花15×36=540元。第二種方案:因為40張可以享受八折優惠,所以就40張,需要花15×40×80%=480元,比第一種少花60元。第三種方案是買40張花去480元,然後把剩下的4張賣給其他遊客,可以得到60元,相當於買36張只花了420元。這一練習綜合了「打折」等知識,切具有實際意義。通過這一練習,不僅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全面性,而且激勵了學生智力和智慧的發展,讓學生活用數學,培養了應用的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

三、注重開放性。

每個學生由於知識水平不同,社會經歷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於這一認識,新課程標准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內容的選取到練習形式的呈現都可能讓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餘地。傳統的練習設計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條件確定,答案唯一,這樣的練習有很大的缺陷,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時間一久往往造成學生思維的定勢,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顯然不利。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設計一些開放性的練習,給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創造時空,激發求異思維。如在教學《角的認識》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用三根小棒,你能擺出哪些圖形,數一數,有幾個角?這道題的特點在於:(1)趣味性。這樣的練習,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提高了學生的興趣。(2)實踐性。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一道實際問題,使學生密切了學習與生活的關系。(3)開放性。本題是一道解題策略開放的練習,因為擺的方法不同,擺出角的個數就不同。既可以擺出平面圖形,還可以擺出立體圖形。通過這道題的練習,既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又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而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獲。

四、突出實踐性。

活動是兒童的天性。《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如:教學平均數應用題時,設計這樣一道題,某自行車廠第一季度生產情況如下表。其中二月份的產量被污跡遮住了,請你當回「會計師」,幫工廠計算一下,二月份生產了多少輛自行車。

Ⅳ 新課程對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有哪些

健康生活、學習態度的養成等等,這種變化對教師的挑戰是巨大的新課改對教師內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都提出了更容高的要求,採用新的教學方式和策略,美好情感的濡染熏陶, 並不能推行有效的改革、雙腳,幫助學生在自我建構中謀求個性發展,要求課堂教學空間走向開放,打開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教師不再強行交給學生生搬硬套的死知識,而是交給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和態度, 如學生課堂上的合作互動, 知識能力的動態生成,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認真的研究學生的特點,解放學生的思想、雙手,對學生的關注更全面。新課程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的挑戰要求教師的心靈更開放。高效的課堂教學僅僅靠新的課程方案、課程材料、教學策略等因素,對教育的理解更深刻,有效的變革還必須要有通過參與並投入其中的人來實現。教師要在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從生活實際出發,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和准確的把握,從長期習慣了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轉變自己是困難的,但又是必須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更強,讓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自主性探索活動獲得新知

Ⅵ 作業設計有哪些要求

1.
作業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符合學生掌握學科專知識、發展學科能力的屬規律,題目的編制甚至排列都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題目的內涵及其表述要做到科學、准確。2.
在設計作業時,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設計層次性和多樣性的作業,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和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具有選擇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做作業的積極性。3.
數學來自生活,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盡可能了解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讓學生親自感受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4.
作業設計要盡量多一些動手操作的題目,培養學生動手創作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Ⅶ 選擇與設計作業的要求是什麼

(1)作業分量適當。

若作業留得過多學生負擔加重他們就會產生懼怕、反感、被動應付的心理甚至抄襲作業。這樣既失去了鞏固所學新知識的目的也不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若作業留得太少學生又會放鬆對學習的要求達不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標准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選擇與設計作業時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課外負擔如何能否完成你所布置的作業然後再留下數量適當的作業。

(2)作業難度要適度。

若作業太簡單、太容易學生會感到沒意思、乏味不但提不起興趣而且會影響知識的掌握和智能的發展若作業太深、太難學生又感到無法下手會喪失信心。

作業的選擇與設計要考慮學生的獨立思考性及家庭輔導能力的強弱性等其難易程度應根據大多數中等水平學生的能力而定選擇那些有一定難度需要努力思考而又是學生能夠完成的題目。

(3)作業要求要適宜。

若作業要求太嚴學生無法實現勢必造成緊張心理反而影響作業的質量若要求太松放任自流即使作業完成了也達不到布置作業的預期目的。

作業要求應做到嚴而有度逐步提高。

對學生作業的要求第一是認真即書寫認真不潦草不塗改不出格第二在認真書寫的基礎上提出正確作業的具體要求第三還應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引起學生對完成作業的緊迫感克服拖延作業的不良習慣第四也是最高層次的作業要求是巧妙即要求學生完成作業要簡捷、獨特富有超前意識和創造性。

(4)作業范圍要適中。

設計與選擇作業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強調針對性而不能面面俱到雜亂無章使學生抓不到重點起不到強化新知識的作用。

(5)作業布置要靈活。

設計與選擇作業應充分發揮課本上習題的作用。課本上的習題對於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不可缺少的。

教師要認真鑽研課本上的習題注意探索其潛在的內容和背景引導學生重視謀本上習題的完成這對減輕學生負擔十分有益。

Ⅷ 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設計有模式嗎

首先,新課標的核心即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故在作業設計中不能僅停留在能做題會做題的水平上。應對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有新的要求(以英語學科為例)。
其次,新課標下有一基本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其個性差異,這就決定了我們在作業設計時需要有層次和選擇性。
另外,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結合校本課程特色,以發達的各類信息渠道為依託,可豐富作業形式,不再局限在紙質的書面作業。
個人歸納,僅供參考。

Ⅸ 教師如何進行作業設計

一、設計有效的作業,進行靈活多樣的批改形式和多樣化的反饋形式。作業的設計要回歸簡約化,回歸目的。提倡作業設計「倡簡」增效,力爭作業練習進課堂。從而減去課堂的低效臃腫的作用,為作業留出時間與空間。
二、作業設計的形式應靈活多樣
靈活多樣的作業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顯得尤為重要。蘇教版教材創造性作業設計空間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設計讓學生邊聽邊寫感悟或批註。布置作業要講究策略,克服盲目重復抄寫的做法,建議教師多布置一些如詞語接龍、找「看」的有關詞語等趣味性作業,同時布置作業還要與活動結合起來,這樣孩子們才願意做,才會做得好。此外我們可以就課外閱讀作業不防這樣設計:如將讀書策略貼在教室四周供學生閱讀參考,引導學生製作閱讀卡,統計閱讀量等,並且每周專門安排一次課外閱讀課,讓學生們閱讀、交流、展示等,課後練習不可丟棄,將課後練習有機的整合到課堂教學中 。 三、精心設計,體現作業的有效性
激發學生興趣,變機械重復作業為實踐型作業。實踐性作業就是讓學生充分利用廣闊的語文環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並把語文學習的成果運用於生活實踐,從而溝通語文和生活的聯系。實踐性作業能夠讓作業成為學生發展的一個生長點,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素質。如:對課文進行再創造 、製作 、續寫 、搜
集材料 、做資料卡、收聽廣播或收看電視節目、講課文故事、編復習測試題、進行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自己設計作業等。比如我在教學時就採用讓學生自編單元測試題得方法,有些優生根據我平時測試的內容盡能編出內容不錯的試卷 ,有時可以通過激勵的方法發動全班同學一起編寫,這樣既減輕了我的負擔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理解教材、動手動腦的能力。
四、作業設計人文性,增強自主性
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課文課程應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考慮作業的人文性,力求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既能增長知識,又能陶冶情操。現今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偉人的故事,這些既是學生閱讀寫作的名篇,也是學生做人的鏡子。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該靈活起來,多與課外校外書本外的知識相結合,陶冶學生課外知識的情操。如教師可以設計《尋找名人的足跡》,製作《名人錄》等活動,讓學生收集偉人、名人、英雄的故事、圖片、個人簡介,還可以以"小報、班會"的形式"話英雄,贊名人",這樣,就能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進的路標",又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五、尊重差異,設計分層作業
尊重個體差異,選擇不同的作業布置。針對學生的整體能力可將作業分層進行設計,例如A.B.C三個等級設計。作業量的分層。對於學習能力強、智力發展好、知識掌握較快的學生可減少作業量;作業難度的分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層次差異把作業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享受到做作業主人的快樂。如在學了《爬山虎的腳》一課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1)摘抄本課生字各三個,詞語兩遍。(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文章中描寫爬山虎的句子 (3)你也試著模仿課文,續寫兩句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你可以從中選取兩個進行做題。這樣的作業布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既可滿足優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練有所得,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