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小學德育課程
『壹』 中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范疇有哪些,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體現思維嚴謹
小學數學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嚴謹性是數學課的基本特點,思維的嚴謹性是學好數學的關鍵之一。然而,出題者思維中的不嚴謹現象在老師當中常常出現,這種不嚴謹的思維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如某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小學六年級數學試卷有這樣一道的判斷題:「甲數的1/3等於乙數的1/4,那麼乙數大於甲數。」
從參考答案來看,出題者認為該打「√」。我想出題者的本意是在有「甲乙兩數都是正數」的大前提下。此時,甲× 1/3=乙× 1/4→甲/3=乙/4→甲∶乙=3:4→乙數大於甲數。但是,如果在沒有「甲乙兩數都是正數」的前提下,應該考慮到:
1.甲乙兩數同為零時,這在小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系統下是應該考慮到的,此時甲數等於乙數。
2.如果考慮到甲、乙兩數同為負數時,雖然小學生還未學到,但他們進入初中馬上就會學到,此時,乙數應該小於甲數。例如,取甲數為-3,乙數為-4,有(-3)X 1/3=(-4)× 1/4,但-3>-4。
綜上所述,就原命題而言,結論應分三種情形:
1.當甲乙兩數同為正數時,甲數小於乙數。
2.當甲乙兩數同為零時,甲數等於乙數。
3.當甲乙兩數同為負數時,甲數大於乙數。
所以,我本人認為,原題是一個缺大前提的命題。作為判斷題應打 「×」。
也許有人會認為,在小學生未學負數的情況下,可以打「√」,我認為這是沒有道理的。其一,小學生已經學了零,並且知道自然數和零是整數的一部分。對於思維嚴謹的學生,注意了甲乙兩數同為零時,原命題是假命題。其二,當小學生升入初中後,還會碰到此題,那時他會發現,甲乙兩數同為負數時,原命題也是假命題,而且他還會體會到,原來小學學的知識與初中學的知識並不矛盾,而且知識系統所包含的內容更豐富、更完整了。
談到這里,我認為一個數學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數學是一門知識性很強、邏輯推理嚴密、思維方式嚴謹的學科。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加強學生思維的嚴謹性的培養。諸如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1.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這是一個假命題。因為它忽略了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條件。這里的「有」不同於「只有」,「有」是指存在,「只有」是指唯一。嚴密的說法應是:有且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2.三角形的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這個假命題忽略了「等底等高」的大前提。
3.面積單位的進率是100。這個假命題忽略了「相鄰的兩個」這樣的一個條件。
4.0除以任何數都得0。這個假命題中的「任何數」應不包括0。
5.比的前項和後項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數,比值不變。
這個假命題中的「相同的數」也應排除0在外。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到了中學還會見到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對學生負責人的人,就應該經常注意培養學生全面、完整地考慮問題的習慣,那麼就能逐步使學生養成嚴謹思維的特點。
『貳』 如何在小學團隊工作中滲透德育教育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x0d俗話說「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這句話就點明了「德」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中教育者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後,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因此必須重視德育.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外,還要善於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內容,選好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講究德育時分寸的適度,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x0d一、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x0d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思維、生活的工具,還是人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並不等同於政治課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於情,寓教於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學《畫楊桃》時,結合一個學生將楊桃畫成五角星惹來同學們的鬨笑,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這些學生終於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楊桃,其形狀是不相同的這一深刻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教學《古井》時讓學生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示兒》時,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句,從而理解詩人陸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 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准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x0d二、正確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x0d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最基本的語文素養,還要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地位決定的,是社會、國家賦與的我們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不至於喧賓奪主、流於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發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教師除了要教學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來體現、突出中朝兩國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產國際主義情誼的,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同時受到這方面的教育. (一)、在教學作者背景中滲透德育教育\x0d每篇文章的時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讓學生課前預習尋找關於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為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從中深切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作者的高尚品格,從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於進行道德教育\x0d(二)、在解讀課文時滲透德育教育\x0d教材編排者選的這些課文都是有原因的,從各個角度進行選材,達到各種育人的目的.而教師就是在分析這些課文的過程中,根據其內容和特點,掌握適當時機,靈活地進行德育教育,從而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x0d1、從學習古詩中滲透德育\x0d詩歌自古就是傳統和弘揚中華文化最形象的載體,詩歌更是千百年來塑造炎黃子孫人格氣質最獨特而有效的方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詩文化,古詩語言簡練精闢,每一首詩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進而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通過讀詩來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積累古詩,來沐浴學生的心靈.\x0d2、反復誦讀,悟出情感\x0d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指的是通過反復朗讀,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些意境優美、情感濃郁的文章特別適合用多讀的方法來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課文讀通、讀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讀的方式很多種在把課文讀熟的前提下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課文內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x0d3、通過分析詞句領會內涵\x0d語言文字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中重點的字詞語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x0d(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x0d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他不僅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有效途徑,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很好的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德育教育,使德育進一步延伸.比如在語文實踐性作業設置時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農民種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長過程中除草、打葯的調查報告,簡單的一個作業,由學生向家長咨詢,然後自己做這個調查報告,讓學生了解種花生的整個過程,從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德育效果.\x0d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德育素材,靈活運用,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諧自然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人性的光輝.在小學教育中應該重視德育,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在社會上才更加有競爭力,更能適應社會的進步.\x0d三、認真研究學生,深化德育效果.\x0d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他們的參與、互動.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為, 如今的孩子,要麼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麼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x0d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麼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新課程標准、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真正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准,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捉摸透學生,著眼於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活動中去,將品德培養與語文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叄』 《中學德育綱要》和《小學德育綱要》哪裡有下載
《小學復德育綱要》制
http://www.szclsx.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00
《中學德育綱要》
去網路搜搜
『肆』 如何突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之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育的和諧發展.\x0d俗話說「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這句話就點明了「德」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中教育者只關注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忽視了德育教育,導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落後,出現一些社會問題,因此必須重視德育.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就是除了要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的觀念外,還要善於把握教材中德育的內容,選好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講究德育時分寸的適度,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醜的能力,這樣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育人典型,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德育教育:\x0d一、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x0d語文學科不僅是集工具、知識、能力、文學欣賞於一體,更重要的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拓寬,它不僅是人的交際、思維、生活的工具,還是人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同時又有著強烈的人文因素,對學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有著其它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章,或是對真、善、美的頌揚,或是對假、丑、惡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潔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寫照,或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熱情洋溢的贊美……無一不是作者某種思想感情的渲瀉,其間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內容.這是語文學科得天獨厚的教書育人的有利條件.我們語文老師就應該充分把握好語文學科的這優越性,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用好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點,加強德育滲透.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既不能空泛,枯燥地說教,也不能人為地撥高,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並不等同於政治課程中的思想教育.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走極端:不能光講授語文知識,也不能一味強調思想教育.要寓教於情,寓教於理,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學《畫楊桃》時,結合一個學生將楊桃畫成五角星惹來同學們的鬨笑,最後在老師的指導下這些學生終於知道了坐在不同的位置觀察楊桃,其形狀是不相同的這一深刻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在做事做人中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教學《古井》時讓學生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教學《示兒》時,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膾炙人口的愛國詩句,從而理解詩人陸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統一祖國的深摯強烈的愛國激情,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生死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思想教育,讓他們的人格逐漸完善,成熟起來,明白要怎樣做人,做什麼樣的人的深刻道理.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們一 定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標准和教材,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工作.\x0d二、正確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x0d作為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最基本的語文素養,還要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這是語文學科的性質與地位決定的,是社會、國家賦與的我們語文教師的歷史使命.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花時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出除了要正確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點;還要認真研究教材,處理好德育與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語文教學畢竟語文素養的提高才是主旋律、主產品.德育僅僅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也絕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不至於喧賓奪主、流於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具體操作中,不能把德育看作歸納文章的主題的程式,輕描淡寫地帶過,也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樣,深入細致.正確的做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關鍵,引導學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從中加深體會,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塑造學生.通過突出文章中的閃光點,使學生發現其光輝,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確或精神的可貴,讓他們把這些精神的種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如在教學《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教師除了要教學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來體現、突出中朝兩國人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共產國際主義情誼的,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知識的同時受到這方面的教育. (一)、在教學作者背景中滲透德育教育\x0d每篇文章的時代、作者背景都是不同的,讓學生課前預習尋找關於這篇文章的時代背景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因為這不僅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從中深切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作者的高尚品格,從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有助於進行道德教育\x0d(二)、在解讀課文時滲透德育教育\x0d教材編排者選的這些課文都是有原因的,從各個角度進行選材,達到各種育人的目的.而教師就是在分析這些課文的過程中,根據其內容和特點,掌握適當時機,靈活地進行德育教育,從而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x0d1、從學習古詩中滲透德育\x0d詩歌自古就是傳統和弘揚中華文化最形象的載體,詩歌更是千百年來塑造炎黃子孫人格氣質最獨特而有效的方式.學生通過學習古詩了解我國博大精深的詩文化,古詩語言簡練精闢,每一首詩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進而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通過讀詩來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積累古詩,來沐浴學生的心靈.\x0d2、反復誦讀,悟出情感\x0d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指的是通過反復朗讀,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有些意境優美、情感濃郁的文章特別適合用多讀的方法來達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課文讀通、讀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讀的方式很多種在把課文讀熟的前提下可以採用分角色朗讀,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課文內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x0d3、通過分析詞句領會內涵\x0d語言文字是情感的載體.在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文章中重點的字詞語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x0d(三)、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滲透德育\x0d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他不僅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有效途徑,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渠道.教師要很好的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德育教育,使德育進一步延伸.比如在語文實踐性作業設置時可以讓學生做一個農民種花生、起花生以及花生生長過程中除草、打葯的調查報告,簡單的一個作業,由學生向家長咨詢,然後自己做這個調查報告,讓學生了解種花生的整個過程,從而了解到父母的辛苦,達到了一個很好的德育效果.\x0d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語文學科中的德育素材,靈活運用,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諧自然的情感氛圍中,讓他們自己去體會人性的光輝.在小學教育中應該重視德育,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在社會上才更加有競爭力,更能適應社會的進步.\x0d三、認真研究學生,深化德育效果.\x0d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離不開他們的參與、互動.德育也如此.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宣教代替學生的德育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體驗德育魅力.只有珍視、尊重學生獨特的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的德育工作才能被學生接受,才能達到教育培養的目的.因為, 如今的孩子,要麼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等;要麼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到來了一定的難度,如果我們不認真分析、研究學生,區別對待,不能結合課文內容適時開展德育工作,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是不成功的,就沒有達到培養人的目的.\x0d綜上所述,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祖國語言文字學習的同時進行的心靈凈化的過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課那麼直接,它是蘊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之中的,是在對文章開展深入學習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感知的.它與教師的發現、挖掘、利用、引導有著密切的關系,與學生的學習、感悟、體驗與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系,與新課程標准、教材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有著密切的關系.要真正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准,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捉摸透學生,著眼於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活動中去,將品德培養與語文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材中刻化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
『伍』 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
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主動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加強校紀、校風建設,要發揮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要組織參加適當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這段話從三個方面非常明確地回答了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認識,即要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處處都是德育環境,分秒都是德育時間的大德育觀,德育存在於任何教育過程中.\x0d教育是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隨時地把握教育的時機,使教育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x0d—、校園文化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教育\x0d校園文化是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與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文化氛圍.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貫穿於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彌散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它的影響和熏陶,不斷規范自己的行為,陶冶自身情操.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恩格斯也說過:環境造就人.因此,我們要從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著手,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強化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讓學校的德育景點對學生提出做一名學生的基本要求.如:校園里,蒼翠的松柏,碧綠的草帶,五顏六色的花朵,給校園增添了勃勃生機;學校長廊里擺放的盆花盆景,牆面掛的名人名言錄、中華歷史、人物介紹、學校的校訓、書畫作品展等.教室牆壁上的班訓、雛鷹爭章園地、希望之星園地、學生作品展示等,黑板的一角教師的一周寄語、名人警句等,這些不只在於裝點美觀,而在於「無聲勝有聲」的思想滲透;校園里張貼的文明禮儀的溫馨提示語言.如:茵茵綠草中的警示語:我是你們的植物朋友嗎?衛生間水龍頭前:我不想多流一滴眼淚.垃圾桶旁:來吧,我的肚子大得很等人性化語言會讓孩子們懂得了什麼是羞恥心;課間廣播里放的名曲、兒歌;午休時,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這些,無時無刻都在啟迪學生的心靈,激勵著學生不斷地思索和進取.\x0d二、教師的言行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教育\x0d教師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人格魅力可以來熏染學生的行為.工作中,老師不僅要用師德規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也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納入自己的條例,教師的做有樣、坐有相、行有規、言有范;老師做事嚴謹的態度,一絲不苟的精神,說到做到的品質對學生其實更是一本可以研讀的書.因為在老師的眼睛監督學生行為的同時,還有幾十雙眼睛注視著自己,"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另外,教師真正意義的師愛,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全體學生,尤其是有困難的學生,平等友好地對待,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知識的傳播者,思想的啟迪者,人生的引路人,成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有共同語言、無話不講的可信賴的朋友,形成友好、愉快、輕松、和諧的心理氣氛,真正得到學生的信任,走到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去感受無盡的快樂和幸福.\x0d三、課堂教學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教育\x0d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是學校教育中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學生成長各個過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復合營養」,主要是通過課堂來提供,課堂教學中的德育也是最豐富的教育,因為課堂教學能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內集中傳遞古今中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多種多樣的精神文明的內容.因此,課堂教學中的德育具有最基礎、最豐富的特徵,伴隨學生在校階段的始終,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學校教育的所有學科都有著德育滲透的功能,每一個學習內容都有德育教育的體現.比如說,在學習"i』m sorry!」一句話的時候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在平時一定要使用禮貌用語,做個講文明的好孩子;在學習《董存瑞》一課,要向學生滲透我們要熱愛祖國、珍惜生活.體育課,我們可以學習奧運健兒刻苦訓練的拼搏精神,忍著傷痛為國爭光的偉大;學習自然課,我們要提升環保意識;軍訓中讓學生體味集體的力量和集體榮譽感……\x0d四、德育活動是一種無處不在的教育\x0d「一千次的說教不如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學校的各項活動是進行德育教育的良機,也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形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階段,也是形成正確人生觀的重要時期.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對學生進行各項教育,應融入具體、生動、有針對性的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提高其品德修養,為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正確人生觀打下堅實基礎.如每天晨讀時間可進行新聞討論活動,鼓勵學生進述廣播電視上的新聞、身邊的好人好事及不良行為等事例,談談聽後的一些體會和看法,教師進行必要的點評,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x0d開展班隊教育活動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開展行之有效的班隊活動,可以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從而內化為自己的品質.如:召開「我為爸媽做了什麼」的主題班會,鼓勵他們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公民.還可以通過召開「告別陋習,向陋習開戰」、「班級榮辱,我的責任」、「誠信你我他」、「尋找我的榜樣,爭做文明禮儀之星、「我為奧運增光彩」」主題教育活動及「雷鋒與我同行」奉獻活動、「感恩父母、心手相連」實踐活動等,強化學生的行規養成訓練,培養學生熱愛勞動,關心集體,誠信待人,文明禮貌的良好品質.另外,為培養少先隊員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可以以大隊部為主開展「讀書月」、「環保科技周」、「校園之星」、「英語節」、「節約水資源徵文比賽」、「『知榮辱,樹新風』演講比賽」等,幫助學生尋找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成一種品質,學會一種本領,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總之,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動可以學生心靈受到感動、震撼和啟迪.\x0d「學校無小事,事事能育人;學校無閑時,時時要留心.」只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善於把握教育的每一個細節,從遠處著眼,近處著手,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失時機地結合小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和環境實際,加強引導與訓練,通過持久地、細微地、點點滴滴地諸方面的教育,如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潛入少年兒童的心靈,一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