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手工綜合實踐課程導學案
① 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有哪些
1、選題指導型。
「問題即課題。」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與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現象與問題,搜集與分析材料,通過討論與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的問題,然後由小組或班集體匯總、歸納、整理後確立活動主題。當然,在該課程的實施初期,也可教師提出,學生選擇,或學生提出,教師指導,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自主擬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價值」的主題。老師在熱情參與全程中,要適時調控、合理引領。
2、方案設計型。
適當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設計本身就是創新。擬定方案應統籌兼顧活動資源分布與學生的愛好特長之間的關系。在結構上,一般包括活動名稱、目的、實施過程、條件准備、時間安排、預期效果等;在形式表達上,一般可採用填表式、過程記錄式、計劃書式等。具體的設計要充分發揚民主,形成集體合力,應從內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動態調整,使其能服務於活動,指導於活動。
3、知識普及型。
知識只有通過主體自主建構才可能轉化為能力。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形成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取向之一。引導學生對綜合知識自主建構和運用,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向,然後以構建知識模塊的形式進行,在建構中一般應沿著「自主定向----自主搜集----自主整合----自主運用----自主評價」的方向循序推進。
4、自我發展型。
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中心環節,「發展自我」也是該課程關注的一個焦點。在這個領域,一般可引導學生圍繞「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尊重、學會合作」等公眾關注的活動主題,採取「個體、小組、班級活動」,「校內、校外活動」,「課內、課外活動」等基本形式,通過「事件評析、角色扮演、實踐體驗」等多種方式發展自我,成就自我。
5、專題研討型。
在一段時間內,學生群體會對生活、學習中某一傾向性的問題特別感興趣,經過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討論,形成集體共同關注的主題後,就可以集中集體的智慧開展專題實踐性研究。在研究中還要切實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最好能以小課題的面目出現,在專題研討活動中除了要利用好教師的特長外,還要突出發揮好家庭及校外輔導員的指導作用。
6、設計製作型。
「人人動手製作,個個動腦創造」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取向之一。學生勞動體驗的獲得、技術素養的形成離不開課堂內外的反復演練,許多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在科技小製作、小設計、小發明及文化、藝術等動手與動腦的創意實踐中度過的。在設計與製作過程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其中的個性張揚和深度的探索體驗。
7、網路探究型。
信息時代讓人們在「地球村」里溝通無限,網路探究也讓小學生樂此不疲。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下,網路探究活動在擴展實踐時空的同時,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實現和外部世界、網路世界的溝通,使學生能夠從多種渠道獲取知識和信息,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式,使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但其必須「有基礎、有主題、有規則、有督檢」。
8、家庭體驗型。
有些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地點是在家庭中,對主題活動涉及到的某些知識和技術給學生講解後,要自覺尋求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家庭體驗型的主題活動經常以「小課題,長作業」等形式有機融入到家庭生活中,要通過教師的跟蹤指導、家長的熱情服務、學生的自主努力,讓學生體驗到成功
9、社區實踐型。
以社會考察和社會參與為任務取向的實踐活動主要在學生熟悉的社區進行,在參觀、考察、訪問、生產勞動和社區服務等活動中,使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生活,豐富社會閱歷,積淀文化內涵,獲得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實現感。該類活動一般沿著「在嘗試中實踐,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深入實踐」這一軌跡進行。
10、成果交流型。
「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該課程的中心任務。」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可以對前一階段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交流、成果展示。要有物化成果的交流,更要有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的交流。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是學生活動後所取得的比物化成果更重要的成果。
②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有哪些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不像其他學科課程內容那樣界限分明和系統化,而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超越了傳統的學科邏輯體系。不管是過去的,現在的還是將來的,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不管是人物、動物、植物還是事物,不管是自然現象、社會現象、文化科研還是科學藝術,只要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具有潛在教育價值的主題或項目均可以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
③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介紹
學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小學生的實踐活動、密切聯系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它克服了以往封閉、單一的課堂知識教學模式,改變了課程脫離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的狀況,注重把學生在校內生活極其需要和興趣緊密結合起來加以實施,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的實踐活動,獲得積極的、創造性的人格發展。。我校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實驗稿)》的規定,今年秋季從三年級起開設了「綜合實踐活動」。我們緊緊抓住機遇,統一思想,在這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理解內涵,轉變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一開學,我們組織全體老師認真學習了《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徵求意見稿),使每位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提升了教育理念。 1、目標定位。我們把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定位在: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2、內容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具有開放性,它強調與社會發展、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重視體驗和探究對小學生自身、家庭、學校及所在社區具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及課題。因此,我們結合學校地域特色和學生年齡特徵,把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當代科技教育等融為一體,本學期以「爭做合格小公民」為主題,開設了校級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在實施時,要求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大領域的內容加以融合。 3、實施形式。我校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小組合作活動、個人獨立活動、全年級或全班集體活動。在堅持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的前提下,我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並強調教師對學生的指導。 4、活動評價。我們綜合實踐活動中突出了評價機制的改革,做到:強調過程、倡導多元、注重反思。我們認為,活動只是一個載體,更注重的是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而不一味地追求解決問題的結果。 二、有效組織,規范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新生之物」,它的實施,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因此對其進行科學規劃、精心組織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我們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小組,由分管教導、骨幹教師組成。實驗組的教師真正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我們鼓勵每位教師積極參與實踐研究,探索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策略,提高指導水平。 三、嘗試體驗,升華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給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也深深地體會到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是師生相互啟迪和提升的過程,學生的內在潛力是巨大的,可挖掘的資源是無窮的。 在十月份,吳曉宏老師率先上了一節《公民道德現狀調查與分析》綜合實踐活動的先行課。這節課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也讓廣大老師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結構。 1、體現了主體性,激發了學習動機。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從整個活動過程來看均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對活動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有了更多個性發展的空間。通過活動,他們反映自己更注意關注周圍的環境變化,對大自然的了解越來越多。 2、增強了自信心,提高了交往能力。學生在活動中發現了自我的潛能,樹立了信心。尤其一些後進生,在活動中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自卑感也消失了。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彼此交流的機會多了,他們已能坦誠地面對各自的優缺點,同學間更團結友愛了。多數同學反映:能與別人合作是件愉快的事,自己能學會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可見,他們的交往能力提高了。 3、實驗推動了教師素質的提高。許多教師能對照綜合實踐活動的理念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觀念有了重大轉變。教師已明顯感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指導能力應不斷提高。所以,教師間探討協作、繼續學習的氛圍逐漸形成。 我們的探索只是剛剛開始,還有許多課題又擺在我們面前,有待於今後進一步探討解決。
④ 小學綜合實踐手工課怎麼小組合作
我們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討論交流的方式。
它是指學生之間就某一問題相互交換觀點和看法,並針對問題的某些方面進行爭論和辯解,最終達到共同理解以及求同存異。通過這種形式,「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的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
⑤ 五年級小學生可以開展哪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多去科技館看看,這個年齡段動手能力比較強,可以針對性的做一些小項目:比如用可樂瓶做水車、用廢舊的木頭做家居等
⑥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什麼問題
一、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
學校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實施主體,
學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的規劃、資源開發、校本培訓、對課程實施進行管理評價。然而,作為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活動實施主體,學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發展。
(一)學校對課程的管理問題
制度的有效建設和執行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保障,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更加需要制度的支持。然而,有的學校沒有及時建立
中小學視頻課程和學習資料大全
視頻課程 學習資料 公開課 找老師 逛論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相關制度及措施,不能通過制度措施的保障,促進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建設和發展。而且,有的學校不能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
設置安排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被學科課程擠占的現象嚴重。
(二)學校在指導教師的配備和安排上不合理
盡管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學生最為自由、最為自主的課程,但在課
程實施中教師仍然起著重要作用。當他們走出課堂,從自然、社會、生活中
獲得知識的時候,不能沒有教師的指導;當他們在活動中面臨困惑時,不能
沒有教師的指導。可以說,教師是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可缺少的因素,
但有的學校設立一名專職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負責全校的綜合實踐教學。
由於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活動一般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
一個班的
學生最少也會分為幾個小組,教師人數太少,勢單力薄,必然會在教師生活
動的設計組織、管理等諸多方面產生極為的影響,從而最終影響到綜合實踐
活動課程的實施向縱深發展。有的學校將綜合實踐課程分給班主任,缺少對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應有素質的考慮。
(三)學校對課程的要求過於注重活動的結果,而忽視活動的過程
一學校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的相當一部分精力花在成果的規劃和總
結上,有的甚至在活動還未開展之時就開始部署如何出版學生的論文集、作
品集,舉辦學生的成果展示會,甚至邀請各方人士、社會賢達參加成果展示
會等。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總結階段固然值得重視,但過多地渲染成果而忽
視實實在在的過程,忽視過程中的豐富教育資源的挖掘,是非常可惜的,也
是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理念和目標追求背道而馳的。
二、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教師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實施的關鍵,
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程實施的具體落實者、指導者和管理者。與傳統的學科課程的實施相比,小
學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涉及因素多、時間長、場所多、安全要求高。因此,
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有畏懼思想和情緒,
而且多數教師缺乏與該課程相關的知
識、能力,碰到問題時往往不知所措。由於多方面原因,教師在課程實施中
確實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大多數教師過於注重活動的形式,而忽視活動的實質
目前,
我國各地小學在新課程改革精神的鼓舞下紛紛開設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並通過活動展示、報告會、研討會等形式進行交流和研討。從各種各
樣的活動展示中可以發現這樣一種現象:很多活動組織得熱熱鬧鬧,形式豐
富多樣,但這些熱熱鬧鬧的活動究竟給學生帶來了什麼、起到了什麼作用,
實施的教師也說不清楚。這往往是由於教師在課程設施缺乏對課程目標、價
值的把握和准確追求導致的。
綜合實踐活動是為了學生的發展,
形式主義的、
限於表面化的活動固然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滿足,
但對學生的發展缺乏實質
性的貢獻,這種現象不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真正追求。其次,一些教師用
學科教學的方式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目前,一些教師採用「教」綜合實踐活
動的方式來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甚至一些綜合實踐活動公開課都是採用「徹
頭徹尾的學科教學方式」來上,按「復習已有知識」
、
「引入新課題」
、
「教師
進行傳授」
、
「學生課堂討論」
、
「進行課堂練習」等環節進行。出現這種現象
並不奇怪。這是由於這些老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的區別尚未清楚,
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及基本要求尚不明確,
往往用學科思維來認識綜合
實踐活動的指導問題。
(二)有一些教師缺乏對學生學習時間的整體管理
有些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有一股熱情,但缺乏科學精神,缺乏對
學生心理特點的把握和學生學習負荷的認識。
曾有一位教師為四年級學生安
排了十三個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而且每個主題的活動都涉及調查研究、網
絡查閱資料、撰寫論文等,結果學生課外忙得不可開交,部分家長也只好代
替子女去「訪問」
、去「調研」
、去「寫作」
。
(三)一部分教師缺乏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課程與生活、
社會的有機聯系,
它突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
向社會生活領域和自然環境延伸,也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
開發和利用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存
在不足,把課程資源僅局限在教材等文本資源上,對素材性資源的開發與利
用不足,或者是開發利用的面太窄;也有的教師責怪學校的資源太少,認為
課程資源就是條件性資源。
三、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小學生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施加影響的主要對象,
是活動的直接參
與者和受益者。但是,目前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學生作為活動主體
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使活動不能順利地進行,學生的主體性和自
主性不能得到很到的體現。
(一)課程實施中學生的興趣轉移問題
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課題、查
找資料、參與活動過程、
展示活動作品、進行自我評價等。在課程實施初期,
學生往往會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滿腔的熱情,然而在活動的中、後期,學生
的興趣往往會發生轉移,出現與預期活動目標不相符的現象。如果這時有的
教師強迫學生去參加活動,
有的學生就會被動應付,
有的學生則是中途放棄,
這也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二)學生對課程的認識問題
受傳統觀念和家長的影響,再加小學生的認識水平有限,他們認為能考
上重點學校是他們的努力目標,把分數看成是自己唯一的成績,因而不願意
把時間和精力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
認為這樣會影響自己正常課程的學
習。因此,學生沒有能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樣使課程在實施過程
中缺少積極的驅動力。
(三)學生在課程實施中活動方式的選擇問題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通過教師指導從自己感興趣的問
題中選擇主題,但是不同的主題學生所採取的活動非常單一,學生在活動實
施過程中缺乏對多種活動方式的選擇,只是局限於同班同學之間的合作、小
組合作等方式,而很少參與跨班級、跨年級、跨學校的合作探究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
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
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課程形態。因此,認識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只
有了解問題出現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存在的問題,有效地實施綜合實
踐活動課程,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健康發展。
⑦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
在實施過程中,要聯系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問題中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
研究性學習: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合作能力,並初步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范和操作要領,養成探究習慣,形成科學態度,初步創新精神。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區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區,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區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應圍繞主題,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主動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
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術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步具有技術意識、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拓展資料: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
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⑧ 針對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老師設計一個在職培訓實施方案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廣大教師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全面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掌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策略與方法,初步形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能力。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輻射示範作用,促進我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二、培訓對象
年齡45歲以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專、兼職骨幹教師。
三、培訓內容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與實踐。(1天)
2、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三大領域的實施與教師指導策略。(1天)
3、勞動與技術專項訓練。紙藝、泥塑、編織、裁剪、科技製作等。(3天)
4、教學觀摩。聽評課、實地參觀。(1天)
5、綜合實踐活動課活動方案設計與交流。(1天)
四、培訓時間
培訓共計150學時,其中集中培訓70學時,分散實踐80學時。
五、培訓方式及要求
培訓採取集中培訓與分散研修相結合,理論講授與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相結合,專家講授與一線優秀教師傳授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集中培訓安排7天,主要以專題報告、優秀課觀摩、參與式討論、現場考察等形式進行;分散研修採取個人自修、崗位實踐、反思性教學、校本培訓等方式進行。學員要根據教學要求完成方案設計、手工製作等作業,自覺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並輻射帶動本教研組、本校同科目教師共同提高。
⑨ 老師如何在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
可以把小學生分成一個一個的小組。把實踐活動要求的任務給他們布置好。讓小組長帶領組員們去完成你的任務,完成好了,先每個組員向組長匯報,組長在向老師匯報,這樣就可以了。老師根據各個組長的匯報整理總結培養學生的治理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