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字的新課程改革體會
1. 關於新課程改革,它的理念、內容、背景以及你對它的看法,3000字左右。
這次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因此,我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 教材內容呈現的方式更符合兒童的特點。
新教材圖文並茂,以圖為主,生動有趣,呈現方式豐富而開放。由原來教師的教本轉變為學生的學本,更似兒童喜愛的課外讀物,深受小朋友的喜歡。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題為中心的呈現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題,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圖,通過說一說、做一做、數一數、比一比等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和體驗數學,體現了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計算教學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提倡演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標准》關於計算教學的基本理念之一。《課程標准》認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材安排同一問題不同的演算法,並不是倡導學生去掌握每一種演算法,它是指群體演算法的多樣化。同時它也不代表解決這些問題就只有這幾種演算法,而是通過這些演算法的展示,說明在解決問題時,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演算法,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比較出各種演算法的特點,並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
三、教材重新整合知識內容,體現數學的學習和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過去的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缺乏整合。新教材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課程標准》的要求,對學習內容進行重新研究和整合。如新教材整合了加減法的關系,在教材中做到有合有分:5以內的加減法是分開安排的,6到10的加減法是合起來安排的,這樣的「合」有助於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加減問題,感受加減法之間的聯系。又如:學生生活在三維空間,所以新教材幾何內容從「認識物體」開始,而不是先認識「平面圖形」,這也有利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來建立空間觀念。再如:統計的重心放在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體驗統計的必要性,加強了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教材還設計了「數學故事」、「數學游戲」、「小調查」、「實踐活動」等小欄目,這些小欄目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讓學生通過講數學故事、玩數學游戲等,增強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綜合。
四、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課標,創設了許多以學生所經歷的事例為情境。如:踢足球、乘車、送水、跳繩、分蘋果、踢毽子、搭積木、買鉛筆等,這些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同時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於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的素材。通過數學問題的探索性、題材形式的多樣性、信息呈現的選擇性與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性,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2. 高分求關於課程改革的論文(3000字左右)
你好,能否給我一個郵箱,我可以給你發送一些期刊論文或者學位論文。
我專門回為網路知道提問者提供論答文,你可以看看我的回答記錄,提供文獻居多。
需要時請網路hi我,我常在線,不在線時也可以發網路消息給我,但不要留言,我不常到空間去,直接寫問題補充我也很少看得見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網路知道
舉手之勞團隊
隊長:曉斌11藍貓
3. 求一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學習心得,要原創,1500—3000字,謝謝
學習貫徹全教會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心得體會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教育事業經歷了從恢復到跨越的發展,使我國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大國,並開始朝著人力資源強國目標邁進。袁振國教授強調,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發展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大事,也是每個家庭和學生關心的大事。201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在「加強農村教育」、「深化教育教學以及管理體制改革」、「解決各級各類教育中突出問題」、「保證教育投入和健康發展」等四個方面做了深入地闡述。
一、科學地提出了國家義務教育理念和目標。
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養,激發學習興趣,培育健康體魄,養成良好習慣。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理念的提出為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明確了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務,指導校長在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兩大核心問題上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在育人為本方面有具體的抓手,就能夠有效組織教師自覺圍繞學生的品行、學習興趣、身體健康和習慣方面做好育人工作,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目標值得期待,實質是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的思考和對辦好優質教育的承諾。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深入闡釋了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五個必須」,即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必須促進教育公平,必須重視教育質量。這「五個必須」貫穿於《教育規劃綱要》的全文之中,體現為《教育規劃綱要》的20字工作方針。陳小婭副部長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基礎教育未來十年的發展任務、體制改革、保障措施、相關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解讀,並介紹了教育部為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所研究制定的配套政策文件和與基礎教育相關的國家標准及制度設計。她強調,基礎教育工作量大、面廣、戰線長、重點多,要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就要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扎實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提高教育質量,轉變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化課程改革,加強課程教材建設,進一步從制度上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過重問題。進一步加強學前教育發展,堅持普惠性和公益性,遵循教育規律,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二、科學地提出了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的保障措施。
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確提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保障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提高教師待遇,使教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倡導教育家辦學。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教師和校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教育家。溫總理在十一屆三次人大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設一流的國家。那麼一流的教育如何實現呢?我認為教師是實現一流教育的真正主體,其地位值得突出。只有一流的教師,才能辦出一流的學校,才能建設一流的教育。孫霄兵強調要進一步強化教育改革發展的保障措施。特別是繼續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到2012年達到4%。要完善體制和政策,不斷擴大社會資源對教育的投入。健全教師管理制度,改善教師地位待遇,提高教師素質,倡導教育家辦學,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到艱苦貧困地區從教,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楊銀付指出教師是素質教育的最終實踐者,「要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造就一批傑出的教育家。」
三、科學地提出了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發展任務。
《教育規劃綱要》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素質教育的實施要以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堅持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一個第一」是要以學生的健康為第一;「三個基礎」是要以學生的身心健康、走向社會、終身學習為基礎;「三個重點」是指要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素質教育呼喚主體精神,學校的教育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任務部分明確提出,過重的課業負擔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來。通過減輕課業負擔,保證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把減負落實到中小學教育全過程,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我認為義務教育學校要切實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踐行義務教育理念,學校要自覺克制功利,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社會要有一定的包容心。
四、科學地提出了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學校制度。
在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方面,明確提出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適應中國國情和時代要求,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之間新型關系。適應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要求,明確政府管理的許可權和職責,明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的權利和責任,形成不同辦學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學校目標管理和績效管理機制。健全校務公開制度,接受師生員工和社會的監督。探索建立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實際存在的行政級別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學校制度的實質就是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這是引導和鼓勵學校自主整合資源、輕裝上陣,努力辦出品牌,打造特色,真正辦出優質教育,讓人民滿意,避免因循守舊,千校一面,降低教育教學質量。在去行政化方面的措施,我覺得越快越好。學校就是一個培養人的地方,重在思考如何培養人,不在於什麼行政級別,更不要強化行政管理,應突出教育家治校。校長不應該是官員,切實減少官本位思想,所管理的人都是知識分子,少用行政命令,多用理念引領。少用政治強制,多用依法治校。
五、科學地提出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更新人才培養觀念。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樹立全面發展觀念,努力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樹立人人成才觀念,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樹立系統培養觀念,推進大中小學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加強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學校與科研機構之間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種聯合培養方式,形成體系開放、機制靈活、渠道互通、選擇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材建設,建立健全教材質量監管制度。深入研究、確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內容,形成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作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注重知行統一。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生產實習和技能實訓的成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校外活動。加強中小學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加強學生社團組織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志願服務和公益事業。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推進分層教學、走班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學習困難學生的幫助機制。改進優異學生培養方式,在跳級、轉學、轉換專業以及選修高一學段課程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健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拔方式,改進中學生升學推薦辦法,創新研究生培養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學校拔尖學生培養模式。觀念實質是對教育理念的具體描述,就是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陽光、健康、大氣、積極向上的人才。模式實質就是教育教學環節所需嚴格遵守的規律,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的指導。
六、科學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
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現有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加快終端設施普及,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實現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重點加強農村學校信息基礎建設,縮小城鄉數字化差距。加快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傳輸網升級換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標准,促進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加強網路教學資源庫建設。引進國際優質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網路學習課程。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建立開放靈活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創新網路教學模式,開展高質量高水平遠程學歷教育。繼續推進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使農村和邊遠地區師生能夠享受優質教育資源。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條件,是適應社會發展和需要的基本教育方式,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創新環節。
七、科學地提出教育公平和區域內教育均衡
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責任在政府,全社會要共同促進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是國家民主政治建設關鍵因素,促進教育公平是國家教育基本教育政策。關於區域內教育均衡的提法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具體操作辦法也較符合實際。
4. 3000字的課程總結怎麼寫
課程總結是總結本學科的核心,重點,加上自己的心得體會。以及版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事權情,困難,有哪些感觸,領悟到哪些方法,技巧。最後總結下學習經驗與展望。你可以看看一些範文,參考裡面大概的思路。我現在就想到這些了,望採納,O(∩_∩)O謝謝
5. 求一篇關於《改革》的論文3000字左右
教育教學管理的創新
關鍵詞:教育管理;創新;整合思想;機制
21世紀初期,既是我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高等學校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創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不僅是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高等學校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
堅持與時俱進,創新教育教學管理觀念
人類進入21世紀,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知識經濟的時代,大學使命的內涵更為豐富。大學不僅應履行啟迪智慧,探索真理,發展科學,傳遞文化,服務社會的職責,以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實現著造就人才、塑造人類的偉大使命,而且更強調教育功能與學術功能的完美結合,更強調探索真理與傳承文明的高度統一,更強調社會的責任。因此,大學不應只是適應社會,為社會服務,而應主動引領社會發展的方向。與此相適應,大學必須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過程,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不斷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保持教育思想觀念的不斷變革和及時更新,這是高校改革與發展的「發動機」。而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總是以管理思想的變革為先導,用教育管理的改革來統籌和引導。我校堅持教育思想觀念改革的先導地位,定期開展教育思想大討論,並形成制度化,以始終保持教育思想觀念與時俱進,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初,學校結合「面向21世紀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的實施,開展了以提高質量意識和加強素質教育為中心的教育思想觀念大討論,以此為契機,學校整體組裝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深化教學改革,制訂了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教學成果.進入新世紀,學校審時度勢,把「十五」計劃第一年定為「教育質量年」,於2001年初開展以「發展、創新、質量」為主題的新一輪教育思想大討論,確立了「育人為本,崇尚學術」的辦學新理念,研究制訂了「十五」事業發展規劃。這次教育思想大討論為推進「新世紀教改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學校事業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形成了良好的改革輿論氛圍和機制。2003年初,學校提出以創建教學工作優秀學校為契機,舉辦發展與改革論壇,深入思考學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解決「三農」問題等重大問題上的定位,深入思考學校人才培養方向和戰略舉措,掀起了新一輪教育思想大討論。
通過研究與探討,我們認識到,教育管理觀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先導,科學、先進的管理理念是大學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科學、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就會出現無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就難以形成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改革局面。高等教育管理的過程就是整體設計,分布實施,統一認識,營造氛圍,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將教育研究與辦學實踐有效結合起來的過程。因此,現代教育教學管理不僅應努力踐行學術自由、共享管理(shared governance)、責權明晰、精英選擇(meritocratic choice)、定期檢測、內部密切合作等具有普遍應用價值的原則,而且應以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為主題,不斷更新管理思想,創新管理理念。如要強化學術管理思想,由過於強調教學管理的行政職能轉變為加強教學管理的研究職能,提升教學管理的學術性。要強化開放管理思想,實行更為開放的管理方式,現代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是一個多職能、多要素的綜合系統,本身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要強化民主管理思想,在教學決策、計劃、執行、控制、檢查全過程中更注重民主化,實行民主決策,提高決策科學性和管理效能。應樹立管理國際化觀念,正確處理好管理的國際化要求與本土化特色的關系,更新質量標准,建立既符合國情、校情又能與國際通行標准接軌的標准體系,按國際規則辦事,同時注重發展優勢,保持特色。要樹立管理現代化觀念,現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時代特徵,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革新內容,創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進性。要樹立可持續管理觀念,致力於制定、實行公平的政策,創建具有持續性的公平競爭環境,建立起適應形勢發展進行持續性調整的機制,以實現管理效能整體性提高的目標。
確立整合思想,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機制
科學管理水平和管理機制創新水平直接決定著一所高校的發展水平,科學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則會極大地強化激勵的有效性。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等知名大學的辦學經驗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夠雲集大師、精進學術、輩出英才、長盛不衰,得益於積極的制度建設和合理的機制創新,其教育教學管理更重視學術管理的職能,重視管理研究,實行嚴格的崗位管理和科學的量化管理等。筆者認為,新時期教育教學管理應確立整合思想。其基本內涵可表現在三個層面上:其一,將人才培養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突出解決教學工作在學校的地位、教師在學校的地位等基本問題,以教學工作推動學校的整體工作,以教學改革帶動學校的綜合改革,以教學管理推動學校的各項管理。其二,將教育管理作為一個系統,遵照現代管理原則,堅持系統集成思想,將研究與改革、建設、管理四者有機結合,制定公平的政策,實行持續性調整機制,達到整體性提高的目的,研究是前提,通過研究明確改革的方向,改革是動力,建設和管理要體現改革的精神,有利於推動改革,建設是基礎,改革的成果要通過建設加以鞏固,管理是保證,通過科學管理建立起促進改革的激勵競爭機制和配套政策。其三,把教學改革作為一個系統,把教改項目和工程作為這個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依託有代表性的專業,將有關項目和工程的實施方案納入試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從整體上有機組合和再次優化,系統整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形成整體優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整體推進的教學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學管理範式,以實現優化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和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與此相適應,應建立體現整合思想、開放的激勵型管理機制。新的教學管理機制必須致力於有效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體用,突出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點是:管理體系由封閉式向開放式轉變,管理組織從單一控制型轉變成綜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剛性向彈性轉變,管理方式由過程型向目標型轉變,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為主向民主化、引導為主轉變,管理手段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網路化轉變。基於以上思考,我校重點在理順管理體制,健全運行機制,特別是建立科學的教學工作評價體繫上進行了嘗試。
1.完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形成有效組織保障
我校致力於完善教育教學工作決策、執行、監控和信息反饋系統,構建結構完整、環環相扣、體現整體優化的教學管理工作「迴路」。一是完善教學工作決策子系統:形成一個中心和一個委員會、即校長、主管教學工作副校長、教務處長構成教學工作決策中心,制定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要點,研究和決定教學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校教學指導委員會通過專業、課程、教材等專門委員會對教學工作起到宏觀指導、決策論證、咨詢作用。二是完善教學工作執行子系統:教務處(部)及其所屬科室是教學管理職能部門和決策執行機構,學院是教學管理的實體,系是教學管理的基層組織,教學管理的重心在學院。三是完善教學工作監控子系統:通過目標監控、人員監控、制度監控及考核評估,形成立體化的監控體系,由教學工作「末端檢驗或隨機性檢查」轉為「教學全過程式控制制與檢查」。四是完善教學工作信息反饋子系統:建立由離退休老教師、老幹部為主體組成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巡視員和督導員隊伍,建立由學生信息員組成的教學信息中心和學生工作信息中心,形成校內經常性信息反饋網路;建立畢業生跟蹤調查為主的社會人才質量需求信息網,形成反饋及時准確的校外教學信息網路。在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建設中,注重發揮各子系統之間的有機聯系、協調互動,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體現在「四個強化」:教學管理的設計、檢查、監控、評估、反饋功能得以強化,學院在教學管理層面中的主體地位和實體性質得以強化,教學管理對教學質量的監控保障和對學生學習的引導功能得以強化,教學評價在教學管理中的激勵、導向作用得以強化。
2.創新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形成彈性管理模式
教學管理制度是一種穩定、規范的特有教育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了一種質量保證的組合模式和激勵約束機制。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的目標之一就是從傳統的管理制度向現代化的、先進的、科學的管理制度轉變,實現制度創新,真正實現由管理者本位向學生本位轉變。因此,必須建立嚴格而又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給學生以充分的發展空間,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的主導作用。我們適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要求,對現有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清理、修訂和完善,積極改革過分強調統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樣性特點,變硬性管理為彈性管理。近年來,我校推行了以增強學生自主性為特徵的彈性學制和選擇性教學機制,主要是推行選課制,有選擇性地實行課堂開放,允許學生自主選擇主講教師;通過考核方式,打破專業、年級界限,允許學生跨學科、跨年級選課;實行分層次教學,將必修課和選修課分成不同層次、不同模塊提供學生選擇,給予學生選擇學習進程的主動權,允許學生提前畢業或延長學習期限等;允許優秀學生在一年級後自主選擇專業;與在漢的7所教育部屬高校聯合辦學,實現學生跨校選課、攻讀輔修專業、第二專業學位、雙學位,互相推薦研究生,互聘教師等。與此同時,學校建立了基於校園網的綜合教務管理系統,實行網上選課注冊,部分試點網上考試,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平台,提高教學管理現代化水平。
3.完善教學工作評價體系,形成良性運作機制
教學工作評價體系重點是構建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和院系教學狀態評價體系及其激勵機制,對教學質量、教學過程、教學建設、教學效果實行全面評價,對教學工作進行有效調控。第一,構建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建立教學崗位優質優酬機制。我們注重按科學、系統、可操作性的原則,構建教學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對教學質量實行了學生、教師和領導全員評議,並根據學科特點和教學要求科學設置教學崗位,拉開教學崗位津貼檔次,實行教學崗位的優質優酬。第二,構建學生素質綜合測評體系,建立優秀學生獎勵機制和學習創新激勵機制。實行「以學生為中心、以創新為核心」的教學運行模式,實施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選擇性教學機制,對學生素質實行全方位的綜合測評,對優秀學生實行獎勵,對創新活動進行激勵,對大學生學習創業實施有效指導。第三,構建學院級教學狀態評價體系,建立教學工作獎優扶重機制。對學院級教學過程、教學建設、教學改革研究和教學管理狀態採取目標管理,實行科學的、制度化的評估,教學投入向對人才培養發揮重要作用的方面傾斜,向計劃科學、工作落實、質量優秀的學院傾斜,對教學先進的集體和個人進行獎勵和重點支持。我校逐步完善了教學工作評價體系,包含了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教學管理狀態評價、教學研究與改革評價、教學基本建設評價等方面,在實踐中我們注意統籌整合各類評估活動,不斷「推陳出新」,加以豐富、充實、完善。如2001年我校組織開展了教學質量評價與獎勵、第五屆青年教師講課競賽、院系本科教學工作評價、第三輪校級優質課程評估等四項評估工作,取得了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教學工作上水平的良好效果。
6. 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論文3000字 含有摘要,關鍵字
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論文可棒提供幫助的親,。
7. 課程體會怎麼寫3000字以上
課程體會要寫出自己聽課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聽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具體如下:
我個人認為高效課堂就是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了「自主探索」。
要求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更要教給孩子們掌握知識的方法。這一點在我們的課堂上落實的不是很好,這里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造適合自己的高效課堂,讓數學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我的體會是: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了解學生個性。大多數的學生在學習中高興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我在教學活動中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我們班有六個學習小組,每節課通過小組討論,小組展示,質疑,紀律,其它等環節評出每節課的優勝組,評出這節課表現優秀的個人獎。
這樣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行。2課前導入,出示目標。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因此,教師一進課堂就可以或讓學生聽聽與課文有關的錄音或音樂,或講一個與課文有關的小故事,或展開一段與課文有關的精彩對話,或利用視頻短片導入等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三角形的特性》這一課中,我就是讓學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入手,並課件出示了生活中一些設施和物體中的三角形,讓學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並提出質疑:為什麼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三角形有什麼作用呢?學生在猜測說的過程中興趣高漲,從而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激發了學生對新知的渴望。
要樹立起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最優化的設計中,將教學目標列為首位,認真地加以研究。數學課以往常常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使我們在實際教學中缺少足夠的興趣與動力來認真組織、實施。但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
原有的教學觀念、方式、方法已經嚴重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也與時代的要求相距甚遠。為此,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形勢的實際需要,認真鑽研教材,組織教學,同樣可以使數學課上得生動活潑、精彩紛呈。
(7)3000字的新課程改革體會擴展閱讀
寫課程體會注意事項:
1、開頭部分可以簡要說一下時間過的很快之類的話,以及就整體而言學到哪些東西。
2、具體寫你的學習進步歷程,遇到過什麼困難,怎樣克服的,學到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注意,要強調一下老師的作用和同學間合作的精神。
3、然後寫一下課餘生活如何,可以具體寫一下參加過什麼比賽,獲得什麼獎,心情如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