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角色
『壹』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與行為與傳統教師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談談你對這些變化的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的轉變: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以學生的為中心。一改傳統的學生圍繞老師轉的課堂氛圍,變為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有利於發覺學生本身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2:教學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注重過程遵循了學生學習知識時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揭示的是知識的發展過程,暴露知識的思維過程,有助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鍛煉思維。
3:由重模式轉變為重個性。提倡個性教學,促進教師教學的創新,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
二:教師自身的轉變
1:由課堂主宰者變為與學生平等融洽相處的角色。教師的平等角色有利於與學生更好的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教師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引導者,更能成為學生的交流對象,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由學生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需要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給予學生動力,取代了指導者給予的壓力。
3:由學習過程中的提問者變為引導學生的提問者。提出問題的能力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所以教師應從傳統的提問者轉變為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人,而學生提出的問題又是對教師知識的挑戰,教學相長的良好循環可以促進學生教師共同進步。
4:由信息源的角色轉變為信息平台。教師不僅要輸出信息,而且要交換信息,更要接受學生輸出的信息,促成課堂中信息的雙向或多向交流,促進雙方共同學習。
總之,新課改要求老師做到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並且不斷汲取新知識,不斷創新。只有做到這些才是符合新課改要求的優秀教師。
『貳』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扮演怎樣的角色
(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性。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具體目標是: ①改變過於重視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和形成價值觀的過程。 ②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③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知識技能。 ④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死記硬背,倡導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合作的能力。 ⑤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的現狀,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教學的功能。 ⑥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現狀,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和學生的適應性。
『叄』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的角色和行為需要發生變化:
(l)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全面版發展轉變;
(2)由權「大一統」教育向「讓每一個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轉變;
(3)由「以教定學」向「以學定教」轉變;
(4)由「重結果」向「重結果更重過程」轉變;
(5)由「知識權威」向「平等和諧」轉變;
(6)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肆』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扮演哪些角色
新課程對教師的六種角色定位是:第一,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第二,教內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容者;第三,教師是學生人生的引路者;第四,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第五,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第六,老師是把課堂引向社會的開放者。
『伍』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師角色有何變化
1. 教師角色的轉變
由「課堂的主宰者」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傳統教師在信息上具有壟斷性、權威性的特點,師生關系似乎從學校產生開始就是一種權威和服從的關系,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始終抱著居高臨下的姿態俯視學生,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的服從地位,「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觀念根深蒂固。課堂教學中一定要保持師生之間的和諧,切不可認為我怎麼教你就怎麼學,我塑造你什麼你就是什麼,這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在課堂上,我們應充分發揚民主,允許提出不同的見解。只有教師關心和信任學生,學生因而具有一種良好的心境而提高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教師與學生彼此心心相印,水乳交融,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有機地結合起來了,從而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精神。在現代的師生關系,基礎是法律關系,紐帶是情感關系,核心是人格關系,信息傳播不可能也不應該是唯一的或者核心的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學生既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格的人,又作為學習者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也能在與教師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與價值體驗,並感受到自主和尊嚴,也才能真正表現出自身的主體行為特徵。
由知識的灌輸者轉向人格培育者
新課程要求注重學生素質全面地發展,教師的角色職責應該從單純的知識灌輸者轉向關注學生整體人格發展。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善於了解學生的興趣、發現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能力、培育學生健全的性格、養成學生良好的品德。
從單向傳遞者轉向多向對話交往者
基礎教學的教學方式主要教師的講授為主,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依靠學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很少,教師經常布置作業多數為書面習題與閱讀教科書,很少布置觀察、實驗、製作、讀課外書、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由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在課程標准中,教師的主要職能已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的師生關系,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夥伴關系、朋友關系。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利用學生求知的本能,給學生充分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發生了變化。課改以來,教師不再是單向地向學生講授和灌輸知識,而是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組織一定的活動,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分組合作,大膽交流、研討、提問和動手操作,在現實的參與、體驗和實踐中學習;同時,師生互動,共同討論、研究一些問題,並根據實際情境和學生的特徵即興發揮,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如:廣西師范大學附屬外國語實驗中學的張進新老師上「生物的遺傳與變異」,她先是以一張動物的「全家福」的圖片用多媒體展示,導出「你長得像爸爸還是媽媽呢?」通過話題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再導出「什麼是遺傳?什麼是變異?」提問學生後,最後歸納出其含義。又以生活中的俗語說明遺傳與變異的現象,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等。塑造課堂的文學氣氛,陶冶情操。最後,通過讓學生小組進行相互觀察人的性狀,如有無耳錘、美人尖、單雙眼皮等,讓學生討論。聽了這堂課,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不只是單純地講解課本的知識,還必須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討論能力的教學方法。
由學生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發展的引導者
2學生行為的改變
學生在課堂中不再是單純地聽、記憶,而是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討學習,通過思考以及合作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邏輯思維提高。也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如在桂林中學的一位老師講《生物與環境》這一節書中,可以說她完全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她是這樣設計的,只用幾分鍾的時間導入:為什麼設立《生物與環境》這一章節?以前知道什麼?學這章節有什麼作用?接著讓學生回答,像這種問題屬於開放性的一種,有利於學生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看法。老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後,引出生態學這個概念,最後由課前安排好的3個小老師上講台講課。當一位小老師講完後,老師在學生間走動,問學生聽了小老師講課提到的哪些實例,老師又找學生上黑板去板書,也恰當地補充一些內容。接著,小老師繼續上去講課。我覺得這堂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講台不再是老師一個人主宰的了,學生也可以在上面有所表現,教師走到學生之間對話式交流,進一步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加彼此的情感,面帶微笑同時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同時讓學生上講台講課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搜集整理資料能力,也為學生塑造一個自主學習、思考問題的創新的課堂。
3.學生學習的形式改變
學生的學習純粹成了被動接受、記憶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人的思維和智力,摧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扼殺學生的創造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改變這種狀況。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討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實現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實現由被動接受性學習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轉變。例如:張進新老師講《兩棲動物生殖和發育》時,當她講完這節課的內容時,就問:同學們,對蛙的發育過程有沒有感到困惑不解的地方?能提出什麼問題與同學交流嗎?接著也是分小組讓學生討論3分鍾,再由小組代表說出本小組所提出的問題,於是張老師聽後,又逐個地點評,方案是否可行和科學。於是她有把自己預先准備的一些課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如:1.小蝌蚪的尾巴後來怎麼沒有了;2.小蝌蚪靠吃什麼長大的;3.小蝌蚪很像魚,這說明什麼?當老師把這些問題展示出來時就讓學生意識到提出的問題並不像自己提出的范圍太廣或者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這也是給學生一個典範,讓他們以後提出問題時有一定的啟發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的一個有機整體,只有真正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素質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學習的目的是將所學的知識能夠運用、更新、改造,只有這樣才能推動學生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陸』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
一、現代教師角色轉換: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實踐者。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二、教師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6)論述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角色擴展閱讀:
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
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
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柒』 結合實際,談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角色有哪些變化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角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尊重學生的創新風格,關注個體差異,營造良好的學習課堂氛圍。
『捌』 簡述新課改提倡的教師角色
1、「教」的角色:作為一名教師應當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不僅要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而且要精通本學科的思想理念和各種體系的脈絡.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師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作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路人。從這一方面講,教師扮演著「教」的角色。
2、「學」的角色: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會教學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教學相長。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年齡特徵和生活實踐,站在學生的立場,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所要學習的知識。在新課改下,教師更應該與學生互相學習,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學生一起成為學習的探索者和知識的追求者。從這個方面而言,教師扮演著「學」的角色。
(8)論述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角色擴展閱讀: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斥於課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是按照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課程游離於教學之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和考試試卷是由專家或教研部門編寫和提供的,教師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規定的機械執行者,成為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
『玖』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是怎樣的,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哪些要求
教師角色有四個轉變:1、學生學習促進者 2、教育教學研究組 3、課程建設者和開發組 4、社區型開放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