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評價
『壹』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評價
從單一評價標准轉向多元的評價標准,通俗地說就是「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
從終結性評價發展到形成性評價,即對學生的發展過程進行評價,諸如建立成長記錄袋之類;
從量化評價向轉向質性評價,即不用數字(分數、排名之列)衡量學生,而是衡量能力、素質之類。
能回答這些已經差不多了,即便是教育學專業的研究生,一下子估計也想不出這么多條來。
『貳』 新課改下,怎樣評價學生
回顧以前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可以說評價方法很多,不同老師對同一個學生做出不同的評價。同一個老師採用不同的方法也會對同一個學生得出不同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一人說了算。有的老師也因此來「壓」「管」學生,這樣做肯定達不到教育的真正效果,肯定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必須對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更加全面的評價。新課程評價關注的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的是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更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如何建立一種客觀的學生評價體系,檢驗、教學效果,就成為當務之急。
一、師生互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提倡多主體參與評價
現在的家庭可以說都是一個孩子,不自覺間自身形成了優越感,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地發現自己的缺點,也不能看到別人的優點。要使學生正確地健全自己的人格,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共事。需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師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助於幫助學生發現自己沒意識到的長處或不足,並給學生提供目標導向和方法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內趨力。同時在課堂中,師生共同活動,讓學生評價教師、挑戰教師,通過生評師,培養學生不惟書、不惟師,只惟實的求知精神,重建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自評,就是自己評價自己,不僅要寫出自己的優點,還要寫出缺點。學生互評(因為一個班級的學生很多,老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熟知),可以是同桌互相評價,或者再讓自己的好朋友來評價一下。加強學生相互評價,能改變以往只有教師評價的傾向,確立學生也是課程評價主體的地位。同時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學生互評也能使學生更加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有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有助於同伴間的相互競爭,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建立學生「學習成長檔案袋」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給每位學生建立了「學習成長檔案袋」,檔案記錄了學生各學習階段的學習情況。學生成長檔案里包括以下內容。
1.教師每月進行一次綜合評價。先讓學生說說一個月以來,自己的進步之處,再在小組中相互評價,相互提出努力方向。最後,教師進行綜合評價。評價內容根據每個月的重點做適當的調整。在最後一欄評語中,教師寫出希望,以使每月的綜合評估能客觀,具有代表性,給學生以激勵。
2.每一單元結束後我都以評價報告單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並放進「學習成長檔案袋」,讓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個單元學習上的不足,同時也能夠讓老師對全班學生的學情有一個更清楚的了解。
3.優秀作業(包括課堂筆記、集錦本、糾錯本)。要充分利用對作業的評價作用,我認為在評價學生作業時,要加入適當的文字,不要單純地用「A、B、C、D」或「甲、乙、丙、丁」,語言評價不要求每次都有,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不要小看這小小的一句語言評價,哪怕是一句鼓勵、表揚的話,都會在學生心中產生很大的激勵。每隔一段時間,組織作業全班交流,讓學生把自己最滿意的作業給家長看,並放到學習園地進行展覽,將作業檢查情況記錄在「學習成長檔案袋」。
4、閃光點榮譽錄。由教師和家長及時記錄下學生學習中的進步和受到的表揚,以激勵學生發揚優點,自覺改正缺點。
三、注重評價方式,挖掘閃光點,用美德佔據心靈
在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評價方式,如:口頭語言評價、贊賞式評價、激勵式評價、包容式評價、推進式評價、幽默式評價、非口語評價等等,讓學生更多地看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不能讓任何一位回答問題的學生帶著遺憾坐回自己的座位。教師評價的語言要富有激勵性和啟發性,要努力去發現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和能夠給予肯定的地方,並能巧妙地維護學生的自尊。但對學生的激勵評價要適度,避免浮誇,要靈活運用上述評價方式,避免形式上的千篇一律或不真誠的「激勵」和「獎勵」。要形成坦誠、關懷和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並由此產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動力。
四、用發展的眼光去觀察、評價學生
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及素質的不同,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我們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來達到目標。為此我採取了「延遲評價法」。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要求每個學生在每一課或每一單元內容完成後一定要立即達到目標,而是實行評價後移,允許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通過知識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學段目標。這種評價方式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興趣。例如在物理教學中,由於物理學科強調的是一個「悟」性,重視的是一個思考過程,許多學生往往對一部分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掌握不透,比如電功、電功率、電能、電能表這一部分知識點,可以說是電學的一個重要知識點,涉及到的公式也比較多,有的學生基本上糊塗了,我卻沒有操之過急,而是和學生一起慢慢地理順,讓學生多觀察生活中的用電知識及電能表的使用,逐步使學生體會到電能、電功率的含義,掌握了實際生活用電的技巧,從而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新課程呼喚新的教學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新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也才可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全面、客觀、准確評價學生,有助於學生個性發展,有助於學生自我激勵、自我反思,有助於學生、家長、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使教師與家長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標。
『叄』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學生評價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學評價作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應該是促進人的發展。因此,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學課程環境下,教學評價必須改變以單一的學習結果作為衡量教學好壞的惟一標准,評價輕選拔和甄別的單一功能,突出學習的過程和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
「課程評價是根據某種標准,以一定的方法對課程計劃、活動及其結果等的描述和價值判斷的過程。它應包括兩個方面,即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和對課程本身即對教師的評價兩個部分,是這兩個部分的有機統一。」本文將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談談看法。
一、傳統學生評價的弊端:
長期以來,在語文課程評價方面存在評價目的的片面、評價范圍狹窄、評價手段單一、評價主體局限等諸多不足。在實施評價的具體過程中,也普遍存在著簡單化、惟量化等弊端。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過分強調學生的學業成績在評價中的作用,把學生的學業成績作為衡量學習結果,評價具體的課程方案優劣的惟一指標,把考試與評價等同起來。這與多年來形成的「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是分不開的。在學校的工作緊緊圍繞著「升學」這個指揮棒的氛圍下,就自然地會出現這種以考試代替評價的傾向;並且這種舊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地存在著,人們往往會自覺地用這樣一種方式來看待評價,並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方法來進行評價。
二是過多地強調量化的評價手段,而忽略對定性評價的研究。在課程評價上運用量化的方法固然重要,但並不是說只有量化的方法可以反映課程的實質。事實恰恰相反,如果過分地強調量化方法,而排斥其他方法,甚至把定性的方法說成是簡單化、不科學的方法,勢必會造成評價者選擇的方式越來越少,而所能得到評價的內容也就越來越少,最終使評價走進死胡同。
三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被排斥在評價過程之外,他們只能充當被評價的對象,而無法參與評價過程。例如在以往的考試評價中,只有教師進行試題設計、閱卷評分和試卷分析,致使評價過程變成只有教師參與的單向評價活動。這樣就使評價的結果帶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任何一種缺少全面的、客觀的評價結果,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
二、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生評價理念: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考試內容應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部分學科可實行開卷考試。
2、《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明確指出:「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保障。充分發揮評價的促進發展的功能,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教學發展與提高的過程。」因此學生評價的改革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從德、智、體、美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和發展,從而適應素質教育發展的要求,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體現新課程理念,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通過評價使學生了解自己,發現潛能,建立自信,健康成長。
三、新課程理念下進行學生評價應遵循的原則:
(一)評價學生發展過程的原則:
以往的學生評價只注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而忽略了學生在獲得「知識與能力」的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點滴變化,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評價要注重學生成長發展的過程,將評價與記錄貫穿於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將日常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對學生評價真正成為過程性的評價。評價不僅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發展和變化過程。為了更好地遵循評價學生發展過程的原則,真正體現新課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關系,我們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來關注學生發展的過程。
「學生成長記錄袋」是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最佳作品(成績記錄及各種作品)、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教師、同學的觀察和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考試和測驗的信息等等。成長記錄袋能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所採用的方法、所採取的態度、所引發的情感體驗,這所以的點點滴滴能使得對學生的評價更全面更具體,對學生的終身發展也更有利。「學生成長記錄袋」是發展性學生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教學過程並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我們要充分認識它對學生發展的積極作用,加強評價與記錄的管理。
(二)評價主體參與原則和互動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最深、體驗最豐富,想說的話自然也最多,因此,在評價時也最具有發言權。因此在評價學生時,我們應首先注意使評價對象成為評價主體,讓評價主體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調控、自我完善、自我認識,並將評價主體的自我評價當作學生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對學生的評價才更全面、更客觀,也更能促進評價主體對自己的表現行為有更深刻的認識,使學生自覺糾正錯誤、強化行為,更健康地發展。
(三)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的原則:
對學生評價的內容要多元化。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的潛能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體現個性差異。應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整合,全面落實各項評價內容,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對學生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使學生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依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有七種緊密關聯但又相互獨立的智力組成,每個人在七種智力上呈現的方式不同,組合的方式不同,呈現的表象或給他人的感覺也就不同。所以,從這個理論出發,教學過程中沒有一個差生,而以往所說的差生,則是以學習班的結果作為惟一尺子衡量的產物。多一把尺子,會減少許多的差生,乃至根本沒有差生。在評價時,教師要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慮、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使評價的方式達到真正促使人的發展的根本目標。
(四)參評主體的多元化原則: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讓學生參與,強調師生互動,體現在評價這一環節則是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既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同伴,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家長,從而改變以往教師為主的單一評價主體的現象。例如,要對一個學生進行全面、合理、客觀的評價,參評主體應該包括:1、教師的評價,要注意這里的教師不是指班主任,而應該包括所有的科任老師;2、學生的評價,又可以分為學生的自評和學生之間的互評,而且要特別注重學生的自評,因為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生自我反省的機會;3、家長的評價,俗話說「知子莫如母」,學生跟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最多,家長應該是最了解學生的,因此家長對子女的評價也應該是最全面、最真實的。因此充分處理好這幾個參評主體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的評價
(五)倡導質性評價的原則:
對學生評價的方法要多樣,除考試或測驗外,還要研究制定便於評價者普遍使用的科學、簡便易行的評價辦法,探索有利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自評與他評的評價方法。
新課程強調質性評價,將定性的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樣化。
1.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諸方面的發展變化的一種評價。形成性評價可以關注學生某一方面的發展進程,如知識的積累,能力的發展,創新思維的發展意志品質的形成等,也可綜合各個方面來加以評價。
2.延遲性評價。在學習中,學生總有不理想的時候,或者說一時難有長進,甚至出現暫時停滯不前的跡象。此時,應暫緩評價,給學生一個重新考慮的機會,待到達到一定目標或某一方面有進步時進行評價。
(六)評價的激勵原則:
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相信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對學生評價所進行的評價活動和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機會盡可能地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進行激勵。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並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績,在活動和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動力。但也不能毫無原則地盲目激勵,該指出糾正時還是要指出糾正,要視學生和當時的事情靈活處理,否則學生評價又會陷入另一個誤區。
『肆』 新課程理念下的評價具有哪些功能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評價不再僅僅具有甄別和選拔的功能,而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素質的主動全面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簡言之,新課程的理念的評價功能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
『伍』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評價是什麼
多元化的評價
『陸』 新課標下如何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
由於評價對象和評價任務的多樣化,這就要求評價方式和評價信息的來源也要多樣。對於評價結果的解釋和反饋,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力發展狀況、綜合知識的運用和問題的解決、學習中的合作交流、情感態度的變化等,教師通過評價結果的反饋,及時、科學的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激發學習動力,促進學生發展。
『柒』 新課程標准下評價教師的原則有哪些
教學評價是指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標和教學原則,運用科學可行的評價方法,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給與價值上的判斷,以提供信息改進教學和對被評價對象做出某種資格證明。要發揮教學評價的積極功能,就需要遵循以下教學評價原則。
1.客觀性原則。這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嚴格執行評價標准,堅持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主觀臆斷,或摻雜個人情緒。
2.科學性與可行性統一原則。科學性是指教學評價應按照教學評價活動本身的客觀規律辦事,以科學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為尺度,以評價信息為依據,採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技術,對評價對象進行實事求是的價值判斷。可行性是指評價的指標體系以及方法技術要盡可能簡便易行,教學評價程序要便於實施和操作。
3.主體性原則。進行教學評價時,承認評價對象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自覺積極地參與評價活動。在教學評價過程中,評價對象既是評價的客體,又是評價的主體,他們既要被他人評價,同時又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價值判斷。
4.一致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原則。評價指標與評價標準的制定,以及評價方法與評價程序的選取,都應考慮這種差異,要靈活對待。在教學評價中,既要貫徹一致性原則,又要貫徹靈活性原則,將兩者統一起來。
5.定期性評價與經常性評價相結合原則。定期性評價是指定期進行的教學評價,如期末評價,年終評價。經常性評價是指不間斷地進行的教學評價,如每天進行的教學檢查和評定。為了確保教學評價的功能得以實現,切忌突擊性檢查。
6.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只有定性評價而沒有充分的定量工作做基礎,定性評價會給人過多的模糊感覺。所以,需要有定量評價作為補充,即應該有盡可能詳盡的原始數據以及對數據的統計處理。同時,因為教學活動中有許多因素是無法用數字表達的,所以也要注意用定性評價彌補定量評價的不足。
『捌』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評價是什麼
1注重發揮評價的 激勵功能
2注重評價的全面性
3注重發揮自我評價的作用
4注重評價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