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視野下的幼兒園課程
㈠ 如何用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來誘導幼兒行為的發展
陳鶴琴先生認為應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進行教育。他總結概版括了幼兒共同存在的八權個方面的心理特點和三個學習過程的特點。八個方面的心理特點是,好動、好模仿、好奇、好游戲,喜歡合群、喜歡野外生活、喜歡成功和稱贊,三個學習過程的特點,第一是感覺,第二是聯念,第三是動作。他認為只有根據這些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進行教育,才能教好。
課程教材可以大自然、大社會為中心。他認為孩子的知識來自直接經驗。書本知識是間接經驗,不易為孩子所理解,首先要教孩子真的,活的東西,讓孩子對事物有正確的印象。大自然、大社會又是孩子天天接觸的,應以此為活教材。
他主張的課程包括五方面(即五指活動),(1)兒童健康(包括伙食、睡眠、早操、游戲、戶外活動),(2)兒童社會(包括朝夕會、周會、紀念日集會、每天談話和社會政治常識),(3)兒童科學(包括植物栽培、動物飼養、自然現象的研討和當地自然環境的認識),(4)兒童藝術(包括音樂、唱歌、節奏、欣賞、圖畫、手工等),(5)兒童語文(包括故事、兒歌、謎語、讀法等)。
㈡ 陳霍琴的活教育對現代幼兒有什麼影響
是陳鶴琴
陳鶴琴是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是我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對我國教育事業尤其是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兒童心理研究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的幼教之父」、「中國的福祿貝爾」。「活教育」思想是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核心。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理論淵源也是其長期從事中國化新教育運動的實踐結果。研究與了解兒童、熱愛與尊重兒童是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的內容還包括目的論、課程論、方法論及教師觀。當前隨著「兒童優先」道德觀的提出以及幼兒教育的科學化要求幼兒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我國當前幼兒教育中還存在著諸多的誤區解決這些誤區可以借鑒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理論從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教師素質以及家園共育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以期更好地指導當今的幼兒教育改革力爭早實現幼兒、陳鶴琴浙江上虞人我國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兒童教育專家是五四運動後我國新教育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我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他從中國的國情出發積極學習和引進西方先進的現代教育思想系統地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創造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現代教育。「活教育」思想是陳鶴琴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充分體現了其立足國情、放眼世界的中國化新教育創造精神。應該肯定這種精神不僅具有破除根深蒂固的封建專制主義教育之意義而且對於今天中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影響深遠。他的貢獻為世人所矚目有「中國的福祿貝爾」和「中國幼教之父」的美稱。中國人曾一度被外人譏為「東亞病夫」陳鶴琴早年就深刻認識到國家的強弱與國民性的弱點有關因為國家的強弱決定於國民的受教育程度國家的發展歸根到底還是人的發展因此他在年一改學醫的初衷而立志獻身教育事業。他先是在美國學習了五年五四期間他應邀回國開始了他的新教育的創業。從年月陳鶴琴始任南京高師主講教育學、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之後的八年時問是他奠定教育事業和「活教育」思想醞釀與提出時期。期間他投身教育改革譯介西方理論、新方法並以長子一鳴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其長達天的系統觀察、文字記錄探索總結中國兒童心理發展及其教育規律之後陳鶴琴又醞釀並實行新的教育研究計劃開始了中國化幼稚園的執著求索。他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實驗幼稚園一鼓樓幼稚園並對幼稚園進行課程、讀法、教法及設備等方面的實驗。雖然實驗進展一波三折但實踐證明這一持久的教育實驗克服了中國幼稚園的外國化弊病並從理論高度總結出中國化幼稚園教育的宣言書一《我們的主張》。這一時期「活教育」思想的輪廓己初步形成。年代末陳鶴琴在《小學教師》發刊詞中重述了陶行知十年前對中國傳統死教育的描述「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並提出教師應該「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學生應該「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總結自己以往教育實踐和思想的基礎上明確闡述了自己的「活教育」主張。在年代陳鶴琴開始了「活教育」的實驗創立了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並附設小學部、幼稚園、嬰兒園以及專科部形成一個成體系的教育實驗區。經過不斷的試驗和研究到年代末活教育已從試驗初期的幾個口號和一個輪廓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從「活教育」的目的、方法、課程以及教師觀諸方面都提出了有創建性的主張。他認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活教育」以「做」為中心「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後來又提出教學原則十七條和教學過程四步驟「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是陳鶴琴對「活教育」課程論的概括表述對於活動課程編制主張「整個教學法」和「五指活動」的新課程方案總結出訓育十三原則提倡慎始早教與學生平等相處通過多方面地積極引導家、校、社合作以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成長。「活教育」思想明顯地受到杜威實用主義哲學思想的影響它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一樣吸取了杜威實用主義哲學思想的精華即批判傳統的注入式教學、固定、僵化的教學內容、以教師為中心而漠視學生的主體性等弊端。同時也充分考慮到中國的時代背景和國情是一種有吸收、有改造、有創新的教育思想。「活教育」對中國教育史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它的許多觀點對於我們今天的幼兒教育改革仍有很大啟發。當然「活教育」理論畢竟是本世紀上半個世紀中國特定歷史條件的產物和其它所有教育理論一樣也存在著歷史局限性。如強調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把間接經驗當作學習的工具未免有點絕對化他把活教育的實施對象應用於一切教育領域但其實活教育主要對幼稚園和小學六年級的兒童有較大適宜性還有系統知識的講授與學生獨立鑽研的矛盾問題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矛盾問題等等都值得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另外活教育在實驗中批判了傳統教育這無疑是積極的但在某些方面強調太過這也應該提出質疑因為人類社會的前進是在批判繼承中進行的教育改革也不例外。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是我國教育寶庫中的一份珍貴的精神財富。當然解放後我們曾一度完全否定過陳鶴琴的教育思想特別是在文革全面的社會動盪之中「活教育」思想受到了很大的批判和否定。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政策使「活教育」思想煥發了新的活力。在「科教興國教育優先」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的今天作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幼兒教育更應擔負起培養未來人才的任務。雖然隨著幼教改革的實施與展開我們國家在幼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隨著「兒童優先」道德觀的提出和幼兒教育的科學化要求幼兒教育改革更應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我國當前幼兒教育中還存在著諸多的誤區解決這些誤區可以借鑒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理論從教育觀、兒童觀、課程觀、教師素質以及家園共育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並結合當前我國幼兒教育現狀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使當前我國的幼兒教育改革水平得到提升力爭早日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一、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的淵源及形成發展的過程陳鶴琴一生從未停止過對中國化新教育的孜孜以求。「活教育」思想是陳鶴琴畢生為之奮斗的目標。「活教育」思想的產生離不開時代的孕育它是中國社會的地道產物「活教育」思想也吸收了西方「新教育」的合理內核但絕非盲目地全盤吸收而是在中西融合的基礎上進行一系列長期而艱苦的實驗探索充分體現了其立足中國的具體國情、放眼世界的中國化新教育創造精神。隨著陳鶴琴的實踐探索「活教育」思想也經歷了一個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一陳鶴琴「活教育」思想的淵源陳鶴琴早年上過私塾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弊病很有感觸曾親身體會到。讀死書」的滋味。他對半封建半殖民地下中國陳腐的教育思想深感不滿力圖借鑒西方現代教育成功的經驗結合中國的國情進行實驗創造出科學化、中國化的教育理論來。而「活教育」思想正是中國社會的地道產物它是陳鶴琴先生立足中國國情批判地吸收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合理成分長期從事與時共進的中國化新教育實踐探索的理論概括。、「活教育」思想形成的歷史背景「活教育」的對立面無疑是「死教育」即傳統的舊教育。它的孕育可追溯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當時中國社會己步入民國時代但由於軍閥連年混戰社會動盪不安整個教育界仍籠罩在傳統專制教育的陰影中特別是伴隨著國民政府的成立和三民主義教育宗旨的頒行傳統的「國粹論」以「中國本位文化論」復熾伴隨著蔣介石重倡「四維八德」大力「整飭學風」學校管理、教學內容及方法亦重歸死板。更有甚者國民黨政府忽視基礎教育「政府的教育政策仍然還只注重高等教育而對於基層教育則每多忽視即便提出普及基層教育的口號但也沒有切實地做到教育上頭大腳小的畸形發展是大家所周知的事實教育政策如不從速改變則對中國教育的前途實是一個嚴重的隱患。……政府對於幼稚教育的輕忽政策的確使人懷疑政府要不要教育要不要從基層做起的真正的人民教育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下中國教育現狀的特點之一就是外國化傾向嚴重。概觀清末時期中國幼稚教育的發展情形就是取法外洋除教會辦的幼稚園和少數仿照西洋辦的幼教機構外大多從形式到內容都照搬日本幼稚教育一套。。陳鶴琴著『陳鶴琴教育文集》下卷北京出版社年舨第頁。所有這些固然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有其合理之外但也因於此而使中國的幼教事業一開始就存在儀型外國、熱衷洋化的弊端。民國以後中國幼教事業的洋化弊端仍在加劇只是崇尚和模仿的對象發生了變化。與清末比較隨著西方教育家幼教理論的輸入此時中國的幼教事業也開始逐步由「日本化」轉向「歐美化」。直至到了「五四」前後中國的幼稚園已大都採用歐美式幼教形式、內容與方法來處理。於是中國幼教事業抄來抄去把幼稚教育弄得「幾乎成了外國貨的販賣場先生做了外國貨的販子可憐的兒童居然做了外國的主顧。」。面對上述種種情況為了適應新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中國大批愛國知識分子開始了破除封建主義舊教育和探索中國化「新教育」的艱難歷程。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活教育」開始植下種子生根發芽。正如陳鶴琴所言「談到中國的教育真是可憐我們辦學校快四十年了到了今天一切的一切仍是停滯在幾十年前的狀態少改進少創造。」…教育應是「活」的應順應時代的潮流要把那種死氣沉沉、腐化的教育「變為前進的、自動的、活潑的、有生氣的教育。」、理論淵源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陳鶴琴在美國留學期間深受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哲學思想的影響。他曾坦誠地指出「活教育」與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淵源關系「活教育』並不是一項新的發明。他的理論曾被世界上不同的教育界權威創導過。當作者從年到年在美國接受教育時最知名的教育家之一牡威博士所提倡的美國進步教育對形成中國的活教育運動起了相當的影響。」…無疑陳鶴琴的「活教育」確實吸收了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合理成分並把根牢牢植於中國的國情土壤創造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活教育」理論。盡管在杜威訪華之前從日本學來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在近代中國的教育中佔有統治地位但由於杜威本人親自來中國訪問和講學再加上他學生的宣傳使得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在當時中國成為一種傳播極廣的哲學思想。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的杜威研究專家吳俊生先生曾強調說「中國教育所受到外國學者影響之廣泛與深遠以牡威為第人。杜威所給與國外教育影響之巨大也以中國為第一固。」不可否認中國新教育運動確因杜威的直接參與而變得更加高漲。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實用主義所表現出來的反傳統精神。杜威曾形象地闡明實用主義的反傳統精神主要表現為尊重兒童的個性心理發展反對教師權威和知識灌輸提。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第卷湖南教育出版社年舨第頁。。陳鶴琴著《陳鶴琴仝集》第卷江蘇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頁。。陳鶴琴著《陳鶴琴教育文集》下卷北京出版社年版第頁。。陳鶴琴著《陳鶴琴全集》第卷江蘇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頁。杜威著《民主主義與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第頁。倡科學民主精神注重學校的生活化和社會化諸方面。這些方面正是中國傳統教育所不具備的而這種反傳統精神也恰恰迎合了當時中國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毋庸諱言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反傳統精神確實是救治和激活中國傳統「死教育」的良葯。不過陳鶴琴絕非全盤吸收實用主義教育思想他尤為推崇的是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所表現出來的反傳統意義上的實驗精神。陳鶴琴說「最近的教育思潮是注重實驗這是從美國試驗主義派所學來的杜威、彌勒等主張的最有力。這個思潮影響到各種教育使各種教育的各個方面都起了變化。其實從實驗所得的結果來看試驗主義確實來得比較適用。幼稚教育是各種教育中之一種當然也應該依著實驗的精神去研究。」…毫無疑問「活教育」從一開始主要就是以一系列研究與實驗為依據的。從《兒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語體文應用字匯》到鼓樓幼稚園的實驗再到幼稚師范學校的創建與實驗都體現了陳鶴琴「活教育」對科學的實驗精神的高度重視。而這一精神並不是無源之水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反傳統意義上的實驗精神無疑給予了很大的借鑒。陳鶴琴也不掩蓋「活教育」理論是受到了杜威學說的影響他自稱「我提倡的活教育是和杜威的學說配合的因為活教育和杜威學說其出發點相同其所走的路子相同其所用的方法也相同。」…在長期的教育實驗中活教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從目的論、課程論、方法論諸方面都提出了有創造性的主張。就其思想淵源來看陳鶴琴的「活教育」目的論很難說沒有受到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理論的直接影響但他確實承認杜威教育學說有其合理性再經過他反復地研究與探索最終概括出他的「活教育」目的論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後另增做世界人。在課程論上陳鶴琴「活教育」主張「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突出了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經驗凸顯了兒童的主體地位。在這問題上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的影子杜威的課程論中明確地提出以兒童的活動即以兒童的直接經驗為課程的中心。在方法論問題上陳鶴琴提出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這一基本原則是受到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的啟發並且是對這一思想的進一步發展。對此陳鶴琴並不諱言他表示「這一原則可說是脫胎於杜威博士當年在芝加哥所主張的『寓教於學』但比較杜氏的主張更進一步……。」
㈢ 課程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
淺談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
延安市富縣沙梁幼兒園 爨霞霞
【內容摘要】課程文化是一個對課程全方位透析和關注的視角,也是一個浸潤於整個課程之中的關鍵元素。幼兒園課程文化是幼兒園的精神內核,是幼兒園建設的靈魂。課程文化作為影響幼兒園建設的關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構建園本課程文化,統整幼兒園課程文化資源,培育幼兒園課程文化就必須尊重幼兒文化在幼兒園課程文化中的主體地位,這是促進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的關鍵。
【關鍵詞】 幼兒園 課程文化建設
幼兒園課程文化是幼兒園的精神內核,是幼兒園建設的靈魂。近年來,在學前教育改革過程中,幼兒園課程作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的核心手段,在教育過程中始終居於主導地位。課程文化作為影響優質幼兒園建設的關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幼兒園課程文化是利用幼兒園主體性文化資源以實現其特有的教育目的,幫劣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迚幼兒全面發展的各種育人性資源的總和。幼兒園課程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是文化在幼兒園教育領域中的一種創生。它集中體現了一所幼兒園獨特的底蘊和品質,是幼兒園的精神內核,是區別於其他組織機構的標志。因此,課程文化是一個對課程全方位透析和關注的視角,也是一個浸潤於整個課程之中的關鍵元素。對課程文化的關注,應該成為今後幼兒園課程建設和研究的重要路徑或思想方式。
一、為什麼要關注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
擁有豐富文化科學知識的教師,並不一定會帶來理想的課程文化。課程文化是團體性的,與團體的水平與性質相關。因此,課程文化建設經常與團隊建設 緊密聯系在一起。課程文化的特殊性在於課程文化是圍繞課程生長和發展的,團隊成員是否形成對課程的基本共識,對課程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的認識是否一致等,直接影響到課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同時,課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對於凝聚團隊力量、聚焦課程問題、促進課程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關注課程文化,是課程發展的重要途徑;甚至可以說,課程文化的完善、更新和發展是課程不斷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動力。擁有豐富文化科學知識的教師,並不一定會帶來理想的課程文化。課程文化是團體性的,與團體的水平與性質相關。因此,課程文化建設經常與團隊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課程文化的特殊性在於課程文化是圍繞課程生長和發展的,團隊成員是否形成對課程的基本共識,對課程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的認識是否一致等,直接影響到課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同時,課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對於凝聚團隊力量、聚焦課程問題、促進課程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關注課程文化,是課程發展的重要途徑;甚至可以說,課程文化的完善、更新和發展是課程不斷發展的不可缺少的動力。同時也是幼兒園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需要。幼兒園課程的改革,應該關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不應只在形式和方法上兜圈子。關注課程文化建設的意義在於促進積極向上的良好課程建設和實踐環境的形成,使課程的建設者和實踐者形成關於課程的核心理念和實踐取向,不再使自己的思想飄忽不定,不再為跟風逐異所累。
二、如何建設幼兒園課程文化
每一所幼兒園都有自身的歷史文化,如何建設適合本園發展的課程文化,需要在認真審視社會大環境及幼兒園內部發展狀況的基礎上,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基本理念為指導,以價值觀和教育理念的變革為核心,以幼兒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即幼兒的社會化和文化化為落腳點,實事求是,因時、因地、因事 。園本課程文化是幼兒園的立園之本,是幼兒園形成自身辦園特色的基石,是幼兒園在整體發展的基礎上,經過多年建設和積淀所形成的內化的、獨特的、穩定的辦學特徵、品質和風貌。歸根結底,園本課程文化是幼兒園在教育教學活勱中表現出的不眾不同的風格。文化的發展以繼承性,即以文化的過去狀態和隨後狀態的聯系為前提。因此幼兒園課程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面地加以組織和實施。
(一
㈣ 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有哪五個
一、健康
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為習慣
1、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情緒穩定;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
二、科學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發展認識能力
1、有好奇心,能發現周圍環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歡觀察,樂於動手動腦、發現和解決問題;
3、理解生活中的簡單數學關系,能用簡單的分類、比較、推理等探索事物;
4、願意與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適應的方式表達各自的發現,並相互交流;
5、喜愛動植物,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的生活環境。
三、社會
增強幼兒的自尊、自信,培養幼兒關心、友好的態度和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健康發展
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
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
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行動;
4、樂於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愛祖國。
四、語言
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
1、喜歡與人談話、交流;
2、注意傾聽並能理解對方的話;
3、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五、藝術
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
1、能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與體驗;
3、樂於與同伴一起娛樂、表演、創作。
拓展資料:
幼兒園特性
一、基礎性、啟蒙性
從教育體質的角度看,幼兒園教育是學制的最初環節,是整個學制的基礎。幼兒園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載體,直接影響幼兒現時的發展,為幼兒今後甚至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幼兒正處於人生發展的起始階段,是從懵懂邁開腳步走向社會的開始,因此幼兒課程不尋求傳授知識的高深、系統,只需讓幼兒體驗關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最淺顯的知識和觀念,幫助幼兒認識她們周圍的世界,開啟幼兒的智慧與心靈,萌發他們優良個性和品質。
二、全面性、生活性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目標的手段,是實現幼兒全面發展的中介,因此,幼兒園課程應以實現幼兒在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為目標,要具有全面性。
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與大量的人、事物相互作用,從而獲得知識、習得態度;體驗情感,形成個性。因此,幼兒園課程必然帶有濃厚的生活特性。課程內容要來自於幼兒生活,課程實施要貫穿於幼兒生活。
三、活動性與直接經驗性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幼兒主要是通過感官來認識世界。在豐富的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幼兒才理解事物,對世界形成相對抽象的認識。幼兒的這種行動性和形象性的認知特點,使得幼兒園課程必須以幼兒主動參與的教育性活動為其基本的構成成分。在活動中幼兒獲得的直接經驗是幼兒發展的根本是幼兒理解世界的基礎。
四、潛在性
與中小學課程相比,幼兒園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課程的潛在性和隱蔽性的特徵。當然,中小學課程也存在隱性課程,但畢竟顯性課程的力量要強大的多。
㈤ 如何理解陳鶴琴「活教育」理論
陳鶴琴「活教育」理論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啟示
(一)「做人教育」是幼兒園教育追求的目標
「活教育」理論蘊含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養成教育的理念。陳鶴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論的宗旨,與當今幼兒園重視幼兒社會性發展所提出的目標相吻合的。幼兒個體的健康和諧的發展與其將來學會做人而必須具備的做人的態度、良好的習慣、健康的情感和興趣、學習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活教育」目的論的「做人教育」是當今深化幼兒教育教學改革所應追求的目標和理念。
(二)幼兒園課程以幼兒生活為基礎
陳鶴琴提倡「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那麼課程和教材就應該源於生活,而幼兒園課程自然應當以幼兒生活作為基礎設置。將教育建立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之上,讓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是擁護終身教育理念的體現。
教育者應該積極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獲得認識與發展,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啟發幼兒對生活目的、意義的思考,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其實,生活是完整的。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不難發現,在生活中自然融合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從生活入手,從幼兒身邊入手,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幼兒的健康成長需要游戲
兒童期被確定為游戲期。兒童在游戲中生長,在游戲中發展自我生命的力量。陳鶴琴曾明確指出: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兒童除了睡眠和飲食之外的所有活動幾乎都是游戲,兒童通過游戲活動發展肢體動作、學習經驗和發展技能。
游戲對於幼兒來說,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發展,精神愉悅放鬆,還能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兒童良好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游戲能夠開發兒童的智力。在游戲中,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正確的判斷力,豐富的想像力,迅速的執行力。所以在陳鶴琴看來,游戲就是孩子的生命。
重溫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反思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現狀,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研究應立足於社會的最前沿,以我國傳統教育為基礎,吸收國內外優秀的教育研究理論,秉承在借鑒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積極探索中尋求幼教改革的發展之路。
㈥ 簡述陳鶴琴活教育理論
陳鶴琴認為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簡單的說,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
書本主義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們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課本也是活的。我們一起為兒童謀福利。盡量利用兒童的手、腦、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兒都聽,眼睛看,而不用口說話,用腦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兒童,要使我們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兒童心理。引證中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寫中國現在教育的情形時的兩句警語: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我們把它改為:教活書,活教書,教書活;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
拓展資料
1940年2月,陳鶴琴應江西省主席熊式輝邀請,前往江西辦學,並開始進行「活教育」實驗。5月15日,在泰和縣新池村創辦南昌實小新池分校。
10月1日,在泰和縣文江村創辦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這是中國第一所非教會的幼稚師范學校。這所學校很快贏得了聲譽,1943年,教育部長陳立夫批准將其改為國立學校。
1945年,陳鶴琴在上海創辦國立幼稚師范專科學校,任內提出五指教學法,主張幼兒教育如同手指與手掌應當涵蓋健康、科學、社會、藝術、語文五種其本項目,手指與手掌骨肉相連不能單獨而存,要注意教材的連貫性及整體的。
1949年5月曾先後兩次因「赤化」遭國民政府逮捕,經上海五位大學校長聯合營救獲釋。
㈦ 提出「活教育」理論並建立「五指活動課程」的中國教育家是
陳鶴琴的活教育的課程採取活動中心和活動單元的形式,即能體現兒童生活回整體性和連貫性的「五指活答動」:兒童健康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科學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這五個方面是相互聯結,缺一不可,幼兒園課程的全部內容包括在這五指活動之中
㈧ 陳鶴琴的「活教育」課程指出,什麼是幼兒的活教材 A 學校 B 家庭 C 大自然 D
決定一個選西大自然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風景的美好與優秀
㈨ 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和幼兒園課程有什麼區別
教育活動內容針對性更強,可以靈活把握,如有的小孩動手能力差,就多開一些有點難度的手工課。 幼兒園課程是硬性要求,所有小孩都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