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考試大綱
㈠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的內容簡介
不少省、市舉行了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大獎賽,開發了各種各樣的心回理健康教答育教材,等等。但是,就目前國內的總體情況而言,理論研究落後於實踐,以致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向,如學科化傾向、課程化傾向、形式主義傾向以及理想主義傾向等。上面列舉的這些問題,至少表明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兩大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問題,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學校新課程改革的關系、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基礎(包括課程論、心理學、社會學)等。二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具體實施策略。對於基層學校的教師來說,當然更關心後者,但是,理論上的認識也是重要的,它為實踐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的內容框架正是基於這兩大需要,而作了系統籌劃。
㈡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2、城鎮中小學和農村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
3、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4、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
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轉變,社會不良風氣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態令人堪憂。高素質人才不僅要具備知識,更要具備一個健康的心理。
小學是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社會觀的形成。
(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考試大綱擴展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使用,注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
3、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個別輔導是教師和學生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
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及時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
4、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
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與家庭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學校要指導家長轉變教子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以家長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為影響孩子。
參考資料來源:教育部 關於印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㈢ 求一份兒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計,急……
一、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問題的提出
1、課題研究的出發點:學生的心理問題需要我們去化解
通過調查摸底,我們發現我校學生有心理障礙的達到20%,很大一部分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他們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定;人格偏執扭曲,耐挫力差;人際交往有障礙,青春期間困惑等。並表現出種種不良行為,如打架、罵人、說謊、吸煙、賭博、考試作弊、厭學、逃學、與老師對立、不接受教育,是非觀念淡漠,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
2、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國家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綱要」中提出了要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中國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加強對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呼喚,現實的需要,也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全新的課題。
1999年國家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就我國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則、主要任務、實施途徑、師資隊伍、條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條意見。
2002年8月下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新形勢下的中小學校心理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評估途徑等進行了更詳細的規定。這些都為現行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導和理論上的依據。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於健康的概念又有新發展,它指出所謂健康就是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完全處於良好的狀態,而不是單純指疾病和病弱。也就是說,它不僅涉及到人的心理、生理健康,而且還涉及到社會道德方面的問題,即道德健康三方面構成的整體概念。體育新課程@版權所有@
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緒和意識方面的良好狀態,包括智力發育正常,情緒穩定樂觀,意志堅強,行為規范協調,精力充沛,應變能力較強,能適應環境,能從容不迫地應對日常生活和工作壓力,經常保持充沛的精力,樂於承擔責任,人際關系協調,心理年齡與生理年齡相一致,能面向未來。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本課題研究價值及創新之處
研究背景與現實意義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有近20年的歷程,在歷經調查、呼籲——嘗試、起步之後,目前正處於發展、推進階段。由於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教育部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加強對全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宏觀指導,並制定和頒布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與此相應,一些省市如遼寧、浙江、江蘇和上海、天津、成都、石家莊等也相繼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領導(指導)小組或指導委員會。
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我們根據我校高中生目前存在的一些心理現象和問題,結合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以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為研究重點,旨在通過整體宣傳、教育和個別心理輔導來促進高中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提升,並對個別心理問題及障礙實施預防,在此基礎上,尋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德育工作雙向結合的途徑和效果。一方面,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補充,因為傳統德育具有明顯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傾向,過於說教和灌輸,忽視了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個性化發展,致使德育效果欠佳;而且心理健康教育適當擴充和完善了德育所需要擴充和完善的目標和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特別是轉型期社會生活的變化,青少年學生心理上的動盪進一步加劇,他們所面臨的社會心理適應問題是前所未有的,這些問題不是傳統德育能夠完全解決的。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德育的「導引」和「參與」,因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德育視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從大德育觀念的層面對育人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而且心理健康說到底是一種人生態度,心理健康的人必須有觀念明確,能身體力行而又有一定程度彈性的道德准則。
因此,研究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及如何針對其心理特點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為新時期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鑒,有助於促進學校教育中心育和德育的雙向結合。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子課題設計)
研究目標、內容
課題研究的目標:
為進一步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廣泛開展,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德育的雙向結合。其核心目的是通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詢研究來化解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擾問題,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進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
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讓學生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根據其年齡特點,重點放在人際關系和生活及社會適應方面。針對學生存在的種種心理問題,怎樣採取最有效的化解措施。
研究內容:
⒈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研究
⒉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進一步發展研究
⒊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關系研究
⒋高一新生的入學適應性研究
⒌個別學生心理障礙與調適研究
⒍個別咨詢方法研究
子課題課題研究設計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文化觀念、生活方式、思維意識都發生著劇烈變化。當代中學生的心理負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有資料表明,在我國約有1/5左右的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鬱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中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地應付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促進心理素質提高,預防問題發生才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
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中學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問題,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因為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並非只是個別學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當前在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注意排除學生心理障礙,預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視全面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不僅要注意開展心理咨詢,舉辦心理講座,更要重視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於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之中;不僅要依靠心理專家和專門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廣大教師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發揮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使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學生及學生出現的一些行為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改善師生交往狀況。以往教師對學生只注意到他們的表面行為問題如上課搗亂、厭學、逃學等,並把這些問題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斷,而忽略了這些行為問題背後掩藏著的原因,包括中學生心理需求。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以一種更寬容、更理解和接納的態度來認識和看待學生和學生的行為,不僅注意到行為本身,更注意去發現並合理滿足這些行為背後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簡單地進行是非判斷,而是從一種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一種對「人」的尊重,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也是我們每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以下簡稱《滲透》)課題研究基本出發點
1、中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從高中學生發展特點看:正處在青春期後期與成人期之間的高中學生,有著強烈的「獨立慾望」,以滿足自我意識發展的需求,但是事實上又只能「依附」於家庭和學校,這種角色的矛盾性經常對他們造成沖擊,導致自我同一性的分裂;因此表現出很強的自尊心和叛逆心理,一旦有導火線引發,就會導致一系列的行為與心理障礙。
2、中學生心理發展基本規律
中學生心理發展有其內部固有的發展規律。對此,國內外心理學家都還在摸索研究。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教授根據國內外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將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的關系。
(1)先天與後天關系。先天的遺傳是心理發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條件。良好的遺傳素質無疑是心理正常發展的物質基礎。中學生心理發展主要是由他們所處的環境條件(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決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起著主導作用。學校教育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上。
(2)內因與外因關系。環境和教育對中學生心理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它又畢竟是外因或外部條件,這個外因必須通過中學生心理發展的內因即內部矛盾(發展的內動力)才能實現。
中學生心理發展內部矛盾,是通過中學生的實踐活動激發出來的。這對內部矛盾,一方面是新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原有水平。中學生的新「需要」是由社會和教育向他們提出新要求而引起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過淺或過深的要求都會使中學生接受不了新知識,促進不了他們心理的發展,只有那種高於學生原有水平,而通過學生努力又可以達到的要求,是最符合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和與之相應的心理發展的。
(3)教育與發展的關系。中學生的心理發展主要在其內動力驅使下由適合他們心理發展的教育條件決定的。中學教育要選擇適當的教育內容和方法,引起他們新的需求,激活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有節奏、循序漸進地引導中學生心理不斷向前發展。我們的教師只有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養,才能不斷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3、中學語文教學特點與目的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對於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繼續學習,對於弘揚祖國的優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藝術性和綜合性便是中學語文學科的特點。
由於中學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因而它在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還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意志品格、良好習慣和健康個性等心理品質方面的要求和培養,這種以人為本,追求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教學,是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和保障。
4、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標與中學語文學科教學所含的有關因素,自然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滲透式的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學生全面、主動、和諧、健康的發展。具體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研究:
(1)語文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很難想像,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認識的教師,能夠培養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課題將定性定量研究中學語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與所教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關聯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長教師關於心理健康方面知識,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他們日常教育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
(2)挖掘中學語文教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悟性、靈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審美的情趣,發展健康的個性,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對中學語文學科教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中學語文教材是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中學語文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學內容的載體。中學語文教材涵蓋的內容廣泛,既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將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從眾多的教育內容中提取出來,可以進一步提高教師對中學語文教材的理解,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
本課題旨在充分挖掘中學語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幫助教師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科學的、系統的、有的放矢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3)在對學生學法指導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語文學法指導是指教師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並靈活運用於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
中學語文學法指導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它的內容不僅僅是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而且還包括指導學生掌握對所有影響學習的因素進行有效調控的方法。特別是心理調節方法,它對學法指導有著特殊的意義,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因為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對學習起著啟動、維持、強化作用,是影響學習的動力部分。
本課題將通過對學生興趣、動機、毅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提高度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確定學法指導中各要素與學生心理健康的關聯程度,從而探索出在學法指導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4)在課堂教學中優化學生性格
所謂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態度和相對應的行為方式中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眾多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它是心理要素中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的性格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受社會生活條件的制約。性格與其它心理素質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性格的意志特徵在一定程度上調控、掩蓋或改造氣質等心理素質,使這些心理素質消極因素得以抑制,積極因素得到發展。性格心理學進一步研究表明,在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影響下,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都可以培養成具有積極的性格特徵的人。本課題正是依據以上原理和認識,針對青少年的可塑性的特點,通過語文課堂教學,開展對學生的性格優化的滲透。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努力探索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性格教育的途徑與模式。
(5)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課外活動具有開放性、愉悅性、自主性和活動性的特徵,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它的開展,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拓展了新的渠道。在中學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在語文課外實踐中體驗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通過這些語文課外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於生活,實踐於生活的基本道理。
(6)正確評價學生,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是對學生實施正確評價的前提。教師對學生要有積極的期望和要求,積極的期望來源於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如果教師相信每位學生都有巨大的潛能,相信他們的潛能都是能夠被發現並得到發揮的,那麼教師對學生自然有信心,有熱情,有個積極的態度。
教師評價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作為群體(班級)中的一員客觀存在的,集體的風氣如何,這個微觀的心理氛圍,對學生的精神風貌,對學生的情緒狀態,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創設良好的氛圍是對學生實施正確評價的基礎,應貫穿於教學的始終。
本課題旨在通過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正確的評價,開展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著重研究評價體系中教師積極的期望和理想的集體氛圍,與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關聯程度。
望採納。
㈣ 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我是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
不知道你是要考研大綱,還是本科的學習大綱呢?
你得問得詳細一點啊。其實很多書店都有賣的,你可以去買一本。
㈤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設計56例.pdf電子書
學心理學這門課本有沒有例56例騙子這樣的什麼這只是一個例子?說明她必須要遵循客觀事實
㈥ 求一份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的設計方案 模版 多謝!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選修課程。為保證本課程的教學質量,依據專業的實施方案制定本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案。
一、課程開設背景和目的
1、課程開設的背景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心理健康的認識主要局限在醫學范疇,而對於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是比較忽視的。近年來這種狀況開始出現了很大的改變,人們開始普遍關注心理健康,國內有關專家學者所做的大量專門調查研究表明,當前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
另外,飛速發展的當今世界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對人才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標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同時,人們提出了綜合素質的概念,即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從一定意義上說,心理素質決定著各種素質的發展方向和速度,甚至決定著學生能否最終成才。
2、課程開設的目的
開設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小學教育專業的學員形成現代學校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新觀念,具備向全體小學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對部分需要提供心理咨詢的小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治所必需的理論基礎、專業素質和操作能力,以利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預防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增進心理健康,促進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課程概況
1、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師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一門選修課,它是根據該專業培養目標及專業特點而設立的。
本課的基本任務在於:使學員系統掌握小學階段有關小學生、教師和家長一些心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心理咨詢及心理輔導的一般策略。讓學員充分認識到健康心理對這三者的重要價值和意義,自覺進行教師心理方面的維護。從而讓學員更好地進行教書育人,提高其教育的能力。
2、課程內容及特點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心理健康概述、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表揚孩子的藝術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如何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提供面向全體學生的學校心理輔導、開展面向學生個體的心理咨詢活動、教師的心理健康及其調適及家長的心理健康及其調適等。
本課程的基本特點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教材結構總分結合。本教材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基礎理論篇,另一部分是教育實踐篇。基礎理論篇的三章內容主要是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一個總的概述,綜合闡述了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徵、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家長的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知識。通過基礎理論篇的學習,學員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理論知識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教育實踐篇的兩章內容主要是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例來指導教師和家長怎樣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學習教育實踐篇,學員會掌握一些更為實用的知識。
第二、理論知識淺顯易懂。與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及一些相關的教育心理類的課程相比,本課程幾乎未涉及高深的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即使對一些不得不涉及的理論知識,編者也是充分考慮學員學習的特點,深入淺出、化繁為簡,讓學員學起來比較輕松。
第三、應用知識豐富多樣。本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這一點從教材的編排上就可以一目瞭然。教材分為了兩大編,上篇為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及其應用,下篇則是純粹的實踐篇,實踐篇則全部為一些相關的實例及其分析。這種編排可能是其他課程很少見的。正因如此,本課程涉及的應用知識就包羅萬象了,既包括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徵介紹、表揚孩子的藝術、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等,還介紹了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的特點、原則和方法,並對教師及家長自身的心理健康進行了一些相關的介紹。在某種程度上講,本課程對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各個方面的因素都進行了分析,足見其應用知識之豐富。
第四、研究對象涉及面廣。與應用知識相對應的就是本課程研究對象涉及到了與小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的方方面面的因素,既包括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各個階段、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及心理咨詢,還包括教師本身的心理健康及干預、學校如何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健康的學習環境,甚至還包括了家長本身的心理健康及干預。
第五、案例分析貼近實際。本課程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案例非常豐富且貼近生活實際。教材不僅專門用一半的篇幅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一些實例分析,還在論述相關的理論知識時也列舉了大量的實例進行了說明。而且這些實例都是來自於一些真實的事例,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現實意義。
第六、實際操作具體規范。本課程在對小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時,不只是停留在單純的理論研究之中,注意分析在新的時期小學生在心理方面會出現的各種新問題,體現了理論與實際的完美結合。並對一些具體的操作盡可能地給予適當的引導與提示,使學員在解決小學生心理健康等實際問題方面獲得操作性的啟示。
3、基本要求
本課程為3個學分,54學時。第六學期開設,開設時間為一學期,課內學時18學時。
三、本課程的學習對象
1、學生構成。中央電大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學員將大多是具有大專學歷,在中小學和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從事各科教學的教師和從事各種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員和領導者,還有具有大專學歷的社會人員。本課程學習的對象是湖北省及所屬各市、縣的從事教學的教師和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員和領導者以及少量的社會人員。
2、學生分析。由於參加學習的都是在職的各類教育工作者,他們的主要優勢是:學習動機普遍強烈,願意通過理論學習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學習目的明確,渴望知識能力和學歷層次的提高;有著足夠的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經驗;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自學的能力較強。但他們也有著明顯的劣勢,即:文化層次普遍較低;學習資源相對匱乏;工作和生活擔子較重,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因為年齡較大,記憶力相對減弱。在具體實施中,要充分考慮學習對象的這些優勢和劣勢,通過制定相應的學習支持服務措施,以完成教學輔導任務。
四、教學設計
(一)總體設計思想
本課程的整體設計及教學要依據以下幾方面的思想:
1、樹立學習者發展理念
本課程的整體設計及教學重視學習者的職業特點、工作需要和實際情況,滿足他們的多方面需要。在課程整體設計上,樹立以學習者為本位的理念,既教給學員本課程相應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又要注重學習者的實際需要和今後的發展。
2、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理念
開放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由於參加本課程學習的學員大多生活在中小城市、鄉村,工作在基層和教學一線,工作和學習的矛盾突出;學習的環境較差;師資力量匱乏。因此,本課程的整體設計,須從學員的這些實際狀況出發,在方便學生自學上下功夫,解決好學習難度、學習梯度和學習跨度問題,在加強助學、導學的同時,合理有效地選擇及分配教學媒體。
3、踐行「素質教育」理念
本課程的整體設計及教學力求將素質教育作為綜合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徹於其中。眾所周知,現在的大、中、小學都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本課程的學員作為素質教育最初的實施者,他們的素質教育也應與時俱進,為此對他們在這方面的要求會更高一些。因此,本課程在進行整體設計時,更加突出了對學員這方面的培養,如讓學員積極參與到社會調研、在面授輔導時讓學員參與到課堂中來、加大形成性考核的力度等。
(二)總體設計方案
1、媒體選擇
本課程的媒體選擇較為豐富,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本課程所選擇的主要媒體為文字教材、網頁資源、IP課程、直播課堂、CAI課件、PPT課件、文本輔導和導學光碟等,這些教學資源均以教學大綱為依據。
2、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主教材,是進行教和學的主要依據。該課程教材採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叢立新主編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書。該教材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設置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自學指導,以達到引領學生有效率地學習內容,產生探求慾望和學習的興趣。另外,文字教材知識脈絡清楚,重點內容突出,難點闡述明白,體現教學與助學合一。
3、網頁輔導
本課程的網頁輔導知識較為豐富,包括教學大綱、課程說明、實施方案、教學輔導、作業練習、IP課程及直播課堂等;另外,還列舉了一些更加貼近學員工作實際的案例分析,以及其他的輔導材料等。使學員通過網頁就能對本課程的知識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4、IP課程
本課程錄制了共十講的IP課程,這些IP課程不但涵蓋了教材的全部知識內容,而且還根據學員的實際生活和工作需要,補充了許多相關的知識,並列舉了一些最新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期讓學員通過學習,能進一步地提高自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直播課堂
為了指導學員的自主學習和期末備考,本課程錄制了相關的直播課程,希望對學員在這些方面有所幫助。
6、CAI課件
為了調動和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本課程還精心製作了內容豐富的CAI課件。通過該課件的學習,學員不但可以隨時檢查自己的學習狀況,還可以通過做一些測驗題,了解自己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7、PPT課件
此課件對教材的整個內容進行了歸納和綜合,以便學員能更直觀地了解相關的知識,同時,也有助於學員對教材的編排和結構有個清晰的認識。
(三)教學策略
1、教學形式多樣化
為了幫助學員完整、准確、全面、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培養學員的學習興趣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提倡主動、探究、合作的教學方法,以學員自主學習、教師精講輔導、小組合作互助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力求在教學中培養學員的綜合素質。
2、教學手段多樣化
充分利用本課程豐富的教學媒體和手段進行教學,在進行文字教材學習的同時,注重應用錄像教材、IP課程、CAI課件、PPT課件進行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通過電大網路教學平台、E—mail等進行網路答疑、課程輔導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並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力求將學以致用的思想運用於課程教學。同時,建立了方便快捷的QQ群,為學員創建了一個能即時交換彼此學習心得的平台。
3、教學注重實用性
本課程注重應用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既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進行教學,也要從學員的生活、工作實際出發,引導學員運用相關理論分析自己身邊的問題,總結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盡量高標准、嚴要求,使學員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教學中要注意分類指導、分類教學,將學員按不同對象、不同層次加以區分,從不同角度、以不同策略和手段進行課程輔導和個別指導,結合學員的工作特點和學習需求來進行教學。注重發揮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建立學習小組,加強學員之間的互幫互學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4、注重案例教學法
本課程要從多方面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在認真分析文字教材、錄像教材時,要緊密結合教師的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啟發引導,多應用案例進行教學,對相關的一些問題開展充分的討論。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外讀物、參考書籍的閱讀來加強學生的知識面並拓展視野,開拓思路;通過組織開展「網上讀書」、「讀書心得展示」等活動,用切合實際的案例給學生以真切的指導和理論的灌輸,加深學生對課程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一方面調動學生上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使網路教學平台真正成為師生交流的窗口。
5、注重實施素質教育
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要注意科學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培養,加強教學的教育性,要指導學員閱讀有關的教學參考資料,以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通過各種途徑、方法和手段,將素質教育貫穿於課程教學的始終。
(四)教學組織形式
1、以自主學習法為核心進行網路教學
這種教學組織形式重在強調學員學習的自主性,學員可依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安排,自主制定計劃進行個體化學習。以自主學習法為核心進行網路教學的關鍵在於激發學員學習的動機,提高學員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豐富多樣的網路教學資源,以便學員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同時教師還要明確、合理地安排布置學生自學的任務和進度。
為了有效地進行網路學習,具體安排如下:
(1)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豐富網路資源,在開學初要上傳教學大綱、實施方案、課程說明、考核說明等各類教學文件,更重要的是要把責任教師的聯系方式在網上公布以方便學員的聯系。在課程教學期間,教師要對學員的問題給予及時的回答,對於論壇內的學生提問,在三天內必須回復;定時安排課程集中答疑和輔導。同時,還要針對學員的問題上傳一些輔導性文件,如課程輔導網頁、案例分析、作業練習等。在學期末,教師還要對本課程的網路教學進行總結,並安排形成性考核的內容。
(2)學員在開學初應對本課程的性質、任務、要求有一個明確的了解,認真學習網上的各種教學文件。在課程學習期間,應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各種學習材料,養成定時上網的學習習慣,對於不懂的問題,應及時在課程論壇中提出來,同時還要認真作好學習筆記。這些學習筆記是形成性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
(3)教師對學員還承擔著實施監督的責任。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電大在線的後台數據對學員的網路學習時間給予實時監督。對於網上學習時間沒有達到規定時間的學員,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進行鼓勵。
2、以協作學習法為核心進行小組學習
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要求學員對所自學的內容及學習中的重點、難點進行討論,交流,相互溝通自己的理解和見解,以便更好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使集中教學中涉及的眾多問題得到真正的理解。這種教學方法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並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同時對其學習方法進行細致的指導。具體安排如下:
(1)學員注冊後,責任教師要盡快熟悉學員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住址、工作情況、學習背景、專業背景等,為以後對學員進行分組奠定基礎。
(2)教師在第一次面授輔導課時,就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掌握和基本情況對學號進行分組,並確定每小組的負責人。分組的原則是:一是就近原則,即居住地比較近的學員可分為一組;二是人數合理原則,即每組的人員要比較合理,一般以5—10人為宜;三是有效原則,即小組學習要對課程的學習發揮有效的功能。
(3)在以合作學習法為核心進行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小組學習方法的細致指導。這就要求教師要與各小組的負責人保持密切的聯系,掌握各小組學習的具體情況,如討論了哪些問題、學員有哪些觀點、各個學員的參與情況等。教師每學期要參加1—2次學員的小組討論。
3、以尋疑求悟法為核心進行面授輔導
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對小組學習過程中共性化的重點、難點進行適當講解分析,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使學生把握和理解所學內容;檢查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和理解情況。具體要求如下:
(1)教師一定要完成面授輔導的學時數。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課程的面授輔導學時數為18學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具體的面授時間和次數,但18學時一定要保證。
(2)教師在進行面授輔導前,要針對學員當時的學習情況進行充分的准備。教師要認真研究學員在課程論壇中的提問,並分析小組討論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帶有共性的問題可在面授時集體講解。
(3)教師在進行面授輔導時,要有的放矢的解決學員的實際問題,切忌照本宣科,泛泛而談。《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教師除了要把一些基本的理論教給學員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解決學員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使教師的面授輔導能給學員有實際的幫助,讓學員形成一種比較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方法。
4、以實踐學習法為核心進行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學員政治思想水平、業務素質和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本課程的應用性決定了實踐教學是學員學習的一個重點,為此,實踐教學不僅始終貫穿於上述的三個教學組織形式之中,而且實踐教學還要求學員參加集中實踐環節的各種活動。
本課程的實踐教學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課內實踐,主要是指學員參與到課堂討論、小組討論、自學網上各種資料等各個教學環節。二是課外實踐,學員參與社會調查,對小學生、教師本身及家長的心理這三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並寫出分析報告(這三個調查問卷均可從湖北廣播電視大學的課程主頁上下載)。
課外實踐教學分以下四個階段進行:(15學時)
第一階段,確定社會調查的對象(2學時)。每個學員可根據自己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要調查的對象,比如學員自身是小學教師,可以選擇其工作的對象—小學生進行心理問卷調查;也可以選擇自已身邊的同事進行教師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如果學員不是小學教師,可選擇進行家長心理健康的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的人數一般以15—20個為宜。
第二階段,與被調查者進行溝通(3學時)。這是完成問卷調查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溝通,讓被調查者理解我們的調查行為,以便積極主動地配合我們的調查。
第三階段,完成心理健康的調查問卷(7學時)。與被調查者進行有效溝通後,就可著手讓他們填寫問卷調查表了。在填寫的過程中,學員除了應被調查者要求進行必要的指導外,一般不要參與填寫。
第四階段,對調查問卷進行分析並寫出分析報告(3學時)。所有的調查問卷收齊後,就要對有效的調查問卷進行分析,這個分析主要是應用本課程的知識理論進行一個全面的分析。分析報告一般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調查問卷中發現的問題,本人對這一問題的觀點,對解決這些問題有哪些建議和措施等等。
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注意以上四種形式的有機結合和適當運用,通過適宜的形式和手段,啟發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五)教學進度
為了便於學員更好地規劃自已的學習,現將學習進度和相應媒體提示如下,學員可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參考使用。
五、課程考核
由於本課程的應用性很強,根據這一特點,對學員的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實踐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種形式。
1、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主要內容:一是學員的學習表現,如參與課堂討論、小組討論、參加各種教學活動等方面的情況。二是課程教育實踐情況。主要是指參加教育實踐基地的各種情況及表現。這部分考試分數占總成績的20%。
2、實踐考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原始的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學員要上交所有的問卷原件,以便教師的查閱和存檔。
(2)、調查報告。學員要寫出一份進行此次心理健康調查的簡要過程,包括調查的計劃及時間安排以及在調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3)、課程論文。本課程的課程論文是要求學員撰寫一篇分析報告,即根據自己的調查問卷進行詳細的分析,形成一篇完整的分析報告。分析報告要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面向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實際問題,進行獨立思考。這部分考試分數占總成績的30%。
3、終結性考核。終結性考核以期末試卷考試的形式進行。這部分考試分數占總成績的50%。
形成性考核、實踐考核和終結性考核三種形式的總成績60分為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