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九年級思想品德新課程

九年級思想品德新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2-28 11:21:40

Ⅰ 在哪裡可以找到新課改後的初中思想品德課課程標准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解讀

一、解讀新《課標》

(一)基本理念解讀
1、新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
新《思想品德課程標准》究竟要試圖去解決什麼問題,或者說相關於思想品德課程的改革究竟要面對的是什麼問題?
基本問題:當前思想品德教育缺乏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
針對性的缺乏是指未能從學生成長、發展與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真實的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問題和需要出發,而更多地是基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考慮和成人世界的品德要求出發,來設計學生思想品德課程。
與之相關,缺乏針對性必然使得這種教育遠離真實教育情景中的學生,學生的主動性自然得不到充分有效地發揮。由於這、這種課程設計從整體而言是脫離學生實際的,所以,不管教師如何去啟發誘導,從根本而言之,他們都只可能是被動的接受者。
落實到效果,就導致當前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的缺乏。

以2001年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和初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准(修訂稿)》為例:
初一年級(七年級)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優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重視品格修養,培養健康人格,使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
初二年級(八年級)採用以例說法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使他們了解法律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與公民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依法同犯罪做斗爭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初三(九年級)對學生進行社會發展常識和我國基本國情、國策的教育。使學生知道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救中國,只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國家的國策、發展戰略。提高學生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和我國國情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增強社會責任感,立志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這里,從整體內容目標而言,已經初步具有了貼近學生思想品德發展實際的意向,注重學生個體完整的個性發展,但基本上還是從成人世界對學生品德的簡單設計,而不是從學生品德與生活發展實際的需要出發,帶有濃郁的學科化痕跡,強調內容設計中的邏輯性和內容標準的整齊劃一。
以此為準的教科書設計,一般都是將初中三年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教材分為三大板快:初一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為法律常識教育;初三為國情教育。每一塊中都是按照所涉及學科的邏輯框架,開中葯鋪似地一一展開。

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正是要著力從學生成長、發展與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問題和需要出發,打破傳統的學科似框架體例,真正使教科書的編寫發生實質的轉向,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規范設計轉而面向學生的品德與生活實際。

2、新課程標准對思想品德課程性質的規定
新《課標》明確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課課程作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思想性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實踐性 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生活,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綜合性 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實際出發,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

與以前的課程標准相比,其明顯的特色在於,在強調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確保思想品德對學生的價值熏染與引導的同時,突出更廣泛視野之中的人文啟迪和人文滲透,即充分注重以優秀的人文精神資源來拓展、敞開學生的人文視界,以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來培養學生,關注學生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精神,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同時又「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和提升他們的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把學生置身於個體與生活世界的各種交互關系之中,讓學生在必要的認知的同時,積極自主地去發現、感受、體驗、判斷、理解,強調思想品德課程的實踐性。
思想性和綜合性是多繼承,有發展,而人文性和實踐性則是發展重於繼承。

3、新課程理念的解讀
(1)核心理念: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這就是前面說的根本轉向,即轉向對學生個體品德發展與生活實際的關照。

(2)課程目標理念: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是本課程的基本追求。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
傳統的意義都是被規定的、非個體化的、與宏大主題相關聯的。
四川都江堰蒲陽中心小學校訓:「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什麼是幸福,並懂得如何追求幸福。」
我在教材的前面寫了一段給中學生朋友的話:
我們期待大家能與新教材一道,勇於思考,樂於實踐,從中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我們自身的心理健康,關注自身作為公民的基本道德修養、權利意識、守法精神,以及對民族、國家的責任感,把活潑、健康的自我融入開闊的社會生活之中。
這段話表達了我們對新課程目標的基本理解。

(3)過程理念: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本課程的基本原則。本課程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這實際上是提示我們,新課程標准試圖在課程組織和實施的過程中都要突出以學生生活實際為基礎的獨立思考與積極體驗,以內在促進而不是外加強加的方式,使學生思想品德自主、健康發展。就象我在教材前面所寫:
新《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緊貼大家生活、強調學習者主動參與、積極體驗的課程。我們並不期望大家機械、被動地接受成人世界對中學生的規范和教訓,充當教科書的傳聲筒。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把大家視為平等的朋友,力求把好的問題、感人的事例、優美的篇章,與大家一同分享。

4、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新《課標》要求在內容的編排上,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打破傳統的課程內容以學科知識體系為主,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等內容進行有機的整合。

具體結構如下:

5、新《課標》具體內容標准解讀
新《課標》的內容標准共包括3大板塊、10大要點、59個小點。其主要內容是:
1、成長中的我
(1)認識自我(包括6小點,略)
目標:能夠不斷認識自我,悅納生理變化,認識青春期心理;
學習調節情緒,增強調控自我、承受困難和挫折、適應環境能力,形成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
客觀地評價自己,培養健全人格和良好個性品質。
(2)自尊自強(包括6小點,略)
目標:體會生命的可貴,熱愛生活;
培養自尊、自立、自強精神;
能夠分辨是非,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3)學會用法(包括5小點,略)
目標:知道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理解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維護權益;
了解我國法律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養成自我防範意識。
2、我與他人的關系
(1)交往與溝通(包括6小點,略)
目標: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
善於與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2)交往的品德(包括6小點,略)
目標:知道孝敬父母和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夠尊敬父母和長輩,做一個誠實的人;
學會關心、尊重、寬容他人,樂於助人,與人為善。
(3)權利與義務(包括7小點,略)
目標:了解憲法與法律對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3、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
(1)積極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包括6小點,略)
目標:認識成長的環境,提高生活適應能力;
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關心祖國的發展和命運。
(2)承擔社會責任(包括5小點,略)
目標:知道公平有利於社會穩定,樹立公平意識;
懂得公平需要正義,激發社會正義感;
理解自己負有的社會責任,努力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3)法律與社會秩序(包括4小點,略)
目標:知道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增強法律意識;
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
(4)認識國情,愛我中華(包括8小點,略)
目標:感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強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及其途徑,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使命感;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認識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根據新《課標》的內容標准,我們對其進行了整合。以初一年級第一冊教材為例:
我們設計「走進中學」作為第一單元,旨在引導學生在了解、正視自我身心發展問題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展現自我、提升自我,做健康活潑、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中學生。
第二單元主題「在成長的道路上」,旨在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和逆境,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提高化解矛盾、應對挫折的能力,引導中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
我們以中學生與家長、老師、同學的交往為主要內容,設計編寫了《相處之道》,意在使學生通過了解、體驗與自己生活中最切近的人的交往,來理解、領會與人相處的道理,學習、掌握在不斷拓展的生活中與人交往的藝術。
第四單元「樹立團隊精神」,意在鼓勵中學生積極參與競爭的同時,體驗團隊生活,關注集體發展,理解合理精神,培養團隊精神。
第五單元《走近法律》是初中法律教學的一個開篇,教學內容以法律的基礎理論為主,意在讓學生在一般性地了解法律、理解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的基礎上,懂得法律是通過規定權利與義務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理解權利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

由上可以看出,我們教材的編寫理念是按照初中生的生活邏輯來展開的,通過這樣一種設計,初中思想品德課就把心理、道德、法律等有關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當然這種融合不是知識點的硬性接合與拼湊,而是從中學生生活的不同層面(我與自我、我與他人、我與社會)呈現出來的,是他們生活中所實際遇到的問題。這樣,教材與學生之間是以實際生活為聯系的媒介或橋梁,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和成人的話語為溝通媒介。同時,這種設計也為後面教材的安排打下了基礎,因為,七年級的教材雖然較全面地涉及到了心理、道德、國情等方面的內容,但是基本上都是一種「初接觸」,隨著學生生活的擴展,這些內容在後面的教材中也都會得到擴展性的詮釋。如心理學方面,初中一年級只涉及到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如何設計成長計劃、如何關注心理健康,如何勇敢地展示自我風采和調節情緒,如何對待成長過程中的順境、逆境和挫折,而在八年級和九年級的教材中,我們將會根據學生身心成長和發展的實際情況,心理教育的問題將會擴展或延伸到青春期的心理調適以及如何解決和應對考試焦慮、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等更高層次的問題了;在道德方面,七年級的教材是從初中生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出發,探討中學生在與父母、老師和同學相處過程中應當養成什麼樣的品德和操守,而在八年紀和九年級的教材中則是逐漸從不斷擴展的公共生活的角度使學生逐漸認識和理解誠信、正義等道德問題;在法律方面,七年級的教材只是結合現實生活從總體上對法律的本質和作用做了介紹,而在八年級和九年級的教材中將會涉及到與中學生密切相關的法律問題,如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保護問題,而最後則引導學生從依法治國的高度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重要意義;在國情方面,七年級的教材中並沒有用專門的章節來談這一問題,只是在各單元中有所滲透,而隨著學生認識的提高、閱歷的增加,我們在八年級和九年級的教材中逐漸加重這方面內容的分量,使學生十分自然的了解和接受國情教育,而不是強硬地向他們灌輸這方面的內容。

Ⅱ 大家有初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嗎

我找到了,只不過網路連接進去還需要再尋找一下,具體位置在:

您的位置:首頁>>教材與教學>>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教輔>>課程標准>>課程標准(實驗稿)>>本頁

我復制了第一頁,由於太長,全部復制比較麻煩!!

第一部分 前言

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變化發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要求。初中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印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依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特製定本課程標准。

一、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為初中學生思想品德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一門綜合性的必修課程。主要有以下特點:

●思想性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情感,逐步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人文性 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實踐性 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綜合性 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實際出發,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多方面的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圍逐漸擴展,需要處理的各種關系日益增多。本課程正是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為他們正確認識自我,處理好與他人,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幫助。

●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

初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並向成年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逐步增強。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本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堅持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是本課程遵循的基本原則。

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需要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生活體驗,社會規范也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本課程將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本課程標准根據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從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出發,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等關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課程標準的設計力求增強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

Ⅲ 九年級全冊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精講精練新課程解讀答案誰有啊

這中考歷史,思政不都是開卷的么,如果你是浙江的話……

Ⅳ 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精講精練新課程解讀答案

內容提要
無論你是准備選擇本書《從中考到競賽——科學精講精練1000題》的老師或同學,或者是已經購買了本書准備使用的老師或同學,進行一次編者與使用者的對話應該是非常有益的。
問:本書最主要的特點是什麼?
答:一般來說,對於基礎很好、能力很強的同學來說,參加競賽輔導能夠學到更多與實際緊密聯系的、更富有思維含量的知識,從而更加激發學習的動力。這種既強大又有效的「競賽效應」能否作用於其他同學呢?我們對此是深信不疑的。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選擇一本兼顧中考和競賽的參考書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用了這樣的書,即使不能在競賽中獲獎,也會因使用該書而拓展了知識面,訓練了思維方法,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技巧,從而能在面對中考的難題時「從容應對」,取得好成績。《從中考到競賽——科學精講精練1000題》無論在例題選擇,還是在訓練題編排上,都考慮了素質訓練、中考訓練、競賽訓練三個層次,非常具有針對性。
問:如何才能提高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答:我們在書名中已經隱含了提高能力的辦法——精講精練。
現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能力培養的基礎,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有密切的關系。本書一方面注重了知識結構的展示,另一方面注重了例題求解後的精講——解後反思、小結。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能夠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結合起來。

目錄
第一篇生命科學
第一章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
一、觀察多種多樣的生物
二、細胞
三、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一、綠色植物的新陳代謝
二、人體的新陳代謝
三、生物的新陳代謝
第三章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四章生命的延續和進化
一、植物的生殖與發育
二、人類的生殖與發育
三、遺傳與進化
第五章人、健康與環境
一、人體保健
二、健康與環境
第二篇物質科學
第一章化學實驗基礎
第二章身邊的物質世界
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二、物質構成的奧秘和分類
三、我們周圍的空氣
四、氧氣和碳
五、常見的材料
第三章酸鹼鹽
第四章溶液
第五章化學與生活
第六章聲與光
一、聲現象
二、光現象
三、凸透鏡及其成像原理
第七章電與磁
一、電流、電壓、電阻與電路
二、歐姆定律
三、電功與電功率
四、電路設計與故障分析
五、電磁現象與家庭電路
第八章力與運動
一、運動與速度
三、力的作用效果與分類
三、運動與力的關系
四、密度與壓強
五、浮力
六、力與機械
第九章能與能源
一、物態變化
二、內能與能源
三、功、功率與效率
第三篇地球、宇宙和空間科學
第一章地球與宇宙
第二章不斷運動的地球
第三章地球的「外衣」——大氣
第四章土壤
第五章演化的自然
初中科學中考模擬卷
初中科學競賽模擬卷
參考答案
(一)解決問題首先第一部就是要心靜,心靜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首要條件.
(二)熟練掌握基本知識.

Ⅳ 九年級全一冊思想品德第八課民族大家庭新課程新練習的練習冊答案

那是一個刮著風的下午,我因為考試考砸了而怕回家後會遭到罵,便慢吞吞地垂頭喪氣地向家裡走去,途中,遇到了昔日的一位好友,他見我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便走過來對我說:「你怎麼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樣?」我勉強笑著說:「唉,考試考不好,回家怕被爸爸媽媽罵.」他拉著我的手,我們坐在路旁的小椅子上,他本來安慰我幾句,可是我一坐下,就對他說起了考試考不好這件事,在我說話的時候,他沒能插上一句話,他也一句話都沒說當他,當我向他訴說完後覺得我們輕鬆了許多,而他也只在最後安慰了我一句:「別擔心,勇敢去面對吧!」我聽了這一句話,彷彿感覺我們身體里充滿了熱量,彷彿在我們要摔下山崖那一刻,有人伸出熱情的援助之手將我扶起,又像是在我生命垂危時,一位醫生治好了我的病.使我頓時感到十分幸福……
而那是一次下著雨的早晨,好友敲響了我家的門,他告訴我他的父母因為鬧別扭而吵架的事,他被夾在中間,不知如何是好,他與我坐在椅子上說話,這次,我沒能插上一句話,只是默默地傾聽他的心聲,他最後是含著淚水走的,但是後來,他的父母又和好了,他也變得快樂了,但是他卻來感謝我,感謝我在那飄雨的早晨的傾聽,因為我的傾聽,使他欲破碎的心情舒暢了許多.這不正是幸福的感覺嗎?
原來,在我眼裡,幸福就在傾聽和訴說中體會.
幸福
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有時很抽象,有時很具體.幸福有時很遙遠,有時近在咫尺.奉獻是幸福,給予是幸福,獲得是幸福,享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話語是幸福,一個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幸

Ⅵ 1:根據新的課程標准,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理念和內容設計思路是怎樣的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為橫坐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為縱坐標,作為內容整合的邏輯。基本框架結構如下表所示。

作為對現行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的重大改進,使之既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又能體現學科建設與時俱進的思想,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在設計思路上統籌考慮了幾大難點和重點。

(一)編排上如何取捨

初中的德育課程由思想政治改為思想品德後,主要對學生進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在經過充分的調研和論證、並經過廣泛的討論後,國內思想政治教育界目前已經取得了共識,即認為課程應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

但如何編排這幾塊內容,目前大致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基本沿襲現行思想政治課標的思路,即每塊內容集中在一個年級進行;另一種是打破年級界限,把幾塊內容有機綜合,融會貫穿在三年中進行,根據學生知識經驗的增長和心理的發展過程,按螺旋式由淺入深地安排教育內容,使思想品德教育隨學生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深化。

現在採用的正是後一種意見。課程標准中的教學內容不是按照學科體系的邏輯加以展開的,而是在學科知識和方法基礎上進行了跨學科的整合,內容標準的許多要求是開放的和過程性的。對教學內容的前後順序,不做硬性規定,從而為教材的多樣性和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為體現並滿足學生發展的差異性創造了比較好的環境。在呈現方式上,課程標准也力求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貼近現實生活,強調學生自身的觀察、感受和體驗。

這樣編排,是基於如下考慮。

1. 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要求體現教育的層次性。初中三年,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劇變期,學生對教育內容的需求也表現出層次性,將某一教學內容集中在一個年級,此後就不再進行該內容的教學,無法體現教育的層次性。

2. 淡化學科體系,體現思想品德課程結構的均衡性、開放性和綜合性。

3. 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在課程標準的研製過程中,曾對北京、重慶、廣東等地的43所中學的1 600多名初三、高一年級學生和150多名政治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座談,他們都很希望能抓住這次課改契機,重建新的德育課程結構。

(二)思想性如何體現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思想品德課程的開設,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標志。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20世紀80年代以來頒發了一系列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和德育課程建設的文件,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怎樣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怎樣進行這種教育,提出了具體和明確的要求。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表達了國家和民族核心的價值觀,貫徹這種價值觀,是課程思想性的主要體現。所以,思想品德課程把其課程性質表述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質,養成遵紀守法和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信念,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國家的要求與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關系如何處理

全面落實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的實效性,這就要求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把黨和國家對學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要求與學生的身心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

初中學生正處於少年期。少年期是人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身心發展與其他年齡段有著許多不同的特徵。由於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既需要正確的價值引導,又需要經由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才能真正內化。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將深刻的理論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鼓勵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體驗,通過學生的道德踐行和生活實踐,促進思想品德的知行統一。因此,正確的價值引導與尊重學生的思考、實踐相統一就成為思想品德課程所遵循的原則。

(四)人生觀如何引導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加入WTO後,進一步全方位向世界開放,與世界融為一體,各種文化、思想、觀念的沖撞、交融將更加突出。初中生正處於青春期,並向成年人過渡,自我意識和獨立性大大增強,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就成為思想品德課程的追求。

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特點分析

(一)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新的課程標准完全改變了現行課標「識記」「理解」「運用」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雖然一般而言,學生的品德心理結構包括知、情、行三個環節,學生的品德和心理發展相應地也應該是以認知、情感、行為三者為主體的綜合發展。但是,在這三者之中,認知是「導向」而非「主導」,更應注重情感與行為的發展。這一點,已為我國學校道德教育多年來的經驗與教訓所印證。

因而,新的課程標准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准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正是基於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與現行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准相比較,在課程目標的表述上更為明確和科學。

(二)以全新的設計形式呈現課程內容

現行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是按照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的形式來限定課程內容的。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完全改換了這種方式,而採用以內容標准和活動建議的形式來構架,這樣,就給教學實施者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更大的空間。

內容標准部分由學習領域(如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而至學習主題(如認識自我、自尊自強、學法用法等)再至目標要素(如悅納自己的生理變化、理解情緒的多樣性、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等),闡述學生在不同階段應實現的具體學習目標。對於學生的學習結果,用盡可能清晰的、便於理解和可操作的行為動詞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進行描述。如前所述,由於課程標准最終要檢驗的是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某一任務或者是否達到了某一目標,因此,內容標準的陳述以學生為出發點,目標的行為主體定位於學生,而不是教師。內容標准沒有採用「使學生……」「提高學生……」「培養學生……」等陳述方式,而是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統一起來表述,如「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選擇」「學會與父母平等溝通,正確認識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教育,以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

(三)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對改善學習方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本著「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例如:

「從『我心目中的我』『同學心目中的我』『老師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給自己畫像,分析評價的差異,找出前進的方向。」

「嘗試分析自己在家庭、學校和社區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責任。就『怎樣做一個公民』進行一次主題討論。」

「調查本地區存在的環境問題並向有關部門提出合理化建議,設計一個保護環境或珍惜資源的公益廣告。」

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尊重學生個性和獨特發展需要的基礎上,著眼於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開發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在教學設計中,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鼓勵大膽合理的想像,提倡探索精神,適時地提出一些目標比較明確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通過討論、調查、查閱資料、訪談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因而,新的思想道德課程標准要求「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例如:

「開展向同學推薦一本好書的活動。」

「以我是如何化解與父母的沖突』為題,交流各自解決矛盾的方法,討論分享成功解決矛盾的經驗。」

「以『家長是否可以拆閱子女信件和日記』為題,開展一次學生與家長的對話活動。」

(四)體現了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功能,「評價建議」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力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手段,引導學校的日常評價活動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課程標准中建議採取多種方式、方法進行評價。例如,評價「要客觀記錄和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思想品德狀況及發展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進取意識」。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法有:觀察、描述性評價、項目評價、談話、成長記錄、考試等。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成長記錄」,建立學生的成長足跡袋,記錄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課過程中的各種表現,主要是進步和成就。此項記錄以學生的自我記錄為主,老師、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讓學生以評價對象和評價者的雙重身份參與評價過程,這是從來未有的。通過這種評價,一方面,讓學生可以以自我記錄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又發展了學生評價自己作品的技能和獨立學習的能力,為全面而客觀地評價他人和自己,建立健全的自我意識奠定了基礎。

(五)「教材編寫建議」為教材編寫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准為指導教材的編寫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意見,這是專門針對當前課程改革的新形勢,編寫多樣化的教材而設計的。這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往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往往對教材編寫的內容有比較具體的規定,教材編寫包括課題內容的設置、課題名稱與前後順序等都必須完全依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而新的課程標准,由於其設計上的靈活性,為教材的創造性編寫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依據新的課程標准,完全可以編寫出各具特色的多樣化教材,這為真正實現「一綱多本」、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提供了保證。

新的課程標准在「教材編寫建議」中,除了要求教材要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外,對教材編寫提出「應有足夠的開放性」,還應「考慮地區和城鄉的不同特點」,呈現方式要「有利於學生自學」,還倡導以生活主題模塊的方式呈現標准內容等。這些建議,既反映了新的課程教材理念,又為編寫教材提出了一定之規,也為編寫出各具特色的教材提供了基礎和保證。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