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3月27日在大中小學設立教育為必修課程

3月27日在大中小學設立教育為必修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3-02 00:25:25

⑴ 請問新教育改革是什麼時候

從1949年建國就開始了。
在建國以來的50多年裡,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經歷了8次重大改革,歷次改革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聯系,全面考察這8次課程改革,將對當前的課程改革和今後的改革有所助益。
(一)1949—1952年的第一次課程改革
新中國成立後,收回了教育主權,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各類教育問題進行了徹底的改造。1949年12月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針「以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經驗,藉助前蘇聯經驗.建設新民主主義教育」。這一方針具體規定了教育改革的步驟和方向,對這一時期的課程母鍥鸕攪酥苯擁鬧傅甲饔茫?喲絲?劑宋夜?諞淮慰緯談母鎩?br> 這次改革是門自上而下進行的,實行對舊課程的改造,初步確立了我國中小學新課程體系,形成了全國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大綱與統一教科書的「大一統」課程模式。具體過程如下:1950年8月頒發《中學暫行教學計劃(草案)》,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教學計劃;同年9月,在全國出版會議上提出中小學教材必須全國統一供應的方針,並成立人民教育,承擔編寫國家統一教材的任務,於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學全國通用教材。1951年3月召開第一次全國中等教育會議,通過了《普通中學(各科)課程標准(草案)》和中學規程,提出目前普通中學的教學計劃必須全國統一,課程科目和每科教學內容必須定出統一的標准。同年10月,政務院頒發了《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重新規定了中小學的學制,規定小學實行五年一貫製取消初高兩級分段制,中學修業年限為六年.分初高兩級,各三年。根據學制的要求,1952年3月頒發了小學和中學暫行規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頒發的第一個全面規范中小學課程的文件。這一時期的課改呈現的特點是:強調中央集權,全國統一,致使課程結構單一,只設必修課,不設選修課;注意根據中小學培養目標來考慮學科設置;課程內容方面,注意科學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結合;模仿前蘇聯的痕跡明顯,某些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中國實際。
(二)1953—1957年的第二次課程改革
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1953年我國開始執行「一五」計劃,教育勢必緊跟經濟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變動。1913年1月召開的大區文教委員會主任會議和6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吹響了新一輪改革的號角。兩次會議確立了今後教育工作的重點是整頓、鞏固和發展中小學。
1953年12月,政務院頒布《關於整頓和改進小學教育的指示》提出:今後幾年內小學教育應在整頓鞏固的基礎上,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小學工作和學習應由門統一領導布置。1954年4月,政務院頒布了《關於改進和發展中學教育的指示》,明確指出:「為提高教育質量,中央應根據國家過渡時期的總任務和中學教育的目的,……有計劃地修訂中學教學計劃,修訂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並為教師編輯一套教學指導用書,這是目前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一項最基本的工作。」這兩個文件為課程改革提供了指導和依據。根據教學計劃,於1956年頒發了建國以來全國第一套比較齊全的教學大綱: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修訂草案)。
隨著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於1956年基本確定了社會主義制度,且「一五」計劃提前完成,這一輪課程改革也於1957年初結束。這一時期的課改存在的問題是:初步形成了比較全面的中小學課程體系.但模仿前蘇聯的痕跡仍很深;課程變動過於頻繁,教材又跟不上需要,致使教學工作不能完全按照教學計劃執行;部分學科間的相互聯系和配合不夠緊密,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三)1957—1963年的第三次課程改革
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國泰民安。1957年2月,毛澤東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為了更好地貫徹這一教育方針,在的周密部署下,又掀起了課程改革的新浪潮,歷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7—1958年的調整。在新方針指導下,於1957年6月調整了1957—1958學年度中學教學計劃,於1958年3月頒發了1958— 1939學年度中學教學計劃,對中學課程作了調整和變動,加強知識教學與勞動教學相結合及完成中學肩負的「雙基」任務。
第二階段:課程改革大躍進。上一階段的調整,隨著1958年9月《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的發布而毀於一旦。指示指出:必須積極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這種形勢下,教育大革命很快進入高潮。從1958年到1960年,中小學校貫徹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實行勤工儉學,興起課程和教學改革的群眾運動,其中課程改革的主題是:縮短學制、精簡課程。具體表現在:1960年,人教社按照中小學適當縮短學制年限的要求,趕編了第三套全國通用教材,把原來12年學完的內容壓縮到10年完成,供試驗10年制的學校選用;教育管理許可權下放,各地開始自編教材;勞動時間大量增加,正常教學秩序受到沖擊;設置甲乙類中學,甲類教學計劃要求較高,設置最高限度的科目,乙類教學計劃要求低,設置最低限度的科目。
第三階段:1961—1963年的調整和反思。面對 1958年「教育大革命」給教育事業帶來的危害,從1961年開始,以「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為指導對中小學課程進行改革。頒發了《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對中小學課程的一些重大問題作了原則上的規定;制定了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對中小學課程做了必要的調整;編寫了第四套全國通用教材,供 12年制學校選用,但因種種原因,修改後的教材沒有在學校正式使用過。
這一時期的課改出現了新的動向:重視學科與育人的作用;首次提出設置選修課;實行了國定製與審定製相結合的教科書制度;重視地方教材、鄉土教材的編寫。
(四)1964—1976年的第四次課程改革
1961—1963年的調整和反思雖然基本扭轉了課程編寫和實施中的混亂局面,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某些地區反映教材內容深、分量重、教材難等。1964年初,毛澤東發表了關於中小學教育的「春節講話」,提出學制、課程、教學方法都要改,3月又針對當時學生學習壓力過重批示「課程可以砍掉三分之一」。根據毛澤東的指示,1964年7月發出了《關於調整和精簡中小學課程的通知》,接著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使1961年調整以來取得的一些成果付之東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進入混亂狀態,全國沒有了統一的教育方針,沒有了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有的只是各地自編的生活式教材,生活、社會、革命構成了全部的課程。
(五)1978—1980年的第五次課程改革
1976年粉碎四人幫,1977年教育戰線開始撥亂反正.召開了科學教育工作會議,對課程改革進行了充分的醞釀,以1978年1月頒發《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為起點,開始了課程領域內的撥亂反正。
第一,《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規定:中小學學制十年,小學五年,中學五年。1978年頒布新修訂的《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 (試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對課程設置進行了原則性說明。第二,為配合教學計劃草案。頒布了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第三,重建人教社,組織「中小學教材編寫工作會議」,集中編寫第五套全國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學教材,於1978年秋開始在全國使用。新教材吸取了國際中小學課程改革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了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改革,特別是這套教材清除了十年動亂時期出版的教材中的許多謬誤內容,改正了在政治與業務、理論與實踐等問題上的一些不適當的處理方法,注意到基礎知識的選擇,智力的啟迪和能力的培養,其主要缺點是「深、難、重」。
(六)1981—1985年的第六次課程改革
經過兩年的課程領域內的撥亂反正,課程發展已趨於正常化,但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國內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國的競爭與國內的主要需求都集中在人才上,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同時在1978—1980年間的具體實踐中,發現1978年頒布的教學計劃在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已跟不上新形勢的要求,勢必要求在原有基礎上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1981年根據鄧小平「要辦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指示精神,頒發了《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教學計劃(修訂草案)》,並修訂頒發了五年制小學和中學教學計劃。根據新教學計劃的要求,人教社立即組織編寫了第六套教材。1984年頒發了六年制城市小學和農村小學教學計劃,在數學、外語、自然常識、勞動課程分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時對教學大綱也進行重新修訂,於1986年頒發了小學、初中各科教學大綱。
(七)1986—1996年的第七次課程改革
經過第六次課程改革,基礎教育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個別問題上,如普及義務教育、教育體制僵化等仍需進一步改革。1985年5月中共中央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1986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拉開了第七次課程改革的序幕。
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為配合義務教育法的實施,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了《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試行教學計劃》,之後進行了修改,1992年頒布《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首次將「教學計劃」更名「課程計劃」,這個課程計劃將課程表分為「六三制」和「五四制」兩種,在課程表中將全部課程37-為兩大類:學科類和活動類,課程表中還留有空間讓地方安排課程。與此同時,國家教委組織編訂各學科教學大綱(初審稿),允許一些地區和單位按大綱初審稿編寫教材,在教材試驗的基礎上,對大綱做修改,形成了24個學科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試用),於1992年頒布。
由於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後,初中課程已從原有的中學課程體系中分離出去,而且原教學計劃中高中的課程結構也不夠合理,一些學科的要求偏高,國家教委於1990年頒發了《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作為新的普通高中教學計劃頒發前的過渡性教學計劃。其後,在實踐的基礎上,國家教委於1996年頒發了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相銜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試驗稿)》。期間,由人教社負責全新編寫和修訂的第七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也於1988年秋開始使用。
這一時期的課改最為突出的表現是:在課程行政管理體制上開始打破「集權制」的絕對支配地位,確立了「一綱多本」的課程改革方略;在課程目標、內容、組織、結構等方面大膽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敢於突破以往課程改革中的諸多禁區,如「個性發展」,「選修課程」,「活動課程」等內容在各地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中都有重要地位。
(八)1996至今第八次課程改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提出並開始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有別於應試教育的課程。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了更好地解決前七次課程改革遺留的課程問題,為了順應世界課改的潮流,中國又開始了一場廣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課程系統改革。
2001年2月,批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啟動。遵循「先實踐,後推廣」的原則,新課程於2001年 9月在全國38個國家級實驗區進行了實驗,2002年秋季實驗進一步擴大到330個市、縣。2004年秋季,在對實驗區工作進行全面評估和廣泛交流的基礎上,課程改革進入全面推廣階段。到2005年,中小學階段各起始年級原則上都將進入新課程。這次改革不是對課程內容的簡單調整,不是新舊教材的替換,而是一次以課程為核心的波及整個教育領域乃至全社會的系統改革,是一場課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觀念與價值的轉變,涉及課程的理念、目標、方法、管理、評價等方面。這場改革仍在繼續,成敗與否有待實踐的檢驗。

⑵ 教育部最新通知,大中小學寒假「一律提前」,你收到通知了沒

寒冬將至,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很多溫度較低的地區,出行已經極為不便,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也十分困難。然而隨著冬季的來臨,流感病毒也會更加的活躍,並且目前我國又出現了幾例本土疫情病例。

所以為了確保,疫情學生和家長不把疫情當成普通感冒來對待,也為了產生因為上課,出現人傳人的現象,教育部發布緊急通知,各個地區的放假時間將會提前,為此,家長表示高興不起來。

對於寒假提前家長們的反應如何?

對於假期「提前」了,家長們的反應還是比較「支持的,畢竟疫情當前,比起學習生命更為可貴,同時孩子即便不出門,在家也可以上上網課,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健康和他人的健康負責。

同時,在支持之餘,家長也表示,雖然孩子的假期「提前了」,但是家長們依然要工作,很多沒時間照顧孩子的家長直言,補課班得安排上了,不然就得提前遣送回老家。

還有家長表示,高興不起來,即便放假孩子依然要到補課機構去上課,只是換了個地方學習,提前放假的意義不大,但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提前放假的政策是對的。

根據各地的放假時間來看,幾乎還有不到半個月時間,各地的中小學就會陸續迎來寒假,在放假之前,家長和學生們還是要做好防護,尤其是東北地區的學生家長們,還要注意上學和放學路上的安全。

⑶ 教育部出手了,大中小學寒假一律「提前」,這是怎麼回事

大中小學寒假統一提前,這已經成了定勢!並且家長朋友們也是支持提前放假,部分高校寒假時間高達70天,中小學放假時間也有所提前。考慮的不僅是今年的冬天氣溫較為寒冷,更多的是從整體的安全局勢出發,畢竟天越冷,病毒的活躍性就越來越強,防控工作並沒有完全的結束,零星增長的病例告訴我們:防控工作任重而道遠,切不可掉以輕心!

1、大學放假時間

以東三省地區為例,因為北方地區較為寒冷,所以放假時長是相對於其他地區較早,並且持續時間較長的。其中,東北石油大學從12月21日開始放假,直到2月28日收假,歷時70天;再者就是長春師范大學從1月4日開始放假,到2月28日收假,歷時56天;其中放假時間最少的當屬延邊大學的新生,他們是從1月22日放假,直到2月20日收假,只有30天,其他高校放假時間是介於30到70天中間,從總體情況上來看,相對於往年而言是有所延長,並且放假時間是有所提前的。

既然問題已經出現,那麼我們就要做好相應的對策,提前組織放假基本已經敲定,再者就是說家長以及學生,或者說校園工作的其他人員都必須要戴好口罩,因為這不僅僅是對自身生命安全的負責,更多的是對公共安全秩序的維護。

況且戴好口罩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流感病毒的感染,或者說防止呼吸道出現問題,這一舉措暫時還是必不可少啊!

⑷ 2019年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主題

為加強中小學抄安全教育,崇文區教委於2005年舉辦了首屆安全文化節。在3月27日第11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崇文區教委啟動了第二屆安全文化節活動。本屆安全文化節以「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為主題,以「迎奧運,樹新風,文明交通從我做起」為主線,將在3個月的活動期間,通過舉辦手抄報、繪畫比賽、Flash動畫設計大賽、在崇文交通網開辟「中學生文明交通從我做起」專欄等10項專題教育活動,推動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教育是學校的基礎性工作之一,為增強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崇文區將安全教育的內容寓於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安全意識和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態度和習慣,提高了安全素質。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形成了濃厚的校園安全氛圍,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

⑸ 為了撕掉中小學「高分低能」的標簽,教育部將再新增哪門必修課

2020年教育部發布通知《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全國各大中小學新增一門必修課“勞動教育課”。

⑹ 關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官方有哪些相關政策

政策要求學校必須配備勞動教育課程,並且和福利機構合作起來,讓學生更早的參與福利機構的公益勞動。最新的政策透露,學校需要建立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並且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勞動時間,同時要求其他課程也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到,勞動教育的精神。然後是在不同的階段,對學生提出不同的勞動要求,強化勞動教育的評比和考核,將學生的勞動素養作為最基本的學習內容,並記錄在學生檔案之中。

最後政策也對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提出了要求,要求它們建立一個長效的勞動教育培養機制,這個機制既能鼓勵學生參與勞動教育,又能對學生的勞動技能,進行評估,讓學生在考核中,不斷成長。同時政府要聯合社會多方力量,為學生的勞動教育助力,幫助學生勞動技能的增長。

⑺ 1980中國教育改革會議

從1949年建國就開始了。 在建國以來的多年裡,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經歷了8次重大改革,歷次改革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聯系,全面考察這8次課程改革,將對當前的課程改革和今後的改革有所助益。 (一)1949—1952年的第一次課程改革 新中國成立後,收回了教育主權,對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各類教育問題進行了徹底的改造。1949年12月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議提出了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針「以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經驗,藉助前蘇聯經驗.建設新民主主義教育」。這一方針具體規定了教育改革的步驟和方向,對這一時期的課程母鍥鸕攪酥苯擁鬧傅甲饔茫?喲絲?劑宋夜?諞淮慰緯談母鎩?br> 這次改革是教育部門自上而下進行的,實行對舊課程的改造,初步確立了我國中小學新課程體系,形成了全國統一教學計劃、統一教學大綱與統一教科書的「大一統」課程模式。具體過程如下:1950年8月教育部頒發《中學暫行教學計劃(草案)》,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教學計劃;同年9月,在全國出版會議上提出中小學教材必須全國統一供應的方針,並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擔編寫國家統一教材的任務,於1951年出版了第一套中小學全國通用教材。1951年3月教育部召開第一次全國中等教育會議,通過了《普通中學(各科)課程標准(草案)》和中學規程,提出目前普通中學的教學計劃必須全國統一,課程科目和每科教學內容必須定出統一的標准。同年10月,政務院頒發了《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重新規定了中小學的學制,規定小學實行五年一貫製取消初高兩級分段制,中學修業年限為六年.分初高兩級,各三年。根據學制的要求,1952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小學和中學暫行規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頒發的第一個全面規范中小學課程的政府文件。這一時期的課改呈現的特點是:強調中央集權,全國統一,致使課程結構單一,只設必修課,不設選修課;注意根據中小學培養目標來考慮學科設置;課程內容方面,注意科學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結合;模仿前蘇聯的痕跡明顯,某些課程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中國實際。 (二)1953—1957年的第二次課程改革 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1953年我國開始執行「一五」計劃,教育勢必緊跟經濟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變動。1913年1月召開的大區文教委員會主任會議和6月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吹響了新一輪改革的號角。兩次會議確立了今後教育工作的重點是整頓、鞏固和發展中小學。 1953年12月,政務院頒布《關於整頓和改進小學教育的指示》提出:今後幾年內小學教育應在整頓鞏固的基礎上,有計劃、有重點地發展,小學工作和學習應由教育部門統一領導布置。1954年4月,政務院頒布了《關於改進和發展中學教育的指示》,明確指出:「為提高教育質量,中央教育部應根據國家過渡時期的總任務和中學教育的目的,……有計劃地修訂中學教學計劃,修訂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並為教師編輯一套教學指導用書,這是目前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一項最基本的工作。」這兩個文件為課程改革提供了指導和依據。根據教學計劃,教育部於1956年頒發了建國以來全國第一套比較齊全的教學大綱:中小學各科教學大綱(修訂草案)。 隨著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於1956年基本確定了社會主義制度,且「一五」計劃提前完成,這一輪課程改革也於1957年初結束。這一時期的課改存在的問題是:初步形成了比較全面的中小學課程體系.但模仿前蘇聯的痕跡仍很深;課程變動過於頻繁,教材又跟不上需要,致使教學工作不能完全按照教學計劃執行;部分學科間的相互聯系和配合不夠緊密,課程設置不盡合理。 (三)1957—1963年的第三次課程改革 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國泰民安。1957年2月,毛澤東作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報告,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為了更好地貫徹這一教育方針,在教育部的周密部署下,又掀起了課程改革的新浪潮,歷經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7—1958年的調整。在新方針指導下,教育部於1957年6月調整了1957—1958學年度中學教學計劃,於1958年3月頒發了1958— 1939學年度中學教學計劃,對中學課程作了調整和變動,加強知識教學與勞動教學相結合及完成中學肩負的「雙基」任務。 第二階段:課程改革大躍進。上一階段的調整,隨著1958年9月《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的發布而毀於一旦。指示指出:必須積極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這種形勢下,教育大革命很快進入高潮。從1958年到1960年,中小學校貫徹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實行勤工儉學,興起課程和教學改革的群眾運動,其中課程改革的主題是:縮短學制、精簡課程。具體表現在:1960年,人教社按照中小學適當縮短學制年限的要求,趕編了第三套全國通用教材,把原來12年學完的內容壓縮到10年完成,供試驗10年制的學校選用;教育管理許可權下放,各地開始自編教材;勞動時間大量增加,正常教學秩序受到沖擊;設置甲乙類中學,甲類教學計劃要求較高,設置最高限度的科目,乙類教學計劃要求低,設置最低限度的科目。 第三階段:1961—1963年的調整和反思。面對 1958年「教育大革命」給教育事業帶來的危害,從1961年開始,以「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為指導對中小學課程進行改革。頒發了《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對中小學課程的一些重大問題作了原則上的規定;制定了新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對中小學課程做了必要的調整;編寫了第四套全國通用教材,供 12年制學校選用,但因種種原因,修改後的教材沒有在學校正式使用過。 這一時期的課改出現了新的動向:重視學科與育人的作用;首次提出設置選修課;實行了國定製與審定製相結合的教科書制度;重視地方教材、鄉土教材的編寫。 (四)1964—1976年的第四次課程改革 1961—1963年的調整和反思雖然基本扭轉了課程編寫和實施中的混亂局面,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某些地區反映教材內容深、分量重、教材難等。1964年初,毛澤東發表了關於中小學教育的「春節講話」,提出學制、課程、教學方法都要改,3月又針對當時學生學習壓力過重批示「課程可以砍掉三分之一」。根據毛澤東的指示,1964年7月教育部發出了《關於調整和精簡中小學課程的通知》,接著不久「文化大革命」爆發,使1961年調整以來取得的一些成果付之東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全國進入混亂狀態,全國沒有了統一的教育方針,沒有了統一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有的只是各地自編的生活式教材,生活、社會、革命構成了全部的課程。 (五)1978—1980年的第五次課程改革 1976年粉碎四人幫,1977年教育戰線開始撥亂反正.召開了科學教育工作會議,對課程改革進行了充分的醞釀,以1978年1月教育部頒發《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為起點,開始了課程領域內的撥亂反正。 第一,《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規定:中小學學制十年,小學五年,中學五年。1978年頒布新修訂的《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 (試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學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對課程設置進行了原則性說明。第二,為配合教學計劃草案。教育部頒布了全國統一的教學大綱。第三,重建人教社,組織「中小學教材編寫工作會議」,集中編寫第五套全國通用的十年制中小學教材,於1978年秋開始在全國使用。新教材吸取了國際中小學課程改革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了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改革,特別是這套教材清除了十年動亂時期出版的教材中的許多謬誤內容,改正了在政治與業務、理論與實踐等問題上的一些不適當的處理方法,注意到基礎知識的選擇,智力的啟迪和能力的培養,其主要缺點是「深、難、重」。 (六)1981—1985年的第六次課程改革 經過兩年的課程領域內的撥亂反正,課程發展已趨於正常化,但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國內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國的競爭與國內的主要需求都集中在人才上,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同時在1978—1980年間的具體實踐中,發現1978年頒布的教學計劃在課程設置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已跟不上新形勢的要求,勢必要求在原有基礎上推進新一輪課程改革。1981年教育部根據鄧小平「要辦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指示精神,頒發了《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教學計劃(修訂草案)》,並修訂頒發了五年制小學和中學教學計劃。根據新教學計劃的要求,人教社立即組織編寫了第六套教材。1984年教育部頒發了六年制城市小學和農村小學教學計劃,在數學、外語、自然常識、勞動課程分別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時對教學大綱也進行重新修訂,於1986年頒發了小學、初中各科教學大綱。 (七)1986—1996年的第七次課程改革 經過第六次課程改革,基礎教育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個別問題上,如普及義務教育、教育體制僵化等仍需進一步改革。1985年5月中共中央頒發的《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和1986年4月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拉開了第七次課程改革的序幕。 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為配合義務教育法的實施,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了《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試行教學計劃》,之後進行了修改,1992年頒布《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首次將「教學計劃」更名「課程計劃」,這個課程計劃將課程表分為「六三制」和「五四制」兩種,在課程表中將全部課程37-為兩大類:學科類和活動類,課程表中還留有空間讓地方安排課程。與此同時,國家教委組織編訂各學科教學大綱(初審稿),允許一些地區和單位按大綱初審稿編寫教材,在教材試驗的基礎上,對大綱做修改,形成了24個學科義務教育教學大綱(試用),於1992年頒布。 由於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後,初中課程已從原有的中學課程體系中分離出去,而且原教學計劃中高中的課程結構也不夠合理,一些學科的要求偏高,國家教委於1990年頒發了《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作為新的普通高中教學計劃頒發前的過渡性教學計劃。其後,在實踐的基礎上,國家教委於1996年頒發了同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相銜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試驗稿)》。期間,由人教社負責全新編寫和修訂的第七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也於1988年秋開始使用。 這一時期的課改最為突出的表現是:在課程行政管理體制上開始打破「集權制」的絕對支配地位,確立了「一綱多本」的課程改革方略;在課程目標、內容、組織、結構等方面大膽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敢於突破以往課程改革中的諸多禁區,如「個性發展」,「選修課程」,「活動課程」等內容在各地的課程計劃、課程標准中都有重要地位。 (八)1996至今第八次課程改革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提出並開始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有別於應試教育的課程。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了更好地解決前七次課程改革遺留的課程問題,為了順應世界課改的潮流,中國政府又開始了一場廣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課程系統改革。 2001年2月,國務院批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啟動。遵循「先實踐,後推廣」的原則,新課程於2001年 9月在全國38個國家級實驗區進行了實驗,2002年秋季實驗進一步擴大到330個市、縣。2004年秋季,在對實驗區工作進行全面評估和廣泛交流的基礎上,課程改革進入全面推廣階段。到2005年,中小學階段各起始年級原則上都將進入新課程。這次改革不是對課程內容的簡單調整,不是新舊教材的替換,而是一次以課程為核心的波及整個教育領域乃至全社會的系統改革,是一場課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觀念與價值的轉變,涉及課程的理念、目標、方法、管理、評價等方面。這場改革仍在繼續,成敗與否有待實踐的檢驗

⑻ 新時期勞動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孫競)今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印發。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主要面向學校,重點針對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等問題,細化有關要求,加強專業指導。

《指導綱要》提出,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勞動教育應該如何理解?

「當前忽視勞動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輕視體力勞動,尤其是看不起普通勞動者。」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表示,《指導綱要》重申《意見》提出的「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要求,並進一步闡明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

該負責人指出,勞動教育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鮮明的思想性,強調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一切勞動和勞動者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反對一切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二是突出的社會性,要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強化責任擔當意識,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三是顯著的實踐性,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學會建設世界,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勞動教育應該教什麼?

《指導綱要》規定,勞動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三個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要讓學生立足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強化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體驗工農業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增強產品質量意識,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服務性勞動教育要注重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技能,服務他人和社會,強化社會責任感。

《指導綱要》強調,勞動教育途徑要注重課內外結合,在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同時,還要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中小學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

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採用專題講座、主題演講、勞動技能競賽、勞動成果展示、勞動項目實踐等形式進行。小學以校內為主,小學高年級可適當安排部分校外勞動;普通中學、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兼顧校內外,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由學校組織實施。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

勞動教育應該怎麼教?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指出,當前學校中有教育無勞動和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同時存在。《指導綱要》從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校外活動安排勞動實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四個方面明確勞動教育的途徑,特別是對勞動教育必修課、課外校外勞動實踐時間、每學年一次的勞動周提出了具體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切實解決有教育無勞動的問題。

同時,勞動教育不是簡單讓學生掃地、做家務,《指導綱要》圍繞講解說明、淬煉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示範等關鍵環節,加強對勞動教育方式方法的具體指導,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切實解決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

《指導綱要》要求,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誠信機制,實行寫實記錄抽查制度,對弄虛作假者在評優評先方面一票否決,性質嚴重的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在高中和大學開展志願者星級認證。高中學校和高等學校要將考核結果作為畢業依據之一。推動將學段綜合評價結果作為學生升學、就業的重要參考。

⑼ 勞動教育已成為大中小學必修課,各學校應如何正確的安排課時

勞動教育課在規定中表示大中小學每周不少於一課時,可以在學期內或者寒暑假的時候自行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可以安排勞動周或者勞動月進行安排。這一次的要求是以集中勞動為主,以前也有這種勞動的要求,但是大部分都是讓孩子在家裡面勞動,然後家長進行拍照,很多時候很多家長都不捨得幫孩子去動手,都只是把把只是做做樣子而已。現在很多孩子上了幼兒園還在喂飯,有些孩子上了小學,有些家長還在給孩子喂飯吃。真的非常的誇張,很多孩子離開父母生活都沒有辦法自理,更不要說幫忙做家務。

父母們要學會放手,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讓孩子越早能夠獨立,能夠生活自理,對孩子來說有很多的幫助。不能讓孩子只會讀書,其他什麼事情都不會,連吃飯穿衣都需要幫忙,東西不會整理,等孩子們出了社會怎麼辦?


⑽ 新中國教育改革從哪年開始

新中國教育改革是在1949年開始的。

教育改革就是教育現狀所發生的任何有意義的轉變」。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應該包括各級各類教育。各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即使是「以人為本」,在不同階段有不同要求。嬰幼兒與少兒,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中等教育與高等教育都各有不同規律。


(10)3月27日在大中小學設立教育為必修課程擴展閱讀:

中國教育改革的目的:

1、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優質教育資源總量不斷擴大,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滿足。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各類人才服務國家、服務人民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顯著增強。

2、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有效銜接。

3、健全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進一步提高教育開放水平,全面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教育改革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