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道德與法治
⑴ 新課程對思想品德教師提出了哪些素質要求
教師需要什麼樣的素質
(一)、對教育事業的高度責任心.人民教師首要的素質是對人民教育事業有高度的責任心.這種責任心產生於對教育工作的深遠意義的認識和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工作的情感.教師從事的是百年樹人的偉業,把青少年兒童培養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新一代,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是教師的崇高目的.人民教師高度責任心表現在:1、敬業態度,認定教育是最偉大、最光榮、最神聖的事業.立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許身孺子,義無返顧.不論寒來暑往,經年累月,終身甘為「人梯」.「春蠶到死絲方盡,臘矩成灰淚始干」,發揚蠟燭精神,為了培養中華民族二十一世紀棟梁,那怕耗干自己也不後悔.2、律己態度.嚴格要求自己,胸懷大志.努力學習,博取眾長.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挑戰,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率先動.3、誨人態度.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要認真負責,循循善誘,要對每個學生負責,對品德後進的學生,要積極、耐心地做好個別教育.4、治學態度.對教學業務精益求精,精通專業.要認真備課,認真講課,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二)、為人師表,師德高尚.人民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學生是教師的知識和道德的繼承者.教師的優劣直接影響著學生,直接關系著教育工作的成敗.教師應具備以下職業道德:1、熱愛學生.教師熱愛教育事業與熱愛學生是密不可分的.教師的情緒必須穩定而樂觀,情感應當豐富而深厚,用自己的摯愛去感染學生.把為教育事業獻身的志願和熱愛學生時情感揉合起來,一輩子教書育人.2、勤奮好學.對教學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有強烈的求知慾,成為學生求知的好榜樣.要精通自己所任的課程,還要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倒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倒給學生一桶水,自己就應該是湖泊或海洋. 3、奮戰不息,意志堅強.為了克服來自主觀或客觀上的困難、障礙,勝利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培養自覺、堅韌、果斷、能自製的意志品質.自覺地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堅定不移地實現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規定的教育目標,以頑強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克服困難,優質完成教育與教學任務.對國家的教育決策和教學改革能深謀遠慮,堅決落實到行動中去.尊重社會公德和國家法律,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以身作則,抵制各種不良風氣,也要耐心沉著,防止簡單粗暴,防止感情或義氣用事. (三)、教學觀念不斷更新.教師要能夠緊跟國家改革開放的步伐,不僅自身學習觀念要更新,而且在教學活動中能幫助學生觀念更新.首先要實現教學觀念的更新,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教會學生學習現代社會信息和最新高科技知識.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遞最新知識,而且能越來越多地激勵學生思考和創新.其次是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教師在信息和高科技發展的時代,需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領域和知識水平.教師必須立於信息和高科技時代的前沿,迅速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才能培養出高級人才.再次是教師要有很強的接受新觀念的能力,要始終站在新科學文化的前沿,特別注意避免思想陳舊,知識老化的現象出現,同時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操作,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有效地融進學科新成果、新信息,擴大學生眼界,激發學生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素質. (四)、教師的才能和智慧.1、專門與廣博的知識結構.所謂專門,是指對自己所任課程要專業精通,即要熟練地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機能和基本訓練,還要了解本學科的新發現、新成果,進行相應的學科和教學的科學研究,以研究者的身份對待自己的學科和教學實際問題,同時,緊跟教學和教育的科研步伐,汲取改善教學和教法的最新科研成果.所謂廣博是指要懂得相關科目的知識;還應具備文體方面的特長以便組織學生活動;此外所有的教師都必須懂得教育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體育衛生、安全保健及環保知識.2、運用教材教法組織教學的能力.熟悉自己所任的學科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努力鑽研教材並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教材體系.同時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接受能力,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注意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學生的素質.3、正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盡可能努力,講好普通話,教師的語言要簡明易懂、符合語法結構和邏輯要求,吐字要清楚,聲音要宏亮,有節奏和豐富的語調感,能引起學生聽講的興趣和注意力.4、組織、管理、教育學生的能力.首先要善於組織學生,迅速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或良好授課氛圍,培養好班幹部和學科積極分子,不斷地提出學習目標,教育全班學生文明禮貌團結一致,為實現集體好榮譽和學習奮斗目標而努力.5、准確判斷和妥善處理班級問題和課堂問題的能力.在班級管理和課堂授課時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要注意提高判斷和處理問題的機智和准確判斷能力,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果斷有效靈活妥善地解決這些問題,以取得良好的教育和教學效果. (五)、教師的威信.有的人認為,教師對學生要「鎮」得住,使學生服服帖帖,其實這是對學生生硬粗暴的征服,這種「震懾感」絲毫也稱不上威嚴,而造成他們懼怕和躲避教師的言行.威信是學生從內心敬仰教師,對教師產生崇敬、信任和信賴感,他們相信老師正確,把老師當作自己學習、仿效的典範.教師威信越高,對學生的教育效果越好.沒有威信的老師,就缺乏教育的力量.學生和周圍的同事是反映一個教師威信的一面鏡子.調查表明,威信高的教師具有以下優秀品質:責任心強,愛護和了解學生,知識面廣,有文體特長,有組織才幹,講課口才好,教學方法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輔導耐心,處理管理問題和課堂問題實事求是,公正廉明,平易近人.教師的威信來自優良的職業道德、突出的工作成績和對學生真心實意的教育、教導、關心和愛護. (六)、必須具有高尚的政治思想品德.我們強調教師的高度責任心、師德高尚、教學觀念更新、才能、智慧和威信這些高素質標準是受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他的教育思想支配和影響的.做為人民教師必須認真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第三代中央領導人的思想理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認真學習和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特別是學習和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勤奮盡業,努力工作,就可以成為一個素質高的優秀的人民教師.
⑵ 如何上好道德與法治課
開學已經月余,入手新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老師們,還用的習慣嗎?在教學過程中,有沒有遇到教學難題呢?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品德課程進行了整體的改革,它涉及到時代背景的變遷、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課程任務的重新定位、課程目標的明確界定、課程內容的全面更新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因此,要把品德課上出實效,就必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
一堂入心的道德與法治課,應該滿足:「生活性」、「開放性」和「活動性」三個標准。
1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生活性」
1、新課導入生活化
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
教學實踐表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3、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教學活動生活化
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2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開放性」
開放性的品德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為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具體包括:
廣闊的教學陣地,打破傳統教學場地的限制
互動式的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學習的主體
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如: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游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
設計開放式實踐活動,創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
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核,日常行為規范與道德與法治學習考核相結合
發揮遠程教育資源的優勢,實現教學資源利用最大化
3
如何在課堂中呈現出「活動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活動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如:討論、搜集信息、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游戲、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等。
教育專家分析:部編版新教材的使用,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將產生直接影響。應該如何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方向和立場,一線教師有諸多困難。
針對部編版新教材,二一教育特邀全國優秀一線教師製作最新課件、教案,他們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名師,深鑽教材、對新教學有自己獨到的認識與看法。
這套部編版《道德與法治》課件+教案+練習
完美解決了老師的授課難題
《道德與法治》熱門推薦精品推薦
最新《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同步課件+教案+素材
2018最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同步課件+教案+素材,課件設計精美,圖文並茂、動畫生動形象,活動符合小學二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具有啟發性,目前本資料包發布第一單元資料!
八下第二單元
⑶ 道德與法治課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道德與法治課程涵蓋道德、心理、法律、國情四個方面內容,是一門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對於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有著獨特的價值。怎樣學好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呢?小編匯總專家和老師們的意見,給大家支招。
01
關注時政,啟迪思維。
時政熱點是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具體表現,是教材內容的深化和延續。「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讀報紙、看新聞的好習慣,關注國家和家鄉青島市的發展變化,增強敏銳感,培養自己的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
02
聯系實際,全面分析。
「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理論聯系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生命和靈魂。同學們要注意把重大新聞時事與教材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學會多層面、多角度用教材知識對新聞進行全面分析,培養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對知識系統整合的能力。
03
養成習慣,掌握方法。
「細節決定成敗」,良好的習慣與正確的方法往往會讓人受益終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要做到以下「五會」:
會預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提前閱讀教材,了解將要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將所學知識瞭然於心。將要學習的知識以「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角度歸類,對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
會聽講。要通過聽老師的講授抓住知識要點,把重點、難點、易疏忽點、易混淆點等在課本上標記,做好筆記,以便課後復習,這些都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所在。
會提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勤於思考,大膽質疑,善於發現問題,勇於提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學活、學透,從而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會鞏固。「溫故而知新」。每學完一單元、一課、一框內容,都應及時地進行復習和鞏固,要結合教材和筆記,理清知識脈絡,「連點成線、結線成網」,梳理思維導圖,加深理解。
會補漏。要學會查缺補漏,在作業或檢測以後,及時地對其中的錯誤進行分析,建立一個錯題檔案本,並在每個題後面分析失誤或出錯的原因,避免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04
明理導行,知行合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生活化和實踐性是道德與法治課的鮮明特徵,同學們應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志願者活動等,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發展,將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05
改進學習方式,加強自主探究。
同學們應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與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內容相聯系的社會熱點、文化典故等背景材料,自主確定研究課題,通過查閱資料、搜集處理信息、活動體驗等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重新建構知識並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學習有法,但無定法。在學習過程中,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用心學習,就能學好道德與法治課,在成就自己的過程中,領略到學習的樂趣。
⑷ 新課程理念下怎樣上好思想品德課
一、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所謂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礎上與教師傳授的信息的互動中建構和發展起來的學習。這種互動和建構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要特別注意學生學習的接受性。比如在教學七年級下冊第一課《珍惜無價的自尊》一文時,可以根據學生生理變化突出、身體成長快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從心理上尋找自己的位置,關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認識自我,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優缺點,懂得自尊和知恥,理解自尊和尊重別人,不做有損人格的事。以小組展開討論,在全班進行交流與評選,評選出「樂觀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於引導正確,方法得當,學生自主參與,解決了學生面臨的問題。
二、注重學生的互動合作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為教而教,學生成了知識的「容器」,這種灌輸式的單向互動,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有利於學生在相互啟發和感染中獲取知識,促進他們知識、能力、情感和覺悟的健康發展。比如在教學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一文中,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引言中的案例,然後讓學生進行思考,並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現象進行互動學習,分組討論並剖析學生身邊較常見的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指出避免和矯正這些行為的有效方法。通過互動合作,讓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從小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三、突出探究式學習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是「鼓勵學生在實際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根據這一理念,教材在每個單元安排了一個探究活動。圍繞主題,展開探究活動。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從發現問題開始,分組活動揭示主題。然後根據主題進行教學,層層展開。讓學生結合生活,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掌握運用,最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這種探究式的教與學過程,從發現問題開始,展開一系列的分析研究,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加強學生的道德實踐
思想品德課的特點是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要求教師做到「注重與學生生活性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擴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提升生活經驗,促進政治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各項文體活動、社會公益勞動、進行體育項目比賽和社會調查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悟社會,體驗生活。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一個主題,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綜合運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處理信息的綜合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造能力。
⑸ 新人教《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案
活動准備
1.一組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工作圖片。
2. 輕音樂《為了誰》《我和你》《感謝你》。
3. 拍攝校園里的勞動者錄像。
活動過程
(一)情境再現:「哪些人為我們服務」。
1.小朋友們,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哪些人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那些默默工作的人們,看看他們勞動時忙碌的身影吧!
2.在剛才的畫面中,都看到了誰?他們在為我們做什麼呢?
3.學生討論交流,老師隨機小結歸納:
(1)農民:在炎炎烈日下,踩在泥水中,辛苦插秧,沒有他們,我們吃不到白白的米飯。
(2)交警:每天上學放學,都看到他們不管嚴寒酷暑、不論刮風下雨,為了我們的出行安全,一絲不苟地指揮交通,他們努力維持交通秩序,馬路上很有序,我們才能平平安安地到達學校和家裡。
(3)建築工人:他們頂著烈日,為我們建設美好的家園,讓我們舒舒服服住在裡面。
(4)醫生:我們生了病時,是他們辛辛苦苦給我們看病配葯打針,讓我們減少痛苦,早日康復的。
(5)清潔工人:為了大家周圍環境的干凈美麗,總是不怕臟和累。
4.小結:小朋友們,不管插秧種稻的農民,還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不管是滿面塵灰的清潔工人,還是保家衛國的解放軍;他們為了我們,都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辛勤工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默默無聞的勞動啊。
5.除了這些人,還有哪些人每天也在辛勤地勞動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
6. 欣賞一組衣食住行各種職業人員圖片或書上圖片:農民、交通警察、建築工人、售貨員、醫生、消防員、清潔工人、解放軍、紡織工人、郵遞員的圖片若干張,配樂《為了誰》《我和你》
7.小結:小朋友們對身邊的勞動者關注了解得真多,正是有這么多人的服務,我們才能健康的成長,幸福生活。假如我們的社會離開了清潔工,會……離開了醫生……離開了警察……離開了售貨員……是啊,他們每一個人都是那麼重要,為了我們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他們從沒說過累,也沒說過苦,他們的貢獻真大啊!(出示課題)值得我們尊重,讓我們把貢獻的勛章獎勵給他們。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各種各樣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引發對身邊人的關注,把這些悄無聲息辛勤勞動的人們由幕後推向前台,讓學生感受到有很多勞動者為了我們辛勤地付出著,激發學生對勞動者的尊重。】
(二)小小采訪:「了解他們的辛苦」
1.談話:小朋友們,當我們每天背著書包踏進我們的校園時,關注到校園里這些熟悉的身影嗎?播放。[播放一組校園忙碌的身影觀察圖片]
2.想了解他們嗎?現在老師給大家一個做小記者的機會,深入了解老師的工作。
(1)學生現場采訪。
(2)采訪完畢,問學生有什麼感受。
3.課前,我們的小記者對校園中的各個勞動者進行了采訪,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請看采訪錄像。(師播放采訪錄像)
(1)錄像一:采訪食堂阿姨
看完錄像,組織討論:聽了小記者的話,你的感受是什麼?
(2)錄像二:采訪清潔工阿姨
你有過這樣的行為嗎?有什麼想說的?
(3)錄像三:采訪圖書館老師。
等下次輪到我們去借書時知道怎麼做嗎?
4.小結:為了給我們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學校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勞動者的身影,雖然我們天天和他們見面,但平時卻很少去關注他們。
5.談話:老師為小朋友們請來了我們學校的保安叔叔、修理工叔叔,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小朋友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呢?(老師適當指導:每天的工作任務、工作時間、工作感受等)
5.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訪。
6.組織學生交流采訪情況。
7.此時此刻,小朋友們最想說些什麼?
8.總結:小朋友們,通過采訪,我們知道學校里每一個人的工作都非常辛苦,為了你們的成長,他們從沒說過累,也沒說過苦。讓我們說一聲謝謝你!(輕音樂《感謝你》)
【設計意圖:通過錄像進一步讓學生了解到校園里的勞動者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學過程中,以生活為依託,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而引發對勞動者的尊重和感激意識,並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活動總結
1. 播放歌曲《感謝你》,學生欣賞,跟隨著哼唱。
2. 教師總結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許許多多我們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付出了辛苦的勞動。有了他們的辛勤勞動,才有我們的健康成長,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