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生山東新課程的特點
Ⅰ 新課程改革的優點
1、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4、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5、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1)2017新生山東新課程的特點擴展閱讀
改革原因
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和既往的七次課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對於促進中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承認,目前中國基礎教育的現狀同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肩負的歷史重任之間還存在著巨大的反差。中國基礎教育課程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1、固有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所產生的危害影響至深,這與時代對人的要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
2、傳統的應試教育勢力強大,素質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實。
課程結構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難以反映現代科技、社會發展的新內容,脫離學生經驗和社會實際;學生死記硬背、題海訓練的狀況普遍存在;課程評價過於強調學業成績和甄別、選拔的功能;課程管理強調統一,致使課程難以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
這些問題的存在,以及它們對實施素質教育的制約及產生的不良影響,都足以說明推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針對性。
Ⅱ 新頒布的課程標准有哪些主要特點
新頒布的課程標准主要特點有:
一、努力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在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
二、突破學科中心。
三、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四、體現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功能,評價建議具有更強的操作性。
五、為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廣泛的空間。
Ⅲ 新課程培養目標的要點及其特點
一:新課程培養目標的要點及其特點
2、新課程培養目標的要點:
① 公民意識專;
② 價值觀念;
③ 社會責任屬感;
④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⑤ 科學人文素養和環境意識;
⑥ 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⑦ 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⑧ 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3、新課程培養目標的特點
① 著眼學生個性的整體性發展。
② 強調終身教育的基礎性。
③ 突出素質教育的重點。
④ 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Ⅳ 新課標的特點
第一,在課程目標上,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據棄了以往分科課程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傾向,從而使分科課程的目標也實現了由知識本位向學生發展本位的轉向。這是課程目標和教育價值觀的重大改變。
第二,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注重體現基礎性、時代性、實用性和綜合性。各學科都力求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最基礎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作為課程主幹內容;各學科在保留傳統課程內容中仍有價值的基礎知識的同時,特別強調從當代科學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礎知識,增加新的具有時代性的內容,體現時代特色,剔除陳舊過時的知識;各學科都注重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努力面向生活實際並服務於生活實際,從而使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形成互動的關系;各學科都力求與相關學科相互融合,使課程內容跨越學科之間的鴻溝,最大限度地體現知識的「整體」面貌。總之,新分科課程內容呈現出嶄新的面貌,從而與課程內容存在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傳統分科課程有顯著區別。
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相對應,綜合課程是一種雙學科或多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它強調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性,強調不同學科的相互整合。單從學科本身的發展來看,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兩種課程組織形式各有其存在價值,因為學科的發展呈現分化和綜合並駕齊驅的趨勢。
Ⅳ 新課程改革的特點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
1. 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2. 改變課程結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並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 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5)2017新生山東新課程的特點擴展閱讀
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幼兒園教育
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教結合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區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義務教育
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
應在堅持使學生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會,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Ⅵ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特徵是:
1、關注學生發展: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要體現促進學生發展這一基本理念。這一理念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即要按照課程標准、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有序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發展性目標的形成。
其次,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強調教師成長:
依據新課程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促進教師成長的方向發展。其重點不在於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結果,而是診斷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展需求。
3、重視以學定教: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進行改革,體現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
提倡「以學論教」,主要從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六個方面評價。
(6)2017新生山東新課程的特點擴展閱讀:
新課程認為,學生不是被人塑造和控制、供人驅使和利用的工具,而是有其內在價值的獨特存在,學生即目的。每一個學生既是具有獨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關系中的存在。
學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學生是「文化遺產中的人」;學生是「生活世界的人」「關系中的人」;學生是「時代中的人」;學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
Ⅶ 結合自己的學科談談新的課程標准有哪些主要特點
案例:英語主觀題學生互評過程中的學生三維目標實現的探索
最初動機:對於平常形成性測驗後的答卷,因為沒有統一要求,我希望學生能夠通過互評的方式來 鞏固階段性的學習成果。自己也能從繁重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集中於情節的涉及和目標的達成,過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
第一次,答卷統一收上來,打亂,隨機下發,科代表念標准答案,學生打分。效果並不理想,A情感上,好多學生不願意別的同學看到自己的學習狀況,特別是種差生,好成績也不願意被成績差的打分。針對這種狀況,我們要求每個同學必須找一個學習對子,有且只許找一個。自願組合,如果單數的,最後一人的對子就是老師。學生的情感被老師和同學所認同,那麼互評的效果和質量就大大提高了。
第二步,發回經互評後的各自原始答卷,老師講評。學生對於批註後的題卷結合老師的講評又多以次自評。講評過程中,舉手統計選項分布,反饋交流充分。
通過這種形式的組織,個人對新課程除學科知識點大綱所要求的標准外,對學生三維能力的培養有新的體會:知識與技能的目標需要學生在他們所認同的情感和價值的指引下,能夠更認真負責的去探究自己應該達到的目標。其過程和方法可以通過他評、老師講評和自評來探究實現。
理論將不出什麼來,個人體會。把情感與價值、過程和方法、知識和技能聯系在一個整體,照顧到學生三維的成長和發展,對於提高教學效率是有很大幫助的。
效果,
Ⅷ 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與特徵
新課程結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2)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開設技術類課程,積極試行學分制管理。
3)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
4)農村中學課程要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深化「農科教相結合」和「三教統籌」等項改革,試行通過「綠色證書」教育及其他技術培訓獲得雙證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學也要逐步開設職業技術課程。
(一)新課程結構特點
第一,提出了課程的「綜合性」。 首先,課程結構 「綜合性」的目的是,打破長期以來的學科本位,這既是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又是當代世界發展對教育改革的客觀要求。第二,提出了課程的「選擇性」。課程結構的選擇性是針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差異而提出的。第三,提出了課程的「均衡性」。課程結構的「均衡性」是依據全面發展的理論和素質教育的思想而提出的,即我國要培養的是德智體全面、和諧、均衡發展的「完整」的人。課程結構「均衡性」的內涵主要從三個層面上體現出來:(1)對學習領域的規劃和設計,或者對學科與活動的規劃和設計必須全面、均衡;(2)對各學習領域,或者學科與活動的課時安排必須均衡;(3)課程內容的選擇必須均衡
Ⅸ 新課程標准下的教學有哪些特點
第一、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新課程提出的「有意義的數學應該是現實的」這一理念,告訴我們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歸才能體現課程改革的真諦。所以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一堂好的課,它的教學內容的呈現應該是現實的、生活化的,尤其是貼近學生的生活現實,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數學來源於生活,它是具體的,但數學又經過了抽象。應該將數學抽象的內容附著在現實的背景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
中應用和發展數學。
第二、在教學中必須突出問題解決。因為問題解決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圍繞問題的解決過程,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驗證、推理、交流等豐富的數學活動。教師應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解決問題的數學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力求體現的一個模式就是:「創設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讓學生經歷這一過程,不僅可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得出來的,而且通過在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並且獲得成功的體驗。
Ⅹ 簡述新課程標准在設計上有哪些特點
第一,在課程目標的設計上,新增加的兩個維度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突出了版作為學習主體的權人——學生和學生發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關注和強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學習的態度與情感,反映了課程標準的設計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學為本的現代課程理念.
第二,在內容標準的設計上,從學習領域,學習主題,目標要素的學的角度,來設計和組織課程內容,以學生的學習為主線,充分感受到課程標准中學生和學生發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課程實施建議方面,從教更好地為學服務,從教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發展,從教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樣一個角度來提出建議.為學生形成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學習品質,提供教學環境和教學平台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