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小學語文英語融合課程

小學語文英語融合課程

發布時間: 2021-03-03 16:17:42

Ⅰ 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學科大融合

小學英語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學生必修課程,與其他學科一樣,擔負著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勞等諸多教育的任務。作為一門語言課程,英語是一門學科融合性極強的學科,其教學特點之一是使學生盡可能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語言運用。《英語新課程標准》指出:「在教學中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系。」若能有效處理好其他學科與英語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將會有助於英語教學的發展與提高。
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打開學科與學科間的壁壘,把英語學習與其它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努力打造開放式的,充滿趣味的小學英語新課堂,從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現就本人教學實際中,將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融合教法的點滴作如下粗淺小結。
1.融合思想教育,提高人文素養
教書育人,育人德為先,重視和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熱點。小學英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用英語表達思想總帶著一定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因素。正因如此,牛津小學英語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思維活動、情感態度、道德態度、社會文化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十分豐富。這些語言材料的學習,為課堂的德育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教師要挖掘教材,找好德育切入點,適時地、自然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做到潤物細無聲。如,學習了3A教材中Hello!Goodmorning.Nicetomeetyou.Thankyou.Sorry.等禮貌用語時,我對學生進行了文明禮貌教育,並鼓勵學生將它們應用到平時的日常交際中;學習了4AUnit7It』slate一課時間表達時,我設計了一個調查活動,組織學生談論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安排,告訴學生時間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去努力學習,並順勢介紹一些名言警句:Timeandtidewaitfornoman.(歲月不等人)/Timeflies!(光陰似箭)/Timeismoney.(時間就是金錢)/Timelostcannotberecalled.(光陰一去不復返)。
2.融合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數學著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若能將英語與數學進行橫向聯系,學生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語言交際能力及創新能力都能得以發展。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含有許多有關數學的知識。如3BUnit5Plusandminus中學習了數字單詞及plus和minus後,在操練時,我設計了讓學生說說相鄰數、奇數、偶數、讀出車牌號、說出自家的電話號碼,將數字運用到生活中,增強了學生的數感。又給學生出算術題:6+10=?(What』ssixplusten?);12-8=?;(What』stwelveminuseight?)然後學生口頭出算術題給其他學生做,學生在運用英語進行數學運算時,既鞏固練習了英語數字,又發展了思維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融合自然科學,開闊學生眼界
自然知識有無窮的魅力,小學生好奇心強,樂於探索,一個小小的自然知識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極大的好奇心,為英語學習增添魅力。在英語課堂中,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一點來給課堂教學增色。如,在學3AUnit2顏色單詞時,我做了一個實驗,即用紅、黃、藍三種顏料調成三杯顏料水,隨著單詞的呈現,用它們合理混合,調出了橙、綠、青、紫、黑等顏色,學生看得著了迷,好奇心陡增,隨之學習單詞的積極性也增強了。最後我向他們揭開了其中的奧秘,還向學生介紹了跟顏色有關的彩虹的形成。學生在試驗中,一舉兩得,既學習了單詞,又增長了見識,興趣很濃。
在6BUnit5Theseasons一課中,學生理解以下這句話有困難:Inwinter,.Insummer,.於是,我藉此良機給學生們補上了一堂地理課,什麼是赤道、南極、北極,還介紹了不同國家的季節差異,如,Whenit』sspringinChina,it』sautumninAustralia.It』sopisite.學生聽得異常興奮,課堂氣氛也因此更加活躍。透過這一扇自然科學之窗,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啟迪了心智,擴大了視野。
4.融合音樂,激發學習興趣
亞里士多德說:音樂可以陶冶性格,可以增高興致。確實,音樂的旋律之美能讓人忘卻疲勞,心情愉悅。音樂在英語學科中運用得非常普遍,首先,音樂與英語是相通的。如,英語在音韻、語調、節奏等方面有音韻美、節奏美。為什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說出的英語這么悅耳、和諧?我覺得語音、語調、節奏是關鍵。如,Therearealotofbananas,orangesandapples.這一句中,若將每個詞的節奏都讀成一樣的話,就顯得很生硬。雖然這是一句簡單的陳述句,但卻包含了很多因素,如,thereare,lotof的連讀、are,a,of,and的弱讀,其餘詞的重讀、bananas,oranges的升調、apples的降調,以及句子的整個節奏,讀起來猶如一段樂曲,聽起來流暢,有節奏感,所以我經常給學生放一些原版朗讀帶,讓學生模仿。平時在教新句時,常模仿音樂老師邊讀邊打拍子。學生不知不覺得到了語言的熏陶,悟性很好。
5.融合體育活動,增強學生的智能
小學生好玩、好動、好樂,體育正好能滿足他們這一興趣,英語與體育融合能讓他們在動中學、動中說、動中用。如在教5BUnit6AtaPElessonB部分人體部位單詞時,利用鍛煉歌讓學生邊做動作邊學英語,如,Head,eyes,noseandmouth,noseandmouth….(依次替換knees,toes,feet等詞),學生做指點、點頭、拍手、跺腳、跳躍、彎腰、屈膝、觸摸腳趾等一系列連貫的動作。學生儼然就是一個個體育老師。課堂也因此成了一堂體育課,學生在這項活動中,不知不覺多次操練了所學內容,真正做到了英語知識的活學活用。

Ⅱ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與各學科融合

葛慧玲(周口市紡織路小學,河南 周口 466000)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8A-0263-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針對這一要求,怎樣把各學科滲透到語文中去呢?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語文教學中融入音樂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對於凈化孩子的心靈,陶冶性情,自然地形成良好完美的性格具有不可低估的功能。愛因斯坦就是在音樂中發展了自己的理想和夢想。羅曼·羅蘭也是在音樂的海洋中發展了他的思維,獲取了創作的源泉。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從下面幾個方面運用音樂輔助教學。 1.恰當運用名曲,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生好玩、易動,課間常做一些運動量較大的活動,上課後一時難以安靜下來。這時我設計「請你欣賞」的環節,讓學生聽一些節奏明快、優美動聽、刺激性不強的音樂,如小提琴曲、鋼琴曲、長笛曲等。這樣不但起到轉移興奮、鎮靜安撫的作用,而且能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美育教育。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的腦神經易疲勞,有意注意能力較低,20幾分鍾的學習注意力已很難集中。這時我又讓學生聽一些節奏緩慢、勻稱而庄嚴能給人以舒適安寧感的樂曲,如舒曼的《夢幻曲》、門德爾松的《春之聲》等,同時讓學生或默讀課文或做鞏固練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效果較理想。 2.運用音樂,啟發想像。 音樂也是一門富於幻想的學科。利用音樂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海底世界》一課中,在進入拓展練習環節時,我要求學生以《海底見聞》為題寫一則短文。同時,我是這樣運用音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像的:邊放課文錄音,邊放一曲有海浪、海鳥、海底動物叫聲的自然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這樣他們彷彿置身於茫茫大海中,看到了五彩斑斕的景色,摸到了形狀各異的礦石,聽到了各種各樣的聲音……之後,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想寫下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語文教學融入美術 繪畫對孩子的最大好處是可以豐富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美術,則可把課文中平淡的語言描述化為形象生動的圖形,學生在這過程中既理解了課文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和想像能力。 1.以圖激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即在授課時將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掛圖展示出來,或在上課時根據授課內容,邊講邊作一些簡筆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文,在導入新課時,就用投影顯示圓明園被毀滅後殘垣斷壁、破損不堪的景象,再通過聲情並茂的談話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圓明園曾經是一座建築宏偉、收藏著無數珍奇異寶的皇家園林,卻在8天之內化為一片灰燼。到底誰是罪魁禍首呢?此時學生處於「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下進行學習,效果極佳。 2.以圖誘說。圖畫的直觀性在幫助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方面具有獨特的功能。在看圖說話、作文、編故事時可以應用。如指導二年級的看圖編故事《小鴨子得救了》時,通過電腦顯示畫面,再引導學生觀察,展開合理想像,誘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3.以圖導思。教材中的插圖除了畫面上能看出的意思,往往還包含著深刻的「弦外音」。教學時,引導學生藉助畫面深入思考,配合文章重點段的描述,以領悟文章中心。如《豐碑》一文的教學,文中插圖可與第七自然段文字結合教學,用投影顯示畫面、文字,然後指導學生透過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著等深入剖析,聯繫上下文描寫,體會天氣之「冷」及軍需處長為了革命,勇於犧牲的精神。 4.以圖促寫。即讓學生在作畫中學寫,在讀文中學畫。例如學生在學習美術第五冊《玩具》一課時,語文教師可同美術教師聯系,在學習畫玩具後布置學生為自己美麗的玩具配上一篇小作文,題為《我喜歡的玩具》。又如在學習《美麗的公雞》一文後,教師可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畫筆,畫畫「我心中最美麗的公雞」,看誰畫得最美(外表、姿態、行為……)。 三、語文教學中融入自然學科 清華大學教授吳文虎說過: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實踐環節不夠,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不強。而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對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是少之又少。在教學中對「是什麼」講的多而「為什麼」講的少,這種教學不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如引入小實驗這一方法,既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又可以培養他們合作、協同的精神。 在教《趙州橋》這課時,學生在預習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50多米長的橋,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怎麼支撐得起那麼長的橋面呢?如不做成拱形可以嗎?」為體現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問題意識」,我指導學生做了一個小實驗。先讓學生准備一張長方形的畫紙和兩塊小木塊,之後讓學生把小木塊放在兩邊,再把畫紙平鋪其上,然後把橡皮放在紙中間,當放到兩塊時紙便完全陷下去了。第二次,讓學生把兩木塊稍移近固定住,再把畫紙彎曲呈拱形,兩頭分別頂在木塊上,然後將兩塊橡皮放在頂部,紙不會凹陷,放三塊橡皮仍不會凹陷。實驗後,我讓學生根據所提問題組織討論,並說說從中懂得了什麼?學生很快便得出了結論:拱形橋比平面橋能承受更大的重量。學生雖不懂其中的力學原理,但已為他們的繼續學習設置了懸念,也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

Ⅲ 語文教學資源應該怎樣更好地和課程融合

一、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的地步,學生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感興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只是停留在「說教」這一層次,手段單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持久性,更難使學生真正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力。語文本來是最開放的學科,與生活同在,色彩斑斕。但是,應試教育卻使學生感到語文索然無味,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樂於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計算機集文字、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於一體,動靜結合、圖文並茂,創設了逼真的教學情境,渲染了活潑的教學氣氛,令學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短時間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生動高效,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我在教學《望洞庭》一課時,首先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導入:同學們,在一個秋天的深夜,詩人劉禹錫行經洞庭湖,被這樣一幅美景迷住了。此時,電腦屏幕上相機展現如下畫面,音箱里同時傳出優美動聽的配樂朗誦:「洞庭湖裡的水清清的,綠綠的,湖面平靜得像鏡子一樣,天空中一輪明月灑下一片銀光。月光倒映在水中,湖水閃爍著銀色,這是多美的一幅秋月照鏡圖,更妙的是,遠望那洞庭的山和水,在這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多麼像那銀盆里放著一個小小的青螺呀,這簡直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色彩鮮明、動靜結合的畫面,舒緩流暢的音樂、滿懷激情的解說相互揉合在一起,生動逼真地再現了洞庭湖的美景。詩中蘊含的美,變得那麼鮮明、具體。接著,教者請學生把書合上,在頭腦中畫畫,把洞庭湖的美景畫出來。學生爭著發言,有的說:「我在藍藍的天空中畫了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月亮倒映在水中……」有的說:「我在湖中央畫了一座山,山上長滿了青青的草……」有的說:「我還在水面加了一點銀光。」學生多種感官並用,不知不覺進入了詩的意境,煥發出愉悅的情感……
二、運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是緊扣教材重點和難點進行,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給我們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將抽象概括的文字元號轉化為形象具體的可感的東西,使文字與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系。化抽象為形象,化概括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突出重點,分化難點,化難為易,逐步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文時,我設計了以下動態畫面:夜空中,一隻蝙蝠邊飛嘴裡邊發出聲音,用「))))」代表聲音。「))))」碰上一棵大樹,「((((」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開大樹,安全飛去。在此基礎上,屏幕出現第二幅畫面:蝙蝠變為飛機上的雷達,蝙蝠嘴變成天線,耳朵變成熒光屏,大樹變成一座高山,飛機依靠雷達安全飛行的畫面便展現在同學們眼前。這些生動的畫面不僅幫助學生理清了蝙蝠和雷達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而且體會到雷達正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才發明出來的。蝙蝠和雷達兩者這一勾連,文本內容一下子成為生活中可見可摸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三、運用信息技術可減輕學生在課文難點處理解的坡度對突出重點有益處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要重視學生的審美情趣,這是因為小學語文教材不僅具有豐富的知識,還蘊含著豐富的文、情、景等審美因素,利用信息技術PPT課件科學的、藝術的進行審美教育,可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美、欣賞美和自我展現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材具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優美的環境和景物描寫,在教學中利用PPT效果讓美的情境感染學生。從而積累語言,在語文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跨越時空限制;把難以見到的事物適時有效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大量的多樣化的信息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樣感官;讓創設的特定環境喚起學生的審美意識,使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以較快的速度攝取較多的審美體驗,進而提高他們感受美、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享受語文的審美功能和人文魅力。
四、優化過程,提高效果
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識字,寫字教學一直以來都比較單調、枯燥。老師厭教,學生厭學。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化厭為喜」了。我時常或下載或設計一些識字游戲,如「摘蘋果」「找朋友」等應用於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學得開心,記得也牢。還有寫字教學,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給學生們做出最好的示範。
五、運用信息技術,模擬課文內容,啟迪學生思維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兒童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並不說明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形象階段,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材料,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進思維向深層次發展。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可以用信息技術對課文進行背景資料的介紹,幫助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了解,對課文的理解。因為小學生的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都不豐富,對於有些課文所涉及的背景資料如果缺乏基本的儲備。對課文的理解則可能出現障礙,而教師適時的背景介紹就是有效的解決途徑。
六、注重拓展,深化學生體驗。
想像力的基礎首先是豐富的感性知識。其次還要有對具體形象的生動語言描繪的能力和對感性知識重新組合的能力。電教媒體能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表象,教師不失時機地利用這些感性材料,培養學生語言的描繪能力和組合某種形象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在求知的天地里翱翔,決不可滿足於僅僅利用感性材料達到教授知識的階段.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這是一篇介紹我國最南端景色的課文,有海灘、海底、海島許多美麗的地方。課堂上如何融趣味性、生動性為一體進行教學是至關重要的。我在課件製作中搜集大量的西沙群島的圖片及錄像,在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觀看神秘的海底世界和充滿生機的島嶼,從而歌頌我們的祖國有如此美好的景色。
教材只是教學的憑借,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引導他們去閱讀各類課外書籍,同時深化課內知識。這就要藉助多媒體課件存儲量大、功能強、操作簡便等特點,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知識。從文本到多媒體再到課外知識,無形中,讓學生們學會了自主學習,引導他們探求新知的慾望。從而也更透徹的讓他們理解了課本知識。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多媒體教學要從教學的實際需要出發。它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是因為介入了現代教學媒體,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學質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教學的真正含義。只有有機結合語文教學的特徵,多媒體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地落到實處。

Ⅳ 孝感哪個課外輔導機構培訓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效果好

iEnglish 已走進數十萬抄個家庭及近百襲所學校,其領先的學習理念及顯著的學習效果獲得了用戶的廣泛印證及口碑肯定。

iEnglish核心理念是通過海量的英文原版素材(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為學習者搭建了一個類母語的語言環境,讓學習者在這個語言 環境中通過海量的輸入和輸出練習,自然而然掌握英語。

iEnglish有著20000餘冊英文原版素材以及400位外教發音,150級的精準評測評級,智能推送適合學習者的學習內容。

iEnglish在暑期正式登陸央視,見證母語式學習新時代,學英語用iEnglish。

Ⅳ 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兒童學習外語,一定要遵循語言習得的規律,「聽說領先,讀寫跟上」。兒童要有大量聽的機會,應以多種形式讓他們盡可能多的接收有聲英語信息,再逐漸要求他們會說。整個小學階段側重把聽、說作為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和英語理解與表達的形式。1.首先我們要想辦法讓學生沉浸在良好的英語聽說認讀環境中,自然而然地習得。因為語言學習需要一種環境,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英語的氛圍,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課後讓學生盡量用英語交流問好。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英語角活動。2.多渠道培養學生單詞認讀能力。單詞的認讀能力是小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技能,它是閱讀的能力的基礎。在培養學生的單詞認讀方面我覺得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法。1)在語境中認讀,注意音、義、形三者之間的聯系。在詞彙教學中,首先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出所學的單詞,而後呈現單詞圖片,讓學生在音和義之間建立聯系後,出現單詞卡片,並在黑板上規范的板書。在板書時,教師每寫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便告訴學生其發音。如教學fast時,我們邊書寫字母f,a,s,t,邊說音素[f], [ a: ], [s],[t],並鼓勵學生試拼,而不是讓學生讀出字母名稱音。我個人認為字母相當於我們漢字的基本筆畫,學習字母只是為了會書寫單詞,在學習單詞時就不要再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的拼讀,否則會影響孩子記憶單詞的方法。2)開展有效活動,加強單詞的認讀。在單詞呈現完,學生能讀出單詞了之後,我們則可以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勝,好勝心強的特點,創設各種各樣的單詞與圖片的配對教學活動,來加強音義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如把圖片和單詞卡片分開,發給學生,讓他們「找朋友」;或將單詞圖片貼到黑板上,把單詞卡片發給學生,讓他們幫助單詞寶寶回家;還可以將單詞圖片做成簡易報箱的樣子,貼到黑板上,讓學生把單詞卡片投到相應的圖片報箱里。這樣,通過多種活動,刺激了學生的耳、眼、口、腦等各種感官,加強了英語單詞的「形、聲、義」三者的聯系,使學生達到「耳聰目明」。3)拓展認讀英語單詞的空間。另外,我們還可以在學校製作了一些雙語標牌,教室後面的黑板上設置一小塊英語角,將最近所學的單詞寫在英語角,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去認讀牆上或黑板上的英語。還可以辦英語牆報,或者將單詞卡片貼在教室里等等。3.有序訓練閱讀能力。有人認為閱讀能力是高年級的事情。這是大家把閱讀的定義給狹義化了。程曉堂教授在他的講座里說一幅圖一句話都能稱為故事,按照他的意思,我們現行的小學英語教材的每一課都是一個故事。他把故事教學分為三部分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 。在pre-reading 階段,處理一些必要的能夠影響理解的詞彙和句型,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看圖讓學生預測,或者從故事的題目去預測,還可以事先把故事中的某些重點詞彙挑出來根據重點詞彙去預測。預測可以幫助學生自己構建故事,如果預測正確的話,學生可以很高興很自豪地投入故事的學習,如果預測錯誤,他們會抱著好奇的心態投入故事的學習,自己以前的教學就有些偏差,脫離故事教學的目標,過分注重孤零零的詞彙和句型,脫離詞彙和句型的真實語境。在while-reading環節,程教授建議只聽不看,或只看不聽。在第一次聽的時候,只讓學生能夠說出故事中的人物,有幾個人說話?幾個男生?幾個女生?表面上看這些是非常幼稚的,但實際上是我們聽的一種最基本的技能。第二次聽的時候,我們再可以逐漸引導學生理解課課文,這樣讓學生有步驟地去實現聽的目的。在教學新標准英語第五冊第四模塊時,是這樣處理的:在pre-reading階段,我拿起自己的一本書,This is my book. It』s my book. It』s mine. 並將It』s my book. 與It』s mine.多重復幾遍,寫在黑板上,兩個句子間劃上等號,將my book,mine 用紅筆寫。而後拿起學生的書,對他說It』s your book. It』s yours. 多說幾遍,也寫在黑板上,劃上等號。同樣的方法,將It』s his book. It』s his. It』s her book. It』s hers. 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在學生對mine, yours, his, hers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後,讓學生聽錄音。第一遍只是問學生: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story? 第二遍問:Whose T-shirt is it? 而後再引導學生解決課文里的生詞,argue, matter,並進一步理解mine, yours, his, hers。在post-reading階段,除了學生能用語言表達出所學知識外,專家認為可以以手抄報的形式畫出來,或者開展別的活動展示出來。如上面這一課,可以開展失物招領活動。小學生馬虎,將東西丟了也不知道找,於是每個班級的講桌上便有一大堆學生丟失的鉛筆、尺子、橡皮,我得利用此次機會,問Whose pencil is it? 讓學生認領.It』s mine.也可以引導學生說It』s hers/his.如果班級的講桌上沒有學生丟失的東西,那麼,教師可以課前搜集一些學生的學慣用品,或者是學生小時候穿過的衣服,讓學生猜是誰的。在學習了第五冊第十模

Ⅵ 如何實現趣味性與小學語文課堂的融合

趣味性是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一堂妙趣橫生的課內程能吸引學生進入課堂容預設的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育氣氛,有效實現教與學的融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基於互動式電子白板強大的呈現方式、靈活的互動功能,分析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策略及效果。

Ⅶ 淺談如何通過學科融合豐富小學語文課堂

趣味性教學是一場變革,如何實現趣味性與課堂的融合成為教學的制勝點。
主要探究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運用,
旨在更好的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開展。

Ⅷ 請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如何做到信息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的有效融合

英語是應用學科,語言的學習需要恰當的環境,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給小學內英語課堂創設語言學容習環境提供了支持。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充分藉助各類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快速學習提高。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