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考編課程標准
① 小學學科課程標准是什麼
小學美術教師學科專業素養一級考核樣題 模塊三 學科課程標准
一、選擇題
單選
1、新課程標準是的制定部門是( C)
A 國務院 B 省級人民政府 C教育部 D 北京師范大學
2、新課程標准把美術學科定性為什麼學科?( A )
A文化性 B選修科目 C 由地方規定 D學校自行規定
3、對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開課要求是 ( A )
A 必修科目 B 選修科目 C 由地方規定 D 學校自行確定
4、美術學科最能培養學生審美體驗的方面是(C )
A 感覺 B 知覺 C 視覺 D 情感
5、美術課程教學評價的主要目標是 ( A )
A 促進學生發展 B 促進教師發展 C 選拔人才 D 修滿學分
6、美術課程是學校進行什麼的主要途徑?(C )
A 藝術教育 B 技能教育 C 美育 D 人文教育
7、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是( D )
A 目標 B 升學 C 就業 D 興趣
8、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習共分為幾個領域( B )
A 3個 B 4個 C 5個 D不分
9、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科共分幾個學段?( B )
A 3個 B 4個 C 5個 D不分
10、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美術共分幾個學段?( A )
A 3個 B 4個 C 5個 D不分
多選題
1、美術課程評價必須遵循的原則是 (ABCD )
A.導向性 B.科學性 C.整體性 D.可操作性
2、美術課程教學評價要淡化的功能是( CD )。
A.促進學生發展 B.促進教師發展 C.選拔性 D.甄別性
3、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 AC )
A.基礎知識 B.情感態度 C.基本技能 D.學生發展
4、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A BCD )
A. 情感 B.態度 C.價值觀 D.能力
5、美術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更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 ABD )
A.均衡性 B.綜合性 C.可塑性 D.選擇性
6、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課程的管理者有( ABC )
A.國家 B.地方 C.學校 D.教師
8、美術課程的學習領域有( ABD )
A.造型*表現 B.設計*應用 C.電腦美術 D.綜合*探索
9、新課程改革之前我國美術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BC )
A.過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B.課程的綜合性不足 C.課程的多樣性不足 D.加強技能訓練
10、課程改革的目的在於(AC )
A.提高學生的能力 B.加強學科知識 C.加強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D.加強技能訓練
二、填空題
1、教育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
2、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
3、我國基礎教育在過去一段時間過於偏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忽略了(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的培養。
4、美術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5、改變過分強調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6、改變過分強調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7、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造就性和適應。
8、課程改革的目的: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生學習活動的(綜合性)性和(探索性)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
9、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
10、思維又可以分為(發散思維)思維和(收斂思維)思維兩種類型,美術活動主動是(發散思維)思維活動。
11、藝術至高價值在於(創造),藝術教育的至高價值無疑是培養具有(創造性)的人。
12、人的行為大體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情趣性)行為,一種是(意志性)行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應更多的調動學生的(情趣性)行為。
13、(學生的發展)是教育的最終目標,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評價。就是教育的過程與教育的目標的統一。
14、美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按照三個維度表述的,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5、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對美術的學習內容是以四個領域來劃分的,分別是(造型與表現),(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究)。
16、各學習領域分別由(標准)、(教學活動建議)和(評價建議)三個部分組成。
17、(標准)是課程總目標的具體化,體現出與總目標的對應關系。
18、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共分為(4個)學段。
19、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習的第四個學段是(7—9)年級。
20、(造型·表現)領域是指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維的學習領域。
三、判斷題
1、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
2、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過於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3、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
4、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
5、新課程改革是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6、新課程改革是要改變過分強調評分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7、新課程改革是要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8、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造就性好適應。(√)
9、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
10、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
11、美術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
12、美術課程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選修的藝術課程。(×)
13、人文性應該是美術的基本性質。(√)
14、藝術性是美術學科的基本性質。(×)
15、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地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16、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學科的教學內容是按照四個領域來劃分的。(√)
17、新課程標准對義務教育階段每個學年的課程目標都做出了清晰的規定。(×)
18、課程標准內容可以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做出相對靈活的安排。(√)
19、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與音樂課是可以互相替代的。(×)
20、國家是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內容的唯一管理者。(×)
②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是什麼在哪裡
同志,直接在網路里輸入「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再「網路一下」就能找到。
③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與小學語文舊課程標准有什麼區別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與舊課標的區別:
第一學段(1~2年級) (1)識字與寫字。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認字量及會寫的字都有所減少。
第二學段(3~4年級) (1)識字與寫字。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2000個左右會, 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左右會寫。會寫的字數量減少400字。
第三學段(5~6年級) 刪掉舊版"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新增「識字的評價"。在寫作方面: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的寫話興趣;第二學段是習作的起始階段,要鼓勵學生大膽習作;第三、第四學段要通過多種評價,促進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對於作文的評價還須關注學生漢字書寫的情況。
口語交際方面:新增,(1)考查口語交際水平的基本項目可以有講述、應對、復述、轉述、即席講話、主題演講、問題討論等。(2)第一學段,主要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態度和習慣,重在鼓勵學生自信地表達;第二、第三學段主要評價學生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
④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是什麼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實施建議(略)
⑤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什麼
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小學語文考編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歷史變革
中國清朝末年興辦近代教育之初,在各級學堂章程中有《功課教法》章,列有課程門目表和課程分年表。這是課程標準的雛型。1912年 1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了《普通教育暫行課程標准》。此後,課程標准一詞沿用了約40年。
課程標準的結構,一般包括總綱和分科課程標准兩部分。總綱規定學校教育的總目標、學科的設置、各年級各學科每周教學時數表和教學通則等。分科課程標准規定各科教學目標和教材綱要、教學要點和教學時間的分配、應有最低限度的教學設備以及教學方法和其他應注意的事項。
要求
隨著新的基礎改革的開展,國家教委和各地教委開始重新著手組織編寫新的各科課程標准。其要求是: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
制定國家課程標准要依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思想品質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倡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創新與實踐。
幼兒園教育要依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教結合和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和社區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夠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課程標准應在堅持使學生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選擇性,並開設選修課程,以利於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的機會,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語文課程標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課程標准
⑥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
第一部分前言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造就現代化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語,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並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言語課程的變革和發展。
三、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課程標准在「總目標」之下,按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這四個學段,分別提出「階段目標」,體現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
2.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年段相互聯系,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3.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小學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部分,對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學、評價等,提出了實施的原則、方法和策略,也為具體實施留有創造的空間。
第二部分 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階段目標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6.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7.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8.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9.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10.喜愛圖書,愛護圖書。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其中2000個左右會寫。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7.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9.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10.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3.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書面交際。
5.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6.根據表達的需要,使用冒號、引號。
7.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8.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美感。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
3.能藉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4.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7.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10.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11.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
5.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6.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
7.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40分鍾能完成不少於400字的習作。
(四)口語實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單的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能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獨立識字,會用多種檢字方法。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
2.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的速度。
3.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鍾不少於500字。
3.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擴展自己的視野。
4.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5.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6.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7.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8.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9.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
10.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
11.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12.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14.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15.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三)寫作
1.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
2.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的表達。
4.根據表達的中心,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後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和想像,豐富表達的內容。
5.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
6.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能根據文章的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進行擴寫、續寫;能變換文章的文體或表達方式等,進行改寫。
7.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
8.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9.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10.作文每學年一般不少於140萬字,其他練筆不少於1萬字。45分鍾能完成不少於500字的習作。
(四)口語交際
1.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2.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說話觀點和意圖。
3.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
4.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5.在交流過程中,能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內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
6.講述見聞,內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述,完整准確、突出要點。
7.能就適當的話題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
8.課堂內外討論問題,能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並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2.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共同討論,選出研究主題,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從報刊、書籍或其他媒體中獲取有關資料,討論分析問題,獨立或合作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
3.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搜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
4.掌握查找資料、引用資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的主要差別;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