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的課程內容特點
A. 小學課程內容改革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過去,基礎教育課程的確定性特徵十分明顯,造成了教師對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的過分依賴,較多地喪失了獨立性和創造性。新課程一改這種狀況,增加了教學中本來就有的一些不確定性。如:教學目標與結果的不確定性:允許學生在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方面有多元表現;教學對象的不確定性:不使用統一的規格和評價標准,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個別化教學,不同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在一起上課;教學內容的不確定性;課程的綜合性加大,教材、教參為教師留有極大的餘地;教學方法與教學過程的不確定性:教師有較大的自主性,將更為靈活地選擇與使用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支配的因素增多;教學評價的不確定性:考試得分點大大減少和淡化,不再起支配作用,教師要花很多時間查找資料、補充教材的內容。這意味著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成為師生共同探討新知的過程。教師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並作為主體而存在,他不再是一個執行者,而是一個決策者。在這樣一種新的課程環境中,教師將擁有更廣闊的創造的空間,而且將體會到創新帶來的巨大的喜悅。
回答
B. 小學科學學科特點
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學科學課的顯著特點,是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
具體特點:
1、人人都能學的科學
科學課程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科學教育.無論學生存在著怎樣的地區、民族、經濟條件、文化背景的差異和性別、天資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科學課程均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和科學潛能發展的基礎.
2.以生活中的科學為邏輯起點
科學課程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了解科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科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要創造學習科學良好的條件和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科學的魅力和樂趣;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3.以科學探究為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過程的本質特徵,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將有利於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主動性.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的學習結果.
4.科學課程具有開放性
科學課程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方面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和創造的空間.科學課程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
C. 小學科學課程性質的特點
基礎,如果不懂後面不好學,但是如果學了,還真沒什麼用,譬如那應用題,以後基本是方程組解的,小學的時候好象沒學這個;另外,我認為是洗腦教育的開始,小的時候最容易塑造性格,』』』』』』』
D. 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學課程標准主要內容:
1、科學課程內容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地球與宇宙科學
技術與工程
2、課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公平的學習機會。
2.倡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2017年9月份開始,小學一年級就要開設科學課了。
通知要求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小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也同時發布。
(4)小學科學課的課程內容特點擴展閱讀: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最關鍵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通知》,這是自2001年頒布《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實驗稿)》16年後,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根據《通知》的要求,今後的小學科學教育將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之一: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保障一二年級學生每周至少一課時,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時保持不變。這不僅對於從小激發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與國際上K-12(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科學教育的主流一致。許多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
也就是說,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周都將上至少一節科學課。同時,小學階段科學課時總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課程內容的擴充,具體變化和效果還有待新版課程標准深入實施後一探究竟。
變化之二:科學教學實施方面注重實驗教學和實踐探究過程,單獨強調了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基於科學教育研究專家諾曼·萊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學探究一定是從問題開始,探究過程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開展。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樂於發問、善於發問、提出可通過探究來回答的科學問題。單獨強調問題意識,注重實踐探究過程,這些對於提升兒童的科學探究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變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等需要。小學科學教師的師資問題是困擾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瓶頸,不少地區都面臨小學科學教師缺乏理科背景和職業發展受限的問題。而課程內容的擴充和實踐探究的強化很可能為一線小學科學教師帶來新的挑戰。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對於加強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也是新的課程標准順利推進實施的重要保障。這意味著,今後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專業的科學教師,而加大經費投入將能夠保證滿足孩子們開展科學實驗的需要。
應該說,《通知》對小學科學課程設置、內容、教學實施及師資環境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必將引發小學科學教育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小學科學教育開啟新時代
E. 小學科學課程評價的最主要特點是什麼
1、人人都能學的科學
2.以生活中的科學為邏輯起點
3.以科學探究為最為重要的學習方式
4.科學課程具有開放性
F. 談談小學科學課程評價的主要特點
小學科學課程評價的主要特點
科學課程的學科定位是培養與發展小學生的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是一個綜合性很大的目標概念,是一個多元的結構體系。小學科學課程評價的主要特點是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2、 評價內容的全面化 。3、評價時機的全程化
G. 小學科學課探索活動具備哪些特點
首先是要有科學性、然後可行性(難易程度要適中,符合年齡特點、要具備一定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逐步解決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各種探究方法,熟悉整個過程。
H. 《科學課程標准》的課程目標有哪些特點,我們應該怎麼把握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回放的視野,具備包答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應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I. 一、小學科學課程為什麼要恢復從一年級起開設 二、修訂後的課程內容標準的表述有什麼特點
好久沒有寫博客了,今天想寫寫我們科學教育的熱門話題。
從去年到今年,在小學科學教育里最熱的一個詞,不是「探究」也不是「動手」,而是「課程標准」。原教育部副部長韋鈺院士領銜修訂新課標,並且在2008年北京全國小學科學教育年會上拿出了一個樣稿征詢意見;同年12月,參加江蘇省小學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立,韋鈺到場作了專題報告。聽了韋部長激昂的報告之後,如鯁在喉,但是一直沉默著,沒有說話。
我在思考:中國的科學課程的標准怎麼了?
我在思考:中國的科學教育的改革怎麼了?
我在思考:中國的科學教師的課堂怎麼了?
提到韋鈺,我非常欽佩她,她是新中國第一個女博士,她是院士,她是科學家,她把法國的「動手做」科學教育項目引進到中國,並積極推廣;她曾經獲國際的科學教育大獎,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有這樣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來關心我們小學科學教育,為我們的小學科學奔走呼號,應該是一件好事情。
很多人問過我對韋鈺部長修訂新課標的看法,我無法回答,因為我不知道!
從一些零零星星的資料我可以知道,韋鈺對於修訂新課標的姿態是非常強硬的,其中最為核心的,就是提出:「從一二年級開設科學課」,她認為這是「此次修訂《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底線」,否則「修訂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這一點,我是舉雙手贊成的。
韋鈺對於為什麼中國的科學課從三年級開始提出了一系列的質問,並公開提出要求對話,和任何人對話,並要求回答:「為什麼三年級作為科學課的起始課?」她說:「無人回應!」言外之意,這是前任課標組負責人的不負責任而造成的這一個結果,是前任負責人對中國的小學生「犯罪」,對中華民族「犯罪」。而如今,她作為一個拯救者拍案而起,站了出來,她要在這里振臂直呼,拯救中國的科學啟蒙教育。為此,她還詳細「論證」了從一年級開設科學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她從各項研究里指出:當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科學教育都是從幼兒園開始的,中國多年的「做中學」實驗證明科學教育是可以從幼兒開始的,中國傳統的科學教育也是從低年級開始的,上一輪的自然課程教育也是從一年級開始的,總之一句話,科學教育從一年級開始是可以的。對於從三年級開始,她是表示不理解的,也是不可以理解的,是不可容忍的!
是啊,我們也表示不理解,既然以前自然課的教學已經從一年級開始了,為什麼科學課不從一年級開始呢?其實,從新課程改革一開始,我,以及許許多多廣大的科學老師一直在質問這件事!韋鈺絕對不是第一個,但她卻是最執著的一個,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很多人也源於這一點對韋鈺頂禮膜拜!
在韋鈺大聲的質問中,我似乎又聽出了些許弦外之音,那是什麼呢?
第一,她對上一個版本《科學課程標准》的批評。在眾多的演講中,她主要提出了針對一個案例——《韭菜治雞瘟》提出了批評,指出這不是一個科學探究教育的案例,其中一點就是這個案例是一個個人的案例,就像中國古代的一個什麼人躲在山洞裡的偷偷地做一些研究,然後提出自己觀點,這不是科學探究的案例。雖然也包含了探究的幾個步驟,如提出問題、假設和預測、制定實驗計劃和進行實驗、搜集整理信息、應用,並進一步驗證等,但是,這不是一個探究性科學教育的過程。所提出的問題也是一個並不適宜於小學生進行探究,甚至不是一個明確的科學問題:雞生的是什麼病?韭菜中的什麼成分治好了雞的病?所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沒有運用科學、准確的研究方法。韋鈺指出:「作為探究式科學教育,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而且這種學習是在一個有教師和學生互動、學生和學生互動的過程和環境中實現的,不是關起門來一個人做的小科技實驗。」姑且不論那個孩子的研究是否科學,僅這個孩子的解決問題的意識應該是值得稱道的。「雞瘟」的探究被指責為非概念的科學學習,因為學生研究的雞瘟不是一個科學概念,但我認為「雞瘟」的探究不在於是否學習到了科學概念(實際上「雞瘟」也應該是個科學概念),而在於兒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當然我也對《雞瘟的案例》提出過質疑:這個案例極有可能是小學生憑想像寫的,理由是到底是父親買來的葯治好了雞瘟呢,還是小作者的韭菜葯丸治好了雞瘟?如果你養過雞或者你與養雞專業戶交談一下,你很快就會明白雞瘟病實際上就是禽流感,換而言之,就是雞得了流行性感冒,雞一旦染上,一般情況下,從發病到死亡不過兩三天時間,一窩雞就死光光。能夠熬過三天不死的,即使不喂葯也不要緊,因為這些雞的自身免疫力是很好的,一般是不會死了。那麼,在這個案例中,小作者也做了對比試驗,三隻病雞與三隻無病雞進行籠養試驗,結論是病雞吃了韭菜葯丸後病好了。那麼在這個實驗中,小作者有沒有控制好變數呢?結果很明顯的讓人想到拿來做試驗的三隻病雞已經餵食了父親買來的葯,這下就很難說清雞是父親買來的葯治好的,還是韭菜葯丸醫好的?
另外,從第一稿科學課標的相關內容來看,這個案例是用來說明什麼是科學探究過程,而不是一個科學教育過程,這個孩子的這一次獨特經歷應該是一次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應該是一次探究過程。
第二,韋鈺強烈批評科學從三年級開始,其實,韋鈺在這里錯誤地理解了一個概念就是科學課和科學教育。我國的科學課從三年級開始,並不意味著科學教育從三年級開始,幼兒園有科學教育的內容,一二年級的科學教育呢?存在於品德與生活這一門學科里,三年級開始獨立成為一個學科。這里我不得不去說一說新課程改革為什麼從三年級開始學科學,其實原因很簡單——日本。我國的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模型來自日本,雖然說是經過多方論證,可是在那一次急沖沖的新課程改革中,我們不得不沿襲別人的方案。上一任基礎教育司司長朱慕菊曾留學日本,所以,我們的教育方案就來自於日本。其實,方案來自於哪裡本無所謂,只要能夠執行好也就行了。因為人家日本的那個方案應該也是可行了,並不單單是美國的可行。在當今中國有誰做這樣的論證呢?
所以,韋鈺所批評的科學從三年級開始這個論題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是不存在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即使從三年級開始是錯誤的,也不是上一任課標編寫組的責任,因為作為郝京華來說,她只是一個執行者,教育部要求她編寫科學課標,她不可能說從三年級開始科學是錯誤的,因為她這樣說就意味著國家的課程計劃是錯誤的,除非他不想編寫課標。
在中國,三條腿的蛤蟆不易尋找,兩條腿的人還是非常多的。所以,這個事情的主要責任也不應該有郝京華來負責。
第三,韋鈺提出從一二年級開始的科學課,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言論。雖然這樣的慷慨激昂的話語很是激動人心,這種精神可嘉,可是我不得不說,從中國的實際情況來看,幾乎行不通。因為,第一,韋鈺是一個退休的教育部副部長,她的影響力沒有那麼大。第二,韋鈺只是領銜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修訂,若從一年級開始,必然牽涉到品德與生活的課標的相關內容的調整,必然牽涉到整個課程計劃的調整,而這就不是一門學科課程標準的事情了,如果如韋鈺所願調整了,那不就是又一次新的課程改革了嗎?
突然之間,我想做一個假設:假如教育部不批准韋鈺所提出來的從一年級開始科學課的方案,那會是一個什麼結果呢?作為課標組長的韋鈺敢於拍案而起,帶領她的研究團隊拒絕簽字嗎?我拭目以待,私下裡,我認為這種提法不過是一種作秀而已。
第四,韋鈺在全國調查研究了嗎?他們所做的研究是哪些?在韋鈺公開的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一些資料:
(1) 《對新課程設置方案中小學一二年級不設置科學課的質疑》
(2) 《國內外科學教育課程設置的現況調研》
(3) 《我國小學科學教育課程設置的歷史》
(4) 《科學教育和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
(5) 《我國青少年科學教育的歷史與展望》
(6)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教育學研究方法的變革》
(7)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修訂意見調查》
(8) 《法國、加拿大專家關於「做中學」內容標準的建議及「自然教學大綱」、「國家科學課程標准」相對應的部分》
(9) 《有關內容標准中具體內容的表述和分級研究——物質和物理科學領域》
(10) 《關於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科學知識內容修訂的思考》
(11) 《基礎教育和創新型人才培養》
(12) 《考慮恢復小學一、二年級科學課的理由》
(13) 《七年「做中學」科學教育實驗給我們的啟示》
(14) 《概念和科學概念》
(15) 《為什麼我們要圍繞科學概念來組織科學教育》
這15項資料中其中有6項(1、2、3、5、12、13)是圍繞著一二年級設立科學課而提出來的。真正研究課標編寫內容標準的科學概念卻沒有,其中有一份詳細的比較內容——《有關內容標准中具體內容的表述和分級研究——物質和物理科學領域》僅僅是做了比較而已,對為什麼我們的課標中應該設立哪些科學概念並沒有做出詳細的論證來說明其必要性,其論證模式基本上是這樣的,關於某概念(比如熱):美國有、日本有,新加坡有,我們也應該有!別人有並不是你必須有的論證。我以為,這樣的論證並不科學,這和我們國家學習科學從三年級開始的論證方式是一個樣的。請注意,他們僅僅做了三大領域中的一個,其它根本沒有,翻開課標草稿之後,你會發現關於物質世界的內容概念還是比較明確的,對於生物和宇宙這兩個領域,概念十分的混亂,不僅是邏輯不清楚,就連表述也成問題,很難說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但我還是要說,修訂過的課標一定會比上一版本的課標要好,就如同上一版本的課標要比自然教學大綱好一樣,後來者總是要超過前任的。我也非常期望新課標的出台,它一定會比原來的課標好。因為新的總會比舊的好,牛頓說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定會看得更遠。
其實,即使其他國家的科學教育都是從一年級開始的,我們從三年級開始也未必是錯誤的,至少從邏輯上沒錯。更何況日本等國家的科學課是從三年級開始的,這其中的論證我想,日本的教育部不會拿日本的未來開玩笑吧。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的《國家科學教育標准》的誕生。1991年,在提高各年級學生的科學素養(Scientific Literacy )的背景下,美國全國科學教師協會(NSTA)請求國家研究院(NRC )協同努力為美國科學教育設計一個「國家標准」。國家研究院在1991 至1995年間數易其稿,終於在1996 年正式出版「國家科學教育標准」(National Science Ecation Standards,NSES)。在這一過程中,為喚起公眾對有關科學教育改革的種種問題以及對科學教育標準的性質和內容的討論,僅向公眾介紹有關情況的報告等活動就舉行了150多次。1994年5月,預印稿分發,供批評和審議。在此基礎上出台的修改稿作為官方正式文獻,有40 000份於1994年12月分別散發到全國18 000人手上和250個小組中,供各地討論審查。1996年初推出這一最後文本。這個文件與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2061計劃」(1990)、全國科學教師協會的「中學科學的范圍、程序和協調方案」(1992)並稱為美國90年代三個國家級科學教育改革方案。
反觀我們的課程標准修訂,不難發現我們的浮躁。從相關的文件檢索來看,從課程標準的編制目標,課程目標的研製和確定以及分解到內容標準的確立表述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計劃。相關研究過程資料並不周延,反映不出研究的思路。相關的資料中體現不出分享論證的體系。對上一版本課標中課程目標的分析和揚棄也十分欠缺,從相關的文字來看,幾乎是完全丟棄了,為什麼丟棄?兩次的編寫為何不同,沒有相關的研究資料來作為支撐,我只能感覺到是一篇另起爐灶新文章而已。不僅如此,子目標的分解、過程技能目標的理清,情感目標的梳理幾乎看不到相關文獻資料的分析,看不到研究性的過程資料,對科學本質的表述以及在課堂上的定位,科學素養的內涵界定也都沒有做出梳理和解釋的界定。這難道就是韋鈺所謂的以科學研究的方式來修訂新課標嗎?玄!
在這一次的課標表述里出現了一個新詞——科學素質,這個詞替代了上一版本中的一個核心詞——科學素養。至於為什麼需要替代,我搜遍整個網路不見相關的文字分析。課標組更是沒有給出相應的解釋,沒有留下半個文字。凡此種種,我們似乎看到一群烏合之眾在剪貼拼圖我們國家的《科學課程標准》,就如同一支沒有科學素養的教師團隊在做一件驚天的偉業,從他們研究的相關條目來看,其研究的專業程度遠遠不如郝京華團隊呢。
這就是一個由院士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就是他們編制我們將來要當做「聖經」來讀的《科學課標》?從我上述的疑問和相關的這些資料分析來看,這一屆的課標修訂以及他們的成果並不容樂觀,因為仍然是浮躁的產物,所以,我對此次課標修訂的評價是:精神可嘉,動機不純,過程浮躁,效果難說!
編後話:曾特的這篇文章我讀了不下5次,每一次品讀都能夠深刻體會到曾特對小學科學教育的一顆火熱之情,一片赤誠之意,一份擔憂之心。在這篇文章中,曾特一改往日的儒雅,所用言辭也許有些過激。但在學術爭論自由的今天,我們需要一些不同的意見。路在何方?我們都在苦苦思索和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