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
㈠ 如何把核心素養滲透在數學教學中
一、主動發現問題,抓住問題本質,滲透核心素養
「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學生能夠獨立思考,也有提出問題的能力。無論學生提什麼樣的問題,不管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自己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後對問題採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和解決。對於有創新意識的問題和見解,不僅要給予鼓勵,而且要表揚學生能夠善於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進而引導大家一起去深層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學《加法交換律》,這節課主要是探究和發現規律,在探索新知的環節,採用競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在講清競賽的內容和規則後出示題目:25+48、48+25、68+27、27+68…..兩小組輪流答題,答到第4題時,先答題的小組的同學馬上提出了問題:「老師,其他組的同學做的是我們小組做過的題目,不公平!」這時老師問:「為什麼不公平,你來說說。」接著學生就順其自然地說到問題的本質:「雖然加數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數是相同的,所以結果也是相同的。」通過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本質,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加法交換律的內涵。又如:「生活中的比」,導入時提出問題: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將「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與「籃球比賽中的比「提出來,並問「這兩個比相同嗎?如果不同,不同之處在哪裡?」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給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賽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輸贏,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雖然也有可能發生變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間的關系。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突破難點。
二、具有創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滲透核心素養
杜威曾說:「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數學問題的猜想,實際是一種數學想像,是一種創新精神的體現。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創新地學習數學。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例如:《圓的周長》,在探究圓的周長和什麼有關的環節中,先引導學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猜一猜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接著結合學生的回答,演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滾動一周。並讓學生指出哪個圓的直徑最長?哪個直徑最短?哪個圓的周長最長?哪個圓的周長最短?最後總結:圓的直徑的長短,決定了圓周長的長短。
又如:在教學「3的倍數特徵」時,大部分學生受前面學習的2和5的倍數的特徵的影響,會有個位是3的倍數的數的猜想。這時,教師出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驗證。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 9個數的個位都是3的倍數,它們能否被3整除?通過驗證,學生發現先前的猜想是錯誤的,於是就會產生疑惑,並有了探求新知的慾望。這時教師利用錯誤,引導學生觀察第2列數「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數能否被3整除?再觀察觀察,你想到什麼?接著指出:看來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個位,也與數的排列順序無關,那麼,究竟與什麼有關,具有什麼特徵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與各位數的乘積有關2、可能與各位數的差有關3、可能與各位數的和有關等等這些猜想,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探主究驗證,將大錯化小錯,小錯化了。
三、進行合理提煉, 建立數學模型,滲透核心素養
數學模型是數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不僅可以為數學的語言表達和交流提供橋梁,而且是解決現實問題的重要工具。在數學學習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學習的意義並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在構建面積公式這個數學模型時,首先應用數格子的方法來探究圖形面積的一種簡單方,學生能夠輕松地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這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相對應的量進行分析,並初步得出:當長方形的長等於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於平行四邊形的高時,這兩個的圖形的面積相等。於是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等於底乘高。接著提出如果要去測量現實生活中一塊很大的平行四邊形的田地,你認為數格子的方法合適嗎?從而引導學生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行計算。
又如:教學「加法交換律」時,當學生已經初步感知規律後,教師提問: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嗎?學生紛紛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來表示,並重點提出a+b=b+a這種形式,引導學生討論a和b可以是哪些數,這樣不僅關注學生了運算定律的形式化表達,還培養了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四、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滲透核心素養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所以課堂教學中應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系。例如:「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計算方法,許多問題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結果,有的很難算出准確的數據,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來幫我們解決問題。因此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掌握一些簡單的估算方法,對於學生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的問題,以及培養他們的數感及數學應用意識都有著積極意義。比如估算到超市買東西大概需要帶多少錢?估算一個房間的面積大約有多少?估計一個操場大約可以容納多少人?……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師平時課堂教學中堅持不懈的潛移默化,這樣學生才能將估算內化,學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欣賞與設計」這一課,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對稱圖案的美,並體驗到復雜美麗的圖案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在欣賞了各種漂亮圖案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設計,學生創造出的圖形豐富多彩,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現實生活和數學離不開,數學給我們帶來了美的感受。
㈡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
小學語復文核心素養就是制要以學生發展為主,用語文學科塑造學生獨立品格,促進學生能力全面提升,真正體現語文課堂的價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滲透對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實現語文課程價值,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讓學生形成健全人格與健康思想,真正體現核心素養理念。本文將簡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理念,分析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並提出滲透對學生核心素養教育的策略。
㈢ 如何在本學科滲透"學科核心素養與教學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本質上仍是「教什麼,如何教?」的問題內。研究此問題,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研究數學課程的性質與理念,研究數學課程的目標,研究數學本質,研究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以便教師能從整體上把握教學設計的結構和要體現的思想方法等。
2.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能從一節一節的教學中跳出來,以「主題(單元)」作為進行教學的基本思考對象,它可以以「章」作為單元,也可以以數學中的重要主題為教學設計單元,也可以以數學中的通性通法為單元。對於這一設想,具體研究時重在思考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知識教「活」。
3.數學和數學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問題」,數學概念、定理、模型和應用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形成的,在數學課程目標中,要重點發展學生發現、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中,也是關注的重點。為此,要精心研究如何設計每節教學中的問題,以科學合理的提問促進學生思考。
4. 了解數學的歷史,了解數學的發展,了解數學在社會發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也是提高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對此做以研究並在教學中適當設計和引導學生「閱讀數學,增長見識」。
㈣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
語文,簡而言之,語言與文字。語言是人類進行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重要工具,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咿呀學舌一直到老,每天幾乎都要與人交流,而文字的歷史演變更是久遠,它是人類在進行說明事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最為普遍的表現方式,由此可見,語文在人的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核心素養是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個學生個人成長,走向社會和融入世界必不可缺的共同素養。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就必然要使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形成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點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多讀、多思、多寫,又要進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養,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初中學生正處在身體和思想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僅僅只是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而語文學習決不能只限於課堂內,語文學習的材料范圍比較廣,學校、家庭、社會、生活、自然、實踐等都是學習的對象,如運用對比手法進行寫作練習時,可以將人的渺小與自然界的偉大進行對比;可以將高山的景色與平原的景色一年四季的不同進行對比描寫;還可以將城市的繁華與鄉村的荒涼進行對比,這樣學生的寫作就靈活了,可任意擴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就不再受課堂的限制了。
語文學習一定要做到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對於字和詞我們要讓學生把這些基礎知識掌握准確、牢固,知道字詞的讀音和意思;下一步才有可能認真的品味鑒賞課文優美的句段,才有可能感受理解文章的精髓和主旨,如果你連字詞都經常搞錯,錯別字滿篇,怎麼可能領略到文章的意境;我們不但要打好學習語文的基礎,還要走進自然,深入社會,親自實踐,認真思考,進而才有可能寫出自己獨到的認識和觀點,閉門造車、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寫作文都是不可取的,又怎麼能可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品。
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根基。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說讀寫,在課外也要學會積極主動的運用聽說讀寫,如戶外的廣告語、宣傳標語;機關的文化建設、發展內涵等,都涉及到語文,可以說語文的功能無處不在,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把學生當成堆積知識的容器,更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讓學生形成一種獨立生活的能力,要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認識、判斷、適應這個世界,會正確的選擇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樹立起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語文教育應該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㈤ 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
教學中要滲透核心素養,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熱愛科學的教育。
㈥ 淺談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
一、從「思想品德」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正在從「學科本位」轉向「素養培育」
1、將價值引領與實踐導行放在首要位置,從「學科教學」轉向「學科教育」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價值引領與實踐導行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最核心的理念,也是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的本質追求。正如顧潤生教授在活動總結時所說,法治教育的最大價值不在於法律知識的教育,而是價值觀的引領。難能可貴的是,此次參賽教師普遍都能夠寓價值引領和實踐導行於知識教學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價值認同、強烈的法治意識、科學的理性精神和積極的公共參與意識,實現德育教學目標的入耳、入腦、踐行。
2、注重「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從「碎片式」情境教學轉向「主題情境探究」
活動、探究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也契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特點。而活動和探究離不開一定的情境、問題和案例的選擇和設置,這是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體驗感悟學習的載體。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從最本質上講就是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強調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下,將所學知識遷移到新情境中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時知識才能轉變為素養。此次參賽課堂教學中,不僅情境案例式教學成為一種常態,而且不少教師試圖改變過去那種隨意、零碎、雜亂、無序的情境設計,通過「主題情境探究」這種以主題為中心、情境為載體、問題為橋梁、探究為途徑的集約式教學,將情境預設成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一個主題系列。通過一系列問題設計,將情境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現象和本質的統一中探究,從而使教學的主題性、整體性、邏輯性更強,並實現情境由小到大、由遠到近、由國家社會到自身的有機連接。
㈦ 數學教學如何滲透六大核心素養
一、數學抽象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集邏輯性、抽象性為一體的學科。抽象性是數
學教學中一個主要的特性,對於剛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 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太豐富,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也
是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一個重要環節。數學內容抽象,如空 間形式抽象,例題數量關系抽象,學生一時無法理解思路受阻,
這顯然不利於學生的數學發展。倘若教師將話語權獨占,過多 的提點只會讓學生養成思維惰性,造成思維障礙。例如,在幫
助學生理解正數和負數的定義時,倘若將正數定義為「前面帶 正號的便是正數」給負數的定義是「前面帶負號的就是負數」。
這兩個定義能說明是正數?是負數嗎?顯然並不能,如果給正 數定義為「大於零的便是正數」,負數定義為「小於零的便是負
數」這種定義方式便不會造成上述的其一,也能幫助學生理清 概念,將正數與負數以「0」為基準點,分為左右兩部分,學生
很自然就能到處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這顯然比死記硬背 更有效。
二、正確認識教與學的關系
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教學形式,老師的教和學生
的學是這個教學過程中的基本形式,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 生熟練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對於老師的教來說,其最終的目
的也是為了學生的學,傳統教學中老師只顧及到了個人講課的 感受,沒考慮到學生是否感興趣學,導致教學的效果和學習的
效果不理想。素質教育形式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老師應正確認 識和把握好教與學的關系,擺正教的位置,認清教師的角色定
位,切實處理好數學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積極地培養學生參 與課堂教學的興趣,重視和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 素養。在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發現問
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探究意識和能力,就需 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
養,需要優化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從而為學生敢於提 出問題打下基礎。
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還表現在,學習中學生 能發現疑問,能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疑問,並且能多角 度、多方面地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三、在解決問題中突出拓展思維培養
數學最美妙的就是它巨大的邏輯體系,整體數學的邏輯體
系幾乎可以涵蓋了所有可見的物質計算。對初中而而言,數學 科目也許只是以課時為單位的知識灌輸,他們意識不到這些課
時內容能夠聯合形成一個整體。如果教師能夠在數學課堂中培 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就能夠讓學生在攻克課時知識的過程中體
會到翻越山嶺的滿足感,從而不再認為數學是過了一山又一山 的疲憊來源。對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後編制好的拓展問題輔助學
生進行邏輯拓展思維能力的鍛煉。這里以九年級上冊課本第二 十二章第三課時的課後拓展問題為例,具體問題為:分別用一 段長為 L
的線段圍成矩形與圓形,哪個面積更大?教師列出二 次函數,矩形一條邊長為 A,則矩形面積 S1=A×(L-2A) /2=AL/2-A2,而圓形半徑
r=L÷2π,圓形面 S2=π×(L÷2π)2=L2/4π,不難看出周長確定圓形的面積是固定的,再結合圖 像,找到矩形面積最大時的值(當
A=L/4 時矩形面積最大),進 行比較,即可解決問題。
四、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
在初中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一定要創新教學理念
和教學模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的教 師不重視數學課程的設計,採取的教學模式多數都是教師講授,
學生聆聽,然後依據筆記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其實,在一線 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從學情出發,
優化教學設計,不斷的創新教學模式。學生未來在學習和工作 中都會遇到數學問題,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必
要的理論知識,同時參與生活實踐,把理論的數學學知識轉化 為生活常識,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在初
中數學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一味的讓學生死記硬背和機械式的掌 握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生只能考出一個好成績,但是他們的數
學核心素養是很難提高的。新形勢下,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模式, 採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翻轉課堂、微課課堂等方式,調動
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注重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培養, 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需要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
養。教師可以通過「課程設計,關注知識取向與文化取向;課 堂教學,兼顧知識引導與思維啟發;教學評價,考查數學思維
與核心素養」的方式,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入貫徹到初 中學生數學學習的每一個階段中,使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數
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
㈧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知識、能力、特長、習慣、氣質、品格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應試教育模式下,教師、學校往往看中的只是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阻斷了學生形成鮮明個性特點的通道,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得不到長足發展,更談不上什麼參與社會實踐、培養創新能力、發展人文素養等,因此,圍繞學生核心素養的本質和內涵,在學校管理、課堂教學、校園活動、社會實踐、自我提升等方面,我們就應該採取多種方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平台,不斷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下面,我就結合中學語文學科,簡要談談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些感悟。
語文,簡而言之,語言與文字。語言是人類進行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重要工具,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咿呀學舌一直到老,每天幾乎都要與人交流,而文字的歷史演變更是久遠,它是人類在進行說明事理、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最為普遍的表現方式,由此可見,語文在人的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核心素養是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個學生個人成長,走向社會和融入世界必不可缺的共同素養。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就必然要使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中形成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重點抓好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多讀、多思、多寫,又要進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養,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初中學生正處在身體和思想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僅僅只是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而語文學習決不能只限於課堂內,語文學習的材料范圍比較廣,學校、家庭、社會、生活、自然、實踐等都是學習的對象,如運用對比手法進行寫作練習時,可以將人的渺小與自然界的偉大進行對比;可以將高山的景色與平原的景色一年四季的不同進行對比描寫;還可以將城市的繁華與鄉村的荒涼進行對比,這樣學生的寫作就靈活了,可任意擴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也就不再受課堂的限制了。
語文學習一定要做到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起來。對於字和詞我們要讓學生把這些基礎知識掌握准確、牢固,知道字詞的讀音和意思;下一步才有可能認真的品味鑒賞課文優美的句段,才有可能感受理解文章的精髓和主旨,如果你連字詞都經常搞錯,錯別字滿篇,怎麼可能領略到文章的意境;我們不但要打好學習語文的基礎,還要走進自然,深入社會,親自實踐,認真思考,進而才有可能寫出自己獨到的認識和觀點,閉門造車、生搬硬套、依葫蘆畫瓢寫作文都是不可取的,又怎麼能可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品。
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根基。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聽說讀寫,在課外也要學會積極主動的運用聽說讀寫,如戶外的廣告語、宣傳標語;機關的文化建設、發展內涵等,都涉及到語文,可以說語文的功能無處不在,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把學生當成堆積知識的容器,更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讓學生形成一種獨立生活的能力,要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去認識、判斷、適應這個世界,會正確的選擇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樹立起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語文教育應該在這個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語文教學中要提高學生核心素養,我們一定要抓好課堂教學,組織並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更關鍵的是要將課堂教學與家庭、社會、自然、生活恰當的融合在一起。調動學生學習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課堂的主主人,進而達到語文教學的最好效果,我相信,這是我們語文教師的共
㈨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促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