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主題課程好玩的繩子
A.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大家一起來玩繩》
活動目標: 1、幼兒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 2、發展幼兒的平衡協調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長繩短繩若幹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熱身操。 二、基本部分: 1、導入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來玩繩子,看誰能想出好玩的方法。 2、自由玩繩: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自由玩繩,探索一人、兩人和多個人玩繩的方法。 3、介紹玩法: (1)跳繩: 幼兒可以一個人練習跳繩,還可以練習花樣跳繩。 (2)踩繩跳: 每人一根一米長的繩子,兩手捏住繩子的兩端,雙腳踩在繩子的中間部位,兩手拉緊繩子,雙腳用力前跳。 (3)走小路: 兩條繩拉成相距有一定距離的平行線做小路,幼兒在小路中間走,踩繩、出繩為犯規。 (4)走鋼絲: 把繩子拉成直線或S形,幼兒踩繩前進。 三、結束部分: 1、小結。 2、放鬆活動。
B. 幼兒園好玩的互動游戲介紹幾個
老鷹捉小雞,走鼠按,123木頭人,水鬼水鬼
C.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主題
主題活動:我愛讀書
一、主題來源:
升入中班以來,孩子們逐步的愛帶書來幼兒園,恐龍書、故事書,品種漸漸增多,寒假以後孩子們有的幼兒帶來許多新書,孩子們互相交換著看書,但缺少細致的觀察,有的只看書里喜歡的人物,有的被色彩吸引,不能連貫的講述圖書內容,所以我們為了幫助孩子們學會讀書,讀懂書,把書當作真正的朋友,所以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我愛讀書
二、核心目標:
1、
喜歡看書,願意與同伴分享讀書的樂趣。
2、
掌握讀書的方法,看圖講述的方法及初步續編故事的方法。
3、
願意以自己的方式把讀懂的書及續編的結果將給大家聽。願意分享其中的知識與樂趣。
三、活動過程:
這一學期的分享閱讀是一個讓孩子感受愛、享受愛的過程。這個閱讀過程是一個與教師、家長、共同游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幼兒的第一需要——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得不到滿足,那麼在幼兒眼中,這樣的閱讀便是一次失敗的游戲。因此在活動開始我們在家長的一封信中介紹主題的目標,以及家長需要配合的活動,在家長園地向家長們介紹了什麼是分享閱讀,分享活動的意義以及我們要達到目的。我們反復宣傳這種分享閱讀中的分享就是強調享受——既讓幼兒享受到閱讀的樂趣,也讓幼兒享受到父母、老師的愛,而且這種享受是由父母、老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共同創造的。在這種閱讀活動中幼兒帶者聽有趣故事的平常心態和父母、老師一起閱讀,閱讀活動中的視覺、聽覺、觸覺的信息都由大腦詮釋安詳、愜意、深切的親情。因此,閱讀自然就成為了孩子們的一種甜蜜的享受,孩子們紛紛帶書來一起分享,我們一起認識新書書名,孩子們把心愛的圖書繪畫出來,講述著自己的書有趣的地方,增進了交流的機會,對看書有了濃厚的興趣。
D. 幼兒繩子有什麼玩法
活動主題:玩繩教學目標: 1、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感受用繩子玩游戲的樂趣。 2、發展幼兒身體平衡感。 教學准備: 長繩、橡皮筋若干。 教學過程: (一)、玩"繩"的游戲 1,請幼兒分組討論繩子和橡皮筋可以用來玩哪些游戲。 2,請幼兒講講怎麼個玩法。 三、教師講解游戲內容: 1,用橡皮筋玩跳皮筋的游戲,輸的小朋友去綳線。 2,將長繩擺在地上做螺旋形,當作鋼索。請幼兒扮演走鋼索的人,踩著螺旋狀的繩子小心通過。 3,一邊將長繩拉直,變成神奇的馬路。請幼兒到"馬路"上來跳舞,例如: --雙腳放在繩子兩側,向前走或後退兩臂平衡伸直。 --雙腳踩住繩前進或後退。 --學兔子跳的方式在繩子左右交叉跳躍。 4,走小蛇:兩個幼兒拉住繩子的兩頭不停抖動,請其餘的幼兒在上面不間斷的走,踩不住繩子就輸了。 5,捻繩子:繩子綳直後,幼兒從兩頭開始走,雙腳在上面扭動,誰順利通過就贏得游戲。 6、頂繩:兩幼兒把繩子拉直,繩子高於孩子頂部,孩子在繩下用頭碰觸繩子。 7、過小河:把兩根繩子平行拉直寬度30厘米,讓幼兒來回跨跳。 8、揪尾巴:把繩子系在腰間繩端放在身後做尾巴,幼兒互相追逐揪尾巴。 9、輪繩:讓幼兒把繩兩端對齊握在手中,左右手交替掄繩。 10、鑽繩:兩幼兒把繩子拉直高度在幼兒身高一半,幼兒從繩下鑽過去。 1 1、系繩:讓幼兒站成兩排互相把繩子系在腰上,在前後交換位置把繩子解開。 (二)、用繩子圍成圖形後玩游戲。 1、讓幼兒用繩子圍成圓形進行跳躍。 2、用繩子擺成房子做跳房子游戲。 四、教師參與活動指導幼兒一起做玩繩游戲。 1、讓幼兒自由選擇合作夥伴一起做游戲。 2、活動中教師隨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五、嘗試新的游戲,體驗玩繩子的樂趣。 你覺得哪種游戲最好玩,為什麼?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商量,交換游戲內容。 讓幼兒想一想,繩子還可以怎麼玩,並請自願的幼兒上來玩玩看。 六、結束活動在音樂聲中,和幼兒交流剛才一共玩了幾種繩子游戲,哪種玩法最有趣。
E. 如何設計一個幼兒園中班主題活動的課程,要呈現基本步驟
設計理念
在如今多元化的幼兒教育領域中,我認為最富有中國特色的是「田野課程」。它把幼兒當作有特殊需要和興趣的個體,看作問題的發現者與探索者,用多種方式表達認識和感受。注重幼兒的興趣、生活、活動的延伸和聯系。因此,根據「田野課程」的理念,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我」這個主題,讓幼兒去面對生活,在情境中學習,來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主題選擇
中班幼兒的思維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點,不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只知道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快樂。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由於幼兒社會交往技能的缺乏,很容易發生各種矛盾,並且不太會解決問題。鑒於幼兒上述一些情況,我選擇了該主題,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准則,培養幼兒的社會性。
活動目標
1、尊重幼兒,滿足他們的需要,鼓勵幼兒與環境互動。
2、體驗「我」在游戲、生活中快樂的情感,幫助幼兒正確認識自己。
3、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鼓勵幼兒通過多方面的努力解決問題,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
4、通過多種方式,充分利用家庭幼兒園等教育因素,來共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活動流程:
活動一:認知活動—我自己
通過認識自己的姓名、性別、測身高、自主繪畫等一系列手段,從而讓幼兒從多方面認識我的一些特徵。
活動二:家園活動—我的家
讓幼兒了解自己的生長環境,然後把它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比較、討論等形式,加深對「家」的印象,分享共同的情感體驗。
活動三:生活活動—我會……
通過讓幼兒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疊被、系鞋帶……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表現力。
活動四:語言活動—我喜歡……
通過語言描述和肢體語言來介紹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的學習活動是一個進行中的、可以改變的、開放的過程,根據幼兒經常在盥洗室、走廊邊講一些小秘密這一特點,我改變了原定教學活動的形式,更改為活動區活動—悄悄話:用屏風隔出一角,讓幼兒在這個小天地里說悄悄話,從而培養孩子交往的技能。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活動,幼兒對於「我」的一些特徵、生長環境、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認識,並且在自信心和自我表現力方面都有所增強,但是合作、交往的技能還很不夠,因此,我又設計了一項社會性活動:好朋友。這是我重點要講的,設想通過這項活動來培養幼兒合作能力。在此,我設置了一個自由、寬松、愉快的環境,採用音樂游戲的形式進入場景,通過《小雞和熊》的故事,讓幼兒知道要相互合作,接著讓孩子分別扮演角色來進行「好朋友」的游戲。幼兒兩人一組,一人蒙眼一人睜眼,互相幫助,共同跨過由多隻可樂罐設置的小矮牆,到達小城堡。
第一次游戲:失敗。小矮牆被撞翻了,請幼兒講一講怎麼會發生這種情況?有的說:「他沒扶住我。」有的說:「他沒說清楚。」再此教師引導孩子們展開激烈的討論:怎樣才能使小矮牆不被撞倒?然後進行第二次嘗試,結果還是失敗,再討論、再嘗試,通過反復的嘗試來解決問題,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當發現有個別幼兒能順利地通過時,我及時讓他們來講一講:你是怎樣跨過小矮牆的,然後再讓大家一起來試一試,通過嘗試,幾乎所有的孩子都順利通過到達了小城堡,好朋友手拉著手歡呼雀躍,在此同時既鍛練了幼兒的身體,又增強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技能,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華,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
F. 幼兒園戶外活動 繩的功能與作用
戶外活動有利於孩子親近陽光和空氣,走近大自然:戶外活動是以陽光和新鮮空氣為伴,以個體或群體的方式,動用全身感官共同參與的活動。如與小朋友一起玩水玩沙、玩球、堆雪人兒、滑旱冰等,既滿足了孩子愛玩好動的天性,又增加了他們與大自然的親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