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及解讀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及解讀

發布時間: 2021-03-04 18:27:02

①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什麼為主

小學階段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在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初中階段

1、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

2、初步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學會使用與學習和實際生活直接相關的工具和軟體。

3、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4、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

5、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意識,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高中階段

1、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社會的影響。

2、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及網路的基本知識。能夠熟練地使用網上信息資源,學會獲取、傳輸、處理、應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運用信息技術學習其他課程的方法。

4、培養學生選擇和使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自主學習、探討的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6、通過與他人協作,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編輯、綜合、製作和傳播信息及創造性地製作多媒體作品。

7、能夠判斷電子信息資源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

8、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自覺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為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與信息有關的活動。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住處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各地區可根據教學目的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兩類模快中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於68學時;

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於68學時;

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為70-140學時。

上機課時不應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中學要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門組織信息技術的等級考試的試點工作。在條件成熟時,也可考慮作為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科目。

附:課程教學內容安排

課程教學內容安排

小學

模塊一信息技術初步

(1)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計算機、雷達、電視、電話等。

(2)了解計算機各個部件的作用,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3)認識多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一些應用。

(4)認識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

模塊二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漢字輸入。

(2)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

(3)學會對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用計算機畫畫

(1)繪圖工具的使用。

(2)圖形的製作。

(3)圖形的著色。

(4)圖形的修改、復制、組合等處理。

模塊四用計算機作文

(1)文字處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編輯、排版和保存。

*模塊五網路的簡單應用

(1)學會用瀏覽器收集材料。

(2)學會使用電子郵件。

*模塊六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多媒體作品的簡單介紹。

(2)多媒體作品的編輯。

(3)多媒體作品的展示。

初中

模塊一信息技術簡介

(1)信息與信息社會。

(2)信息技術應用初步。

(3)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4)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問題。

(5)計算機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6)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軟體簡介。

模塊二操作系統簡介

(1)漢字輸入。

(2)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及發展。

(3)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組織結構及基本操作。

(5)操作系統簡單工作原理。

模塊三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編輯、修改。

(2)版式的設計。

*模塊四用計算機處理數據

(1)電子表格的基本知識。

(2)表格數據的輸入和編輯。

(3)數據的表格處理。

(4)數據圖表的創建。

模塊五網路基礎及其應用

(1)網路的基本概念。

(2)網際網路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3)網際網路上信息的搜索、瀏覽及下載。

(4)電子郵件的使用。

*(5)網頁製作。

*模塊六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多媒體介紹。

(2)多媒體作品文字的編輯。

(3)作品中各種媒體資料的使用。

(4)作品的組織和展示。

模塊七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軟體

(1)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2)計算機硬體及基本工作原理。

(3)計算機的軟體系統。

(4)計算機安全。

(5)計算機使用的道德規范。

(6)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高中

模塊一信息技術基礎

(1)信息與信息處理。

(2)信息技術的應用。

(3)信息技術發展展望。

(4)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5)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問題。

(6)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結構。

模塊二操作系統簡介

(1)操作系統的概念和發展。

(2)漢字的輸入。

(3)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文件夾(目錄)的組織結構及基本操作。

(5)系統中軟硬體資源的管理和維護。

(6)操作系統簡單工作原理。

模塊三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編輯。

(2)其他對象的插入。

(3)特殊效果的處理。

(4)版式設計。

模塊四網路基礎及其應用

(1)網路通信基礎。

(2)網際網路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3)網際網路上信息的搜索、瀏覽和下載。

(4)電子郵件的使用。

(5)網際網路上其他應用。

(6)網頁製作。

*模塊五資料庫初步

(1)資料庫基本概念。

(2)資料庫的操作環境及其操作。

(3)數據的組織與利用。

模塊六程序設計方法

(1)問題的演算法表示。

(2)演算法的程序實現。

(3)程序設計思想和方法。

*模塊七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多媒體製作工具及其特點。

(2)各類媒體資料的處理與使用。

(3)多媒體作品的製作。

(4)多媒體作品的發布。

模塊八計算機硬體結構及軟體系統

(1)信息的數字化表示。

(2)計算機的硬體及基本工作原理。

(3)軟體系統簡介。

(4)計算機的安全。

(5)計算機使用道德規范。

(6)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②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概念 相關的也可以

信息技術, 中小學, 課程, 理念一、立足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著眼學生的終身發展
信息素養是當今社會每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為每一個學生獲得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權利提供機會和條件,對公民信息素養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信息技術課程要以信息素養的培養為核心,面向全體學生,從基礎教育的特點出發,為學生適應信息化生活、走向學習化和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注重學生信息知識與能力的主動建構,強化學生信息態度與信息文化的有效內化

信息技術課程既堅持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建構,也強調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信息意識、感悟信息文化、內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方面應注重學生對信息及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主動建構,注重與信息素養相關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想像能力、批判能力、創造能力以及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有效培養;另一方面,也應注重學生對信息道德、信息倫理、信息文化的感悟與內化,引導他們形成積極的有關信息時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他們的網路道德觀念和責任心,養成利用計算機和網路開展學習的良好行為習慣。

三、堅持把信息技術既作為學習內容,又作為學習工具

信息技術既是學生學習的內容,又是學生學習的工具。作為學生學習的內容,信息技術課程要向學生傳授必要的信息技術概念、原理、方法、技能,促進學生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課程目標的實現,形成與信息素養內在要求相一致的知識與能力結構;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信息技術又是改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良好工具。因此,信息技術課程要在重視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具體問題的同時,注重將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各門學科的學習活動中去,使信息技術課程不僅成為課程結構體系中的一部分,而且成為學生改進學習方式的信息化學習平台。

四、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努力體現信息技術的時代特徵

信息技術課程應當貼近學生的生活,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範例組織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意識與能力。與此同時,還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本身的優勢,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活動范圍,促進他們參與信息化社會活動,了解和體驗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使學生初步形成投身於信息化建設和創新活動的願望。

五、豐富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習方式多樣化

信息技術的學習可以採取項目引導、任務驅動、主題活動等形式,選取體驗學習、模仿學習、游戲學習、探究學習、實驗學習、設計學習、問題解決學習等方式進行個人的、小組的、集體的以及多種形式相互融合的學習活動。學習過程應該成為學生充滿快樂體驗、充滿探究挑戰的人生經歷。

③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課程教學內容安排

小學
模塊一信息技術初步
(1)了解信息技術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計算機、雷達、電視、電話等。
(2)了解計算機各個部件的作用,掌握鍵盤和滑鼠器的基本操作。
(3)認識多媒體,了解計算機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一些應用。
(4)認識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責任。
模塊二操作系統簡單介紹
(1)漢字輸入。
(2)掌握操作系統的簡單使用。
(3)學會對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基本操作。
模塊三用計算機畫畫
(1)繪圖工具的使用。
(2)圖形的製作。
(3)圖形的著色。
(4)圖形的修改、復制、組合等處理。
模塊四用計算機作文
(1)文字處理的基本操作。
(2)文章的編輯、排版和保存。
*模塊五網路的簡單應用
(1)學會用瀏覽器收集材料。
(2)學會使用電子郵件。
*模塊六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多媒體作品的簡單介紹。
(2)多媒體作品的編輯。
(3)多媒體作品的展示。
初中
模塊一信息技術簡介
(1)信息與信息社會。
(2)信息技術應用初步。
(3)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4)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問題。
(5)計算機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6)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軟體簡介。
模塊二操作系統簡介
(1)漢字輸入。
(2)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及發展。
(3)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組織結構及基本操作。
(5)操作系統簡單工作原理。
模塊三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編輯、修改。
(2)版式的設計。
*模塊四用計算機處理數據
(1)電子表格的基本知識。
(2)表格數據的輸入和編輯。
(3)數據的表格處理。
(4)數據圖表的創建。
模塊五網路基礎及其應用
(1)網路的基本概念。
(2)網際網路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3)網際網路上信息的搜索、瀏覽及下載。
(4)電子郵件的使用。
*(5)網頁製作。
*模塊六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多媒體介紹。
(2)多媒體作品文字的編輯。
(3)作品中各種媒體資料的使用。
(4)作品的組織和展示。
模塊七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軟體
(1)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2)計算機硬體及基本工作原理。
(3)計算機的軟體系統。
(4)計算機安全。
(5)計算機使用的道德規范。
(6)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高中
模塊一信息技術基礎
(1)信息與信息處理。
(2)信息技術的應用。 .
(3)信息技術發展展望。
(4)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5)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問題。
(6)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結構。
模塊二操作系統簡介
(1)操作系統的概念和發展。
(2)漢字的輸入。
(3)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文件夾(目錄)的組織結構及基本操作。
(5)系統中軟硬體資源的管理和維護。
(6)操作系統簡單工作原理。
模塊三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編輯。
(2)其他對象的插入。
(3)特殊效果的處理。
(4)版式設計。
模塊四網路基礎及其應用
(1)網路通信基礎。
(2)網際網路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3)網際網路上信息的搜索、瀏覽和下載。
(4)電子郵件的使用。
(5)網際網路上其他應用。
(6)網頁製作。
*模塊五資料庫初步
(1)資料庫基本概念。
(2)資料庫的操作環境及其操作。
(3)數據的組織與利用。
模塊六程序設計方法
(1)問題的演算法表示。
(2)演算法的程序實現。
(3)程序設計思想和方法。
*模塊七用計算機製作多媒體作品
(1)多媒體製作工具及其特點。
(2)各類媒體資料的處理與使用。
(3)多媒體作品的製作。
(4)多媒體作品的發布。
模塊八計算機硬體結構及軟體系統
(1)信息的數字化表示。
(2)計算機的硬體及基本工作原理。
(3)軟體系統簡介。
(4)計算機的安全。
(5)計算機使用道德規范。
(6)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④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各學段的教學目標是:
小學階段
l、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能夠在他人的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5、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體,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初中階段
l、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
2、初步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學會使用與學習和實際生活直接相關的工具和軟體。
3、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4、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
5、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意識,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高中階段
l、使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社會的影響。
2、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及網路的基本知識。能夠熟練地使用網上信息資源,學會獲取、傳輸、處理、應用信息的基本方法。
3、掌握運用信息技術學習其他課程的方法。
4、培養學生選擇和使用信息技術工具進行自主學習、探討的能力,以及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能力。
5、了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6、通過與他人協作,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編輯、綜合、製作和傳播信息及創造性地製作多媒體作品。
7、能夠判斷電子信息資源的真實性、准確性和相關性。
8、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自覺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為使用信息技術,進行與信息有關的活動。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目前要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教學內容附後)。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各地區可根據教學目標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兩類模塊中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小學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於68學時;
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不少於68學時;
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一般為70-140學時。
上機課時不應少於總學時的70%。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
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要鼓勵學生創新,主要採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
中學要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由教育部門組織信息技術的等級考試的試點工作。在條件成熟時,也可考慮作為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科目。
附:課程教學內容安排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