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學校課程 » 農牧民夜校課程表a

農牧民夜校課程表a

發布時間: 2021-03-05 01:22:44

① 談建築企業怎樣做好農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民源源不斷地進入城市務工,特別是建築領域,我們稱之為「農民工」。
在他們為城市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發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如何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就成了一個亟待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實踐證明:安全教育培訓是減少事故發生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但由於各種主觀或客觀的原因,對農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訓存在著許多問題。
本文以建築業為切入點,淺析當前農民工的安全作業現狀、農民工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探討彌補不足之處的方式方法,旨在增強農民工的安全生產意識,為建築業創造「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和諧生產氛圍。
關鍵詞:建築業 農民工 安全教育培訓 一、當前農民工安全作業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出來,進入城鎮務工就業,且大部份湧入了建築領域,截至2005年8月,我國建築業農民工約3200萬人,占從事建築施工人員總數的90%以上。
不可否認,農村勞動力進入建築領域就業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如增加了農民收入,調整了農村就業和經濟結構,推動了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就業彌補了城市因經濟結構調整而出現的勞動用工空白。
2004年的中央1號文件指出:「進城就業的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創造了財富、提供了稅收。
」 但看似 「樂觀」的農民工就業現狀,卻成了為溫家寶總理的心病。
2006年4月溫家寶總理在重慶考察工作時說:「這些年,農民工是我最操心的事之一。
」究其原因,是農民工安全作業現狀還很不盡人意。
首先,農民工仍是「廉價勞動力」。
其次,農民工仍然是「超時勞動力」。
最後,也是至關重要的,農民工仍然是「高危勞動力」。
整體表現為安全生產法制觀念的淡薄、安全生產意識低下、安全生產知識缺乏、應急能力差、操作技能水平不高、無知蠻干、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等現象。
這些不良傾向是忽視農民工(勞動者)職業安全教育培訓、導致農民工的安全素質偏低的結果,同時也是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二、農民工安全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中存在著以下突出的問題: 1、安全教育培訓責任不明確,安全教育培訓工作不能具體落實。
一些企業,以種種理由和借口忽視和削弱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使其成了一種空擺設,具體工作沒人負責落實。
2、安全教育培訓時間無保障、內容不具體、方式方法呆板不靈活。
一些企業片面地追求施工進度、經濟效益,忽視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認為用這些時間去教育培訓是時間和金錢的浪費,因此時間上難以保證。
3、安全教育培訓與宣傳活動不能有機統一。
不少企業空作表面文章、喊口號、走形式,沒有利用宣傳活動達到教育目的。
4、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監管力度不夠。
三、解決農民工安全教育培訓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建築企業當中的農民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是做好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是提高農民工安全意識、技能水平和安全文化素質、預防事故的最根本措施。
因此,對農民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應體現系列性、長效性、多樣性、靈活性的特點。
1、轉移就業前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
農民工大多數是文盲、半文盲,或者只有小學、初中文化。
文化素質低,缺乏勞動技能,只能從事「臟、重、苦、險」的體力型工作。
為此,要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到「減少傷亡」的認識高度,以增加從業時的安全系數。
次項工作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投入。
2、上崗前三級教育培訓。
三級教育培訓即公司教育、項目部教育和班組教育。
農民工進入建築工地上崗前要組織對他們進行三級安全教育培訓,培訓結束後要進行考核,成績不合格者不得上崗。
這不僅是保證建築企業安全生產的條件,也是國家法律賦予農民工(勞動者)的一項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章第二十一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此外,在《勞動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法律法規中均有相關規定,從而使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有法可依,保障了職工安全教育培訓的權利,也保障了企業的安全生產。
3、開辦工地職工夜校,進行長期教育。
建築工地要在施工現場開辦職工夜校,利用職工夜校這個良好的平台長期的對農民工進行安全教育培訓,要定出課程表,堅持培訓。
還可以適時邀請當地公安、消防等部門進入工地進行現場教育。
職工夜校教育,除了包括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教育、安全法律法規教育、規章制度教育外,還應包括以下安全生產技術知識教育: ①一般安全生產技術知識培訓教育。
這是建築施工企業所有職工包括農民工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安全生產技術知識,主要包括:A、危險設備和區域及其安全防護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B、有關電氣設備的基本安全知識;C、起重機械和場內運輸有關的安全知識;D、生產中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或可能散發有毒有害物質的安全防護基本知識;E、施工現場消防制度和規定;F、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以及傷亡事故報告辦法;G、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的緊急救護和自救技術措施、辦法等。
②專業安全生產技術知識培訓教育。
是指從事某一作業的工人必須具備的專業安全生產技術知識教育。
這是比較專業和深入的,它包括安全生產技術知識、工業衛生技術知識以及根據這些技術知識和經驗制定的各種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等的教育。
按生產性質分為:建築安全技術、機械安全技術。
按機械設備性質和工種分為:金屬加工安全技術;木工安全技術;裝配工安全技術;鍋爐壓力容器安全技術;電、氣、焊安全技術;起重機械作業和運輸作業安全技術;防火、防爆、爆破作業等安全技術;機動車輛駕駛安全技術;高空作業安全技術。
工業衛生技術知識包括防毒、防塵安全技術;振動噪音控制技術;輻射、激光防護技術;高溫作業安全技術。
還有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等的安全生產技術知識教育。
③安全生產技能培訓教育。
安全生產技能是指人們安全完成作業的技巧和能力。
它包括作業技能、熟練掌握作業安全裝置設施的技能,以及在應急情況下進行妥善處理的技能。
通過具體的操作演練,掌撐安全操作的技術,是工人實際安全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教育,是知識教育「應知」和技能教育「應會」的結合,是企業開展「崗位練兵」、「師帶徒」活動的體現,是安全生產技能培訓教育的重點,對企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④安全生產意識教育。
營造企業安全生產文化氛圍,通過舉辦展覽、發放掛圖、張掛安全標志警告牌、張貼懸掛大幅安全標語等方法,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工人,使之成為自覺的行動,樹立「我要安全、安全第一」的思想。
⑤事故案例教育。
通過實際事故案例分析和介紹,了解事故發生的條件、過程和現實後果,對認識事故發生規律、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防止同類事故的反復發生起著較大的作用。
4、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與宣傳活動相結合。
通過組織開展各類形式的安全生產活動,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工(勞動者)的積極性與參與意識,大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質和安全生產意識。
安全教育培訓不能僅僅局限在講座上,手段愈靈活、形式愈多樣,愈利於文化素質水平較低的人接受。
最終在企業內部形成安全生產文化體系,使安全生產處在穩定可控的狀態。
5、農民工(勞動者)本身應自律、自強。
無論教育培訓工作做得如何,終究要由工作在第一線的農民工來實踐。
全體農民工應自覺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在作業中堅決執行《安全生產法》、《安全操作規程》以及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用各項規章制度約束行為,做到不違章、不違法、不違紀,發現不安全因素敢於拒絕作業。
並且要盡快熟悉作業環境與工藝流程,減少不必要的危險。
6、加大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的監察力度。
長久以來,我國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一直單純地由政府職能部門負責監督管理,手段單一、力度不足。
對此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強化: (1)加強頒發《安全生產許可證》後的動態監管。
(2)加強輿論在監督中的作用。
應廣泛利用報刊、電視、網路等多種媒體宣傳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擴大對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工作的監督主體范圍,並創造良好的輿論導向。
總之,建築施工企業對農民工的安全培訓教育,不要把他掛在嘴上流於形式,要落實到行動上,要堅持不懈,使農民工時時綳緊安全生產這根弦,要把安全生產融入他們的思想,以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成效,杜絕傷亡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為企業的生存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② 農村小學是如何影響農村文化的

學校與社區的關系是終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今國際教育領域十分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對於發展中國家,農村小學作為當地重要的教育文化設施,能否對社區發展與轉型起到作用,成為關系農村發展的重大問題。目前我國城鄉之間發展差距仍然很大,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農村,農村小學是鄉村中最普遍最常見的文教設施,又是政府投資農村教育的主要部分,因此農村小學是否能夠對當地社區發展與轉型起作用、是否與當地社區具有緊密的關系,對於我國農村人口的素質和質量、對於我國農村的轉型、更重要的是對整個國家的穩定、發展和現代化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一、 時代的要求
1、全球化浪潮的沖擊
正如《國際農村教育報告》所指出的:由於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席捲全球,使發展中國家發生了巨大變化,它「淹沒」了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現代化正迅速沖擊著傳統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模式,價值觀、掙錢機會、行為模式、社會結構及階層觀念等都經歷著勢不可擋的變化。新技術的滲透、電子媒體、通訊革命等都明顯地影響農村生活的景象,使農村地區的學習需求日益多樣化,推動著教育的發展。
即便在我國邊遠的山區、民族地區,外出、打工、電視傳播、鄉鎮政府辦公自動化、移動通訊等也都在改變著當地從兒童到老人的所有人的行為與觀念。「留守(農村的)人群」成為時下的新概念。村莊中僅有正規小學教育已遠遠不能滿足農村改革與村民發展的需要。
2、科學發展觀的指向
根據科學發展觀,中國共產黨中央適時決定把「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有識之士指出,要從系統工程的觀點解決「三農」問題,即不僅要從經濟角度關注「三農」問題,還應從政治、思想、文化、社會、教育、生態、環保……等方面來關注「三農」問題。筆者曾指出的,發展中國家是一種二元社會,只有從轉型的角度,使農村從傳統的、農業化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型,才是農村發展的正確途徑。

二、國際農村教育發展的經驗
國際經驗表明,當前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浪潮下的農村社會變化,必須是一種能動的和積極的過程。農村不是也不能處在等待或被動的狀態,而是要主動積極地成為這種變革的一部分。因此當前的農村變化是一種社會轉型,其實質包括農村社會全部范圍的變化,是一個多重目標。通過這種變化把人們普遍不滿意的生活條件變成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更好的生活狀況和條件,而且越來越強調人類及人的潛能,把他們作為取得發展成果的基礎手段和最終目的。在這種背景下,教育是塑造和完成農村轉型的目標的基礎、載體和關鍵工具之一。農村社會轉型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進一步重新學習,以適應新的變化,不論其過去的學歷。包括為所有人的終生教育、正規和非正規教育,及非正式學習機會——必須為農村轉型服務。
當前的農村發展不是以城市為樣板的發展,而是一種經濟社會與生態結合的可持續模式,是一種主動發展,不是依附於城市的發展。稱之為農村轉型。其過程是一個建設性的,不但重視脫貧致富,更重視人的發展,即人的觀念、態度與認知。從而農村社區建設就是一個動態過程,它以社區居民共同學習和教育為起點,凝聚農村社區的共同意識、解決農村社區的各種問題,包括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是農村社區建設的最根本要素。通過社區參與,逐漸從邊緣化邁向完全參與社會的過程。
教育發展的必要性不是指收入及商品和服務的消費上,而是指他們是否有機會獲取手段和資源以開發他們的潛能並行使其選擇權,以過上物產豐富的創造性生活。這里受教育機會、教育內容及目的是關鍵因素。(《國際農村教育報告》)

三、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的狀況及其與時代要求的差距
1、目前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狀況
目前我國設有村民委員會約71萬個(《中國農村統計年鑒》)。政府在農村教育投資的主要部分是正規中小學。大陸的小學歷來是農村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機構,大到鄉鎮的中心小學,小到村莊中的教學點或復式班,總計約52萬余個(《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1年》)。最發達時幾乎村村都有一個甚至可能是設在村民家中的教學班(點)。我國農村的另一種教育文化機構是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它大多設在鄉,現有4萬余個;更基層一些的設在較中心的村,由村民委員會設立,偶爾鄉政府給予少量資助。周圍村莊共同使用,目前約有44萬余個(《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1年》)。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主要開展掃盲、技術培訓、法律學習、衛生常識宣傳等,也有開展書報閱覽、村民體育文娛活動的。我國農村的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數量、分布遠不及農村小學。
當前我國農村的發展形勢對教育的迫切要求——不僅在校的中小學生需要學習,所有農村居民都需要通過各種手段獲得學習機會以參與農村社會的建設,並通過這種建設促成農村社會轉型。而在我國大部分農村最普遍的、相對來說具備一定條件和資源的教育文化信息場所就是農村小學。在當今,大陸的教育格局是政府教育投資主要在正規教育,即國民教育體系部分,在農村就是小學;而終身教育體系主要推向市場。從而,作為大陸不發達的農村,小學必須成為農村社區的中心、促進農村社會轉型的機構。
再者,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是一部宗法性農業社會的歷史畫卷。宗法觀念的遺存使得不屬於任何姓氏或家族的作為「公共機構」的學校成為最強有力的村民事務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2、我國小學與時代要求的差距
根據時代要求及國際農村教育發展的經驗,大陸農村小學對社區發展的作用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1、課程內容和教科書充滿城市傾向,對佔全國一大半的農村人口和地域的狀況反映甚少;校本課程缺乏對社區發展和村民生存的關注,難以激發學習熱情,也對村莊發展無關痛癢。
2、教師常常不是本社區成員,對社區沒有多少了解,對村民疾苦了解不多,對社區沒有感情,對農村社區發展的迫切性沒有感觸。有些教師家住城鎮,對學校工作早來晚走,僅僅把學校工作當作謀生手段而已。
3、本地師范學校課程或教師培訓不教授、不解決與當地相關的問題,僅傳授師范一般課程。
4、小學作為當地主要的或唯一的文化教育設施,時常是除了學生上課時間,其它時間一律關門。學校的資源在課外時間不能發揮作用。學生不能使用,村民們更無法觸及。少有小學主動發展為社區活動中心。
5、教師不家訪。經常家訪的老師常常是被評為先進、優秀或模範的人。
6、農村學校除了有的地方有危房,還有設有各種專門教室的新建的樓房。但是非常遺憾的是,花了很多錢、有的還欠了債,這些樓房缺少設施、設備,裝備不起來,更缺乏各類教師和專業人員指導學生使用。時常成為擺設。脫離當地的需求。
7、學校遇到任何大小問題首先想到的是找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很少依靠(社區)村莊的力量。
此外,學生家長將教育責任推給學校,使學校工作缺乏家長配合;學校教學與社區脫離,將教育局限在教室內,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經驗,脫離了社區需要與社會發展;學生的學習被捆在教室之內、書本之上,不但損傷了求知的好奇心,更讓學生成為生活的侏儒,喪失轉化知識為社區服務的動力,連自身的生活能力也難應付。
再者,在終生學習的時代,農村居民在義務教育結束之後,除了升入各類正規學校,在村莊里的學習需求很難滿足。這一事實表明,由於農村教育資源匱乏,農村人口的終身學習機會和發展權利沒有得到充分保障,使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的基本素質差距繼續擴大,農村發展面臨更加艱巨的任務。
我國農村小學與當地社區發展脫節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應試教育。
我國是一個過分看重正規教育的社會,非正規教育主要推向市場,因此政府的教育投資基本都集中在正規學校中。不論在哪一級行政區域內,特別是在不發達地區尤其如此。正規學校是當地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地方。但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仍佔主導地位,正規學校採取的是封閉的辦學形式,目前一般只完成義務教育中初等教育的任務,以升學為目的,基本脫離當地發展,較少與當地發展相聯系,缺少或沒有與農村社區的互動。特別是使不發達地區的寶貴教育和學習資源未能充分發揮作用,白白浪費了,沒有為廣大農村群眾所享用。

四、全球化時代,大陸農村小學應發揮的作用
社區是學校發展的土壤。只有學校與社區形成互動關系,社區與學校才能同時獲得發展,教育與社會也才能協調發展。學生在學校中學到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態度,只有在社區獲得相應的環境才能夠對社區發揮作用。如此社區成員必須與學校同步學習,創造和營造不斷發展的社區環境。而學校、學生和教師就是社區學習的媒介,他們通過宣傳、動員、表演、示範等非正規和非正式教育形式,使村民獲得新思想、新行為、新技能。社區和家長也從這樣一些活動和專門安排的活動中了解學校、熟悉學校和幫助學校。
學校為社區服務,不僅停留在出借學校硬體設施,而是讓學校成為村民終生學習的資源,讓學校能以滿足村民的學習需要為目的,實施開放校園、鄉土教學、開展社區教育、社區參與學校等。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國農村小學對社區發展的作用可以從不同角度或不同層面來看。
從學校方面開展的活動看,可分為:
首先是學校內的教育教學活動。由於我國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社會、文化、體育、娛樂生活相對不足,學校本身的一些教育活動作為一種非正式學習方式對村民就會產生影響。如學校舉行的升旗儀式、「五一國際勞動節」「十一國慶節」的假日、學校設定的「開放日」、以及學校舉行的各種全國性或教育系統或本校的兒童少年活動、學校獲得的先進設備儀器、學生的教學實踐、社會活動等,都使當地村民了解獲得外部的信息,獲得參與的機會。這些活動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部分,但對村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是學校外部的活動。又可分教育活動和非教育活動。
其中教育活動包括利用學校設施或由學校教師、學生開展的掃盲、培訓、宣講、展示、放映、集會、文化、體育、娛樂、閱覽、討論等活動。這些活動具有凝聚人心、發揚民主、激發情緒、活躍氣氛、提高素質等作用。
再次是非教育類活動。特別是在尚不太發達的地區,農村小學是唯一與政府與外部有聯系的機構,學校有責任取得上級或外部支持,牽頭、組織開展專門為村民改善生活境況的活動。例如基礎設施建設、基本生活條件的改善(衛生、環境等)、富裕地區發展網路化村莊等。
社區活動的各種形式——由工廠、農場、船廠、商店、銀行、辦公室、法院、醫院等構成場所;由管道工、醫生、木匠、農民、機械工、售貨員、漁民、建築師、科學家、牧民、廣告商等構成活動主體;由劇場、電視、舞台、音樂等構成表象世界。所有這一切社區活動形式都可以緊密地與學校的教育功能結合起來,成功地構成一種直接交往的模式,從而對學生和村民的學習和實踐活動產生深遠的意義,並指引他們不斷向有利於個人成長、社會融合及再融合的方向邁進。
從兒童發展和學校發展來看,學生是農村發展的重要力量。兒童自身具有一種參與和創造的需要和權利。他們能夠以與成人不同的視角和更加敏銳的目光,提出社區建設和關系他們自身發展的問題,必須發揮他們的這一作用,他們通過參與社區,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改善社區生活、改善自身的生存環境,自身獲得了社會發展能力和社會適應、社會參與能力。同時必須從小培養兒童參與社區(會)的能力與態度,成人後才能積極為社會做出貢獻和服務(葉敬忠等);學校通過與社區的聯系、社區人員的參與,了解了社區需要、獲得了社區支持,發掘了學習資源,拓寬了學習領域,擴充了學習內容,使學校更具活力與生命力,更具有本地特點。從而也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學校模式。
農村小學為社區服務,使教師認識到社區服務的教育含義,學習並非只能在教室產生,有計劃安排的社區服務,有可能帶來更充實豐富的學習功效。按照終生學習的理念,學生學習包括課堂學習和社區生活實踐,社區也是學生的學習資源。為使學生校內學習在社區有應用機會,教師需要了解、掌握社區的學習資源,了解其與課堂教學結合的方法,學生家長也需要了解終生教育理念,配合教師,協助教師從事社區參與的教學工作。從而產生學校與社區的互動,社區居民從中獲得學習經驗,也推進了社區的變化。
從農村社區的發展看,農村社區是受益最大的。它們不斷從學校從教師從學生那裡汲取新力量,獲得新信息,並不斷轉化為日常的行為和實踐。從而推動農村社區在生產生活上、文化和教育上不斷向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並通過以學校作為社區活動中心的社區學習、社區參與,提高社區自身發展的內在能力,從參與社區逐漸到參與社會。
我國是一個民族和民俗文化都非常豐富的國家。農村小學與社區的互動,根據社區需求設計課程,並且促進社區發展,滿足社區的學習需要,能夠給學校帶來活力與生機,才能發展出獨特的社區生活和學校文化。
總的來說就是:
——服務對象擴大到整個村莊的所有村民;
——學校角色:從「升學機器」轉變為「社區教育文化信息中心」;
——課程資源:農村社區整體成為了一種課程的資源,課程與社區生活緊密結合,課程設計採取社區參與和家長參與的模式;
——學習內容:擴大到社區的經濟發展、生態與環境保護、衛生健康和文化休閑。
——教學方法:注重自我探索,應用各種資源,開展經驗學習;
——場所多樣化;
——成就多元評價:不以考試作為唯一標准,任何特殊表現及各種非工作成績都得到認可。

五、 創造必要條件,使農村小學發揮對當地社區發展應有的作用
有人可能會認為:這種小學對社區的作用或學校作用的擴大,需要經費,需要教育發達地區先行。恰恰相反,在發達地區,城市功能完備,社區大多為居住而建,時常是居民不熟悉社區、社區不了解居民,社區與居民脫離。他們需要在農村終生學習模式的帶動下,才能逐漸形成教育與社區的融合。但農村則不同,學校與農村居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校有時是村莊中唯一的社會機構。它不發揮作用,農村何以發展!
但農村小學對當地社區發展發揮作用是需要一定條件的。這些必須條件是:
——在法律、法規、政策、規劃中,承認非正規教育、非正式學習與正規學習和教育具有同等的地位,才能保障農村人口享有平等的終生學習和發展的權利。
——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必須以二元社會的視角、從農村需要出發,對現已處於弱勢地位的農村小學以專門的考慮和支持。包括他們所需要的圖書設備、設施和器材、農村小學教師的編制和調配、農村小學教師的培訓、晉升和資格、農村小學教師的待遇、農村小學教師的負擔等,滿足農村小學和社區學習的基本要求。
——把農村正規小學納入終生學習體系,才能保障農村居民的終生學習機會。

六、繼承並發揚農村小學為當地社區發展服務的優良傳統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我國學者和教育家一直在不斷探索農村教育發展之路。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是他們中的著名代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及其實踐,使其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家。晏陽初的平民教育與鄉村建設、鄉村改造運動不僅在中國流傳至今,而且在世界三大洲傳播。梁漱溟提出了鄉村建設理論,並在鄉村設點實驗。
近幾十年來,一大批農村教育工作者如湖南省炎陵縣魯坑小學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馬安健,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慧明小學草場分校的「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畢國才及其他千千萬萬的農村教育工作者,都利用自己執教的農村小學為當地發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馬安健認為:今天的農村面貌是十年前農村教育的結果,今天的農村教育是十年後農村面貌。農村小學的學生,是未來改造家鄉、建設家鄉的接班人和主力軍,他們更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要發揮農村小學的整體功能,促進當地社區經濟、社會的發展。他的學校建立了農林牧副漁實驗、示範基地,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結合;組織學生開展村莊調查;針對村民需求開展養魚實驗,促進了當地漁業發展;還開展了培育水稻良種、採集樹種、生產米粉絲、復收茶油等村莊活動;學校栽種了果樹實驗田,帶動了果樹專業戶的出現;建立「小學農民業余技術學校」,培訓農民建立了基建隊,還建立了「教學設備廠」,促成了村校聯辦企業;在小學開辦「中國農村致富技術函授大學炎陵縣分校」,為村民學習提供了便利;小學還牽頭在村裡建橋梁、架高壓線、建有線電視台等。他們的學校堅持了為當地社區服務的方向,發揮了學校對社區的輻射功能,使學校成為教學中心、農民繼續教育中心、農業技術推廣和指導中心,使當地村民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村民們說「小學為我們致富帶了個頭」。
雲南省巍山縣村校點長期發揮著這樣的作用。這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國家級貧困縣,山區面積佔92.5%。只有一名教師的教學點208個。彝族教師畢國才是草場小學的教師,這是一所「單人學校(只有一名教師)」。他不僅擔任小學生們的老師,而且成為全村男女老少共同的老師。他組織年輕人辦起了「掃盲班」和「科技班」,幫助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調整種植結構,推廣科學種田。他帶領群眾,使草場村陸續實現了通電、通電視、通電話、通公路、通自來水,使村民生活大為改善。他創辦校辦工廠,利用機器為群眾碾米磨面,帶領村民種植藍桉、核桃、雲南松等經濟林果。他還是「編外村長」和「法律顧問」,村民有了事情都願意找他解決。他的事跡引起了英國救助兒童會的關注,它們資助了草場小學和山羊養殖場項目。這一項目的收益一部分將救助村中的貧困學生,一部分用於擴大再生產,產出的小羊無償提供給農戶。畢國才被稱為「辦好一所小學,改變一個小村莊」的山村教師。中和村離縣城18公里,是彝族村。教學點24名學生。只有一名叫陳學忠的教師。教學點承擔村裡的掃盲任務,後來又建立起成人技術學校。老師是文化、娛樂的帶頭人,全村的「紅」、「白」喜事、需要「寫」「算」以及寫春聯,都包在陳老師身上。24個學生也是義務宣傳員。他們把政府的方針政策編成歌詞,配上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打歌調,再編成舞蹈教給學生,學生下課就跳,節假日為群眾演出。教學點還在村裡舉辦養羊學習班;村裡老鼠多,用鼠葯破壞生態,師生又宣傳養貓的好處。黃樹村離縣城45公里,人均毛收入不足400元。教學點有14名學生。瞿代堂老師兼辦掃盲班和夜校,宣傳政府的方針政策,組織群眾收看電視。開學前請村幹部商量學校工作,動員群眾自願集資投勞建學校排除危房,在小河上架橋,解決水漲時行路難問題;夜校為村民提供發展經濟的思路,村民開始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嫁接果樹。當地幹部群眾一致認為,只有辦好貧困地區的教學點,才能有效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素質,才能使貧困地區的人民步入小康社會。
山西省柳林縣前元庄實驗學校實行「村校一體」的辦學模式,構建了「三教一體」的教育結構,建立教、科、勞一體的教學體制,走出了一條農村教育為農村發展服務的路。它們實行:村校幹部交叉任職;村裡的經濟發展和教育發展同步規劃,同步運行;教師成為村委的「智囊團」,並建立教師聯系戶制度;學校教師兼任成人教育工作,農民兼任學校教學任務;學校實驗室為農民和農業服務,村裡的田地供學生學習和實驗;學校圖書室既為學生也為農民服務。如此,溝通了學校與農村社區的聯系,密切了村校關系,村民將學校看成「自己的學校」,學校的許多問題依靠村莊迎刃而解了。前元庄的做法在山西省得到了推廣。
從近幾十年的經驗看,大陸農村小學對當地發展所起作用依發展水平不同而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種是貧困、邊遠地區,農民生活條件很差,各種基礎設施建設相當落後。主要是農村小學教師作為村中最有見識和能力的人,動員、組織村民改善小學條件和動員兒童入學,並同時帶領村民修路、架電線等開展社區自建活動。
第二類為溫飽基本解決、但經不起「風吹浪打」的地區。有的利用小學開展青年生產技能培訓,也有開展書報閱覽的,或開展宣傳動員村民活動。
再有就是比較富裕的地區。由於交通相對便利,建有獨立的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村小學偶有社區活動,有時為行政安排。也有個別將設施向社區村民開放的。
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村小學教師大多是本村人,兼任許多村莊中的職務,從村長、會計、民兵隊長到其他各種職務,一般都與社區有比較好的聯系。近年來,由於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再就是強調教師的學歷資格,許多教師都是師范學校畢業分配來的,比照城市情況,有些老師有時只完成教學任務,與村莊聯系較少。在全球化時代和終生教育時代,我們必須繼續繼承和發揚過去的傳統。

總之,在二元社會條件下,鑒於當前大陸農村人口的分布狀況和社區的狀況,不僅不能撤消農村小學,而且必須加強對農村小學的支持,並將其考慮在對農村學習化社區的規劃和建設中,才能保障農村居民的終生學習權利和機會,大陸農村社會轉型才有可能最終實現。

參考書目:
1、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0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02》,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年10月
3、 INRULED: <Ecation and Rural Transformation>, Baoding, INRULED, 2001
4、 藍建:《發展中國家教育研究基礎》,北京,開明出版社,2001年
5、 宣兆凱:《學校社會工作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
6、 葉敬忠等:《社區發展與兒童參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7、 (台灣)社區教育學會:《社區終生學習》,台北,師大書苑,2000年
8、 (台灣)社區教育學會:《學校社區化》,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7年
9、 余安邦等:《社區有教室》,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2年

熱點內容
武漢大學學生會輔導員寄語 發布:2021-03-16 21:44:16 瀏覽:612
七年級學生作文輔導學案 發布:2021-03-16 21:42:09 瀏覽:1
不屑弟高考成績 發布:2021-03-16 21:40:59 瀏覽:754
大學畢業證會有成績單 發布:2021-03-16 21:40:07 瀏覽:756
2017信陽學院輔導員招聘名單 發布:2021-03-16 21:40:02 瀏覽:800
查詢重慶2018中考成績查詢 發布:2021-03-16 21:39:58 瀏覽:21
結業考試成績怎麼查詢 發布:2021-03-16 21:28:40 瀏覽:679
14中醫醫師資格筆試考試成績查分 發布:2021-03-16 21:28:39 瀏覽:655
名著賞析課程標准 發布:2021-03-16 21:27:57 瀏覽:881
北京大學商業領袖高端培訓課程 發布:2021-03-16 21:27:41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