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公民教育課程實施模式研究
⑴ 怎樣加強中小學公民教育
1、弘揚傳統文化,豐富教育內容,用好《新公民讀本》。
實際上,公民教育如果和傳統文化相脫離就會變成沒有根的東西,沒有根的東西也就沒有生命力。我國公民教育能否真正擁有優勢和特色,其關鍵環節還在於能否真正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吸收、弘揚與創造性的轉化上。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並強調:「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新公民讀本》包括公民道德、公民價值觀、公民知識和公民參與技能四個方面。其中,公民道德包括寬容、感恩、誠信和尊嚴等主題;公民價值觀包括自由、平等、人權、民主、法治,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等主題;公民知識包括民主政治、政黨制度和司法公正等主題;公民參與技能包括與人溝通、講演、參與選舉、處理糾紛和維護權益等主題。
過去,傳統社會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道德教育塑造的是履行義務、遵守服從的「臣民」人格,這種教育的最終成果是培養了大批「老百姓」;而現代社會和市場經濟要求人們具有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權利意識和監督意識,即積極參與公共生活、勇於爭取自由、敢於捍衛和擴展自己權利的公民。現代國家需要的不是「老百姓」,而是新公民。
2、強化公民教育,培養公民意識。
在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課主要以知識掌握為導向,教學中強調單純灌輸,從而忽視了學生人格的培養與公民意識的養成。學生可以在政治考試中得到很高的分數,但在生活中他可能是個不遵守社會公德的人。傳統政治課的知識化、工具化和科學化,把人的知識教育與精神構建相分離。因此,我們要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開放性,在一個開放、尊重多元化的現代公民社會中,將公民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各門課程中,提高學生的民主、平等、自主、批判等現代公民意識。
3、加強實踐鍛煉開展公民教育實踐活動。服務學習是一種建立在經驗學習理論基礎上,將課程學習與社區服務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它通過學校與社區的合作,使學生參與到有組織的服務行動中以滿足社會需求並培養負責任的公民。服務學習的著眼點不僅試圖通過為社會提供服務來促進學生知識的學習,更希望能夠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合作精神等。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適當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服務學習,注重實踐鍛煉,從多方面滲透公民意識,讓學生感覺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生活感。在實踐過程中,要考慮到服務與學生所學的知識相關以及社區的實際需要,更要善於引導學生以公民的方式思考問題。老師先讓學生思考並提出身邊存在的公共問題。學生們開始提出問題,並一一列在黑板上:有人偷井蓋;小區內有人亂扔垃圾;城市存在嚴重的「馬路市場」現象…接著,同學們以投票方式篩選出大家要共同努力解決的問題:解放橋東邊缺少一個紅綠燈,因此經常出現交通事故。此後,孩子們就行動起來了:有的去計算路口每分鍾機動車通過量;有的統計路口事故發生率;有的去采訪交警;有的聯系交通部門的路燈管理處……這個班級還可以就此問題召開聽證會,邀請社區代表、交通部門、司機行人等相關機構、人員一起探討解決方案。
4、改進教育方法,實現德育創新。
公民教育工作應該達到無意識的境界,即讓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無意識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教育者要注重調動受教育者參與思想教育的積極性,我國有很多的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等教育基地,定期舉辦重大的紀念日慶典活動,這些教育基地和慶典活動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啟示我們,要加強社會大環境的改善,用良好的大環境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無意識化。同時,要增強教育主體的人格感召力,通過教育者的行為、道德、作風、知識去啟迪和矯正受教育者的價值取向。
5.隨著公民教育的開展,學校管理以及教育體制都將發生相應的變革。
學生們應該在學校過一種能夠體現公民意識的生活如果學校決定給一個學生處分,那麼這個學生有權要求學校召開聽證會,有權申辯,有權知道學校的決定是怎樣做出的。召開學生代表大會,大會主席團和學校領導要當面回答代表們的提問。學生通過代表大會參與學校管理,成為學校真正的主人,而不是被監督的對象——這就是培養公民意識的實踐。只要是與學生相關的制度,從制度的制定到執行都要有學生參與。學生對哪項制度如果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或希望制定的新制度,可以通過提案的形式,提交給學生代表大會討論。
公民教育要通過公民生活來完成。
⑵ 能給我一篇以「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公民教育實踐模式研究 」為主題的文章嗎,謝謝啦
社會責任感是知、情、行的統一,是人的內在精神價值和外部行為規范的有機結合。強化和弘揚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促使青年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是將廣大青年培養成為「四個新一代」的必然要求。2007年6月,由北京大學團委和城市與環境學院聯合承建的「中國大學生環境教育基地」正式啟動,北大校園內興起了關注生態文明、參與環境保護的熱潮,而環境保護行動為我們提供了觀察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問題的很好的平台。高校共青團應當以環境保護教育為契機,深刻認識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基本特點,正確把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的基本規律,著力加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
一、環境保護熱潮彰顯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黨的十七大報告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提出了新要求,著重強調要使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當代大學生既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也是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同發展、共奮進的「新一代」,對保護生態環境、實踐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和時代使命。
當代大學生普遍高度關注環境保護,並身體力行,正成為新時期一道充滿朝氣、亮麗生動的風景線。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不斷凸顯,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另一方面,隨著東西文化不斷交融,中國「天人合一」等傳統生態思想在新時期得以弘揚,國際環境保護運動和思潮不斷被了解、被接受,當代大學生進一步樹立環境價值觀,積極投身環境保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入圍年度環保人物,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一支新生力量。1999年,共青團中央、全國綠化委員會等共同發起和組織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標志著青少年生態建設活動邁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進程。北大青年一直是倡導環境保護、實踐志願服務的時代先鋒。從大學生保護環境的個體自發行為,到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的校園環保類社團,「綠色環保、和諧校園」已成為當代北大青年的一種新精神新理念。中國大學生環境教育基地在北京大學正式啟動,更為推進環境教育事業發展、引導大學生生態文明實踐搭建了廣闊、穩固的組織平台。
同時,部分大學生在環境保護方面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也不容樂觀。一是環保認知欠缺。受我國當前教育體制影響,部分大學生的整體環境知識水平不高, 對環境認知存在不均衡性,局限於課本上講授的相關環境知識,而對與長遠相關、與日常生活相系的環境知識和技術卻不甚了解。知識水平的不足制約著大學生環境保護行為的深入進行。二是知行協調脫節。部分大學生環保「意識超前,行動滯後」 ,明顯存在著從意識到實踐的斷裂,如缺少社會公德意識,養成了一些不良生活習慣,諸如隨地吐痰、亂扔廢舊電池等破壞環境的行為;部分大學生為追求便利而使用「一次性用品」,為追求時尚而過早過快地丟棄一些尚能使用的物品等;少數大學生甚至對環境破壞現象習以為常甚至麻木不仁,不願意主動參加或開展環境保護公益活動。三是環保能力薄弱。目前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已有很大提高,但缺乏分析、解決環境問題的具體能力,環保參與能力較差。不少大學生參與環保的行為以個人空間淺層次參與為主,如日常生活中的節約用水用電、撿垃圾及簡單的綠化、環境宣傳等,缺乏大規模、有縱深、高水平的環境保護實踐。總體來看,大學生環保認知欠缺、知行不一、能力薄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環保責任感的模糊、淡化、缺失。
環保責任感是社會責任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責任感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時代表徵和集中體現。環保責任感的現狀更是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總體面貌的晴雨表和縮微圖。當前,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轉軌的不斷深入,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呈現出復雜多樣、參差不齊的多元生態,部分大學生身上存在著社會責任感缺乏、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公德淡薄等問題。實踐證明,不僅環境保護如此,小到促進個人成長、家庭幸福,大到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民族進步社會發展,都必須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基礎支撐。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將在2020年前完成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後備軍」到「生力軍」、再到「主力軍」的角色轉換。從這一特點出發,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關繫到個體理想信念的實踐,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更關繫到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扎實開展責任感研究,深入推進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教育具有客觀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
⑶ 體育課程如何開展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是指在現代社會里,培育人們有效地參與國家專和社會屬公共生活、培養明達公民的各種教育手段的綜合體;狹義是指在養成參與國家或社會公共生活一分子必要知識的公民學科。根據公民教育所涉及的深度和廣度,把公民教育理解為三個方面:「有關公民的教育」:強調對國家歷史、政體結構和政治生活過程的理;「通過公民的教育」:通過積極參與學校和社會的活動來獲得公民教育;「為了公民的教育」:在知識與理解、技能與態度、價值與性向等各個方面培養學生,使學生在未來的成人生活中能夠真正行使公民的職責。公民教育(citizen ecation)是每個出生在這個國度里的人都有權接受的教育,如在未成年前須接受的義務教育,以及此後的職業技術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發展(公民)教育"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個陌生的名詞,對於發展(公民)教育最早的清晰的概念是聯合國1975年給出的定義,即:"發展(公民)教育"關注各國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人權、尊嚴、自主及社會公益等活動;鼓勵思想交流及匯集,並行動起來以推動社會改變;塑造一個較合理和公正的社會和經濟秩序。
⑷ 美國公民教育課程設置基礎與思路是什麼
國公民教育課程設置基礎與思路是什麼?美國公民教育課程主要講的是他們的孩子一定要獨立自主,然後要有獨立的人格精神。
⑸ 怎樣開展思政"課堂教學"研究
實踐證明,無論任何課程的教學,注重研究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就有助於提高其教學水平,改進其教學質量,並增強其學科的生命力。否則,就會稀鬆平常,甚至喪失其存在的價值。 實際上,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研究與探索一直以來都沒有間斷,輻射的問題域較寬,包括現狀與形勢分析、目標與任務定位、模式與方法探究、評價與實現方式設計等。然而,遺憾的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材研究,無論是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研究,還是與教師們在教學實踐中所做的嘗試相比較,都顯得有些滯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宏觀的、觀念層面的教學研究與微觀的、操作層面的課堂實踐研究不對等,一些教學研究的新理念、新模式無法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 所以,針對上述現狀和面臨的困境,我們必須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研究作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課題,集中時間、人力和物力進行系統的摸底調查和理論研究,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具體說來應著重解決好下述問題,並力求創新。 一是對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實證的調查研究。目的在於摸清底細,有的放矢。應通過合理地設計調查問卷的方式,在幾所有代表性的不同層次的高校開展抽樣調查,形成專題調查報告,進而提煉並明確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問題,探索下一步改進的對策。 三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幾個關鍵環節進行專門研究。主要有:(1)課前准備階段的課時設計研究,包括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起點設計、課堂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方法與媒體選用設計、課堂教學結構設計、課堂教學評價設計以及課堂教學情境設計等,為課堂教學實踐提供必要准備。(2)課前演練研究,即進行課時教案設計的微觀教學的實戰訓練研究,對其進行功能分析。(3)課堂教學的操作模式研究,回答採取何種教學類型、遵循什麼教學原則、兼顧哪些關系等問題。(4)課堂教學的技能技巧研究,解決教師如何更好地「講」、「寫」、「作」、「畫」、「演」的問題。(5)課堂教學活動主體性研究,確立教師與學生互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從傳統的主客體關系所導致的教師單純對「教什麼」的關注,轉向學生能「學到什麼」的考量;營造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創設科學的互動機制,讓課堂充盈著教師的激情、鼓勵與期待,學生的渴望、應答與思索,切實處理好教與學的辯證關系。 四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支持系統進行研究。如果說課堂教學是一個由多層次、多要素組成的有機系統,那麼該系統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它是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著的。因此,對課堂教學系統的研究,必然會涉及作為環境的支持系統的研究,如學校對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扶持水平、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切身利益上的傾斜政策,以及校園文化氛圍、班級規模、技術設備等方面的研究。
⑹ 求教育學本科畢業論文題目
您好,畢業論文是由各個學校院系自己發出去給學生的,由指導老師根據學生個人水平回給予恰當建議,之答後由學生選題,選好題之後寫開題報告,接著便是畢業論文的一稿二稿和終稿,最後是論文重復率篩選,最後是論文答辯,公布成績,希望幫到您,謝謝!
⑺ 如何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小學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方案
老師有淵博。 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還必須勇於反思、游刃有餘,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使學生學會做人,合上時代的節拍,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道德覺悟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讓學生樂意接受、學會合作,實施素質教育、勇於實踐。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因材施教、學會學習,分析問題、觸類旁通,記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老師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全面提高認識社會;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豐富其他學科知識、適應社會,必須不斷學習,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汲取新知識。不斷進行教育反思。 品德老師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深厚的學科知識,業務能力要提高、舉一反三。作為品德老師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扎實,才能做到融會貫通,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更新,面對知識爆炸時代,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就必須堅持學習。但是,不斷更新知識、得心應手、學會做事、善於總結,結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