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高中化學新課程
⑴ 試論高中化學教師如何走進創新課程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學化學教學的任務主要有兩點:一是傳授知識與解惑,二是培養能力、發展智力。課堂教學是中學教學的主要形式。但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我們有必要把一些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特別對以實驗為基礎的化學科來說,這點顯得尤為突出。化學課外實驗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有動力,它是對課堂教學知識的具體運用,對學生加深理解課堂知識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當然,課堂教學也為課外活動提供了理論指導,所以說,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人們常言:「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我們在課堂上僅做幾個演示實驗是不夠的,同學們感到化學難學,要背的東西太多,枯燥無味。我在實驗教學中很重視課外實驗活動的開展,結合本校實際積極開論文聯盟www.LWLM.COM整理展了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實驗活動。在開學初就指導學生做了許多趣味實驗,如「空杯生牛奶」、「小紙花變色」、「魔棒點燈」等等,學生們一個個睜大了好奇的雙眼,他們立馬就感覺到學化學很好玩,很感興趣。課外實驗活動是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但能加深學生的知識水平,拓寬其知識領域,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與方法,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針對全體學生參加的活動,可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庭實驗。如:觀察蠟燭的燃燒,測定石蠟的組成,用食醋除去水垢,鐵釘生銹,白酒浸泡中草葯,等等。還可以成立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上措施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他們學有動力。這樣他們就越學越主動,同時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二、傳統教學中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分析1、教學目標單純關注學生的認知,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由於教學目標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漸演變成「熟能生厭」的現實,其結果就是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也辛苦。學生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課堂教學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低下。教師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由此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和家長不得不靠佔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來彌補課堂教學沒有完成的任務,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2、不能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教學的基本著眼點是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是教師組織教學的核心觀念。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學生不是自主發展,往往是教師「強制」下的一種發展,學生始終處於一種被動發展狀態。這種發展壓抑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不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直接後果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進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3、師生互動性不強,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實現知識信息和各種情感的交流,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目標。從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師生互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單向互動向多向互動的轉換是課堂教學改革中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三、新課程理念下有效教學的合理性建構1、師生交流互動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屬性,交流互動是主體間的相互聯系與能動的反映,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分享思維、經驗和知識,彼此交流情感、體驗,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求得了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以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的目標。2、學生是發展的、具有獨特和獨立意義的人。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自身發展是有規律的。為強化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熟悉並掌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發展的特點,並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的階段性和規律性安排教學活動,從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另外,學生的發展有巨大的潛能,教師應相信每個學生的確都潛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堅信每個學生都可以積極成長,有培養前途,可以獲得成功。同時,還要承認,處在發展中的學生,有個性差異性,肯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均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解決。學生是獨特的人。首先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學生不是單純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人。有效教學活動中,還學生一個完整的生活世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發展個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個學生都有獨特性,學生由於受不同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家庭條件的影響,從而形成獨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3、「以學論教」,全面改進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為。創設有效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拓展學生發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納,民主、平等、協調的師生關系。教學與課程的關系中,課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課程理念決定教學理念,教師與學生均處在課程中,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建者,他們共同參與積極開發,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過程教學、強化學生體驗。4、組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系統,構建課程整合網上協作教學模式。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運用,以促進教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為目的,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的教學技術應用觀。四、新課理念下中學化學有效教學的策略1、興趣化教學策略。新課程標准中明確要求培養學生持續的化學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青少年心理特點和教材的編寫風格及新課標的理念,都需要運用興趣化教學策略,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動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2、生活化教學策略。新課程標准中明確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因而化學教學離不開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3、信息化教學策略。當今社會下在處於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則必須實施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策略最終目的是學生不再是信息簡單機械的接受者,而要讓學生成為信息的運用者,在互動的信息中將知識進行重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4、探究性教學策略。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專題研討式教學,體現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實踐性特點。在教學中設置一些新穎、活潑、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學、討論、查閱資料,提問、質疑和嘗試解決問題,安排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允許學生各抒已見,並且答案是開放式的而不唯一。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和創新精神。
⑵ 如何理解高中化學新課程理念2
一、走進新課程,必須以情育生 情感態度指的是興趣和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學習興趣和動機對學習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同時,學習還需要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幫助他們培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起學好知識的信心。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二、走進新課程,教師應提前備好課 其次,教師應解讀並超越教材。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這說明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師是教材的理解者、參與者、實踐者。備課時,教師要鑽研、解讀和思考;另一方面,教師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只有把自己變成教材的主人,教師才能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對於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於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於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於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於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於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於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於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再次,設計彈性化教學方案。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生成過程。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但目標不僅僅局限於認知,還應該涉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其它維度;目標要有彈性,要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堅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原則。 通過網路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化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高考越來越傾向於「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 ,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三、走進新課程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策略 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高中化學新課程。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化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化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整體把握高中化學新課程、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化學的主線,對於一個高中化學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總之,把握新課程理念,要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准所提出的要求。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備。教師在解決高中化學教學的相關問題時,既要把握新課程要求,又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更新化學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把化學教學改革落到實處,使化學教學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更大的作用。
⑶ 淺談高中化學教師如何走進新課改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改主要有六大「改變」:高中新課改:(1)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2)課程結構方面,強調不同功能和價值的課程要有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結構,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3)課程內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多地學習與生活、科技相聯系的「活」的知識。(4)課程實施方面,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學會合作。(5)課程評價方面,以前的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現在強調評價是為了改進教學、促進發展。(6)課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國家課程、教材一統天下,現在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充分調動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也增強教育的針對性。高校錄取不是只看分數了。
1 化學教師樹立新課改意識和新的教育觀念
首先,在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化學教育的目標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於學生未來的發展,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要領會改革意圖,在開展教學時,首先要和舊教材比較,了解減去了什麼,增加了什麼?其次對新教材體系中的新內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對知識點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學時要把握每一處出現時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體而把教材中分幾次達成的知識作一次性處理,提前拔高。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結構是比較合理的。課程結構要求學生先學習兩個必修模塊,以基礎的化學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和實驗技能,同時學習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為以後其它選修模塊的學習作鋪墊。必修課程階段,為學生打下了寬厚的知識基礎,滿足了所有學生走向社會時所需的基本科學素養,同時必修階段為學生儲備了繼續學習化學的知識,為選修階段滿足學生興趣和個性發展打下了基礎。如果說必修模塊追求的是廣度,那麼選修模塊追求的就是深度,選修模塊培養的是學生的化學專業素養。教師還要轉變對學生的評價理念,現今高中化學課程是用學分來管理的,學生具有選擇性,不同的學生可以學習不同的模塊,學習的模塊數也可以不一樣。
2 化學教師具有創新精神並要實施新教學方法
(1)教師角色的轉變:在以往的化學課中,多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作為學術的權威,按部就班的把知識傳授給學術。現今的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與學生一起探究,共同體驗學習的樂趣與學習的收獲。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一些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探究性學習中建立平等、健康的新型師生關系,始終堅持「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主題。積極調動課堂氣氛,課堂上「不要怕學生胡說,就怕學生不說。」,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教師作為知識的引導者,一定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的潛力,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這種潛力,為同學們安排自主學習、自由討論的機會。對於每一位學生,教師應該平等對待,關注其身心發展,關注的實質是尊重,是關心,是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教學行為的轉變:新的教材設計,需要教師要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備課上,充分掘展教材資源。內容有些是教師學過的,也有內容是教師也不知道的。為了適應教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刊、雜志、信息技術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同時,新教材強調各科之間的溝通與綜合,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學科間融合的意識和能力,我們應當多聽聽別的學科的教學,了解別的學科的教學模式。抓緊課堂40分鍾,課余讓給學生。教師需要注重的應是學習方法的培養,學習過程的探究,而不在是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死記硬背。因為今天知識在成倍增長,知識的更新速度又是一日千里,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僅為學生一生所學知識的滄海一粟,你所要求背的也許很重要,但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卻能讓他們受益終生。教師課堂上不再是演員,而應是導演。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教學才會活起來。
(3)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改下的化學教學,我們的老師上課要改變老舊的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主要體現二段模式:①問題與情境:老師在上課時給學生盡可能提供一個真實情境,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大增。例如聯系現在汽車尾氣的污染講空氣污染等。②活動與探究:每節課必須瞄準一個切入點,體現探究性,探究活動不能盲目,不能為探究而探究。尤其要重視課本上的活動探究。
總之,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接受不接受,認同不認同,高中的新課改時代已然來到,我們便無法選擇回頭,只有在不斷的學習、模仿、總結、探索中前行了。畢竟,新課改是一個持久的、需要作出艱苦努力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思想和精神准備的不光是校長、老師、學生,還有我們每一個家長。
⑷ 如何進行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概念教學
化學概念教學策略的使用應充分考慮教學目的和要求、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教師教學的特點,本著「適應性、可行性、有效性」的原則來選擇。我們認為,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化學概念教學策略應該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基調,以學生主動和有效學習的學習策略為基礎,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注意引導、促進學習主體形成和掌握合理的學習策略。以下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高中化學概念的教學策略進行闡釋。
一、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參與化學概念的形成過程
(一)引入概念。通過學生實驗和教師語言,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原有知識,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我們知道,酸的水溶液呈酸性,鹼的水溶液呈鹼性,那麼,鹽的水溶液呈什麼性?」此時不必評論學生的判斷,而是設計一個學生實驗,測定純水、NaCl,CH3C00Na,NH4Cl溶液的pH值,學生通過自己親自動手實驗,發現鹽的水溶液也有酸鹼性,與原有認知結構產生矛盾,探求知識的慾望被激發出來,從而進入了認真分析、積極思考的學習過程。
(二)建立概念。當學生的思路被教師引入矛盾之中時,思維高度活躍,急於尋求答案,但是受知識水平、思維方式、心理素質等因素影響,不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此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給學生一套事先設計好的由表及裡、層層深入,能夠揭示事物本質的思考題,啟發、誘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例如,當學生尋求CH3COONa溶液呈鹼性的原因時,可以設計這樣一組問題,為學生提示思維的方向,從而減少思維的盲目性。(1)醋酸鈉溶液中有哪些離子?溶液中有哪些電離過程?(2)它們能否結合成難電離物質?(3)離子相互作用時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4)最終會引起溶液中CH+與CoH一如何變化?學生通過對這組問題的探討和分析,找到CH3COONa溶液呈鹼性的原因,初步形成鹽的水解的概念。
二、突出概念中關鍵字、詞的理解,加深記憶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學的中心環節,所以要注意取一切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概念。
(一)剖析概念中關鍵詞語的真實含義。關鍵字詞規定著概念的內涵及使用范圍。學生只有對關鍵詞語的真實含義弄清楚了,才會對所學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學習「電解質」概念時,「水溶液或熔化狀態」、「能導電"和「化合物」等關鍵字詞,即可勾勒出電解質概念的特徵信息,學生通過辨別、提取和概括,即可將「能導電的單質」(如金屬單質)、「溶於水形成另一種化合物溶液的物質」(如S02,CO2,Cl2等)之類的干擾因素排除在外。這有助於學生用語言清晰地表述和有序的記憶這些特徵,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變式訓練。在學生對概念的關鍵特徵有了基本的理解之後,教師可以通過變式訓練來幫助學習者辯明概念的無關特徵,更精確地理解概念的含義。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變式,學習者可以看到概念應用情境的各種變化,這可以促進他們對概念的靈活應用。具體說,變式訓練就是從多個側面將概念的關鍵特徵設計成問題,要求學習者仔細辨別。例如,對強弱電解質概念可設計這樣的問題從以下幾方面比較學習:對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等體積的鹽酸、醋酸兩種電解質溶液比較(1)溶液中CH+大小;(2)溶液的pH大小;(3)與Zn反應的平均速率大小;(4)溶液導電能力大小:(5)稀釋相同倍數後CH+的變化大小;(6)分別與等濃度、等體積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後,溶液的酸鹼性判斷。通過以上變式練習討論,使學生從各方面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徵,學生對強弱電解質概念內涵的認識更精確,形成的認知結構更清晰穩定。
三、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和發展概念
概念本身有自己嚴密的邏輯體系。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固定不變的,這是概念的確定性。但由於客觀事物的不斷發展和變化,同時也由於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因此,作為人們反映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所以,教師要根據概念的系統和概念發展的脈絡,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引導他們改造、豐富和完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使概念的內涵日益豐富,外延不斷精確。
(一)豐富和發展對有關概念的認識。隨著學生對元素化合物和物質結構理論知識的積累,學生的認知過程發生了變化,一方面發現自己對概念的內涵理解不深刻,另一方面,知識的積累豐富了學生對原有概念的感性認識,使概念的外延擴展。例如,初中學生在剛學完「元素」這一概念時,只知道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對「類"字理解是膚淺的,進而學了「離子"概念,了解離子也包含在元素概念之內,具有類屬關系,當學了「同位素」概念之後,又明白了同一元素中還可能存在不同種的原子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以後續知識來豐富和發展概念,學生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⑸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課程結構是怎樣的有哪些特點
高中化學新課程包括兩本必修(必修1和必修2)、六本選修(選修1為化內學與生活,選修2為化學與技容術,選修3為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4為化學反應原理,選修5為有機化學基礎,選修6為實驗化學)。必修1主要為物質的量、實驗基礎、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物質分類、金屬及其化合物、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必修2主要是物質結構和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基礎、資源的利用等基礎知識。必修面向所有學生,較為基礎,元素化合物知識集中在必修1中的兩章,不像老教材那麼系統,重點是通過必要的反應理解一些基礎理論。
選修4包括蓋斯定律與熱化學方程式、速率與化學平衡(介紹平衡常數)、電離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電化學基礎等內容,是高考的必考內容。是教與學的重點和難點。
⑹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基本特點有哪些
從師生的健康安全出發,解決師生及家長的後顧之憂,使幼兒園小朋友有一個內健康的體魄,且容能快樂的成長,我在我的工作崗位上具體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樹立全心全意為師生服務的思想重視飲食、消防、衛生、人身安全工作,為了確保小朋友的生命安全,保證飲食衛生質量,杜絕一切不安全隱患發生。我們嚴格按照食品衛生法事,認真落實飲食衛生安全條例。不斷提高飲食質量,讓領導、家長、教師放心確保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為此,我們特別制定了適合小朋友飲食的套餐,不斷補充小朋友所需營養素。在西溪花園幼兒園工作期間,使我更加明白責任的重要性,做到真正解決師生及家長的後顧之憂,工作人員用心,小朋友吃的歡心,教師工作安心,家長上班放心
⑺ 高中化學新課程結構有哪些特點不同課程模塊的設計思路和主要功能是什麼
你好
參考教育部頒布的
高中化學課程標准
謝謝採納
⑻ 化學教師怎樣才能走進新課程
一、不拘一格、富有變化的課堂模式
高中生對教師主講、灌輸填鴨式教學是比較厭惡與反感,因為這一模式是單方面的、強制性的,剝奪了其自主活動機會,必須跟著教師思路走,沒有創造、質疑與探索的空間,老師好似留聲機,自己好比儲存器,無法張揚個性,難以發揮生命主體作用,學生們的創造性也因此被扼殺了。同時,在化學教學中,灌輸式教學只是以固定模式傳遞知識,原本多姿多彩的化學知識也變得黯然失色,枯燥而乏味,毫無樂趣可言。如此,學生又怎會喜歡化學學習,又怎能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所以,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不拘一格,綜合考慮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盡量採取形式新穎、富有變化、互動對話的教學模式,如實驗探究、課堂討論或辯論、角色扮演、研究性學習等,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如教學「氯鹼生產」的有關知識時,教師可選用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突顯學生主體地位,讓他們全身心投入,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活躍。比如學生討論交流:建立一個食鹽水電解工場需要思考哪些問題呢?給學生留出思考時間,學生會得出如下問題:選取廠址、政策是否支持、考慮環保問題、勞動力來源等等。創設情境:假設你們構建玉環氯胺廠時遭遇上述種種問題,該如何解決?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扮演不同角色,比如工廠總經理、工廠法律顧問、工廠技術科長或營銷科長等,由不同角度出發,提出解決之策:
1.建廠對當地環境有所影響,當地居民可能會出現抵制情緒,請問有哪些應對策略?
2.近期市場對聚氯乙烯的需求不高,對生產的氯氣又該怎樣處理呢?
3.如果出現「民工荒」現象,對建廠又有何影響呢?
通過這些活動,課堂學習更充滿趣味,也讓學生切身體驗學習過程,促進了個性化的意義構建,提高了學生的運用能力。
二、形式多樣、富有趣味的教學手段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寫道:「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若要振奮學生情趣,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除了利用教學語言之外,還需要輔助以其他多樣意趣的手段,優化教學情境,喚醒學生情感,推進認知活動。
首先,妙趣橫生的小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與之相關的現象新奇、變化明快的演示實驗,再設置懸念,引發認知矛盾或沖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則會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自然濃厚。
其次,有趣的化學故事。如教學《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分析「氯氣」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引入相關故事,引導同學們結合故事歸納氯氣的物理性質。
另外,生動形象的網路技術手段。在現代教學中,多媒體等網路技術,完美融合了圖文、視頻、聲畫,兼容傳輸與傳入,真實而自然,可為教學增添趣味,喚醒學生思維與情感。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學實際,合理而靈活地引入網路技術,優化知識呈現方式。如模擬微觀世界,直觀感受知識結構。比如分析「晶體結構」時,教師可藉助多媒體課件,呈現多種晶體圖片,動畫演示幾種立方晶體的結構、熔點、硬度等等,給學生直觀感受;又如一些用常規方法無法實現的化學實驗、化學反應等,也可以通過動畫演示,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的五彩斑斕,學習熱情自然上升,也突破了知識難點,增強了教學效率。
三、幽默風趣、生動精練的教學語言
化學課堂是化學教學的主要陣地與渠道,若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講究一定的教學藝術,讓化學知識學習變得豐富多彩、有趣生動。其中,語言藝術是教學靈魂所在,其他的教學藝術需要以語言藝術為基礎。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由教學語言進行思考,有意識、有目的地發掘一些課堂笑點以及閃光點,使教學語言更幽默風趣、生動精練,給學生帶來良好的聽覺享受,活躍課堂氛圍,喚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熱情。
如對於教學難點重點,教師反復推敲,抓住關鍵字詞,一語中的,讓學生發掘知識本質,加深理解;在解題指導時,運用啟發性語言,點撥學生思路,促使學生自主探尋解題方法,而不是直接告知學生該怎樣解答;為了讓化學講課更有趣、更活潑生動,教師可結合不同教學內容,靈活穿插一些形象性、幽默性語言,寓知識教學於多樣情趣中,增強教學感染力;或者在平實的話語中增加一定的幽默元素,讓化學知識變得更有味道,快速吸引學生,使其有欲罷不能的學習熱情。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其條件之一就是讓趣味走入課堂,藉助多樣手段與策略打造充滿趣味與活力的化學課堂,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⑼ 簡要說明高中化學新課程有哪些特點
科學素養的提出是本次改革最大特點,具體包括宏微結合,變化守恆模型認版知,科學權探究,科學精神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體現了具有化學學科特質的思想和方法;「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從實踐層面激勵創新,「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進一步揭示了化學學習更高層面的價值追求。上述素養將化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化學思想觀念的建構、科學探究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為一體,形成完整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體系